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近代中國網
  • 首頁
  • 通訊
  • 評論
  • 探討
  • 紀實
  • 札記
  • 史家

評論

马勇:辛亥革命是对法国大革命的超越

“百年前宁静的一个夜/枪炮声敲碎了宁静夜”——《龙的传人》唱的不是辛亥革命,但此时此刻,用它来提括彼时彼刻,却 … 阅读更多

王建朗:从世界秩序的变迁中观察中国

中国是在列强坚船利炮下打开国门的。此后百年间,中国外交经历了从丧权失土到恢复国权的过程,中国的国际地位经历了巨 … 阅读更多

崔志海:晚清史研究百年回眸与反思

在国内学术界,晚清史的研究对象为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到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这段70多年的中国历史,这 … 阅读更多

茅海建:康有为的“大同三世说”

按:本文系作者2018年5月28日在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联合举办的讲座上的发言 … 阅读更多

王建朗:世界秩序变迁中的中国

中国是在列强坚船利炮下打开国门的。此后百年间,中国外交经历了从丧权失土到恢复国权的过程,中国的国际地位经历了巨 … 阅读更多

左玉河:客观存在的历史经“口述”后还剩多少真实?

各位同学,各位朋友: 很高兴有机会与大家进行学术交流。我的本行是做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研究,口述历史算是“客串 … 阅读更多

赵世瑜:不止“大槐树”,也说说“小历史与大历史”

【编者按】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赵世瑜教授一般被视为区域社会史研究的健将,是“华南研究”在华北的一位代表性学者。他时 … 阅读更多

茅海建:康有为对达尔文的进化论并未真正理解

最近,三联书店出版了《茅海建戊戌变法研究》(共四册),该套书包含茅海建写作于不同年代的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专著《 … 阅读更多

李帆:求真与致用的两全和两难——以顾颉刚、傅斯年等民国史家的选择为例

历史学本系求真之学。何谓求真?如何求真?在事实判断层面似无多大争议,可一旦上升到价值判断层面,便有无穷之争议, … 阅读更多

桑兵:搭建孙中山研究的新平台

在起步较晚而进展较快的中国近代史领域,孙中山研究显得相对成熟。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海峡两岸竞相轮番编辑更 … 阅读更多

较早文章
较新文章
← 上一页 页面1 … 页面19 页面20 页面21 … 页面62 下一页 →

版權說明  發稿須知

1999-2025 © 近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