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敏

马敏(Ma min)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马敏,1955年6月生,四川雅安人。1987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教授、博导,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中国近代教会大学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史、辛亥革命史研究。担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主要社会兼职还有中国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学部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社科规划项目评审组成员、湖北省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理事、湖北经济史学会副会长等。先后在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担任客座研究员、访问学者,多次应邀赴美国、日本、香港、台湾出席学术会议和讲学。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科研成果获湖北省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委首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成果奖、教育部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著 作

1.《过渡形态: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构成之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2.《官商之间:社会巨变中的近代绅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初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修订版,韩国新书园2006年韩文版。

3.《马敏自选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商人精神的嬗变——近代中国商人精神观念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基督教在华传播及其文化教育事业》,财团法人基督教宇宙光全人类关怀机构2006年版。

6.《拓展历史的视野:诠释与思考》,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传统与近代的二重变奏:晚清苏州商会个案研究》,巴蜀书社1993年版,合著。

8.《东方文化与现代文明》,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合著。

9.《中国经济通史(晚清卷)》,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合著。

10.《跨越中西文化的巨人》,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主编。

11.《中国文化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主编。

12.《当代中国》,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主编。

13.《韦卓民基督教文集》,香港汉语基督教研究所2000年版。

14.《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审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主编。

15.《中国文化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主编。

16.《苏州商会档案丛编》第二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主编。

17.《包鹭宾学术论著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主编。

18.《2004-2005中国文化创新年度报告》,科学出版社2006年12月,合编。

19.《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要点解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主编。

20.《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要点解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主编。

21.《博览会与近代中国论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主编。

论 文

1.《我国第一部正式商法》,《史学月刊》1984年第1期。

2.《清末第一次南洋劝业会述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5年第4期。

3.《清末江苏裁厘认捐活动述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6期。

4.《中国近代商人心理结构初探》,《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5期;英文版1987年第4期。

5.《论孙中山的伟人品质》,《历史研究》1986年第6期。

6.《中国走向世界的新步幅: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述评》,《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1期。

7.《浅谈晚清苏州商会与行会的区别》,《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3期,合撰。

8.《清末苏州商会组织系统试论》,《江海学刊》1988年第6期。

9.《过渡特征与中国近代社会形态》,《历史研究》1989年第1期。

10.《辛亥革命时期的苏州绅商》,《辛亥革命史丛刊》(第9辑),中华书局1991年版。

11.《艰难的蜕变——解放前后的华中大学与韦卓民》,章开沅等编:《中西文化与教会大学》,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2.《甲午战前李鸿章对局势的判断论析》,《社会科学研究》1995年第5期。

13.《韦卓民先生宗教文化观述论》,《跨越中西文化的巨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4.《中国与日本的“士商”》,《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1期。

15.《商事裁判与商会:论晚清苏州商事纠纷的调处》,《历史研究》1996年第1 期;《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1997年第3期。

16.《抗战期间教会大学的西迁──以华中大学和湘雅医学院为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17.《晚清绅商与近代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3期。

18.《传统社会保障体系与现代化》,《中国研究》(日本),1996年第7期。

19.《中国教会大学的国际化特色:华中大学个案分析》,章开沅主编:《文化传播与教会大学》,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0.《抗战期间高等院校内迁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专辑。

21.《有关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几点思考》,《天津社会科学》1997年第4期。

22.《马希曼、拉沙与早期的中译》,《历史研究》1998年第4期。

23.《有关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的几点补充》,《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4期。

24.《试论晚清绅商与商会的关系》,《天津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

25.《试论晚清苏州的“市民社会”》,《辛亥革命史丛刊》第10辑,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6.《晚清绅商阶层与辛亥革命》,《华中师大学报》1991年专辑;《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国——1990-1999年辛亥革命论文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7.《抓住机遇,再现传统学科风采》,《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28.《日本高校历史学科教学课程情况及其特点》,《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29.《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论略》,《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日)2000年第11期。

30.《商战:中国近代思潮的一个侧面》,《人文论丛》2000年第11期。

31.《绅商名辩及其社会内涵》,《学人》第15期(2000年)。

32.《建构民国时期(1912——1949)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几点思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33.《“绅商”词义极其内涵的几点讨论》,《历史研究》2001年第2期。

34.《论孙中山的现代国家建设思想及其特征》,《郧阳师专学报》2001年4期。

35.《张謇与近代博览事业》,《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36.《近代中西文化的冲突与交流》,《中国大学人文启示录》(第5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7.《晚清形成中的“市民社会”——苏州商会个案研究》,《中国的城市与乡村》,牛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8.《基督教会与近代湖北的教育卫生事业》,台北中原大学编:《基督教与近代中国论文集》,宇宙出版社2001年版。

39.《略论辛亥前后商人司法意识的变迁》,《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40.《重视研究生德育工作创新》,《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年第2期。

41.《商会史研究与新史学的范式转换》,《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42.《中国近代博览会事业与科技、文化传播》,《历史研究》2004年第2期。

43.《21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若干趋势》,《史学月刊》2004年第5期。

44.《荆楚文化与近代湖北工商业的发展》,《光明日报》2004年6月22日,合撰。

45.《中国同业公会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理论月刊》2004年第6期。

46.《语法书:马希曼是否抄袭马礼逊》,《东亚基督教再诠释》,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7.《西部大开发研究的历史意识》,《中国21》第19卷,爱知大学现代中国学会2004年版,合撰。

48.《张謇与近代博览事业》,周国新编:《中国近代化先驱:状元实业家张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49.《建立现代大学体制的观察与思考——美国高等教育的启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50.《民国时期政府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述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合撰。

51.《加强领导者能力建设 促进大学跨越式发展——华中师范大学的探索与实践》,《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1 期。

52.《商会史研究与新史学的范式转换》,《中国商会发展报告》,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53.《政府职能转变与商会组织的作用》,《中国商会发展报告》,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54.《营造一个和谐发展的地方社会——张謇经营南通的启迪》,《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55.《以评促建 抓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各个环节》,《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第2期。

56.《民国时期的社会调查统计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合撰。

57.《发展武汉会展业符合“四两拨千斤”战略构想》,《学习与实践》2006年第9期。

58.《对近代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的启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第10期,合撰。

59.《关于加快发展武汉会展业的若干思考》,《学习与实践》,2006年第10期。

60.《发掘高校资源优势,努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2004-2005中国文化创新年度报告》,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61.《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货展览会述论(1928——1937)》,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民国史研究室、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编:《一九三零年代的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合撰。

62.《让城市文化史研究更富活力》,《史学月刊》2008年第5期。

63.《東アジア的価値観を有する近代産業の指導者》,陶徳民,姜克實,見城悌治,桐原健真編《近代東アジアの経済倫理とその実践―渋沢栄一と張謇を中心に》,日本経済評論社2009年3月。

64.《新时期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的文化政策问题》(第一作者,与傅才武合作),《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65.《民国时期国货展览会研究:1910—1930》,《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11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9年第8期转摘。

66.《加强近代中国博览会史研究》(与朱英合作),《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67.《三结合整合式”教学模式探索——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第一作者,与王坤庆、王继新合作),《教育研究》2009年第3期

68.《寓乐于会:近代博览会与大众娱乐》,《史学月刊》 2010年第1期。

69.《张之洞与晚清湖北的商品赛会》,《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70.《世博会与近代东亚的参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8期转载。

其 他

1.《〈苏州商会档案丛编第一辑〉简介》,《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3期,合撰。

2.《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史的新探索》,《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2期。

3.《另一种历史——高阳读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4.《胡适研究的深层次探索——评罗志田著

(信息来源: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