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秋

王晓秋,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出生年月:1942年8月

邮箱:wxq@pku.org.cn

所属机构:专门史研究中心/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心

学历:

1964年7月北京大学历史系五年制本科毕业

任职简历:

1964年7月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留校任助教,1977年10月任讲师,1986年10月任副教授,1991年8月任教授,1994年11月任博士生导师;

1987-1998年任北大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主任,1999-现在,任北大历史系中外关系史研究所所长;

1986年7月-1987年6月日本庆应大学地域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1996年7月-1997年6月日本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客员教授;

1998年-2002年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2003年-现在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曾任日本庆应大学、东京大学、泰国法政大学访问研究员,日本中央大学、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韩国高丽大学、法国巴黎高师客座教授。

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中国近代史,晚清史,近代中外关系史,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近代中日关系史,中日文化交流史

担任本科教学:中国近代史,中日文化交流史,中国近代改革史

论著:

◎著作:

《黄遵宪与近代中日文化交流》(论文集,第一主编),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近代中国与日本:互动与影响》(专著),昆仑出版社2005年8月。

《晚清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一次盛举——1887年海外游历使研究》(专著,第一作者,与杨纪国合著),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

《近代中国与世界——互动与比较》(专著)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6月

《近代中国与日本——他山之石》(专著,韩文)韩国高丽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

《伟哉中华——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图卷》(文字作者)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

《国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述评》(第二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11月

《戊戌维新与近代中国改革》(主编)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5月

《戊戌维新与清末新政——晚清改革史研究》(第一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

《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历史卷》(中方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1月

《日中文化交流史丛书——历史卷》(中方主编)日本大修馆1995年7月

《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7月

《东亚风云》(专著)台湾宏观文化公司1995年4月

《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专著)中华书局1992年初版;2000年再版

《民族英雄林则徐》(专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7月

《アヘン战争から辛亥革命》(日文专著)日本东方书店1991年2月

《中日文化交流史话》(专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年;增订版,商务印书馆1996年

《近代中国的革命》(合著,第二作者)北京出版社1987年4月

《近代中日启示录》(专著)北京出版社1987年10月

◎论文:(已发表200多篇,下列主要论文)

《东亚国家的不同发展道路》,《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2007》,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3月。

《晚清第一个外交使团》,《中国文化报》2008年7月20日

《梅屋庄吉夫妇与孙中山夫妇的真挚友情》,《纵横》2008年第6期

《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日本思想文化研究》1卷1号,2008年1月

《试论古代中国人日本观的演变和特点》,《日本学》第14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4月

《试论清代中日关系的开端》,《郑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参加中日学术交流——见证中日关系的寒与暖》,《人民政协报》2008年1月31日

《海洋文化的历史视角》,《中国海洋文化研究》第4-5分卷,海洋出版社,2005年12月

《三次集体出洋的比较,晚清官员走向走向世界的轨迹》,《学术月刊》2007年第6期

《中国人留学日本110年历史的回顾与启发》(日文)日本法政大学《国际日本学》第4号,2007年3月

《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的一些认识》,《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4月

《幕末参与日美条约交涉的中国人罗森》(日文),日本大学《现代中国事情11号》,2007年1月

《革命评论与同盟会》,《北大史学》第12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一段晚清历史的辉煌、遗忘与发掘探索》,《清史论丛》2007年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12月

《孙中山与一位日本“奇人”》,《北京日报》2006年11月6日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什么》,《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第10期

《友好不易,理解更难——竹内实文集第五卷书评》,《博览群书》,2006年10月

《黄遵宪与日本》,关捷主编:《影响近代中日关系的若干人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6月

《太平天国与日本》,关捷主编:《日本与中国近代历史事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6月

《对甲午战争进行全方位研究的最新成果——评<中日甲午战争全史>》,《历史教学》2006年第6期

《潮起潮落,群星璀璨》,《中国留学生创业》2006年第5-6期

《中国人留学日本110年历史的回顾与启示》,《徐州师大学报》2006年第4期

《晚清国人走向世界的一次盛举》,《中国社会导报》2005年第12期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社会科学家》2005年第5期

《晚清吕海寰出使荷兰及保护华侨二三事》(与刘超合作),《北大史学》第11辑

《日俄战争与中国》,《文史知识》2005年第8期,中华书局

《这段历史为什么被湮没?》,《北京日报》2005年7月25日(理论文史版)

《我们怎样认识历史?》,《群言》2005年第7期

《中国留学史研究如何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史学月刊》2005年第8期

《梁启超与近代中日文化交流》,《亚太研究论丛》第二辑,2005年4月

《1990年以来以日文发表的清史研究综述》,《清史译丛》第一辑,2004年4月

《近代中日改革与现代化历史的比较》,《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9月

《中外史学交流对中国史学研究的推动》,《学术研究》2004年第2期

《文化交流与中日关系》,《日本学》第12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

中外史学交流对中国史学研究的推动,《学术研究》2004年第2期

1912年孙袁会谈新论,《北大史学》第9期2003年

加强贯通古今中外的历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第1期

论文化交流与中日关系,《日本学刊》2003年第1期

中国日本学的奠基人黄遵宪研究述评,《日本学》第11辑2002年

中国太平天国农民革命与韩国东学农民革命之比较研究,《韩国学论文集》第9辑

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的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晚清傅云龙的海外游历和外国研究,《明清论丛》第2辑2001年

晚清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一次盛举,《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义和团运动在日本的反响,《北大史学》第7期2000年10月

近二十年日本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光明日报》2000年12月1日

世界各国进步人士同情义和团的正义呼声,《人民日报》2000年10月6日

京师大学堂与日本,《日本学》第10辑2000年

十九世纪东亚三国对外意识之比较,《光明日报》2000年4月7日

中国史学进一步走向世界,《光明日报》2000年1月7日

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澳门,《中华读书报》1999年11月24日

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的意义、角度和方法,《中日关系史研究》1999年第1期

戊戌维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历史研究》1998年第6期

傅云龙《游历日本图经》初探,《北京大学学报》日本中心十周年特辑1998年

京师大学堂开学日期考,《光明日报》1998年6月26日

戊戌维新与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学报》1998年2月

近代中日两国吸收西方文化的比较,《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与日本》1996年

从爱国到革命——论留日学生与辛亥革命,《日本学》第7辑1996年

孙中山与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

十九世纪下半叶中日泰三国改革与现代化比较研究,《北大史学》第3期1996年

近代中国先驱者认识世界的历史轨迹,《光明日报》1996年1月30日

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者罗森,《日本学》第5辑

晚清中国文人的诗词唱和,《日本学》第4辑

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两次中日战争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两次中日战争的比较和联系,《光明日报》1995年7月24日

爱国主义精神在近代中国的高扬,《光明日报》1994年9月26日

甲午战争后中日两国的历史命运,《北京日报》1994年6月22日

甲午战争百年祭,《光明日报》1994年8月19日

晚清改革史研究论纲,《北京社会科学》1993年第4期

晚清改革史研究刍议,《光明日报》1993年4月7日

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成败原因之比较,《戊戌维新运动研究论文集》1991年

近代中国人日本观的变迁,《日本学》第3辑

鸦片战争对日本的影响,《世界历史》1990年5月

五四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日本学》第2辑

论五四运动与中外文化交流的交融,《社会科学研究》1989年4月

幕末日本人怎样看中国,《日本学》第1辑

清末政坛变化的写照——宣统年间《汪荣宝日记》剖析,《历史研究》1989年第1期

鸦片战争在日本的反响,《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3期

辛亥革命对日本的影响,《中州学刊》1985年第3期

评康有为的三部外国变政考,《北方论丛》1984年第4期

戊戌维新期间康有为政治主张的再探讨,《社会科学研究》1982年第4期

日本进步人士同情义和团的呼声,《北方论丛》1982年第4期

太平天国对日本的影响,《历史研究》1981年第2期

试论太平天国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历史经验,《北京大学学报》1980年第3期

康有为的一部未刊印的重要著作——《日本变政考》评介,《历史研究》1980年第3期

黄遵宪《日本国志》初探,《近代史研究》1980年第3期

五四时期的百家争鸣,(第二作者),《历史研究》1979年第4期

获奖情况:

◎科研奖:

著作:《晚清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一次盛举》一书获辽宁省优秀图书一等奖(辽宁省新闻出版局,2005年6月)

《近代中日启示录》曾获第二届全国通俗政治理论读物一等奖,光明杯全国优秀哲学

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三等奖,北京大学第二届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等;

《中日文化交流史话》获全国图书奖(中国文化史丛书之一);

《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历史卷》获亚洲太平洋出版协会96学术图书金奖;

《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获北京大学优秀教材奖;

《国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述评》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

论文:《孙中山与北京大学》获第3届北大学报优秀论文奖;

《戊戌维新与京师大学堂》获第4届北大学报优秀论文奖;

◎教学奖:

获全校主干基础课优秀教学奖(中国近代史主干基础课主持人);

获正大奖教金特等奖。

在国内外学术机构和刊物中的任职情况:

全国政协学习与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

中日历史共同研究中方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常务委员

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

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高等教育出版社《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杂志编委

北京市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会名誉会长

2001年1月以来参加的国内国际学术会议:

2008年10月出席日本国际理解国际研讨会(日本京都)

2008年9月出席东亚近代史的新探讨国际研讨会(北京)

2008年7月出席东亚文化交流史国际研讨会(杭州)

2007年11月出席北大与日本樱美林大学国际研讨会(北京)

2007年9月出席北大与日本广岛大学国际研讨会(北京)

2007年8月出席清史国际研讨会(北京)

2006年12月出席日本日本大学国际研讨会(日本东京)

2006年11月出席孙中山诞生140周年国际研讨会(广东中山)

2006年10月出席日本关西大学国际研讨会(日本大阪)

2006年9月出席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

2006年8月出席西学与清代文化国际研讨会(北京)

2006年7月出席中日青年友好论坛(北京外交学会)

2006年4月出席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国际研讨会(北京)

2006年4月出席欧美同学会留日110周年纪念会作讲演(北京政协礼堂)

2006年2月出席中日历史教育交流国际研讨会(日本东京)

2005年11月出席第四届北京论坛(北京)

2005年11月出席中日关系国际研讨会(杭州)

2005年9月出席孙中山与同盟会国际研讨会(北京)

2005年7月出席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研讨会(南京)

2005年3月出席黄遵宪国际研讨会(北京、中国社科院)

2005年1月出席清史中日学者研讨会(北京)

2004年11月出席中外关系史国际研讨会(广州)

2004年11月出席纪念容闳留美150周年国际研讨会(珠海)

2004年10月出席海洋文化国际研讨会(青岛)

2004年10月出席留学生与中外文化国际研讨会(天津)

2003年11月出席承德避暑山庄300年国际研讨会(承德)。

2002年11月出席第二届北大文科论坛并作学术报告(北京);

2002年9月出席中日恢复邦交30周年国际研讨会(北京);

2002年5月出席东北亚国际研讨会(北京);

2002年3月出席北大与河合塾中日学术讨论会(北京);

2001年11月赴日本东京出席东西交流与日本国际研讨会;

2001年9月出席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国际讨论会(北京);

2001年8月主持举行黄遵宪与中日文化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北京);

2001年5月赴韩国全州出席东学农民战争学术讨论会;

2001年1月赴美国夏威夷出席孙中山与近代中国学术讨论会;

2001年1月至今从事的国际国内项目:

北大985项目:近代中国人走向世界研究;

国家清史调研项目:日本的清史研究。

国家清史工程:邦交志日本篇(项目主持人)。

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编写组主要成员。

国家重大项目:中日历史共同研究(中方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