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田

罗志田(Luo Zhitian)

四川大学教授

罗志田,四川乐山人。四川大学历史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会会长。四川大学历史系七七级毕业,后赴美留学,师从著名学者余英时,1993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思想文化史的研究。著有《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1995)、《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思想》(1998)、《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1999)、《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与学术掠影》(2001)、《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2001),主编《二十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2001年)等。近著有《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裂变中的传承:20世纪前期的文化与学术》、《近代中国史学十论》等。

主要著作

1、《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

2、《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思想》,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8年

3、《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

4、《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与学术掠影》,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

5、《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6、《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三联书店2003年

7、《裂变中的传承:20世纪前期的中国文化与学术》,中华书局2003年

8、 主编《二十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主要论文

“National Humiliation and National Assertion: The Chinese Response to the Twenty-one Demands,”Modern Asian Studies, Vol. 27, No. 2May 1993

《胡适与社会主义的合离》,《学人》第4辑1993年7月,页7-49

《南北新旧与北伐成功的再诠释》,《新史学》台北5卷1期1994年3月,页87-129

“The Chinese Rediscovery of the Special Relationship: The Jinan Incident as a Turning Point in Sino-American Relations,”Journal of American-East Asian Relations, Vol.3, No. 4Winter 1994

《西潮与近代中国思想演变再思》,《近代史研究》1995年3期

《林纾的认同危机与民国的新旧之争》,《历史研究》1995年5期

《胡适世界主义思想中的民族主义关怀》,《近代史研究》1996年1期

《济南事件与中美关系的转折》,《历史研究》1996年2期

《中国文化体系之中的传统中国政治统治》,《战略与管理》1996年3期

《走向”政治解决”的”中国文艺复兴”:五四前后思想运动与政治运动的关系》,《近代史研究》1996年4期

《先秦的五服制与古代的天下中国观》,《学人》第10辑1996年9月

《夷夏之辨的开放与封闭》,《中国文化》第14期1996年12月

《夷夏之辨与道治之分》,《学人》第11辑1997年6月

《传教士与近代中西文化竞争》,《历史研究》1996年6期

《科举制的废除与四民社会的解体–一个内地乡绅眼中的近代社会变迁》,《清华学报》新竹新25卷4期1995年12月,页137-60

《前恭后倨:胡适与北伐期间国民党的”党化政治”》,《近代史研究》1997年4期

《北伐前期美国政府对中国国民革命的认知与对策》,《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6期

《中外矛盾与国内政争:北伐前后章太炎的”反赤”活动与言论》,《历史研究》1997年6期

《失去重心的近代中国:清末民初思想权势与社会权势的转移及其互动关系》,《清华汉学研究》第2辑1997年11月

《清季民初经学的边缘化与史学的走向中心》,《汉学研究》台北15卷2期1997年12月

《”新宋学”与民初考据史学》,《近代史研究》1998年1期

《清季科举制改革的社会影响》,《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4期

《近代湖南区域文化与戊戌新旧之争》,《近代史研究》1998年5期

《思想观念与社会角色的错位:戊戌前后湖南新旧之争再思》,《历史研究》1998年5期

《西方的分裂:国际风云与五四前后中国思想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3期

《从科学与人生观之争看后五四时期对五四观念的反思》,《历史研究》1999年3期

《五代式的民国:一个忧国知识分子对北伐前数年政治格局的即时观察》,《近代史研究》1999年4期

《近代中国社会权势的转移:知识分子的边缘化与边缘知识分子的兴起》,《开放时代》1999年4期

《新的崇拜:西潮冲击下近代中国思想权势的转移(上、下)》,《中华文史论丛》第60、61辑1999年12月、2000年3月

《走向国学与史学的”赛先生”–五四前后中国人心目中的”科学”一例》,《近代史研究》2000年3期

《史料的尽量扩充与不看二十四史–民国新史学的一个诡论现象》,《历史研究》2000年4期

《古今与中外的时空互动: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整理国故的思想论争》,《近代史研究》2000年6期

《〈山海经〉与近代中国史学》,《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1期,页181-192

《从无用的”中学”到开放的”国学”:清季国粹学派关于学术与国家关系的思考》,《中华文史论丛》第65辑2001年5月

《清季保存国粹的朝野努力及其观念异同》,《近代史研究》2001年2期

《从治病到打鬼:整理国故运动的一条内在理路》,《中国学术》2001年2期

《新旧能否两立?二十年代〈小说月报〉对于整理国故的态度转变》,《历史研究》2001年3期

《物质的兴起:20世纪中国文化的一个倾向》,《开放时代》2001年3月号

《清季围绕万国新语的思想论争》,《近代史研究》2001年4期

《温故知新:清季包容欧化的国粹观》,《中华文史论丛》第66辑2001年9月

《抵制东瀛文体:清季围绕语言文字的思想论争》,《历史研究》2001年6期

《见之于行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可能走向》,《历史研究》2002年1期

《社会分野与思想竞争:传教士与义和团的微妙互动关系》,《清史研究》2002年1期

《文学史上白话的地位和新文学中白话的走向–后五四时期提倡新文学者的内部论争》,《近代史研究》2002年2期

《中国文艺复兴之梦:从清季的”古学复兴”到民国的”新潮”》,《汉学研究》20卷1期2002年6月

《送进博物院:清季民初趋新学者从”现代”里驱除”古代”的倾向》,《新史学》13卷2期2002年6月

《包容儒学、诸子与黄帝的国学:清季士人寻求民族认同象征的努力》,《台大历史学报》29期2002年6月

《学术与国家:北伐前后”国学”的学科定位与认同危机》,收入《国史浮海开新路–余英时教授荣退论文集》,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02年7月

《机关枪与线装书:从”国学书目”论争看民初科学与国学之间的紧张1-3》,《四川大学学报》2002年5、6期,2003年2期

《文学的失语:”新红学”与文学研究的考据化》,《中华文史论丛》第70辑2002年12月

《北伐前夕北方军政格局的演变,1924-1926》,《史林》2003年1期

《西学冲击下近代中国学术分科的演变》,《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1期

《中国传统的负面整体化:清季民初反传统倾向的演化》,《中华文史论丛》第72辑2003年5月

《北伐前数年胡适与中共的关系》,《近代史研究》2003年4期

《不改原有之字以开启”相异的意义体系”》,《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4期

《”有道伐无道”的形成:北伐前夕南方的军事整合及南北攻守势易》,《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5期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历史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