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师渠

郑师渠,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郑师渠,1946年出生,福建省福州市人,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政府顾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历史学科组成员。

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目前已出版学术著作多种,其中《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在欧化与国粹之间——学衡派文化思想研究》着眼于对清末民初思想文化的研究,10卷本《中国文化通史》(主编)对中国文化发展历程及其相关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另外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欧战后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动》、《论鸦片战争前后西学观念的演进一步》、《〈万国公报〉与甲午中日战争》等学术论文数十篇。目前指导博士后1人,博士生11人,硕士生3人。

一、论著

《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专著),台湾文津出版社199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版、1997年第2版,获1995年国家教育委员会“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奖”;

《在欧化与国粹之间——学衡派文化思想研究》(专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文化通史(十卷本)(总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

《近代中西文化论争的反思》(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二、论文

《鸦片战争前后士大夫西学观念的演进》,《中国文化》2001年第17、18合期;

《论欧战后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动》,《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3期;

《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与反封建主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第3期;

《辛亥后关于国民性问题的探讨》,《天津社会科学》1988年第6期;

《略论二十世纪初的文化反思》,《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6期;

《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历史研究》1995年第5期;

《论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基督教的传播》,《中州学刊》1989年第1期;

《19世纪40至60年代在华传教士与西学的传播》,《近代文化问题》中华书局,1989年

《鸦片战争后二十年间上海地区风习的变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

《晚清国粹派的文化观》,《历史研究》1992年第6期;

《晚清国粹派与社会学》,《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5期;

《晚清国粹派的新史学探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5期;

《晚清国粹派的经学思想》,《孔子研究》1992年第5期;

《“古今事无殊,东西迹岂两”——论学衡派的文化观》,《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4期;

《学衡派论诸子学》,《中州学刊》2001年第1期;

《论吴宓的道德观》,《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

《新人文主义与胡先骕的教育思想》,《江西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

《章太炎刘师培交谊论》,《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6期;

《梁启超与经文今学》,《中州学刊》1994年第4期;

《杜亚泉与新文化运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

《钱玄同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论道光朝河政》,《历史档案》1996年第2期;

《论道光朝漕政》,《历史档案》1997年第4期;

《论张佩纶与马尾海战》,《史学月刊》1983年第4期;

《与中日甲午战争》,《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4期;

《近些年来近代史人物评价的若干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总序》,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

(文章来源: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化研究中心网站)

进入学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