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近代中國網
歡迎訪問近代中國網
  • 首頁
  • 通訊
  • 評論
  • 探討
  • 紀實
  • 札記
  • 史家

马勇:“历史三调”:甲午战争百年研究简述

1894年的甲午战争,距今已过123年。理论上说,人们应该对这段历史渐渐淡忘,研究者也会渐渐将这段历史作为纯粹 … 阅读更多

潘光哲:晚清中国的民主想象

一 在近、现代中国的时空背景下,近代西方的主流政治传统──民主共和政治体制及与其相适应/配套的政治观念/文化/ … 阅读更多

潘光哲:“启蒙”与“救亡”的思想擂台:关於“五四”的若干思考

时间:2011/03/11 19:30-21:30 地点:紫藤庐 主讲人:潘光哲(台湾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员兼胡 … 阅读更多

钱乘旦:文明的多样性与现代性的未来

文明是怎样发生的?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是几句话可以说清楚。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几百万年前人类开始脱离动物界,然 … 阅读更多

钱乘旦:学术研究须植根于事实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尼尔·弗格森曾发表一篇题为《中国人心中的历史关键时刻》的专栏文章,文章的论点是: … 阅读更多

钱乘旦:兰克传统与20世纪“新史学”

历史学毕竟有底线,那就是求真,尽管我们都知道历史研究只能尽可能接近真实,而不能够达到绝对的真和完整的真。正因为 … 阅读更多

秦晖:中国现代自由主义的理论商榷

一 有没有“中国现代自由主义”?需要不需要“中国现代自由主义”呢?我认为:需要,可惜现在还没有。 这就要提到什 … 阅读更多

秦晖:民国历史的不同面相(六)——“半殖民地”状态的终结:再谈中国“站起来了”的历程

中国不屈不挠的抗战,使世界刮目相看,全球两大阵营都要争取中国人心,各国都宣布放弃在华特权,交还租界,取消领事裁 … 阅读更多

秦晖:民国历史的不同面相(五)——民族主义实践:中国“站起来了”的历程(下)

今天应当说,抗战初期,中共武装在正面战场上还是颇有作为的。而另一方面,国民党军队在敌后地区的活动也不能忽视。 … 阅读更多

秦晖:民国历史的不同面相(四)——民族主义的实践:中国“站起来了”的历程

曾经有人在谈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时说: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在中国意味着三个阶段:毛泽东时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 阅读更多

较早文章
较新文章
← 上一页 页面1 … 页面233 页面234 页面235 … 页面270 下一页 →

版權說明  發稿須知

1999-2025 © 近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