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年谋划、三年审校,11卷460万字的《章开沅文集》终于在章先生九十寿辰之际推出。文集汇集了章先生自上世纪50年代至荣退前在学术研究、教育管理、社会思考、文明对话等方面的成果,涵括辛亥革命研究、张謇研究、思想文化研究、南京大屠杀研究,以及随笔、演讲访谈录、所作序言等,是章先生论著及演说最为全面、权威的汇编。
章先生作为著名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早已蜚声海内外。因此,《章开沅文集》的出版受到极大关注。7月1日,华师主页、《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分别以“11卷本《章开沅文集》出版 完整呈现六十余载学术人生”“460万字《章开沅文集》出版”“460万字文集盘点六十年学术人生”等为题,对文集出版的消息予以报道。消息甫一发布,即被新华网、中新网、光明网、环球网、凤凰网、网易、腾讯、中国社会科学网、辛亥革命网、湖北省人民政府网、武汉市委宣传部网站等各大门户网站、专门网站及政府网站转载,引发广泛关注。
鉴于章先生在史学界的重大学术影响及在教育方面的卓著成就,7月初,澎湃网专门推出“章开沅九十华诞”专题,从华师出版社出版的《章开沅先生九秩华诞纪念文集》中选取了四篇章门弟子及学界友人的纪念文章予以刊登,章先生所作文集自序以及精选书摘也得以迅速传播,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华中师范大学官方微信以章先生九十华诞及文集出版为题材,连续推出了4期13篇图文,其中有对文集的全方位介绍,也有弟子、学人撰写的纪念篇章,还有因文集而引发的深度评论,这些内容受到校友、师生的重视,得以多次转发,引起热议。
7月8日,先生九十寿辰当日,学校和近代史所遵从先生不举行任何祝寿活动的意愿,采取畅谈学术精神的方式,仅在近代史所举行了小范围的、简朴的《章开沅文集》出版座谈会。与会学者专家一致认为,文集不仅是先生学术成果的系统整理,而且是学术人生的盘点,是人格风范的体现。先生“十年磨一剑,甘坐冷板凳”的学术精神,先生“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的史家风骨,先生探寻新知、不断开辟研究新领域的学术坚持与治学路径,先生关心社会、关照现实、参与历史的文化自觉与道义担当,均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当代和后世学习、继承、弘扬。
诚如范军社长在《章开沅文集》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我们出版章先生文集,其用意不仅仅是在成果的总结、学术的归纳,一代大师的深刻思想、人文情怀和学术精神是更能启迪后人、泽被士林的瑰宝。”“我们深信,随着章先生文集的出版与传播,其思想力量、人文情怀、学术精神和品格必将产生更加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范军社长在《章开沅文集》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章先生,各位老师和领导:
大家下午好!
今天这个座谈会对我和出版社同事们来说,是期盼已久的事情了。大约在八九年前我们就想到整理出版章先生的文集,也可以说是“蓄谋已久”吧。大约在八九年之前,章先生80寿辰不久,我就和近代史所朱英老师协商编辑刊行文集之事,也就此几次向章先生请益,都没有得到应允。但我们一直锲而不舍,终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11年底,在出版社和近代史所诸位老师的“软磨硬泡”、不懈努力之下,章先生终于松口了。12月6日,章先生在回复我的信中这样写道:“拙作编辑《文集》,有劳操心。因历年发表以散篇居多,且不免重复,恐怕需要认真精选,不宜规模过大。不求数量,力求质量有所保证。”“因此,亦不必以‘米寿’为期,从容计议,务必找一个比较合适的责编以总其成。”我们原计划在章先生米寿之际(2013年)推出文集,有了章先生的“但求精不求多、但求好不求快”的嘱咐,文集整理与编辑之事正式提上议事日程,但至于何时能全部出版,则以确保质量为原则。此后我们精心运作,稳步推进,直至今天。
文集出版之事我们向马敏书记、黄永林副校长、彭南生副校长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汇报与沟通,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文集运作之际,又恰逢湖北省学术出版基金设立并启动评审;2014年的资助名单,这套文集自然榜上有名,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喜悦、一个鼓励,也完全在预料之中。出版社将文集出版列入了这两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负责质量把关的总编、负责理财管家的书记、负责一线协调的副总编,还有负责文集“总其成”的学术出版中心主任,另有美编、校对、质检、印制、宣传人员等等,大家群策群力,克服困难,终于如期把这套精美大气、形神兼具的大型文集;另有60余万字的纪念文集,呈现在了在座各位的面前。
文集正式出版之时恰逢章先生90寿辰,这也算是近代史所同人、章门弟子及我们华师出版人共同携手献给老人家的一份贺礼吧。章先生的及门弟子、著名出版人马小泉教授撰文说:“章先生的文集,重点不在钩沉辑佚、搜罗巨细,也不在版本汇校、观点订正。因为章先生是一位思想性极强的史学大师,编选文集,固然要对其学术成就进行系统的梳理,而更重要的,是从整体上对其学术人生进行‘盘点’(章先生语)。其目的不仅在于让读者全面了解章先生的学术成就,更在于展现一位史学大师的人生历程、学术追求,体现他对史学前景、学术环境乃至社会发展的殷殷关切。”的确,我们出版章先生文集,其用意也不仅仅是在成果的总结、学术的归纳;一代大师的深刻思想、人文情怀和学术精神是更能启迪后人、泽被士林的瑰宝。
章先生及其文集的意义,不仅体现在一个杰出史学家的学术贡献,更体现在作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道义良知的示范作用。现今好像比较忌讳提“公共知识分子”,其实这个称谓未见得就是专指政治上的持异见者、不合作者。前两年,《南方人物周刊》在推出“影响中国”的“知识分子50人”时,采用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养的知识者;二是对社会进言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三是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以此来观照章先生及其文集,我们觉得有一种内在的契合。
在当下中国的教育界、知识界和学术界,确实非常缺乏有学术良知、有道义担当的知识分子。学者教授的“单向度”化越来越严重。这让我们联想到马尔库塞的名著《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认为,当代工业社会是一个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因为它成功地压制了这个社会中的反对派和反对意见,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从而使这个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使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这种人就是丧失了否定、批判和超越能力的人。他们不仅不再有能力去追求,甚至也不再有能力去想象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
细读马尔库塞此书,我们发现这些“单向度的人”与其说是被“压制”而成,还不如说是他们自觉自愿的“投诚”与“缴械”。尼尔•波兹曼说,电视及新媒体的普及(今天更有无处不在的网络)让人类进入了文化上的“娱乐至死”时代,娱乐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文化主角和文化精神。我们的学术界,感觉有点像进入了“功利至死”、“实用至死”的时代。今天无论在学术领域,还是公共领地,批判精神的缺乏、道义担当的丧失,几成普遍现象。当工具理性盛行、工匠思维“任性”、量化考核至上、项目经费为王的时候,压力与诱惑使得不少的学者专家心甘情愿放弃了学术精神、人文理想与道义责任。但当学术研究尤其是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主要是对现行政策的一味地宣传与诠释,对现实社会的直接服务与适应,对广大民众的无条件满足与迎合,而抛弃了学者应有的静观与反思、批判与超越、引领与提升,那些所谓的学术研究成果其价值到底有多大、其传播到底能多久,就大可怀疑了。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章先生其言其行其文集,展现了一种“关心社会,参与历史”的高尚情操,一种“追求真理,勇于开拓”的可贵精神,这些也许多少能起到一些补偏救弊、警醒世人的作用。章先生常爱引用楚图南的诗句:“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这也正是章先生自己学术人生的真实写照。高山景行,垂范后世。我们深信,随着章先生文集的出版与传播,其思想力量、人文情怀、学术精神和品格必将产生更加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最后,我想借用近两天收到的两则短信和一点期待来结束我这有点跑题的发言。一则是周洪宇老师前天发给我的,他说:“范老师,听说《章开沅文集》已经出版了,可否送一套学习?”书还没到,已经有人关注我们自然十分高兴。另一则是学校党校常务副校长钟德涛还早几天发我的:“范兄好!你们又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必将载入史册的大好事!党校先预订一套《章开沅文集》啊!随时随款,无须打折,以示敬意!”虽然读书人找出版社要书正大光明,作为读书人我也有这个业余爱好;但作为按企业化经营的出版人,相比而言,钟德涛校长的短信我更喜欢!至于一点期待,那就是有朋友曾提及的对章先生书信、日记能尽早进行搜集整理,作为文集的补卷早日刊行。我们很愿意与近代史所老师们再度携手,锦上添花!
随兴所至,放言无忌,不当之处请章先生和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我就讲这些。再次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