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近代中國網
  • 首頁
  • 通訊
  • 評論
  • 探討
  • 紀實
  • 札記
  • 史家

札記

许纪霖:废科举引发20世纪中国大变局

没有1905年废除科举制,1911年很可能就不会发生辛亥革命。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是那些青年军官们,他们本来应 … 阅读更多

许纪霖:“旧派中的新派”在“五四”前后的命运

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化史,有一个“双子星座”:商务印书馆和北京大学。一个出版社和一所大学,奠定了中国的启蒙事业,开 … 阅读更多

罗志田:中国的近代——大国的历史转身

中国的近代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动荡时代,也是一个在很多方面与过去和外国都“不一样”的时代,产生了不少此前此外都不易 … 阅读更多

蒋顺兴:孙中山伦敦蒙难的两个问题

有关史书及文章叙及孙中山英国伦敦蒙难之事时,往往有不实之词,有意回护孙中山。这不符合史家应该遵循的实事求是的原 … 阅读更多

黎澍: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事迹考辨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事迹的真相至今不清楚。论者多数因其寄希望于当权的政治人物,认为是倾向改良的表现,并由此判断孙中 … 阅读更多

杨天石:孙中山在1900年一一读日本外务省档案札记

1897年8月16日,孙中山自加拿大抵达日本横滨。三天后,一份标明秘字的密报便送到了外务大臣大隈重信的面前。自 … 阅读更多

史式:太平天国文书史料中的词语诠释问题

一 太平天国文书、史料难懂的原因 我们阅读太平天国文书以及有关史料,常常觉得它们比两千年前的《史记》、《汉书》 … 阅读更多

廖宗麟:天津教案中的李鸿章

1870年5月23日,天津群众几千人聚集在法国天主教堂前,声讨教堂拐婴、害婴的罪行。由于法国领事丰大业向天津知 … 阅读更多

杨天石:王克敏、宋子文与司徒雷登的和平斡旋――近世名人未刊函电过眼录

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曾通过多条渠道和中国政府联系,企图以“和谈”的方式取得其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日方派出人员 … 阅读更多

张俊义:皖南事变后蒋介石对美外交余波——宋子文档案解读之三

1941年1月爆发的皖南事变,是抗战时期国共间发生的一次最严重的冲突。在全民抗战一致对外的大潮流下,国民党政府 … 阅读更多

较早文章
较新文章
← 上一页 页面1 … 页面15 页面16 页面17 … 页面36 下一页 →

版權說明  發稿須知

1999-2025 © 近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