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近代中國網
  • 首頁
  • 通訊
  • 評論
  • 探討
  • 紀實
  • 札記
  • 史家

紀實

王立新:民国史研究如何从全球史和跨国史方法中受益

民国时期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和最国际化的时代,对外关系和外来力量深刻地塑造了民国的历史进程。哈佛大学教授柯伟 … 阅读更多

杨庆峰:历史数字化、认知与记忆

“历史数字化”“数字化历史”等观念的提出意味着历史学家正在以极大的热情拥抱着数字技术的到来,而根本的问题是反思 … 阅读更多

强世功:想起了黄宗智——本土化与法学传统

进入90年代,学术界虽然没有像80年代那样由于种种思潮不断而显得热闹非凡,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平静或不经意中出现 … 阅读更多

张宝明:大数据视野下历史学的双栖性

内容摘要 史学建基于史料之上,史料愈丰富,史学的基础则愈巩固,史学的话语权就会更加强势。“大数据”是新媒体、云 … 阅读更多

李剑鸣: “网络史学”的神话与实际

——“互联网与史学观念变革”笔谈之一 【《史学理论研究》编者按】互联网不仅改变着当代生活,也在记录和创造着历史 … 阅读更多

钱乘旦:科学是个好东西,唯科学论是个坏东西

“民主”与“科学”(被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是近代以来中国学术话语中最常见的范畴。长期以来,我们对“民主 … 阅读更多

杜维明:人文学与知识社会——兼谈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

[内容提要]在知识与信息社会中,人文学与现代大学的理念关系甚紧,大学应承担文化的传承和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批判 … 阅读更多

杜维明:文明对话与儒学创新

很荣幸能够来到大连理工大学和大家进行一次非正式的交流,讨论一下“文明对话与儒学创新”的问题。去年是文明对话年, … 阅读更多

杜维明:全球化和文明对话

编者按:近来,学界的交流、互动日益频繁,气氛十分活跃。我们特开辟“现场”这个栏目,专门刊登各地学者的学术演讲。 … 阅读更多

杜维明:儒学的机遇与挑战

【杜维明】祖籍广东南海,1940年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后获得哈佛—燕京奖学金赴美留 … 阅读更多

较早文章
较新文章
← 上一页 页面1 … 页面33 页面34 页面35 下一页 →

版權說明  發稿須知

1999-2025 © 近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