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近代中國網
  • 首頁
  • 通訊
  • 評論
  • 探討
  • 紀實
  • 札記
  • 史家

評論

谢维: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

2009年10月17—18日,由《近代史研究》编辑部主办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 … 阅读更多

黄兴涛:20世纪早期中国的启蒙批评何以如此“微弱”?——回应艾恺先生提出的问题与解释

艾恺(Guy Alitto)先生是我很敬重的前辈学者.早在20多年前,我就曾研读过他的两部著作,一部是《最后的 … 阅读更多

王先明:历史记忆与社会重构——以清末民初“绅权”变异为中心的考察

摘 要:清末民初的乡村社会—权力处于频繁变动与重构之中.乡村社会—权力结构变动固然蕴含着社会结构变动、利益主体 … 阅读更多

朱浒:晚清史研究的“深翻”

相较于“民国范儿”在当下的门庭若市,先前长期在中国近代史体系中占据主力位置的“晚清七十年”,如今多少显得有些落 … 阅读更多

张生:历史书写中的“七个W” ——以南京大屠杀史书写为例

书写历史,需要关注七个关节,这七个关节的英文单词中,均有W。对谁来书写、写什么、空间、时间、如何书写、为什么、 … 阅读更多

陈平原:史识、体例与趣味:文学史编写断想

一 凡写史,不能不考虑“著述体例”。所谓“著述体例”,不仅仅是章节安排等技术性问题,还牵涉到史家的眼光、学养、 … 阅读更多

俞金尧:微观史研究与史学的碎化

自20世纪中叶以来,历史学的领域一直在扩大,历史研究的题材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细,不仅是家庭、婚姻、妇女、儿童、 … 阅读更多

刘家和:历史、史学与社会三者关系之思考

【摘要】历史、史学与社会三者之间关系密切,历史以社会方方面面的内容作为自己的内容,史学是历史过程的记录者或史书 … 阅读更多

朱政惠:美国学者对中国史学的研究探要

【摘要】美国学者对中国史学的研究属于相对比较成功的探讨,基本上是对于中国史学的内涵、构成、特点、走向的全面探索 … 阅读更多

钱茂伟:小历史书写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摘要:在历史研究与历史书写中,我们强调历史书写优先于历史研究;在大历史与小历史书写中,我们强调小历史书写优先于 … 阅读更多

较早文章
较新文章
← 上一页 页面1 … 页面41 页面42 页面43 … 页面62 下一页 →

版權說明  發稿須知

1999-2025 © 近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