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近代中國網
  • 首頁
  • 通訊
  • 評論
  • 探討
  • 紀實
  • 札記
  • 史家

探討

马勇:民初困局——一个制度史的解释

  摘要:民初困局是学术界的共识,但对这个困局是如何形成的则见仁见智。孙中山、袁世凯以及众多政治领袖的博弈,固 … 阅读更多

马勇:袁世凯“开缺回籍养疴”诸问题

  摘要:袁世凯“开缺回籍养疴”三年是晚清史上的重大事件,但由于后来的一系列政治变化,袁世凯“开缺”的真实原因 … 阅读更多

李细珠:再论“内外皆轻”权力格局与清末民初政治走向

  摘要:辛亥鼎革之际,清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已演变为“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是清末新政时期清廷中央集权对地方 … 阅读更多

张帆:未完成的正名——“科学”概念的范式转移

  编者按:五四以来,虽然“科学”的地位一路走高,但整体性的“科学”并没有在中国整体性地普及开来。直到今日,学 … 阅读更多

谢俊美: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

  甲午战败一直是中国人心中的伤痛。一百多年过去了,人们每道及此,往往都离不开指责当年那些当权人物。2000年 … 阅读更多

陈其泰:新综合体——梁启超把历史写活了

  梁启超作为谙熟中国史学传统而又具有强烈使命感的杰出史家,曾两度发愿撰著《中国通史》。这么一项浩大工程,首先 … 阅读更多

谢俊美:陈兰彬——一个大写的中国人

陈兰彬:一个大写的中国人 ——陈兰彬与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及外交简论 谢俊美 对于今天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陈兰彬是一 … 阅读更多

〔美国〕周锡瑞:把社会、经济、政治放回二十世纪中国史

二十多年前曾在哈佛大学以“中共农村根据地(1922——1949)”为主题举办过一次著名的会议。那次会上,霍夫海 … 阅读更多

陈平原:近百年中国精英文化的失落

精英文化(elite culture)与通俗文化(popular culture)之间的对话与转化,是20世纪 … 阅读更多

陈平原:大学之道——传统书院与二十世纪中国高等教育(下)

二十多年后,已经退出政界一心讲学的梁启超,希望在新式学堂中实行自由讲座制。理由是,近世学校教育有两大缺点:第一 … 阅读更多

较早文章
较新文章
← 上一页 页面1 … 页面73 页面74 页面75 … 页面85 下一页 →

版權說明  發稿須知

1999-2025 © 近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