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近代中國網
  • 首頁
  • 通訊
  • 評論
  • 探討
  • 紀實
  • 札記
  • 史家

札記

肖南龙:中国近代妇女职业发展的历史轨迹

[摘要]本文认为近代妇女职业并非启蒙思潮的结果,而是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中自然产生的;而维新启蒙的兴女学等运动对 … 阅读更多

陈明华:一个青年是如何走向佛系的

一、从“儒系青年”到“佛系中年” 宣统二年(1910),大清王朝已处风雨飘摇之中。清廷虽已宣布预备立宪,进程却 … 阅读更多

徐秀丽:以学术创新为首要使命

《近代史研究》创刊于改革开放初的1979年,当年10月出版第一辑,是一本32开的书籍,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 阅读更多

王建朗:民国是个试验场

算上辛亥革命的时间,从1911年10月到1949年10月,只有38个年头。不用说,38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 … 阅读更多

罗志田:梁漱溟——诚恐事理因意气之蔽而迷晦

“五四”运动后,梁漱溟因演讲并出版《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而“暴得大名”,引起广泛关注,包括不少批评。 梁漱溟 … 阅读更多

章开沅:国学家的精神世界——对章太炎与“《苏报》案”的再认识

历经戊戌政变、八国联军之役与自立军起义失败,章太炎终于与康、梁决裂。壬寅(1902)三月,他在东京举办“支那亡 … 阅读更多

罗志田:梁漱溟与他的中国文化“早熟”说

梁漱溟曾借助孔子说的“过犹不及”,强调中国和印度文化都是“早熟”的文化,因为拿出太早,所以“停滞不动”,各方面 … 阅读更多

罗志田:凭直觉成大学问——梁漱溟的治学取向和方法

编者按:本文关注梁漱溟先生的治学方法,在反复回味梁漱溟作品的基础上,作者总结其治学方法的特点为“以‘问题’为中 … 阅读更多

张海鹏:对中国政治术语作出翔实的学术论证

我进入工作单位,有幸在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范文澜、胡绳、刘大年等同志领导下工作,不仅读他们的著作,而且亲炙 … 阅读更多

马勇:中国首任驻美公使陈兰彬的世界认知

1861年,清政府设立专掌外交事务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中外之间的对话交往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外国公使开始进驻 … 阅读更多

较早文章
较新文章
← 上一页 页面1 … 页面21 页面22 页面23 … 页面36 下一页 →

版權說明  發稿須知

1999-2025 © 近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