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近代中國網
  • 首頁
  • 通訊
  • 評論
  • 探討
  • 紀實
  • 札記
  • 史家

张宝明

河南大学教授

张宝明:诗意的人文与人文学的失意——从“西方”发现“东方”

说到“化成天下”的人文学,学界每每援用海德格尔的那句名言“诗意的栖居”以自鸣。然而,一个不能回避的人文情境还在 … 阅读更多

张宝明:对峙的意义:学衡派与新青年派文化论争再回眸

在国学讨论日趋升温的当下,联想到上个世纪初的“国粹派”或是1919年问世的《国故》月刊应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但 … 阅读更多

张宝明:沉重的书写:中国近代史上惊魂未定的一页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泱泱清王朝对峙弹丸小国日本,战场失利,渐显败势。此时,正在为战事失利而懊恼的北洋 … 阅读更多

张宝明:“绅士”对抗“猛士”:那一代人的文化自信与人文救赎——从《新青年》到《学衡》

内容摘要 如果说《新青年》烹调了一道“民主”“科学”大餐,那么《学衡》奉献的则是一桌“示正道,明大伦”的人文盛 … 阅读更多

张宝明:大数据视野下历史学的双栖性

内容摘要 史学建基于史料之上,史料愈丰富,史学的基础则愈巩固,史学的话语权就会更加强势。“大数据”是新媒体、云 … 阅读更多

张宝明:传承与创新:回归生活世界的中原根文化

根文化不同于其他传统文化,如果说传统文化是历史地凝结成的中国人的生存样式,那么,根文化就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遗传 … 阅读更多

张宝明:“她”从哪里来?——现代女性指称的源流考释

【题记】 解释一字,即是一部文化史。──陈寅恪 “她”,应该说是这个世界的另一半。但“她”与“他”的相提并论却 … 阅读更多

张宝明:千年之问:“君子亦有穷乎?”

“志于学”,乐以忘忧;“志于道”,不知老之将至,孔子将“学”与“道”统一起来,用一生的坚守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为 … 阅读更多

张宝明:读者·作者·编者:三重维度下的胡适与《新青年》

摘要:对于胡适与《新青年》杂志的关系,可以用读者、作者、编者这三重维度的形式提拎出来。作为读者,胡适最大程度的 … 阅读更多

较新文章
← 上一页 页面1 页面2

版權說明  發稿須知

1999-2025 © 近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