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近代中國網
  • 首頁
  • 通訊
  • 評論
  • 探討
  • 紀實
  • 札記
  • 史家

本網編輯

江晓原:大学是对抗互联网+的最后堡垒吗?

互联网+攻略视野中为何没有大学? 历史上著名的争议人物之一金海陵王完颜亮,虽是女真人却也接受汉文化,传世诗文不 … 阅读更多

江晓原:科学与人文:冲突背后的深刻意义

江晓原教授在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讲演(节选) 改革开放以来,科学与人文之间,主要的矛盾表现形式,已经从轻视科学与 … 阅读更多

江晓原:当代“两种文化”冲突的意义——在科学与人文之间

摘 要:科学已经获得的辉煌胜利是以往任何一种知识体系都从未获得过的。这些胜利也催生了唯科学主义的观点。但是随着 … 阅读更多

江晓原:科学与幻想:一种新科学史的可能性

摘 要:本文意欲探讨一种新型科学史在理论上的可能性。这种探讨是从对历史上有关外星文明和星际航行的幻想作品进行科 … 阅读更多

江晓原:被中国人误读的李约瑟——纪念李约瑟诞辰一百周年

一、经媒体过滤的李约瑟 由于多年来大众传媒的作用,李约瑟成了“中国科学史”的同义语。至少在大众心目中是如此。 … 阅读更多

雷颐:历史转折关头的中国商人和政治

1911年4月,同盟会在广州倾全力筹划的起义,以近百人的牺牲宣告失败,孙中山等革命派领导一时心灰。没想到半年后 … 阅读更多

雷颐:晚清大变局——清王朝的失误

中国现代化自鸦片战争始多次机会被清政府错失 晚清有反复讲的必要,因为中国的现代化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从1840 … 阅读更多

雷颐:中国知识分子的百年孤寂

今年是新文化运动100周年,中国知识分子在这百年的政治风云变幻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他们的命运如何?中国社科院 … 阅读更多

雷颐:晚清新政是一场革命与改良的竞逐

我的新书名字叫《从甲午到辛亥》实际上这是清王朝最后二十年,最重要的一个时间。中国的近代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 … 阅读更多

雷颐:学问的“通”与“深”

历史往往被称为是“人的科学”,历史事件、观念的发生发展演变演进,都离不开人。所以,“人物传”一直是史学的主要内 … 阅读更多

较早文章
较新文章
← 上一页 页面1 … 页面149 页面150 页面151 … 页面162 下一页 →

版權說明  發稿須知

1999-2025 © 近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