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近代中國網
  • 首頁
  • 通訊
  • 評論
  • 探討
  • 紀實
  • 札記
  • 史家

探討

罗志田:中国的文艺复兴之梦:从清季的「古学复兴」到民国的「新潮」

1922年15日,燕京大学神学和史学教授王克私(Phlip de Vargas)在以来华西 人为主的「文友会」 … 阅读更多

章清:省界、业界与阶级:近代中国集团力量的兴起及其难局

「内容提要」集团力量的兴起所涉及的是社会动员方式的转变,是国家与社会形成对应关系的产物。走出科考时代的读书人主 … 阅读更多

黄正林:社会教育与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动员——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

「内容提要」社会教育是抗战时期中共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的一项重要社会政策。其目标是在实现扫盲教育的同时,对民众 … 阅读更多

李少兵、王莉: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四大家族官僚资本”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20世纪20年代,瞿秋白等人提出了官僚资本的概念。抗战胜利前后,共产党人有了“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 … 阅读更多

王奇生:工人、资本家与国民党——30年代一桩劳资纠纷的分析

国民党政权与资本家阶级的关系,一直是国民党史研究中一个令人关注的课题。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者对政权阶级基础的探讨 … 阅读更多

陈强:卢梭思想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

从世界历史上看,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乃是法国大革命之后逐渐波及全球的塑造近代民族国家之浪潮的组成部分——这股浪 … 阅读更多

陈强:近代国际关系体系析论——以义和团运动为线索

九十年前,当历史开始进入二十世纪的时候,在中国的心脏地带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西方侵略的群众运动。事变肇端於 … 阅读更多

罗晓静:清末民初:从“人”到“个人”——中国古代个人观念向现代个人观念的过渡

一般说来,自有文化文明以来,任何时代和社会都有关于“个人”或直接或间接、或含混或明晰的观念。因此,个人观念亦有 … 阅读更多

邓野:傅作义政治转型过程中的双重性

「内容提要」傅作义是怀抱着相当的个人意图而加入到改朝换代的行列中,其反正过程具有强烈的双重性。北平移交之后,傅 … 阅读更多

汪朝光:1946年早春中国民主化进程的顿挫——以政协会议及国共关系为中心的研究

「内容提要」1946年早春,由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及其通过的各项决议,中国出现了国民党统治时期难得的一次民主化 … 阅读更多

较早文章
较新文章
← 上一页 页面1 … 页面11 页面12 页面13 … 页面85 下一页 →

版權說明  發稿須知

1999-2025 © 近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