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纪霖、王儒年:近代上海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之建构——1920-1930年代《申报》广告研究
近代上海是一个与全球资本主义化同步的工商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上海市民的社会意识形态又是什么样的呢?是一种什么样的观念指导着一般市民的日常生活?他们如何形成自己 Continue reading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专业网站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近代上海是一个与全球资本主义化同步的工商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上海市民的社会意识形态又是什么样的呢?是一种什么样的观念指导着一般市民的日常生活?他们如何形成自己 Continue reading
从传统官僚帝国到现代中央集权国家 当现代化启动之后,为了在变迁的社会中形成统一的全国经济和政治网络,加强国家内部的政治整合和社会整合程度,必须建立新的政治共同体 Continue reading
内容提要:从1919—1921这两年间,五四的激进知识分子,首先从“知识化主义”的点滴改造,走向寻求通盘解决的“信仰化主义”;随后从“柔性化”的无政府主义、社会 Continue reading
书名: 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作者: 许纪霖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2月 目录: 导论 家国天下与自我认同 上编 Continue reading
每个人在其一生当中,都有一个人格成熟期,那段时间他的生活经历,决定了他一生的精神人格,甚至形成了某种情结,比如”少共情结”、”红卫兵情结”、”知青情结”等。我不 Continue reading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后,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严重的分化与对立,在许多场合,不少知识分子都会被问:你属于哪一派?自由派、新左派,还是新儒家?或者启蒙派,还是保守派 Continue reading
随着知识体制的日趋完善,当代知识分子不得不生存于知识体制的内部,这几乎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既然“传统的”知识分子不可复生,那么是否有可能在现代知识体制内部做一个 Continue reading
作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仍然可能有两种存在的方式,或者是作为德性的存在,或者是作为知性的存在。这里涉及到的背后的问题在于:当你作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来发言的时候,你 Continue reading
九十年代的知识分子面临着一个合法性重建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关键,在我看来,在于重建“公共性”,换句话说,是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如何做一个公共知识分子? 原来意义上 Continue reading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由于外在环境和知识结构的变化,知识分子所面临的挑战与八十年代有很大的区别,据我的观察,主要是三个方面: 首先是知识分子公共性的丧失。在新启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