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近代中國網
歡迎訪問近代中國網
  • 首頁
  • 通訊
  • 評論
  • 探討
  • 紀實
  • 札記
  • 史家

王晓秋:《清末知识人的国家建制构想》序

序 20世纪初,经历了八国联军侵华战难的中国,处于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社会危机之中,风雨飘摇的清王朝也面临严重 … 阅读更多

蔡双全:梁启超、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异同析论

内容提要: 梁启超、孙中山都是在中国最早介绍、研究和传播社会主义思想的先驱,他们在对其起源、价值追求、作用及其 … 阅读更多

杨卫华:孙中山政治形象的建构:西方传教士与中国基督徒比较

摘要:受革命和改良的拘囿,以及孙中山政绩的限度和政治实用主义的诟病,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前传教士对孙中山的伟人 … 阅读更多

尤小立:学术批评从传统到现代——重审《评柳诒徵编著〈中国文化史〉》

一九二一年十一月,柳诒徵在《史地学报》第一卷第一号上发表《论近人讲诸子之学者之失》,一九三三年六月,胡适在《清 … 阅读更多

褚静涛:台湾在“中国民国宪法”中的地位

内容摘要:《马关条约》对中国人民不具有约束力。在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将对日清算追溯到1895年。《开罗宣言》促 … 阅读更多

蒋凌楠:梁启超与20世纪前期社会阶级话语的流行

摘要:中世纪西欧旧制度下的等级,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阶级”的译名传入。中西对比之下,梁启超始终判断中国无 … 阅读更多

王汎森:从新民到新人:近代思想中的“自我”与“政治”

一 在近代思想转型的时期,「自我」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自我」是一个范围非常广、非常复杂的问题,在这篇短文中 … 阅读更多

黄道炫:心灵和情感缘何入史

1、历史研究中的情感和心灵 近年,史学界一个明显变化是研究开始向内挖掘,人的内心世界、个体情感成为历史书写的一 … 阅读更多

张海鹏:唯物史观与民国历史人物评价思考

一、评价民国人物的几个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唯物史观不是一般的历史观,而是看 … 阅读更多

陈壁生:文明史上的戊戌变法

一 戊戌变法已经过去两个甲子,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而两个甲子之后的今天,仍然处在这场变法的延长线上。 任何 … 阅读更多

较早文章
较新文章
← 上一页 页面1 … 页面46 页面47 页面48 … 页面270 下一页 →

版權說明  發稿須知

1999-2025 © 近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