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近代中國網
  • 首頁
  • 通訊
  • 評論
  • 探討
  • 紀實
  • 札記
  • 史家

探討

许纪霖:世俗社会的中国人精神生活

近十年以来,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许多人对当代中国的复杂现象迷惑不解:这是一个 … 阅读更多

许纪霖:重建社会重心: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

[摘要]在传统中国,士大夫为四民之首,宋明以后形成了一个“士绅社会”。晚清科举制度的废除,使得士大夫再次成为自 … 阅读更多

许纪霖:重建知识与人格的立足点——徐复观的知识分子论

徐复观被公认为海外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不过,他与新儒家的其他代表人物如牟宗三、唐君毅等不同,其思想要比他们更 … 阅读更多

许纪霖:在现代性与民族性之间——现代中国的自由民族主义思想

20世纪是自由主义高奏凯歌的世纪,也是民族主义大行其道的世纪。民族主义无论在世界上,还是在中国,都是一个颇有争 … 阅读更多

许纪霖:都市空间视野中的知识分子研究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从方法论的角色回顾了19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的中国知识分子研究,指出其所围绕的传统与现代、学 … 阅读更多

许纪霖:启蒙的命运——二十年来的中国思想界

1978-1998年的中国思想界,与同步进行的中国现代化变革紧密相关。 中国的改革从总体来看是一个自上而下、由 … 阅读更多

许纪霖:近代中国的公共领域:形态、功能与自我理解——以上海为例

近十年来,哈贝马斯(Juergrn Habermas)的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理论,与市民社会 … 阅读更多

蒋建农:独立自主探索中国式革命道路的开端——大革命失败之际的毛泽东

内容提要:学术界普遍认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式革命道路是从井冈山时期开始开辟的。事实上,井冈 … 阅读更多

冀楠:美国留学期间(1910-1917)胡适思想行为探究

摘 要:胡适是我国近代最重要的文学改革家、思想家、学者之一,他在中国新文学和新文化兴起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 … 阅读更多

李良玉:“五四”伦理革新的国家意义——兼论当代社会的伦理重建

一 今天讲的问题有两个关键概念,即“最后的觉悟”和“最先的洞察”。“最后的觉悟”是陈独秀当年提出来的号召,“最 … 阅读更多

较早文章
较新文章
← 上一页 页面1 … 页面20 页面21 页面22 … 页面85 下一页 →

版權說明  發稿須知

1999-2025 © 近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