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8日2021年5月10日文献 黄兴涛:“支那”一词的近代史 摘要:“支那”一词最早是古印度对中国的称呼,在唐宋时已被音译成中文,也作脂那、至那、震旦、振旦、真丹等。古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都曾以“cina”来指称中国。后来,西方各国流行的对中 […]
2020年8月30日2021年1月17日探讨 黄兴涛:中西文明的近代碰撞:明清知识分子是如何认知逻辑学与现代科学? 西学“结构” 明末至清前期的西学,有着自己的核心关切、内在结构和话语系统,这是由其传播主体——西方传教士来华的主要目的,以及他们在西方所受的中世纪教会教育与知识结构所决定的。要了解其内在结构和传播者所 […]
2019年3月1日2021年1月17日探讨 黄兴涛:辜鸿铭反洋教述论 辜鸿铭(1857—1928),名汤生,福建同安人。早年留学西洋十载,回国后入张之洞幕府长期负责外交礼宾工作。曾官至外务部郎中,晚年为北京大学教授。辜氏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化保守派人物,一生致力于捍卫中华 […]
2019年3月1日2021年1月18日探讨 龚书铎、黄兴涛:“儒臣”的应变与儒学的困境——张之洞与晚清儒学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儒学,也自然有影响各时代儒学发展的独特人物。在晚清,张之洞与儒学很有关系。虽然他在具体的学术研究上成绩微不足道,但凭借其在政治上和文教事业上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对于儒学的独特关怀,其有关 […]
2019年1月17日2021年1月17日探讨 黄兴涛:张之洞《劝学篇》的西文译本 张之洞写于戊戌维新关键时期的《劝学篇》,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部名著。以往,不少学者在评论此书时,多会提及它被译成西方文字的事。如冯天瑜先生在《张之洞评传》中就曾写道:“帝国主义对此书也深表 […]
2018年6月16日2021年1月17日通讯 黄兴涛:20世纪早期中国的启蒙批评何以如此“微弱”?——回应艾恺先生提出的问题与解释 艾恺(Guy Alitto)先生是我很敬重的前辈学者.早在20多年前,我就曾研读过他的两部著作,一部是《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性)的困境》(The Last Confucian:Liang […]
2018年5月30日2021年1月18日笔记 黄兴涛:忆先生龚书铎 恩师龚书铎先生已经仙逝一年了。一年来,我常常会想起他老人家,想起他的音容笑貌和对我的教诲,想起在北师大随他读书治学的那些温馨的日子。 我得知先生之名是在1982年。那年我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