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哲生:傅斯年的“国学”观
“国学”的热潮正在席卷中国学术界。在这个时刻,我以为重温傅斯年当年不同于“国粹派”的“国学观”,似有必要。至少 … 阅读更多
“国学”的热潮正在席卷中国学术界。在这个时刻,我以为重温傅斯年当年不同于“国粹派”的“国学观”,似有必要。至少 … 阅读更多
今年是胡适先生诞辰 110 周年。今天我们邀请在京的三十几位学界朋友来此聚会,以为纪念。这是很有意义的。 胡适 … 阅读更多
1862年到上海参与针对太平军、小刀会的“协防”,可说是李鸿章摆脱曾国藩、真正“自立门户”的开始,李鸿章以后的 … 阅读更多
1924年4月12日至5月30日,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来华访问,引起中国知识界的不 … 阅读更多
新年伊始,友人送来一套刚出版的《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接读之后,颇受感触,相信这本书应该成为200 … 阅读更多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份非常重要的章程,这就是1867年制订、试行,并于次年修订颁行的《中国引水总章》。[ … 阅读更多
外国人来到中国后,掌握汉语是必须的交际工具。编写汉外词典及语言学书籍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也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第 … 阅读更多
曾国藩与左宗棠同为晚清名臣,二人的关系,素为史家重视。曾、左均为湖南人,一出湘乡,一出湘阴,年龄相差一岁。论出 … 阅读更多
关于战时中日之间的秘密接触,相关的研究并不能算少。但由于研究者所力不能及的史料方面的条件限制,人们所依据的主要 … 阅读更多
关于陈天华和宋教仁,学术界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但还是有很多问题不清楚,他们在日本的学习活动就是其中之一。已有的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