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近代中國網
  • 首頁
  • 通訊
  • 評論
  • 探討
  • 紀實
  • 札記
  • 史家

評論

许纪霖:五四的历史记忆:什么样的爱国主义

伴随着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爱国主义在神州大地已经成为强大而广泛的意识形态。90年前的五四运动,也被教科书和主流 … 阅读更多

许纪霖、周濂、刘擎等:政治正当性的古今中西对话

【编者按】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在2006——2010年间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 … 阅读更多

许纪霖:两种启蒙的困境——文明自觉还是文化自觉

从五四的文明自觉到三十年代的文化自觉,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这段心路历程,意味着中国文化内在的复杂性与紧张性。中国 … 阅读更多

许纪霖:民初乱世中的”土豪“与“游士”

从春秋战国到晚清的二千多年之中,读书人不是依附于王权成为国家官僚,就是投靠世家大族,成为名士清客。科举的废除, … 阅读更多

许纪霖:中国知识分子的入世与出世

1938年7月30日,即将出任驻美大使的胡适在给夫人江冬秀的信上说,过去曾发愿“二十年不入政界,二十年不谈政治 … 阅读更多

许纪霖:知识分子为什么重建社会重心失败

在漫长两千年的古代历史之中,中国士大夫作为四民之首,曾经是社会与国家的中枢,在朝辅助帝王共治天下,在野作为地方 … 阅读更多

许纪霖: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人格的历史探索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比较中西文化,探讨中国封建社会何以如此漫长时,在不同的层次和程度上都触及了中国知识分子特殊 … 阅读更多

许纪霖:外圆内方:中国知识分子的双重人格

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人格群像中,有一组形象特别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他们在风雨如磐的黑暗岁月里,既未像有些人那样用生 … 阅读更多

许纪霖:近代中国的公共领域为什么诞生在上海

近些年来,哈贝马斯(Juergrn Habermas)的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理论,与市民社会 … 阅读更多

许纪霖: 世代、阶级和惯习:知识分子研究的新路径

摘要:知识分子世代交替、阶级出身和文化惯习,再加上其他的地域背景等因素,只是为了开拓知识分子研究的视野。构成知 … 阅读更多

较早文章
较新文章
← 上一页 页面1 … 页面14 页面15 页面16 … 页面62 下一页 →

版權說明  發稿須知

1999-2025 © 近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