跳至内容
近代中國網
歡迎訪問近代中國網
  • 首頁
  • 通訊
  • 評論
  • 探討
  • 紀實
  • 札記
  • 史家

许纪霖:启蒙的命运——二十年来的中国思想界

1978-1998年的中国思想界,与同步进行的中国现代化变革紧密相关。 中国的改革从总体来看是一个自上而下、由 … 阅读更多

许纪霖:近代中国的公共领域:形态、功能与自我理解——以上海为例

近十年来,哈贝马斯(Juergrn Habermas)的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理论,与市民社会 … 阅读更多

蒋建农:独立自主探索中国式革命道路的开端——大革命失败之际的毛泽东

内容提要:学术界普遍认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式革命道路是从井冈山时期开始开辟的。事实上,井冈 … 阅读更多

冀楠:美国留学期间(1910-1917)胡适思想行为探究

摘 要:胡适是我国近代最重要的文学改革家、思想家、学者之一,他在中国新文学和新文化兴起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 … 阅读更多

李良玉:正确的历史观念与完整的历史书写——关于抗战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如果80—100岁的人算一代,60—80算一代,40—60算一代,20—40算一代 … 阅读更多

李良玉:论文开题报告刍议——以历史学为例

开题报告是博士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同学顺利完成博士论文有重要作用。对此,同学应该有所认识,认真对待 … 阅读更多

李良玉:“五四”伦理革新的国家意义——兼论当代社会的伦理重建

一 今天讲的问题有两个关键概念,即“最后的觉悟”和“最先的洞察”。“最后的觉悟”是陈独秀当年提出来的号召,“最 … 阅读更多

李良玉:中共江苏省委急电《关于粮食问题的请示报告》疏证——兼谈“大跃进”期间的政务信息流通问题

1961年8月22日,中共江苏省委发出了一封致中共中央、国务院并报华东局的特急电报,题名《关于粮食问题的请示报 … 阅读更多

李良玉:当代史研究的价值与四种历史判断的方法

摘要:1949年以来的中国当代史,由于和当代人事乃至政治的纠葛,具有敏感性高、下笔难、是非多的特点。关于“张凯 … 阅读更多

李良玉: 制度文化、 激进改革与政治合法性

  制度文化、 激进改革与政治合法性——纪念戊戌变法 120 周年   戊戌变法是一场科举知识分子激进派掀起的 … 阅读更多

较早文章
较新文章
← 上一页 页面1 … 页面117 页面118 页面119 … 页面270 下一页 →

版權說明  發稿須知

1999-2025 © 近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