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廷以:中华民国史事日志(1937年)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丁丑
1.1(一一,一九)
甲、全国热烈庆祝新年。
乙、杨虎城在西安阅兵,声言决联合红军,贯彻主张。
1.2(一一,二0)
甲、蒋委员长自南京飞抵奉化。
乙、日本军用飞机在青岛散布五色小旗及荒谬传单。
丙、甘军马步青师克山丹,红军西南趋。
丁、中英会勘滇缅南段界务委员梁宇皋、张祖荫、革乐思、陶乐尔在老厂开第二届首次会议,中立委员长仍为伊思林。
1.3(一一,二一)
甲、日本飞机在济南散发荒谬传单。
乙、宋子文到奉化(明日飞京访张学良)。
丙、胡适发表「新年的几个期望」(实行宪政,望蒋介石为一宪政的中国领袖,收复华北疆土重建主权)。
1.4(一一,二二)
甲、国府特赦张学良,仍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莫德惠、刘哲、戢翼翘自北平应邀到京,劝慰张学良。
乙、西安将领谈话,不满中央措置,决作军事准备(渭北已发生冲突)。蒋委员长派陈诚为第四集团军总司令,主持陕西东路军事,拟击溃张杨所部(第二、三集团军集陕甘之交)。
丙、青岛走私韩人殴辱海关职员。
丁、天津发现荒谬传单。
1.5(一一,二三)
甲、行政院会议决定陕甘善后办法:(一)西安绥靖主任杨虎城、甘肃省政府主席于学忠撤职留任。(二)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辞职,以孙蔚如(杨部师长)继任。(三)甘肃绥靖主任朱绍良辞职,派王树常(东北将领)继任。(四)以顾祝同为西安行营主任,综理陕甘青宁四省军事。(五)任冯钦哉为第二十七路军总指挥(冯为杨部而未参加事变者)。
乙、军政部发表整理陕甘军事办法,中央军万耀煌、樊崧甫、毛炳文、曾万钟各军分驻潼关、渭南、西安、咸阳、宝鸡、天水,胡宗南、关麟征、孔令恂各军驻陇东,杨虎城部移驻陕省中部及西北部,张学良部恢复十二月一日以前之原位置,另在西安设军需分局,办理各军饷糈。
丙、新任西安行营主任顾祝同自南京抵洛阳。
丁、杨虎城等通电,责中央军西进挑战,惟有起而周旋。违背蒋不再起内战诺言。
戊、郑州日侨勾结匪类图谋不轨,为当地军警拘捕(明日引渡日领事署)。
1.6(一一,二四)
甲、国府明令裁撤西北剿匪总司令部。
乙、外交部向日使馆抗议天津日机散布荒谬传单刊物。
丙、冀察经济委员会改组,缩小范围。
1.7(一一,二五)
甲、红军彭德怀部万人自陕西淳化到三原。
乙、东北军王以哲部集西安附近,构筑工事。
丙、日本贵族院议长近卫文●撰文论中日问题,主先消释中国对日本之猜疑,对中国建设予以同情及实际裨助(近日日本舆论界颇有对华新认识之呼声)。
丁、粤汉路在余家湾附近出轨。
1.8(一一,二六)
甲、陕西张杨部队积极布防。
乙、行政院电令孙蔚如迅就陕西省府主席职。
丙、陈铭枢自欧洲抵香港,谋活动。
丁、中共通电号召和平,停止内战。
1.9(一一,二七)
甲、张学良派王化一等持函飞赴西安,嘱所部将领服从中央命令。
乙、阎锡山、宋哲元等劝杨虎城服从中央命令。
1.10(一一,二八)
甲、西安行营主任顾祝同到潼关(共产党代表周恩来、刘伯承旋与顾会晤)。
乙、傅作义到平地泉视察。
丙、北平西单牌楼商场被焚。
1.11(一一,二九)
甲、四川主席刘湘电何应钦请和平解决陕事。
乙、第二十七路军冯钦哉部与东北军在渭河北岸冲突。
丙、教育部改东北大学为国立,派臧启芳代理校长,本日到北平接收,被拒。
丁、英国出口信用担保局代表巴特里克到上海。
1.12(一一,三0)
甲、红军徐海东部循西安向陕南蓝田、商南开动。
乙、傅作义到陶林检阅军队。
丙、冀察外交委员会主席陈中孚辞职,由贾德耀继任。
1.13(一二,一)
甲、张学良自南京飞奉化(张被留于奉化)。
乙、西安派米春霖(西北剿匪司令部办公厅主任)到京。
丙、苏州发生抗租风潮。
1.14(一二,二)
甲、汪兆铭自欧回抵上海。
乙、军政部次长陈诚到太原与阎锡山商陕事。
丙、中央常会选任马良、王宠惠为国民政府委员。
丁、川黔铁路公司在上海成立。
1.15(一二,三)
甲、李宗仁、白崇禧通电,请入陕中央部队停止西进,盼蒋委员长领导抗战。
乙、刘湘二次通电主和平解决陕事。
丙、米春霖自南京飞回西安。
丁、北平师范大学左右两派学生互殴。
戊、川湘公路行通车礼。
1.16(一二,四)
甲、杨虎城、于学忠等通电,请张学良返陕,处理善后。
乙、米春霖、鲍文樾、阎宝航(代表东北军)、李志刚(代表杨虎城)自西安飞抵南京(杨虎城等要求张学良回陕,任为陕甘绥靖主任,杨为副主任,陕甘由张、杨部队及红军驻防,自由训练,饷糈由中央供给,承认中共边区政府)。
丙、外交次长陈介谈中日外交谈判,暂不进行。
1.17(一二,五)
甲、米春霖等飞赴奉化,谒蒋委员长(蒋准备必要时,武力解决杨虎城部)。
乙、中国青年党曾琦、李璜、左舜生到奉化。
1.18(一二,六)
甲、汪兆铭自上海到京,即出席纪念周讲演,对外愿本两利原则与任何国携手,对内不许有两种政府及军队,怀疑共产党共同御侮之表示。
乙、各地日本武官集天津会议。
丙、刘湘三次通电主和平解决西安问题。
丁、陕西外侨今日完全离西安。
戊、内蒙德王自称蒙古政府主席,征集各旗壮丁。
1.19(一二,七)
甲、中央军与杨虎城军在赤水接触。孔祥熙覆1.16 杨虎城电,拒其要求。
乙、宋哲元自北平到天津。
丙、宋子文自奉化到杭州。
1.20(一二,八)
甲、米春霖、鲍文樾、李志刚自南京回陕西,携蒋委员长致杨虎城亲笔函,命与顾祝同商洽。西安将领澈夜会议。
乙、宋哲元发表告冀察同志书,(一)不参加内战,(二)保卫主权,(三)剿匪剿共。
丙、北平各界救国联合会宣言,要求中央立即实行和平协议的救国主张,召集国民救亡大会,反对内战。
丁、宁夏青海将领马鸿逵、马步芳、马鸿宾等通电讨伐张学良、杨虎城。
戊、甘军马步青师攻克高台,毙红军第五军团长董振堂。徐向前、陈昌浩部三千余人西入祁连山(三月,败于肃州安西,四月,入新疆)。
1.21(一二,九)
甲、杨虎城代表李志刚又到南京,东北军态度强硬,米春霖等未同来。
乙、甘军马步青师克临泽,毙红军第三十军长程世材。
丙、华北日本驻屯军司令田代宴宋哲元,交换时局意见。
丁、北平日军演习完毕。
1.22(一二,一0)
甲、顾祝同派刘震东自潼关到西安与东北将领接洽。
乙、红军徐海东部在陕西商县龙驹寨与中央军冲突。
丙、汪兆铭广播「怎样救亡图存」,呼吁全国民众,勿为共匪摇惑。
1.23(一二,一一)
甲、蒋委员长限杨虎城等于两日内接受中央命令。
乙、何应钦派何辑五自南京到成都晤刘湘。
丙、日本广田内阁以军部压迫,总辞职。
1.24(一二,一二)
甲、西安代表何柱国、米春霖、谢珂到潼关,晤顾祝同,谓杨虎城等愿接受命令。
乙、汪兆铭飞赴奉化,晤蒋委员长。
丙、中国哲学会在京开第三届年会,中国心理学会在京成立。
丁、日皇命宇垣一成组阁。
1.25(一二,一三)
甲、中央对西安限期今午届满,展延三日。
乙、西安问题在潼关大体商定。
丙、成都破获「川滇康黔民族拥蒋援绥救国军」组织。
1.26(一二,一四)
甲、西安将领表示服从中央命令,双方军队后退。
乙、宋哲元访田代,商开发华北经济问题。
1.27(一二,一五)
甲、汪兆铭自奉化回京。
乙、蒋委员长电劝张、杨两部,服从中央(张学良亦电其部属劝告)。
丙、宋哲元再与田代晤谈。
1.28(一二,一六)
甲、刘湘电请蒋委员长返京主持大计。
乙、山西防共保卫团改编为陆军团。
丙、四川大饥,宜宾饥民抢劫米船,死伤多人(其他各县亦时发生抢米风潮)。
1.29(一二,一七)
甲、陕军忽向渭北赤水增防,潼关至渭南西安电线复断,东北军要求张学良回陕。
乙、汪兆铭呈请国民政府特赦行刺本人各犯。
丙、日本宇垣一成以军部反对,放弃组阁,由林铣十郎继任。
1.31(一二,一九)
甲、于学忠、邓宝珊自兰州飞抵西安,即与杨虎城下令撤兵。
乙、东北军代表米春霖、谢珂在潼关与顾祝同、陈诚等商谈。
丙、潼关组织之撤兵视察团出发。
<!--nextpage-->
2.1(一二,二0)
甲、张学良函劝所部,遵照中央命令撤防。
乙、汪兆铭在国府纪念周讲演,先安内,后攘外。
丙、上海香港间及南昌洛阳间电话通话。
丁、日本林铣十郎内阁成立(3.3以佐藤尚武为外务大臣)。
2.2(一二,二一)
甲、西安城内东北军少壮派特务团长孙铭九反对撤兵,枪杀军长王以哲、参谋长徐方(孙等原主在张学良未返前,仍扣留中央大员陈诚等作质,王力持不可,及张被判罪看管,中央复令东北军撤退,乃迁怒于王)。
乙、陕西渭南张学良、杨虎城部全线向后撤退。
丙、驻陕西凤翔第一0六师长沉克、驻蒲城骑兵第十师长檀自新通电服从中央。
丁、蒋委员长自奉化到杭州。
2.3(一二,二二)
甲、中央政治会议准蒋中正续假二周。
乙、宋哲元代表戈定远到杭州,谒蒋委员长。
丙、西安乱平,孙铭九等走陕北。
2.4(一二,二三)中央军进抵渭南。
2.5(一二,二四)
甲、东北军及陕军自西安撤退,中央军到临潼。
乙、红军第二十五军徐海东退出商县,折返陕北。
丙、敌机二架飞绥远兴和侦察。
丁、宋哲元访天津日军司令田代。
2.6(一二,二五)杨虎城部开抵三原(红军彭德怀北退)。
2.7(一二,二六)
甲、中央军到西安附近,西潼间已通车。
乙、邓宝珊自西安飞抵南京。
2.8(一二,二七)
甲、中央军入驻西安。
乙、何应钦在中央纪念周报告陕西问题解决经过,及军事统一之必要。
2.9(一二,二八)
甲、西安行营主任顾祝同抵西安。
乙、日大使川越访外长张群。
2.10(一二,二九)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电国民政府及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第三次全体会议,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及国内之行将统一,应将下列五事定为国策:一、停止一切内战,集中国力,一致对外;二、言论、集会、结社之自由,释放一切政治犯;三、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努力救国;四、迅速完成对日抗战之准备工作;五、改善人民生活。并提出四项保证:一、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二、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三、在特区内实施普选的民主制度;四、停止没收地主土地之政策,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周恩来到南京)。
2.11(一,一)林主席七旬寿诞(中央致送奖学基金二十万元)。
2.12(一,二)
甲、邓宝珊自杭州飞回西安,调解陕局。
乙、湖南省府主席何键到南京。
2.13(一,三)前驻南京日本总领事须磨在东京盛称中国之进步。
2.14(一,四)
甲、蒋委员长自杭州回抵南京。
乙、东北军军长何柱国自西安到南京,杨虎城自三原回西安。
2.15(一,五)
甲、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第三次全体会议开幕,推蒋中正、汪兆铭、戴传贤、王法勤、冯玉祥、于右任、孙科、邹鲁、居正为主席团,叶楚伧为秘书长。宋庆龄提出恢复孙中山之联俄、联共、扶助工农政策。
乙、国民政府命令,恢复张学良公权。
丙、何柱国谒蒋委员长,商西北善后。
丁、广东绥靖主任余汉谋,广西省府主席黄旭初到南京。
戊、察北张世英部千五百人反正,向万全集中。
己、日首相林铣十郎演说外交政策,主培植中日友好情感,理解彼此立场,使提携互助,具体成功。
庚、中共发表文件,对党员解释2.10电文之疑义,谓未放弃立场。
2.16(一,六)
甲、三中全会举行第一次大会,推定各组委员。
乙、何柱国自京赴浙江奉化,晤张学良。
丙、日本飞机又到额济纳旗(该处之日特务机关成立于去年九月)。
2.17(一,七)
甲、三中全会举行第二次大会,由军政部长何应钦、外交部长张群分别报告军事、外交。
乙、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陆军上将朱培德病卒。
丙、日本国会议员尾崎行雄责政府对华缺乏诚意,并责问对德缔约及军人干政。
2.18(一,八)
甲、各地华侨献机二十八架,祝蒋委员长寿,今日举行命名典礼。
乙、何柱国自奉化回南京(明日飞回西安)。
丙、上海公益纱厂罢工。
丁、宋庆龄抨击日本及亲日派。
2.19(一,九)
甲、蒋委员长向三中全会提出西安事变报告(昨日提),并请辞本兼各职。决议:(一)陕变张学良所提八项主张,不予置理;(二)恳切慰留蒋委员长。
乙、蒋委员长广播新生活运动的意义。
2.20(一,一0)
甲、三中全会议决国民大会定于十一月十二日召开。
乙、日驻屯军司令田代宴宋哲元,谈沧石铁路、龙烟铁矿事。
丙、中国地质学会在北平举行年会。
2.21(一,一一)
甲、以「共产党人,输诚受命」,三中全会通过「根绝赤祸案」:(一)彻底取消所谓「红军」以及其他假借名目之武力,统一军令编制;(二)彻底取消所谓「苏维埃」政府,及一切破坏统一之组织,统一政权;(三)根本停止赤化宣传;(四)根本停止阶级斗争。
乙、邵力子继任中央宣传部长。
丙、天津走私之日鲜浪人(亚东贸易公司)殴伤关员,捣毁海关仓库。
丁、成都至西安电话通话。
戊、铁道部与湘桂两省商定建筑湘桂铁路办法。
2.22(一,一二)
甲、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第三次全体会议闭幕,发表宣言,对外维护主权,对内和平统一,根绝赤祸,努力经济建设,消灭阶级斗争。
乙、蒋委员长发表谈话:开放言论,集中人才,赦免政治犯予以自新之路。
丙、东北军长何柱国在高陵向东北军将领说明时局真相。
丁、王树常、莫德惠过杭州赴奉化访张学良。
戊、西南民航公司「长庚」号机在广东三水失事坠河。
2.23(一,一三)
甲、行政院决议:(一)改组陕西省政府,任命委员厅长,(二)特派李宗仁、白崇禧为第五路军总副司令,李品仙为参谋长。
乙、南京各界追悼西安殉难烈士。
丙、两日轮在温州洋面互撞,「南进丸」沉没。
2.24(一,一四)中央执行委员刘芦隐以与暗杀杨永泰案有关,在上海被捕。
2.25(一,一五)
甲、中央委员张冲在陕与共产党代表周恩来等商洽,本日返京。
乙、陕西省政府主席孙蔚如到京,东北军军师长吴克仁、周福成、李振唐等自西安过京,到上海(即赴奉化晤张学良)。
丙、外交部长张群辞职。
丁、北平市长秦德纯谒蒋委员长。
2.26(一,一六)
甲、中央委员张冲又自南京抵西安,邀周恩来等来南京。
乙、日本内阁(外、陆、海、藏四省)研讨对华政策,决先于经济及文化方面,进行积极交涉。
2.27(一,一七)
甲、北平市长秦德纯谈,冀察外交今后完全与中央一致。
乙、殷汝耕到天津运动组织各界防共委员会。
丙、伪满皇帝溥仪宣布「帝位继承法」(由溥仪男系子孙之男子永世继承)。
2.28(一,一八)
甲、郑州日本特务机关案捕获之汉奸赵龙田枪决。
乙、杨虎城部开抵肤施(延安)附近。
<!--nextpage-->
3.1(一,一九)
甲、东北军师长吴克仁、李振唐、周福成、霍守义等到京,谒蒋委员长。
乙、第二批日军一千八百人自秦皇岛开驻平津。
3.2(一,二0)
甲、东北军开始自陕甘东调豫皖。
乙、孙蔚如等回西安。
3.3(一,二一)
甲、中央政治会议决议:(一)王宠惠任外交部长,(二)张群调为中政会秘书长(履行西安条件,以张为亲日派),曾仲鸣副之,(三)俞飞鹏真除交通部长,(四)国葬公葬另行指定墓地,不得于总理陵园界内造坟。
乙、杨虎城自三原返西安(杨在三原屡与共产党人员商洽)。
丙、佐藤尚武任日本外务省大臣。
3.4(一,二二)
甲、四川近日盛传刘湘将有军事行动,本日重庆行营参谋长贺国光宴各长官辟谣,并令拆除城外工事。
乙、四川灾重,重庆冻饿死者两月来达二千八百七十人。
3.5(一,二三)
甲、许世英访日外相佐藤。
乙、上海西安间电话通话。
丙、蒋委员长批准五年内湘粤赣川滇黔铁路建筑计划。
丁、冯玉祥自京返安徽巢县原籍。
戊、广东绥靖主任余汉谋自上海返粤。
3.6(一,二四)
甲、日大使川越茂谒蒋委员长。
乙、特任徐永昌(山西清乡督办)为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
丙、派贺国光代理四川重庆行营主任。
丁、湘鄂赣粤四省物产展览会在广州开幕。
3.7(一,二五)新任外交部长王宠惠视事。
3.8(一,二六)
甲、外交部长王宠惠谈话,国家领土主权必须完整,国际关系必须以平等互惠为原则。
乙、日外相佐藤尚武在贵族院演说,外交须尊重对方,对华重新以平等地位进行谈判。
丙、华北日军参谋长桥本群到上海。
丁、蒋委员长到上海。
3.9(一,二七)
甲、行政院决议,嘉奖绥远抗战将领,阎锡山、傅作义叙一等宝鼎勋章,骑兵司令赵承绶二等宝鼎勋章。
乙、驻日大使许世英回国,抵上海。
丙、蒋委员长抵庐山牯岭。
3.10(一,二八)
甲、宋哲元返北平,谓在津与日司令田代会晤数次,中日经济合作自路矿入手,先修筑沧石路,开采龙烟铁矿,但尚未作决定。
乙、甘肃主席于学忠自西安回兰州,结束省政。
丙、外交部长王宠惠接见各国使节。
3.11(一,二九)
甲、日外相佐藤在众议院表示,仍不变更前内阁之对华政策(以3.8演说受右派指责)。
乙、中央推汪兆铭赴绥远致祭抗敌阵亡军民。
丙、沪西越界筑路区愚园路愚谷村因拒交房捐,工部局强行封锁,阻塞水电交通。
3.12(一,三0)
甲、中国共产党宣言接受「根绝赤祸」四项决议,愿开始谈判(
一作3.15)。
乙、蒋委员长捐款六万元,救济陕甘之东北民众。
丙、河北沧州走私韩人被缉私队枪击毙命。
丁、刘文辉自西康返川。
3.13(二,一)汪兆铭自南京飞抵太原。
3.14(二,二)
甲、蒋委员长自牯岭回抵南京。
乙、于学忠自兰州到西安。
丙、日本经济考察团由儿玉谦次率领到上海。
3.15(二,三)
甲、绥远抗战阵亡军民追悼大会在大青山举行,中央政治会议主席汪兆铭、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均参加。
乙、日本经济考察团到南京。
丙、成渝铁路开工。
丁、各地举行中国童子军纪念节庆祝会。
3.16(二,四)
甲、蒋院长招待日本经济考察团,说明东方精神特点,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希望日本停止在华北活动。
乙、绥远举行阅兵典礼,汪兆铭主席有沉痛训话。
丙、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部召开华北驻在武官会议。
3.17(二,五)
甲、绥远蒙古政务委员会举行周年纪念会,汪兆铭、阎锡山演说,勖勉民族自救(汪、阎即回太原)。
乙、东北军将士发表致西北同胞告别书。
丙、中日贸易协会在上海欢宴日本经济考察团,会长周作民致词,谓发展两国经济,须先解消政治上之障碍。
丁、日武官喜多诚一到开封,访商震、刘峙。
3.18(二,六)
甲、重庆行营代主任贺国光偕四川主席刘湘代表邓汉祥到南京,商洽川局,解释谣诼。
乙、中日贸易会在上海开首次会议。
丙、汪兆铭回抵南京。
丁、于学忠部第五十一军离兰州东开,由中央军第九十七师孔令恂部接防。
戊、河南旱灾极重,赈务委员长朱庆澜到汴调查。
己、英大使许阁森自汉口到广州。
3.20(二,八)
甲、特派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孔祥熙为参加英王乔治六世加冕典礼特使,海军部长陈绍宽为副使。
乙、林主席自南京赴汉口。
丙、广东省府主席黄慕松病卒。
丁、上海走私日鲜浪人偷运铜元(约值万余元),殴伤海关关员七人。
戊、宋庆龄发表中国不亡论。
3.21(二,九)
甲、江海关缉私人员宣言,希望日方自动处置走私浪人。
乙、禁烟总监蒋中正委派十四省市禁烟特派员。
丙、中暹协会在南京成立。
3.22(二,一0)
甲、林主席到武昌,即赴湖南。
乙、西藏大格西喜饶嘉错到上海(应聘讲学)。
丙、日武官喜多诚一到济南访韩复矩。
3.23(二,一一)
甲、行政院决议:(一)任命吴铁城为广东省政府主席,(二)以俞鸿钧代理上海市长,(三)任陈庆云为中央航空学校校长。
乙、蒋委员长到杭州。
丙、日人在厦门偷运铜元,被截获。
3.24(二,一二)
甲、中央政治会议通过:(一)中央储备银行组织法,(二)卷烟加税。
乙、林主席到广州,官民热烈欢迎。
丙、上海日本走私浪人殴伤海关职员。
3.25(二,一三)
甲、派翁文灏为参加英王加冕使团秘书长,曾溶甫、郭秉文、储昌年等为参赞。
乙、中央常会决议,以章嘉呼图克图为国民政府委员。
丙、天津厦门海关截获偷运大批铜元。
丁、蒋经国获史达林许可,离莫斯科回国。
3.26(二,一四)
甲、周作民、儿玉谦次分别发表声明,中日经济提携,决定各推代表共同研究联络金融业及改进棉产二事。
乙、四川主席刘湘谈话,谓川谣不足凭信。
丙、绥境蒙政会委员长沙王到北平。
丁、京粤及京并长途电话通话。
戊、北平、天津日军演习以华军为假想敌。
3.27(二,一五)
甲、加派驻英大使郭泰祺为参加英王加冕典礼副使。
乙、儿玉谦次率领之日本经济考察团离沪返国,海关于其所乘之「上海丸」船上破获浪人私运铜元五十余万枚。
3.28(二,一六)
甲、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甘肃省政府主席于学忠自西安飞抵上海。
乙、参谋总长程潜自南京飞汉口转赴桂林。军政部次长陈诚飞广州。
3.29(二,一七)
甲、杨虎城、于学忠到杭州,谒蒋委员长。
乙、刘湘电请何应钦、张群入川。
丙、林主席在广州祭黄花冈烈士。
丁、前义大利财政部长史丹法尼到上海,应聘为财政部顾问。
3.30(二,一八)
甲、行政院决议:(一)任命朱绍良为甘肃省政府主席,(二)派冯治安、邓哲熙、章士钊为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王克敏等辞)。
乙、于学忠赴奉化谒张学良。
丙、司法院长居正到北平视察。
丁、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永野修身率舰七十余艘抵青岛会操(4.1 开始)。
3.31(二,一九)
甲、实业部长吴鼎昌自京到成都,与刘湘商洽川事。
乙、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矩到杭州谒蒋委员长。
丙、日本议会被解散。
3.?延安前红四方面军军官谋反抗斗争张国焘,未成。
<!--nextpage-->
4.1(二,二0)
甲、中央常务委员会决议,蒋院长再给病假二月,由外交部长王宠惠代理行政院长职务。
乙、蒋委员长到上海,送孔祥熙等赴英。
丙、李宗仁、白崇禧就任第五路军总、副司令职。
丁、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在南京开幕。
戊、中国气象学会在南京开年会。
己、田代皖一郎到北平。
4.2(二,二一)
甲、孔祥熙、陈绍宽自上海启程赴英。
乙、杨虎城自上海回抵西安。
丙、全国气象会议在京开幕。
丁、伪满皇帝溥仪之弟溥杰与日本贵族女子嵯峨浩子结婚。
4.3(二,二二)
甲、蒋委员长返奉化原籍休养。
乙、四川经济建设分会成立。
4.4(二,二三)
甲、江苏高等法院对沉钧儒、章乃器、邹韬奋、史良、李公朴、沙千里、王造时等七人提起公诉。
乙、韩复矩自上海北返济南。
4.5(二,二四)
甲、外交部长王宠惠重申外交平等互惠原则。
乙、林主席离粤入湘,转赴桂林。
丙、京滇公路游览团自京出发。
丁、陕西、南京举行民族扫墓。
4.6(二,二五)
甲、代理行政院长王宠惠到院视事,以魏道明暂代院秘书长。
乙、实业部长吴鼎昌自成都回京。
丙、财政部拨四川赈灾款公债一百万元。
丁、绥境蒙政会委员长沙王到京。
戊、绥远主席傅作义到北平,访宋哲元。
4.7(二,二六)
甲、林主席到桂林,受隆重欢迎。
乙、日大使川越访外交部长王宠惠。
丙、西康建省委员会委员长刘文辉到成都。
4.8(二,二七)
甲、儿玉谦次向日外相佐藤报告来华经过。
乙、日海军大将大角岑生到上海检阅海军。
丙、平汉路在孝感撞车,死四人,伤六人。
4.9(二,二八)许世英访日大使川越。
4.10(二,二九)
甲、林主席离桂林北上(4.12到长沙)。
乙、许世英谈,改善中日关系,须具互忍、互信、互助精神。
丙、国货联合营业公司在京举行创立会。
丁、财政部统计上半年受走私损失约一千三百万元,华北占八百万。
4.11(三,一)毛泽东在延安中共会议报告,中共仍保持其政策。
4.12(三,二)
甲、第一军胡宗南部自甘肃开驻徐州。
乙、行政院决议,任命周炳琳为教育部常务次长。
4.13(三,三)
甲、冯玉祥自南京赴奉化,访蒋委员长。
乙、四川万县大火,毁三千家。
4.14(三,四)
甲、重庆行营代主任贺国光到成都,与刘湘商川事六方案。
乙、各方要人集奉化,公祭蒋锡侯。
丙、重庆附近大火,焚千余家,万县大火再起。
4.15(三,五)
甲、林主席经武汉到南昌。
乙、新任甘省主席朱绍良自陕到沪。
丙、日大使川越否认经济提携为推行国防计划。
丁、中共发表「为巩固国内和平争取民主权利实现对日抗战而斗争告全党同志书」申明党的秘密与纪律,取得在民族革命中之领导地位。
4.16(三,六)
甲、立法院修正国葬法,葬费定一万元。
乙、日本外、财、陆、海四大臣决定「对支实行策」,「北支指导方策」。
4.17(三,七)
甲、林主席自江西返抵南京。
乙、重庆万县又大火,烧千余家。
4.18(三,八)
甲、蒋委员长自奉化到杭州。蒋经国亦自俄抵杭州。
乙、天津交通银行经理徐柏园,南京金城银行副经理许宝华,在京杭国道余杭武康间被绑。
4.19(三,九)
甲、日使川越访外交部长王宠惠辞行,王请其转达中国意旨。
乙、赈务委员长朱庆澜到重庆勘灾施赈(4.21到成都)。
丙、刺汪兆铭、宋子文案由首都地方法院宣判,余立奎、张玉华、贺坡光三人处死刑,余六人徒刑。
4.20(三,一0)
甲、行政院决议,改组安徽省政府,以刘尚清任主席(刘东北籍,东北军大部移驻皖境)。
乙、蒋委员长自杭州到上海,入医院疗养。
丙、日本各报近日迭次发表对华挑衅消息,外交部训令驻日大使馆,有所指示。
丁、日外相佐藤、陆相杉山、海相米内讨论对华问题。
戊、华南米业公司成立,宋子文为董事长。
己、中共之解放日报在延安创刊。
4.21(三,一一)
甲、驻陕甘之东北军东调完毕,第四十九军刘多荃、五十七军缪澄流部驻南阳周家口,第六十七军吴克仁、五十一军于学忠部驻皖北。
乙、铁道部表示沧口铁路应由部主持办理,地方当局不能有所主张。
丙、中政会修正土地法原则。
4.22(三,一二)中央常会通过修改国民大会组织法、代表选举法(大会职权专在制定宪法,选举法改正,代表名额增多)。
4.23(三,一三)
甲、冀察国外旅行团由天津市长张自忠率领启程东渡赴日本。
乙、天津海关截获大批走私砂糖人造丝。
丙、日轮长崎丸到沪,抄出私货,日鲜人持械图劫,殴伤关员。
丁、中英滇缅南段勘界会议完毕(在云南老厂开会)。
戊、京滇公路游览团到贵阳。
己、第二届美术展览会闭幕。
4.24(三,一四)魏宗瀚就任冀察外交委员会主席职。
4.25(三,一五)华北日本驻屯军开始演习。
4.27(三,一七)
甲、行政院决议:(一)派于学忠为江苏绥靖主任,(二)派王树常为豫皖绥靖副主任,(三)派何柱国为西安行营副主任,(四)以贺耀组代理甘肃省府主席,(五)设置豫皖苏三省驻军整理委员会,以刘峙为主任,整理东北军。
乙、西安绥靖主任杨虎城呈请辞职。
丙、宋哲元到张家口视察(4.29回平)。
丁、天津学生联合会发表宣言,主武装缉私。
4.28(三,一八)
甲、日大使川越茂返国。
乙、义大使柯赉呈递国书。
4.29(三,一九)
甲、京滇公路游览团到昆明。
乙、第四十九军军长刘多荃在豫遇刺受伤,到沪就医。
4.30(三,二0)
甲、蒋委员长准杨虎城辞职,并派出洋考察军事。
乙、蒋委员长自上海到杭州。
<!--nextpage-->
5.1(三,二一)
甲、英日在伦敦谈判中日问题。
乙、美总统罗斯福签署新中立法案。
丙、芬兰公使华尔槐纳呈递国书。
丁、周恩来发表「我们对修改国民大会法规的意见」。
戊、陈云、滕代远抵星星峡,迎徐向前等七百余人去迪化。
5.2(三,二二)
甲、青岛驻防税警增加二营。
乙、绥远省府主席傅作义到平地泉视察。
5.3(三,二三)
甲、汪兆铭在中央纪念周报告,对日抗而不排。
乙、宋哲元赴天津,与日方续有接洽。
丙、新任驻美大使王正廷离上海赴任。
丁、中国共产党苏区代表大会在延安开幕,毛泽东报告「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5.8闭会)。
5.4(三,二四)
甲、各地学生纪念「五四」运动。
乙、日关东军司令植田在承德召开会议,策划进攻绥远。
5.6(三,二六)
甲、日关东军司令植田自承德飞察哈尔嘉卜寺,晤德王。
乙、行政院公布粮食调节办法。
丙、南京济南间长途电话通话。
5.7(三,二七)
甲、蒋委员长及汪兆铭到上海,商谈伦敦英日谈判事。
乙、驻美大使王正廷过日本,访晤日本外、陆两相。
丙、国府令西安绥靖公署裁撤。
丁、京滇公路游览团离昆明东返。
5.8(三,二八)
甲、日军一旅团增防热察边境。
乙、蒙古沙王离京北返。
5.9(三,二九)
甲、广西绥靖主任李宗仁发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建设计划。
乙、日关东军司令植田自察哈尔嘉卜寺飞返长春。
5.10(四,一)
甲、天津日军司令田代召开军事会议。
乙、日本外、陆、海三相会商对华政策,川越茂报告中日关系。
5.11(四,二)
甲、行政院决议任命薛岳代理贵州省府主席。
乙、宋哲元以对日问题困难,回山东乐陵原籍。
丙、朱庆澜到甘肃酒泉勘灾。
5.12(四,三)
甲、中央政治会议通过二十六年度国家概算十万万零六十四万九千四百七十八元。
乙、太原二日人酒醉,留宿警察局(日报谓为排日事件)。
丙、傅作义到百灵庙视察。
丁、于学忠部第五十一军自安徽移防江苏。
戊、京滇公路游览团在贵阳分两队入川桂。
己、英王乔治六世今日举行加冕典礼。
5.13(四,四)
甲、军政部长何应钦与刘峙、于学忠、陈诚、何柱国、缪澄流等开始商谈东北军整理问题。
乙、天津走私日人殴辱海关人员及警长,架去二人(5.15释放),强占小西门分卡。
5.14(四,五)
甲、甘肃省府代主席贺耀组到兰州。
乙、绥远主席傅作义到锡拉穆楞召(大庙)视察(5.16回省)。
5.15(四,六)
甲、驻华日本武官喜多诚一到昆明。
乙、英大使许阁森访外交部长王宠惠,述英日谈话情形。
丙、孔祥熙、陈绍宽觐英王辞行。
丁、武昌地方法院开审刘芦隐案(即刺杨永泰案)。
5.16(四,七)内政部长蒋作宾到济南视察。
5.17(四,八)
甲、蒋委员长自上海返南京。
乙、监察使周利生弹劾北宁铁路局长陈觉生不遵缉私命令。
丙、京滇游览团北路抵成都,南路抵桂林。
5.18(四,九)
甲、蒋委员长召见旧东北军将领于学忠、何柱国等。
乙、东北大学学生数百人反对新任校长臧启芳,要求释放张学良,拟入京请愿,盘踞北平车站。
丙、重庆绅耆谒四川主席刘湘,询问谣言,刘谓绝对拥护中央,努力救灾。
丁、行政院决议改组广东省政府,任命各厅长。
戊、日轮富岛丸在香港爆炸,死三十四人。
5.19(四,一0)
甲、驻华日本武官喜多诚一自云南到成都,晤刘湘。
乙、旧东北军整理方案在京决定,刘峙、王树常返开封。
丙、中美无线电话正式通话。
5.20(四,一一)
甲、孔祥熙与英外相艾登晤谈,艾登保证必尊重中国利益。
乙、刘湘发表谈话,解释川事,拥护中央。
丙、传刘湘扣留四川赈款,财政部去电查询。
丁、新疆南疆回麻木提,阿不都尼牙孜攻疏附,和阗之马虎山应之。
戊、全国手工艺品展览会在京开幕。
5.21(四,一二)
甲、孔祥熙与英财相张伯伦枢密大臣麦克唐纳晤谈。
乙、日内阁会议,商对英对华外交。
丙、华北日本领事会议。
丁、刘湘之代表刘航琛到京,解释川事。
5.22(四,一三)
甲、汕头日领事馆职员青山清拒报户名,殴伤中国警察。
乙、内政部长蒋作宾到天津视察。
丙、宋哲元、韩复矩会于商河毛家寺。
丁、川省局势缓和,人心大定。
5.23(四,一四)
甲、冯玉祥自南京到泰山。
乙、美国煤油大王洛克斐勒卒。
丙、京滇游览团南路在衡阳解散。
5.24(四,一五)
甲、内政部长蒋作宾到北平视察。
乙、日本军舰向汕头开动。
丙、日本各报对汕头事件故作夸大宣传,并云中国对华北已开始变动之工作。
丁、京滇游览团在重庆被灾民包围,要求救济。
5.25(四,一六)
甲、行政院通过四川省赈灾公债一千二百万元。
乙、刘湘电京,接受整军方案。
丙、日大使馆及广州领事抗议汕头事件。
丁、韩复矩到泰山,谒冯玉祥。
戊、孔祥熙离英赴日内瓦。
己、刺唐有壬案凶犯二人被判死刑。
5.26(四,一七)
甲、南京、泰山分别举行察哈尔抗日同盟军誓师纪念。
乙、日本内阁讨论汕头事件。
丙、华北日武官举行会议。
丁、天津日本浪人强占海关分卡。
5.27(四,一八)
甲、蒋委员长自南京到庐山。
乙、日政府训令日代办二次向我提汕头案抗议。
丙、杨虎城自西安到上海(原定于月初离陕,后以故缓行,因之谣言颇多)。
5.28(四,一九)于学忠、何柱国等到开封,出席豫皖苏三省整军会议。
5.29(四,二0)
甲、行政院长蒋中正销假视事。
乙、冯玉祥到济南,当日返京(传云系晤宋哲元)。
丙、天津市长张自忠偕冀察国外旅行团自日本回抵北平。
5.30(四,二一)
甲、孔祥熙、陈绍宽觐见义大利王。
乙、冯玉祥自济南返抵南京。
5.31(四,二二)
甲、日本驻瑞士公使天羽到南京晤王宠惠。
乙、日本林铣十郎内阁总辞职。
<!--nextpage-->
6.1(四,二三)
甲、豫皖苏三省驻军整理委员会在开封开会。
乙、行政院决议驻比使馆升为大使馆。
丙、惠通公司与日本航空会社办理之天津东京间联航实行;中央电津制止,无效。
丁、华北日本领事在青岛开会。
戊、温溪造纸公司在上海开创立会。
己、日本近卫文●奉命组阁。
6.2(四,二四)
甲、察北崇礼、张北民众纷起自卫,袭占崇礼托拉盖庙伪警察所。
乙、日舰四艘到汕头,汕头市长抗议。
6.3(四,二五)
甲、中央常会通过以党歌为国歌。
乙、汕头事件调查竣事。
6.4(四,二六)
甲、蒋委员长谈话,集思广益,迈进建设,望全国专门家智识界与政府合作。
乙、中共代表周恩来到庐山晤蒋委员长,商国民大会代表问题。
丙、杨虎城、宋子文到庐山,谒蒋委员长,刘湘代表刘航琛亦到。
丁、察北武装民众,断绝张北、化德交通。
戊、日本近卫文●内阁成立,广田弘毅任外相。
6.5(四,二七)
甲、刺杨永泰案宣判,刘芦隐处徒刑十年。
乙、日外相广田发表谈话,对华三原则已不适用,将力使外交脱离政争。
6.6(四,二八)绥远举行防空演习。
6.7(四,二九)
甲、内政部长蒋作宾自华北回京。
乙、冀察平津开始筹备国民大会代表选举(6.10成立总监督处)。
丙、日外相广田宣称,决从大处改善中日关系。
6.8(四,三0)
甲、川康军整理方案在庐山商妥。
乙、国军飞机一队飞绥东、绥北、绥西。
6.9(五,一)
甲、孔祥熙到柏林。
乙、中央政治会议决议任钱泰为首任驻比大使。
丙、上海面粉交易所发生风潮。
6.10(五,二)
甲、上海纱布交易所发生风潮。
乙、广东省政府委员邹敏初(前任财政厅长)以操纵金融,蒋院长令解京讯办。
丙、交通部请制止惠通公司私运航空信件。
丁、南京贵阳间长途电话通话。
戊、刘峙到西安。
己、河北省国民大会代表选举事务所成立。
6.11(五,三)
甲、沉钧儒、王造时、邹韬奋、章乃器、沙千里、李公朴、史良案在苏州开审。
乙、实业部次长程天固到上海查办纱布交易所风潮。
丙、孔祥熙与德国航空部长戈林晤谈。
6.12(五,四)刘湘代表卢作孚(四川建设厅长)到庐山,商洽川政及整军事宜。
6.13(五,五)
甲、德国元首希特勒接见孔祥熙。
乙、上海筹募黔灾义赈会通过急救办法。
6.14(五,六)四川省政府委员关吉玉携蒋委员长手函回成都,向刘湘报告。
6.15(五,七)
甲、行政院决议:(一)通过灾荒根本救济办法,(二)专科以上之国立学校(如交通大学)均归教育部管辖(除军警学校),(三)广东省政府委员邹敏初撤职查办。
乙、蒋委员长发表「暑假期间对于救国最有效力的工作是什么」。
丙、外交部向日使馆抗议惠通公司私运邮件。
丁、刘航琛到成都,向刘湘报告川康整军问题。
戊、财政部续拨陕甘青桂赈款各十万元。
己、日内阁通过日「满」一体经济方案,加强对「满」统制。
6.16(五,八)
甲、孔祥熙自欧赴美。
乙、上海纱布交易所风潮解决。
6.17(五,九)
甲、刘湘电蒋委员长,表示川康整军意见。
乙、宋子文自上海到广州,整理粤省金融。
6.18(五,一0)
甲、外交部长王宠惠答日记者,中日关系应基于互惠平等原则,第一步须先取消冀东伪组织。
乙、冯玉祥到庐山。
6.19(五,一一)
甲、派宋哲元为国民大会河北省、北平市、天津市代表选举指导员。
乙、许世英谒蒋委员长商对日外交。
6.20(五,一二)
甲、宋子文以财政部名义发表改革广东币制令,收回毫券,明年一律用国币。
乙、湖北省府主席黄绍竑到庐山,任训练总队长。
丙、全国手工艺品展览会闭幕。
6.21(五,一三)
甲、华北日军司令部成立临时作战课。
乙、军政部长何应钦说明整理军队之必要。
丙、孔祥熙抵纽约。
6.22(五,一四)
甲、军政部长何应钦以川康军整理方案十一条电达川康绥靖主任刘湘,军队直隶中央,统一经理。
乙、行政院决议撤销甘肃绥靖公署。
丙、日大使川越在东京谈话,无从速进行中日谈判之意。
丁、实业部长吴鼎昌亲到上海纱布交易所澈查纱市风潮。
戊、我国当选国际劳工会议理事。
6.23(五,一五)
甲、汪兆铭、蒋中正柬邀各大学教授专家于七月十五日到牯岭谈话。
乙、实业部长吴鼎昌澈查上海面粉交易所风潮,非面粉厂家不得做买卖。
6.24(五,一六)冀察政务委员会令冀察平津四省市亟速办理国民大会代表选举。
6.25(五,一七)
甲、立法院通过:(一)二十六年度国家总预算案,(二)中央储备银行法,(三)军事征用法。
乙、日使川越谈话,中国须认清日本生存与发展之权利及「满洲国」之生存与华北间之必然的联系。
丙、英下院讨论远东问题,外相艾登声明决不牺牲中国之利益而与日本成立谅解。
丁、孔祥熙与纽约银行界讨论中国金融问题,成立初步协定。
戊、刘湘电蒋委员长及军政部何部长接受二十二日之整军方案。
6.26(五,一八)
甲、外交界表示,英日谈判必须尊重中国主权领土及行政之完整,且必须事前征询中国之意见。
乙、丰台日军七百余名在宛平县河套演习。
丙、广西绥靖主任李宗仁到广州,与宋子文商讨整理该省金融问题。
6.27(五,一九)
甲、林主席自南京赴庐山。
乙、浙江、闽北大水成灾。
6.28(五,二0)
甲、各省军政长官,及暑期受训之军官、县长、校长等相继到达庐山。
乙、孔祥熙到华盛顿,与美国务卿赫尔、财长摩根索讨论财政商务问题。
丙、南京至北平、天津、青岛、保定之长途电话通话。
丁、关东军司令官、朝鲜总督、南满铁道总裁、华北屯驻军司令官在大连会议。
6.29(五,二一)
甲、行政院决议,派何应钦为川康军事整理委员会主任委员,顾祝同、刘湘副之,贺国光、邓锡侯、刘文辉、杨森、孙震、徐源泉、夏斗寅、李家钰等十九人为委员。
乙、日大使川越茂自日本抵上海,谓调整国交尚非时机。
丙、宋子文、李宗仁到桂林,商整理桂币。
丁、前西安绥靖主任杨虎城离沪出国。
戊、财政部税务署长吴启鼎、苏浙皖统税局长盛升颐以投机操纵纱布交易,被免职扣押(人心大快)。
6.30(五,二二)
甲、美总统罗斯福延见孔祥熙。
乙、驻日大使许世英访日大使川越茂于上海。
丙、日伪军在黑龙江堪察加岛附近击沉俄炮舰一只(6.19 俄军占领堪察加岛)。
<!--nextpage-->
7.1(五,二三)宋子文自桂林飞抵庐山(明日回上海)。
7.2(五,二四)
甲、立法院通过妨害国币惩治条例,私运银币铜币或银类出口者处死刑或七年以上之徒刑。
乙、上海十四家丝厂女工万余人罢工。
7.3(五,二五)
甲、何应钦、顾祝同到庐山,商川康整军事。
乙、汪兆铭、王宠惠到庐山。
丙、天津捕获汉奸招兵犯。
丁、上海第一特区地方法院对吴启鼎、盛升颐纱市投机案开侦察庭。
7.4(五,二六)
甲、庐山暑期训练团第一期开始,孙连仲、黄绍竑任总队长,胡宗南、吴奇伟等任大队长。
乙、苏俄飞机助盛世才,轰炸新疆阿克苏附近之马虎山部。
7.5(五,二七)
甲、军政部长何应钦及顾祝同到重庆,川康绥靖主任刘湘及各军长亦到。
乙、天津日军在独流一带演习。
丙、察北民军首领李庭芳攻张北不克。
丁、财政部禁止小麦出口,并恢复征收杂粮出口税。
7.6(五,二八)
甲、川康整军会议在重庆开幕,何应钦报告整军之意义。
乙、连日热河及察北化德间运输极形忙碌。
丙、宁夏民政厅长李翰园到西蒙额济纳旗(7.5),即将日本之特务工作人员十余名送往酒泉。
丁、行政院会议在庐山举行,决议厦门大学改为国立(湖南大学亦改国立)。
戊、张元济(菊生)函大公报,主由法院严究上海纱布风潮操纵案(7.8 胡适函该报响应)。
7.7(五,二九)
甲、日军在卢沟桥演习攻战,夜十一时藉口搜查失踪哨兵,突攻宛平县城;我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冯治安部吉星文团奋起抵抗。
乙、唐山日军沿北宁路演习争夺战。
丙、中华工业联合会电请蒋委员长,澈查上海纱布交易操纵案。
7.8(六,一)
甲、日方要求我军自卢沟桥撤退,冲突再起,北平戒严,城门关闭。
乙、日军参谋和知、武官今井与北平市长秦德纯成立协议:一、双方停止军事行动,二、双方出动部队各返原防,三、卢沟桥仍由中国军队驻守,宛平县城由石友三之保安队接防。
丙、日大使川越茂自上海赴青岛。
丁、天津日军向丰台及卢沟桥增兵。
戊、天津日军部派代表飞赴长春,商调关东军入关增援。
己、外交部向日使馆提出口头抗议(下午六时半)。
庚、驻日大使馆向日外务省口头抗议,要求立即制止一切军事行动。
辛、外交部长王宠惠与苏俄大使鲍格莫洛夫商谈互不侵犯及互助协定。
壬、中国共产党通电主武装保卫华北,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进攻。
癸、毛泽东、朱德、彭德怀、贺龙、林彪、刘伯承、徐向前电蒋委员长,严令第二十九军保卫平津华北,红军愿在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效命。
子、冯玉祥电勉第二十九军将士为捍卫国家,勇敢奋斗。
丑、孔祥熙再晤美总统罗斯福及财长摩根索。
寅、诗人陈石遗(衍)在福州卒,年八十二岁。
7.9(六,二)
甲、晨二时起,卢沟桥停战,军队各返原地。
乙、日本阁议,决定对华态度。
丙、外交部长王宠惠自庐山飞返南京。
丁、庐山暑期训练补行开学典礼,蒋委员长出席训话。
戊、蒋委员长电宋哲元积极准备,谈判须不丧丝毫主权。
己、蒋委员长命孙连仲部两师,庞炳勋部一师,高桂滋师向石家庄保定集中。
庚、川康整军会议闭幕。
辛、蒋委员长派蒋鼎文代理西安行营主任(顾祝同赴川)。
壬、北平中国教育学会年会决定不参加东京世界教育会议(因日本邀伪国参加)。
7.10(六,三)
甲、晨二时半,卢沟桥日军复行进攻,包围宛平县城。丰台至北平路轨被日军拆毁。
乙、外交部向日大使馆提出书面抗议,责日方违背八日协议,要求立即制止军事行动,即日撤兵,并切实制止非法之驻军与演习。
丙、关东军自渖阳开抵山海关。
丁、蒋委员长以日人诡计,电令各军仍切实准备,并令宋哲元星夜赶筑国军防线工事。
戊、军政部长何应钦自重庆飞回南京。
己、孔祥熙与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谈判结束,发布共同宣言,两国政府已成立协定,以中国白银购美国黄金,实行货币合作。
庚、上海工商界领袖虞洽卿、穆湘玥、杜月笙谒蒋委员长,报告纱布交易风潮情形。
7.11(六,四)
甲、卢沟桥中日军继续冲突,黄土坡亦有接触,北平西之八宝山有剧战。
乙、宋哲元自乐陵到天津,即派张自忠张允荣与日方秘密议定三款条件:一、卢沟桥及其附近之中国驻军即时撤退,改以保安队维持治安,二、中国方面道歉并惩罚责任者,三、实行防共,彻底取缔抗日。
丙、外交部发表声明,卢沟桥事件转趋严重,责在日方,日如再误,远东将陷危险。驻日大使馆再提抗议,请日方制止华北日军之违法背信行动。
丁、共产党代表周恩来、秦邦宪到庐山,参加会议。
戊、何应钦召开作战方针及策略会议。
己、日本首相近卫文●召集紧急会议,决定军队调动计划。外务省发表声明,华北事件应现地解决。
庚、香月清司到天津,接任华北日本驻屯军司令。
辛、宪政协会在上海成立。
7.12(六,五)
甲、蒋委员长电令宋哲元本不屈服、不扩大方针,就地抵抗(侍从室主任钱大钧促宋赴保定指挥)。
乙、宋哲元发表谈话,谓能平即能和,盼负责者以东亚大局为重。外交部发言人称,关于卢沟桥事件任何解决办法,未经中央核准者,自属无效。
丙、日首相近卫召各界谈话,要求赞助政府政策。
丁、日参事官日高信六郎、陆军武官大城户、海军武官中原向外交部质询中央军向河北调动情况,王宠惠主双方停止军事调动,并将军队撤回原地。
戊、驻日代办杨云竹正式向日外务省提出抗议。
己、卢沟桥驻军撤至长辛店及衡门口。
庚、平津交通今晨又恢复。
辛、公布军事征用法。
壬、英外相艾登告日大使吉田茂,及中国大使郭泰祺,希望华北事件勿扩大。另照会美国,采取互相谘询办法。
癸、中美订立稳定货币协定(一作 7.14)。
7.13(六,六)
甲、蒋委员长电宋哲元,决心全力抗战,盼与中央一致,勿受敌欺。
乙、日阁员全体出动,要求各界拥护政府之对华政策。
丙、大红门日军进袭南苑及永定门,被我军击退。
丁、近二日到天津之日兵车共十二列,飞机四十架。
戊、行政院各部长自庐山回京。
己、驻美大使王正廷访美国务卿赫尔。
7.14(六,七)
甲、天津市长张自忠自北平返天津,据云我军已复员,日军则未尽撤退。齐燮元亦赴津,助宋哲元进行和议。
乙、宋哲元派陈觉生、邓哲熙,继续与天津日军参谋长桥本群等接洽。
丙、日使川越自青岛到天津,晤日军司令香月。
丁、日軍六百餘人自天津開至廊坊落間與我軍衝突。北平永定门外及大红门亦有接触,日机四架飞平侦察。
戊、日兵车到天津者已十六列。今日有一千五百人开丰台。
己、蒋委员长设置石家庄行营,派徐永昌为主任。
庚、孔祥熙离纽约赴英,发表对卢沟桥事件声明。
辛、日外务省声明,谢绝第三国对卢沟桥事件之调停。
7.15(六,八)
甲、日本开地方长官紧急会议,首相近卫、陆相杉山讲演,力诋中国。
乙、日本陆军省发表公报,决定从日本内地派遣部队前往华北,自山海关西开兵车仍不绝。
丙、何应钦电宋哲元日军计划先消灭南苑我军,望切注意。
丁、齐燮元、张自忠、陈觉生、张允荣仍在津进行谈判,日军司令香月晤宋哲元。
戊、驻日代办杨云竹访日外省,盼川越到南京谈判。
己、英大使许阁森到京晤王宠惠,询华北近况。
庚、中国共产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宣布取消苏维埃政府,成立「陕甘宁三省边区政府」。
7.16(六,九)
甲、外交部分致英美法义德苏等国备忘录,日本大军侵犯华北,破坏中国主权,违背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及国联盟约,如听其自由发展,不独扰乱东亚和平,且将影响世界其他各处,中国将全力保卫疆土与国家尊荣,但亦准备以和平方法与日本解决争端。
乙、英、美两国分别对日发出照会,劝告勿扩大华北纠纷。
丙、美国务卿赫尔发表声明并照会各国,申述美国对国际局势态度,主不使用武力,不干涉内政,遵守条约。
丁、英大使许阁森及法、义使馆人员分别向外交部探询近势。
戊、庐山谈话会开始(张伯苓、蒋梦麟、胡适均到。中共代表周恩来、林祖涵、秦邦宪亦在庐山,但未出席)。
己、蒋委员长电宋哲元等,7.11协定绝不能了事,盼坚持到底。
庚、宋哲元与日方在津正式谈判(张自忠与桥本群)。
辛、驻日大使许世英离上海返任。
7.17(六,一0)
甲、蒋委员长在庐山发表谈话,申明解决卢沟桥事件立场:一、任何解决不得侵害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二、冀察行政组织不容不合法之改变,三、中央所派地方官吏,如宋哲元等,不能任人要求撤换,四、第二十九军现驻地区,不能受任何约束。中国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
乙、日大使馆参事官日高向外部提出备忘录,要求即时停止一切挑衅言行,并不妨害现地当局之实行解决条件(要求 7.19 答覆)。
丙、日武官大城户三治向军政部面致文书,责中国违反中日华北各项协定,派兵北上,日军当采适宜处置,一切事态应由中国负责。
丁、日军占据天津西站。
戊、公布国民劳动法。
己、第五十三军万福麟部一师进驻琉璃河,第三十二军商震部向石家庄集中。
庚、何应钦电宋哲元等,日本大举出兵,准备攻占北平,望勿为政治谈判所误,应作军事准备,于北平、南苑、宛平集结兵力,构筑工事,作持久抵抗之计。
7.18(六,一一)
甲、蒋委员长电宋哲元,倭寇不重信义,勿受其欺。
乙、华北日驻屯军司令香月清司设司令部于丰台。
丙、日军又向宛平进攻。
丁、日飞机扫射平汉路顺德、安阳一带列车。
戊、宋哲元晤香月清司。
己、周恩来、秦邦宪、林祖涵离庐山。
7.19(六,一二)
甲、蒋委员长告何应钦等,对日抗战,立意已定,对共党处置及战斗序列,应早注意。
乙、宋哲元自天津返抵北平。
丙、宋哲元之代表张自忠等与日方代表桥本群依据7.11在天津订立之条件,中日双方在北平成立第二次协议:一、排除妨害中日国交之人物,二、彻底弹压共产党,三、取缔排日之机关团体及各种排日运动与教育。
丁、外交部向日使馆致送备忘录,再度提议双方定期停止军事调动,并撤回原地,再由外交途径解决。
戊、何应钦面告日武官喜多诚一,如日本将新近增调河北之军队撤退,中国亦可作同样行动。
7.20(六,一三)
甲、蒋委员长自庐山回抵南京。
乙、日参事官日高两访王宠惠,主华北问题由地方当局交涉,并谈撤兵问题。王答以须由中央办理,双方应同时停止军事行动,撤退军队,中国政府无时不望和平解决。
丙、驻日大使许世英访日本外相广田(许于昨日回任)。
丁、日军猛攻,宛平战事激烈。
戊、日本外务省发表声明,华北事态恶化原因,由于南京政府阻碍现地协定,并派中央军北上。
己、庐山谈话会结束。
7.21(六,一四)
甲、卢沟桥我军撤退,由石友三之保安队接防。
乙、美国非正式向中日表示,愿事调停。
丙、英外相艾登在下院宣称,如华北局势继续不变,即不宜与日本进行合作谈判。
丁、李宗仁、白崇禧等通电拥护蒋委员长抗战主张。
戊、冯玉祥谈卢沟桥事件全视日本有无悔悟,我国固希望和平,但断不容侵略事态之存续与扩大,全国军民应团结一致,坚决奋斗。
己、宋庆龄、何香凝等筹组妇女援助抗战团体。
7.22(六,一五)
甲、卢沟桥附近日军略事后撤。
乙、日机械化部队秘密向华北输送。
7.23(六,一六)
甲、卢沟桥附近日军拒不撤退,我军亦返回原防。
乙、美国务卿赫尔接见中日大使,盼两国维持和平。
丙、英外相艾登告日大使吉田茂,盼卢沟桥事件和平解决。
丁、上海大批日侨返国。
戊、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华北第二次宣告」,支持蒋委员长7.17谈话。
7.24(六,一七)
甲、蒋委员长接见英大使许阁森,指责日本屡次失信进攻。
乙、上海日本陆战队藉口日兵失踪,布防闸北(翌日撤退)。
丙、日本近卫首相之赴华密使宫崎龙介在神户被宪兵拘捕。
丁、孙连仲部抵保定方顺桥、望都,庞炳勋部向沧县集中,第三十二军商震、第十师李默庵部抵石家庄。
7.25(六,一八)
甲、日军部决对中国采取膺惩行动。
乙、蒋委员长接见美大使詹森,告以东亚已入最危险关头,请美注意,作转危为安之计。
丙、德大使陶德曼晤王宠惠,谓日已不愿第三国干涉,德不能调解。
丁、中日军在廊坊接触。
戊、庐山训练团第二期开学。
7.26(六,一九)
甲、华北日军司令香月对宋哲元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我三十七师冯治安部分别于二十七日午前自卢沟桥、八宝山撤至长辛店,二十八日午前自北平西苑撤至永定河以西。
乙、日军攻占廊坊车站,我军第三十八师刘振山旅伤亡五百余人。
丙、日军袭击北平广安门。
丁、蒋委员长电伦敦孔祥熙,大战已开始,和平绝望。
戊、蒋委员长接见德大使陶德曼及法大使那齐雅,两大使均认日政府已为军人控制。
7.27(六,二0)
甲、宋哲元拒绝昨日香月通牒,北平四郊战争发生。
乙、外交部发表谈话,指责日方不遵守其与北平地方当局议定办法,多方挑衅,蓄意扩大事态,嗣后一切责任,应完全由日方负之。
丙、蒋委员长派刘斐(为章)赴广西,促白崇禧入京。
丁、蒋委员长接见义大使,声明为自卫生存而战,希望国际主持公道。
戊、日陆军大臣寺内要求国会对中国事变全力支持。外相广田演说指责近来中国之抗日精神,希望中国切实履行本月十一日协议。
己、日本发表声明,对华北事变采自卫行动。
庚、日本内阁发布三个师团动员令。
辛、郭沫若自日本回抵上海(本年五月,当局以郭与西园寺有私交,已允郭回国)。
壬、英劝日本勿对中国用兵。
7.28(六,二一)
甲、日军攻陷北平南苑,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第一百三十二师师长赵登禹战殁,伤亡二千余人,北苑黄寺亦被占领。宋哲元、秦德纯、冯治安离北平赴保定。命张自忠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天津警察局长李文田代理市长。
乙、日军陷宛平及卢沟桥。
丙、我军一度克复廊坊丰台,以北平情势突变,复行退出。
丁、宋哲元通电,日军挑衅,我决尽力防卫(初,中央军北援,行至石家庄,为宋所阻,谓恐事态扩大,至是始请前进)。
戊、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成立。
7.29(六,二二)
甲、北平失守,宋哲元军撤退。
乙、日本海军及第五师团进攻大沽、塘沽、天津。
丙、第三十八师副师长李文田部一旅长及天津保安队袭击敌军占领车站,发生激烈巷战,日机肆行轰炸。
丁、通州保安队由总队长张庆余、张砚田率领举义,袭击日人,俘伪冀东自治政府之殷汝耕等,日人死者约一百八十名(翌日经北平西郊转往门头沟,殷汝耕逃)。
戊、我否认华北纠纷就地解决。
己、蒋委员长发表谈话,谓平津之役决非战事之结局,政府惟有发动整个计画,领导全国一致奋斗,牺牲到底,此后决无局部解决之可能与妥协屈服之理。
庚、汪兆铭演说「最后关头」,强调国人一齐牺牲,不留傀儡种子,无论通都大镇,荒村僻壤,必使人与地俱成灰烬,使敌人一无所得。
7.30(六,二三)
甲、天津失守,我军退静河马厂。
乙、日机炸保定琉璃河。
丙、外交部亚洲司长高宗武约胡适等会谈,胡认对日外交路线不能断绝。
丁、江朝宗之北平治安会成立。
7.31(六,二四)
甲、蒋委员长发表告抗战全军将士书,谓和平绝望,只有抗战到底,必须举国一致,不惜牺牲,与倭寇死拼,复兴民族。本日,又约晤胡适、张伯苓、梅贻琦,旋召见高宗武(汪兆铭亦召见高)。
乙、国府明令褒恤佟麟阁、赵登禹。
丙、日军占琉璃门,与孙连仲部对峙。
丁、释放全国各界救国会之沉钧儒、王造时、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
<!--nextpage-->
8.1(六,二五)
甲、中国共产党以其和平统一,团结御侮宣言送交中央(9.22 发表)。
乙、蒋委员长宴平津教育学术界领袖张伯苓、蒋梦麟、胡适等,宣示对日抗战方针,随时随地抵抗,使日本战而不取。
丙、平津线日军侵入良乡。
丁、日机扰郑州,并炸平绥线南口。
戊、高凌霨之天津治安维持会成立。
8.2(六,二六)
甲、蒋委员长对庐山训练团讲话,平津失陷为战争开始,为奇耻大辱,绝无与敌谈和余地,决不与敌两立。
乙、日机袭山东平原,并侦察泺口。
丙、天津日人及白俄捣毁苏俄领事馆。
8.3(六,二七)
甲、我援军刘戡、曾万钟、关麟征、万福麟等部约八个师陆续到达石家庄、保定、沧县。
乙、阎锡山、余汉谋、何键到南京。
丙、日机轰炸南口附近之中央军列车。
丁、宋哲元通电辞职,委冯治安代理第二十九军军长。
8.4(六,二八)
甲、白崇禧自广西到南京。
乙、天津日军占杨柳青。
丙、汪兆铭广播「大家要说老实话,大家要负责任」,不掩饰,不推诿,不唱高调。
丁、谢冠生任司法行政部长。
戊、中英借款协定签订。
8.5(六,二九)
甲、蒋委员长发表告空军将士书,及时奋发,完成任务。
乙、日本议会通过拨付华北事件军费。
丙、新疆盛世才得俄军之助,败马虎山,占库车。
8.6(七,一)
甲、南京军事会议,于军事委员会内分置六部,黄绍竑等分任部长。
乙、蒋委员长派宋哲元、刘峙为第一、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命反攻平津(蒋兼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宋、刘、韩复矩等均属之)。
丙、胡适劝蒋委员长,主作一次最大的和平努力。
丁、日本下令撤退汉口侨民。
戊、冀察政务委员会代理委员长张自忠辞职,改由齐燮元、张允荣、张璧、贾德耀、李思浩组织冀察地方参议会。
8.7(七,二)
甲、刘湘自四川抵南京。
乙、长江日军舰集中上海,汉口日侨完全撤退。
丙、日军大队进入北平。
丁、日外务省指示驻华大使川越以中日停战条件(划永定河以北为非武装地带,取消冀东自治政府)。
8.8(七,三)
甲、日外务省电示川越中日国交全般调整案纲要(承认满洲国、中日防共协定等)。
乙、华北日军寺内寿一部铃木重康旅团开始进攻平绥铁路南口,与汤恩伯之第七三军王仲廉师激战。
丙、蒋委员长发表告抗战全体将士书,发动民众力量,与敌人拼命。
8.9(七,四)
甲、上海日海军中尉大山、一等兵斋藤擅欲进入虹桥军用飞机场,被保安队击毙,我保安队士兵亦死一人。
乙、共军总司令朱德飞抵南京。
丙、龙云自云南抵南京。
8.10(七,五)
甲、美驻日大使向日外务省表示美愿调解中日争端。
乙、平绥路日军占南口车站。
丙、行政院决定拆迁上海工厂。
丁、上海日本总领事向上海市长提出要求撤退驻沪保安队。
8.11(七,六)
甲、上海日本总领事冈本再向俞鸿钧提出昨日之要求。
乙、一九三二年淞沪停战协定共同委员会在上海开会,冈本指责中国违反该项协定,俞鸿钧严词驳斥,谓日军之背信行为,已将停战协定破毁无余,如日军调回,我保安队亦可撤退。
8.12(七,七)
甲、中央常务会议通过设置最高国防会议,推蒋委员长为陆海空军总司令,以军事委员会为统帅部(中央常务会议已密授权于蒋委员长,出师上海)。
乙、沉船封锁江阴长江水道(9.26二次沉船封锁)。
8.13(七,八)
甲、上海战争揭幕(上午九时十五分),日海军及陆战队向吴淞江湾闸北我军进攻(全面抗战开始)(中央军总司令朱绍良,左翼军为陈诚、张治中,右翼军为张发奎),我军事当局宣布封锁镇江下游江面(事先为行政院秘书黄浚泄于日方,长江日舰预行撤退)。
乙、上海市长俞鸿钧照会各国领事,请制止日军利用租界为根据地攻击我国军队,否则我军被迫为采取自卫行动所发生之结果,不能负责。另声明我空军随时有轰炸日舰之可能,各国军舰应远离日舰。
丙、日本内阁决定派遣陆军赴上海。
8.14(七,九)
甲、日本飞机十三架自台湾袭杭州笕桥,被我空军第四驱逐大队长高志航等击落六架(中日首次空战)。
乙、上海我军猛烈攻击,我空军亦出动轰炸黄浦江日舰。
丙、国防最高会议决定对日不宣战,但言自卫,政府不迁移,指派张群为秘书长。
丁、国民政府发表声明,实行自卫。
戊、外交部向各国声明日本违反国际条约,我决实行自卫权。
己、蒋委员长在南京接见朱德。
8.15(七,一0)
甲、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对日绝交,军事总动员,人民总动员,成立国防政府,抗日外交政策,战事财政经济政策,改良人民生活,抗日教育政策,肃清汉奸亲日派,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乙、日机开始袭击南京,被我空军击落三架。
丙、上海各国领袖领事向俞鸿钧声明,如中日任何一方损及租界外侨生命财产时,有关方面应负其责,并抗议中国飞机在租界上空飞行。俞鸿钧当予驳斥,严责各国纵任日人利用租界为军事根据地,强调租界为我领土,租界上空为我领空。
丁、国防最高会议以蒋委员长为大元帅,组织大本营,设六部(
黄绍竑、徐永昌、白崇禧、陈诚、熊式辉、吴鼎昌分任部长)。
8.16(七,一一)
甲、我空军炸伤黄浦江日海军旗舰「出云」号。
乙、日机四次袭南京,被击落二架。
8.18(七,一三)
甲、设立中央、中国、交通、中国农民四银行联合办事处。
乙、蒋委员长再发告抗战将士书,以持久战、消耗战制倭寇之速战速决,以逸待劳,以拙待巧,以实击虚,以静制动,拼死抗战。
丙、英国提议中日军退出上海四周地带,各国向日本担保上海日侨安全,并向中国担保日方不利用公共租界为根据地(8.19日拒)。
8.19(七,一四)
甲、外交部通知各国使领,所有各国在沪兵舰商轮应于十二小时内远离日舰停泊五海里外,并再度声明日军如利用租界为作战根据或退避处所,我军将采取一切必要办法,要求各国应使日舰驶出黄浦。
乙、我军两师向上海增防。
8.20(七,一五)
甲、中央常会决议以蒋中正为陆海空军大元帅。
乙、蒋委员长兼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指挥平汉、津浦两线),辖第一集团军宋哲元,第二集团军刘峙,第十四集团军卫立煌,共约四十个师(九月,津浦线划为第六战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改为程潜)。
丙、日军突破长城神威台口,进攻张家口。
8.21(七,一六)
甲、上海我军攻入虹口敌军阵地,迫近汇山码头。
乙、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在南京签字(8.29公布。另有秘密口头声明文件,在中日关系未恢复以前,苏联决不与日本缔立互不侵犯条约,中国亦不与第三国签订共同防共条约)。
丙、日军绕过南口右侧,进犯居庸关、怀来。
丁、孙连仲军与日军激战于良乡、房山,不利。
8.22(七,一七)
甲、蒋委员长委任朱德、彭德怀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正副总指挥(辖三师:第一百十五师长林彪,副聂荣臻,并兼政治委员;第一百二十师长贺龙,副萧克,政治委员关向应;第一百二十九师长刘伯承,副徐向前,政治委员邓小平,按政治委员系中共所派)。
乙、日军三师团在川沙、狮子林、宝山同时登陆,犯罗店浏河之线,由松井石根大将指挥。
8.23(七,一八)
甲、上海我军改取守势(时上海中央军总指挥张治中,左翼军〔
江防〕陈诚,右翼军〔浦东〕张发奎,总隶于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顾祝同。日军总司令永野修身,陆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海军长谷川清)。
乙、日军进攻张家口。
丙、美国务卿赫尔为上海问题再度发表声明。
8.24(七,一九)
甲、平绥线南口失守。
乙、上海左翼军陈诚部对宝山南犯日军猛攻。
丙、国民政府公布「战时军律」。
丁、前中共领袖陈独秀释放。
8.25(七,二0)
甲、朱德、彭德怀通电就国民革命军第八路总、副指挥职。
乙、日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宣布封锁长江口以南至汕头海岸。
丙、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陕北洛川举行,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毛泽东、张国焘在会中发生争议)。
8.26(七,二一)
甲、英大使许阁森自南京乘汽车赴上海,被日机扫射重伤。
乙、日机轰炸上海南站难民,死伤七百余人。
8.27(七,二二)
甲、中央常会决议授权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组织大本营,行使陆海空军最高统帅权,并对于党政统一指挥之。
乙、张家口失守,刘汝明军退口外。
丙、日机连袭南京四次。
8.28(七,二三)
甲、上海左翼连日剧战,我军牺牲惨重,罗店不守(旋克复)。
乙、任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8.29(七,二四)
甲、英国为许阁森被炸事向日本抗议,要求道歉,惩罚肇事者,保证以后不得再有同样事件(日9.21覆,仅允道歉)。
乙、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公布(苏联军事顾问团由朱可夫率领,不久来华,十月空军志愿队到达)。
8.30(七,二五)
甲、中国向国际联盟陈述日军开衅经过,日本政府应负责任。
乙、蒋委员长决定以军事委员会为抗战最高统帅部,不另设大本营。
丙、国府下令征集国民兵。
8.31(七,二六)
甲、蒋委员长告路透社记者,国际间对中日不宣而战之战争,有干涉必要。
乙、日军猛攻吴淞、江湾、闸北,沪战又复转剧。
<!--nextpage-->
9.1(七,二七)
甲、美驻日大使要求日本停止轰炸南京及中国不设防城市(英法亦有同样要求)。
乙、发行救国公债五万万元。
9.2(七,二八)日本改称华北事变为中国事变。
9.3(七,二九)日海军占领东沙群岛。
9.4(七,三0)伪「察南自治政府」成立于张家口,于品卿主之。
9.5(八,一)
甲、日海军扩大中国封锁区域,北起秦皇岛,南迄北海。
乙、杨杰、张冲过西安飞莫斯科。
9.6(八,二)共军实行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四万五千人)。
9.7(八,三)
甲、日军陷宝山。
乙、蒋委员长派胡适赴美,蒋方震赴德、义。
9.8(八,四)
甲、上海日军总攻击。
乙、胡适劝汪兆铭、高宗武勿太性急,勿太悲观(是晚胡离南京)。
9.9(八,五)国防参议会(最高会议)成立(包括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等,青年党曾琦、李璜、左舜生,国社党张君劢、江庸、张东荪,国民党陈布雷、周佛海、陶希圣及傅斯年等)。
9.10(八,六)
甲、上海杨行阵地被日军突破,我军坚守罗店江湾之线。
乙、津浦线日军第十师团矶谷廉介突破马厂,宋哲元部南退。
9.11(八,七)
甲、军事委员会划津浦线为第六战区,任冯玉祥为司令长官,辖宋哲元等部。
乙、察境日军陷蔚县。
9.12(八,八)
甲、我向国际联盟申请援用盟约处理中日问题。
乙、蒋委员长任命叶挺为新编第四军长,项英为副军长,收编江南共军(是日陈毅到南昌)。
9.13(八,九)日军陷山西大同。
9.14(八,一0)
甲、日军板垣征四郎部自河北固安渡过永定河。
乙、日军陷晋北广灵,进向平型关(时第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林彪部已自陕西韩城开入山西,集结平型关以西之大营镇)。
丙、美国禁止政府船只运载军需品前往日本及中国。
9.15(八,一一)
甲、日机十一架轰炸石家庄及保定车站,损失颇大。
乙、日军陷河北固安。
丙、顾维钧要求国联采取行动,制止日本侵略。国联决定交远东顾问委员会处理。
丁、浙赣铁路完成。
9.16(八,一二)上海刘行罗店为日军突破,第一军胡宗南、第十八军罗卓英部损失惨重。
9.17(八,一三)
甲、日军土肥原三个师团突破我永定河、琉璃河、房山阵地,孙连仲部南退满城、完县。
乙、日军攻占河北永清,万福麟军冯占海师伤亡惨重。
丙、蒋委员长到昆山督师。
丁、上海我军坚守北站、江湾、庙行、朝王庙、罗店西南、双草墩之线(时日军为第一、第三、第十一师团及第六、第八、第十六师团之一部,共十万人,战车二百余辆。我军为朱绍良、薛岳等集团军)。
9.18(八,一四)
甲、平汉线涿州失守,第四十七师裴昌会部被日军袭击,仅以身免。
乙、日军攻占河北固安。
9.19(八,一五)
甲、平汉线日军突破徐水我军阵地。
乙、日机三十架袭南京明故宫机场,被我空军击落七架,我损失二架。
9.20(八,一六)日机五十架袭南京及苏州车站。
9.21(八,一七)
甲、平汉线日军突破满城我军阵地。
乙、津浦线日军与庞炳勋部激战于姚官屯。
丙、国联远东顾问委员会开会(9.25日本拒绝参加)。
9.22(八,一八)
甲、中国共产党团结御侮之宣言正式发表,(1)中山先生之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2)取消一切推翻中国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3)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4)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战前线之职责。
乙、平汉线敌板垣征四郎侵入保定附近关麟征军阵地。
丙、伪「平津治安维持委员会」成立,高凌霨主之。
9.23(八,一九)
甲、蒋委员长对中国共产党宣言发表谈话,凡为中国国民,但能信仰三民主义而努力救国者,政府不问其过去如何,无不开诚接纳,使集中于国民党领导之下,一致努力。盼共产党真诚一致,实践其宣言所举诸点,在御侮救亡统一指挥之下,贡献能力于国家,以完成国民革命之使命。
乙、日机炸沉「宁海」、「平海」两舰于江阴。
丙、河北敌陷大城。
9.24(八,二0)
甲、保定失守,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刘峙南走。
乙、沧州失守,宋哲元、庞炳勋部全线撤退。
丙、上海我军左翼吴奇伟、叶肇军正面被突破,是夜后退至第二线预备阵地(广福镇至陈家桥线)。
丁、诗人陈三立卒于北平。
9.25(八,二一)
甲、晋北敌板垣师团(约四千人)再攻平型关,我第二战区副长官杨爱源及军长高桂滋、师长林彪御之。
乙、日机九十四架袭南京。
9.26(八,二二)
甲、杨爱源、林彪、高桂滋军大败日军于平型关,日军死伤二千余人。
乙、上海大场阵地失陷。
9.27(八,二三)国联远东顾问委员会决议谴责日本空军滥炸暴行(翌日复经大会通过)。
9.28(八,二四)
甲、上海敌军第四次猛烈总攻开始。
乙、平汉线敌陷定县。
丙、国联大会通过谴责日本空军暴行,指派小组委员会处理。
9.29(八,二五)
甲、晋北敌突破平型关,进向繁峙,我军朱德、高桂滋退五台山。
乙、平汉线敌陷新乐。
丙、津浦线敌陷泊头东光连镇。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令副司令长官鹿钟麟自南皮进袭。
丁、李济琛宣言解散「中华民族革命同盟」,拥护政府抗战。
9.30(八,二六)
甲、上海敌军突破我万桥严宅及陆桥防线,我军退守蕴藻滨南岸至浏河之线。
乙、自平型关南进之敌陷繁峙。
丙、韩复矩部一师到德州布防。
丁、蒋委员长任命孙连仲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原任刘峙免职)。
<!--nextpage-->
10.1(八,二七)
甲、上海日军实行中央突破,左翼军王东原、罗霖师溃退,刘家行失守。
乙、津浦线鹿钟麟军袭占冯家口北霞口,迫泊头。
丙、日本首相及外、陆、海大臣决定「对支那事变处理要纲」,拒绝国联调解。
10.2(八,二八)
甲、蒋委员长委任叶挺、项英为新编第四军正副军长(由江西福建湖南湖北河南安徽边区共军编成,辖陈毅等四个支队)。
乙、卫立煌部自石家庄援晋北。
丙、上海我左翼军万耀煌军与敌激战于陈家桥一带,双方伤亡惨重。
丁、胡适与驻美大使王正廷晤罗斯福,报告中国战局,盼罗斯福放弃妥协思想;罗斯福嘱勿悲观。
10.3(八,二九)第六十一军长李服膺以在晋北天镇不战而退,被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正法。
10.4(九,一)上海陈家桥连日激战。
10.5(九,二)
甲、津浦线敌陷德州,第二四三旅冯其昌部一个团战殁。
乙、美总统罗斯福在芝加哥发表「防疫隔离」演说,斥责侵略者。
丙、国联远东顾问委员会建议(一)由国联大会召集九国公约会议,处理中日冲突。(二)国联大会应对中国表示道义支持,避免足以妨碍中国抗战之行动。
丁、中央大学教职员全部离南京而去重庆。
10.6(九,三)
甲、上海日军强渡蕴藻滨南岸,我军陷于苦战(时朱绍良任中央军总司令,代张治中)。
乙、平汉线之孙连仲、冯钦哉、曾万钟等军退守娘子关南北之线。
丙、国联大会接受 10.5 远东顾问委员会之建议。
丁、美国务院宣称,日本在华行动不合国际关系原则,违反九国公约及非战公约之规律。同意国联大会之报告。
10.7(九,四)上海敌军(第三、第九师团)自蕴藻滨北岸强渡,与我军胡宗南部激战。
10.8(九,五)
甲、杨森部川军加入上海战争(自贵州来)。
乙、平汉线敌陷正定。
丙、晋北敌陷崞县。
10.9(九,六)
甲、上海敌军大队渡过蕴藻滨南岸。
乙、国联邀开九国公约会议。
10.10(九,七)
甲、蒋委员长发表国庆演说,决抗战到底,于持久苦斗中求得最后胜利。
乙、上海日军进攻第一军胡宗南之大场阵地,被阻。
丙、日军(板垣师团、河边旅团)猛攻山西原平,我姜玉贞旅长固守。
丁、石家庄失陷,滹沱河南岸我军后撤。
10.11(九,八)
甲、上海敌军自蕴藻滨南岸猛攻大场。
乙、坚守晋北原平之旅长姜玉贞阵亡,所部仅余二百余人,原平失守(10.3日军开始攻原平)。
丙、日本第五次援军到上海。
丁、敌机轰炸广州、黄埔、虎门。
10.12(九,九)
甲、晋北我军卫立煌督王靖国、李默庵、刘茂恩三个兵团与敌军板垣(第五、第一、第十二师团)于忻口开始激战。第八路军(共军)克复平型关。
乙、广西援军四师加入上海战场。
丙、新编第四军成立,叶挺、项英任正副军长。
丁、平汉线敌(第十四师团、第六师团)陷赵县、柏乡、元氏。
戊、津浦线韩复矩军退守鲁北徒骇河南岸。
己、罗斯福宣称九国公约会议目的在将中国纠纷作合意解决。
10.13(九,一0)
甲、津浦线敌我两军战于平原。
乙、绥远省城失陷,我军西退(主席傅作义在山西指挥)。
丙、我空军炸塘沽日军舰。
丁、苏俄红军助盛世才击溃南疆马虎山部(马走印度)。
10.14(九,一一)
甲、上海继续激战,我军有进展。
乙、敌军进攻井陉娘子关。
丙、敌陷高邑、赞皇,平汉线我军退内邱、顺德。
10.15(九,一二)
甲、比国邀请九国公约签字国于10.30在比京会议。
乙、平汉线敌陷顺德(邢台)。
丙、日机再炸广九路。
丁、伪「晋北自治政府」成立于大同,夏逆恭主之。
戊、俄飞机猛炸和阗,死伤二千余人。
己、英国各大学教授电教育部,谴责日机炸我文化机关。
10.16(九,一三)
甲、日军猛犯晋北忻口,我第九军长郝梦龄、第五十四师长刘家麒、旅长郑廷珍等殉国。
乙、绥远敌陷包头。
丙、比利时政府发出九国公约会议邀请书。
10.17(九,一四)平汉线敌陷邯郸。
10.18(九,一五)
甲、晋东孙连仲、曾万钟部包围侵入旧关之敌第二十师团第七十七联队。
乙、平汉线敌陷磁县,我汤恩伯军团到安阳,布防漳河,吴克仁军到汤阴。
丙、上海我军编组攻击军三万人,由陈诚指挥。
丁、上海敌猛攻葛家牌楼,我军秦庆武团全部殉国。
戊、晋北我游击队(第一二0师)袭击雁门关之日本汽车队,克繁峙,另支克河北曲阳。
己、孔祥熙自欧洲回抵上海。
10.19(九,一六)
甲、上海我军韦云淞(桂军)、叶肇(粤军)等部向蕴藻滨南岸反攻,敌军亦同时进攻,战斗激烈,我军伤亡甚巨。
乙、英与美商制裁日本问题。
10.20(九,一七)
甲、平汉线敌渡漳河。
乙、晋北我军再捷于忻口,歼敌机械化部队。
丙、晋北我游击队入河北,连克数县,迫保定。
10.21(九,一八)
甲、上海我军转取攻势,未能奏功。
乙、平汉线关麟征军自安阳反攻,击退漳河南岸之敌。
丙、德国驻日大使德克逊电德外部,日将拒绝参加九国公约会议,并盼德亦拒绝参加。日随时准备与中国直接谈判,欢迎德国劝说南京政府寻取解决。
10.22(九,一九)
甲、上海我军(桂军)放弃陈家行阵地,第九十八师放弃广福阵地。
乙、派顾维钧、郭泰祺、钱泰为出席九国公约会议代表。
丙、德外交部电驻华大使德将拒绝参加九国公约会议,并向中国说明原因,以日本如不参加,该会议将无裨益,盼中日直接谈判,德愿斡旋。
10.23(九,二0)
甲、上海我军退至小顾宅、大场、新泾桥、唐家桥。
乙、平汉线漳河附近之敌退至武安邯郸附近。
10.24(九,二一)平汉线汤恩伯军团进至漳河南岸,与敌(第四师团)对峙。
10.25(九,二二)
甲、上海敌军突破我大场阵地,我军退苏州河南岸。
乙、晋东第一二九师与日激战于娘子关东南之七亘村。
10.26(九,二三)
甲、上海闸北我军撤退,第八十八师孙元良部谢晋元团附率兵一营(八百人)守四行仓库(10.30始奉令退)。
乙、日军占福建金门岛。
丙、敌陷娘子关,孙连仲等退平定,一二九师陈赓旅袭破日军辎重队于娘子关东南之七µ村,夺获马三百匹。
10.27(九,二四)
甲、日本正式拒绝参加九国公约会议。
乙、上海我军扼守真茹、南翔、嘉定线。
丙、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成立于归绥,(?)王、德王为正副主席。
10.28(九,二五)
甲、蒋委员长在苏州召集各将领会议。
乙、我军退出真茹。
丙、德驻日大使电德外部,欢迎德国劝导中国政府与日本谈判。
10.29(九,二六)
甲、蒋委员长在国防最高会议报告「迁都重庆与抗战前途」。
乙、德国谢绝参加九国公约会议。
丙、德大使陶德曼晤外交次长陈介,转达德政府调停中日战争之意,并谓中国不当与俄国订立互不侵犯条约,对俄政策应加修改。
10.30(九,二七)
甲、上海敌军渡过苏州河南岸,四行仓库守军奉命退入租界(被羁留)。
乙、晋东敌陷平定。
丙、张发奎代朱绍良为上海战区中央军总司令,刘建绪继任右翼军总司令。
丁、日外务省发言人称,如中国直接提出和平建议,日将不拒绝谈判。
戊、德外部电陶德曼,目前德仅欲依日本愿望劝促中国政府与日谈判,不愿越出其传递地位采进一步行动。
10.31(九,二八)陶德曼电德外部,已在上海晤德驻日大使馆陆军武官奥特,得悉日本参谋本部之和平条件,将设法由其本人或德国军事顾问团长福根豪森转达蒋委员长。
<!--nextpage-->
11.1(九,二九)
甲、上海日军猛攻苏州河南岸我军阵地。
乙、晋北卫立煌部以晋东形势变化,自忻口退向太原。
丙、外交部驳斥日本拒绝参加九国公约会议声明书。
丁、中俄第一次信用借款,计五千万美元,五年还本。
戊、英外相艾登在下院演说决与美国密切合作,以谋世界和平。
己、北京、清华、南开大学在长沙开课。
11.2(九,三0)
甲、平汉线汤恩伯之第十三军自安阳援山西。
乙、晋东第一二九师袭击日军于昔阳黄崖底。日军伤亡数百。
丙、日本外务大臣广田向德国大使德克逊提出对华和平条件(1内蒙自治;2华北设非武装地区,派一亲日之行政首长,并圆满解决对日矿产之让与;3扩大上海非武装地区,由国际警察管制;4停止反日政策,包括修改教科书;5共同防共;6减低对日货物关税;7尊重外侨权利。如中国拒绝以上要求,日本决继续作战,至中国完全崩溃,届时再提更苛刻之条件)。
11.3(一0,一)
甲、日军在杭州湾金山卫登陆,据全公亭。另支在漕泾镇上岸。
乙、九国公约国在比京集会,中国代表顾维钧说明日本侵略中国事实。
丙、德外部电令陶德曼将日本之和平条件通知蒋委员长,劝与日本开始谈判。
11.4(一0,二)
甲、日军逼攻太原,阎锡山及省政府退临汾,留傅作义等守太原。
乙、上海日军渡过苏州河南岸。
丙、晋东第一一五师袭击日军于平定以西之松塔。
丁、德驻日大使德克逊将中国对于谈判之意见通知日本政府。
11.5(一0,三)
甲、日军第六、第十八师团自杭州湾全公亭至金山咀大举登陆,北进,逼松江,威胁我右翼。
乙、平汉线日军陷安阳,商震、关麟征部退宝莲寺。
丙、河北敌陷南和、任县。
丁、德大使陶德曼访蒋委员长及孔祥熙,转达日本和平条件(蒋委员长表示须先恢复7.7前状态,方可进行谈判。如中国接受日本条件,将不为舆论所容而发生革命。日如继续作战,中国亦不投降;如中国政府崩溃,共产党即将得势)。
11.6(一0,四)
甲、德义日三国反共协定签字。
乙、九国公约会议致日申请书公布。
丙、蒋委员长在苏州召开军事会议(10.16?)。
丁、外交部否认中日进行和议。
戊、河北我军宋哲元部克成安。
11.7(一0,五)
甲、德国驻日大使德克逊与广田谈中国政府之议和条件。
乙、比国驻日大使再请日本参加九国公约会议(11.12再拒)。
丙、北平伪「华北开发公司」成立。
丁、中共设置晋察冀边区司令部,以聂荣臻为司令(次年一月,成立晋察冀行政委员会于河北阜平)。
11.8(一0,六)
甲、吴克仁军援松江,为敌军击败,吴克仁死之。
乙、上海失守,苏州河以南阵地完全放弃。
丙、太原失守。
丁、日军陷河北任县。
戊、汤恩伯与刘伯承会于晋东榆社。
己、德驻日大使德克逊电德外部,主由德国军事顾问向蒋委员长陈述战争延长对于中国之不利后果,以促其考虑和平。
11.9(一0,七)
甲、敌陷松江,沪西浦东我军因受威胁,全线西退,秩序混乱。刘建绪集团军守乍浦嘉兴防线。
乙、太原北门东门被攻破。
丙、新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自成都飞抵汉口(11.11到京)。
丁、出席比京九国公约会议之苏俄外长李维诺夫返国(11.10)。
戊、英首相张伯伦演说英美合作方能解决中日问题。
己、陶德曼电德外部,德顾问福根豪森已向蒋委员长夫妇及孔祥熙、白崇禧指陈战局之严重,并告孔祥熙,如战事延续,中国经济崩溃,共产主义即可在中国发生。
11.10(一0,八)
甲、自广阳前进之日军被一二九师阻击于土封林。
乙、敌军开始攻上海南市,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命上海守军向吴福国防线撤退,以保管堡垒之保长逃亡,部队混乱,纷退锡澄线。
丙、鲁北敌陷庆云。
11.11(一0,九)
甲、上海南市守军撤退,上海完全陷落。敌军突破青浦白鹤港之线,各部队秩序益乱。
乙、津浦线日军又开始南进,逼攻禹城,并陷惠民。黄河铁桥毁。
丙、河北敌陷大名,我第三十八师退卫河南岸。
丁、蒋委员长电告出席九国公约会议代表顾维钧,决抗战到底。
戊、赴俄实业考察团副团长张冲电蒋委员长,谓俄国防部长伏洛希洛夫称,中国对日战争如到生死关头,俄必出兵,决不坐视(杨杰曾询苏俄能否参战)。
11.12(一0,一0)
甲、日本再拒九国公约会议邀请,拒绝参加。
乙、上海日军总司令松井石根发表谈话,日本已成上海之主人翁,必要时可对租界采任何行动。
丙、毛泽东讲演「上海太原失陷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谓国民党为「片面抗战」,不能持久。
11.13(一0,一一)
甲、九国公约会议,顾维钧演说,请各国停止对日供给。
乙、敌陷苏州平望。
丙、日舰入长江,向福山开炮。
丁、鲁北敌陷济阳。
11.14(一0,一二)
甲、敌陷浙江嘉善。
乙、中央改调川军刘湘部分自汉口河南东开。
丙、日机大举轰炸苏州。
11.15(一0,一三)
甲、东战场我军退出太仓嘉定(敌由白茆口登陆)。
乙、津浦线我军毁黄河铁桥,退守黄河南岸。
丙、冯玉祥函劝韩复矩及时反攻,本日韩电覆努力自。
丁、九国公约会议通过谴责日本宣言书,声明于必要时当考虑应采之共同态度(义反对)。
戊、中国特使陈公博晤义外长齐亚诺。
11.16(一0,一四)
甲、国防会议决议迁都重庆,林主席晚即乘舰西上。
乙、昆山失守,我军退守以苏嘉铁路为中心之防线。
11.17(一0,一五)
甲、日皇批准设立大本营(昨日阁议通过)。
乙、太原敌军开始北移,别有企图。
丙、国府任命(一)钮永建为铨叙部长,(二)蒋鼎文为西安行营主任,(三)陈仪兼驻闽绥靖主任。
11.18(一0,一六)
甲、浙江嘉兴陷落,敌军继续西侵。
乙、日军陷山东烟台。
11.19(一0,一七)
甲、陈公博晤义相墨索里尼,并交蒋委员长函。
乙、英枢密大臣哈里法克斯与德元首希特勒开始晤谈。
11.20(一0,一八)
甲、国民政府发表宣言,移驻重庆,决以最广大之规模,从事最持久之战斗(今后十个月,军政重心实在武汉)。
乙、改组湘鄂皖黔四省政府,以张治中、何成浚、蒋作宾、吴鼎昌分任主席。何键任内政部长,程天固代实业部长。
丙、日本大本营正式成立。
丁、敌陷苏州(闻东北军刘多荃部变溃),吴县福山防线不守。敌陷吴兴南浔。
11.21(一0,一九)
甲、我军放弃浙江吴兴,退长兴。
乙、各国使领及中央部院要人多离京西上。
丙、日特使大仓喜七郎谒义相墨索里尼,呈近卫文●函。
丁、上海日司令松井向租界工部局要求五事:取缔反日言论,解散国民党一切组织,监视中国官吏行动,检查邮电(工部局大都接受)。
戊、空军第四大队长高志航自兰州接受飞机,过周家口加油,遭日机偷袭遇难。
11.22(一0,二0)
甲、伪「蒙疆联合委员会」成立于归绥(明年7.19扩大组织,设六部)。
乙、九国公约会议,顾维钧发表沉痛演说,提出严重抗议。
丙、日机在南京投函,劝蒋委员长共同反共。
11.23(一0,二一)
甲、汪兆铭、孙科相继到汉口。
乙、蒋委员长到常州,召集前方将领训话。
11.24(一0,二二)
甲、九国公约会议通过二次宣言及报告书,即宣告延会。
乙、国府派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
丙、钱塘江桥炸毁。
丁、大批敌机犯粤,粤汉路客货车被炸。
11.25(一0,二三)
甲、无锡失守,锡澄线放弃。
乙、蒋委员长在南京招待外国记者,说明政府坚持抗战到底。
丙、我军退出浙江长兴。
丁、山西太谷、平遥、介休等县敌军撤退。
11.26(一0,二四)
甲、国府林主席到重庆。
乙、江阴及宜兴激战。
丙、立法院长孙科自汉口飞香港(12.12回汉)。
丁、改组苏浙两省政府,以顾祝同、黄绍竑分任主席(代陈果夫、朱家骅)。
11.27(一0,二五)
甲、德国大使陶德曼访孔祥熙于汉口,调停中日问题(11.28之前广田复告德驻日大使,望于短期内发动中日和平条例,由德国参加)。
乙、晋南我军收复平遥。
丙、伪「河南省自治政府」成立于安阳,萧瑞宣为主席。
11.28(一0,二六)
甲、蒋委员长指示南京战略,盼能固守两周以上。
乙、上海敌军派人监督海关收税部。
丙、广东台山上川岛为日军所占。
11.29(一0,二七)
甲、德大使陶德曼访外交部长王宠惠,说明德国调停中日争端与日方接洽经过及条件。
乙、义大利承认伪「满洲国」。
丙、敌军陷广德。
丁、敌军陷宜兴、武进(12.1)。
11.30(一0,二八)
甲、敌军陷溧阳。
乙、敌海陆空军猛攻江阴要塞。「逸仙」「建康」「楚有」等舰均被炸沉(各舰均由陈季良指挥)。
丙、敌军陷广德,师长饶国华阵亡。
丁、德国大使陶德曼说张嘉璈劝蒋委员长与日本议和。
戊、英法外长谈话,维护远东原有权益。
己、美向日抗议其扰乱上海关政。
<!--nextpage-->
12.1(一0,二九)
甲、德大使陶德曼自汉口赴京,再度调解战事(12.5 回汉)。
乙、中国特使蒋方震访德航空部长戈林。
丙、我军(川军)克复广德(翌日又失)。
丁、日本警告外国船舰不得航行京沪之间。
戊、班禅卒于青海玉树,年五十五。
己、杨虎城自法国回抵武昌。
12.2(一0,三0)
甲、德大使陶德曼谒蒋委员长调停中日战事,蒋委员长表示接受,惟华北主权完整与行政独立,必须维持到底,日方立即停战,在谈判中不得涉及中国与第三国间之协约,并声明决不接受日本之最后通牒。陶德曼允由希特勒向双方建议停止敌对行动,并对初步谈判保守秘密。
乙、江阴陷落,要塞不守。
丙、敌机炸南京,被我军击落四架(俄援飞机参战)。
丁、徐源泉军自湖北到南京。
戊、英外相艾登在国会声明国际间无力制裁日本。
12.3(一一,一)
甲、我军退出丹阳。
乙、日军游行上海租界,被人投弹,形势严重。
丙、德驻日大使德克逊电德外部,日本参谋本部盼速与中国进行和平谈判,并望由希特勒率先发动,俾中国同意与日本直接谈和。
12.4(一一,二)
甲、蒋委员长电令军政长官严厉惩处贪污不法。又勖勉公务员摒绝逸乐。
乙、德外长牛拉特电令德驻日大使将陶德曼与蒋委员长晤谈经过照会日本政府,俾明确了解日本是否愿于此一基础上进行谈判。如得日本承诺,德再回中国取得类似承诺,然后由希特勒提出恢复和平状态建议。
丙、敌军(第六、第九、第十二、第五师团)陷句容秣陵关。
丁、上海两租界允日军通过。
戊、陈济棠捐款七百万元,国府褒奖。
己、敌机袭兰州。
12.5(一一,三)
甲、共产党之冀察晋边区政府成立,设于河北阜平。
乙、敌机炸芜湖,英德和大通二轮被毁。
丙、我军再克广德。
丁、伪上海「大道市政府」成立。
戊、武汉大学停课。
己、外交次长陈介通知陶德曼,在任何情形之下,中国不当认日方条件为最后通牒。
12.6(一一,四)
甲、敌军进犯南京东之汤山,大批敌机轰炸淳化镇。
乙、罗卓英任南京卫戍副司令长官。
丙、蒋委员长电令战区地方长官见危奋志,尽职守土。
12.7(一一,五)
甲、敌军逼攻南京,进至麒麟门。
乙、蒋委员长离南京,飞抵江西星子。
丙、德驻日大使德克逊将12.2蒋委员长主张转告广田。广田表示11.2条件要点需进一步加以明确(德大使即电德外部,日方谈判要点,势必扩大)。
12.8(一一,六)
甲、南京附近之淳化镇、龙潭、汤山、牛首山失守。
乙、皖南敌军自广德陷宣城。
丙、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离南京。
12.9(一一,七)
甲、日军二千余攻占南京光华门外飞机场及紫金山某高地。敌司令松井石根向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劝告交出南京。
乙、皖南敌军陷芜湖。
丙、日枢密院议员石井菊次郎晤英外相艾登。
12.10(一一,八)
甲、日军总攻南京,我军坚拒,自光华门冲入之一队,被消灭。
乙、伪「山西省自治政府」成立于太原。
丙、德外长牛拉特电德驻日大使德克逊,如日本向中国提出屈辱、不得接受之要求,即不拟转递中国。
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12.13完毕)。
12.11(一一,九)
甲、镇江失陷,南京近城战事激烈。
乙、敌军一部自宣城迫当涂。
丙、义大利退出国际联盟。
丁、日海军大将末次信正谈话,为中国问题不惜与英一战。
12.12(一一,一0)
甲、敌猛攻南京光华门、和平门,雨花台失守,卫戍司令唐生智出城渡江北去。
乙、敌机炸南京,并对芜湖英舰(蟋蟀号、蟑螂号、瓢虫号)及商轮投弹。
丙、美国军舰「巴纳」号在南京附近被日本飞机炸沉。美孚公司油船三艘亦被炸沉。
12.13(一一,一一)
甲、日军陷南京,蒋委员长发表宣言,决继续抗战。
乙、美政府为「巴纳」号案向日提抗议,并由总统罗斯福直接致书日皇。
丙、陶德曼电德外部,孙科曾拟赴俄国,商缔结同盟。今日张群告以中国青年亲俄情绪日增,此时日本提出屈辱条件,中国政府不能接受,否则将被推翻,而落入俄国之手。
12.14(一一,一二)
甲、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北平成立,设议政、行政、司法三委员会,由汤尔和、王克敏、董康、齐燮元、王揖唐、朱深诸逆主之。
乙、日军渡过江北,占浦口、江浦、扬州。
丙、蒋委员长自江西星子抵武昌。
12.15(一一,一三)
甲、英政府为炮舰商船被炸案,向日提强硬抗议。
乙、日外相广田照覆美使,对巴纳号案道歉,并允赔偿。
丙、上海大公报和申报因日方压迫,停刊。
12.16(一一,一四)
甲、蒋委员长发表告全国国民书,抗战不屈,抱最后胜利信心,不问国际形势,惟先尽其在我。
乙、日本惩办「巴纳」舰案负责人员,撤回上海空军司令,竭力敷衍美国。
丙、日军连日在南京屠杀约六万人。
丁、日内阁会议,决延长对华战争。
12.17(一一,一五)
甲、平汉线我军退汲县。
乙、蒋委员长在武昌召军政首长谈话,谓日军占南京,即其失败之兆,此后深入内地,困难更多,勉大家多负责任,同甘苦,同生死,同患难。
12.18(一一,一六)
甲、青岛各港实行沉船封锁。
乙、美国对巴纳号案再向日发出抗议。
丙、蒋委员长命张嘉璈非正式通知德国大使陶德曼,无法接受日本条件。
12.19(一一,一七)
甲、青岛日本纱厂被毁。
乙、浙江敌攻菁山市,杭州形势渐紧。
丙、渡江敌军分循运河、津浦路、淮南路北犯,东路占仙女庵,中路陷滁州。
丁、敌机袭梧州,并炸广九路。
戊、第一二九师袭击晋北阳明堡之日本飞机场,毁飞机二十余架。
12.20(一一,一八)
甲、今日起,封锁马当山。
乙、教导总队及粤军败日军第十八师团于芜湖之东。
丙、国民政府宣言否认北平「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伪组织,并通缉附敌汉奸。
丁、陇海铁路通至宝鸡。
戊、英以卡尔继许阁森为驻华大使。
己、驻朝鲜京城总领事范汉生到天津附逆。
12.21(一一,一九)
甲、浙北敌我两军仍在菁山激战。
乙、英内阁商派遣军舰来远东问题。
丙、美共和党上届总统候选人蓝敦电罗斯福,愿为后盾。
12.22(一一,二0)
甲、杭州张发奎、刘建绪军南撤。
乙、山东黄河北岸敌军谋偷渡黄河。
丙、封锁马当江面。
丁、上海敌军连日离沪北去者约三万人。
戊、英首相张伯伦在下院演说远东情势,谓对国际义务非不关心。外相艾登宣布外交政策三原则,决与其他列强分担国际上应负之义务,保护英之权利。
己、广田以日本和平四条件交德大使德克逊,1.中国放弃亲共抗日反满政策,并与日满共同防共;2.在必要地区划为不驻兵区,成立特殊组织;3.中日满经济合作;4.赔款。谈判期间不停战,由中国派员至指定地点直接交涉,并望本年底答覆(德大使以其远超出11.2条件,中国政府绝无法接受。广田云由于军事局势改变,不可能有其他方案)。
庚、公布非常时期农矿工商管理条例。
12.23(一一,二一)
甲、敌军陷余杭,进犯杭州,迫笕桥。
乙、鲁北之敌自济阳青城间清河镇渡过黄河。
丙、青岛市长沉鸿烈下令炸毁日本纱厂九个,胶皮厂二个。
丁、伪「南京自治委员会」成立,陶锡山为委员长。
12.24(一一,二二)
甲、敌军陷杭州。
乙、西人消息,敌在南京屠杀四十岁以下男子达五万人。
丙、广东大鹏湾又来敌舰六艘。
丁、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矩自济南退泰安。
戊、伪「新民会」成立于北平,王克敏为会长。
己、德外长牛拉特电令陶德曼将12.22日方条件通知中国政府。
12.25(一一,二三)
甲、日军陷浙江富阳。
乙、鲁北渡河之敌与我军激战于小清河北岸,周村不守。
丙、日外相广田照覆美国,对「巴纳」号案否认预谋。
丁、熊希龄卒于香港,年七十一岁。
戊、陈公博及驻法大使顾维钧邀驻英大使郭泰祺、驻德大使程天放、驻比公使钱泰及李煜瀛、蒋方震、张彭春等会于巴黎(12.28闭会。驻义大使刘文岛已返国,由沈祖同代表参加。又郭秉文、谢寿康、吴玉章、杨光泩亦参加。陈公博奉命到义大利与义外长齐亚诺接洽,希望以武器援助,不得要领)。
己、中共宣言拥护蒋委员长贯彻抗战到底主张。
12.26(一一,二四)
甲、德大使陶德曼以12.22日本议和条件递交孔祥熙与蒋夫人(12.27以副本交外交部长王宠惠,时蒋委员长卧病)。
乙、美国接受日本道歉及保证,巴纳舰案告一段落。
丙、日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宣布封锁青岛。山东敌自周村分向潍县博山前进。
丁、新任驻华苏联大使奥莱尔斯基经兰州到汉口。
戊、军事委员会第六部(宣传)颁布「吾人应有的主张和努力的途径」二十一条。
12.27(一一,二五)敌军陷济南,胶济路潍县激战。
12.28(一一,二六)
甲、日外相广田答覆英国炸舰案抗议,谓非故意,英不满。
乙、上海日军司令松井石根谈话,如国民政府将继续支持反日态度,将否认国民政府,攻取汉口、重庆。
丙、南京华人被日军屠杀者约十五万余人。
12.29(一一,二七)
甲、浙江我军反攻,克富阳,逼杭州。皖南克广德。
乙、蒋委员长与汪兆铭、于右任、居正等谈抗战方略,拒绝日本和平条款。
丙、孙科离香港赴苏俄(1938.5.17到莫斯科)。
丁、苏俄拘捕海参崴华侨约四千人。
戊、敌机狂炸广九及粤汉路。
己、伪济南治安维持会成立。
庚、美总统罗斯福颁布命令,加紧造舰。
辛、德外部电德驻日大使,命提醒日本,中国政府力谋取得俄国援助,一旦中国赤化将引起危险,盼尽速恢复中国正常情况。
12.30(一一,二八)
甲、我军连日炸毁青岛日工厂及我之船坞、电报局、电台、电厂、海底电线。
乙、天津电报局停业。
丙、在上海参加伪组织之陆伯鸿(电气公司总经理)被暗杀。
丁、德国军事顾问团长福根豪森告德大使陶德曼,如中国军事部署正确,士气恢复,弹药充足,可再进行六个月战争(陶不以为然,即将秘密情况告福,勿令中国估计过高,态度转强,致碍和平谈判)。
戊、蒋委员长电史达林,促苏俄履行参战诺言。
己、蒋委员长决定改组行政院,军事委员会下设军政、军令、军训、民训及后方勤务部。
12.31(一一,二九)
甲、韩复矩部弃泰安(敌自博山莱芜来犯)。
乙、青岛弃守,市长沉鸿烈率队退诸城、沂水,各机关多自动炸毁。
丙、国防参议会(8.20成立)扩充名额为七十五人。
丁、英国接受日本之答覆。
戊、阎锡山自山西到汉口。
己、史达林及苏俄国防部长伏洛希洛夫电覆蒋委员长,谓时机未至,不便即对日出兵,并称出兵须经最高苏维埃会议决定,该会议当在二个月内举行,在此期间,决以技术援助中国,对于德国调停,应以撤回日军,恢复卢沟桥事变前状态为和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