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近代中國網
歡迎訪問近代中國網
  • 首頁
  • 通訊
  • 評論
  • 探討
  • 紀實
  • 札記
  • 史家

李伯重:创新是史学发展的主旋律

  德国19世纪著名数学家克莱因在其名著《数学在19世纪的发展》中指出,“如果没有新观念的涌现、新目标的设定, … 阅读更多

张生:“空间”在历史书写中的重要意义

  自从人类意识产生后,自然空间被对象化。在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张的过程中,空间又被资本化、政治化。马克思很早就曾 … 阅读更多

王学典:中国社会大变革与中国史学大发展

  与社会发展历史进程同频共振历来是史学发展的基本规律,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史学也是如此。“文革”结束之初, … 阅读更多

倪凯:深度历史——整体史研究新尝试

  20世纪60年代后,欧美史学界出现了语言学转向与历史叙事的复兴。在此背景下,以探索人类整体发展为主题的整体 … 阅读更多

谢俊美:陈兰彬——一个大写的中国人

陈兰彬:一个大写的中国人 ——陈兰彬与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及外交简论 谢俊美 对于今天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陈兰彬是一 … 阅读更多

桑兵:耐住性子倾听历史的原声

学术界每每有些类似“围城”的悖反现象,譬如有些专业治史者觉得史学无用,不能影响社会,总想逃离,而不是研究历史的 … 阅读更多

何卓恩:考镜源流 述史鉴今——《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思潮研究:以抗战时期知识界为中心》简评

十年磨剑,一朝生辉。郑大华教授洋洋百万言的力作《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思潮研究:以抗战时期知识界为中心》,最近纳入“ … 阅读更多

周武:完整呈现庚子救援的来龙去脉

冯志阳著,《庚子救援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7月,410页,78.00元 庚子救援是过去研究中甚 … 阅读更多

王学典:与西方史学对话和中国跨学科史学的勃兴

编者按:“新时期西方史学的输入主要产生了两次高潮,前者以法国年鉴学派为代表,后者以美国‘中国学’为旗旌,这两大 … 阅读更多

王学典:中国具备清晰的“史学全球化”意识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史学在学习、借鉴、对话西方史学的过程中逐渐转化话语体系,与世界史学潮流交汇融合。 应以新 … 阅读更多

较早文章
较新文章
← 上一页 页面1 … 页面214 页面215 页面216 … 页面270 下一页 →

版權說明  發稿須知

1999-2025 © 近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