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近代中國網
歡迎訪問近代中國網
  • 首頁
  • 通訊
  • 評論
  • 探討
  • 紀實
  • 札記
  • 史家

雷颐:中国知识分子的百年孤寂

今年是新文化运动100周年,中国知识分子在这百年的政治风云变幻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他们的命运如何?中国社科院 … 阅读更多

雷颐:晚清新政是一场革命与改良的竞逐

我的新书名字叫《从甲午到辛亥》实际上这是清王朝最后二十年,最重要的一个时间。中国的近代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 … 阅读更多

雷颐:学问的“通”与“深”

历史往往被称为是“人的科学”,历史事件、观念的发生发展演变演进,都离不开人。所以,“人物传”一直是史学的主要内 … 阅读更多

雷颐:中国近代国家观念变迁与反传统思想源流

对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的反思与批判,是近代以来非常重要的思潮之一。但长期以来,“五四反传统”、“五四启蒙”早 … 阅读更多

雷颐:近代中国民主与专制大论战反思

【摘要】1930年代,“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这时,在一批留学英、美,一直主张中国要实行英美 … 阅读更多

雷颐:50年来的海外中国近代史研究著作译介

自海通以还,新学渐兴,域外学术书籍译介遂成近代中国“输入学理,再造文明”(胡适语)之重要途径;而对外国学者中国 … 阅读更多

罗志田:评《新史学》

王国维论清季学术转变时曾说:学术变是因时势变。本世纪初,梁启超在1902年发表〈新史学〉一文,就可以看作在当时 … 阅读更多

罗志田:民国初年尝试共和的反思

民国初期袁世凯当政的那几年,告别数千年的帝制,尝试一种前所未有且所知不多的全新政治体制,是整个中国历史上一段举 … 阅读更多

罗志田:为社会供给学术的大学

就历史眼光看,今日所谓“大学”,对我们而言,本是一个从外面引进的新生事物。中国人开始思考办大学并落实在行动上, … 阅读更多

罗志田:越是时代的就越永恒:梁启超文本的跨世纪解读——评黄克武《一个被放弃的选择:梁启超调适思想之研究》

近代中国对同时代读书人影响最大,所谓开一代风气者有三人,即曾国藩、梁启超和胡适。古有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 阅读更多

较早文章
较新文章
← 上一页 页面1 … 页面229 页面230 页面231 … 页面270 下一页 →

版權說明  發稿須知

1999-2025 © 近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