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

高俊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陕西汉中人,1975年2月生。本科就读于西北大学考古学专业,研究生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及复旦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2006年7月获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07–2008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2010年度伯克利加州大学东亚研究所访问学者。2009年6月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项目。2014年7月获评为上海社科创新工程青年人才。2015年起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当代史研究室研究员。

近期科研成果:

(一)课题

1.上海市浦江人才资助课题:西方礼俗在晚清中国的传播;2009年6月立项(负责人,已结项);

2.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清末宝山县学事档案勘校及研究;2014年6月立项(负责人);

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外语文献中的上海(1843-1949);2011年11月立项(英语类负责人);

4.上海市社科规划办:上海通史。当代人物卷;2014年3月立项(负责人)。

(二)著作

1.《清末劝学所研究》(专著),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8月;

2.《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与熊月之合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

3.《上海的英国文化地图》(与熊月之合著),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1年1月;

4.《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译著,英译汉),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2月;

5.《外滩十五号》(与池桢合译,汉译英),远东出版社2015年8月。

(三)论文

1.《研究老课题的新思路》,载《史林》2009年第6期;

2.《清末劝学所督办地方学务述论》,载《史林》2012年第3期;

3.《清末阅报社团述论》,载《社会科学》2012年第11期;

4.《师范传习所与清末初等师资的培养》,载《史林》2013年第2期(《教育科学文摘》2013年第5期全文转摘);

5.《清末劝学所与地方教育行政制度的确立》,载《文汇报》2013年5月20日;

6.《半日学校与清末社会教育》,载《西部学刊》2013年第11期;

7.《民初新政治实践与孙中山“以党治国”理论的衍生》,载《广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

8.《清末地方教育会述论》,载《史林》2015年第2期;

9.《清末地方教育行政体制的确立》,载《社会科学》2015年第7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近代史》2015年第9期全文转摘);

10.《罗兹。墨菲的上海史研究》,载《现代上海研究论丛》2015年10月;

11.Unbroken Historical Ties: British Features in the Process of Shanghai’s Urb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1843-2010,载美国CHINA FORUM,Jun, 2014.

(四)智库专报

自2006年在上海市委宣传部挂职起,迄今已为中宣部、文化部等撰写过十余篇舆情分析及文化专报,其中《党史研究中的“翻案”问题》《历史虚无主义的表象及实质》等多篇获中央领导肯定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