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龙
山西大学教授
行龙,1958年生,山西新绛人,中共党员,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经济史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任山西大学副校长,兼任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山西大学校史研究室主任。社会兼职中国史学会理事,山西省历史学会会长,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口学会人口历史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山西省首批青年学科带头人,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学术研究
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及社会史的研究与教学。在学术研究上,经历了社会史、区域社会史、人口资源环境史、集体化时代社会研究等几个阶段。合著《中国近代社会史》(乔志强主编,人民出版社1992年)一书在国内首次提出了社会史的理论体系,被学界称为社会史“从理论探讨到实践操作的第一步”,“具有划时代的学术意义”。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基本确立社会史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从社会史到区域社会史”的学术转向和“走向田野与社会”的学术理念,推进中国社会史研究向纵深发展。对华北农村、山西区域社会的研究成果突出,对国内方兴未艾的区域社会史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98年底,由乔志强主编、行龙副主编的《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学界称为“此书堪称一部系统完整的社会史著作”,“全书史料之丰富、分析之细腻都是同类著作中少见的”,成为国内区域社会史研究的代表性著作。主编《近代山西社会研究——走向田野与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被称为“代表了社会史研究的一个方向”,获山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专著《走向田野与社会》(三联书店2008年版)被认为是中国社会史研究20年来探索前行的一个缩影,也是社会史研究走向本土化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教学实践
在教学实践上,1993年9月合作完成的“建设中国近代社会史新学科”荣获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并获省教委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之后,经过近十年的探索研究完成“培养创新人才、服务地方社会:十年来培养社会史研究生的思想与实践”,于2003年9月荣获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07年11月,主讲《区域社会史研究导论》,荣获国家级精品课程。2008年8月,带头建立的“区域社会史导论”教学团队,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在教材的编写上,与李文海先生合作《近代中国的民族觉醒》(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被列为全国大学生素质教育书系;合著《中国近代社会史》被国内诸多高校列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并获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目前正主持教育部规划教材《中国近代社会史概论》的编写。
自1988年首次独立承担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至今,已主持并完成一项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四项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两项教育部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及多项省级项目,两项国际合作项目,出版学术著作(含合著)10余部,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近代中国》(Modern China)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
个人简历
1979.09-1982.07 山西大学历史系,学士
1982.09-1985.07 山西大学历史系,硕士
1995.09-1998.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
2000.06-2002.03 山西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工作
工作经历
1985.08-1986.09 山西大学历史系助教
1986.09-1991.07 山西大学历史系讲师
1991.09-1994.08 山西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社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
1994.09-至今 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
2000.07-至今 山西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
出版著作
1、《中国近代社会史》(合著)人民出版社1992年2月, 台湾南天书局1998年(繁体本)
2、《人口问题与近代社会》,人民出版社1992年3月,台湾南天书局1998年(繁体本)。
3、《中国近代社会史论纲》(合著),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2年10月。
4、《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副主编),人民出版社1998年11月。
5、《近代山西社会研究》(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2月。
6、《近代中国的民族觉醒》(合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
7、《山大往事》,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4月。
8、《山西大学百年校史》(主编),中华书局2002年3月。
9、《山西大学百年纪事》(主编),中华书局2002年4月。
10、《山西大学堂》(合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
11、《多学科视野中的山西区域社会史研究》(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3月。
12、《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主编),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8月。
13、《中国近代史新编(修订版)》(合著),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版。
14、《以水为中心的晋水流域 》,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
15、《环境史视野下的近代山西社会》(主编),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
16、《走向田野与社会》,三联书店(北京)2007年12月。
17、《从社会史到区域社会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
18、《阅档读史——北方农村的集体化时代》(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
发表论文
1986-1989:
1、《略论山西近代人口相对过剩问题》,《山西大学学报》1986年3期。
2、《山西近代人口高性比例及其后果》,《人口研究》1986年5期。
3、《社会史和相邻学科》(乔志强、行龙),《理论信息报》1986年12月6日。
4、《清末乡土志的史料价值》,山西地方志通讯1987年1期。
5、《孙中山与中国近代人口问题》,《运城师专学报》1987年3期。
6、《国外社会史研究》,《史学情报》1987年2期。
7、《略论中国近代的“过剩”人口》,山西大学学报1987年4期。
8、《从社会史的角度研究中国人口史》,《光明日报》1987年11月11日。
9、《近年来中国人口史研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87年9期。
10、《二战以来国外人口史研究及其现状》,《人口研究》1988年1期。
11、《中国近代人口分布及其流迁》,《史学月刊》1988年3期。
12、《中国近代人口发展述略》,《北方论丛》1988年4期。
13、《历史学者的奉献》,《山西日报》,1988年9月5日。
14、《清末户口调查及反调查风潮》,《清史研究通讯》1988年4期。
15、《中国人口史研究刍议》,《人口研究》1988年6期。
16、《我看史学危机问题》,《山西日报》1988年2月22日。
17、《辛亥革命前夕的妇女运动》,《山西大学学报》1988年3期。
18、《略论中国近代的人口城市化》《近代史研究》1989年1期。
19、《中国近代人口史论纲》,《中国人口科学》1989年2期。
20、《中国近代的人口问题》,《人民日报》1989年5月29日。
21、《从“两种生产”看中国近代农民起义》,《山西大学学报》1989年3期。
22、《中国近代人口数量及其分布》,《历史教学》1989年11期。
23、《应当加强中国人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1989年7期。
24、《人口城市化与中国的近代化》,《高校社会科学》1989年5期。
1990-1999:
25、《社会史与人口史》,《山西大学学报》1990年3期。
26、《太平天国革命前后江南地区的人口变动及其影响》,《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年2期
27、《清末民初婚姻生活中的新潮》,《近代史研究》,1991年3期。
28、《人口因素与中国的近代化》,《学术季刊》1991年4期。
29、《近代化过程中中西人口问题之比较考察》,《世界历史》1992年4期。
30、《辛亥革命前夕的人口状况》,《历史研究》1992年1期。
31、《人口问题与近代中国社会》,《首届青年史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32、《太平天国前后安徽的人口变动》,《历史地理》第12辑。
33、《人口压力与清中叶社会矛盾》,《中国史研究》1992年4期。
34、《清代四川人口发展的历史特征》,《中国人口科学》1993年4期。
35、《孙中山人口思想评析》,《山西大学学报》1993年2期。
36、《近五年来中国人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93年12期。
37、《近代中国人口压力的教训》,《北京日报》1993年7月21日。
38、《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刍论——兼论区域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乔志强、行龙),《史学理论研究》1995年2期。
39、《中国人口史研究的奠基之作——读》,《出版广场》1995年第4期。
40、《社会史研究建言》(乔志强、行龙),《社会史研究通讯》创刊号。
41、《民族主义是孙中山人口思想的核心》,《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8年5期。
42、《竹枝词林巨制》,《中华读书报》1998年6月20日。
43、《从社会史到区域社会史》,《山西大学学报》1998年3期。
44、《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史林》1998年3期。
45、《深入剖析上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清史研究》1998年4期。
46、《人口流动与近代中国城市化研究述评》,《清史研究》1998年4期。
47、《新史学的总体史追求》,《学习与探索》1999年1期。
48、《中国社会史研究建言》,《社会史研究通讯》1999年1期。
49、《近代中国城市化特征》,《清史研究》1999年4期。
2000-
50、《乔志强: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开拓者》,《山西文史资料》2000年11期。
51、《左宗棠经营西北》,《光明日报》2000年6月30日。
52、《近代华北农村人口消长及其流迁》,《历史研究》2000年4期。
53、《明清以来山西水资源匮乏及水案初步研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年6期。
54、《秧歌里的世界——兼论民俗文献与中国社会史研究》(行龙、毕苑),《民俗研究》2001年3期。
55、《也谈社会史的“专史说”与“范式说”》,《光明日报》2001年7月3日。
56、《谈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年9期。
57、《人口因素与中国的近代化》,《中国社会史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58、《开展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史研究》,《山西大学学报》2001年6期。
59、《要重视从社会史角度研究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史》,《光明日报》2001年12月4日。
60、《山西大学校史三题》,《山西大学学报》2002年2期。
61、《岑春煊与山西大学的创立》,《光明日报》2002年4月7日。
62、《五月八日——山西大学校庆日的由来》,《光明日报》2002年4月10日。
63、《邓初民——新中国首任山大校长》,《光明日报》2002年4月12日。
64、《构造开放的人文精神》,《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6期。
65、《从迎神赛社看近代山西民教冲突》(行龙 赵英霞),《义和团运动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
66、《山西区域社会史研究中的四个问题》,《山西日报》2003年12月2日。
66、《也论中国近代的城市化》,《新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67、《社会史与经济史》,《山西大学学报》2003年4期。
68、《修纂清史正当时》,《山西日报》2004年7月6日。
68、《一部重要的社会史资料》,《山西日报》2004年12月14日。
69、《近代山西集市数量、分布及其变迁 中国经济史研究》(行龙、张万寿),《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2期。
70、《论区域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山西明清社会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4期,收入《黄河文化论坛》第13辑,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71、《从社会史角度研究晋商与地方社会》,《山西大学学报》2005年1期。
72、《怀才不遇:内地乡绅刘大鹏的生活轨迹》,《清史研究》2005年2期。
73、《晋水流域36村水利祭祀系统个案研究》,《史林》2005年4期。
74、《山西商会与地方社会》,《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5期。
75、《的发现与国内外研究现状》,《古村赤桥》,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76、《太行精神永存》,《光明日报》2005年6月10日。
77、《从“治水社会”到“水利社会”》,《读书》2005年8期。
78、《二十年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之反思》,《近代史研究》2006年1期。
79、《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奠基石:》,《中华读书报》2006年4月。收入《闽教书香》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80、《明清以来晋水流域的环境与灾害——以“峪水为灾”为中心的田野考察与研究》,《史林》2006年2期,收入《天有凶年——清代灾荒与中国社会》(李文海、夏明 方 主编)三联书店2007年。
81、《乔健先生的乡土关怀与我的赤桥情结》,《族群与社会》,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82、《剪子湾田野调查随感》(行龙、刘素林),《当代中国研究通讯》(台湾)2007年第6期。
83、《二元叙事与土地改革——与的话语比较》(行龙 刘素林),《当代中国研究》2006年冬季号(台湾,总第95期,第13卷第4期)。
84、《二元叙事与土地改革——关于、的文本研究》(行龙 刘素林),《乡村中国评论》第2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7月。
85、《追寻集体化——剪子湾村田野调查札记》,《中国农村研究》(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2004年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86、《图像历史:以为中心的视觉解读》,《新史学:感觉、图像、叙事》(杨念群主编),三联书店2007年。
87、《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集体化时代农村基层档案”述略》(行龙、马维强)《中国乡村研究》(黄宗智主编)第5辑,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
88、《在村庄与国家之间——劳动模范李顺达的个人生活史》,《山西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山西大学学报创刊60周年名家论坛特辑。
89、《遗世独立的“政治标本”——李顺达》,《澳门月刊》2007年8月号。
90、《李顺达:一位农民的喜悦与悲怆》,《传记文学》(台)第91卷第2期 。
91、《the Past 20 Years of Modern Chinese Social History》(Xing long and Hu Yingze),《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Volume 1 Number 2 December 2007。
92、《引入研究性教学理念 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10期。
93、《收获的不仅仅是学术》,《发展导报》2007年11月20日;《山西日报》2008年1月8日
94、《公共秩序的形成与变迁:对唐宋以来山西泉域社会的历史考察》(张俊峰、行 龙),《人类社会经济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三秦出版社2007年。
95、《“水利社会史”探源——兼论以水为中心的山西社会》,《山西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96、《汾河清、山西盛》,《山西日报》2008年5月20日。
97、《Rural Grassroots Files From the Collectivization Era: Archives of the Chinese Social History Research Center of Shanxi University》(Xing Long and Ma Weiqiang)Modern China 2008 34: 372-395。
98、《从社会史到区域社会史——20年学术经历之检讨》,《山西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99、《心香一瓣祭先师》,《山西大学报》2008年9月20日,《 山西日报》2008年10月7日。
100、《历史课堂要“走向田野与社会”——关于区域社会史教学实践的一个新理念》(行龙 常利兵),《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12期。
101、《清代新疆地区的晋商》,《晚清以降的经济与社会》(郑起东 史建云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102、《〈新农村〉与新农村建设》(行 龙 胡英泽)《山西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103、《走向多元开放的社会史——中国社会史研究30年的回顾与前瞻》 (赵世瑜 行 龙 常建华),《光明日报》2009年3月24日。
104、《化荒诞为神奇:山西“水母娘娘”信仰与地方社会》( 行 龙 张俊峰), 《亚洲研究》58期,香港珠海书院亚洲研究中心2009年。
105、《汾河清 山西盛(修改稿)》(大讲堂 ),《中国教育报》2009年6月14日。
106、《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与成效》(行 龙 要英民),《中国高等教》2009年第12期。
107、《“自下而上”: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研究的社会史视角》,《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9年第21期全文转载。
其他著作
1、《平遥古城》序言。
2、《晋中商人与地方社会》序言。
3、《明实录山西资料汇编》序言。
4、《感受孟二冬 平凡见精神》,《山西大学报》 2006年1月1日。
5、《乡贤柴作梓》,《 山西大学报》2006年2月28日。
6、《中西合力:山西大学堂的初创十年》,《山西大学报》2005年9月10日。
7、《5月8日:山西大学校庆日》等11篇 ,《山西大学报》2001年——2002年连载。
8、《档案中的校史》,《 山西大学报》2010年1月1日。
9、《文理科学生踊跃选修“中国式大讲堂”》,《 山西大学报》2007年1月1日。
10、《心香一瓣祭先师》,《 山西大学报》,2008年9月20日。
学术奖励
1、1988年9月,《略论中国近代的过剩人口》荣获山西省历史学会首届优秀成果二等奖。
2、1990年6月,《略论中国近代的过剩人口》荣获山西省首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3、1993年4月,“创建《中国近代社会史》新学科”荣获山西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4、1993年7月,“建设《中国近代社会史》新学科”荣获国家教委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5、1993年7月,《中国近代人口论纲》荣获山西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6、1994年9月,荣获第一届王明生奖。
7、1998年3月,《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刍论》获山西省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8、2002年11月,《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荣获第三届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9、2002年11月,《明清以来山西水资源匮乏及水案初步研究》荣获2002年度第三届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0、2003年9月,“培养创新人才,服务地方社会——十年来培养社会史研究生的思想与实践”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11、2003年12月,获2003年山西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12、2004年6月,《近代山西研究》荣获山西省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3、 2006年3月,《太行精神永存》荣获2005年度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二等奖。
14、2006年6月,获2005年度山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15、2007年5月,“区域社会史导论”荣获山西省精品课程。
16、2007年10月,“区域社会史导论”荣获国家级精品课程。
17、2007年12月,《二十年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之反思》荣获山西省第五次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18、2008年1月,《以水为中心的晋水流域》荣获2007年度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二等奖。
19、2009年2月,《Rural Grassroots Files From the Collectivization Era Archives of the Chinese Social History Research Center of Shanxi University》荣获2008年度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二等奖。
20、2009年10月,《走向田野与社会》荣获山西省第六次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科研项目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课题
重大课题
1、集体化时代的农村社会——山西四个典型村庄的社会史研究(2008年)
2、新修清史 同治朝人物传记(2004)
一般课题
1、中国近代的人口问题(1988)
2、中国近代的人口城市化(1993)
3、明清以来山西水资源匮乏及相关问题研究(2000)
4、明清以来山西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变迁(2004)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1、辛亥革命前后的人口变动(1994)
2、明清山西水案研究(2002)
3、集体化时代山西农村基层档案整理与初步研究(2006)
国际合作项目(包括港澳台)
1、传统社会底边阶级研究(2001年台湾国科会项目)
2、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计划——赤桥村(2003年欧洲联盟共同体项目)
3、近代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研究——道备村(2009年中日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