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近代中國網
  • 首頁
  • 通訊
  • 評論
  • 探討
  • 紀實
  • 札記
  • 史家

札記

何一民:城市早期现代化研究的几个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近代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问题的研究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其研究成 … 阅读更多

周积明:1922年梁启超武汉之行及其关于湖北文化的演讲

1922年9月2日下午五时,从南京、上海、南通、长沙一路演讲过来的梁启超,风尘仆仆来到武汉,与他同行的有黄炎培 … 阅读更多

孔祥吉:德国档案中有关义和团的新鲜史料

甲午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加紧对华渗透,德国亦不甘落后,加快了在山东等地的侵略步伐。特别是由于义和团运动兴起,德国 … 阅读更多

施行舟:对曾国藩评价的争论

有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由于他积极参与扑灭太平天国运动的烈火,在对外问题上屈辱软弱,建国以来学术界一 … 阅读更多

雷颐:郭嵩焘:先驱者的悲剧人生

近代中国面临着社会和文化的全方位转型,社会和文化的震荡必然格外强烈,重重矛盾必然格外尖锐。在这跌宕起伏令人惊心 … 阅读更多

赵晓阳: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的汉语《圣经》译本

哈佛大学图书馆是美国收藏书籍最多的图书馆之一,中文书籍收藏始于1879年,1928年正式设立“汉和图书馆”(C … 阅读更多

宫明:洪仁玕与太平天国的文风改革

太平天国很注意思想教育和政治宣传。现在我们还可以看到大量用以教育战士、教育群众的文字宣传材料。这些文件,不但内 … 阅读更多

杨念群:康有为的乌托邦世界

和大多数精于政治运行规则的人物相比,康有为更像是个孤独无助的“先知”和预言家。《大同书》的出世在满眼充斥着功利 … 阅读更多

房德邻:康有为与公车上书——读《“公车上书”考证补》献疑(一)

我最初读到茅海建先生的《“公车上书”考证补》(以下简称《考证补》)初稿是在2004年末北京大学历史系的学术年会 … 阅读更多

张俊义:抗战时期的宋子文与宋庆龄宋子文档案解读之四

在最新公布的宋子文档案中,有不少内容涉及宋氏家族成员间关系与往来的书信和文电,引人瞩目。宋氏家族为民国时期最有 … 阅读更多

较早文章
较新文章
← 上一页 页面1 … 页面18 页面19 页面20 … 页面36 下一页 →

版權說明  發稿須知

1999-2025 © 近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