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近代中國網
  • 首頁
  • 通訊
  • 評論
  • 探討
  • 紀實
  • 札記
  • 史家

本網編輯

沈志华:历史学家做的就是将打散的碎片还原

学术研究传承着一个社会的精神文化价值,为我们重新展开逝去的那些生活世界,展开那些已经凝固的伟大思想。但以学术为 … 阅读更多

沈志华:历史研究的首要任务是把过程搞清楚

学术研究的转向:从中苏关系、中朝关系到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关系 刘一非: 您早期的研究重点是中苏关系,后来转向中朝 … 阅读更多

沈志华:谨慎使用回忆录和口述史料

近年来,沈志华教授相继出版了《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研究》、《中苏同盟的经济背景:1948-1953》、《冷战的再 … 阅读更多

沈志华:不用一手档案就不能开题

【编者按】本文原刊于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主办的英文版《中国近代史》(Journal of Modern Chin … 阅读更多

沈志华:“冷战国际史”海外研究状况简介——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

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人们惊异地发现,国际史学界有一项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学术成果之多、之新,学术活 … 阅读更多

沈志华:当代中国研究的海外基地——香港中文大学所属大学服务中心小记

今年春天,我接受香港中文大学所属大学服务中心(The Universities Service Centre) … 阅读更多

沈志华:档案的公布与开放并非一回事

核心提示: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档案本身就是历史。中国外交部档案馆开放之初,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媒体。不少人以为,多年 … 阅读更多

傅高义:当代中国研究在北美:超级强权下的边缘人语

全世界从事中国研究的学者们有许多共同之处。我们都为中国的复杂性着迷,也不满于自己同胞们持有的老套观点。因为我们 … 阅读更多

余英时 史景迁:1898—1989年的中国知识分子

余英时(以下简称余):过去一百年来,中国多集中于研究西方的科技中国。而史景迁教授数十年来孜孜不倦地研究中国历史 … 阅读更多

史景迁:突破循环的历史变迁

1912年是重要的一年,中国有了议会选举制度,使之能够真正发挥作用,这比军事政变要重要的多 “中国正处于新的阶 … 阅读更多

较早文章
较新文章
← 上一页 页面1 … 页面152 页面153 页面154 … 页面162 下一页 →

版權說明  發稿須知

1999-2025 © 近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