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近代中國網
  • 首頁
  • 通訊
  • 評論
  • 探討
  • 紀實
  • 札記
  • 史家

評論

黄宗智:如何阅读学术著作和做读书笔记

1、阅读方法 首先要养成连接概念与经验的阅读习惯。读书 必定要首先掌握作者的中心论点(当然有许多没有形成中心概 … 阅读更多

江晓原:大学是对抗互联网+的最后堡垒吗?

互联网+攻略视野中为何没有大学? 历史上著名的争议人物之一金海陵王完颜亮,虽是女真人却也接受汉文化,传世诗文不 … 阅读更多

江晓原:科学与人文:冲突背后的深刻意义

江晓原教授在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讲演(节选) 改革开放以来,科学与人文之间,主要的矛盾表现形式,已经从轻视科学与 … 阅读更多

江晓原:被中国人误读的李约瑟——纪念李约瑟诞辰一百周年

一、经媒体过滤的李约瑟 由于多年来大众传媒的作用,李约瑟成了“中国科学史”的同义语。至少在大众心目中是如此。 … 阅读更多

金观涛 刘青峰:寻找历史之路——《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导言

只要从睡梦中醒来, 黑夜本身是不足畏惧的。 《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是我们研究中国社会宏观结 … 阅读更多

金观涛:二十年的思考与求索

我心中的马克思:对思想解放的渴望 罗曼·罗兰曾把人生比喻成那浩浩荡荡奔流着的大江,人内心世界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一 … 阅读更多

雷颐:晚清大变局——清王朝的失误

中国现代化自鸦片战争始多次机会被清政府错失 晚清有反复讲的必要,因为中国的现代化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从1840 … 阅读更多

雷颐:晚清新政是一场革命与改良的竞逐

我的新书名字叫《从甲午到辛亥》实际上这是清王朝最后二十年,最重要的一个时间。中国的近代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 … 阅读更多

雷颐:学问的“通”与“深”

历史往往被称为是“人的科学”,历史事件、观念的发生发展演变演进,都离不开人。所以,“人物传”一直是史学的主要内 … 阅读更多

雷颐:近代中国民主与专制大论战反思

【摘要】1930年代,“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这时,在一批留学英、美,一直主张中国要实行英美 … 阅读更多

较早文章
较新文章
← 上一页 页面1 … 页面46 页面47 页面48 … 页面62 下一页 →

版權說明  發稿須知

1999-2025 © 近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