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近代中國網
歡迎訪問近代中國網
  • 首頁
  • 通訊
  • 評論
  • 探討
  • 紀實
  • 札記
  • 史家

王也扬:“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并不对立

近年来,在我国近代史教科书的修订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受到关注,即究竟应该以“革命史观”为主线,还是以“现代化史观 … 阅读更多

马勇:大众历史写作:意义与方法

非常高兴有机会到《中国国家历史》“大众历史写作研修班”和大家一起交流。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大众历史写作的意义与方 … 阅读更多

马勇:学科渗透与历史学本质

历史学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一门古老的学问,有自己的方法、论域、适用范围。但是到了充分信息化的大数据时代 … 阅读更多

赵庆云:近十年来中国近代史理论问题综述

近十年来,中国大陆近代史学界对于宏大理论问题渐趋淡漠,理论建构不足。[1]李怀印对此表示忧虑,称之为“中国史学 … 阅读更多

王汎森: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

在进入正文前,我要先提几点可能的质疑:我是不是在为中国没有发展出抽象的哲学思维辩护?是不是倾向于将思想化约为生 … 阅读更多

马敏、陆汉文:如何充分发掘统计资料在民国史研究中的价值

编者按:“近代以前的中国历史,由于统计资料的缺乏,很难诉诸系统的计量研究。迄至清季,新式统计开始出现,但局限于 … 阅读更多

朱曦林:“日记”中的历史——兼谈日记的文献价值

“日记”文献最早可溯源于西汉时期,此后经宋元两代的发展,至明清时期蔚然大观。晚近以来,随着大量“日记”的刊行, … 阅读更多

张旭鹏:长时段的回归与历史学的未来

每当面对危机,历史学家总希望成为时代的预言者,为人类指出一条救世之道;或者成为这纷繁乱世的行动者,为世界的改变 … 阅读更多

冯尔康:信息时代治史方法浅谈

在信息时代,史学研究需要秉持什么样的态度?在搜集史料更加容易的情况下,如何提升研究质量?怎样开拓史学研究新领域 … 阅读更多

李伯重:网络信息技术推动史学研究进入新时代

今天,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由网络信息技术参与构建的世界里。不论一个人喜欢还是厌恶,其工作和生活都越来越离不开网络 … 阅读更多

较早文章
较新文章
← 上一页 页面1 … 页面253 页面254 页面255 … 页面270 下一页 →

版權說明  發稿須知

1999-2025 © 近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