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近代中國網
歡迎訪問近代中國網
  • 首頁
  • 通訊
  • 評論
  • 探討
  • 紀實
  • 札記
  • 史家

刘家和:比较研究始终是我心中的一件大事

求学时,刘家和就自问,历史学为何不能走西方哲学那样的把握真理的路数呢?中西学术系统的不同特点引起他长期的学习与 … 阅读更多

王立新:民国史研究如何从全球史和跨国史方法中受益

民国时期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和最国际化的时代,对外关系和外来力量深刻地塑造了民国的历史进程。哈佛大学教授柯伟 … 阅读更多

周武:中共何以在上海且只能在上海创建?与这种文化密不可分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诞生在上海?对于这个问题,国际国内有很多研究。在上海社科院周武研究员看来,海派文化是 … 阅读更多

行龙:小议“地域文化研究”

“地域文化研究”,一个地域,一个文化,是两个关键词。这使我很自然地想到改革开放40年来文化史和区域史的发展历程 … 阅读更多

吴敏超:新西兰华人与海上丝绸之路——以陈达枝为中心的探讨

内容提要:从历史上看,华人与新西兰的关系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紧密和丰富多彩。在新西兰成为英国殖民地后不久,华人即 … 阅读更多

李俊领:底层政治——民国北平东岳庙道士的日常生活与社会治理

摘要:在国民政府的训政体制下,北平东岳庙的人事变更与财物管理不能自主,均由该市社会局直接监管。由于宪法规定的信 … 阅读更多

马忠文:慈禧训政后之朝局侧影——读廖寿恒《抑抑斋日记》札记

摘要:近代以来,有关戊戌政变内情的原始资料十分罕见。新出版的军机大臣廖寿恒《抑抑斋日记》虽属残篇断简,仍透露出 … 阅读更多

虞和平:关于中国地域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

如何推动区域文化(也可称“地域文化”)的研究?我觉得需要开展一些互动,要互相沟通交流,要加强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互 … 阅读更多

郑大华: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分期、成就与反思(1949—2019)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七年间(1949—1966),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奠基时期。1966—1976年 … 阅读更多

左玉河:科举废除与新知识阶层的兴起

科举制度的废止, 不仅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大事件, 而且深刻影响着清末民初的政治格局和历史走向, 加速了新知识阶 … 阅读更多

较早文章
较新文章
← 上一页 页面1 … 页面111 页面112 页面113 … 页面270 下一页 →

版權說明  發稿須知

1999-2025 © 近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