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近代中國網
  • 首頁
  • 通訊
  • 評論
  • 探討
  • 紀實
  • 札記
  • 史家

評論

劉維開:孫中山研究在台灣

孫中山先生於1925年3月12日逝世時為中國國民黨總理,在其逝世後以“總理研究”為名的孫中山研究,包括“總理遺 … 阅读更多

深町英夫:深化孙中山研究之“我见”

深町英夫,日本中央大学经济学部教授 若对以往孙中山研究所采取的方法进行简单分类的话,则可通过下述两组对比关系做 … 阅读更多

裴京汉:从周边的视角看孙中山

裴京汉,韩国新罗大学人文社会学院史学科教授 一 在孙中山开展反清的共和革命运动的时期,即从1894年左右开始到 … 阅读更多

张金超:近十年来台湾地区孙中山研究的进展与困境

[摘 要]:文章主要从著作和论文两个方面,评述新世纪以来台湾地区孙中山研究的大致概貌。同时,指明当下存在的困境 … 阅读更多

王杰:史料“三新” 拓展深层

孙中山研究,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被学界誉为“显学”,弦外之音者,高处不胜寒也。如何拓展与深化,颇费思量。史料 … 阅读更多

熊月之:在视域融合中阐释

历史研究中,人物研究较之事件研究、器物研究更具有时代性、对话性与阐释性。人物研究中,那些站在时代前列、涉及事件 … 阅读更多

罗福惠:记忆史拓展孙中山研究空间

近几年来,记忆史研究方兴未艾,尤其是在2011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有关辛亥革命与孙中山的纪念与记忆史研究成 … 阅读更多

张宪文、王建朗、张建军:以更宏观的社会视野深化南京大屠杀研究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 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为铭记历史、祈愿和平,来自美国、德国、日本、加拿 … 阅读更多

陈红民:“新革命史”学术概念的省思:何为新,为何新,如何新?

感谢会议组织者邀请我参加会议,有这个学习的机会。我曾在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中心工作多年,之后又调到浙江大学,个人 … 阅读更多

赵晓阳:文本与口述之间——YMCA干事口述访谈及口述史料在基督教研究中

口述是知识传播和记录历史的最古老的方法,只是在文字化的文明过程中被人们淡忘了。20世纪下半叶,随着史学观念的日 … 阅读更多

较早文章
较新文章
← 上一页 页面1 … 页面20 页面21 页面22 … 页面62 下一页 →

版權說明  發稿須知

1999-2025 © 近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