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近代中國網
歡迎訪問近代中國網
  • 首頁
  • 通訊
  • 評論
  • 探討
  • 紀實
  • 札記
  • 史家

桑兵:革保论战与共和观念的演进

清季革命党与康梁一派的论战,历来是辛亥革命研究的要项重点,已有成果甚多,以至于一般不再被视为可以进一步探究的对 … 阅读更多

丁柏峰:南京国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互动情况述论

摘要: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相继派贡觉仲尼、刘曼卿、谢国梁、黄慕松、吴忠信等人入藏,代表中央政府沟通关系、办理 … 阅读更多

杨国强:“天下有事功名多途”和晚清科举入仕的逼仄

摘要:隋唐之后的一千三百年里,“以试为选”的科举制度成为选官取士的主要路径。至19世纪中期,时逢内忧外患,交迫 … 阅读更多

吴佩林、姚志良:“封建遗存”的近代境遇:1928—1930年曲阜孔庙祀田的国有化争端

摘要:曲阜孔庙祀田是历代帝王封赐给衍圣公府,用以承担阙里祭祀费用的土地。1928年2月,大学院废除春秋祀孔祭典 … 阅读更多

《台湾历史研究》创刊及稿约

《台湾历史研究》创刊及稿约 为推进台湾历史学术研究,完善台湾史学科建设,我们申请创办学术期刊《台湾历史研究》, … 阅读更多

俞祖华:中共建党纪念话语的百年变迁——以“七一”建党纪念文本为分析重点

【摘要】抗日战争以来每年“七一”前后尤其是逢十、逢五周年建党纪念日前后发表的建党纪念文本,相继推出“推翻三座大 … 阅读更多

王建朗:新中国成立初年英国关于中国联合国代表权问题的政策演变

「摘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英国曾为促使联合国接纳新中国做过努力并投过赞成票,这是一个被许多史家忽视的问 … 阅读更多

王建朗:大国意识与大国作为*——抗战后期的中国国际角色定位与外交努力

摘要:抗战后期国民政府在中国走向政治大国进程中不乏主动作为。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中国便开始考虑自身在战后的地位 … 阅读更多

王建朗:《民国人物与民国政治·序》

所谓学问,仅就字面而言,当有学有问。有学无问,缺少必要的质疑与切磋,能否成就真学问,是很可疑的。即使曾经是真学 … 阅读更多

王建朗:太平洋会议是怎么回事?——关于“远东慕尼黑”的考察之一

“远东慕尼黑”是国内史学界指责英美等国为绥靖日本而不惜出卖中国的一个长期沿用的说法,在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之际 … 阅读更多

较早文章
较新文章
← 上一页 页面1 … 页面38 页面39 页面40 … 页面270 下一页 →

版權說明  發稿須知

1999-2025 © 近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