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成

胡成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籍贯湖北谷城,1954年3月18日出生,1969年为新疆生产兵团农四师知识青年,1979年考入新疆大学历史系本科,1983年获历史学士学位,1983年进入南京大学历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6年获南京大学历史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98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1年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自2000年以来,胡成先后在韩国成均馆大学东洋史系(韩国SK国际学术交流基金,2000年9月-2001年9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2001年11月-12月)、台湾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台湾中华学术发展基金,2006年10月-12月),以及美国洛克菲勒档案中心(Rockefeller Fund, Rockefeller Archive Center,2008年1月-2月)、哈佛大学的哈佛——燕京学社(HYI Research Associate Program (RAP),2008年2月-6月)、耶鲁大学神学院档案馆(Divinity School of Yale 2008年3月),日本东京大学(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 Felloships,2009年5月-7月)、李约瑟研究所和剑桥大学(Andrew W. Mellon Fellowship, 2009年10-2010年4月),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Isaac Manasseh Meyer Fellowship, 2013年1月7日——2013年2月5日)访问、收集资料和进行合作研究。

研究成果

二、研究计划

在最近这些年里,胡成准备完成两部著作:一是正着手撰写的《帝国主义、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现代中国与洛克菲勒慈善基金会(1914-1937)》,该项目得到美国洛克菲勒学术基金会和哈佛-燕京2007年度财政支持,申请者于2008年1月-至5月在Sleepy Hollow 的洛克菲勒档案中心和哈佛大学等档案馆、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后又得到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一般项目资助(批准号:11BZS082);另一是接下来拟以美国国家档案馆(NARA)收藏的海军部档案、美国外交档案(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和台湾国史馆收藏的国民政府外交部档案为资料基础,将准备撰写的《反美情绪与沈崇事件:以种族、阶级和性别为中心(1946-1947)》。

三、2000年来发表的研究成果

(一)专著:

1、《近代转型与史学反思》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

2、《医疗、卫生与世界之中国》,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年

(二)论文:

1、〈“共享权力”与“学术自治”〉,《读书》2015年第1期,第54-59页。

2、“the Modernization of Japanese and Chinese Medicine (1914-1931),” 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Vol.47, No. 4, summer 2014, pp.78-94. M.E. Sharpe (History and Life, Arts and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科学史学与现代中国史学专业精神的形塑〉,《史林》 2014年第3期,第98——111页。(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历史学》2014年第11期第39-49页全文转载)

3、〈留学大潮与百年学术振兴之梦〉《读书》2012年第8期,第103——111页。

4、〈晚清“西医东渐”与华人当地社会的推动〉 “the Arrive of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East and promotion of Chinese in Local Society,” Historical Review, No.4.2012 (Serial No.134),《史林》2012年第4期,第98——111页(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13第2期,第32-46页)。

5、〈西洋医生与华人医药:以在华基督教医疗传教士为中心(1825——1916)〉,《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第83本第 3分(2012年9月)第571——606页。 “Western Doctors and Chinese Medicine: Protestant Medical Missionaries in China(1825-1916),” The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Vol. 83, Part 3, Taipei, Taiwan,2012, pp.571-606, (History and Life, Arts and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6、〈近代检疫过程中‘进步’与‘落后’的反思——以1910年冬春之际的东三省肺鼠疫为中心〉,《开放时代》 2011年第10期,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页50——67。 “Was it Real Progress? Reflection on Epidemic Inspection in Modern Times, ” Open Times,10 th Issue,2011.pp.50-67.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12年第1期第60-73页全文转载)

7、〈我们的中国史研究如何走向世界——以台湾地区及日本的中国史研究为镜鉴的思考〉,《史林》2011年第5期,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页 165——177。 “How can Chinese History Research take the Lead in the World—drawing on the experience of Chinese History research of Taiwan and Japan, ”Historical Review, No.5.2011 (Serial No.129), Auspices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pp.165-177.

8、 “Venereal Disease Prevention, Moral Welfare and Civilized Image: The Shanghai Moral Welfare Committee and the Anti-Prostitution Campaign in th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1918–24,”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6:2 Higher Education Press and Springer -Verlag GmbH, (Beijing, 2011), pp.242-262.

9、〈上海禁娼與在華西人的道德焦慮: 以上海進德會為中心的觀察(1918-1924)〉,《新史学》22卷(2011年3月),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第1期,第61-105页。 “Prostitution Abolishment in Shanghai and the Moral Quandary of Western in China: The Shanghai Moral Welfare Committee(1918-1924), ” New History, Vol. 22, No.1 (March 2011)pp.61-105.

10,〈中日对抗与公共卫生事业领导权的较量—对南满洲铁路、港口中心城市的观察1901-1911〉,《近代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2011年第1期,第31-46页(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12年第1期第72-88页全文转载)

11、〈学术社群的自主与独立性之追求〉,《读书》2010年第8期,北京,读书、新知、生活三联书店,第58-69页。

12、〈万山应许一溪奔〉,《读书》,2010年第5期,第66-74页。

13、〈何以心在中国——早期医疗传教士与地方草根社会〉,《近代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2010年第4期,第16-33页(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10年第11期第3—19页全文转载)。

14、〈全球化时代与中国历史的书写——以1930年代的两个主流学术典范为中心〉,《史林》2010年第3期,第152-162页。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历史学》2010年第10期第60-70页全文转载)

15、〈东北地区肺鼠疫蔓延期间的主权之争(1910.11-1911.4)〉,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8年第9卷,天津古籍出版社,第214-233页。

16、Quarantine Sovereignty during the Pneumonic Plague in Northeast China(November 1910-April 1911),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Vol.5, No.2, 2010,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pp.294-339.

17、〈叙述转向与新旧之间的整合——新世纪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面临的一个问题〉,《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1期,第117——130页(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8年第6期第76-89页全文转载)。

18、〈检疫、种族与租界政治—上海腺鼠疫蔓延期间的华洋冲突(1910)〉,《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4期,第74-90页(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7年第12期第20-34页全文转载)。

19、〈“不卫生”的华人印象:中外之间的不同讲述:以上海公共卫生事业为中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第56期(2007年6月),第1-44页。

20、〈两岸能否撰作共同的中国近代史〉,《读书》2007年第7期,第116—123页。

21、〈现代经济扩张与疫病的跨区域蔓延:以上海、东北铁路港口中心城市为中心的观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51期(2006年3月)第91-129页。

22、〈不敢轻慢理想之人〉,《读书》2005年第12期,第145-152页。

23〈暴力统治下的灰色生存〉,《读书》2004年第3期,第159-165页。

24、〈儒学下渗与乡村社会的接受和回应:以乾嘉以来江南地区为中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集刊》第39辑,2003年3月,第61—106页。

25、〈全球化语境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问题的历史叙述〉,《中国学术》第13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2月,第144-170页。

26、〈东华故事与香港华人历史的书写〉,《读书》2003年第6期,第115-121页。

(信息来源:南京大学历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