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近代中國網
  • 首頁
  • 通訊
  • 評論
  • 探討
  • 紀實
  • 札記
  • 史家

罗志田

四川大学教授

罗志田:从治病到打鬼:整理国故运动的一条内在理路

内容摘要:民国新派学者在最初论证整理国故的正当性和必要性时,基本不存“打倒旧文化”之意,但到北伐前后几年间却转 … 阅读更多

罗志田:假物得姿: 如何捕捉历史之风

史学是一门寻求理解的学问。由于史料都有时空间隔,史家对史事的了解和认识,永远都是有距离的和间接的。类似时代风气 … 阅读更多

罗志田:现代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旧路与新径:思想史中名相的模棱

《探索与争鸣》拟就瞿骏新著《天下为学说裂:清末民初的思想革命与文化运动》提出的相关话题组织讨论并集为专辑。编辑 … 阅读更多

罗志田:中国的近代——大国的历史转身

中国的近代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动荡时代,也是一个在很多方面与过去和外国都“不一样”的时代,产生了不少此前此外都不易 … 阅读更多

罗志田:梁漱溟——诚恐事理因意气之蔽而迷晦

“五四”运动后,梁漱溟因演讲并出版《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而“暴得大名”,引起广泛关注,包括不少批评。 梁漱溟 … 阅读更多

罗志田:梁漱溟与他的中国文化“早熟”说

梁漱溟曾借助孔子说的“过犹不及”,强调中国和印度文化都是“早熟”的文化,因为拿出太早,所以“停滞不动”,各方面 … 阅读更多

罗志田:凭直觉成大学问——梁漱溟的治学取向和方法

编者按:本文关注梁漱溟先生的治学方法,在反复回味梁漱溟作品的基础上,作者总结其治学方法的特点为“以‘问题’为中 … 阅读更多

罗志田:史料扩充仍值得进一步提倡

  研究中国近代史者都知道,与古代史相比,近代的资料极其丰富,即使很小的题目也几乎不可能做到史料的穷尽。这就更 … 阅读更多

王震邦、罗志田:两岸史学的现况与展望

王震邦(以下简称王):近代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中,无论在体制、观念与行为上,留学生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管道与媒介 … 阅读更多

罗志田:文革前“十七年”中国史学的片断反思

会议通知所说的“1978年以来,中国近代史学科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段引号中文字均引自此通知),个人非常 … 阅读更多

较早文章
较新文章
← 上一页 页面1 页面2 页面3 … 页面5 下一页 →

版權說明  發稿須知

1999-2025 © 近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