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廷以:中华民国史事日志(1927年)

郭廷以:中华民国史事日志(1927年)

中华民国十六年丁卯

1.1(一一,二八)

甲、武汉之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及国民政府委员以国民政府名义,划武昌、汉口、汉阳为京兆区,定名武汉。

乙、武汉张贴拥护联俄联共政策、实行农工政策、打倒英帝国主义等标语。

丙、南昌军事善后会议,谭延闿、张人杰、李宗仁、朱培德、程潜、唐生智、邓演达均出席。蒋总司令力主进兵南京上海(嘉伦、唐生智、邓演达主进兵河南。1.7闭会)。

丁、国民政府财政部通告,自本日起在湖北境内照广东办法,实行征收暂时内地税(即二五附加税)。

戊、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收回,改为「临时法院」,孙传芳、徐鼎康委徐绍震为院长。

己、张作霖、顾维钧招待公使团茶话(张原望各国公使于是日承认其主张,不果)。

1.2(一一,二九)

甲、吴鼎昌在国闻周报发表「中国新经济政策」。

乙、国民政府实行改革司法制度。

丙、于右任电武汉,准备率国民二、三军会同一军入豫(1.5 武汉覆令留陕)。

丁、杨宇霆、莫德惠等应张作霖召到北京,商组政府事(1.19杨返奉)。

戊、江西赣州总工会委员长陈赞贤等率众包围县署,殴辱县党部主任委员及第二女子师范校长。

1.3(一一,三○)

甲、下午三时汉口民众庆祝北伐胜利,及国民政府迁鄂,在海关附近演说,英水兵上岸开枪,民众伤五人,英兵伤三人,形势紧张,代理外交部长陈友仁召英总领事Goffe,令于二十四小时内撤退英兵。

乙、鲍罗廷提议由临时联席会议召开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

1.13改由临时联席会议先作非正式之通知)。

丙、南昌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中央常会?)议决中央党部国民政府暂驻南昌,另于武汉设政治分会(以武汉共产党势盛)。并定于3.1 召开中央执行委员全体会议。

丁、广州机械总工会(右派)与铁路工会(左派)工人发生大冲突。

戊、福建临时政治会议成立,何应钦为代理主席。

己、上海防守司令李宝章实行大戒严,晚八时断绝交通。

庚、杭州孟昭月与革命军第二十六军周凤岐战于富阳。

辛、芜湖陈调元军大肆抢掠,人民死伤十余人。

壬、关税委员会通过立即实行征收附加税案。

癸、苏俄放逐托洛斯基、赖哥夫斯基、拉狄克等三十人。

1.4(一二,一)

甲、汉口上岸之英水兵撤退,民众拥入租界,当晚卫戍司令部应英总领事之请即派兵入驻租界维持秩序。

乙、汉口各团体联席会议对昨日事件,议决八条(一)严重抗议,(二)赔偿民众损失,(三)行凶水兵交中国惩办,(四)撤退英舰及电网沙袋,(五)道歉,(六)租界内集会言论自由,(七)解除义勇队武装,(八)派兵入驻英租界,国民政府完全接收。

丙、湖南省审判土豪劣绅特别法庭成立。

丁、毛泽东开始在湘考察湖南农民运动(至二月四日止,先后到长沙、湘潭、醴陵、湘乡、衡山五县)。

戊、北京法公使玛泰尔与顾维钧在外交部举行开议中法陆路通商条约仪式,旧约实行作废。

己、奉军万福麟部进抵绥远五原。

1.5(一二,二)

甲、汉口英租界巡捕房及公务人员均撤退,银行商店停止营业。

乙、中央临时联席会议英租界临时管理委员会,主持英租界公安市政事宜,代理外交部长陈友仁即照会英总领事,并布告外人安心营业(英妇孺均自租界移居英轮,美妇孺二、三十人亦撤退,同时重庆宜昌九江英人亦多准备退出),民众举行示威游行,总工会商会等团体合组武汉市民对英委员会(共产党李立三、刘少奇等主之)。

丙、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长波尔特主张将给与在华美侨特别利益之中美协约取销。

丁、广东省政府公布暂行解决工商纠纷条例。

戊、张宗昌到北京,张作霖、杨宇霆等决定仍维持顾维钧内阁,靳云鹏组阁运动失败。

己、上海法租界会审公廨放弃民事部分。

1.6(一二,三)

甲、九江英水兵与码头工人冲突,伤工人二名,英舰发炮示威,民众愤激,英领事令英侨退上英舰,革命军即派兵入租界。

乙、汉口租界秩序恢复。

丙、武汉徐谦、宋庆龄、孙科、蒋作宾、陈友仁等电南昌,要求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迁鄂,并设政治分会于武汉。

丁、比使与顾维钧交换改订中比商约意见。

戊、革命军第二十六军周凤岐部为孟昭月所败,自浙江富阳西退。

己、长沙组织审理土豪劣绅特别法庭。

1.7(一二,四)

甲、国民政府代理外交部长陈友仁召集汉口各领事,宣布接管英租界情形,声明保护外人安全。

乙、武汉中央联席会议议决改组英租界管理委员会,由外交、财政、交通三部组织,劝民众勿对英直接冲突,保护英人生命财产。

丙、共产党韦拔群攻占广西东兰县城。

丁、南昌国民党政治会议通过派宋庆龄、徐谦、宋子文、孙科、陈友仁、蒋作宾、陈铭枢、唐生智、邓演达、王法勤、李宗仁、刘骥、董用威组织政治会议武汉分会。

戊、革命军第二十六军周凤岐在浙江缙云为周荫人军所败,退向金华。

1.8(一二,五)

甲、汉口英租界临时管理委员会成立,陈友仁任委员长,军队及纠察队均撤退,由武装华警维持秩序。

乙、日本外务省条约局长佐分利自汉口到广州视察。

丙、蒋中正任命张人杰、周凤岐、蔡元培、韩宝华、陈其采、褚辅成、宣中华等十一人为浙江临时政治会议委员,张为主席由蔡代理,即在宁波成立。

丁、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报告强调蒋中正、汪兆铭重行和好之重要。

戊、上海防守司令李宝璋严行检查上海报纸,并要求封闭法租界之市民公会。

1.9(一二,六)

甲、孙传芳令江苏省内各海关即日征收二五附加税。

乙、浙江孙传芳军孟昭月部占桐庐,段承泽师迫绍兴,革命军石锦华、余霖文部退宁波。

1.10(一二,七)

甲、陈友仁通告暂停反英运动,英军舰八艘到汉口,日美增驻派海军,向长江流域集中。

乙、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布告取缔集会游行宣传,并捕百余人,于华租交界处架设铁丝网障碍物。

丙、国民联军总司令冯玉祥电委于右任、邓宝珊为该军驻陕总副司令。

1.11(一二,八)

甲、英舰在武穴快驰,击沉货船数百艘,溺毙无算。

乙、蒋中正自南昌到武汉,商召开中央委员全体会议及政府党部迁移问题。

丙、鲍罗廷于武昌欢宴蒋中正席上演说孙中山之联俄、联共、农工三大政策。

丁、去年十一月在南昌被捕之赣军将领唐福山、岳思寅、张凤岐等由人民审判委员会判决枪毙。

1.12(一二,九)

甲、英使馆参赞欧玛利在汉口与国民政府代理外交部长陈友仁晤谈,要求退还英租界,陈拒绝。

乙、北京政府宣布自本年二月一日起,征收进口货物附加税,一律值百抽二.五,并令财政部筹议裁厘方法,外交部迅催续开关税会议。

丙、顾维钧内阁正式成立,顾兼外交总长,胡惟德内务,汤尔和财政,张景惠陆军,杜锡珪海军,罗文干司法,任可澄教育,杨文恺农商,潘复交通(张作霖为顾全与吴佩孚之关系,放弃靳云鹏或梁士诒组阁主张)。

1.13(一二,一○)

甲、比使照会北京外交部,愿开始会商新约,暂行中止海牙国际法庭诉讼(明日外部复照赞同)。

乙、顾维钧以实行征收附加税之照会送关系国使馆。

丙、英美亚洲舰队相继到上海,英司令往长江上游视察,汉口、九江退出之英妇孺继续抵上海。

丁、北京美使馆训令华中、华南美领事,立将美侨撤至安全地区。

戊、陆荣廷到北京晤张作霖,商夹攻革命军计划。

1.14(一二,一一)

甲、比政府答覆英提案,反对共同对华宣言。

乙、陈友仁欧玛利续谈汉案。

丙、广州沙面租界戒严,防止民众示威运动。

丁、日本资本家宣言反对中国征收二五附加税。

戊、国民政府财政部公布国库券条例(券额九百万元)。

己、信阳魏益三电吴佩孚,请与革命军议和(吴拟令寇英杰、田维勤解决魏部)。

1.15(一二,一二)

甲、广东省政府通令自三月一日起解放奴婢。

乙、武汉中央联席会议决定继续进行(不设政治分会)。

丙、福州发生西班牙教堂蒸杀婴儿之疑案,群众及士兵捣毁该教堂,波及法美教堂医院,并发生抢掠(共产党煽动),何应钦下令制止。

丁、九江英租界临时管理委员会成立。

戊、上海法总领事委派华人五名、西人十三名组织法租界临时行政委员会。

己、荷兰答覆英提案,赞同中国征收附加税。

庚、张作霖令奉军入豫,助吴佩孚解决靳云鹗等,张学良即往保定布置。

辛、孙传芳部段承泽师占宁波(蔡元培等走象山,旋去福州。革命军第十九军退奉化、宁海、台州,复为段师及周荫人军所败,浙东战事暂停)。

1.16(一二,一三)

甲、日首相若槻对华演说,贯彻加藤内阁以来之不干涉主义。

乙、日外务省条约局长佐分利离广州回上海(1.30返北京)。

丙、梁士诒说美英使修改不平等条约,并告英使以北方正从事结合南方右派。

丁、成都英领事馆自动封闭,广州、长沙均有激昂之反英示威运动。

戊、广州岭南大学已由美国董事议决交中国人办理(收回教育权运动之第一成绩)。

己、天津法租界驱逐国民党员二十二人出界。

庚、上海防守司令李宝璋大捕党人。

1.17(一二,一四)

甲、武汉中央联席会议通过召集河南农民(红枪会)大会计划。推徐谦、孙科、陈友仁、鲍罗廷起草对英工党宣言,不用武力收回租界,只用磋商政策。

乙、蒋中正在中央执行委员会临时会议(实即中央联席会议)报告,说明统一军事之必要,两个月内必能肃清东南。

丙、英内阁会议对汉案主张满足华人合法愿望,并加派陆海军赴上海。

丁、中比订新约会议,在北京举行正式开幕式,比国愿自动交还天津比租界。

戊、顾维钧正式通告日使芳泽,请于本月二十一日举行改订中日商约会议开幕礼,芳泽覆允。

己、浙江孟昭月军占领兰溪。

1.18(一二,一五)

甲、日外相币原喜重郎在日议会宣布对华政策:(一)对中国内战严守不干涉主义,(二)期望两国经济提携,(三)接受中国国民合理希望,(四)拥护日本在华正当而重要之权利利益。

乙、张作霖访日使芳泽,疏通附加税问题。

丙、北京总税务司安格联自上海往汉口,与国民政府有所接洽。

丁、福州英美侨民相继撤退。

戊、美使马慕瑞奉召回国(二十七日又奉令折回北京)。

己、寇英杰宣布废河南督理,吴佩孚以为讨贼军第三军团长,统贺国光、陈德麟、贾万兴等军。

庚、广州开促进开辟黄埔商埠运动大会。

1.19(一二,一六)

甲、上海工潮纷起,电车及公共汽车工人亦罢工,领事团电北京公使团请派水兵登岸。

乙、比公使照会北京外交部,海牙国际法庭不允中比条约中止诉讼,该案开庭日期延至五月二十五日。

丙、长沙商民协会与苏广货业店员联合会发生大冲突。

丁、武汉临时联席会议组织「援助内蒙古委员会」,以鲍罗廷、徐谦、孙科、刘骥为委员。

戊、蒋中正自武汉回抵九江。

己、东路军前敌总指挥白崇禧自南昌抵浙江常山。

1.20(一二,一七)

甲、张作霖于安国军总司令部内设外交、财政、政治三讨论会,孙宝琦、陆宗舆为外交讨论会正副会长,王宠惠等为会员,曹汝霖、叶恭绰为财政讨论会正副会长,张弧等为会员,梁士诒、曾毓隽为政治讨论会正副会长,严修等为会员。

乙、汉口美领事FrankP.Lockhart奉美公使命向陈友仁抗议福州事件,陈允负责保护美人安全。

丙、上海大学学生宣言号召反英运动。

丁、西班牙公使与顾维钧交换改约意见。

戊、东路革命军前敌总指挥白崇禧自江西抵浙江衢州,随即决定自率第一军薛岳、刘峙、严重、陈继承师任中路,第二军副军长鲁涤平(师长戴岳代理)任左翼,第二十六军周凤岐任右翼。

己、汉口中央银行开幕。

庚、英国驻日大使JohnTilley访日外相币原商请日本共同出兵防卫上海(翌日,币原拒绝)。

1.21(一二,一八)

甲、张人杰、谭延闿、蒋中正自南昌电武汉请即成立政治分会,中央联席会议毋庸继续。乙、孟昭月部占浙江汤溪兰溪。丙、何应钦以严厉手段处置1.15福州事件,枪决被捕之七犯(今日武汉电何,命保护外人)。丁、汉口华商因英商停业,商货无法转动,特向英商提出警告,将起诉要求赔偿损失。欧玛利允劝英商复业。戊、英外交部宣布增兵来华(三旅),祇为保护侨民。己、公使团会议中国征收附加税问题,除日使表示反对外,均持默许态度。庚、北京中日修约会议举行开幕式,日使芳泽谦吉称此会为非正式,但为一特别重要会议。

1.22(一二,一九)

甲、北京国务院宣布附加税额(暂定二千五百万)分配办法。乙、上海电车工潮解决,惟工人游行时为工部局巡捕殴伤十余人。丙、孙传芳任蔡朴为浙江省长。

1.23(一二,二○)

甲、1.22 国民政府代理外交部长陈友仁宣言,中国国民党之主要目的在恢复中国之完全独立,但亦不漠视外人应得之权利,国民政府并不愿与列强间发生武装冲突,深望以谈判及协议手续解决彼此间一切问题,并愿单独与任何外国开始谈判,但须根据经济平等原则,及彼此主权互相尊重之权利,至于处置汉口事件办法,亦本此政策,国民政府之权力之展至英租界,乃因英水兵擅自登陆,伤及华人,与英人自生恐惧,工部局自行放弃职权,国民政府不得不组织委员会以处理租界行政。

乙、陈友仁向汉口日本总领事高尾抗议中日北京修约会议。

1.24(一二,二一)

甲、武汉中央联席会议决定暂不取消。

乙、湖北省市党员大会,提出「反对军事独裁」,「打倒新军阀」,「打倒张静江」口号。

丙、汉口英商因华商之警告,及欧玛利之劝告,完全开市,汉口英领事因汉案措置失当,调回。陈友仁通令各省保护英侨,遇外交事件,须报外交部,不得直接办理。

丁、英国组织上海防卫军(三旅),即分批出发,上海租界义勇队已出防。

戊、中比修约会议二次开会,比使报告比政府自动进行撤销海牙国际法庭诉讼经过。

己、日本驱逐舰四艘自佐世保向上海出发。

庚、四川刘湘、赖心辉、刘成勋、刘文辉,先后就革命军军长职,邓锡侯、田颂尧亦被任革命军第二十八、二十九军军长。

1.25(一二,二二)

甲、法国增防上海之安南兵二百名已登陆,英国自香港调来之印度兵第一批四百人亦到。

乙、英驻日大使JohnTilley再访日外相币原,告以英单独向上海出兵。

丙、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通过波尔特所提对华应采取超乎他国行动案。

丁、蒋中正在南昌召集军事会议,筹集军饷,并决定进兵计划,西路军总指挥唐生智率第四、第八、第十一、第十五军,出武胜关沿京汉线前进,东路军总指挥何应钦,前敌总指挥白崇禧率第一、十四、十七、十九、二十六军,分由闽赣入浙,进取上海,夹攻南京,蒋中正兼中路军总指挥,分为江左江右军,江左军总指挥李宗仁率第七、第十、第三十三军,由鄂东进取安庆、合肥,侧击津浦路敌军,江右军总指挥程潜率第二、第六及独立第二师由赣北进取南京(第二军由赣东入浙,协助东路军。又各路军复分为若干纵队),第三军留守江西。

戊、戴传贤偕何香凝、顾孟余、邓演达等自武汉赴南昌,商中央党部及政府迁鄂事。

己、北京阁议通过「奥国赔款担保二四库券规则」。

1.26(一二,二三)

甲、国民联军总司令冯玉祥由甘肃平凉到西安,积极整顿军队。

乙、中共中央向俄使馆提出政治问题报告。主以群众力量胁制国民政府,并集中于反英运动,使其孤立,不使反赤运动联合一致。

丙、英工党首领麦克唐纳电武汉当局,抨击保守党政府,反对派兵来华。

丁、中法越南陆路商约会议,开第二次会议。

戊、河南林县天门会与奉军在直隶州冲突。

1.27(一二,二四)

甲、美国国务卿凯洛格发表对华外交政策宣言,对中国持宽大精神,但须保护在华人民生命财产,与他国人民享有均等机会。

乙、汉口日本总领事高尾电告日外相币原,黄郛表示革命军盼以合理和平方法改善上海租界组织,并希避免与日本冲突。

丙、上海各团体纷起宣言,反对英国对华武力政策。

丁、英法义日四使会商出兵保护上海,无所决定。

戊、白崇禧之东路军自衢州东进,第一军刘峙师占龙游。

己、何应钦将福建民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军,以谭曙卿任军长,吴威、郭凤鸣、卢兴邦任师长(翌日何自福州赴浙江)。

庚、汉冶萍公司、日本正金银行成立二百万日元借款。

1.28(一二,二五)

甲、英国提交北京政府及国民政府说帖七条(第二次宣言,1.27 由欧玛利致陈友仁,本日由蓝浦生致顾维钧),即英政府准备承认中国新式法庭、法律,放弃英代表听审权,照缴适当合法税收,改订英租界市政管理法,或将租界警权移交中国,英教士不得再在内地购地,中国教徒服从中国法律,学校医院之教士均遵从中国法律与条例(是日英外相张伯伦在伯明罕演说对华政策)。

乙、武汉临时联席会议,决定与英代表磋商,完成收回汉口租界手续(是日鲍罗廷未到)。

丙、中国共产党发表时局宣言,反对四国对华出兵协定,巩固工农革命军队及一切被压迫民众的联合阵线,推翻一切帝国主义者在中国所有之政治经济的统治权力,肃清全国反动的旧势力,在乡村城市中建立革命的民众政权,召集革命民众的国民会议统一中国。

丁、中日修约二次会议讨论关税自主案,日本要求先订互惠协定,中国主与承认附税同时进行。

1.29(一二,二六)

甲、法使声明法国出兵上海,并不与英国一致。

乙、上海英兵作示威游行。

丙、孙传芳通电反对英兵来沪。

丁、东路军中路占浙江游埠洋埠,团长郭俊战殁,右翼军亦占汤溪。

戊、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何应钦自福建赴延平往浙江,以张贞为福州留守司令。

己、中国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选举第三届执行委员,共产派四人,右派四人,新右派一人(路友于)当选。

1.30(一二,二七)

甲、陈友仁欧玛利汉案磋商就绪,惟陈因英兵陆续向上海集中,并公然称为「中国远征军」,非英政府将此项军队不向中国开行,则不签字于汉案协定,陈并发表宣言,说明交涉经过及不签字原因。

乙、英水兵在长沙登岸,民众大愤。

丙、上海交涉公署华洋民事上诉处组织大纲由江苏当局批准。

丁、革命军左翼总指挥兼二十五军军长袁祖铭、师长何璧辉、参谋长朱松等在常德被杀,唐生智即命第八军师长周斓镇压。

1.31(一二,二八)

甲、北京政府以总税务司安格联不肯向各海关发征收附加税命令,拒绝担保以奥国庚子赔款余额发行公债,且赴汉口与陈友仁接洽,下令免职,以英人易纨士代理总税务司,并以罗文干为税务督办。先是安格联返英休假,北京税务处督办连电促其归来,安格联先到香港,转赴汉口,内阁总理兼外长顾维钧毅然将其免职。

乙、北京外交部向英使正式抗议英国派兵来华。

丙、武汉临时联席会议在鲍罗廷住宅开会,决定暂不签字收回汉口租界协定(否决1.28案)。

<!--nextpage-->

2.1(一二,二九)

甲、英使抗议安格联免职事件,易纨士亦不就代理总税务司职。

乙、中法陆路商约第三次会议,讨论边界税率及中国在安南设领事问题。

丙、东路军第一师薛岳及先遣队司令李明扬攻占浙江兰溪。

丁、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到南昌(邓在武汉有附共产党行动,为蒋中正所申斥)。

戊、南昌革命军第三军(朱培德部)闹饷。

2.2(一,一)

甲、北京公使团会议安格联免职及附加税问题。

乙、九江关实施征二五附加税。

丙、英国开特别阁议讨论对华事件。

丁、东路军右路周凤岐军占金华,左路鲁涤平中路白崇禧败孙传芳部冯绍闵白宝山部,占寿昌。

戊、豫南靳云鹗魏益三等与革命军妥协已成,称「河南保卫军」,反抗奉军入豫。

2.3(一,二)

甲、革命军东路占浙江建德、桐庐,孟昭月周荫人部纷纷东退。

乙、何键叶琪任革命军第三十五军正副军长,刘兴周斓任第三十六军正副军长,李品仙任第八军副军长(均唐生智部)。

丙、戴传贤自九江赴上海,顾孟余邓演达赴汉口(一作1.2),黄郛同行(一作1.27)(黄到汉口不为左派所容,秘密出走,复返江西,寻去上海)。

丁、安格联自上海回北京,新任总税务司易纨士不就。

戊、张宗昌派何海鸣为安国军直鲁联军宣讲部第一部部长(总部设上海)。

己、安徽、江苏地震二次。

2.4(一,三)蒋总司令自庐山返抵南昌。

2.5(一,四)

甲、北京美公使(马慕瑞)汉口美领事Lockhart分别向顾维钧陈友仁提出划上海为中立区之说帖。

乙、陈友仁演说,谓英国对华宣言,误解现世自由独立之原则,武汉与北京不能调和,英国须自决其对华政策。

丙、云南国民党人,策动胡若愚、龙云、张汝骥、李选廷四镇守使发动政变,迫唐继尧驱逐唐继虞等,改组省政府(2.6 发表联名通电)。

丁、福州李生春部被革命军缴械。

戊、北京政府公布保护状条例十八条。

己、中日商约第三次会议。

2.6(一,五)

甲、革命军第九军军长彭汉章(袁祖铭部)在汉口被唐生智逮捕。

乙、奉军前锋荣臻部抵彰德。

2.7(一,六)

甲、荷日英美法义六公使正式向顾维钧抗议征收附加税及总税务司安格联免职事。

乙、汉口陈友仁欧玛利之谈判重开,谈英军来华问题。

丙、北京张作霖之政治财政外交三讨论会正式成立。

丁、革命军实行长江戒严,各军均向下游集中。

戊、豫军总司令寇英杰与直鲁军褚玉璞在徐州商直鲁军入豫问题。

己、上海「创造社」被封。

2.8(一,七)

甲、南昌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议决,中央党部国民政府迁往武汉,中央委员全体会议暂不召开。并派徐谦戴传贤为赴美俄代表。

乙、武汉电促汪兆铭回国。

丙、张作霖宣言维持内外债信用,出兵专为剿灭过激主义。又通电进兵河南,声言收复武汉进取湘粤,并电吴佩孚及吴部将领协同动作,倘有抗拒,亦应一致声讨。

丁、英皇乔治第五在众议院演说中国问题。

戊、易纨士迄未就总税务司职,日人运动继任。

2.9(一,八)

甲、国民政府及北京政府拒绝美国上海中立之要求。国民党高级干部会议,宣言反对独裁、提高党权、扶助农工运动,推徐谦、吴玉章、邓演达、孙科、顾孟余组织行动委员会。

乙、「反殖民地同盟大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开幕,中国代表廖焕星、邵力子、陈权等出席(2.16闭会)。

丙、汉口交涉员通告各国领事,华洋诉讼以后由汉口市法院办理,会审公堂不得开审,领事官员陪审资格取消。

丁、中法陆路商约四次会议,讨论安南设领事及华侨待遇问题。

2.10(一,九)

甲、英国众议院对中国问题大辩论,外相张伯伦演说英军仅集中香港,不再开往上海。

乙、上海英军又游行示威。

丙、北京政府组织接收天津比租界委员会,天津英人讨论归还天津英租界问题。

丁、广州罢市,向省政府请愿争「年初二去留工伴权」,工人代表亦请愿维护农工,李济琛大致允许商店要求,定五日内开仲裁会,解决工商纠纷。

戊、北京共产党报告数月来与国民党左派(实践社、新军社、革新社、新中学会等)之联络及与新右派(孙文主义大同盟)之竞争经过。

己、陈公博代陈果夫主国民党组织部。

庚、靳云鹗通电拒绝奉军入豫(吴佩孚部多附靳)。

2.11(一,一○)

甲、吴佩孚电张作霖请令奉军停止前进(奉军已抵黄河北岸,张学良到徐州视察)。

乙、杨宇霆到北京,劝张作霖勿对南方用兵(北京盛传梁士诒组阁,谋与南方妥协)。

丙、云南胡若愚龙云等二次要求唐继尧改组省政府,提前成立军事机关。

丁、安格联免职事件解决,税务处公函奖其在华服务劳绩,一年内仍给薪俸,易纨士即就代理总税司职,二五附加税另设机关征收(

本日天津海关开始征收附加税)。

戊、曹锟离郑州返天津。

2.12(一,一一)

甲、英外相电欧玛利,英军除自印度出发者在上海上岸外,余均中止,集中香港;欧玛利即转告陈友仁。

乙、驻比公使王景岐电顾维钧,海牙法庭对中比条约诉讼案,已发表独裁宣言及办法。

丙、上海公共租界纳税华人会选出临时委员九人与工部局董事磋商租界内市政治安等问题。

丁、魏益三、田维勤、贺国光等通电推靳云鹗为河南保卫军总司令,抗拒奉军。

2.13(一,一二)

甲、上海又到英兵二千余人。

乙、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函北方委员会,努力推动反蒋宣传,援助国民党左派在武汉召开第三次中央全会。

2.14(一,一三)

甲、汉案协定原定今日签字,陈友仁要求上海英兵撤退,欧玛利向英政府请示,签字展期。

乙、中日商约四次会议,关税互惠协定问题仍未决。

丙、戴传贤奉蒋总司令之命,自上海赴日本(3.31返上海)。

丁、吴佩孚部下亲奉派多离豫,齐燮元宣告辞职,寇英杰留北京,张作霖派赵倜为河南宣抚使。

戊、冯玉祥与俄顾问乌斯马诺夫在潼关商进兵河南计划(冯于2.12到潼关)。

己、孟昭月部刘士林、李俊义师与东路革命军刘峙严重谭道源师激战于桐庐。

庚、国民政府通告将另行任命所辖各省之邮务局长,恢复邮权。

2.15(一,一四)

甲、国民政府外交部公布汉案协定中止签字经过,并揭示协定内容。

乙、日外相币原在议院宣称中国尚无代表全国之政府,故不正式承认任何政府。

丙、广州工商纠纷由仲裁会仲裁,工会要求不遂,派纠察队封闭商店,公安局即严厉干涉,拿办滋扰工人。

丁、入豫奉军在黄河北岸缴吴佩孚部军械,吴命王维城贺国光秦德纯等北上戒备,豫南靳云鹗军集中郑州。

2.16(一,一五)

甲、比使通告北京政府,海牙法庭比约诉讼案,比政府已自动取销,请续开中比商约会议。

乙、第三次英兵到上海,约二千人,英人宣称上海英兵以四千为度,名为「上海防护军」,余暂停香港等处。

丙、东路革命军中路击败孟昭月部,进占富阳,右路占诸暨。

丁、国民党赴俄代表谭平山(共产党)回广州,第三国际工人代表团秘书及其他重要人物同来,考察党务政治。

戊、武汉临时联席会议令靳云鹗魏益三向蒋总司令请教。

2.17(一,一六)

甲、孙传芳军孟昭月等自杭州往嘉兴,周荫人军亦沿沪杭线后退(周孟不睦)。

乙、戴传贤到日本门司,语日记者,盼日本助中国恢复经济状况。

丙、广州省政府严厉取缔工人持械斗殴。

丁、广州省政府议决在琼崖设化黎局,连阳设化猺局,开化黎猺民族。

戊、奉系将领张学良、韩麟春等通电讨靳云鹗。

己、英使答覆北京外交部抗议,声明派兵来华为保护英侨,非对华作战。

庚、日本外相币原在贵族院声明不干涉中国内政。

2.18(一,一七)

甲、张作霖再电吴佩孚,奉军入豫,决不终止,劝吴勿袒靳云鹗拒奉军南下。

乙、东路革命军中路(薛岳刘峙师)占领杭州,右路(周凤岐军)占领萧山,左路(鲁涤平军)占领余杭。

丙、武汉临时联席会议令蒋总司令拨给冯玉祥五十万元。

丁、毛泽东发表其「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戊、米振标在开封就张作霖所委之第十八军军长兼毅军总司令职。

己、革命军第七军李宗仁部集中鄂东罗田。

2.19(一,一八)

甲、上海总同盟罢工,响应北伐军,总工会发总罢工宣言,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消灭军阀黑暗政治,肃清一切反动势力,建立真正保护人民利益之政府等条件;上海防守司令李宝璋斩杀散发传单工人二名(此次暴动系由国民党钮永建、共产党李立三、赵世炎、顾顺章、罗亦农、瞿秋白领导)。

乙、革命军东路军前敌总指挥白崇禧进驻杭州。

丙、安庆陈调元等密谋与革命军合作。

丁、英公使馆代表欧玛利接受十四日国民政府代理外交部长陈友仁之要求,东来英军改向香港进发,汉案协定正式签字,英租界工部局定三月十五日解散,由华人之新政机关接收界内行政事宜。

2.20(一,一九)

甲、中英九江英租界协定在汉口由陈友仁欧玛利签字,内容与汉案协定相同,由国民政府赔偿英人损失四万元。

乙、共产党上海市执行委员会发表「上海目前最低限度共同政纲」,主成立上海市民政府。

丙、上海防守司令李宝璋滥杀参与罢工工人学生,大刀队斩工人十七名,学生二名,被捕者数十人,罢工工人增加十余万,商店亦有罢市者。

丁、革命军江右军程潜部抵安徽至德、祁门,驻徽州之孙传芳军第十五师刘宝题归附,受任新编第三军长。

戊、北京张作霖张宗昌等军事会议,决出兵入苏。

己、江西省政府成立,李烈钧任主席。

2.21(一,二○)

甲、美国众议院通过波拉尔请美总统单独与中国磋商案。

乙、北京外交总长顾维钧与美使蓝浦生开始关于英国第二次提案之谈判,惟英使表示须俟中国有实行新约之统一政府后,方能真正修订条约。

丙、武汉国民政府委员与中央党部执行监察委员开扩大联席会议:议决(一)即日结束中央联席会议,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即在武汉正式开始办公,(二)定三月一日在武汉开第三次中央执行委员全体会议,以统一党的指导,巩固党的威权,并进行北伐工作,(三)承认中英汉案协定。

丁、蒋中正在南昌行营总理纪念周讲演,谓武汉之联席会议为非法,总司令大权乃中央所授,绝非个人独裁,联席会议之徐谦乃为独裁,又谓如共产党员跋扈强横,定予制裁。

戊、南昌中央政治委员会议决设立上海临时政治委员会,派吴敬恒、蔡元培、钮永建、陈其采、蒋尊簋、杨树庄、何应钦、叶楚伧、陈果夫、郭泰祺、杨铨、林焕廷、杨贤江为委员,吴为主席,统一指导上海党务。

己、北京中国农工银行开业。

庚、日本外相币原告英大使,谓蒋中正为温和派。

2.22(一,二一)

甲、上海海军「建威」「建康」两炮舰受共产党人汪寿华运动,在高昌庙向陆上开炮二十余发,数弹落法租界(旋即平息),同时闸北工人暴动,抢警察署枪械。

乙、武汉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议决接受昨日扩大联席会议之决议案。

丙、上海罢工工人达三十五万,继续与军队冲突。

丁、革命军江右军自江西彭泽马当山东下。

戊、北京政府否认陈友仁欧玛利汉案协定。

己、北京政府公布海关附加税保管委员会条例,以王士珍、梁士诒、王宠惠等十一人为保管委员。

2.23(一,二二)

甲、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何应钦到杭州,与前敌总指挥白崇禧商定由何率第四(冯轶裴)、五(赖世璜)、六(曹万顺)纵队向长兴进展,白率第一(周凤岐)、二(王俊)、三(白兼)纵队向松江进展。

乙、南昌中央政治会议议决,在党部与政府未迁以前,武汉不得以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名义别行办法。

丙、张宗昌到南京,直鲁联军即向沪宁路出动。

丁、上海防守司令部围捕上海大学学生六十余人。陈独秀致书吴敬恒,谓共产党决无与国民党分离之意(时吴与钮永建负责国民党江苏特务委员会)。

2.24(一,二三)

甲、汉口武昌阳夏党员大会,以恢复党权为名,作反蒋(中正)运动,高呼「打倒」老朽昏庸份子(指张人杰),扫除封建势力,提高党的威权,一切权力属于党,打倒个人独裁(指蒋),徐谦邓演达均有演说,主共产党员参加国民党之中央,并议决欢迎汪兆铭回国等案。

乙、梁士诒在北京谈时局,谓实现和平统一之时期已不远(传郑洪年近曾代表梁氏往江西密洽,2.16返北京)。

丙、北京英法义美日荷德比等十三国公使对二十二日上海海军开炮事件,发表宣言,警告中国政府,防制事变。

丁、上海总工会下令复工(计此次参加罢工者四十余万,因沪杭路革命军未积极前进,未能得到实际效果)。

戊、上海海军总司令杨树庄令各舰一律开出吴淞口(革命军谅解已成)。

己、直鲁联军第五路总指挥兼第八军军长渤海舰队司令毕庶澄率军抵上海。

庚、南京商店因直鲁军强用军用票,总罢市(二十七日复业)。

2.25(一,二四)

甲、上海英军越租界布防,英美日均加调海陆军来沪。

乙、广州欢迎国际劳工代表,并举行国际反帝国主义者武力干涉中国大会,到三十万人。

丙、孙传芳公布联治建设计划大纲十四条。

丁、北京法使抗议二十二日上海海军开炮事件。

2.26(一,二五)

甲、蒋总司令之代表戴传贤到东京(2.25),与日本外务省次官亚洲局长等会晤。

乙、南昌政治会议(中央常会)议决请第三国际执行委员会撤回鲍罗廷。

丙、唐继尧接受胡若愚、龙云等之云南省政府组织大纲。

2.27(一,二六)

甲、国民政府代理外交部长电北京日法比各公使在未有合法政府以前,在北京议订各约,一概无效。

乙、中国共产党自广州发出警告,革命的军事政治力量必须联合,汪兆铭必须立即复职(时第三国际代表鲁易已到粤)。

丙、英政府所派之上海防护军司令邓肯少将抵沪。

丁、入豫奉军已与靳云鹗军在中牟发生冲突,张作霖决调吉黑军五万入关。

戊、张宗昌、孙传芳同到上海,赴松江视察。

2.28(一,二七)

甲、全国总工会下令各工会,本日十时起罢工一小时表示反对外兵来华。

乙、在武汉之一小时罢工中,发现攻击蒋中正、打倒张人杰之标语(鲍罗廷及共产党策动)。

丙、英商轮在安徽荻港附近撞沉运兵小轮,溺毙官兵数十人。

丁、张宗昌、孙传芳自上海回南京,即设七省联军司令部。

<!--nextpage-->

3.1(一,二八)

甲、蒋总司令在南昌胜利纪念会演说,指责武汉联席会议之不当。

乙、俄轮PamistLenina自汉口下驶,在浦口被张宗昌军扣留,俄人多名及鲍罗廷妻被拘,并搜出宣传品多件。

丙、张宗昌孙传芳因陈调元态度不明,将陈部在蚌埠浦口者缴械。

丁、靳云鹗在新郑召开会议,以魏益三为河南保卫军副司令,改编吴佩孚所部为十六军(靳已与冯玉祥合作)。

戊、浙江临时政治会议在杭州行使职权,蔡元培任代理主席(即一月八日在宁波成立者)。

己、北京中比修约会议重开。

3.2(一,二九)

甲、英代表欧玛利照会陈友仁,自三月十五日起将九江英租界无条件移交国民政府。

乙、湖北颁布惩治土豪劣绅暂行条例。

丙、松江孙传芳军撤退江北,由张宗昌军毕庶澄接防,孙准孟昭月辞职,以卢香亭为联军训练总监,主持调防事宜。

3.3(一,三○)

甲、国民党要人李煜瀛(石曾)离北京赴上海(传李曾与杨宇霆商南北妥协,杨度亦预闻其事)。

乙、俄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书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谓中国革命必须坚决发展群众运动,使工农武装。中国共产党应曝露国民党右派之反动政策。

丙、上海交涉员许沅向领事团抗议英军越界布防(一作 3.2)。

丁、南昌中央政治会议通过中央党部国民政府于本月六日全部迁鄂,十二日召开中央执行委员全体会议(陈公博等调停之结果)(一作 3.2)。

3.4(二,一)

甲、武汉中央政治会议通过陈友仁所提收回九江英租界协定及汉口特三区市政章程,并令陈迅速交涉收回汉口法日租界及广州沙面英法租界。

乙、北京中日商约会议,日仍坚持最惠国待遇。

丙、革命军东路军向苏州平望及浙江长兴进展,江右军自青阳向芜湖进展。

丁、陈调元自安庆到芜湖,就革命军第三十七军军长兼北路军总指挥职,王普就第二十七军军长职。驻宣城之叶开鑫亦受任为新编第五军军长。

戊、张继离上海,声明不问政治(近来共产党攻击张氏极力)。

3.5(二,二)

甲、孙传芳张宗昌免陈调元职,以郑俊彦为安徽总司令,由张部许琨代理,直鲁军即分向安庆芜湖前进。

乙、张学良自北京赴卫辉,与韩麟春指挥攻豫,并派兵警备石家庄,防阎锡山晋军。

丙、北京俄大使馆抗议张宗昌在浦口扣留俄轮及拘捕俄人事件。

丁、冯玉祥讲演「反英意义」。

3.6(二,三)

甲、国民党江苏特务委员吴敬恒、钮永建及杨铨与共产党首领陈独秀、罗亦农在上海谈话,陈云二十年内在中国实行共产主义,吴等不怿。

乙、唐生智邓演达逼走武汉卫戍司令兼第十一军长陈铭枢,即由唐生智继任卫戍司令,第四军副军长张发奎兼第十一军长,汉口市长刘文岛亦去职。

丙、谭延闿自南昌到武汉,李烈钧、陈果夫等同行。

丁、上海招商局海员罢工停航事件解决签字,规定各船不归军用。

戊、革命军江右军第一纵队杨杰部到芜湖(第三纵队贺耀组部亦续到)。

3.8(二,五)

甲、徐谦、邓演达、吴玉章等在武汉连发攻击蒋中正之言论,诋为独裁,为英雄主义。

乙、汪兆铭自柏林抵莫斯科。

丙、芜湖海关及美国教堂被抢。

丁、云南政变结束,省务委员会成立,唐继尧任总裁,胡若愚任主席(国民党人不满)。

戊、张宗昌、孙传芳在上海发行库券一千万元。

己、北京外交部二次向英使抗议英军来华,英使亦照会外部解释二次提案七项之意义,不允于中英会议磋商治外法权。

3.9(二,六)

甲、毕庶澄任上海防守司令。

乙、沪宁路一部分罢工。

丙、广州罢工纠察队包围美国医院,强迫华人离去。

3.10(二,七)

甲、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汉口开会,到三十三人,由谭延闿主席,通过「统一党的领导机关案」「统一革命势力案」(国共两党共同指导民众运动,共同担负政治责任)及「中央执行委员会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鲍罗廷、徐谦等力谋抑制蒋中正)。

乙、湖北总工会在汉口举行反蒋宣传,与中央军事政治分校学生在血花世界冲突。

丙、张人杰致书汪兆铭,述过去一年与共产党相处之苦痛,劝汪早日回国(时张已脱离中央职务)。

丁、何应钦到泗安,指挥宜兴蜀山军事。

戊、福州共产派与反共派分别游行示威,发生冲突互相殴打。

己、国民联军总司令冯玉祥布告出师东征。

庚、张宗昌因芜湖为革命军占领,离南京回徐州,卢香亭赴扬州,孙传芳褚玉璞镇守南京。

辛、奉军与靳云鹗在开封附近接触(靳部与奉军相持于黄河桥,奉军于珍部绕道考城渡河至开封,会同毅军进攻中牟)。

3.11(二,八)

甲、中央执行委员会续开,到二十八人,孙科主席,(一)推汪兆铭、谭延闿、蒋中正、顾孟余、孙科、谭平山、陈公博、徐谦、吴玉章为常务委员(取消主席制),汪兼组织部长(由吴玉章代理,原为蒋中正),顾兼宣传部长,邓演达农民部长,陈兼工人部长,陈其瑗商民部长,何香凝妇女部长,孙科兼青年部长,彭泽民海外部长。(二)推汪兆铭、谭延闿、蒋中正、孙科、顾孟余、谭平山、陈公博、徐谦、吴玉章、宋子文、陈友仁、邓演达、林祖涵、王法勤、宋庆龄为政治委员会委员,以汪谭孙顾徐宋(子文)谭(平山)为主席团。(三)推蒋中正、谭延闿、冯玉祥、唐生智、程潜、李宗仁、何应钦、李济琛、朱培德、张发奎、汪兆铭、孙科、宋子文、顾孟余、徐谦、邓演达为军事委员会委员,以汪唐蒋谭程邓徐为主席团。(四)推汪兆铭、谭延闿、于右任、程潜、孙科、李宗仁、徐谦、宋子文、李济琛、朱培德、唐生智、冯玉祥、陈友仁、顾孟余、谭平山、蒋中正、柏文蔚、孔庚、钮永建、王法勤、何应钦、宋庆龄、吴玉章、黄绍竑、彭泽民、经亨颐、杨树庄、陈调元为国民政府委员,以汪、谭、孙、徐、宋为常务委员。

乙、革命军江右军(程潜)分向东西梁山及高淳前进。

丙、直鲁军常之英旅接防上海。

3.12(二,九)

甲、各地举行孙中山逝世二周年纪念会。

乙、上海太原等处国民党左右派冲突(上海环龙路四十四号西山会议派之中央党部被捣毁)。

丙、上海各团体临时市民代表会议,选举临时执行委员三十二人(再由上海市党部复选十九人),宣布受国民政府节制,建设民选市政府(受共党操纵)。

丁、上海铁路工人罢工风潮扩大,沪宁路上海附近路轨被拆,客车出轨,直鲁军运输被阻。

戊、赣州总工会委员长陈象贤被杀。

己、汉口日本领事馆书记被工会纠察队殴伤。

庚、新嘉坡纪念会因当地警察武力干涉,死伤十余人。

3.13(二,一○)

甲、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通过「统一革命势力案」与中国共产党开联席会议,讨论合作办法,并派代表三人参加共产国际会议,接洽中国革命根本问题,又决定国民政府增设劳工、农政、教育、实业、卫生五部,通过政治委员会组织条例,及内蒙古国民党代表请愿案,并与外蒙古国民党互派代表一人,又决定通缉上海总商会会长傅宗耀(筱庵)。

乙、中国共产党致书中国国民党,提出肃清军阀势力及团结革命势力问题(质问蒋介石与北方进行携手流言及其纠正制裁共产党演讲)。

丙、何应钦指挥各纵队开始向宜兴、溧阳进攻,与白宝山、郑俊彦等剧战。

丁、奉军军长于珍攻占河南中牟,向郑州侧击(吴佩孚已西去)。

戊、吴光新就淞沪商埠督办职并兼直鲁联军副司令。

3.14(二,一一)

甲、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议决对军费组织预算委员会,定期召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认广东江西省党部、广州特别市党部选举违法,须行改选。

乙、武汉中央政治会议推谭平山为农政部长,苏兆征为劳工部长,孔祥熙为实业部长,顾孟余为教育部长,刘瑞恒为卫生部长。

丙、蒋中正在南昌演说,劝军人勿受政客(指徐谦等)诱惑。

丁、上海海军总司令杨树庄正式宣布与革命军合作,在吴淞口外就国民革命军海军总司令职。

戊、汉口美领事向陈友仁抗议3.8芜湖教堂被抢。

己、北京外交部令驻俄代使向俄政府抗议将蒙古划入俄版图。

3.15(二,一二)

甲、中央执行委员会议决(一)统一财政,以财政部长兼浙江财政处长,(二)指定谭延闿、孙科、徐谦为党员服兵法征集委员,(

三)通过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组织大纲(原属总司令部),任邓演达为总政治部主任,(四)裁撤中央党部军人部(部长为蒋中正),(

五)批准湖北省党部惩治土豪劣绅条例,组织委员会处理阳新惨案。

乙、汉口英租界纳税人年会,依汉案协定通过将租界正式交还中国管理,改为第三特区,并选出议员三人,国民政府以黄昌谷为管理局长。九江英租界亦于是日接收。

丙、革命军东路军第四第五纵队大破白宝山郑俊彦等于宜兴溧阳附近。

丁、奉军中路荣臻渡过黄河,占领荥泽,西路赵恩臻占领汜水。

3.16(二,一三)

甲、中央执行委员通过(一)大会宣言,对全体党员训令及对全国人民全国农民宣言,(二)修正农民问题案,(三)令外交部抗议新嘉坡英警惨杀华侨案。

乙、革命军东路军第四纵队(冯轶裴指挥,统第三师及十四师)占溧阳,第五纵队(十四军赖世璜部)占宜兴,郑俊彦白宝山冯绍闵等退常州(直鲁军甫到常州,即折回南京,上海毕庶澄军亦奉张宗昌电令西退,毕不遵命)。

丙、攻豫奉军东路发生变化,已降奉军之毅军师长张继武突向奉军于珍袭击,于即退出开封,渡河北退,损失极重。

丁、俄大使馆四次向北京外交部抗议张宗昌扣留俄轮,拘捕俄人,认此举为侮辱苏俄。

戊、蒋总司令自南昌抵九江。

3.17(二,一四)

甲、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一)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组织条例,(二)统一财政及外交案,(三)令外部抗议英兵在芜湖登岸,(四)以王法勤代陈其瑗为中央党部商民部长,(五)通过湖南省民会议大纲案,即闭会(又曾任段祺瑞执政府之财政总长贺德霖代表冯玉祥来汉口被捕,是日共产党人力主处以死刑,徐谦等反对)。

乙、革命军江右军第一(第六军杨杰师)第三(第二师贺耀组)纵队败直鲁军孙宗先军,占当涂。

丙、攻豫奉军中路军占领郑州,吴佩孚西退巩县,靳云鹗南退新郑。

丁、南京东南大学被直鲁军搜查,捕杀学生二人,并续向学校当局索五人。

3.18(二,一五)

甲、革命军东路军第二纵队(二十六军周凤岐)败周荫人军于金山卫,周部退向上海,江苏内河水警统领何嘉禄助革命军作战阵亡(

何受钮永建运动,被任革命军独立第十六师)。

乙、武汉群众游行,有呼「打倒蒋介石」「驱逐陈果夫」口号者。

丙、革命军江左总指挥李宗仁自汉口到安庆。

丁、孙传芳自南京往扬州。

戊、北京外交总长顾维钧与日使芳泽谦吉会谈修约问题,主两国必须有实在之平等。

己、长沙美领事函交涉员,放弃美人为原告,华人为被告时华美诉讼之出庭参与权。

庚、长沙县党部请停止祀孔。

辛、清修德宗(光绪)实录成。

3.19(二,一六)

甲、革命军东路第一纵队(薛岳刘峙师)占松江,第三纵队(严重师李明扬旅)占吴江,毕庶澄败退。

乙、江右军第二纵队(鲁涤平)占溧水,第三纵队(贺耀组)占当涂。

丙、英军在上海登岸。

丁、奉军张学良自豫回北京,报告战事,杨宇霆主慎重。

戊、陈独秀在上海召集各工团代表会议罢工。

己、北京财政部发现安格联串同现任总税务司易纨士擅汇关余四百万元于英国汇丰银行,偿付德发债券。

庚、北京政府欠发驻外使领经费已二十个月,比奥各使多离职或请假。

3.20(二,一七)

甲、国民政府新委员就职,汪兆铭、谭延闿、孙科、宋子文、徐谦五人为常务委员。

乙、革命军东路军第一、第二纵队自松江占领闵行,向上海进迫,第四、第五、第六纵队占领常州、丹阳(孙传芳军郑俊彦白宝山等退向江北),何应钦即令第四、第六两纵队向南京前进,第五纵队向上海前进。

丙、江右军开始秣陵关江宁镇之全线攻击,与直鲁军徐源泉、王栋激战。

丁、上海总工会召开全上海劳动者紧急代表大会,议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建立民主政府。

戊、蒋中正自九江到安庆,委李宗仁为安徽省政府主席(昨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到安庆,亦曾传武汉之命,任李为安徽主席)。

己、北京军警搜查党人,逮捕各校学生百余名(被拘禁者四十三名)。

3.21(二,一八)

甲、革命军东路军第二纵队第一军第一师薛岳协同便衣队别动队占领上海龙华,正午,上海再度总罢工,武装暴动,夺取警察署枪枝向闸北一带直鲁军进攻(共产党人汪寿华、周恩来、顾顺章、赵世炎、罗亦农、陈延年等策动),毕庶澄与革命军正在接洽投诚,仓皇逃入租界,租界当局即将各路口预设之铁网关闭,由大队外兵(约一万六千余人)布防,华租两界交通断绝。

乙、东路军第三纵队(严重师)占苏州。

丙、无锡、昆山均为革命军占领,松江上海间直鲁军万余全被缴械。

丁、革命军江右军击破直鲁军徐源泉王栋等部,第三纵队贺耀组占领陶吴镇、秣陵关,第一纵队杨杰占领江宁镇,第二纵队鲁涤平占领湖熟镇。

戊、奉军与靳云鹗军激战于郑州之南。

己、武汉中央执行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开始办公,徐谦任革命军事裁判所长。

庚、中央政治会议(一)指定陈启修为秘书长,(二)派吴敬恒、钮永建、杨铨、白崇禧、张曙时、侯绍裘、汪寿华组织上海政治分会,(三)指定孙科、顾孟余、陈友仁、宋子文、徐谦为外交委员会委员,研究上海方面外交,(四)指定郭沫若为上海军队中之政治工作指导员。

辛、伦敦、华盛顿、莫斯科对沪案均有重大讨论。

3.22(二,一九)

甲、革命军东路军前敌总指挥白崇禧进驻上海龙华,派第一师薛岳部击溃闸北与武装工人相持之直鲁军毕庶澄部,一部分直鲁军图冲入租界,被外兵击毙数百人(被英日军缴械者约三千余人),革命军完全占领上海。

乙、革命军东路军第四、第六两纵队占领镇江。

丙、托洛斯基提出警告,中国革命愈胜利,对共产党之地位愈危险。

丁、革命军江右军第三纵队破直鲁军于南京西南之板桥镇马石山,第二纵队占淳化镇殷巷。

戊、中央政治会议议决要求撤退上海外兵,磋商收回公共租界。

己、武汉国民政府又派陈友仁、孙科、宋子文赴上海处理一切,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派副主任郭沫若赴上海组织分部。

庚、共党操纵之上海市民代表会第二次会议,举临时市政府委员十九人(白崇禧、钮永建、杨杏佛、罗亦农、汪寿华、虞洽卿、陈光甫、王晓籁、郑毓秀、林钧、谢福生、侯绍裘、王景云、王汉良、李泊之、何洛、丁晓先、陆文韶、顾顺章)。

辛、广州政治分会制定解决工商纠纷办法六条。

壬、湖北第一次全省农民代表大会在汉口开幕(4.8闭幕)。

癸、张学良、韩麟春在郑州通电劝息争御外。

子、香港英人派军舰赴稔山(比亚斯湾)藉口剿捕海盗,尽毁湾中小船,并焚烧岸上十余村庄。

3.23(二,二○)

甲、南京附近之直鲁军纷向雨花台、下关溃退,革命军江右军之第六军第十九师于下午六时占领南京城。

乙、革命军东路军前敌总指挥白崇禧开始取缔上海之便衣军及别动队,上海全市开欢迎北伐军大会,到者约五十万人,工人复工,商店开市。

丙、中央政治会议议决:一、派程潜、何应钦、鲁涤平、钮永建、柳亚子、李富春、林祖涵、侯绍裘、张曙时、李隆建、江董琴、顾顺章、高尔柏等为江苏政务委员会委员(程为主席)。二、要求撤退上海外兵,指导民众作广大宣传。

丁、安庆反共派与共产派冲突,捣毁共产党主持之党部、工会及第六军政治部。

戊、天津收回英租界问题发生困难(二十日中英开始谈判)。

己、广州开促汪兆铭销假大会。

3.24(二,二一)

甲、本日晨九时,进入南京之革命军第二、第六军(第二军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李富春,第六军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林祖涵,均共产党员),劫掠英美日领事署及外人商店、住宅、学校、医院,英领事H.Giles受伤,金陵大学副校长(美人)文怀恩及震旦大学预科校长(义人)及法人一、英人二遇害。下午三时半,下关英美军舰即向城内开炮数十发,死伤中国官兵平民三十余人(3.25上午终止)。外人均登舰赴沪。

乙、镇江英领事自动于是日将租界管理权交还中国,撤退巡捕,即由警察商团维持秩序。

丙、上海租界仍以铁丝网封闭各路口,仅留一二处以通华界,并发布更严厉之戒严令。

丁、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何应钦率第四纵队到南京。

戊、江北孙传芳退清江浦,扬州之张国威旅、泰州之张中立旅均投诚于革命军(张国威部多被孙军缴械)。

己、河南靳云鹗部师长高汝桐率铁甲军反攻郑州,为奉军所击毙,靳军退许昌。

庚、阎锡山、冯玉祥、靳云鹗设立联合办公处于山西。

3.25(二,二二)

甲、上海各国领事与白崇禧会晤,白表示收回租界及取消不平等条约,将避免武力而由外交手续办理(时上海外兵已到二万人,尚陆续开来,总工会因共产党之煽惑,有冲入租界之意,形势颇为紧张,白力避与外兵冲突)。

乙、蒋中正过南京,令何应钦、程潜、鲁涤平、贺耀组四军长在南京镇慑,恢复秩序(传程潜以共党林祖涵谋加害蒋中正,劝暂勿登岸)。

丙、程潜通电报告事变经过,各国领事驻军舰办公。

丁、汉口英美总领事向外交部抗议南京事件。

戊、杭州发现打倒蒋介石、张静江标语。

己、中政会商定以徐谦、孙科、邓演达、李汉俊、孔庚、恽代英、董用威、宋子文、邓希禹、张国恩、詹大悲为湖北省政府委员,李宗仁、光升、常恒芳、朱蕴山、高语罕、朱克靖等为安徽省政府委员(李为主席)。

3.26(二,二三)

甲、蒋中正到上海,声明南京事件不扩大,不以武力收回租界(

时已截获鲍罗廷致上海俄人D.Owravsky电)。

乙、北京公使团商南京事件,英使主强硬行动,日使主沉静(是日英、日阁议对南京事件均有讨论)。

丙、广州交涉员向英领事抗议英军在稔山之惨暴,及侵略中国主权之行为。

丁、革命军第一师长薛岳布告保护上海总工会(3.24别动队曾与工人纠察队冲突,被第一师制止)。

戊、武汉中央党部会计科报告,每月经费定为三十万元(自 1924 至1925.8每月支出二万元,广东统一后为五万元,旋增至为十万元,1926.1为十一万元)。

己、武汉中央政治会议令冯玉祥、于右任等组织西安政治分会,处理西北政治。

庚、武汉中央常会免江西省党部执行委员段锡朋、周利生、程天放、王礼锡、洪轨等职,派刘一峰、李松风、方志敏、李尚庸、邓鹤鸣等为筹备委员。

辛、冯玉祥委吴新田为国民联军第十六路总司令。

3.27(二,二四)

甲、武汉国民政府派宋子文到上海,办理江浙财政,非宋经手,概不承认(抑制蒋中正),又任命程潜、唐蟒、王均管理南京、九江、南昌卫戍事宜。

乙、上海民众补行孙中山逝世二周年纪念及欢迎蒋中正并北伐军大会,谣传武装工人袭击租界,华界租界交通完全断绝。

丙、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召开上海工人代表大会,检阅纠察队,要求收回租界,肃清一切反动派,工兵合作,挽留薛岳之第一师驻扎闸北(反对刘峙之第二师接防)。

丁、渤海舰队「海圻」舰袭击吴淞,被炮台击退,上海军舰一艘被俘。

戊、攻豫奉军东路反攻,复占开封,将毅军缴械(毅军从此消灭)。张作霖令前敌将领劝吴佩孚回郑州。

己、张作霖告日本记者,倘蒋介石能驱逐南军中之俄人,南北不难妥协。

庚、中政会改东南大学为东南中山大学,派吴敬恒、杨铨、柳亚子、侯绍裘、经亨颐、顾孟余、郭沫若为筹备委员。

3.28(二,二五)

甲、南京事件因外人通讯社之过分宣传,江西、湖北、四川外侨纷纷避迁,日美续向上海增兵。

乙、鲍罗廷向政治会议提议发表宣言,要求撤退外兵。

丙、上海日领事晤蒋中正。

丁、日外务大臣币原喜重郎告美大使MacVeagh,渠相信蒋中正坚决反对排外暴行,南京事件为激烈份子所煽动。

戊、直鲁军褚玉璞部旅长王金韬在滁州响应革命军。

己、李宗仁到上海,晤蒋中正(何应钦以无力控制第一军,请辞,蒋亦拟辞,李持不可,劝蒋撤第一军师长薛岳、严重职)。

庚、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离安庆回南昌。

辛、革命军第十七军副军长杜起云占领扬州。

壬、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吴敬恒、李煜瀛、蔡元培、张人杰等在上海会商「护党救国运动案」。

癸、传上海工人纠察队有被缴械之说,上海总工会要求蒋总司令予以制止。

子、中国共产党发表「为上海巷战告全世界工人」及「告全国工人」书,拥护总工会纠察队。

3.29(二,二六)

甲、上海市民代表会所选举之特别市临时市政府委员(得武汉方面正式任命)拟举行就职典礼,以内部国共两派冲突,蒋中正令暂缓办公。

乙、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派郭沫若、林祖涵自汉口赴上海南京,设总政治部办事处。

丙、以安徽省党部被捣毁,武汉令李宗仁朱培德保护。

丁、北京警察继续拘捕学生三十余名。

戊、英政府对南京事件,准备于要求不遂时,采强硬行动。

3.30(二,二七)

甲、蒋中正命白崇禧宣告上海水陆戒严。

乙、蒋中正对日本记者谈话,宁案将组织委员会,公开调查,对外舰发炮另提抗议,并保证不用武力收回上海租界。

丙、共产党员宣中华领导之杭州总工会与「金衢严处职工联合会」冲突,互有伤亡。

丁、武汉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扩大农民运动,由粤、湘、鄂、赣农民协会及河南武装农民自卫军代表在武昌举行联席会议,筹备组织全国农民协会,推邓演达、毛泽东、谭延闿、谭平山、徐谦、孙科、唐生智、张发奎、彭湃、易礼俗、陆沉、萧人鹄、方志敏为临时执行委员。

3.31(二,二八)

甲、陈友仁向汉口英领事当面抗议英舰炮击南京事件。

乙、白崇禧电武汉中央,谓已商得李宗仁、胡宗铎、夏威同意,此后政治、军事、财政、外交均归中央主持,并欢迎汪兆铭返国领导。

丙、武汉军事委员会接收总司令部及武汉行营。

丁、戴传贤自日本返抵上海。

戊、杭州总工会策动工人学生游行,军警予以制止,逮捕多人。

己、张作霖再派代表往山西疏通阎锡山(阎表示对奉妥协)。

庚、北京政府公布优待比侨办法。

辛、重庆英领事及炮舰撤退。

壬、刘湘、王陵基武力解散重庆工农商学兵、反英大同盟召开之市民大会,封闭省党部、农民协会、总工会,解散工人纠察队,击毙共产党首要杨闇公、陈达三、漆南勋、冉钧等。

癸、康有为在青岛病卒,年七十岁(1858至1927)。

<!--nextpage-->

4.1(二,二九)

甲、北京公使团会议多数赞成日本不用武力调查南京事件之主张,对天津租界警备亦有讨论。

乙、武汉宣布上海外交政策:(一)要求撤退外兵,(二)谈判收回租界。

丙、武汉中央政治委员会通过:(一)鲍罗廷提议,发表:1对日、英民众宣言。2由国际工人代表对世界工人阶级宣言。3对本国民众宣言。4对武装同志宣言(3.4两项应加入打破反动派与帝国主义者妥协阴谋一层意见)。由陈友仁、顾孟余、陈公博起草。(二)承认上海纠察队为维持革命秩序之合法武力,如军政长官有任意解散者即为反革命。(三)重庆卫戍司令王陵基于三月三十一日压迫市民大会,予以撤职,交刘湘查办。(四)改组江西省政府,以朱培德代李烈钧为主席,姜济寰、刘芬、张国焘、王均等为委员。

丁、湖南审理土豪劣绅法庭成立。

戊、汪兆铭自莫斯科回抵上海,蒋中正、吴敬恒、蔡元培、张人杰等来晤。

己、第三国际代表鲁易(印度人)偕谭平山自广州抵长沙,受热烈欢迎。

庚、卢香亭因与孙传芳意见不合(卢主截击直鲁军),自江北回天津。

4.2(三,一)

甲、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吴敬恒、蔡元培、张人杰、古应芬、李煜瀛、李宗仁、黄绍竑、陈果夫在上海开全体紧急会议,蔡元培主席,由吴敬恒正式提出检举「共产党连结容纳于国民党之共产党员,同有谋叛证据」案,并由各委员报告共产党在湘鄂赣皖浙沪不利于国民党之行为,当即决议将首要各人咨中央执行委员会,以非常紧急处置,就近知照军警暂时分别看管或监视,免予活动,南京上海开始清党运动(传武汉拟罢免蒋中正职)。

乙、李济琛、黄绍竑分自粤桂到上海,与蒋中正会商应付共产党及时局办法。

丙、蒋中正解散第一军第一、第二师政治部。

丁、冯玉祥电武汉,表示中立。

戊、江西共产党方志敏等联合驻防南昌之第三军朱培德部第七师师长王均、教导团长朱德,捣毁省党部、教育厅,逮捕教育厅长程天放及省党部委员罗时实等。

己、武汉中央常会扩大会议议决:一、令蒋总司令克日离沪赴宁,专任军事。二、第一军第二师长刘峙及李济琛免职查办。三、上海交涉员郭泰祺永远开除党籍,予以查办。

庚、武汉中政会设置土地委员会,商解决土地问题(徐谦、顾孟余、谭平山、毛泽东、邓演达为委员)。

辛、英舰护送商船经湖北秭归,不服驻军检查,以机关枪射击,死伤驻军二十余人。

壬、日本政友会抨击日政府对南京事件处置软弱。

4.3(三,二)

甲、汪兆铭与蒋中正会晤于上海孔祥熙宅(由孔夫人宋蔼龄居间斡旋),决定由汪制止武汉派之反蒋运动,免鲍罗廷职,蒋允通电所有党务政治均由汪负责,统一于中央,本人专心军旅,对汪完全服从(是日汪又晤胡汉民,告以暂不执行武汉命令,各省有权惩治不法份子,党务问题定于4.15在南京召开中央执行委员会解决)。

乙、上海总工会限令各级工会于4.5前赴总工会登记。

丙、上海工会联合会成立(对抗上海总工会)。

丁、汉口日水兵杀死人力车夫刘丙戍,激动公愤,捕日商人四,水兵六。日水兵二百余登岸,开机关枪三次,死华人十,伤八十(日人死二)。日侨撤退。

戊、福州举行拥蒋(中正)护党大会,主肃清跨党份子。

己、程潜离南京西去武汉(是日蒋中正委程潜为南京卫戍司令)。

庚、上海公共租界以补英兵防护为名,将增收华人巡捕捐二成五,各团体抗缴。

辛、苏俄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全体会议,史达林与托洛斯基等争论中国问题(4.16闭会)。

壬、第三国际代表鲁易偕国际工人代表团抵武汉。

4.4(三,三)

甲、汪兆铭电告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政府回国,又与蒋中正等会商党务、政治办法:(一)宣言合作,勿趋极端,(二)汪复职以前武汉命令无效,(三)纠正各团体不合正轨之行动。

乙、刘少奇等召开之湖北总工会代表大会判处郭聘伯、袁子英、卢士信等八人死刑(罪状是反革命工贼,4.14复由人民审判委员会判决)。

丙、武汉卫戍司令唐生智向日总领事道歉,请日水兵撤退无效(

日本对华政策已趋强硬)。

丁、驻南通之孙传芳军师长李宝璋与革命军接洽投诚。

4.5(三,四)

甲、汪兆铭与中国共产党首领陈独秀在上海联合发表告两党同志书:共产党承认中国国民党及三民主义在中国革命中之需要,无产阶级独裁不致发生,国民党不怀疑联共政策,彼此应立即拋弃相互间的怀疑,事事协商进行。

乙、汪兆铭、蒋中正、李济琛、柏文蔚、李宗仁、宋子文、黄绍竑、白崇禧、蔡元培、吴敬恒、李煜瀛、古应芬、甘乃光等在上海会议,吴对汪与陈独秀宣言有所质问,议决十五日在南京开中央执监委员联席会议,并规定临时办法四条:(一)由汪通知陈独秀停止共党活动,(二)暂时否认武汉政府暨党部命令,(三)各党部团体及军队由负责人自行纠正,(四)工人纠察队及其他武装者应服从总司令指挥,否则认为反革命行为,严行取缔。

丙、蒋中正下令封闭自武汉迁来上海之总政治部(东路军政治部主任江东琴免职,以陈群继任)。

丁、于右任派代表邹均赴汉口,报告党政军状况,并请示西北之政略军略(5.17邹正式提出报告)。

戊、武汉中央执行委员会电令蒋中正克日赴宁,专任军事,在未得政府命令以前,勿发表外交意见,一切交涉,由政府直接办理,并欢迎汪兆铭来汉。

己、第六军军长程潜及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林祖涵自南京秘密到汉口。

庚、朱培德接任江西省政府主席,以朱德为南昌公安局长,李烈钧东走浙江。

辛、直鲁军第八军长兼渤海舰队司令毕庶澄因前在上海与革命军接洽,被张宗昌、褚玉璞枪毙于济南。

壬、湖南特别法庭成立,惩治土豪劣绅(各县均设置)。

癸、武汉当局允释被捕日人。

子、日本阁议决将中国内地日侨完全退集汉口。

丑、史达林告苏俄共产党,继续利用国民党右派势力以对抗帝国主义。

4.6(三,五)

甲、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七时北京军警得公使团之许可,搜查俄国大使馆及远东银行、中东铁路办公处,捕共产党人李大钊等六十余人(内有国民党人路友于等),检出关系苏俄赤化中国之重要文件多起(是晚公使团曾有形式上抗议搜查行动逾越范围)。

乙、汪兆铭离上海赴武汉(临行致书张人杰,建议于四月十五日在南京召开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丙、武汉国民政府改任蒋中正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团军总司令(削蒋权力),冯玉祥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何应钦、程潜、李宗仁、唐生智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方面军总指挥,朱培德为总预备队总指挥,均归第一集团军统辖。

丁、武汉中政会(一)指定陈启修、郭沫若、刘湘、刘文辉、杨森、田颂尧、刘伯承、邓锡侯、廖划平、杨闇公(已死)、李筱亭、刘公潜、向成杰为四川政务委员会委员,(二)欢迎汪兆铭来汉,(

三)鲍罗廷提议欢迎第三国际代表鲁易出席中央常务委员会。

戊、日外相币原与英大使会谈南京事件,反对实力制裁。另训令芳泽公使,循外交途径解决。

己、蒋中正拟四路北伐,以程潜统第一路,由津浦路进攻,李宗仁统第二路,由皖北进攻(李之江左军因武汉不发饷弹,未能依最初计划进展),唐生智统第三路,由京汉路进攻,何应钦统第四路,由扬州沿运河进攻(此计划未完全实现)。

庚、上海总工会召集武装工人纠察队,举行检阅及授旗礼(总队长为顾顺章)。

4.7(三,六)

甲、顾维钧向俄方抗议收容共产党人,俄代办齐尔内赫亦向顾维钧抗议侵犯使馆尊严。

乙、公使团同意继续搜查俄大使馆(4.8 又延缓一日)。

丙、天津法租界俄商店亦被搜查,上海俄领事馆为租界工部局监视。

丁、蒋中正电慰北京俄代办齐尔内赫。

戊、苏俄宣称,英国为搜查俄大使馆之主要教唆者。

己、上海总工会召集各工会代表大会,议决拥护纠察队武装。

庚、福州反共派胜利,共产派许素云等被捕。

辛、武汉政治会议推陈友仁、孙科、徐谦、顾孟余、邓演达组织对日外交委员会,不改变对日友好政策(时日兵登岸布防,日租界交通断绝,工人失业者万余,日本决定对武汉之经济封锁政策)。

壬、鲍罗廷计划夺取南京,煽动革命军内变。

4.8(三,七)

甲、武汉中央扩大会议通过紧急政治会议所提之「为应付目前严重时局,将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迁往南京案」(此系昨日鲍罗廷所决定)。

乙、汉口工人反日大会,要求撤退日本水兵,拍卖日本商店货物,救济失业工人,接管日本工厂(刘少奇领导)。

丙、侯绍裘、张曙时、许苏魂等以江苏省党部名义在南京召开欢迎汪兆铭大会。

丁、山西阎锡山下三令:(一)信服三民主义。(二)宣布太原戒严,严禁暴徒(共产党)扰乱治安。(三)取消地亩捐。

戊、前南昌中央政治会议所任命之上海政治委员会在上海宣告成立。

己、江北孙传芳军郑俊彦、段承泽、崔景溎师复占扬州,革命军第十七军第二师退回镇江。另枝孙军(李宝璋白宝山师)占南通。

庚、英军舰在镇江江阴间与守军冲突,开炮八十余响,陆上炮台营房被毁。

辛、段祺瑞等自天津赴大连。

壬、上海银行公会成立。

4.9(三,八)

甲、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邓泽如、黄绍竑、吴敬恒、蔡元培、李煜瀛、张人杰、古应芬、陈果夫联名发表救党护国通电,指斥武汉中央联席会议以来之种种谬举,历举不合者二,可痛心者十一,谓其别具肺肠,妨害大局(原文长万余言)。

乙、蒋中正自上海赴南京,在上海之第一第二两师均调赴南京,以第二十六军周凤岐接防,任白崇禧周凤岐为淞沪戒严正副司令,并通电斥邓演达以跨党投机份子把持总政治部,淆惑军心、背叛主义、破坏革命阵线。

丙、四川各军长刘湘、刘文辉、邓锡侯、杨森等通电反共。

丁、江苏省党部共产派戴盆天(农民部长)、黄竞西(商民部长)、高尔柏(宣传部秘书)等被捕。

戊、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在武汉成立,毛泽东任组织部长,邓演达为宣传部长,彭湃为秘书长(定 7.1召开全国代表大会)。

己、冯玉祥电武汉请恢复长江交通,并愿向南京劝告。

庚、宋子文奉武汉命令在上海设立江浙财政办事处(蒋中正已另设江苏兼上海财政委员会,宋之办事处不数日即撤销)。

辛、苏俄外交委员长李维诺夫向中国驻俄代办郑延禧抗议搜查俄使馆事件,要求交还文件及被夺财产,释放被捕人员,声明召回驻北京之代使,仅留领事,谓此事乃帝国主义者之教唆,藉以诬蔑苏俄,北京政府已成帝国主义之工具。

4.10(三,九)

甲、江苏省党部(共产党张曙时、侯绍裘等)在南京举行军民联欢大会及肃清反动派大会,并向总司令部请愿(是日侯绍裘、文化震等被捕)。

乙、汪兆铭自上海到汉口。

丙、英军用飞机在上海江阴间飞行,上海英兵又越界搜查大夏大学,交涉员郭泰祺向英领抗议。

丁、警备长江南岸之革命军,自上海至芜湖由第二十六军(周凤岐),第十四军(赖世璜),第十七军(曹万顺),第一军(何应钦),第四十军(贺耀组),第三十七军(陈调元),第七军(李宗仁),新编第五军(叶开鑫)分段担任,海军警戒江面,合肥一带,由三十三军(柏文蔚)及暂编第十一军(马祥斌皖军,即独立第五师)防守,第十军(王天培)驻安庆。

戊、东方被压迫民族联合会在汉口成立(鲁易所促成,包括中国、印度、朝鲜、台湾、安南、缅甸、蒙古代表,4.22武汉政治委员会增设东方局)。

己、上海报纸明白攻击武汉之徐谦、邓演达等。

4.11(三,一○)

甲、英、美、法、日、义五国公使为南京事件令上海汉口领事分别向蒋中正陈友仁提出联合要求:(一)处罚负责之指挥官,及关系者全部,(二)由总司令以书面道歉,并保证将来对于外人生命财产无论以任何形式,均不得为侵害骚扰之事,(三)杀伤及损害之完全赔偿,如无满意答覆,将采适当手段(因日美反对,未限期答覆)。

乙、日本劳动组合同盟会国大会议决准备承认中国新政府。

丙、阎锡山改称晋绥总司令,统治晋绥两省军民两政。

丁、武汉鲍罗廷、彼得满夫,及徐谦、李立三等会议谋害蒋中正等。

戊、刘科夫在俄罗斯苏维埃会议演说,抨击北京外交团教唆搜查俄大使馆,藉以挑起中俄战争,并指摘偷入伪造文件。

己、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原名何景亮,化名何松林,中共首要)为帮会领袖杜月笙、张啸林等所诱捕处死(一说汪于4.15被枪决)。

庚、叶德辉在长沙被杀(叶生于同治三年正月十四日,曾撰对联「农运宏开,稻梁菽、麦黍稷,尽皆杂种;会场广阔,马牛羊、鸡犬豖,都是畜牲」,诋毁农民协会,为共党易礼俗率众所杀。时湖南共党应用审判土豪劣绅条例,「紧急时不经审判,由民众径行处理」条文,日毙富绅数十人)。

4.12(三,一一)

甲、上海共进会(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杨虎、陈群、王柏龄所组织)会员及右派工人进攻总工会纠察队(由张伯岐指挥),第二十六军第二师强制纠察队缴械(纠察队总指挥顾顺章及周恩来一度被捕),总工会即召集工人大会,举行示威游行,请愿发还枪械,并夺回总工会及纠察队指挥部办事处(陈独秀、彭述之等旋赴武汉,上海由陈延年、施英(即赵世炎)、罗亦农、周恩来、顾顺章负责,不久赵世炎被杀)。

乙、白崇禧通电查封上海环龙路国民党西山会议派之中央党部。

丙、广西南宁开始清党,共产党首要梁六度等被捕。

丁、杭州、宁波、无锡等处工人纠察队同被军队缴械,并拘捕工会主要份子。

戊、武汉国民政府任唐生智、冯天柱、邓寿荃、张翼鹏、夏曦等为湖南省政府委员。

己、汉口举行欢迎汪兆铭大会,汪发表演说,高呼「革命的向左边来,不革命的滚出去」。

庚、北京当局开始发表在俄使馆搜出之文件,内有苏俄军事家及密探之中国军事报告。

辛、北京警察厅释放被捕学生十九人。

壬、津浦铁路前线之革命军第二军向湖北西撤,直鲁军程国瑞、王栋部乘机占滁州乌衣,白俄军冲至浦口,同时许琨围攻合肥。

4.13(三,一二)

甲、上海总工会为纠察队缴械事,下令总罢工,并向第二十六军及第二师司令部求释放被捕工人,发还枪械;与军队冲突,死伤工人百余,总工会会所再度被军队占领(同时工会联合会宣言总工会为共产党操纵,请工人改入该会)。

乙、上海工会组织统一委员会成立(反共产党),上海黄金荣、杜月笙等之「中国共进会」复兴,助军事当局,逮捕共产党(黄在上海颇具一种潜在势力,昨日协助军队攻击总工会之右派工人多属之)。

丙、第三国际代表鲁易电劝蒋中正勿在南京召开中央执行委员及中央监察委员全体会议,并愿与面晤。

丁、新疆杨增新报告已与俄国成立局部协定。

4.14(三,一三)

甲、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胡汉民、蒋中正、柏文蔚、萧佛成,监察委员吴敬恒、张人杰、蔡元培、李煜瀛、邓泽如、陈果夫等在南京举行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预备会,由胡汉民任主席。

乙、武汉外交部长陈友仁分别驳覆日、义、法、英、美五国通牒,主由组织国际调查委员会,调查后再行交涉,并对英提出五卅、沙面、万县三案,对法提出参与沙面炮击案,主一并加以调查;对日盼勿参加各国行动,允赔偿南京日方损失。又要求取消不平等条约及派员解决各种问题。

丙、第三国际诋蒋中正为叛徒、帝国主义匪党之同盟、革命国民党之敌人、工人阶级及共产国际之敌人。

丁、上海临时政治委员会,派员接收市党部,白崇禧派兵查抄市政府及各工会。

戊、湖北人民审判委员会以反革命工贼罪处郭聘伯、袁子英、卢士信等八人死刑(郭等三人均为反共之国民党员)。

己、西山会议派中央党部致书吴敬恒等,指斥既清党而同时仍主联俄及打倒西山会议派之非。

庚、河南靳云鹗向许昌奉军反攻,又失败。

辛、山东直隶赴东三省难民日多,哈尔滨一处每日平均约四千人。

4.15(三,一四)

甲、上海方面之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南京举行,以人数不足,改开谈话会(决定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乙、武汉中央常务会议,扩大会议商对南京问题。

丙、第四军军长兼总参谋长李济琛回广州,本日与古应芬、李福林、陈孚太、邓彦华组织特别委员会,任钱大钧为戒严司令,派兵向各共产党机关进攻,击败工会纠察队、铁路工人及农团军,封闭工会机关二百余处,逮捕二千余人,汕头方面亦有同样举动(共产党广东农军总指挥罗绮园及各路指挥彭湃、龚楚等谋夺取广东之计划失败,北走,韩麟符逃武汉,刘尔松、李森、萧楚女等被捕)。

丁、李景林在天津日租界密谋起事,被日领事劝告离去,天津军警搜查日轮未获,日方提出抗议。

戊、英驻日大使要求日本向华北增兵两师团(4.26日拒之)。

己、英美军舰因商轮为浦口直鲁军枪击即联合向北岸发炮。

4.16(三,一五)

甲、汪兆铭在汉口通电,诋斥蒋中正等在南京之行为。

乙、在南京举行之中央委员谈话会决定即开中央政治委员会。

丙、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连日讨论北伐问题,决依鲁易主张,巩固革命基地,联络冯玉祥,使其控制陇海铁路,暂缓北伐。

丁、汪兆铭召开国共两党联席谈话会(共党为张国焘、瞿秋白及鲍罗廷、鲁易),演说中国革命应做到类似俄国之十月革命。商应付现在时局方法,决定合组「革命委员会」(一说陈独秀于4.14自上海到汉口)。

戊、北京外交部令驻俄代办拒绝俄政府10.9抗议,谓使馆内不能容许组织助长所驻国内乱机关,俟搜出之宣传共产文件翻译完毕后,再提严重抗议。

己、蒋中正对记者谈话,外交问题须以平等精神解决。

庚、奉军占河南临颍,俘靳云鹗部师长刘培绪。

4.17(三,一六)

甲、南京中央政治委员会议议决:(一)明日起,国民政府在南京办公。(二)推胡汉民为国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兼中央政治会议主席。(三)以钮永建为国民政府秘书长。(四)以吴敬恒为总政治部主任,陈铭枢为副主任(出席委员为蒋中正、胡汉民、张人杰、柏文蔚、吴敬恒、陈果夫及新任之蔡元培、李煜瀛等)。(五)派张人杰、蒋中正、蔡元培、何应钦、周凤岐、庄松甫、马叙伦、陈其采、蒋梦麟、邵元冲、朱家骅为浙江政治分会委员。(六)任马叙伦、陈其采、蒋梦麟、朱家骅、周佩箴、程振钧、阮苗伯等为浙江省政府委员(

分兼民政、财政、教育、农工、土地、建设、司法厅长,寻另以周凤岐兼军事厅长)。

乙、武汉中央常务委员会议决开除蒋中正党籍,免去本兼各职,并通缉惩办,第一集团军全部由军事委员会指挥。

丙、武汉政府发布现金集中令,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纸币,均不兑现,查封各银行现洋约四百万,禁止使用及出口(各地银行与武汉断绝关系)。

丁、浦口之直鲁军与江南之革命军互相炮轰(此后十余日每日必战),靖江之孙传芳军偷渡未成,双方夹江相持。

戊、美国巡洋舰过江阴上驶,被北岸孙传芳军枪击,美舰即向两岸发炮百余响。

己、上海租界共到外兵已四万余人(英兵约占五分之二),陆续开来者尚多。

4.18(三,一七)

甲、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成立,蔡元培代表中央党部授印,胡汉民代表国民政府受印。发表建都南京宣言,举行「庆祝国民政府迁都南京与恢复国民党党权大会」,宁汉正式分裂(南京国民政府第一号命令为通缉共产党首要鲍罗廷、陈独秀、徐谦、邓演达、吴玉章、林祖涵、谭平山、恽代英、毛泽东、董用威(必武)、罗亦农、于树德、张国焘、高语罕、李立三、瞿秋白、侯绍裘、林彪、周恩来、郭沫若、章伯钧、陈启修、詹大悲、李汉俊、方志敏、彭述之、沉雁冰、施存统、张太雷、邓颖超等一百九十七人)。

乙、南京国民政府及蒋总司令分别发表告全体将士书。

丙、李济琛派海陆军包围黄埔军官学校,拘捕共产党人二百余。

丁、武汉中政会通过(一)宣告蒋中正罪状及宣言案。(二)免李济琛之第四军长,以张发奎继任。(三)免刘文岛之第八军副党代表。(四)任刘伯承为暂编第十五军长。(五)免刘湘、赖心辉职,由杨森、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刘伯承收编其部队。(六)拿办王陵基、吕超、石青阳、向传义。(七)任高语罕为第二十军党代表兼四川党务特派员(共党拟取四川,刘伯承、高语罕均共党党员)。

戊、武汉国共两党联席谈话会,共产党依鲍罗廷、陈独秀主张,赞成继续北伐(谋入河南与冯玉祥联合攻取北京,再进攻南京)。

己、北京英美法日义五公使集议陈友仁之宁案覆牒,英国主封锁长江,日本表示和缓,各国对二次通牒未能一致。

庚、蒋中正公布上海劳资调节条例十五条。

4.19(三,一八)

甲、南京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因武汉方面之委员不到,迄未开成,蒋中正蔡元培等电请汪兆铭来南京。

乙、武汉国民政府举行誓师北伐典礼(张发奎为第一纵队司令,辖第四、第十一军当右路,刘兴为第二纵队司令,辖第三十五、第三十六军当中路,魏益三为第三纵队司令,辖豫南之贺国光、庞炳勋、梁寿恺、任应岐当左路)。

丙、陈独秀自上海到汉口,汪兆铭孙科迎之。(?)

丁、武汉国民政府下令讨伐蒋中正。

戊、上海及江浙一带均有庆祝建都南京恢复党权之大会,主肃清共产党,驱逐鲍罗廷,通缉徐谦邓演达等。

己、北京俄代理大使齐尔内赫率馆员回俄。

庚、武汉方面为搜查俄使馆事件发表宣言。

辛、北京开始发表搜查俄使馆所获文件。

壬、日本政友会总裁田中义一大将组阁(翌日发表声明,盼中国人以合理方法达成其希望。对于共产党问题,准备与各国取一致行动)。

癸、英外相电蓝浦生,英国祇打击中国之极端派而非蒋介石。

4.20(三,一九)

甲、张作霖派赵欣伯赴日本,与新首相田中义一接洽。

乙、日本田中义一内阁成立,田中自兼外相。

丙、武汉政治会议通过鲍罗廷之「战略退却案」,保护外人商业财产,以缓和内外情势。

丁、中日新约尚未成立,旧约延长六个月之有效限期今日届满,再展三月。

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言拥护国民党对于蒋中正之处分。

己、广州失败之工人纠察队逃往江北,联合农自卫军及第二军教导师陈嘉佑部集中清远、乐昌、曲江,准备入湘,李济琛派队往攻。

庚、邹鲁函吴敬恒,抗议对西山会议派之压迫。

辛、南京陆海军将领会议,议决拥护南京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

4.21(三,二○)

甲、史达林在「真理报」发表「中国革命的前途」(即史达林大纲,或中国革命问题大纲),第一阶段为民族联合战线的革命,第二阶段为由民族联合战线的革命,转向劳动者及农民群众的革命(土地革命),断然将国民党右派逐出,至消灭为止。但目前不应建立苏维埃政权,共产党不应自国民党中退出。

乙、武汉中政会通过鲍罗廷组织特别委员会,执行革命纪律,裁判违反革命纪律之工人(因南京对武汉实施经济封锁,鲍罗廷改取缓和政策,以减除危机)。

丙、英巡洋舰二艘到汉口(时武汉外国军舰已达三十五艘)。

丁、南京中央党部继续在南昌开第八十五次常务会议。

戊、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继续广州军事委员会,开始办公。

己、广东海丰陆丰之共产党农民大杀国民党员。

庚、日本无产政党及无产团体代表参加中国国民党驻日总支部集会,并组织对华非干涉同盟准备会。

辛、英美法义日五国使馆卫兵占领北京俄使馆。

4.22(三,二一)

甲、武汉国民政府任阎锡山为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阎未就)。

乙、汪兆铭通电否认南京会议。

丙、张宗昌在山东再征军事特捐一千万元。

丁、日首相田中义一声明,不许共产党在中国活动。

戊、汉口第三国际代表鲁易宣言抨击蒋中正。

己、蒋中正电鲁易勿听一面之词。

庚、收回天津英租界之进行中止,仅修改租界章程,增加中国董事五人。

辛、武汉国民党为搜查俄大使馆事,宣言斥责北京外交团。

4.23(三,二二)

甲、南京国民政府任伍朝枢为外交部长,古应芬代理财政部长,王伯群代理交通部长。

乙、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陈友仁与日代表开始谈判日商复业问题,允许保障日商生命财产(日租界仍增设防御,日舰到者已十六艘)。

丙、武汉国民党与共产党为 4.12 上海事件发表宣言。

丁、中国青年党领袖曾琦在上海醒狮周报发表「国共两党决裂后吾人对国民党之态度及忠告」,盼合作(时国民党希望青年党人加入国民党,七月,青年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仍反对党治。时青年党与孙传芳、张作霖联络,有人任教于济南华庄孙之军官学校及东北讲武堂)。

4.24(三,二三)

甲、杨树庄、何应钦、李宗仁、白崇禧等通电拥护南京中央党部国民政府及四月二日监察委员之决议,否认武汉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之决议及所产出机关之一切命令,打倒共产份子,一致完成北伐。

乙、蒋中正委第四十军军长贺耀组为南京戒严司令。

丙、武汉中央土地委员会通过解决土地问题决议草案。

丁、浦口直鲁军飞机向南京城内拋掷炸弹。

戊、武汉令前线军事统归军事委员会指挥。

己、北京成立特别法庭,审判4.6在俄国大使馆被捕之李大钊等,何丰林为审判长。

庚、蓝浦生电外相张伯伦,谓尚不明蒋介石清共行动之真正用意。

4.25(三,二四)

甲、共产党在武汉会议,决定与国民党左派继续联系,武装二万党员及五万农工,实行土地革命,准备建立苏维埃。

乙、汪兆铭在政治会议报告国共两党联席谈话结果:一、保护外人生命财产商务。二、维护商场,保护长江航业。三、解决失业工人问题。

丙、武汉谭延闿电南京胡汉民,请调停宁汉之争(孔祥熙旋亦由上海赴武汉调解)。

丁、四月三日汉口中日事件初步解决,中日军警撤退。

戊、美舰上驶在江阴与革命军冲突,开炮二十余响。

己、广州当局奉南京命令,释放前年被捕监禁之川军将领熊克武等七人。

庚、美国总统顾理治宣布对华友谊,愿力助中国之合法希望(上海英报竭力攻击美国对华之单独行动)。

4.26(三,二五)

甲、南京国民政府通电接受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决议案:(

一)对共产党首要危险份子,经党部举发者,由就近军警看管,其叛乱行为已昭着者,按内乱法惩办。(二)所有武汉联席会议及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产生之机关其所发命令,一律否认。

乙、蒋中正发表告全体国民党员书。

丙、上海临时政治分会派钱永铭等接收总商会,通缉会长傅宗耀。

丁、南京革命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成立,吴敬恒(稚晖)为主任,陈铭枢刘文岛为副主任。

戊、毛泽东向武汉中央农民运动会委员提议早日成立直鲁豫三省农民协会,协助北伐。

己、北京安国军总司令部令外交部代表向日使馆为搜查日轮事道歉。

庚、北京中国学术团体协会(徐炳昶、刘复、袁复礼等)与瑞典地理考古学家斯文赫定订立合组西北科学考察团办法。

4.27(三,二六)

甲、第三国际决议命中共实行没收地主土地,改组国民党增加农工领袖,消灭不可靠之军官,组织革命法庭惩办反革命军人,动员共产党员两万人,成立农工新军五万人,编成新军。

乙、武汉中央政治委员会通过指导江西湖南党务案,以陈其瑗为江西特派员,林祖涵为湖南特派员,执行新外交与新经济政策。

丙、南京国民政府明令促蒋中正于最短期间完成清党任务。

丁、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汉口举行,国民党汪兆铭、谭延闿、徐谦到会致贺(汪、徐均有演说,鲁易、米夫、谭平山、鲍罗廷、陈独秀发表不同意见。时共产党员约五万八千人)。

戊、南京中央政治委员会议决任胡汉民、丁惟汾、伍朝枢、戴传贤、钮永建、罗家伦等为法制委员会委员,蔡元培、吴敬恒、李煜瀛等为教育行政委员,杨树庄等为福建省政府委员。

己、蒋中正发表告全体将士书。

庚、武汉设保安委员会,取缔一切无谋之排外运动。

辛、吉林省当局订定安抚直鲁东来难民办法(此项难民总数达三十万,大半往黑龙江)。

4.28(三,二七)

甲、北京审判在俄使馆所捕党徒之特别法庭审判长何丰林判处李大钊、路友于、张伯华、萧忠鼎、邓文辉、谭祖尧、张挹兰(女)、吴平地等二十人死罪,即执行绞刑(李、谭为共产党员),另舒启昌等处徒刑十二年,米云贵等处徒刑二年。

乙、日本劳工代表团到汉口。

丙、上海交涉员通告领事团,国民政府迁移南京,又向英领事抗议本月八日英舰炮轰事件。

丁、革命军第六军第十九师张振武部在南京被缴械(军长程潜已赴武汉,蒋中正以第十七师师长杨杰代理军长)。

戊、江苏省政府筹备会,江苏财政委员会,决定发行国库券二千万元,以海关二.五附加税作抵,经中央政治会议改为三千万元,中央银行钞票停用。

己、广州上海间无线电通。

4.29(三,二八)

甲、武汉之唐生智张发奎第四、第十一、第八、第三十六等军北入河南,继续北伐(时武汉陷于孤立,鲁易主南下,鲍罗廷主北进,史达林批准鲍之意见,其目的在与冯玉祥联合,乘机据有西北,以便接近苏俄,并抢先占有北京,包围上海南京)。

乙、南京中央政治会议公布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条例,改组广州政治分会,又决议政治分会不能指导党务。

丙、四川将领刘湘、刘文辉、邓锡侯、杨森、刘成勋、赖心辉、田颂尧通电拥护南京国民政府。

丁、英美法日义五公使会议宁案二次通牒,美使因美政府训令反对参加武力对华行动,有脱离五国协调趋势(日使从中疏通)。

戊、武汉成立汇兑委员会。

己、广东海陆丰共产党林道文占领县城(第一次,5.9败退)(一作4.30)。

4.30(三,二九)

甲、蒋中正发表告全国民众书。

乙、鲁易向中共代表大会演说,强调应使农民出身之士兵反对军阀,并在国民党内及政府中建立由共党领导之集团。

丙、南京浦口间炮战剧烈。

<!--nextpage-->

5.1(四,一)

甲、南京决定继续北伐,蒋中正颁发战斗序列,编第十四、第一、第十七、第二十六军为第一路军,以何应钦为总指挥,肃清江北之孙传芳军。编第六、第三十七、第四十军及第一军之一部为第二路军,蒋自兼总指挥(白崇禧代理),陈调元为前敌总指挥,由南京上游渡江,任津浦路正面作战。编第七、第十、第二十七、第三十三、第四十四(叶开鑫部,时称新编第五军)及第十五军之一部(月前自鄂开芜湖者)为第三军,以李宗仁为总指挥,王天培为前敌总指挥(每路军复有若干纵队),先解合肥之围,再攻蚌埠。

乙、武汉之北伐军败奉军于河南驻马店,即分三路北攻,以靳云鹗等豫军任左翼,张发奎率第四第十一军任右翼(贺龙师亦属此路),唐生智率第三十五第三十六军及第八军之一部任中路。

丙、冯玉祥在西安就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职(同时仍采旧国民联军名义),所部分六路:冯兼中央军总司令出潼关沿陇海路东进,方振武、孙良诚、马鸿逵、韩复矩属之。刘镇华为东路军总司令,自豫西出动,岳维峻为南路军总司令,由雒南出动,孙连仲为右路军总司令,由龙驹寨向荆紫关南阳出动,徐永昌为左路军总司令,由陕北入山西向娘子关出动,宋哲元为北路军总司令,由宁夏出动。

丁、蒋中正函黄郛,请其赴日本一行,或另荐人前往。

戊、蒋中正发表告全国工人书。

己、南京国民政府发行第一次江海关二五附税国库券三千万元。

庚、中国共产党在汉口举行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5.9闭幕),第三国际代表鲁易及鲍罗廷均出席,汪兆铭、谭延闿、徐谦、孙科到会致贺(一作4.27)。

5.2(四,二)

甲、南京国民政府重颁革命军组织大纲,派民政、外交、交通人员组织战时政务委员会。

乙、美公使得美政府训令,通告义法英日公使,拒绝参加五国对宁案二次通牒。

丙、北京英汇丰银行买办邓君翔亏款四百万潜逃,该行不承认由邓经手之他银行存款,商业银行因此停业。

丁、武汉当局致书外蒙政府,互派代表。

戊、蒋中正电覆汉口嘉伦,南京各军正向津浦铁路及江北之敌猛攻,否认派队向上游出动(4.22嘉伦曾有电至)。

己、在浦口被拘之俄人鲍罗廷妻等由济南解北京。

庚、江苏省政府成立。

5.3(四,三)

甲、美总统发表意见,对宁案不再抗议。

乙、南京国民政府明令停用中央银行钞票。

5.4(四,四)

甲、莫斯科电令武汉不准对日本有任何暴动,并令退让解决(莫斯科对武汉每日必有电令,由鲍罗廷转)。

乙、第三国际代表鲁易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中说明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联合革命之必要。

丙、荷属华侨代表向南京政府请求废止一九○二年与荷所订属地主义之中荷条约(该约本月八日期满),另订血统主义之新约,中央政治会议令外交部办理,并电各省市党部在一周间作废约运动。

丁、英美法日义五公使对宁案最后一次会议,协调完全破裂。

戊、张作霖以荣臻继于珍任北京卫戍司令。

5.5(四,五)

甲、武汉北伐军右翼第四、第十一军与奉军及田维勤军开始在河南汝南战斗,败之。

乙、苏俄外长李维诺夫指称搜获北京俄大使馆及2.28俄轮之文件为伪造。

丙、国民联军方振武部占灵宝,进克陕州。

丁、南京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清党办法六条,派邓泽如、吴倚伧、曾养甫、段锡朋等组织中央清党委员会。

5.6(四,六)

甲、冯玉祥自西安赴潼关,督师东进。

乙、川军杨森东入宜昌,革命军第十四师夏斗寅退往沙市。

丙、广东北路总指挥钱大钧击败北江之陈嘉佑师,占领韶关,陈部退入湖南。

丁、北京中日商约十九次会议,将税则部分议毕。

5.7(四,七)

甲、南京北伐军第七军(第三路第二纵队夏威)自芜湖渡江进向巢县,阻东进之直鲁军。

乙、河南信阳一带红枪会与总政治部宣传队及农民运动人员发生冲突,捣毁宣传列车,杀死工作人员十余人。

丙、北京外交部照会荷使提议修改明日期满之中荷商约。

丁、南京中央党部组织清党委员会。

戊、托洛斯基发表「中国革命与史达林大纲」驳斥4.21史达林文。

5.8(四,八)

甲、一九○二年之中荷商约今日满期。

乙、北京外交部照会西班牙公使,中西条约本年八月十日满期,请于三个月内订立新约,届时新约不成,双方得自由处置。

丙、武汉北伐军与奉军激战于确山遂平之间。

丁、南京北伐军第七军破直鲁军于运漕。

戊、张学良到蚌埠与张宗昌商入豫奉军与皖北直鲁军联络事宜。

5.9(四,九)

甲、英外相张伯伦在议院演说,谓南京事件为共产党所造成,已受中国惩罚,英对南京政府决采取缓和政策,并谓武汉政府已失去其统治地位。

乙、广东师长胡谦克复海丰,击败共产党彭湃「农民政府」。

丙、冯玉祥电武汉中央及唐生智否认与张作霖往还,矢志革命,誓扫凶残。

丁、国民联军中路军占渑池。

戊、西北科学考察团自北京出发,取道绥远甘肃赴新疆,徐炳昶任团长。

己、中国共产党依第五次大会闭幕决议,整顿党内纪律,继续与国民党左派提携,训练工农予以武装等(陈独秀为土地改革问题,与瞿秋白、毛泽东争执,陈仍胜利,继续当选总书记及中央政治局主席,周恩来、彭述之、瞿秋白、苏兆征为政治局常务委员,张国焘与彭述之、周恩来、苏兆征、毛泽东、杨之华分任组织、宣传、军事、职工、农民、妇女组长)。

5.10(四,一○)

甲、武汉之北京政治分会在汉口举行会议,商北方政治军事工作(分化奉军,并由共党杨度联络张宗昌)。

乙、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汉口举行,任弼时、贺昌、萧子璋、关向应等为主席团,国民党代表胡耐安、邓初民,共产党代表恽代英、蔡和森等演说。

丙、武汉政府免第二十军军长杨森职,又免二十一军军长刘湘,二十二军军长赖心辉职(时武汉方面拟联络四川之邓锡侯等),又将第二军改为两军以鲁涤平正式继任第二军军长,陈嘉佑为第十三军军长。

丁、南京北伐军第三路第一纵队(第四十四军)叶开鑫占领巢县,破直鲁军孙百万部。

戊、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长伍朝枢宣誓就职,宣布外交方针,不采取暴动手段,应以正当方法废除不平等条约,打倒帝国主义非排外性质。

己、南京中央政治会议议决设立中央研究院筹备处,推蔡元培、李煜瀛等为筹备委员。

5.11(四,一一)

甲、南京北伐军第四十四军叶开鑫部自大通开抵含山。

乙、南京外交部长伍朝枢正式宣布对外政策,将采取正当手续,以达取消不平等条约之目的。

丙、蒋中正委杨虎为上海警备司令(杨与东路军政治部主任陈群以严厉手段清除共产党,侯绍裘、安体诚、刘重民等先后被杀)。

丁、上海纱厂宣言要求政府保护,社会扶助,免劳资同归于尽。

戊、湖北汉阳县党部通知县政府逮捕汉阳商会会长周文轩,副会长周仲暄,查封其财产,没收汉阳工厂八处(汪兆铭制止无效)。

己、武汉中政会派吴玉章为四川特务委员会主任,郭沫若、陈启修、刘云门、邓懋修、黄慕颜、刘伯承、李筱亭、宋南轩等为特务员。

5.12(四,一二)

甲、李宗仁到湖口晤朱培德,商宁汉关系,劝勿东进。

乙、蒋方震、刘厚生奉蒋中正命赴日本,晤田中义一。

丙、武汉政治会议通过,一、成立党员志愿兵团,二、召集湘鄂赣党政代表会议,讨论统一财政办法,三、召集湘鄂赣党部及党报会议,讨论国民革命联合战线问题,四、召集武汉商民代表会议,讨论整理今后商务。

丁、北京外交部因经费困难,裁去领事馆十二处。

戊、南京北伐军第二路第三纵队陈调元部自东梁山渡江,攻占和县,败直鲁军第十军杜凤举部。

己、英警察搜查苏俄在伦敦之商业机关。

5.13(四,一三)

甲、汪兆铭在汉口演讲,力戒党员之幼稚病,应保护小资产阶级,平等对待农工。

乙、革命军独立第十四师夏斗寅通电讨共产党,自沙市率军进向武汉(在嘉鱼登岸)。

丙、南京北伐军下三路总攻击令,第三路第二第三两纵队(夏威、胡宗铎)大破直鲁军程国瑞部二万余于巢县附近之柘皋(程被俘旋潜逃)。第二路第三纵队陈调元克含山。

丁、史达林与孙逸仙大学学生谈中国革命问题,驳反对派拉狄克。

戊、吴佩孚因国民联军入豫及奉军之胁迫,自巩县率卫队赴南阳(谋依附自湖北退豫之于学忠部)。

己、袁良奉黄郛命自上海赴青岛,与日人有所接洽(寻赴日本,日方派岩松武官为联络员)。

庚、英国全英民治联合会宣言,对华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反对引起战争行为。

辛、北京中日商约会议因最惠国待遇问题,陷入停搁状态。

壬、武汉国民政府令保护佛教寺院(唐生智笃信佛教)。

5.14(四,一四)

甲、南京武汉间之形势因李宗仁、朱培德之会晤已和缓,决定双方继续北伐,李回芜湖指挥第三路军作战。

乙、武汉政府令禁擅行逮捕人民,及没收财产。

丙、南京北伐军第二路第二纵队杨杰部自江宁镇渡江进迫江浦,浦口直鲁军北退。

丁、武汉北伐军右翼第四第十一军与奉军第十一军赵恩臻剧战于上蔡。

戊、国民联军右路军孙连仲部自陕南入河南荆紫关前进。

5.15(四,一五)

甲、南京北伐军第二路第一纵队贺耀组部自南京大胜关渡江占领江浦浦口。

乙、南京北伐军第三路军夏威胡宗铎两纵队解合肥围,许琨败走。

丙、武汉北伐军左路张发奎围攻上蔡(5.20奉军富双英旅降)。

丁、太古公司轮船通州号在塘沽失火,死十二人。

戊、梁士诒与英使蓝浦生谈张作霖与蒋中正妥协事。

5.16(四,一六)

甲、南京北伐军第三路第三纵队胡宗铎(第七军)击败前来袭击之直鲁军马济(旧桂军)于合肥东北之梁园(马受伤为定远红枪会所杀)。

乙、武汉北伐军中路唐生智部第三十五及第三十六军与奉军战于驻马店,不利。

丙、英使蓝浦生自北京往上海,与南京政府有所接洽。

丁、日本自行在奉天临江县增设领事分馆,人民反对。

戊、南京政治会议通过以黄郛任上海特别市市长。

5.17(四,一七)

甲、自沙市进攻武汉之第十四师夏斗寅部进至武昌土地堂,武汉震动(第二十军杨森亦自宜昌东下,旋败)。

乙、南京北伐军第二路第三十七军陈调元部攻占全椒。

丙、南京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宗仁亲督各纵队前进(因蒋限其于二十一日前克复蚌埠)。

丁、国民联军右路军孙连仲占领河南内乡。

戊、南京中央清党委员会开始办公,即派定上海广州各处清党委员。

己、驻汉英使馆代表牛敦致文陈友仁责未能实践其言,缓和反英运动,5.19离汉回北京(陈有极锋利之驳覆)。

庚、日本政府召驻北京公使芳泽及上海奉天等地领事回国,开对华会议。

辛、中日商约会议因最惠国待遇问题停顿,北方日侨请日政府将旧约再延长十年。

5.18(四,一八)

甲、南京第二路军第二纵队(第一军第一、三师)占滁县,败直鲁军杜凤举,张宗昌令直鲁军向蚌埠临淮关总退却。

乙、奉军舰队司令沉鸿烈率海圻肇和两舰二次袭击吴淞,为炮台击退。

丙、中国共产党发表对夏斗寅宣言及告夏斗寅部士兵书。

丁、广东北路总指挥钱大钧进兵赣南。

戊、湖北总工会刘少奇向忠发等举行欢迎赤色职工国际委员长罗卓夫斯基。

己、上海南京等地举行陈其美死难十一周年纪念大会。

庚、武昌中央军校政治部主任周佛海出走(东赴上海)。

辛、第三国际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国革命问题决议案:令中共继续与国民党左派合作,使成为广大群众的革命民众组织(托洛斯基等攻击史达林、布哈林对华政策之失败)。

5.19(四,一九)

甲、迫近武昌之夏斗寅军(万耀煌张森两旅)在纸坊为叶挺之第二十四师及独立第一师(武昌军校学生所编成,恽代英为党代表,施存统为政治部主任)所败,程潜鲁涤平两军亦自鄂东开向武汉应援。

乙、长沙总工会与军人冲突,搜第三十五军军长何键住宅,拘捕何父。

丙、南京北伐军第二路第三路军占领定远。

5.20(四,二○)

甲、第三国际中央执行委员会对华决议八条,变更中国共产党作战方略,武装工农,使武汉政府及国民党为工农之革命民主独裁机关,制裁一切反革命阴谋,澈底进行土地革命,仍留共产党于国民党内,以便握指导工人革命之权。继续北伐,同时破坏南京政府之后方。

乙、日本外务大臣田中义一训令驻华公使芳泽谦吉,给予蒋中正反共行动予道义支持。

丙、武汉中央党部下令纠正农工运动,保护民众正当利益,制止侵犯他人身体、财产、职业、信仰之自由。

丁、第一次太平洋劳工会在汉口开幕,刘少奇、苏兆征、李立三等主之(刘任秘书长,5.26闭幕,第三国际策动)。

戊、南京北伐军第三路第一纵队(第四十四军)叶开鑫袭占明光临淮,夺获辎重无算,第二第三纵队(第七军胡宗铎部)占凤阳。

己、武汉北伐军右路第四第十一军以极大牺牲,破奉军于上蔡,俘奉军富双英全师。

庚、镇江英领事馆奉英使令撤销。

辛、上海交涉员向日领事抗议日本旅顺船坞代奉方修理军舰。

壬、南京中国国民党创办中央党务学校,蒋中正任校长(明年改名中央政治学校,实际负责人为总务主任陈果夫,教务副主任罗家伦,主任为戴传贤)。

癸、张作霖巡视河南山东安徽。

子、浙江抄没章炳麟财产。

5.21(四,二一)

甲、长沙何键部团长许克祥周荣光,教导队长王东原等反共,解除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武装,包围湖南省党部、总工会、农民协会,并杀共产党人(是谓马日事变,常德驻军亦将该地之工会、农民协会解散)。

乙、夏斗寅部自纸坊退至威宁。

丙、武汉北伐军中路唐生智部(刘兴军),右路张发奎部大破奉军于郾城及周家口。

丁、南京北伐军第一路卫立煌师自南京渡江,攻占六合,自镇江北渡之第十七军曹万顺攻占瓜洲。

戊、晋绥总司令阎锡山称病,拒见北京代表。

5.22(四,二二)

甲、南京北伐军第三路第二第三纵队(夏威、胡宗铎)占领蚌埠,张宗昌、褚玉璞、程国瑞等北退,徐淮民军蜂起截击。

乙、南京北伐军卫立煌师攻占仪征,败孙传芳军崔锦桂师。

丙、豫西国民联军第一路方振武,第三路孙良诚败张治公军(张原为刘镇华部,时背刘助奉军),占领新安,进攻磁涧。

丁、南京中央政治会议通过以阎锡山为国民政府委员。

戊、云南政务总裁唐继尧死(或云为人所害),年四十五岁,龙云、胡若愚、张骥等通电拥护蒋中正(滇桂边之范石生亦电蒋愿北上进攻湘赣)。

己、夏斗寅师退集湖北崇阳(留十余日东去,自大冶渡江,开入皖西英山)。

庚、英公使蓝浦生在上海晤王宠惠,商谈南京事件,并与英海陆军将领会议(蓝浦生来上海系王之建议,梁士诒亦劝其调和南北)。

辛、日舰在江阴被击,即以大炮机关枪向西岸还击。

壬、日渔船六十艘侵入山东领海。

5.23(四,二三)

甲、武汉北伐军中路刘兴占郾城,奉军退临颍。

乙、武汉中央党部训令工人团体,劳农与商工应协力一致,保护工厂响应,禁止总工会对工人以外之人逮捕胁迫,并颁布劳资仲裁条例,制定劳动法。

丙、蒋中正在黄埔同学会改组代表大会讲演,对西山会议派表示谅解。

丁、南京北伐军第一路第十四军(第二纵队)熊式辉师占靖江。

戊、南通扬州之孙传芳军因南京北伐军之压迫,分两路向清江浦海州退却。

己、何键自信阳电武汉,请拿办扰乱后方军人之人。

庚、济南军警逮捕学生,各学校均被搜查。

辛、甘肃发生剧烈之地震,兰州较轻,已有百数十村镇成为瓦砾,死数千人,凉州一带最烈,据传人口损失百分之七十以上(数万)。

5.24(四,二四)

甲、南京北伐军第一路第十七军(第一纵队)曹万顺占扬州。

乙、武汉北伐军右路张发奎攻占河南西华逍遥镇(5.26进破奉军于珍于宋庄)。

丙、国民联军第一路(方振武)第三路(孙良诚)第五路(石友三)与奉军万福麟部,及张治公军剧战于洛阳西之磁涧。

丁、湖南救党运动会通电讨共产党。

戊、武汉政府令禁扰害军人家属、剥夺军人财产土地。

己、唐生智自驻马店电湖南省政府,指示缓和农工军人冲突办法。

庚、湖南共产党在湘潭集合农团军,占据县城,准备向长沙进攻,并在常德与旅长熊震部冲突。

辛、广州政治分会改组成立,李济琛任主席。

壬、英对苏俄绝交。

癸、苏俄向日本建议订立互不侵犯条约。

子、史达林在第三国际第八次扩大会议讲「中国革命与共产国际的任务」,驳斥托洛斯基、齐诺维夫等,谓共产党必须参加武汉之国民党及其革命政府,实现无产阶级的领导作用。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接近完全胜利时,建立工农代表苏维埃,共产党应成为中国新革命中之唯一指导者(5.27托洛斯基再予驳斥)。

5.25(四,二五)

甲、武汉中央政治委员会对二十一日长沙事变,自认湖南农工运动方法幼稚,派鲍罗廷、谭平山、陈公博、彭泽湘及唐生智代表邓绍芬、周鳌山组织委员会前往查办。

乙、湖南救党委员会成立,许克祥为主席,王东原、李仲任、周荣光(均团长)、张翼鹏(代理省政府主席)、彭国钧、仇鳌(省党部委员)为委员,决定电令岳阳驻军将鲍罗廷等四人就地枪决。

丙、杨虎、陈群搜捕自武汉逃上海之共产党人。

丁、南京北伐军独立第五师马祥斌(属第三路第五纵队柏文蔚)占领寿州。

戊、南京政治会议推冯玉祥为该会委员(李鸣钟代表)。

己、南京令各地严拿阻挠清党之进行者。

5.26(四,二六)

甲、国民联军方振武、孙良诚、石友三、郑大章等击溃奉军万福麟部,占领洛阳,俘获数千。

乙、南京北伐军第三路第四纵队(第十军)王天培攻占安徽固镇,第一路第三纵队(刘峙)占南通(次日占如皋)。

丙、上海英兵强奸华妇案,英领判决无罪,舆论大哗。

5.27(四,二七)

甲、朱培德查封南昌共产党之三民日报。

乙、北京公使团以革命军北进,集议华北警备问题。

丙、日本田中内阁决定向山东出兵,并发布声明。

丁、日本社会民众党代表宫崎龙介到南京,表示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5.28(四,二八)

甲、武汉北伐军中路第三十六军刘兴等部与右路张发奎部,以猛烈之激战,破奉军主力王树常军(戢翼翘、何柱国等旅),克临颍。

乙、南京北伐军第一路第一纵队(曹万顺)第四纵队第二十一师(陈诚)占邵伯,第三纵队(第二师刘峙)占如皋、东台。

丙、国民联军自洛阳三路东进,石友三为左路,孙良诚为中路,沿陇海路进攻,占孟津偃师,方振武为右路,向登封禹县襄城进攻。

丁、南京北伐军第三路王天培军占宿县,第五纵队马祥斌师占蒙城。

戊、蒋中正赴蚌埠一带视察战事(旋又赴扬州即回南京)。

己、武汉派赴湖南之查办团鲍罗廷、谭平山、陈公博、彭泽湘等行抵岳州,当地驻军团长彭德怀示以许克祥逮捕枪决电报,鲍等即折回武汉。

庚、长沙开救党(国民党)扩大联席会议,由省政府代理主席张翼鹏主席。

辛、南京任命戴传贤为广州中山大学校长。

壬、北京银行公会与汇丰银行交涉,汇丰已认存款重行收账照付,惟不负法律责任。

癸、香港当局解散海员工业联合会。

5.29(四,二九)

甲、上海日本领事矢田发表日本出兵山东声明书,先赴青岛,必要时开驻济南(日本舆论对田中出兵多不谓然)。

乙、武汉北伐军张发奎部占许昌,国民联军亦败奉军于巩县,郑州奉军向黄河北岸撤退(国民联军颇得红枪会之力)。

丙、日本拟在东北帽儿山设领事馆分馆受阻,分馆房屋亦被捣毁。

丁、朱培德遣送政治工作人员一百四十二人(均共产党)离江西。

戊、第五方面军(即第三军)总指挥朱培德勒令军中政治工作人员全体离赣。

己、南京外交部令上海临时法院,凡日人控告华人案件,拒绝日领观审(因日本法庭拒绝华官观审华人控告日人案件)。

庚、江西省党部改组,刘一峰、王枕心、姜济寰、王均、罗石冰、李松风、方志敏、朱克靖等为执行委员(大多为共党份子)。

5.30(四,三○)

甲、北京日公使芳泽发表日本出兵山东声明书,并向张作霖、顾维钧口头通知,顾表示反对(济南等地均有反对表示)。

乙、直鲁联军总司令张宗昌、山东首长林宪祖电请北京外交部向日使严重抗议日本出兵山东(6.1 再电请示机宜)。

丙、上海南京武汉均举行五卅惨案二周年纪念大会,上海全市休业志哀,租界戒备森严。

丁、武汉北伐军第三十六军刘兴占新郑。

戊、冯玉祥所部国民联军正式改称第二集团军,分八个方面军,以孙良诚、靳云鹗、方振武、宋哲元、岳维峻、石敬亭、刘郁芬、刘镇华,分任方面军总指挥。

己、湖南农民军进逼长沙(旋退去)。

5.31(五,一)

甲、日本军队二千人自南满抵青岛,即上岸。

乙、张作霖因京汉、津浦两路战事失败,及阎锡山晋军之威胁,会议结果,决定放弃郑州徐州,退守豫北直隶山东,调吉黑军入关,以张作相为前敌总指挥,吴俊升为后方防守司令。

丙、史达林以4.27决议电知其驻武汉代表鲁易及鲍罗廷(时鲍罗廷主妥协,鲁易主积极与国民党左派汪兆铭等开议联合,主以此项电令示汪)。

丁、日本「对支(华)非干涉同盟」成立。

戊、湖南平江浏阳醴陵等处农民军准备进攻长沙(为中共中央所制止)。

己、英使蓝浦生与王宠惠在上海续谈南京事件(5.22王曾提出解决方案,本日蓝浦生提出英方要求)。

<!--nextpage-->

6.1(五,二)

甲、南京外交部长伍朝枢电日本外相田中,武汉外交部长陈友仁函日总领事高尾,北京外交总长顾维钧照会日公使芳泽,抗议日本出兵山东。

乙、田中义一约晤袁良,表示三点:(1)青岛日兵非不得已不开赴济南,如赴济南亦不干涉一切;(2)南军得徐州后勿猛进,北方交与冯玉祥、阎锡山;(3)相信蒋中正为收拾中国之唯一人物。

丙、日本山梨大将奉田中义一命起程来华。

丁、山东省议会、商会、教育会、农会,电请北京外交部抗议日本出兵山东。

戊、上海美兵二千人开往天津。

己、冯玉祥电蒋中正表示合作。

庚、南京北伐军第一路(曹万顺军、陈诚师)占江苏高邮,孙传芳郑俊彦等继续北退。

辛、四川刘湘就蒋中正所委之第五路军总指挥,以杨森为前敌总指挥,向武汉进攻,贵州周西成(第二十五军)亦向湖南出兵。

壬、南京北伐军第三路前敌总指挥第十军长王天培败直鲁军于夹沟。

癸、武汉北伐军第三十六军刘兴与国民联军会师郑州。

子、武汉中政会推冯玉祥为军事委员会主席团主席。

丑、南京国民政府代理财政部长古应芬就职。

6.2(五,三)

甲、南京北伐军第三路军前敌总指挥第十军长王天培占领徐州,直鲁军退鲁南,独立第五师马祥斌亦占领涡阳。

乙、黄郛电袁良,希再与日方切商出兵事,设法转圜(翌日袁良见日外务省出渊、木村,日方允现在青岛之兵不入济南,如不得已,必先通知)。

丙、广东北路军总指挥钱大钧部自赣州北进。

丁、王国维(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教授)在北京颐和园投池自杀,年五十一岁。

6.3(五,四)

甲、山西绥远,均悬青天白日旗,改晋绥军为北方革命军,大同、娘子关两路发动(惟阎锡山张作霖间仍未决裂)。

乙、北京驻日代办张元节向日本外务省抗议出兵山东。日不允中止,但不进至济南。

丙、北京公使馆拟迁天津,未果,上海英军司令邓肯及英使蓝浦生均北上。

丁、奉军自开封退往黄河北岸。

戊、南京北伐军第一路第二第三纵队(赖世璜军、刘峙师)占江苏盐城。

己、蓝浦生电英外部,拟助王宠惠调和南北(6.4外部不允)。

6.4(五,五)

甲、国民联军方振武自襄城合右路军孙连仲、南路军岳维峻进攻南阳之吴佩孚残部。

乙、南京北伐军第一路第四纵队(陈诚师)占江苏宝应。第三路第一纵队(叶开鑫军)占宿迁。

丙、中共中央委员会要求国民党「削平湖南反革命」,摧毁许克祥等之组织,宣布工农组织及中共在湖南得享完全自由,并武装农民,另发表「告全国农民群众书」。

丁、奉系内部不协,吴俊升张作相等主退出关外,杨宇霆张学良等主与阎锡山蒋中正妥协。

戊、布哈林在联共莫斯科执行委员会报告中国革命,驳斥托洛斯基,强调土地改革的重要性,使国民党左派农民化、工人化(1927.11 托洛斯基被开除党籍)。

6.5(五,六)

甲、蒋总司令下令通缉鲍罗廷、陈独秀、徐谦、邓演达。

乙、第三国际代表鲁易将5.31所得第三国际训令交汪兆铭。汪转告孙科、谭延闿、陈友仁。

丙、武汉政治会议议决解除鲍罗廷顾问合同。

丁、唐生智派周斓到长沙代理省府主席,许克祥走湘潭(旋率部赴零陵,入粤北连县)。

戊、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令共产党人刘一峰、李松风、方志敏、王枕心等二十二名出境,暂停全省总工会、农民协会活动,收缴农民自卫军枪械。

己、上海等地反对日本出兵运动(日在野党亦反对出兵)。

庚、阎锡山电张作霖,晋军停驻井陉,张学良亦函阎斡旋妥协。

辛、太原各界欢迎革命军大会,推阎锡山为国民革命军北方军总司令。

壬、武汉北伐军张发奎占开封。

癸、南京北伐军第一路陈诚师占领清江浦(淮阴),曹万顺军占领涟水,刘峙师占领阜宁。

6.6(五,七)

甲、汪兆铭、谭延闿、唐生智、徐谦、顾孟余、孙科自汉口赴郑州(6.7 到)。

乙、邓演达到潼关,促冯玉祥东去郑州。

丙、杨森第二十军进至仙桃镇,与武汉之第二军第六军相战。

丁、阎锡山在太原就任国民革命军北方军总司令职,分编所部为十军。

戊、「大兴」轮在汕头沉没,溺毙五百余人。

6.7(五,八)

甲、南京中央党部为日本出兵事通令全国民众,对日作示威运动,经济绝交。

乙、南京中央常务委员会议决恢复林森、张继、谢持、居正、邹鲁、石瑛、石青阳、茅祖权、沉定一党籍。南京中央政治会议议决在江苏浙江试办大学区制。

丙、张发奎部自开封回师武汉。

丁、田维勤为冯玉祥所杀。

6.8(五,九)

甲、五月九日鼓浪屿英工部局干涉民众游行事件,圆满解决。

乙、南京国民政府任王世杰为法制局长。

6.9(五,一○)

甲、南京北伐军第二路第一纵队(第四十四军)叶开鑫(原第三路第一纵队)占海州,孙传芳军退往鲁南,白宝山部师长郑绍虔投诚,改编为第三十一军。

乙、自武长路东退之夏斗寅师占大冶进攻黄州。

丙、冯玉祥、于右任、邓演达自潼关到郑州。

丁、阎锡山代表在北京与奉方接洽。

戊、日使拒北京外交部之出兵抗议。

己、英兵一队到北京。

庚、南京教育行政委员会议决裁教育厅,行大学区制。

6.10(五,一一)

甲、冯玉祥在郑州与汪兆铭、谭延闿、徐谦、孙科、顾孟余、唐生智、张发奎、邓演达、嘉伦会议(汪兆铭曾报告5.31鲁易所交第三国际决议内容)。

乙、鲁易致书冯玉祥,主立即摧毁南京,夺回广东,肃清各地反动势力。

丙、进攻武汉之杨森军为第二军、第六军败于仙桃镇。

丁、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长伍朝枢电英使抗议英飞机迭次在粤沪领空飞行事。

戊、上海租界开始拆除铁丝网。

己、日本抗议奉天禁止盛京时报发行。

6.11(五,一二)

甲、阎锡山代表在北京运动张(作霖)、阎、蒋(中正)合作(

冯玉祥在南京之代表李鸣钟及在武汉之刘骥亦各有所活动)。

乙、张宗昌、孙传芳到北京,仍主战,反对与南京妥协。

丙、南京中央党部取消「严防右倾份子」,「打倒西山会议派」,「打倒国家主义派」等口号。

丁、南京举行盛大之反日出兵大会。

戊、王正廷自上海到南京,转赴开封晤冯玉祥(黄郛介王前往联冯)。

己、围攻大名之红枪会因调停撤退,驻军允退让。

庚、北京外交部抗议美国增兵天津。

辛、郑州会议完毕,冯玉祥、汪兆铭等对武汉共产党行为均表不满,决定促鲍罗廷回国,在武汉之国民政府委员及中央委员不见谅于各方者可出洋,余与南京合而为一,并由冯与南京接洽。

壬、唐生智、张发奎部均由河南撤回(唐、张南撤,一为应付两湖共党,一为对冯让步,一为对付南京)。

6.12(五,一三)

甲、上海举行反日出兵大会,议决对日经济绝交,实行总罢工。

乙、湖北省总工会(向忠发、刘少奇领导)呈请武汉中央党部镇压江西朱培德驱逐民众团体领袖出境之举动(6.9 中共一度议决要求将朱免职讨伐,寻又否决)。

丙、全满洲日侨大会在大连开会。

丁、商震在绥远就革命军北方军第一军军长职,悬青天白日旗。

戊、南京北伐军第二路(叶开鑫、陈调元军)连日攻山东郯城,为孙传芳、李宝璋所拒退。

己、南京东南大学改为第四中山大学(后改为中央大学)。

6.13(五,一四)

甲、汪兆铭等自郑州回抵汉口,与毛泽东、唐生智等商定解决湖南事件办法(于右任同行,徐谦留郑州)。

乙、武汉中政会(一)命唐生智全权处理湖南事件,以第三十六军副军长周斓代理湖南主席。(二)命陈公博处理江西事件。(三)设开封政治分会,以冯玉祥、于右任、徐谦、顾孟余、王法勤、于树德、刘伯坚、郭春涛、杨明轩、薛笃弼为委员,冯为主席。(四)成立河南、陕西、甘肃省政府,以冯玉祥、于右任、刘郁芬分任主席(

按于右任已自郑州随汪等赴汉口)。(五)派陈公博赴江西指导党务(处理朱培德遣送共党份子事)。

丙、南京政治会议议决(一)设中华民国大学院,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关,以蔡元培为院长。(二)设外交委员会,以胡汉民、蒋中正、吴敬恒、李煜瀛、伍朝枢为委员。

丁、日本阁议,陆军大臣白川报告暂不进兵济南,亦无庸派兵赴天津北京。

戊、日使芳泽回国参与对华会议。

己、南京外交部长伍朝枢布告,保护外舰外轮及外侨生命财产。

6.14(五,一五)

甲、日本山梨大将到北京与张作霖作长时间之谈话。

乙、武汉正式任命冯玉祥部第二集团军之八个方面军总指挥。

丙、杨森军因武汉第二第六军之压迫,退出沙市。

丁、云南第三十九军军长胡若愚联合张汝骥等倒第三十八军军长龙云,并将龙监视,改组省政府,胡为主席。

6.15(五,一六)

甲、武汉国民政府以唐生智为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一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为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黄琪翔为第四军军长,朱晖日为第十一军军长,贺龙为暂编第二十军军长,第一集团(即蒋中正部)之第一、二、三、五方面军,仍归军事委员会直辖。

乙、陈独秀电告第三国际,说明5.31训令无法执行,请延缓实行土地没收,并谓民主独裁短期内不可能完成,仍须与国民党维持良好关系,引诱左派领袖制定一共同政纲,目前工作是应纠正过火,以平息军官与左派国民党之恐慌(即中央政治局通告)。

丙、武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复6.4共产党公开信,湖南不正当之军事行动必须制止,农民运动之鲁莽行为必须纠正。

丁、汉口群众运动委员会举行欢迎铁军(张发奎部)凯旋大会。湖北总工会发布打倒朱培德之传单。

戊、张作霖之代表杨宇霆与蒋中正、阎锡山之代表(方本仁、南桂馨)开始在北京晤谈(至6.21)。

6.16(五,一七)

甲、北京英日美法义公使会议,决定南京事件由各国自行交涉。

乙、孙传芳、张宗昌、吴俊升、张作相等拥张作霖为海陆军大元帅,另组军政府,内阁总理顾维钧辞职,请胡惟德兼任。

丙、张作霖通电坚持讨赤到底,凡以此为目标者均为同志。

丁、蒋中正自南京赴徐州,冯玉祥代表李鸣钟同行。

戊、北京外交部再向日使馆抗议出兵山东,要求撤退,尤盼勿向胶济路线及济南移动。

6.17(五,一八)

甲、青岛日军一千余人开往济南。

乙、英陆军部以上海英军司令兼长江以北英军司令。

丙、孙传芳部周荫人军退集鲁东,设司令部于潍县。

丁、武汉代表孔庚到太原,谋说阎锡山(阎拒与武汉合作,6.19孔被迫离去)。

戊、浙江省政务委员会通过减轻佃农佃租百分之二十五。

6.18(五,一九)

甲、张作霖在北京就任大元帅,公布军政府组织令,以潘复组军政府内阁。

乙、上海举行庆祝北伐胜利大会三日。

丙、太原国民党省市党部开民众大会,驱逐武汉代表孔庚。

6.19(五,二○)

甲、冯玉祥到徐州,蒋中正迎于砀山。

乙、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全华工会)在汉口开幕,苏兆征为总主席(汪兆铭、陈独秀、第三国际代表鲁易、赤色职工国际代表罗卓夫斯基、国民党代表陈其瑗、国民政府代表彭泽民、共产党代表蔡和森均有演说,6.20以后由李立三、罗卓夫斯基、刘少奇等分别报告演说,6.28闭会)。

丙、日船「南阳丸」在南京下关撞沉划船四只,溺毙搭客百余人。

丁、驻日土耳其代使到上海,即往南京。

戊、吴佩孚以于学忠部军心涣散,自南阳南走,拟入四川(于学忠亦东去,只身经信阳汉口回山东蓬莱,后加入奉军)。

6.20(五,二一)

甲、蒋中正、冯玉祥、胡汉民、吴敬恒、李煜瀛、蔡元培、张人杰、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黄郛、李烈钧、钮永建等在徐州会商武汉及北伐问题(蒋主先定武汉,冯持不可。先是,孔祥熙曾至郑州与冯再晤)。

乙、潘复就任北京军政府内阁总理,张作霖任命阁员,外交王荫泰、军事何丰林、内务沉瑞麟、财政阎泽溥、司法姚震、实业张景惠、农工刘尚清、教育刘哲、交通潘复兼。

丙、驻比公使电告海牙法庭因比政府请求,将中比条约判决展期至明年二月执行,北京外交部令向比交涉。

丁、陈公博、陈其瑗自武汉越九江。

戊、唐生智在汉口演说,指长沙马日事变之不当,及必须讨伐蒋中正。

己、武汉共党要人董用威(必武,湖北省党部常委,湖北省政府农工厅长)等请辞职。

6.21(五,二二)

甲、徐州会议完毕,议决先由冯发电警告武汉,并由蒋冯联电声明继续北伐,为三民主义奋斗,以完成国民革命(冯回郑州)。

乙、冯玉祥电武汉促鲍罗廷回俄,请汪兆铭、谭延闿速决大计,并请唐生智将所部调回郑州,协力北伐(电稿出黄郛手,冯回郑州后,即着手清党,由徐谦订立办法)。

6.22(五,二三)

甲、南京中央财政会议开幕,到桂闽浙皖粤苏六省代表,议决划分中央地方各税。

乙、胡汉民等自徐州回南京。

丙、日轮「瑞阳丸」船主茶房殴毙搭客一人投江中。

6.23(五,二四)

甲、蒋中正下略取鲁南要害作战令,第一路军之第十四军赖世璜(熊式辉师)、第十七军曹万顺进攻日照,第二路军第一军之邓振铨、顾祝同师、第三十七军陈调元、第四十四军叶开鑫攻临沂,第三路军之第七军夏威胡宗铎师、第十军王天培攻临城,第四十军贺耀组攻台儿庄、枣庄,第三十三军柏文蔚、暂编第十一军马祥斌攻鱼台金乡,第一军之一部(第二师刘峙,第十四师卫立煌,第二十一师陈诚)南撤,应付上游军事(蒋即回南京)。

乙、南京北伐军第一军(邓振铨、顾祝同师)败直鲁军第一军方永昌,进围临沂。

丙、武汉唐生智、张发奎、汪兆铭等商向下游进兵问题。

丁、中共中央秘书厅令上海委员会掀起反帝国主义之示威运动,制造排外暴动与军民不安,引起外人与南京冲突。

戊、英轮水手在镇江殴打检查警察,并夺去枪枝。

己、北京日使馆覆拒6.16北京外交部抗议。

6.24(五,二五)

甲、来华视察之山梨大将抵济南,日军在青岛附近设施军事工程,并派便衣军赴济南,实行参加中国内战行动。

乙、南京北伐军第四十军贺耀组攻占鲁南台儿庄,败直鲁军第三军程国瑞、第十一军王翰鸣。

丙、南京政治会议通过任王宠惠为司法部长,李济琛、邓泽如等为广东省政府委员,李为主席。

6.25(五,二六)

甲、张作霖通电自认为孙中山老友,继其素志,讨伐赤化。

乙、国民党西山会议派张继等因南京电召,自日本回上海。

丙、南京北伐军第十军王天培攻占鲁南利国驿,第四十军贺耀组攻占峄县,第三十七军陈调元攻占费县,红枪会及刘黑七(桂堂)股匪大起,袭击败退之直鲁军。

丁、第三十五军军长何键对官兵发表反共宣言。

戊、国民联军方振武、孙连仲等攻南阳,吴佩孚走邓县。

己、唐生智自武汉回长沙。

6.26(五,二七)

甲、武汉军决东下,蒋中正亦派兵赴安庆抵御。

乙、唐生智停止湖南党部及各种民众团体活动,听候改组。许克祥记过一次。

丙、上海组织对日经济绝交委员会。

丁、南京财政部代理部长古应芬通令七月一日起卷烟实行值百抽五十。

戊、南京北伐军第十军王天培攻占鲁南韩庄,直鲁军第六军徐源泉,第七军许琨等军溃退。

己、南京北伐军第十军占临城,第十四军占枣庄,直鲁军之前敌总指挥许琨退界河。

6.27(五,二八)

甲、黄郛电劝冯玉祥先解晋危。

乙、南京中央政治会议采纳中央财政会议决议自八月一日起实行关税自主,裁撤厘金(财政会议闭幕)。

丙、南京北伐军围攻临沂不下,第一军南调,改以第四十四军叶开鑫部接防。

丁、中国共产党致书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号召结成工农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对新军阀作战。

戊、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在武汉举行。

己、山梨大将因上海民众之反对,自青岛折回日本。

庚、日本对华之东方会议开幕,外相田中义一、外次森恪、驻华公使芳泽谦吉、关东军司令武藤信义、奉天总领事吉田茂等均出席。

辛、南京政治会议通过于浙江设第三中山大学,以蒋梦麟为校长,于江苏设第四中山大学,以张乃燕为校长,均行大学区制。

6.28(五,二九)

甲、武汉中政会议决湖北总工会纠察队缴械解散(总工会负责人为刘少奇)。

乙、汉口第八军李品仙部缴总工会纠察队械,并占领会址。

丙、共产党首要陈独秀、周恩来、张太雷、蔡和森、张国焘、谭平山等会于鲍罗廷住宅,决将中央及省委机关移于武昌,并将总工会纠察队并入张发奎部(时张部驻武昌)。

丁、南京北伐军王天培部得红枪会助,占滕县,进抵界河,直鲁军第十二军马玉仁等降。左翼暂编第十一军占单县。右翼第十四军赖世璜占莒县,孙传芳军退向潍县,第十七军曹万顺占日照。

戊、张作霖派邢士廉往太原见阎锡山,再商奉晋妥协。

己、上海租界居民反对增加巡捕捐运动渐趋激烈。

6.29(六,一)

甲、南京北伐军第十军迫近邹县,暂编第十一军马祥斌及王金韬部占领金乡,败直鲁军潘鸿钧、杜凤举,迫济宁。

乙、国民联军孙连仲占邓县,吴佩孚入鄂境。

丙、南京政治会议推阎锡山为委员,由赵丕廉代表(蒋总司令派何成浚取道天津北京赴太原,与阎联络)。

丁、第三十五军长何键发表告所部官兵书,指责共产党之罪恶,主一致铲除。

戊、武汉共产派人物纷纷去职。

己、陈公博自武汉到南昌与朱培德商共党问题(共产党又在江西恢复活动)。

庚、中共长江局书记陈延年(陈独秀长子)及韩逋仙、赵丹在上海被捕(7.4 延年被处死)。

辛、英法日驻上海领事向伍朝枢要求恢复国民政府所属各省盐务稽核所。

壬、四川第二十三军刘成勋为二十四军刘文辉所败,宣布下野。

6.30(六,二)

甲、中共首要陈独秀、张国焘、瞿秋白、蔡和森在武昌举行中央扩大会议,决定中央各机关仍回汉口,俾便与国民党左派联络,工农团体均应受国民党之领导监督。

乙、布哈林警告中国共产党,冯玉祥已转入反革命阵营,应对其宣战,勿再信任军人,组织自己武力,汪兆铭比较其他背叛革命者为坚定。

丙、唐生智在长沙改组省政府、省党部,排斥反共救党派,并抑制共产党活动。

丁、邓演达离武汉,取道河南陕西蒙古赴俄(一作7.27)。

戊、冯玉祥电劝宁汉息争,协力御敌。

己、冯玉祥电令陕甘之石敬亭、李兴中整顿党务,清除共党。

庚、蒋中正之代表方本仁到山西。

辛、天津美兵约达三千人。

壬、英太古轮船公司因船员不允减薪而罢工。

癸、吴佩孚之秘书长张其锽于豫鄂交界之灰店铺为土匪戕害(在邓县老河口间)。

<!--nextpage-->

7.1(六,三)

甲、日本东方会议决维护其满蒙特权。

乙、中共中央扩大会议通过国共两党关系决议案,谋继续两党合作,并商东征政纲(第三国际代表鲁易反对东征,主南征)。

丙、南京北伐军左翼暂编第十一军马祥斌部及王金韬部退金乡。

丁、冯玉祥下令渡河北攻。

戊、阎锡山部向正太路出动。

己、武汉财政因下游之封锁,现金之集中及共产党风潮,已陷于绝境,纸币跌落,商市多停闭(湘赣现象相同)。

庚、外蒙古政府实行征兵制,蒙人多避往北满。

辛、南开大学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成立,何廉主之。

7.2(六,四)

甲、武汉通令解散共产党机关。

乙、中共中委赵世炎(施英)在上海被捕(寻处死)。

丙、贵州周西成就任蒋中正所委之第六路总指挥兼第二十五军军长,进兵湘西。

丁、新投国民联军之鄂北张联升部截击吴佩孚于樊城,吴狼狈西走(旋孙连仲部开往确山,方振武部移往襄宛)。

戊、南京下关火药船爆炸,死伤百余人。

己、张作霖发布大赦令。

7.3(六,五)

甲、蒋中正总司令以武汉军东下,临沂久攻不下,改变作战计划,以王天培统第十、第三十三军守临城,第一军之一、三两师守枣庄,第十七军守海州,第三十七军守郯城,第一路军由运河南撤,第三路军由津浦路南撤,转往长江上游。

乙、武汉第四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军、第三十五军向下游移动,准备东征(唐生智思藉东征使张发奎等部离湖北)。

丙、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决令鲁易离武汉(谋缓和对国民党关系)。

丁、上海中央执行委员会举行促沪(西山会议派)宁两中央党部统一大会(7.7 决定办法五项,由张继等与南京协商)。

戊、福建省政府因南京代表张群调解改组成立。

己、张作霖代表邢士廉在太原未获结果,回北京。

庚、上海租界华商因反对增加巡捕捐,罢市一日示威。

辛、中华书局因罢工宣告停业。

7.4(六,六)

甲、汪兆铭正式提议东征。

乙、南京政治会议议决(一)设立建设委员会,(二)查封与武汉有关之上海远东银行。

丙、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大学院组织法,管理全国学术及教育,以蔡元培为院长。

丁、驻义公使朱兆莘奉南京外交部长伍朝枢电,向日内瓦英美日海军会议通告,不承认涉及中国之议案。

戊、长江下游军舰向上游开动。

己、胶东高密陈以燊军(周荫人部)投革命军,断胶济铁路(寻为孙传芳所败)。

庚、奉军接防德州,直鲁军悉开鲁南反攻。

7.5(六,七)

甲、冯玉祥为解决宁汉事发告国民书。

乙、河南国民联军(孙良诚部)由巩县汜水渡河北进。

丙、鲁南直鲁军第六军徐源泉、第三军程国瑞、第五军王栋反攻,占领滕县临城,北伐军第十军王天培部因索饷哗变,退至韩庄运河南岸。

7.6(六,八)

甲、南京北伐军第三十七军陈调元攻占蒙阴。

乙、武汉政治委员会通过汪兆铭之讨伐东南案(东征)。

丙、上海海关奉财政部令,如无护照,每人不得带现洋五十元,毫银一百元出口。

丁、冯玉祥自洛阳电南京,请发枪械子弹及药品(时武汉已扣留冯武器)。

7.7(六,九)

甲、日本东方会议闭会,兼外相田中发表「对支(华)政策纲领」,将取必要方法,决维护日本在华利益。

乙、日本步兵二大队机关枪两队自青岛开往济南,强迫陈以燊部退出胶济路。

丙、南京新军事委员会成立,胡汉民、冯玉祥、阎锡山、蒋中正等为委员。

丁、上海临时政治分会撤销,市政府成立,市长黄郛就职,蒋中正亲到上海参与(约在此时,朱培德来上海,经第十四军师长熊式辉安排,与蒋密晤)。

7.8(六,一○)

甲、黄河以北奉军以阎锡山北方军之胁迫及国民联军之进攻,急遽后退,悉抵正定,冯玉祥军占卫辉(昨占新乡)。

乙、冯玉祥请蒋总司令代为解决财政困难。

丙、冯玉祥实行清共,国民联军之政治人员均加甄别。

丁、张宗昌等以青岛日军西进,电请北京外交部继续严重向日使抗议。

戊、国际联盟中国代表朱兆莘宣言脱离北京政府。

己、北京又大捕学生。

7.9(六,一一)

甲、陈以燊军因日军干涉,退出胶州。

乙、南京定每月接济冯玉祥军军饷二百万元。

7.10(六,一二)

甲、冯玉祥电蒋总司令迅速专力北伐,勿缓其所急,而急其所缓(是日冯告孔祥熙,谓武汉进攻南京,己因种种关系,所部不能攻武汉,盼蒋总司令勿萌退志)。

乙、津浦线之北伐军第四十军贺耀组助第十军反攻,复占韩庄。

丙、南京北伐军第二路总指挥白崇禧以津浦路正面失利,临沂久攻不下,下令撤围,命第四十四军叶开鑫等部进向峄县、枣庄,驰援临城,并放弃蒙阴费县。

丁、第二批日军由大连开往青岛(二千余名,7.12抵达)。

戊、冯玉祥代表刘治洲由晋回豫,冯与阎锡山关系渐好。

己、南京法制委员会通过监察院组织大纲。

7.11(六,一三)

甲、北京外交部向日使馆抗议日兵开赴济南(7.16日使馆覆拒)。

乙、第四十军贺耀组,第十军王天培夺回临城。

丙、延吉日侨抗征二.五附税,捣毁税关。

丁、上海海关开始征收船舶进口吨税。

戊、南京国民政府任命蒋梦麟为第三中山大学(1928.2.6改称浙江大学)校长。

7.12(六,一四)

甲、北伐军又越过临城,迫近滕县。

乙、冯玉祥分电宁汉,化除意见,努力北伐,凡妨碍北伐者即反革命。

丙、邓演达宣言,反对分共。

丁、国民联军抵卫辉,奉军向保定集中。

戊、宋子文自上海到武汉。

己、北京高等审判厅释鲍罗廷妻及三俄信差。

7.13(六,一五)

甲、武汉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发表对时局宣言,痛诋武汉中国国民党,决定撤回参加国民政府之共产党员,惟仍根据孙中山之三民主义三大政策(联俄联共赞助工农)奋斗,完成中国国民革命。

乙、蒋中正移兵西上,防御武汉之东征军(时武汉张发奎军已集中九江)。

丙、白崇禧致书程潜,请调解宁汉之争。

丁、张宗昌等以日本续向青岛增兵,再电请北京外交部严重抗议。

戊、中法商约今日期满,北京外交部加展二月。

己、吴佩孚抵湖北巴东,杨森派兵迎之。

7.14(六,一六)

甲、第三国际执行委员会宣言,武汉政府之革命使命已经终了,并已为反革命势力所控制,中国共产党员(一)立即退出该政府,(

二)要求惩办压迫农工者,(三)暂不可退出国民党,(四)宣传土地革命,鼓动工人农人,(五)在国民党内建立战斗机关,以反对压迫及残杀。

乙、冯玉祥、徐谦、孔祥熙电南京武汉,指陈自相备战三不可,请先完成北伐,并主在开封召集会议,解决党内纠纷。

丙、国民联军占彰德。

丁、武汉政治会议决定处理共产党办法。

戊、白崇禧以津浦路正面敌军北退,决再度围攻临沂。

己、张作霖又令逮捕鲍罗廷妻未获,即将北平高等审判厅长免职。

庚、王宠惠就任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部长。

辛、盛传日兵参与鲁战,青岛有日伤兵。

壬、统计津京一带外兵约二万人。

7.15(六,一七)

甲、武汉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取缔共产党案(分共),(一)在一个月内召开第四次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二)制裁反对本党主义政策之言论行动,(三)派员赴苏俄讨论切实联合办法,(四)保护农工及共产党员个人身体自由。

乙、第三十五军何键部在汉口作反共示威,占据汉口汉阳各工会,并搜捕吴玉章等(吴等逃)。

丙、北方军徐永昌部占领石家庄,并向南展至顺德。

丁、武汉程潜、张发奎、朱培德、贺龙军分向湖口九江南昌集中,准备分路攻安徽浙江。南京方面之第二十七军王普等部亦开往安庆,第二十六军周凤岐,第三十一军郑绍虔部进向浙西。

戊、徐谦自河南电汉口顾孟余,反对东征。

己、张作霖以大元帅名义任孙传芳、张宗昌、张学良、韩麟春、张作相、吴俊升、褚玉璞为第一、二、三、四、五、六、七方面军团长。

庚、南京军事委员会委员就职。

7.16(六,一八)

甲、武汉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发表两令:(一)限制共产党言动提案乃根据革命利益,执行纪律,非妨害共产同志之个人身体自由,有压迫妨害者,依法严办,(二)农工政策不因限制共产份子而停止活动,对农工团体利益仍极力保护维持,如有违背党意,少加摧残,即执行革命纪律,决不宽贷。

乙、武汉政治委员会主席团报告容共政策之最近经过及分共原因。

丙、山西党争剧烈,阎锡山严切下令限制群众运动。

丁、冯玉祥电唐生智化除意见,集中力量,先灭奉鲁势力。

戊、上海公共租界临时法院以俄国远东银行有接济共党机关情事,请捕房将其封闭。

己、上海禁现金出口,英日用军舰装运出口,供给外国银行。

庚、总计三月出山海关难民达八十七万人,均直鲁籍。

7.17(六,一九)

甲、第三十五军军长何键实行反共,控制汉阳汉口(武汉东征军事仍未停,以「反共倒蒋」为口号)。

乙、宋庆龄宣言反对武汉中央党部所采取之排斥共产党措施,指为违背孙中山之主义与政策(即离武汉赴庐山)。

丙、吴敬恒函南京中央,谓武汉共党退却,以便外交上操纵,请密令防止排日运动。

7.18(六,二○)

甲、胡汉民等覆冯玉祥十四日电,希望勿同室操戈。

乙、汪兆铭等复冯玉祥十四日电,力争国民政府法统。

丙、二次抵青岛之日军炮队开往济南。

丁、武汉中国共产党之向导周报出版最后一期(第201 期)。

戊、上海银钱业公会电请南京国民政府解现金出口禁。

7.19(六,二一)

甲、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关税自主,定于本年九月一日实行。

乙、直鲁军褚玉璞、徐源泉、许琨等乘北伐军第四十军南撤,再度反攻,复占临城。

丙、国民联军越过磁州,奉军在定州布防,阎锡山劝阻国民联军勿再前进。

丁、张作霖任张宗昌为海军总司令,沉鸿烈为第一舰队司令,吴志馨为第二舰队司令。

戊、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发布「告中国青年劳苦群众宣言」,谓国民党屠杀民众,已成为敌人。

己、共产党人李立三、邓中夏等自汉口到九江(时瞿秋白在庐山,谭平山已抵九江)。

庚、青岛日兵捣毁中国警察所并缴警械。

辛、上海太白星(金星)昼见。

7.20(六,二二)

甲、南京军舰增防安庆,第七军亦过芜湖前进(宁汉战机益迫)。

乙、第十六军范石生部开往广东江北增防。

丙、冯玉祥徐谦再电宁汉调停,并提出四项具体办法。

丁、武汉中政会以陈克文代农政部长,王法勤为劳工部长,改组湖北省政府及省党部。

戊、共产党中央常会在汉口商讨南昌九江暴动计划。

己、日外相田中训令奉天总领事吉田茂要求张作霖解决东北悬案。

7.21(六,二三)

甲、武汉政治党务机关改组,共产份子均去职,陈公博继邓演达为总政治部主任,孔

庚、李书城等任湖北省政府委员。

乙、谭平山、李立三、邓中夏、恽代英、彭湃在九江会议,决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名义指挥暴动。

丙、前第三军军官教育团长朱德自汉口回抵南昌(朱于一九二六年底自国外到南昌,一九二七年二月任第三军军官教育团长,上月去武汉)。

丁、吴佩孚入四川,杨森迎至奉节。

戊、南京国民政府公布进口关税暂行条例。

己、中日修改商约初次展期三月,于昨日届满,北京外交部提议二次展期。

7.22(六,二四)

甲、武汉中央常会扩大会议议决定于八月十五日开第四次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

乙、周恩来自武汉到九江,传达中共中央意见,赞同暴动。

丙、上海工部局强征新增之巡捕捐,勒闭抗纳之商店三十余家。

7.23(六,二五)

甲、津浦线直鲁军越过韩庄,迫近徐州。白崇禧再度撤临沂之围赴援徐州(曹万顺部亦自日照南撤)。

乙、冯玉祥再电劝唐生智全力北伐。

丙、奉天日本总领事吉田茂要求奉天省长莫德惠解决中日悬案(

铁路)。

丁、饶汉祥卒于湖北武穴。

7.24(六,二六)

甲、直鲁军徐源泉、许琨等部占领徐州,王天培军退宿州,第二路军因自枣庄退台儿庄,对徐州设防。

乙、北方军徐永昌占正定。

丙、武汉汪兆铭等再复冯玉祥电,驱共及迁都南京均无问题,开封可开预备会议,如能和平统一,战事可免。

丁、鲍罗廷在庐山召集共产党人秘密会议完毕,又回汉口。

戊、广州发现共产党所置炸弹六颗。

7.25(六,二七)

甲、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奏上「大陆政策」。

乙、武汉中政会以鲍罗廷即将回国,致书苏俄共产党中央政治局,证明鲍在中国工作及最近决议,派代表赴莫斯科,又警告中国共产党中央令制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诬蔑国民党。

丙、蒋中正总司令到蚌埠,会同白崇禧部规复徐州。

丁、云南龙云部第三十八军在西路获胜,胡若愚率第三十九军离昆明,龙云恢复自由。

戊、第八军军长李品仙任武汉卫戍司令。

己、天津北京奇热达百十五度。

7.26(六,二八)

甲、武汉政治会议决:(一)凡列名国民党之共产党员,在党政各机关任职者,应即日起声明脱离共产党,否则一律停职,(二)共产党员在国民革命期间,不得有妨害国民革命之行动,(三)国民党员不得加入他党,违者以反党论。

乙、张发奎之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叶挺,新编第二十军军长贺龙率部抵南昌。

丙、冯玉祥再电武汉,主与南京合作。

丁、冯玉祥部张维玺、刘汝明两军攻占陕西大荔(同州),消灭麻振武部(国民三军)。

戊、共产党中央常会在汉口会议,到瞿秋白、李维汉(罗迈)、张国焘、张太雷,及俄顾问与第三国际代表罗明纳兹、纽曼,从嘉伦议,俟张发奎部回抵广东后,再与国民党分离,暂勿在南昌采取行动(第三国际代表谓如暴动无胜利希望,最好不必发动,在张发奎军中之共产党员应全部退出,派往农民中工作),即派张国焘前赴九江视察,并参预决策。

己、武昌炮弹炸裂,第四军与第五军因误会而互相炮击。

庚、南京中央执行委员会不承认莫斯科之孙逸仙大学,令各机关不得再送学生前往。

7.27(六,二九)

甲、武汉中央得知第三国际7.14宣言,通令各党政军机关防范。

乙、周恩来、李立三等到南昌,成立前敌委员会,周任书记,决定7.30暴动。

丙、鲍罗廷离武汉赴郑州,陈友仁同行,国民党要人赴车站送别(鲁易先亦取道河南陕西回俄)。

丁、张国焘自汉口到九江,即晤恽代英、高语罕、夏曦、廖干吾等。

戊、李宗仁、李济琛、白崇禧、陈可钰等警告张发奎,陈铭枢亦致书第十一军将士,劝其改悔。

己、冯玉祥、张之江、鹿钟麟电南京就军事委员会委员职。

庚、上海英美烟厂因抵制纸烟特税完全停歇。

7.28(六,三○)

甲、汪兆铭、孙科、张发奎以东征军不稳,由汉口赶赴九江处理。

乙、鲍罗廷到郑州。

丙、武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告中国共产党书」,劝放弃对国民党敌视态度,否则将执行纪律。

丁、史达林发表「寄生政策之结束」,辩护中国共产党过去与国民党联盟之正确,抨击反对派(托洛斯基、齐诺维夫、拉狄克)。

戊、阎锡山电张作霖,请早定方针,否则对国民联军北进不便再阻(张又派邢士廉前往接洽)。

己、日本「对支非干涉同盟」中国视察团自东京出发。

7.29(七,一)

甲、冯玉祥联络河南红枪会、黄枪会,改编为民团军。

乙、中共发表告国民党同志书。

丙、冯玉祥与鲍罗廷在郑州会谈,说明请其回俄及与蒋中正合作原因。

丁、叶挺在南昌召集所部团长以上人员会议,商暴动。

戊、张国焘与张发奎长谈。

7.30(七,二)

甲、汪兆铭、孙科、张发奎等在庐山招集张发奎部将领会议,决定分共,命贺龙、叶挺撤回九江,扣留第二方面军秘书长高语罕,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廖干吾,第二十四师党代表恽代英等(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秘密通知恽等)。

乙、鲍罗廷再度与冯玉祥会谈,劝冯攻武汉,并与宋庆龄、邓演达合作。

丙、鲍罗廷离郑州西去,取道陕甘蒙古回俄,冯玉祥之俄顾问乌斯马诺夫、谢福林等同行。

丁、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长卢德铭、团附余洒度、指导员辛汉文等率军自武昌抵黄石港,得知南昌暴动即将发生,改自阳新上岸南进,进向江西奉新(卢原为张发奎部)。

戊、贺龙在南昌召集所部团长以上人员会议,商暴动。

己、张国焘、恽代英到南昌,晤周恩来、李立三、谭平山、彭湃、叶挺、周逸群等,主暂勿暴动,免与张发奎决裂。周、李、谭等坚持不可。

庚、青岛渤海舰队(第二舰队)司令吴志馨因通革命军被张宗昌拘捕。

辛、上海租界新增收巡捕捐风潮调停解决,捐额仍旧,被逼停业商店复业。

7.31(七,三)

甲、冯玉祥到归德,视察军事。

乙、南昌周恩来、谭平山、李立三等之前敌委员会决定于今夜暴动(张国焘同意)。

丙、蒋总司令指挥王天培、贺耀组,白崇禧指挥陈调元、叶开鑫等部分路反攻徐州。

丁、蒋中正之代表何成浚到北京,晤杨宇霆(寻赴太原)

<!--nextpage-->

8.1(七,四)

甲、午夜一时,第二方面军新编第二十军军长贺龙,第十一军副军长兼第二十四师师长叶挺,第四军第二十五师副师长兼团长周士第,第二十军第三师长周逸群在南昌暴动,前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朱德应之(汪兆铭、孙科等在庐山,派张发奎往讨,汪等即回汉口)。

乙、共产党在南昌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以谭平山、林祖涵、吴玉章、恽代英、郭沫若、苏兆征、江浩、高语罕、周恩来、张国焘、彭湃、向忠发、夏曦、方维夏、李立三、徐特立、张曙时、韩麟符、姜济寰、贺龙、叶挺等为委员(国民党左派宋庆龄、于右任、何香凝、陈友仁、张发奎、邓演达、黄琪翔、朱晖日、彭泽民、经亨颐等均被列名),谭、贺、恽、郭、宋、邓、张发奎为主席团,谭为主席,吴玉章为秘书长,张曙时为党务委员会主席,周恩来为军事委员会主席,兼参谋团主任,恽代英为宣传委员主席,张国焘为工农委员会主席,林祖涵为财务委员会主席,李立三为政治保卫处长,贺龙为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叶挺为前敌总指挥,廖干吾为党代表,刘伯承为参谋长,郭沫若为政治部主任,叶挺为第十一军长兼副总指挥,聂荣臻为党代表(时在九江,8.4 到南昌),姜济寰为江西省政府主席。

丙、卢德铭、余洒度与湖南平江浏阳农民自卫军会合。

丁、武汉发觉湖北总工会发出武阳夏总罢工密令,军事委员会以实力制止,拘捕多人,枪毙一人。

戊、冯玉祥再电宁汉调解,主开中央执监委员会。

己、冯玉祥以张之江为北路总司令,鹿钟麟为东路总司令。

庚、反攻徐州之左路王天培军占领九里山,直薄城下,右路贺耀组军亦迫徐州东南地区。

8.2(七,五)

甲、武汉国民政府明令讨伐共产党,免贺龙、叶挺职,命张发奎进攻。

乙、胡汉民等复冯玉祥电,对武汉去共,已相当原谅,赞成开中央执监委员会。

丙、蒋中正进至徐州城外,第十军王天培,第二十师陈诚等与褚玉璞军激战,第三十七军陈调元,第四十四军叶开鑫遭孙传芳军攻击,均失利。

丁、延吉日商抗纳二.五附税交涉解决。

8.3(七,六)

甲、武汉汪兆铭等覆冯玉祥电,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已决定召集,如宁方尊重中央(武汉),讨共北伐,个人问题,无关轻重。

乙、反攻徐州不成,各军南撤,蒋中正以柏文蔚为徐海前敌总指挥。

丙、文学家冯煦卒于上海,年八十五岁。

8.4(七,七)

甲、冯玉祥将昨日汪等电转宁,主速开中央执监委员会。

乙、汪兆铭致书许崇智,表示认错,对许氏多推崇语(许先派代表往汉,汪主汉方与沪方即西山会议派合作,许寻与居正、伍朝枢来庐山晤汪,并到汉口晤唐生智)。

丙、鹿钟麟部杨虎城军进抵徐州城西九里山,为直鲁军张敬尧所败,西退马牧集。

丁、奉天日本总领事吉田茂警告奉天省长莫德惠,如不反省对日态度,将禁止军用列车通过南满铁路附属地区(翌日田中外务大臣令吉田暂缓采取强制手段)。

8.5(七,八)

甲、共产党贺龙、叶挺退出南昌,进向广东(约二万人,时周逸群主取道吉安赣州,叶挺主取道抚州广昌瑞金寻邬。叶于昨日,贺于今日离南昌)。

乙、胡汉民电李济琛,防范张发奎、黄琪翔。

丙、钱大钧自广州率军集中赣州,应付南昌叶、贺部。

丁、冯玉祥电阎锡山,劝勿犹豫。

戊、武汉军事委员会加委王天培、赖世璜、范石生、王普、陈调元、周凤岐、叶开鑫、曹万顺、贺耀组、谭曙卿、胡宗铎、夏威为军长。

己、湖北省党部、汉口市党部均由改组委员会接收,总工会亦被接收,武汉卫戍司令捕杀共产党人。

庚、南京上海等处商民发起关税自主运动。

8.6(七,九)

甲、蒋中正自津浦路前线回南京。

乙、白崇禧之第二路军自苏北后撤,损失颇重,孙传芳部郑俊彦、刘士林、梁鸿恩等师跟随南进。

丙、唐生智、程潜、朱培德等电何应钦、李济琛等,请合力讨共。

丁、汪兆铭发表「错误的纠正」。

8.7(七,一○)

甲、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瞿秋白、蔡和森、苏兆征、毛泽东、向忠发、张太雷、邓中夏、李维汉(罗迈)等在汉口(日本租界?)会议,决以群众力量彻底实现土地革命的政纲,建立苏维埃政权,定于秋收时期在湘鄂赣粤四省领导农民暴动(纠正过去所谓「机会主义」)。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任弼时为农民部长,向忠发为工人部长,苏兆征为组织部长,蔡和森为宣传部长,杨之华为妇女部长(此会由共党国际代表纽曼主持)。

乙、朱德部在抚州编为第九军,随贺龙、叶挺南去(时贺叶部已损失三分之一)。

丙、武汉中央执行委员会将列名南昌革命委员会之谭平山、林祖涵、吴玉章、恽代英、高语罕开除党籍,取消其在国民党中之中央执监及候补委员资格,并拏办;又定清除共产党员办法四条,令登记及登报声明,否则以反革命论。

丁、张发奎军到南昌。

戊、卢德铭部以不得与南昌叶挺、贺龙会合,自奉新移驻修水(

归朱培德)。

8.8(七,一一)

甲、蒋中正因津浦线军事失利,李宗仁、白崇禧等别有企图,决解职。

乙、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蒋中正电冯玉祥,赞同召开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促成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军事上由李济琛坐镇南中,唐生智肃清上游,蒋中正、冯玉祥、阎锡山北伐。

丙、胡汉民、吴敬恒、李宗仁等电武汉自承卤莽,赞成合作。

丁、武汉中政会议决:(1)谭平山、林祖涵、吴玉章、恽代英、高语罕开除党籍,褫夺现职与张国焘等一并通缉,(2)杨匏安、毛泽东、董用威、邓颖超、许苏魂、韩麟符、于树德、江浩、夏曦开除党籍,并免现职,(3)徐特立、李立三、张国焘、周恩来、彭湃通缉,(4)跨党及任职之共产党员一并开除党籍并免职(8.15复将陈启修停职),(5)湖北全省人民团体停止活动。

戊、贺龙、叶挺部集抚州,以朱德为第九军长(叶挺拨第二十五师周士第部属之)。

己、日使芳泽自日本到南京晤外交部长伍朝枢(明日见蒋中正、胡汉民)。

庚、北京中西(西班牙)修约会议开幕。

辛、唐生智以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名义通电讨蒋中正,谓其纵容共党,跋扈专横,自立政府,擅开会议,压迫武汉(是日何键约晤夏斗寅部师长万耀煌于黄梅,说以合作,不成)。

8.9(七,一二)

甲、武汉汪兆铭等通电,决定一月以内召开第四次中央全体会议,解决党内纠纷,如有改组必要,亦可提出。

乙、第十一军第十师长蔡廷锴在江西进贤脱离叶挺,率部(约五千人)开赴赣东(原任该军军长陈铭枢派蒋光鼐往收抚)。

丙、第十军军长王天培以与唐生智勾结,擅自退却及扣饷,被蒋中正拘押。

丁、中共中央派蔡和森赴华北工作(蔡原拟回湖南助毛泽东工作)。

戊、史达林在俄共中央会议中指中共犯有社会民主主义、孟什维克之错误。

己、孙传芳军占皖北怀远。

庚、日外务次官出渊警告中国公使汪荣宝,谓东三省当局缺乏诚意。

辛、北京教育总长刘哲将北京国立九校合并为京师大学,自兼校长。

8.10(七,一三)

甲、武汉汪兆铭、谭延闿等覆胡汉民等八日电,自承防共过迟,赞成宁汉合作。

乙、第二路军自淮海后退,孙传芳军占清江浦。

丙、李济琛就任蒋中正所委之第八路总指挥,暂由黄绍竑代理。

丁、宋鹤庚奉蒋中正命到湘南,自长沙退出之许克祥部应之。

戊、北京公使团议阻南京关税自主,无结果。

8.11(七,一四)

甲、冯玉祥电覆李宗仁等,商在安庆开中央执监大会预备或筹备会。

乙、武汉中央执行委员会通告第四次全体大会改九月十五日在南京举行。

丙、何应钦、黄郛、张群调解蒋中正与李宗仁、白崇禧意见(李等主蒋辞职,期宁汉顺利合作)。

丁、蒋中正枪毙不战而退出徐州之第十军军长王天培。

戊、汉口第十五军军长刘佐龙枪毙该军副军长兼政治部主任耿丹。

己、俄顾问嘉伦离汉口东去,取道上海回国(过上海曾晤蒋中正)。

庚、叶挺、贺龙部自江西抚州进向宜黄、广昌、石城。

辛、南京政治会议通过以薛笃弼为民政部长。

壬、武汉经济愈趋困难,汉口商会请政府勿再印库券。

8.12(七,一五)

甲、蒋中正总司令辞职,与黄郛离南京赴上海,发表8.8之告国人书,述反共经过,并希望(一)宁汉同志共集南京团结一致;(

二)武汉军队并力北进,完成国民革命;(三)湘鄂赣澈底清党。

乙、李宗仁、白崇禧等电覆冯玉祥,赞成安庆会议。

丙、孙传芳部占淮阴。

丁、第十五军军长刘佐龙以擅杀耿丹,被唐生智拘捕,所部分别缴械改编。

戊、前第九军军长彭汉章(黔军袁祖铭旧部)在汉口被唐生智枪毙。

己、美使马慕瑞回国,商对华事。

8.13(七,一六)

甲、白崇禧、夏威、胡宗铎电唐生智、张发奎,谓讨蒋事已设法解决,即可达目的,胡即赴九江晤唐、张(时李宗仁已西去汉口),又电汪兆铭、谭延闿、李宗仁、程潜等,蒋已去职,亟应继续努力,完成革命。

乙、前第四军副军长陈可钰代表李济琛携款至南昌,安抚张发奎军(张不满李,拟拥陈,陈力持不可)。

丙、孙传芳及直鲁军占蚌埠,革命军贺耀组部南撤,孙下令所部会同唐生智夹攻南京。

丁、南京外交部长伍朝枢宣言,以正当手续,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

8.14(七,一七)

甲、南京中央五委员胡汉民、张人杰、蔡元培、李煜瀛、吴敬恒辞职赴沪,并电冯玉祥取消安庆之行,一了百了,免貌合神离,强合而暗斗,请冯一柱擎天。

乙、冯玉祥电蒋中正,恳切挽留。

丙、蒋中正抵宁波,回奉化。

丁、唐生智免第三十军军长魏益三职,以彭振国继,魏率数团自孝感东退皖北。

戊、夏威任第七军副军长,杨胜治任第十军军长,王天锡为副军长(第十军原有六师,现余不及半数)。

己、日本外务省次官森恪召集日公使芳泽、奉天总领事吉田茂及关东厅长官、关东军司令官在大连开第二次东方会议,商东三省问题,张作霖之日顾问町野武马大佐亦列席。

8.15(七,一八)

甲、何应钦、李宗仁、白崇禧电请胡汉民、蔡元培等回宁。

乙、武汉政府决迁南京,汪兆铭、唐生智等到九江,电邀南京何应钦等前往会商。

丙、蒋中正正式电南京国民政府辞职。

丁、唐生智电孙传芳,所部即由九江东进,会师南京。

戊、邓演达到莫斯科。

8.16(七,一九)

甲、唐生智任命第三十五军军长何键、第三十六军军长刘兴为第四集团军江左军、江右军前敌总指挥。

乙、孙传芳军占扬州。

丙、广州中央银行挤兑。

丁、张作霖下令取缔排日运动。

戊、英飞机落上海江湾,华兵扣留其两翼。

8.17(七,二○)

甲、何应钦、李宗仁通电否认代理总副司令,在蒋中正未回任前,军令由军事委员会处理。

乙、黄郛再劝蒋中正勿草率再出。

丙、直鲁军及孙传芳军抵浦口,与革命军隔江相持,互相炮击(

革命军全部撤至长江以南)。

丁、海防越人排斥华侨,肆行焚劫杀掠,死伤一百余人(凡四日,法政府不加禁止)。

戊、上海英兵以飞机被扣,折断沪杭路为要挟(明日因日领事调停解决)。

8.18(七,二一)

甲、南京会议议决要求武汉继续清党,并将中央党部、国民政府照未自广州北迁前状态改组。

乙、第七军自芜湖开驻南京。

丙、贺龙部与第三十二军钱大钧部两团激战于江西瑞金壬田,伤亡颇大(翌日钱部退向会昌)。

8.19(七,二二)

甲、武汉中央党部国民政府依中央扩大会议之决议,发表迁都南京宣言,并撤销南京各中央执监委员处分。

乙、汪兆铭、谭延闿电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共同出兵「北歼奉鲁」「南除共贼」。

丙、李济琛、杨树庄、李宗仁、何应钦等通电慰留蒋中正。

丁、贺龙叶挺部抵江西瑞金(时全军约八千人)。

8.20(七,二三)

甲、汪兆铭、谭延闿、孙科、于右任、顾孟余、唐生智、程潜等自汉口到九江,与南京代表胡宗铎会商。

乙、张发奎率第四军自南昌开往广州。

丙、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向中共中央提出秋收暴动计划。

丁、渤海舰队三次袭击吴淞无效。

戊、白崇禧就任上海卫戍司令,杨虎、陈群逃避。

己、南京国民政府下令改司法制度,自十一月一日起裁撤检察厅。

庚、江西共产党人方志敏在弋阳组织农民协会。

8.21(七,二四)

甲、唐生智部何键军入安庆,王普、夏斗寅两军东退,原省政府省党部迁芜湖,省府主席蒋作宾往上海。

乙、孙传芳电唐生智,盼携手同心,共匡大局。

丙、南京军事委员会整理军事:(一)归并杂色军队,(二)裁撤宣抚招抚使等机关,(三)缩小政治部范围,(四)裁撤徒手部队。

丁、山东境内日军开始自青岛撤退(9.8撤毕)。

8.22(七,二五)

甲、李宗仁自南京到九江,与汪兆铭、谭延闿、孙科、顾孟余、宋子文、陈公博、唐生智、朱培德、于右任、程潜等会于庐山,唐生智声言即进兵芜湖,李宗仁力持不可。最后决定谭、孙先赴南京视察,唐部暂停东进。

乙、张作霖要求阎锡山撤退石家庄驻军,以便向河南进攻冯玉祥军。

丙、蓝浦生电张伯伦,惋惜蒋介石下野。

8.23(七,二六)

甲、第一军何应钦部开赴沪宁铁路,南京由第七军接防,第四十军贺耀组,第四十四军叶开鑫部亦离南京开往秣陵关、大胜关、采石矶一带。

乙、中共中央函复毛泽东,指示湖南秋收暴动。

丙、中国共产党发布「政治任务与策略的决议案」。

丁、南京浦口间炮战剧烈(与四五月间情形相同),张作霖劝孙传芳勿急进,先专力对冯玉祥。

8.24(七,二七)

甲、谭延闿、孙科等偕李宗仁自九江到南京(过和县大胜关时,适孙传芳军偷渡,被击退)。

乙、叶挺、贺龙、朱德攻江西会昌,钱大钧部退向寻邬。

丙、日使芳泽访张作霖,依东京大连两次东方会议之决定,提出解决满蒙问题,张派杨宇霆与谈判。

丁、奉天本溪湖发生矿工风潮,日警肆行刺打,重伤数十人,拘捕约三百人,并宣布停业。

戊、蒋中正函黄郛,决先赴日本,留一个月,即游欧洲,以一年为期。

8.25(七,二八)

甲、是夜,江北六合仪征间之孙传芳军李宝璋、王淼、郑俊彦、段承泽、刘士林等部分三路渡江(据云由于蒋方震策划,孙与唐生智联合,孙不待唐军东来,先行发动,谋独占南京)。

乙、云南将领内讧未已,张汝骥攻昆明龙云军,胡若愚借黔军周西成部回滇。

丙、上海商会请国民政府展期裁厘加税仍赞成关税自主。

8.26(七,二九)

甲、孙军西路占乌龙山,中路占栖霞山,东路占龙潭。乌龙山之军被击退,东与栖霞山孙军合,是晚白崇禧命第一军第十四师卫立煌自镇江反攻,夺回龙潭。

乙、孙传芳之便衣队破坏沪宁铁路嘉定安亭车站路轨。

丙、陕西国民联军张维玺、刘汝明攻克同州,麻振武中伤而死。

丁、叶挺部再败钱大钧部于江西会昌洛口墟。

戊、日使催杨宇霆谈满蒙问题,北京外交界极注意此交涉。

8.27(八,一)

甲、第一军(第二十一师陈诚、警备师姚琮)第七军(夏威、胡宗铎、钟祖培师)夺回栖霞山。主力即撤回南京防守乌龙山、幕府山、新河镇一带。

乙、孙传芳军增援反攻(约三万人),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副师长徐庭瑶)第十四师(卫立煌)第二十二师(思宗)苦战不利(

传长江英军舰曾开炮)。

丙、上海西山会议派许崇智、张继、谢持、覃振等大活动,主张宁汉沪三党部合组中央,张并表示汪兆铭亦应暂避。

丁、杨宇霆与日使芳泽开始谈判满蒙问题。

戊、围攻云南省城之张汝骥军为龙军所败。

己、第八届远东运动大会在上海举行。

8.28(八,二)

甲、孙传芳军再占龙潭西扰尧化门,革命军第一军败退麒麟门,南京危急。白崇禧到镇江指挥。

乙、何应钦、李宗仁联电辟谣,否认彼此不睦。

丙、宋庆龄、陈友仁到海参崴,即往莫斯科。

8.29(八,三)

甲、何应钦督第一军(陈诚师)第七军(夏威、李明瑞、胡宗铎、陶钧师)自南京东进,白崇禧亦指挥第一军刘峙、邓振铨、顾祝同师自镇江西进,孙传芳亲至龙潭指挥。

乙、谭延闿、孙科电汪兆铭、唐生智速进军皖北。

丙、北京军事会议对豫军事决先向阎锡山索回石家庄。

丁、南京国民政府布告裁厘加税暂缓实行。

8.30(八,四)

甲、自南京东进之革命军向龙潭孙传芳军(郑俊彦、段承泽、李宝璋、梁鸿恩、崔景桂、马宝珩、刘士林等师五万余人)总攻,肉搏冲锋,剧战竟日,夺占黄龙山,克复龙潭,自镇江西进之革命军同时攻击,海军司令陈绍宽、陈季良亦在江上助战(是役第七军李明瑞师作战最力)。

乙、日使芳泽致北京外交部节略,定九月七、八两日撤退山东日军,惟声明将来必要时,仍于日侨居留地出兵自卫。

丙、上海解现金出口禁。

8.31(八,五)

甲、何应钦、白崇禧等督率各军扫荡龙潭附近孙传芳军,猛烈追击,海军复于江上截击,俘虏约二万人,革命军第一第七两军死伤亦八千余人。

乙、杨宇霆宣布日本提案要求为:(一)反对中国建筑与日本利益冲突之铁路,(二)在满洲增设日领事署若干处,(三)海关附税事。

丙、上海英军续撤一部。

丁、中国青年党主席曾琦在上海被捕(不久获释,去日本)。

戊、吴佩孚在四川白帝城仍以讨贼联军总司令名义,委杨森、刘存厚、邓锡侯、田颂尧、李其相为一二三四五路司令。

8.共产党人刘伯承煽动四川泸州第二十二军赖心辉部袁品文等三旅叛变,称四川红军第三路(赖得第二十一军刘湘之助,经月余攻战,收复泸州,赖亦从此失势。按本年二月及七月第二十八军顺庆之江防军黄隐部,驻广汉之陈祖旅均因共党煽动叛变)。

<!--nextpage-->

9.1(八,六)

甲、湘南许克祥军因唐生智军之攻击,退出永州。

乙、第三十二军钱大钧败贺龙于江西会昌。

丙、何键自以代理安徽省政府主席名义委任各厅代理厅长。

丁、渤海舰队偷袭吴淞。

9.2(八,七)江北浦口扬州之孙传芳军相继撤退。

9.3(八,八)

甲、济南日军开始撤退,上海日总领事通知上海交涉员声明必要时仍将出兵自卫。

乙、李济琛以黄绍竑为中央军总指挥(黄旭初代),钱大钧为左翼军总指挥,范石生为右翼军总指挥,堵击叶挺贺龙军入粤,另以陈济棠师防东江。

丙、叶挺败钱大钧之第三十二军,占领会昌。

丁、直鲁军飞机在上海高昌庙投弹。

戊、在上海举行之第八届远东运动大会闭幕。

己、赵尔巽卒,年八十四岁(1844至1927)。

9.4(八,九)

甲、谭延闿、孙科到上海,邀胡汉民等回南京。

乙、奉天二万人举行反日示威运动,高呼打倒田中内阁。

9.5(八,一○)

甲、汪兆铭自九江到南京,朱培德、何香凝、陈公博、顾孟余、徐谦等同行(是日南京发现反汪标语)。

乙、谭延闿、孙科在上海晤胡汉民、许崇智,决定宁汉沪三方合作。

丙、李济琛发表宣言,主蒋汪合作,暂时保留总司令制,蒋为最适宜之军事领袖,中央委员从速集会,宁汉政府同时废除,另组第三政府(9.13 发表)。

丁、渤海舰队连日袭击吴淞,被炮台击退。

9.6(八,一一)

甲、唐生智部江右军刘兴率第三十六军入芜湖,陈调元部第三十七军东退。

乙、革命军第四十军贺耀组部渡江占浦口,新编第十军夏斗寅部占和州。

丙、冯玉祥宣布靳云鹗屡抗命令,勾结敌匪等罪状,免其第二方面军总指挥职(靳与唐生智结合,武汉已任为中央直辖第八方面军),调孙良诚、韩复矩、孙连仲等部夹攻(时盛传方振武、岳维峻、刘镇华等一致反冯)。

丁、济南日军全部撤退。

9.7(八,一二)

甲、日使芳泽因东三省有反日运动,向张作霖提出警告。

乙、日本民政党总裁滨口反对田中对华政策。

丙、谭延闿自上海回南京,与汪兆铭会商。

丁、太原军事会议,决定不撤石家庄驻军,并准备对奉军事。

戊、冯玉祥军与靳云鹗军战于许昌。

己、靳云鹗电冯玉祥,谓驻军京汉路线,不即东进,乃奉武汉密令,防冯异图。

庚、第十八军杨杰部占扬州,第十四军熊式辉师占泰州。

辛、宋庆龄、陈友仁抵莫斯科。

9.8(八,一三)

甲、叶挺占领福建汀州,仍揭「中国国民革命闽南救党军事委员会」旗帜(时叶挺周恩来主以主力经梅县兴宁五华取惠州,俄顾问及贺龙刘伯承主先取潮州汕头,再取惠州,结果从后议)。

乙、共产党毛泽东联合江西铜鼓前武昌警卫团卢德铭、余洒度部及湘赣间农民、安源矿工,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以余为暴动总司令,苏先俊为师长,毛自任中央政治局前敌革命委员会主席,开始在湘东暴动(两湖秋收暴动。中共中央原定9.10即中秋节举行)。

丙、共产党方志敏在江西弋阳暴动。

丁、唐生智在安庆演说,痛诋蒋中正,否认宁汉合作,谓系中央迁宁,以南京中央为伪中央,又令安徽省党务停止活动。

戊、汪兆铭在南京演说,主张真诚合作,挽留胡汉民等。

己、山东境内日军全部撤退。

9.9(八,一四)

甲、汪兆铭、谭延闿、孙科、李宗仁、朱培德、李烈钧等到上海,拟晤胡汉民、吴敬恒及西山会议派之许崇智等。

乙、杨宇霆与芳泽二次会议,日方发表满洲铁路问题。

9.10(八,一五)

甲、汪兆铭等在上海与蔡元培、李煜瀛及上海中央党部(即西山派)居正、邹鲁、覃振等商宁汉合作(胡汉民、吴敬恒避不与汪见,汪又电催蒋中正赴沪,蒋不覆)。

乙、北方军与奉军在石家庄有小冲突(旋平息)。

丙、第十八军自扬州进占宝应。

丁、湖南醴陵共产党暴动攻萍乡县城,安源工人同时举事(毛泽东一度在浏阳文家市被捕,寻逃脱)。

戊、共产党毁咸宁之武长铁路劫去现款十万元。

9.11(八,一六)

甲、唐生智到芜湖(白崇禧等邀其来南京,唐不允,9.13回汉口,并将「决川」「浚蜀」两舰带去)。

乙、汪兆铭、谭延闿、孙科、于右任、程潜、褚民谊、蔡元培、张人杰、李煜瀛、李宗仁、伍朝枢、王伯群、叶楚伧、李烈钧、杨树庄、张继、谢持、许崇智、覃振、邹鲁、居正,在上海开第一次谈话会,汪主召开中央执行委员第四次全体会议,为蔡元培等所拒。

丙、冯玉祥军孙良诚占领郾城、漯河(明日占西平,靳云鹗部军长秦德纯降)。

丁、贺龙叶挺军迫近粤东,黄绍竑由韶关东进,李济琛又组织东路军,自任总指挥,由陈济棠代,并派姚雨平率舰队赴汕头。

戊、胡宗铎任革命军第十九军军长(第七军及第十五军刘佐龙之各一部组成)。

己、奉海铁路全部通车。

9.12(八,一七)

甲、汪兆铭、谭延闿、蔡元培、张人杰、张继、谢持等在上海开第二次谈话会,商定由宁汉沪三方合组特别委员会为党的最高机关,定明年一月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委员由三方各推六人,合推十四人(昨日已大致决定)。

乙、武汉各机关人员开始东下,实行停止办公。

丙、第十八军攻占淮阴。

丁、许克祥退入广东连州,受李济琛改编。

戊、湖南工农军攻占醴陵(9.14走浏阳)。

9.13(八,一八)

甲、汪兆铭通电辞职,自认防制共产党徒过迟,听候中央处分,顾孟余函中央党部,谓东来为出席第四次中央全体会议,今此会不开,其他会议无参加必要(汪、顾即返汉口)。

乙、谭延闿、蔡元培、谢持等在上海继续开谈话会(第三次)。

丙、京奉铁路新奉段所借日款本息还清,合同取消(合同订于 1907.4.15)。

丁、第十八军杨杰部占领清江浦。

9.14(八,一九)

甲、中日满蒙交涉因东三省民众及蒙古王公之反对,日本田中内阁声明暂行中止。

乙、谭延闿、蔡元培、孙科、谢持、张继、张人杰等赴南京。

丙、陈公博函中央党部,谓第四次中央全会既多主不开,即及时引退(即赴广州)。

丁、第十四军军长赖世璜以违抗命令,在上海被捕(因开罪于白崇禧,白无直属部队,思改编该军。赖于十二月三十一日被枪决于南京)。

戊、夏威任第七军军长,黄绍竑任第十五军军长,李宗仁专任第三路总指挥。

己、第四十军贺耀组占滁州。

9.15(八,二○)

甲、中国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临时联席会议(出席者二十人)在南京开会,上海中央党部委员(西山派)在紫金山开会,均议决设中央特别委员会,行使中央执行及监察委员会职权,筹备定期明年一月一日之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执监临时会议又决议开除彭泽民、邓演达党籍,恢复王宠惠党籍,将徐谦、詹大悲等五人有无附共嫌疑交中央监察委员会审查),特别委员为蔡元培*、伍朝枢、李宗仁、李烈钧、李煜瀛*、王伯群(宁方另候补三人为叶楚伧、褚民谊、缪斌)、孙科、程潜、何香凝*、朱培德、谭延闿、于右任*(汉方另候补三人为顾孟余、甘乃光、陈公博)、谢持、林森、居正、许崇智、邹鲁、覃振(沪方另候补三人为茅祖权、刘积学、傅汝霖)、胡汉民、汪兆铭、张继*、杨树庄、蒋中正、唐生智、阎锡山、冯玉祥、张人杰、吴敬恒、戴传贤、李济琛、何应钦、白崇禧(以上公推有*者兼监察)。

乙、唐生智在汉口通电调停冯玉祥、靳云鹗之战(靳反冯得唐之助)。

丙、中共湖南省委彭公达等停止明日之长沙暴动计划。

丁、共产党毛泽东自湖南醴陵北走与卢德铭、余洒度部会合,占平江浏阳。

9.16(八,二一)

甲、中央特别委员会开第一次会议议决:(一)发表宣言中国国民党统一,继续清党北伐,(二)中央党部组织,(三)国民政府组织(分外交、内政、财政、司法、农工、实业、交通七部及大学院,与军事委员会),(四)设监察院,(五)推定中央党部各部长委员,及国民政府各部部长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之人选提案人。

乙、中央执监临时会议挽留汪兆铭、胡汉民、吴敬恒。

丙、奉天打(打虎山)通(通辽县)铁路决不顾日本之反对即兴工建筑。

丁、张定璠任上海市市长。

9.17(八,二二)

甲、特别委员会通过丁惟汾等四十六人为国民政府委员,汪兆铭、胡汉民、李烈钧、蔡元培、谭延闿五人为常务委员,于右任等六十七人为军事委员会委员,白崇禧、何应钦、李宗仁、李济琛、汪兆铭、胡汉民、唐生智、程潜、冯玉祥、蒋中正、杨树庄、阎锡山、谭延闿十四人为主席团,蔡元培为大学院长,孙科为财政部长,王伯群为交通部长,王宠惠为司法部长,伍朝枢为外交部长。

乙、中国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发表宣言。

丙、毛泽东等自湖南浏阳北入湖北,占通城(山?)。(旋入江西铜鼓,九月底工农革命军余洒度降,卢德铭战死,毛走永新三湾,改编所部为一团,约四百人)。

丁、广东共产党彭湃、林道文再占海丰(9.25为粤军克复)。

9.18(八,二三)

甲、张发奎部由黄琪翔统率到韶关(该军自南昌追击叶挺、贺龙,行至抚州,折向赣江南进)。

乙、叶挺、贺龙、朱德败潮梅警备司令王俊部于大埔。

丙、汉口破获共产党机关,发现其轰炸汉口之阴谋。

丁、张人杰、于右任、蔡元培、李煜瀛等往上海,挽留汪兆铭、胡汉民、蒋中正、吴敬恒。

戊、北京政府与日本订立取缔东三省韩人协定。

9.19(八,二四)

甲、中央特别委员会推汪兆铭、蔡元培、谢持为常务委员,中央党部各部改委员制,并定十月一日取消政治会议,与政治分会。

乙、北方革命军布置完毕,分三路讨奉,左路军出京绥路,总指挥商震,右路军出正太路,总指挥徐永昌,中央挺进队自天镇出蔚县,司令(第四师长)傅作义(先出发)。

丙、共产党中央政治局议决,不再在国民党旗帜下进行暴动,实行工农革命军及苏维埃,没收大地主土地。

9.20(八,二五)

甲、南京特别委员会产生之国民政府委员及军事委员同时就职,国民政府发表成立宣言。

乙、武汉市党部对南京特别委员会表示怀疑。

丙、叶挺、贺龙部进向潮州汕头,朱德留守三河坝,潮汕警备司令王俊部撤退。

丁、第三十一军(白宝山旧部)被第一路军在宁沪沪杭两路缴械。

戊、冯玉祥部韩复矩军占领河南禹县,靳云鹗部军长李振亚溃逃。

9.21(八,二六)

甲、武汉成立政治分会,汪兆铭、顾孟余到汉口。

乙、第四军军长黄琪翔以代理第四集团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名义率部抵广州,揭拥护汪兆铭、李济琛、张发奎等标语。

丙、汉口中日兵冲突,日军以机关枪射击,我方死官兵三人(9.23解决)。

丁、北京外交部长王荫泰与日使芳泽续开中日商约会议之预备会。

9.22(八,二七)

甲、唐生智表示如南京对彼不满,即武力周旋(八日前南京已有对唐军事酝酿)。

乙、武汉政治分会设财政委员会,由孔庚等主之。

丙、国民政府议决设财政监理及外交委员会。

丁、芜湖刘兴军解散富双英师(奉军旧部)。

9.23(八,二八)

甲、叶挺、贺龙占领潮州。

乙、唐生智部之江右军刘兴部进驻东西梁山。

丙、蒋中正自宁波到上海,晤胡汉民、吴敬恒、何应钦,准备出洋。

丁、云南唐继虞乘龙云与黔军相战,围攻昆明(黔军周西成助胡若愚等)。

戊、南京短波无线电台落成。

9.24(八,二九)

甲、贺龙、叶挺占汕头。

乙、唐生智令汉口中央银行停止营业。

丙、冯玉祥部石友三军大破靳云鹗部于河南项城艾亭。

丁、前年罗振玉照废纸价购买之清内阁檔案八千袋,售与日人松崎。

戊、太湖湖匪在苏锡劫掠。

9.25(八,三○)

甲、叶挺、贺龙、谭平山、高语罕、周恩来等在汕头,宣言实行联俄联共,拥护农工三大政策。

乙、粤军薛岳、陈济棠、桂军黄绍竑到丰顺,进向揭阳汤坑。

丙、冯玉祥电请蒋中正复职。

丁、江苏、浙江、南京省市党部宣言反对中央特别委员会。

戊、汪兆铭通电,愿以党员资格,奔走各方。

己、徐谦通电自白。

9.26(九,一)第一军改编为第一、第九两军,以刘峙、顾祝同分任军长。何应钦专任第一路总指挥。

9.27(九,二)

甲、史达林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演说,决由共产党领导中国苏维埃。

乙、阎锡山之北方革命军实行讨奉,左路军前敌指挥张荫梧部队沿京绥路前进,奉军拆毁柴沟堡路轨。

丙、南京第七军开往江宁镇采石矶,防唐生智部刘兴军前进。

丁、武汉政治分会任何键为安徽省政府代理主席,并任命各厅厅长。

戊、张发奎自香港到广州,所部军队陆续开到。

己、蒋中正发告别黄埔同学书(一作9.20)。

庚、汪兆铭由汉口到庐山。

辛、张宗昌等在济南会议,决三路攻河南。

9.28(九,三)

甲、蒋中正由上海赴日本,张群同行。

乙、北方革命军左翼军前敌指挥张荫梧破奉军于丰镇,并在大同捕奉军检阅使于珍等。

丙、甘肃张兆钾部韩有禄黄得贵合旧国民三军田玉洁部占三原泾阳,宋哲元军围攻。

9.29(九,四)

甲、黄旭初、陈济棠败叶挺、贺龙于丰顺汤坑(叶贺部约六千人),薛岳师自丰顺留隍进向潮州。

乙、武汉政治分会通电谓南京特别委员会代行中央职权,在党章无根据,不能承认,暂认为事实政府,在对外,对军阀,对共产党,与之作有条件之合作,其党务政治一般的决议,则不认为有效。

丙、北方革命军总司令阎锡山通电讨张作霖。

丁、渤海舰队又袭击吴淞。

戊、毛泽东率残部抵永新三湾。

9.30(九,五)

甲、黄绍竑率黄旭初、陈济棠、薛岳各师,夺回潮州、汕头。

乙、张作霖电阎锡山质问,不覆,张学良亦电阎提出和平条件。

丙、北方革命军右路总指挥徐永昌开始向正定奉军攻击。

丁、周凤岐辞浙江省政府委员及第二十六军军长职,浙省政府改组,何应钦任主席(传周被何扣留)。

戊、广州政治分会决不遵南京所发十月一日之撤销令,并派张发奎等为省党部改组委员,李济琛等为经济委员会委员。

己、南京国民政府令四川将领通缉吴佩孚。

庚、武汉政治分会改任第三特区(旧英租界)管理局长,英领事表示拒绝(十月四日由国府外交部长加委)。

辛、日本组织青年团视察满蒙。

<!--nextpage-->

10.1(九,六)

甲、南京外交、司法、财政、交通四部及大学院长就职。

乙、北方革命军杨爱源、孙楚部占领正定,奉军汲金纯部败退新乐。

丙、第十四军改为独立第一师,熊式辉任师长。

丁、广州政治分会以张发奎任广东军事厅长,张部朱晖日任广州公安局长。

戊、河南巨匪李老末、王泰(学聚)等盘踞舞阳叶县,专事烧杀。

己、续发江海关二五库券四千万元(六月曾发三千万元,均以江海关二分五厘附加税收入担保)。

10.2(九,七)

甲、张作霖通电讨阎锡山(张宗昌、韩麟春均到北京)。

乙、北方军左路军占怀安,并与奉军高维岳部激战于柴沟堡。

丙、张发奎在广州表示祇认从前武汉中央为正统,惟近为假革命的唐生智把持(张在武汉受唐排斥)。

丁、南京财政监理委员会缩减军政费为每月八百万元,内军费为七百万元。

戊、南京中央党部推定各部主任,组织谢持,宣传胡汉民(不到),工人麦焕章,青年傅汝霖。

10.3(九,八)

甲、南京国民政府下令讨伐张作霖。

乙、北方军左路军占领柴沟堡,奉军自张家口退宣化。

丙、冯玉祥军动员防御入豫之奉鲁军,陇海路由鹿钟麟指挥,河北由孙连仲指挥。

丁、张作霖以吴俊升为东三省边防总司令,代行保安总司令。

戊、黄绍竑、薛岳、陈济棠、黄旭初再大破叶挺、贺龙于乌石(

叶贺残部及彭湃走海丰与农军合),朱德林彪陈毅等率千余人自三河坝走赣粤边地,郭沫若、徐特立走香港。

己、孙科、伍朝枢、许崇智、居正、张继等自南京往庐山,挽留汪兆铭,并疏通武汉反对特别委员会事。

庚、武汉政治分会因长沙俄领事包庇共产党,密谋危害地方,决予查办。

辛、上海招商局码头仓库工人罢工(10.13复工)。

壬、蒋中正在日本访宋耀如夫人(宋美龄之母)。

10.4(九,九)

甲、北方军右路迫新乐,中央挺进队第四师傅作义抵蔚县,张作霖发表讨阎锡山令,张作相赴南口,张学良、韩麟春赴保定,分任京绥线、京汉线指挥,阎锡山亦到获鹿督师。

乙、湖南省政府令长沙俄领事离湘。

丙、张作霖任刘尚清为奉天省长(因莫德惠不肯制止反日运动)。

丁、上海英美烟草公司第一二厂工人又罢工。

戊、驻瑞士公使陆征祥在比京附近教堂领受神职。

10.5(九,一○)

甲、北方军左路军占领张家口,右路军败奉军于新乐,连克新乐、定州、安国、曲阳,奉军主力集中高碑店。

乙、阎锡山电张作霖如能顺应民意,仍可和平解决(七日张覆电云此后惟力是视)。

丙、孙传芳等通电讨阎锡山。

丁、前第二十七军王普部改编之独立第三师在下关被第七军缴械。

戊、贺龙部师长周逸群自汕头走上海。

10.6(九,一一)

甲、广州张发奎通电反对南京特别委员会,主开第四次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

乙、北方军左翼与奉军在宣化怀来间剧战,右翼军与奉军在清风店望都剧战。

丙、南京军事委员会电阎锡山、冯玉祥、唐生智共同出兵北伐。

丁、前革命军俄国军事顾问嘉伦自上海赴日本回国。

戊、南京国民政府通缉靳云鹗。

10.7(九,一二)

甲、李济琛、张发奎电请汪兆铭回粤主持党国大计。

乙、阎锡山到石家庄督师。

丙、北方军左路军商震、张荫梧部与奉军张作相部在宣化附近激战,北方军损失颇巨(此时奉军两路布置完备,开始反攻)。

丁、张作霖下总攻击令,张学良、韩麟春沿京汉线进攻,张作相、汤玉麟沿京绥线进攻,张宗昌、褚玉璞沿陇海线进攻。

戊、贺龙、叶挺、周恩来、张国焘、李立三、恽代英、刘伯承、谭平山、林祖涵、吴玉章、张太雷、罗绮园抵海陆丰一带(寻相继走香港上海)。

10.8(九,一三)

甲、北方军右路军(徐永昌、傅存怀部)在望都附近为奉军击败。

乙、汉口英领事仍拒绝第三特区新局长到任。

丙、杨宇霆为9.4奉天反日运动向日使芳泽道歉。

丁、江苏省政府以郑毓秀继卢兴源任上海公共租界临时法院院长(卢不交代,领事团拒郑到任)。

戊、国民政府续发江海关二.五附税库券二千四百万元。

10.9(九,一四)

甲、国民政府会议决定讨伐唐生智。

乙、江西全省统一,李烈钧系在赣东之省政府,钱大钧系在赣南之行政委员会均经撤消。

丙、伍朝枢夫人在天津被扣。

10.10(九,一五)

甲、汪兆铭、孙科、伍朝枢、许崇智、张继等自庐山到汉口,疏通唐生智。

乙、蒋中正电汪兆铭,谓过去之事均应负责,并劝汪挽救。

丙、北方军傅作义师之挺进队到达涿州,猛击奉军。

丁、北方军右翼军第三军杨爱源部在京汉路战事失利,阎锡山下令撤退,奉军第二十九军戢翼翘占定州。

戊、日本南满铁道总裁山本条太郎(10.8到北京)向张作霖提出满蒙新五路要求(敦化图们江线、长春大赉线、吉林五常线、延吉海林线、洮南索伦线)。

己、陇海线直鲁军褚玉璞部徐源泉、王栋、方永昌等军进攻豫东马牧集,与东进之国民联军第一路鹿钟麟部庞炳勋、杨虎城、吕秀文激战。

庚、方鼎英任新编第十三军军长(在粤湘间)。

辛、天津唐山共产党暴动(顺直大暴动)。

10.11(九,一六)

甲、汪兆铭、唐生智、孙科、伍朝枢、许崇智及李济琛代表在汉口会议,商汪唐与南京合作条件(召开第四次中央执行委员会,追认特别委员会,恢复中央监察委员会,设国民政府主席等)。

乙、广州政治分会拒绝南京特别委员会取消该分会令,并组织临时军事委员会分会。

丙、冯玉祥电南京,请协力讨奉,请于何应钦、李宗仁、白崇禧三人中派一人往津浦路督师(一作10.1)。

丁、北方军右路退石家庄。

戊、广东陆丰海丰共产党刘琴西等推彭湃为红军总指挥,组织苏维埃政府,设立东江革命委员会。

10.12(九,一七)

甲、孙科、伍朝枢等离汉返宁。

乙、北方军第四师傅作义部袭占涿州。

丙、新编第一军谭曙卿部在福州为蒋光鼐所统之第十一军解散。

丁、日本南满铁道总裁山本条太郎与张作霖密谈,关于满蒙铁路问题谅解成立。

戊、汉口英侨开会通过强迫第三特区华兵迁出工部局及私人房屋,修改陈友仁欧玛利之协定,管理局增加英职员。

己、吉敦铁路第一期工程完竣,即开始营业。

庚、陕西清涧驻军受共产党李象九、谢子长策动叛变(次日进向延川、延长,至宜川消灭)。

10.13(九,一八)

甲、南京谭延闿、程潜、李宗仁、何应钦等电汪兆铭,对孙科、伍朝枢在汉所议办法全赞同,请在汉粤之中央委员来宁,于十一月一日开第四次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

乙、京绥路之北方军左翼商震部因京汉路之右翼军已退,作战计划改变,即自下花园宣化西撤柴沟堡一带。

丙、陇海路之国民联军鹿钟麟部退归德,直鲁军占马牧集。

丁、柏文蔚辞三十三军军长,以张克瑶继任。

戊、上海英美烟草公司罢工风潮扩大。

10.14(九,一九)

甲、北方军挺进军司令第四师师长傅作义入涿州,以旅长白儒清,团长袁庆增分任卫戍司令城防司令,其别动队在长辛店琉璃河一带出现。

乙、冯玉祥令豫东各军分向柘城、太康、杞县撤退。

丙、冯玉祥速电南京,请由津浦线从速出兵,夹攻徐州。

丁、白崇禧编组第十三军,以赖世璜旧部为第一师,并拟编王天培旧部第十军为第二、第三师,该军反对。

戊、广州工人海员罢工示威。

己、中芬通好条约互换。

庚、苏俄代理外长加拉罕向日大使田中提议订立互不侵犯条约。

10.15(九,二○)

甲、国民政府决定西征(讨唐生智)北伐并进,以李宗仁、程潜及朱培德部任西征,由李统率第七军夏威、第十九军胡宗铎、第三十七军陈调元,出皖北,攻唐生智之江左军何键部。程统第六军、第十三军陈嘉佑、第四十四军叶开鑫,出皖南,攻唐生智之江右军刘兴部。朱统第三军王均、第九军金汉鼎出赣西攻长沙岳州。陈绍宽率海军沿江进攻。北伐军以何应钦任之,以第一军刘峙、第九军顾祝同、第三十三军张克瑶、第四十军贺耀组、新编第十军夏斗寅,担任津浦线。以第十七军曹万顺、第二十六军陈焯及文鸿恩、李明扬两师(第十八军及第三十一军所改编)担任运河线,各路军已开始出动。

乙、北方军总司令阎锡山规定防守计划,右翼获鹿为第一线以孙楚军守之,井陉为第二线由徐永昌守之,井陉以北由杨爱源军守之。放弃石家庄,左路军商震退永嘉堡柴沟堡,张荫梧军退阳源(奉军高维岳占张家口)。

丙、奉军开始围攻涿州(奉军为于芷山之第三十军,万福麟之第八军及邹作华之炮兵)。

丁、日人宣传满蒙交涉即重开,将各问题分别解决。

10.16(九,二一)

甲、广东李济琛系之黄绍竑、陈济棠军相继由潮梅开广州集中,张发奎部李汉魂师接防惠州,捕杀第十八师师长胡谦(时广东军政权已大半入于张发奎陈公博手中,李济琛无能为力)。

乙、陇海路国民联军左翼第八方面军刘镇华部姜明玉、梅发魁、憨玉珍叛变,掳副总指挥郑金声,降于直鲁军,占领柳河(一作10.16;11.8郑在济南遇害)。

丙、周恩来、叶挺、贺龙、谭平山、林祖涵、吴玉章、张国焘、恽代英会于香港。

10.17(九,二二)

甲、南京谭延闿等通电赞成十一月一日在南京开第四次中央委员会议,请汪兆铭等莅会。

乙、程潜任军事委员会主席,何应钦任北伐前敌总指挥。

丙、唐生智部第三十六军刘兴自芜湖,第三十五军何键自巢县合肥分别西撤。

丁、直鲁军占归德。

戊、奉军汲金纯之第十五军占石家庄。

己、奉军仍猛攻涿州(此后三十余日均在剧战中)。

庚、北京附近门头沟、密云均有北方军之便衣军别动队活动,北京加紧戒严,并拘捕学生工人。

10.18(九,二三)

甲、张作霖下令,对山西有息兵意。

乙、大名之直鲁军孙魁元(殿英)攻陷彰德。

丙、广州政治分会临时军事委员会成立,李济琛之第八路军总指挥,张发奎之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均取消,俟四次执监会议开毕,中央健全后,即将临时军事委员会取消。

10.19(九,二四)

甲、广州李济琛、张发奎等赞成第四次中央委员会议,并主开预备会。

乙、西征军第三十七军陈调元及海军占领芜湖,李宗仁自南京西上指挥。

丙、自汕头西走之贺龙叶挺残部一千余人与海陆丰之彭湃部会合。

丁、广州省港罢工纠察队被解散,工人领袖被捕。

戊、汉口交涉员为第三特区事驳覆英领事。

己、招商局「爱仁」轮自粤赴厦为匪所劫,英舰炮击,被焚。

10.20(九,二五)

甲、国民政府下令讨伐唐生智,免其本兼各职(上海各报载有唐生智勾结孙传芳之证据)。

乙、西征军第三路军占巢县,何键部西退。

丙、直鲁军占河南兰封,西趋开封杞县。

丁、国民联军北路孙连仲部夺回彰德(孙部旋南调)。

10.21(九,二六)

甲、唐生智通电指斥南京特别委员会之非法。

乙、武汉政治分会宣言在中央执行委员会未恢复前,所有辖区内之党务政治军事均由政治分会处理。

丙、国民政府任命安徽省政府委员,以陈调元为主席。

丁、第四路军总指挥程潜自南京赴芜湖。

戊、中日修约会议再展期三个月。

己、蓝浦生以程潜任南京要职,不愿续谈宁案。

10.22(九,二七)

甲、贺耀组、顾祝同到滁州,何应钦由上海到南京,布置北伐军事。

乙、李济琛、陈公博等电宁汉调停,主速恢复中央党部,唐生智军退出安庆(同日李与黄绍竑电李宗仁、白崇禧促讨唐)。

10.23(九,二八)

甲、蒋中正在东京发表对日本国民宣言。

乙、李济琛黄绍竑部集中广州,令第五军李福林部北开,协同方鼎英、范石生军入湘讨唐生智。

丙、西征海军占大通,炮击西退之刘兴军。

丁、中国共产党发表反军阀战争宣言。

戊、无锡破获共产党机关。

己、长沙卫戍司令部派兵将俄领事馆查封,押送领事馆人员出境。

10.24(九,二九)

甲、汪兆铭自武汉到上海,电谭延闿等反对西征,谓与孙科等在汉口所议及十三日谭等所赞同者不符,并宣布在汉所议条件。

乙、西征军第七军夏威、第十九军胡宗铎越过桐城,进迫安庆,何键部西退。

丙、冯玉祥电南京,赞成讨唐生智。

丁、南京特别委员会开除唐生智党籍,并发告湘鄂皖民众书。

戊、陕西国民联军宋哲元败田玉洁(国民军第二军),占三原。

己、苏州铁机织工罢工风潮扩大,工人与公安局发生冲突。

庚、共产党陈独秀派之「布尔什维克」周刊出版(共出十九期)。

辛、北京大学教授周作人刘复(半农)以传闻军警缉捕,避日人家(一周后无事)。

10.25(一○,一)

甲、汪兆铭离沪赴广州。

乙、谭延闿等电李济琛陈公博等,中央委员全体会议仍行召集。

丙、北京枪毙被捕学生工人十一人。

丁、共产党彭湃及红军第二师进攻广东海丰陆丰城。

10.26(一○,二)

甲、国民联军孙良诚、石友三、马鸿逵与直鲁联军褚玉璞、徐源泉、王栋、程国瑞、张敬尧、方永昌军开始在开封杞县之线激战,刘镇华部被刘志陆、潘鸿钧困于考城。

乙、西征军第四十四军叶开鑫部占太湖。

丙、传苏俄将以四千万日金售中东路权于日人。

10.27(一○,三)

甲、西征海陆军占安庆(一作 10.29)。

乙、奉军猛攻涿州不下。

丙、北京英日法公使抗议山东海军扣留盐税。

丁、中日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在北京开会。

戊、毛泽东进入江西宁冈县井冈山,与匪首王佐、土豪袁文才(

会党)联合(约共六七百人,刁飞林、李克昌为其干部。1928年初毛命何长工诱说王佐,消灭尹道之团队,改编王袁部为工农革命军一团,袁为团长,王为副团长)。

10.28(一○,四)

甲、冯玉祥再电南京请夹击徐州。

乙、奉军占京绥路柴沟堡。

丙、国民政府任钮永建等为江苏省政府委员,钮为主席,朱培德等为江西省政府委员,朱为主席。

丁、国民政府外交部令上海交涉员向法美英总领事抗议外人在租界设无线电台事件。

戊、日本向张作霖要求建筑开源海龙铁路。

己、湖北麻城黄安共产党暴动,占领麻城(?)。

10.29(一○,五)

甲、汪兆铭到广州,在葵园开会,商恢复中央执监委员会及国民政府。

乙、鄂西第二军张辉瓒等败唐生智部(吴尚、程汝怀、熊襄师)于荆门。

丙、上海英兵枪伤中国岗兵。

丁、吉会铁路(满蒙交涉中心问题)已由张作霖与南满铁路社长山本秘密成立协定。

10.30(一○,六)

甲、汪兆铭、李济琛、陈公博、何香凝等七人通电,主在广州开第四次中央委员全体会议,先恢复常务委员会,即成立常会秘书处,中央执监委员通讯处。

乙、李宗仁、白崇禧等电促汪兆铭等赴南京开会。

丙、宋子文自日本回广州(时蒋中正与宋美龄之婚事已成,宋子文入粤与陈公博、张发奎商汪蒋合作,迎蒋来粤,反对南京,张等未允)。

丁、冯玉祥部石友三、韩复矩、孙良诚等大破直鲁军于杞县兰封间。

戊、广东共产党占领汕尾,成立海陆紫工农集团军,林道文为军长。

10.31(一○,七)

甲、汪兆铭等不赞成讨唐生智(李济琛则与南京一致,继续出兵湘南)。

乙、谭延闿、胡汉民、李煜瀛、张人杰等在上海讨论党治根本,李等主分治合作,尊重地方权限,巩固中央。

丙、柏文蔚任北路宣抚使。

丁、国民军宋哲元攻占陕西泾阳,田玉洁、黄德贵败逃,韩有禄阵亡。

<!--nextpage-->

11.1(一○,八)

甲、南京谭延闿等电汪兆铭等,第四次中央委员全体会议,因在汉粤各委员无来宁确讯,不足法定人数,只得延期,并催来宁。

乙、国民联军孙良诚部夺回兰封,直鲁军溃退。

丙、第十一军军长陈铭枢自日本抵福州复职。

丁、邓演达在欧洲(柏林?)发表宣言,号召国内同志组织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三党)。

戊、江苏宜兴共产党万镒煽动农民暴动,占领县城,沪宁路常州无锡一带戒严。

己、广州工人持红旗向汪兆铭请愿求释于四月十五日后清党被捕之工人,被公安局解散。

庚、广东共产党彭湃(工农红军第二师)三次占海丰。

11.2(一○,九)

甲、国府外交部长伍朝枢宣言,各种不平等条约,无存在理由,当以正当手续废除,各种条约协定,非经国民政府缔结,概不生效。

乙、上海台湾学生会声明亚洲民族大同盟为日人机关,不愿派代表参加。

丙、北京外交总长王荫泰为修约事向西班牙公使提出临时办法四条。

丁、杨森到宜昌,参加讨唐战事,与第二军联络(鄂北方振武军,时称中央直辖第九方面军,已出动)。

戊、陇海路之国民联军孙良诚、韩复矩、石友三占领豫东内黄柳河继续向东追击(翌日围攻考城刘镇华部之直鲁军刘志陆、潘鸿钧亦退走)。

己、京绥路奉军汤玉麟占阳高。

庚、武汉政治分会与唐生智暗斗颇烈。

辛、北方军左路商震部分别退守晋北雁门关龙泉关之线。

11.3(一○,一○)

甲、奉军汤玉麟、高维岳占大同,张作相占蔚县。

乙、共产党退出江苏宜兴,被杀者二十余人。

11.4(一○,一一)

甲、汪兆铭、李济琛、宋子文等通电主张须取消特别委员会,方能在南京开中央委员会议,最低限度亦当明白停止其职权,在正式会议前,先于广州或上海开预备会议。

乙、何应钦自南京渡江赴津浦路前线督师北伐。

丙、直鲁军孙殿英乘国民联军孙连仲部南调,袭占豫北卫辉(11.7彰德汤阴淇县相继为直鲁军所占)。

丁、国民政府任程潜、朱培德为第四、第五路军总指挥。

戊、国民政府任徐元诰为最高法院院长,又任张继等五人为监察院委员。

己、国民政府派程潜等五人为湘鄂临时政务委员会委员,程任主席。

庚、广东省政府下令讨唐生智。

11.5(一○,一二)

甲、国民联军庞炳勋、韩复矩夺回归德,俘直鲁军袁家骥军全部。

乙、蒋中正、张群晤日本首相田中义一。

丙、日人电通社消息张作霖将于明年元月改帝制。

丁、上海丝茧女工开会,楼房坍塌,压毙一百二十余人。

戊、伍朝枢夫人在天津释放。

11.6(一○,一三)

甲、奉军于芷山军占晋北灵邱,北方军左翼军退守平型关、雁门关(是日阎锡山下总退却令)。

乙、西征军第十九军胡宗铎、第四十四军叶开鑫败唐生智部刘兴于鄂东广济。

丙、广州临时军事委员会以黄绍竑为北路总指挥,入湘讨唐生智。

丁、在南京之中央委员谭延闿等电汪兆铭仍主在南京召集第四次中央委员全体会议。

戊、上海开讨唐讨奉市民大会,电请蒋中正复职,警告汪兆铭。

己、厦门共产党大肆活动。

庚、赴东三省之鲁省难民仍不绝,流落大连者五万人,日人将其运往蒙古。

11.7(一○,一四)

甲、西征海军占领武穴。

乙、奉军久攻涿州不下,令北京晋人向守城之傅作义师长商和平条件。

丙、上海天津之白俄围攻苏俄领事馆(今日为苏俄革命成功十周年纪念)。

丁、共产党在苏锡一带活动,上海戒严。

戊、浙江共产党总机关在杭州破获。

己、共产党彭湃成立广东海陆紫(紫金)苏维埃政府。

11.8(一○,一五)

甲、谭延闿等电汪兆铭:特别委员会取消或停止职权,应由中央全体会议解决。并赞成在上海开预备会。

乙、西征军第六军程潜攻占富池口,败第八军李品仙部。

丙、何应钦下总攻击令,以第一军刘峙,第九军顾祝同任右翼(

津浦线正面),第四十军贺耀组,新编第十军夏斗寅任中路(定远),第三十三军张克瑶任左翼(寿州)。

丁、前渤海舰队司令吴志馨,国民联军第八方面军副指挥郑金声,革命军暂编第十一军军长马祥斌,在济南被枪决。

戊、广州政治分会宣布遣散罢工工人办法,每人津贴百元。

己、华洋义赈会调查山东旱蝗兵灾,灾区五十六县,面积人口占全省之大半。

庚、蒋中正发表告日本国民书,盼中日国民以自动自觉精神团结,今后当扫除彼此间误会与恶感,以及其亲善障碍之军阀。

11.9(一○,一六)

甲、中国共产党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上海举行(一说 11.11 开始)。

乙、共产党在无锡东北乡实行暴动,成立农民革命委员会及农民革命军司令部。

丙、北伐军第九军顾祝同部攻占皖北明光,败孙传芳部李宝璋师。

丁、在宜兴暴动之共产党领袖万镒被捕。

戊、西征军第七军夏威攻占蕲水,败何键军。

己、奉军郭希鹏师占领绥远城(明日占包头)。

庚、特别委员会派许崇智及张继、居正出国。

辛、顾孟余、王法勤等自上海到广州。

壬、山东令各县种烟,每亩收捐十元。

11.10(一○,一七)

甲、蒋中正自日本到上海,即电汪兆铭来沪,商解决党内纠纷,主恢复中央党部。

乙、汪兆铭等因蒋中正抵沪,对在广州开第四次全体会议之主张,不再坚持。

丙、西征军胡宗铎占领蕲春,叶开鑫占田家镇,刘兴部败溃,南岸程潜部占半壁山(翌日占阳新)。

丁、国民联军奉冯玉祥令自豫东西撤(冯以河南情形复杂,奉军南下,直鲁军力量尚强,津浦线南段革命军相距尚远之故)。

戊、一八六四年十月十日所订之中西(西班牙)条约期满,北京外交部总长王荫泰照会西使声明不再继续,并提出临时办法(该约五月十日已期满,西使主十月十日,复又延至本日)。

11.11(一○,一八)

甲、唐生智率龚浩搭日轮离汉口东去(11.17 到日本),临行勒毙第八军师长张国威。

乙、北伐军第九军顾祝同、新编第十军夏斗寅攻占凤阳。

丙、奉军于芷山等部会攻山西平型关。

丁、进入湘南之方鼎英军占郴州。

11.12(一○,一九)

甲、北京外交部宣告中西条约期满失效。

乙、孙传芳军败北伐军第九军、新编第十军,再占凤阳。第一军第二师攻占临淮关。

丙、李品仙、何键等通电停战息兵。

丁、南京上海举行孙中山诞辰之热烈纪念会。

戊、陈独秀致书中共中央常务委员,主此时工农运动应偏重经济斗争,不可存以暴动取得政权之幻想。

己、江苏奉贤共产党暴动。

11.13(一○,二○)

甲、唐生智部何键、刘兴、李品仙全部自武汉退回岳州。

乙、冯玉祥电国民政府请移西征之师,用以北伐。

丙、渤海舰队袭击镇海。

丁、张作霖以汲金纯为绥远都统。

戊、驻美公使电北京外交部,美国务卿表示中日满蒙交涉侵入国际新银行团范围,美政府当首出干涉。

己、陈独秀再致书中共中央常委,主起草政纲,送共产国际批准。

庚、无锡共产党暴动失败。

11.14(一○,二一)

甲、西征海军陈绍宽率舰抵汉口。

乙、北伐军第九军顾祝同部再占凤阳。

丙、陇海路之国民联军后退,直鲁军中路徐源泉、许琨等复占归德。

丁、奉军于芷山占领山西平型关,进攻五台山繁峙。

戊、西班牙公使嘎利德抗议中西条约之废止,否认中国政府有废约之权。

己、上海中国共产党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议决(一)中国现状与党(共党)的任务案,(二)最近组织问题的重要任务案,(三)政治纪律案(主持南昌暴动之前敌委员会委员均予警告,开除谭平山党籍,张国焘政治局候补委员及中央执行委员,彭公达、毛泽东政治局候补委员及其与易礼俗、夏明翰之湖南省委员会委员,杨匏安中央监察委员,陆沉之中央执行委员兼湖北特别委员会书记,警告王若飞)。

庚、苏联共产党开除托洛斯基、齐诺维夫党籍。

11.15(一○,二二)

甲、西征军叶开鑫占武昌,胡宗铎等占汉口(第三十七军陈调元部回皖参加北伐)。

乙、南京政府下令通缉唐生智。

丙、川鄂间发现与豫鲁红枪会相似之「神兵」。

丁、黄绍竑应汪兆铭邀,自南宁到广州。

11.16(一○,二三)

甲、汪兆铭、李济琛代表粤方中央委员往上海出席中央委员全体会议预备会。张发奎亦离粤往香港,准备出洋,李所任广州政治分会及军事委员会主席由黄绍竑代。

乙、上海党员欢迎蒋中正,蒋演说因汪兆铭力促,由日返沪,当与汪、胡(汉民)等共同合作,散会后蒋在途中有人谋刺未中。

丙、阎锡山往五台山督师。

丁、北伐军第一军第一师蒋鼎文,第四十军贺耀组占领蚌埠,击败孙传芳军郑俊彦等。第三十三军张克瑶占领怀远。

11.17(一○,二四)

甲、张发奎自香港返广州,指挥黄琪翔军、薛岳之新编第二师、黄镇球之新编第三师发动政变,将桂军缴械,接收军事委员会,并占领黄埔军校,包围李济琛住宅及司令部,声称护党,黄绍竑逃(传黄绍竑亦有解决黄琪翔部之说)。

乙、胡汉民表示反对带共产色彩之中央委员与闻党国事(指陈公博等)。

丙、上海工人总会成立(反对右派之工人组织统一委员会)。

丁、奉军第五次攻击涿州又失败。

戊、西班牙公使二次向北京外交部抗议废约。

11.18(一○,二五)

甲、广州政治分会下令通缉黄绍竑;何香凝、顾孟余、王法勤等电汪兆铭,请予黄以处分。

乙、汪兆铭、李济琛到上海晤蒋中正。

丙、北伐军第三十三军张克瑶占领津浦路之固镇。

丁、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与广东书记张太雷(春木)商广州暴动计划。

11.19(一○,二六)

甲、汪兆铭、蒋中正等在上海会商党务政治军事,李煜瀛发表「

分治合作」主张。

乙、冯玉祥分电熊斌孔祥熙促蒋中正复职。

丙、广州军事委员会以张发奎、李福林、陈公博任主席团(张即日自香港回广州)。

丁、直鲁军分路反攻,右翼刘志陆、潘鸿钧、柴云升、王振等部占考城,右翼张敬尧、袁家骥等部迫宁陵、睢县,中路褚玉璞、徐源泉、许琨、王栋、方永昌等越归德西进,张宗昌到徐州指挥。

11.20(一○,二七)

甲、广州顾孟余、陈公博等电汪兆铭,主先在粤成立中央执行委员会临时办公处。

乙、广东北江桂军西退,汕头陈济棠军对广州作军事行动。

丙、胡汉民拒见汪兆铭,张人杰劝蒋中正勿与汪合作(因广州事变不满于汪)。

丁、何应钦自前线回宁赴沪,参与上海会议,津浦路战事暂停。

戊、南京召开市党员大会,拥护及反对特别委员会两派互殴,反对派四人被捕(反对派为中央党务学校员生)。

己、共产党之广东海丰苏维埃成立。

庚、哈尔滨张焕相等组织惠民公司,雇直鲁难民在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荒地种植水稻,以抵制日韩人。

辛、中央研究院筹备委员会推蔡元培为院长。

11.21(一○,二八)

甲、白崇禧令上海市长张定璠监视汪兆铭行动,白即往汉口与李宗仁商对付广州事变。

乙、唐生智部均已退入湖南,李品仙、何键、刘兴、周斓、叶琪等在长沙会议,决定暂时保境休养,听候第四次中央执监会议解决并设立第四集团军办事处。李部第八军驻长沙,刘何之第三十六、第三十五两军守岳州。

丙、谭延闿等自南京往上海,晤蒋中正汪兆铭。

丁、冯玉祥代表张之江到南京,请速派军北伐。

戊、中央执行委员萧佛成劝蒋中正勿与汪兆铭合作。

11.22(一○,二九)

甲、南京民众开庆祝西征胜利大会,中央党务学校训育副主任谷正纲主席,通过促开四中全会,拥护蒋总司令复职,打倒中央特别委员会及西山会议派,即整队游行示威,军队制止,并开枪射击,死伤数十人(内中央党务学校学生死一人伤二人,是为「一一二二惨案」。

乙、汪兆铭、蒋中正、谭延闿等谈话会,讨论四点:(一)反共程度(二)建设工作(三)捐除成见(四)对外政策。

丙、苏州铁机织工罢工风潮解决。

丁、国际无线电会议中国代表发表声明书,禁止各国在中国境内建设电台。

11.23(一○,三○)

甲、上海国民党要人争辩广州事变,李济琛等谓为共产党阴谋,汪兆铭等谓系反对特别委员会而起。

乙、广州政治分会电慰李品仙、何键等,谓待四次全体会议解决,继续努力。

丙、冯玉祥电孔祥熙,劝蒋中正复职。

丁、云南龙云战败,张汝骥占领昆明。

戊、阎锡山电张作霖,抗议奉军用毒瓦斯弹攻涿州。

己、日人又传张作霖将称帝国,号大龙或武宪,年号武岳。

庚、驻美公使施肇基向美国国务卿抗议日美满洲铁路借款。

辛、国民政府外交部长伍朝枢对外宣言(一)国府将于最短期内宣布废止一切不平等条约。(二)期满条约当然失效。(三)非国府所订或许可之条约完全无效。(四)国际间关于中国之条约,未经国府参加者,一概不受其约束。

壬、伍朝枢照会西班牙公使,声明1864之中西条约期满作废。

11.24(一一,一)

甲、在上海之中央执监委员由汪兆铭、谭延闿、蒋中正、李济琛发起,今日开谈话会,定十二月三日至五日在上海开四次全会预备会,是日戴传贤、何香凝自粤来沪。

乙、沿运河北进之第二十六军陈焯部进攻宿迁之直鲁军。

丙、豫东国民联军大举反攻,左路孙良诚、刘镇华、马鸿逵部夺回考城,击毙直鲁军军长潘鸿钧等(11.25),乘胜入山东(12.2 围曹县)。右路鹿钟麟、庞炳勋败张敬尧等于杞县以东。

丁、李宗仁、程潜协商结果,以李部第十九军军长胡宗铎任武汉卫戍司令。

戊、汉口英领事声明英国无派兵来汉意。

己、北京之中日满蒙交涉,仍在秘密进行中。

11.25(一一,二)

甲、何键、李品仙等与程潜、李宗仁、叶开鑫接洽和议。

乙、蒋中正对二十二日之南京惨案极愤慨。

丙、汪兆铭向新闻记者报告,粤事由于反对及拥护特别委员会而起,绝无共党关系。

丁、北京外交部答覆西使二次抗议。

11.26(一一,三)

甲、国民联军中路韩复矩、石友三军大破直鲁军褚玉璞、徐源泉、王栋等部于豫东柳河。右路鹿钟麟、庞炳勋亦败张敬尧等于睢县。

乙、广州省港罢工工人不服遣散,发生骚扰,被军警驱散,并将全市宿舍饭堂完全收回。

丙、共产党广东省委员会决定进行广州暴动。

丁、张发奎致书李济琛,述其护党主张。

11.27(一一,四)

甲、广州军事委员会调黄琪翔、薛岳等部赴西江,防桂军东侵,以黄为西征总指挥。

乙、国民联军右路鹿钟麟、庞炳勋攻占归德。

丙、第二十六军陈焯等攻占宿迁(11.29 复失)。

丁、日本进行借美国摩根公司款,向俄国收买中东铁路权利。

11.28(一一,五)

甲、吴敬恒发表一文,认广州事变与共产党有关,并指摘汪兆铭。

乙、张发奎通电否认容共,自称其行为为护党,反对特别委员会,服从中央。

丙、李济琛部师长陈济棠、徐景棠通电讨伐张发奎、黄琪翔、薛岳。

丁、李宗仁等到上海,商粤事。

戊、国民政府外交部令上海交涉员向英法美领事抗议外人在租界设无线电台事件。

己、上海公共租界电车工人罢工(12.25 复工)。

庚、上海码头工人罢工(12.19 复工)。

11.29(一一,六)

甲、国民政府下令严行查办二十二日之南京惨案。

乙、谢持、张继、居正、许崇智、邹鲁等发表告同志书,述特别委员会成立经过(因反对该会声浪渐高,并谓西山会议派把持该会)。

丙、美公使马慕瑞回任,到东京登岸,与日政府有所接洽(满蒙问题)。

丁、杨宇霆向路透社记者声明:(一)满蒙交涉仍在停顿中,(

二)葫芦岛开港及打通路建筑,并无英国投资,(三)日向美借款侵略满蒙,美国此举中国认为缺乏友谊,美如投资不应经日手,又吉会铁路仅规定可由日方借款,但不许日本转借外债,(四)日美如自行解决中国无线电台案,不得中国同意,不生效力,(五)山本为商人非外交家,来北京并非代表日政府。

11.30(一一,七)

甲、日使芳泽向日美英记者发表攻击杨宇霆之谈话,并函杨宇霆质问。

乙、冯玉祥电南京,共同北伐,以解山西之围。

丙、直鲁军许琨反攻宿迁,第二十六军后退。

11.?共产党毛泽东占茶陵。

<!--nextpage-->

12.1(一一,八)

甲、冯玉祥阎锡山电请蒋中正复任总司令职(冯另电蒋敦劝)。

乙、李宗仁、李济琛及西山派共商定现在中央各机关及军事政治照常进行,并反对再设政治会议。

丙、广州开护党运动大会,主张在粤开第四次中央全体会议。

丁、杨树庄、陈铭枢自福州到上海。

戊、蒋中正宋美龄在上海结婚(宗教仪式由余日章主持,中国仪式由蔡元培主持)。

己、国民联军第六军军长韩复矩攻砀山,直鲁军退徐州。

庚、国民政府外交部长伍朝枢电美国国务卿,阻止南满路社在美国借款。

辛、杨宇霆向中国新闻记者谈话,更正前日路透社所载之错误,并向日使芳泽解释(满蒙交涉真相渐露)。

壬、日使芳泽谦吉报告外务省,北京政府势力仅及于东三省及直隶山东,暂不必与商订条约。

12.2(一一,九)

甲、南京国民政府下令讨伐张发奎、黄琪翔,谓其勾结共产党叛变。

乙、王法勤、甘乃光、陈树人、王乐平、潘云超等中央委员自广州到上海,参加四全会预备会(陈公博在广州未来)。

丙、湘鄂临时政务委员会在汉口成立,程潜为主席。

丁、国民政府公布中西条约废止后临时办法七条。

戊、湖北共产党(徐海东)占黄安,设苏维埃政府(一作12.7,旋失败)。

12.3(一一,一○)

甲、中国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第一次预备会在上海拉都路蒋中正宅开会,对特别委员会分反对赞成两派,并辩论广州事变,对南京一一二二惨案决定将民众认为有重大关系之居正、谢持等十人停职监视。

乙、汪兆铭妻陈璧君到广州有所接洽(12.8 返上海)。

丙、汉口市民驱逐南京特别委员会所派之党务委员。

丁、国民联军鹿钟麟等占萧县,韩复矩、石友三围攻徐州。

戊、史达林在联共第十五次代表大会讲述「论中国革命的重大成绩」(数万万被压迫人民已被叫醒)。

12.4(一一,一一)

甲、四全会第二次预备会决定:(一)特委会在全体会议开会时取消,在预备会议时重要军政应与预备会商办,(二)遵照党章组织中央常务委员会,由全体会议选委员九人,(三)审查中央党部各部改组案。

乙、国民联军韩复矩、石友三占领徐州车站,直薄城下。

12.(初)德国陆军上校鲍桦尔到上海晤蒋中正,受聘为军事顾问(朱家骅介绍)。

12.5(一一,一二)

甲、四中全会第三次预备会因李济琛、谭延闿等委员在会外协商粤事延会。

乙、陈铭枢之第十一军自福建开回广东,李济琛任陈为东路总指挥,令由东江攻广州。

丙、武汉卫戍司令部在武昌破获共党秘密机关,搜出重要文件。

丁、日本后藤新平子爵赴俄,谋日俄提携。

12.6(一一,一三)

甲、李济琛提议停止粤方中央委员(即何香凝、甘乃光、王法勤等)出席预备会,并查办严惩。

乙、徐谦质问预备会议何故不使参预,否认有附共嫌疑,并诉汪兆铭历来袒共事实。

丙、黄琪翔自广州到肇庆,应付桂军。

丁、谢持、张继、许崇智等再声述特别委员会成立之经过及汪兆铭与该会之关系。

戊、南京外交部再抗议比国将庚子赔款一百二十万元借与北京。

12.7(一一,一四)

甲、吴敬恒、蔡元培、李煜瀛、张人杰、李宗仁检举汪兆铭、顾孟余、陈公博,请停止其出席第四次中央委员全体会议。

乙、南京军事委员会派李济琛率陈铭枢、白崇禧、黄绍竑,三路攻张发奎等,平粤乱。

丙、李济琛、白崇禧在上海向各界宣称第三国际谋再以广东根据地,谭平山等均在香港,非拿办或驱逐附逆之粤方委员不可。

丁、广州政治分会宣布李济琛罪状,免其本兼各职,呈请四全会处分,并改组广东省政府。

戊、张宗昌得津浦路孙传芳军及于学忠军之援助,击退围攻徐州之国民联军。

己、曹万顺第十七军及李明扬师进攻海州占大伊山。

庚、朝鲜人因吉林取缔韩人,受人煽动,发生排斥在韩华人暴动。

12.8(一一,一五)

甲、蒋中正发表告同志书,劝捐弃前嫌,一致合作,促成四全会议。

乙、上海四全会第三次预备会,政治委员会改组案及改组国民政府案,均交审查,特别委员会所定十七年一月一日召集全国代表大会无效,汪兆铭等对四全会正式会议在南京开会要求须予保障,汪与孙科、蔡元培等有争辩。

丙、何应钦因徐州战事紧急,即自上海到南京,渡江赴固镇,指挥北伐军事。

丁、浙江省政府下令解放堕民。

戊、美使否认日美无线电协定,南满铁路借款亦未决定。

12.9(一一,一六)

甲、汪兆铭电责张发奎陈公博黄琪翔容共,请其认真清共,并围捕俄领事署之共产党,驱逐俄领(12.10?)。

乙、上海预备会因粤方委员之要求延会,汪兆铭与李济琛各开小组会议。

丙、粤方委员答复李济琛提案,谓张发奎、黄琪翔回粤为李所欢迎,若张、黄为共党,则李为通共首犯。

丁、奉军与涿州傅作义之和平运动渐成功。

戊、何应钦、贺耀组、柏文蔚等电促蒋中正复职。

己、中共中央函复陈独秀,不同意其11.12及11.13两书意见。

庚、日本外务大臣田中义一令芳泽谦吉,应使本年十月山本条太郎与张作霖之协定正式化。

12.10(一一,一七)

甲、汪兆铭表示,蒋中正为中心人物,个人愿从消极方面帮助之。

乙、国民党第四次中央全体会议第四次预备会,汪兆铭等提议请蒋中正继续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即通过。正式会议定十七年一月一日至十五日在南京召集,由蒋负责筹备。预备会议结束(此次预备会李济琛、李宗仁等未出席),汪即表示引退。

丙、共产党劫长岳车,长沙发生暴动(郭亮主持)。

12.11(一一,一八)

甲、广州共产党人第四军参谋长兼教导团长叶剑英,特务营营长梁炳枢暴动,农工联合军数千人应之,攻占公安局等机关,完全占领广州。

乙、朱德应第十六军范石生之召,率所部千余人自江西大庾走广东南雄。

丙、冯玉祥、阎锡山再电促蒋中正复职。

丁、第六军军长唐蟒去职,由程潜自兼。

戊、国民政府外交部否认中日美无线电交涉中,日美协商之效力,及北京政府之权力(一作12.13)。

12.12(一一,一九)

甲、汪兆铭晤蒋中正,即派陈树人赴粤调查真象。

乙、李济琛等极力攻击汪兆铭,谓广州共产党苏维埃政府推汪为主席,何香凝等为委员,并劝蒋勿与汪合作,各地粤人亦多因昨日事变痛恨汪等。

丙、共产党组织苏维埃政府,主席苏兆征(张太雷代理),人民外交兼内务委员黄平,人民肃清反革命委员杨殷,劳动委员周文雍,土地委员彭湃(赵自选代理),司法陈郁,经济何来,海陆军张太雷,秘书长恽代英,工农红军(赤卫军)总司令叶挺,副司令叶剑英(

蔡升熙?),总参谋徐光英(由第三国际副代表纽曼、爱斯拉指挥)。

丁、张发奎、陈公博、黄琪翔、朱晖日等逃河南依李福林。

戊、广州河南李福林军及北江薛岳师攻广州,击毙苏维埃政府代理主席张太雷(春木),共产党下令焚长堤及泰康路一德路,全城大火。

己、何应钦指挥之北伐军(即第一路)第一、第九、第三十三、第四十、新编第十军分路向徐州进攻。

12.13(一一,二○)

甲、李福林、薛岳联合东江李汉魂、西江许志锐师及市内反共产派之机器工人克复广州,杀戮共产党人及被胁参加者二千余人,共党残部北退。

乙、广州苏俄副领事郝史及俄人五名被杀。

丙、蒋中正电令张发奎速平粤乱,立功自赎,并电黄绍竑、陈铭枢等谓张非共党,望协同平乱。

丁、李济琛函蒋,认定张发奎为共产党,非临之以兵无办法。

戊、汪兆铭宣布与广州共变无关之文件。

己、蒋中正招待上海新闻记者,谓当以全力扑灭共党,主张对俄绝交,重定政策制度,暂时停止民众运动,四次全会定可开成,对总司令职务非北伐或讨共必要时不任事。

庚、陈独秀致书中共中央,反对「工农政府」,「独裁政府」,「苏维埃政府」口号,主改用「工农平民代表会议政府」,并主与谭平山等合作,不可持党外无党之谬见。

12.14(一一,二一)

甲、国民政府明令对俄绝交,撤销各地俄领事之承认,停止苏俄国营事业,将俄侨分别遣回及注册,严拿俄籍共党人员(明日照会苏俄)。

乙、汪兆铭电广州张发奎、李福林等,去共务尽,痛斥浮薄少年,暂停民众运动。

丙、吴敬恒发表「想当时的一席话」痛诋汪兆铭为特别委员会小事弄兵,予共党以机会。

丁、上海华、租界当局均派员监视汪兆铭及粤方委员行动,汪等均避匿。

戊、南京粤人组织讨共救粤大会,请通缉汪兆铭等。

己、共产党占广东花县。

庚、北伐军何应钦部与张宗昌、孙传芳军连日激战于徐州以南,冯玉祥部亦沿陇海路东进。

辛、湖南省政府悬赏缉拏共产党首领毛泽东、夏曦等。

壬、朝鲜虐迫华侨事件愈炽,仁川(济物浦)韩人二千余入中国街暴动,华人死二人,伤数十人。

癸、英外务次长在下院声言英政府同意于中国取消不平等条约,俟有人可商,即开始谈判。

12.15(一一,二二)

甲、汪兆铭声明去国,劝国民党人团结反共,努力国民革命,并述反共及反特会经过。

乙、广州政治分会对共产党暴动引咎自责,张发奎、陈公博、黄琪翔、朱晖日均免职查办,以缪培南、薛岳任第四军正副军长,李朗如任公安局长。

丙、上海交涉员郭泰祺限俄领事于十六至二十二日出境。

丁、上海卫戍司令搜查商务印书馆工会,查获共党秘密文件。

戊、第十一军军长陈铭枢抵汕头,所部已开入粤东。

己、豫军任应岐电武汉,已攻占黄安麻城,消灭共产党政府。

庚、华洋义赈会报告,山东二十二县已无人烟。

辛、上海市政府禁止罢工。

12.16(一一,二三)

甲、何应钦所率之北伐军顾祝同、贺耀组、夏斗寅占领徐州,陈焯之第二十六军占领宿迁,冯玉祥部鹿钟麟占领萧县,韩复矩、石友三军亦抵徐州城外。

乙、南京国民政府下令派邓泽如、古应芬查办汪兆铭、顾孟余、陈公博、甘乃光、王法勤、王乐平、潘云超、陈树人、何香凝,并决定讨伐张发奎、黄琪翔。

丙、自广州北退之共产党在花县改编为工农红军第四师,叶镛任师长(约一千二百人)(一说12.19改编为师)。

丁、武汉卫戍司令派兵占领汉口俄领事署,逼俄领事离汉,并搜捕法租界共产党。

戊、东三省韩人(约三十万)请求入中国籍,日使请北京政府拒绝其要求。

12.17(一一,二四)

甲、俄外长表示(由上海俄领事转)苏俄从未承认国民政府,俄领事馆系对北京政府发生关系,国民政府无权撤销承认。

乙、汪兆铭离上海赴法。

丙、张发奎通电服从蒋中正。

丁、北伐军第十七军曹万顺独立第一师李明扬攻占灌云海州。

戊、奉军久攻涿州不下,派慈善团体入城,劝傅作义归降无效。

己、前湖北财政厅长詹大悲、教育厅长李汉俊在汉口为胡宗铎枪毙(罪名为共产党)。

庚、四川第二十八军第十二师长罗泽洲联合江津合江之第二十二军赖心辉等进攻重庆,第二十一军刘湘败之于江北,罗退广安(赖亦为刘文辉所败,走川黔边境)。

辛、各省商会联合会在上海开会。

12.18(一一,二五)

甲、上海苏俄总领事以照会送交涉署,声明对国民政府从未承认,认国民政府此次行动为军人在帝国主义压迫下之行动。

乙、孙中山夫人宋庆龄电蒋中正反对与俄绝交,蒋即驳覆并催其回国。

丙、汪兆铭电中央执监委员会辩白,并谓清党救党应并重。

丁、广州调查共产党暴动死人民千余,毁房千余间,财产损失五千万。

戊、鹿钟麟率所部离徐州西去(鹿主立即继续北进,何应钦表示冷淡)。

己、冯玉祥电国民政府表示尊重。

庚、工农红军第四师(自广州北退之共产党)自广东花县东走从化,谋合海陆丰之彭湃部。

辛、孔庚、李书城在汉口被捕。

壬、白崇禧辞上海卫戍司令,赴汉口代理第三路总指挥。

12.19(一一,二六)

甲、何应钦、贺耀组等通电主(一)速开中央会议,(二)悉力北伐,(三)促蒋中正复职,(四)造成廉洁政府,(五)肃清共产党。

乙、共产党朱德率部抵广东韶关市,归第十六军范石生,所部编为一团(朱任团长,改名王楷,王尔卓任参谋,陈毅任政治指导员,林彪任连长,不久龚楚亦自乐昌来,任团附)。

丙、自广州东退之共产党二千余人与海陆丰之彭湃部会合(次日成立工农红军第四师,叶镛为师长)。

丁、朝鲜排华风潮渐息(计华侨重伤死亡约四百人)。

12.20(一一,二七)

甲、国民政府重行编定各路军总指挥名称,第一路何应钦,第二路白崇禧(前敌陈调元),第三路李宗仁,第四路程潜,第五路朱培德,第六路刘湘,第七路邓锡侯(前敌田颂尧),第八路李济琛,第九路周西成(第十路为徐永昌未发表),第十一路方振武。

乙、前方将领鹿钟麟、何应钦、韩复矩、贺耀组等通电敦促蒋总司令总领师干,完成北伐。

丙、朱培德等通电拥蒋中正。

丁、湖南唐生智旧部仍用第四集团军名义,从事扩充,增编周斓部为第十七军,叶琪部为第十八军,何键、李品仙、刘兴分任第一、三、四方面军总指挥。

戊、陈铭枢、陈济棠、钱大钧部均由陈铭枢指挥进攻广州。

己、汪兆铭过香港赴法,黄琪翔通电声辩,否认容共,惟自认失察,随汪赴法。

12.21(一一,二八)

甲、武汉卫戍司令胡宗铎实行解散各业店员工会。

乙、冯玉祥电中央各方,主迅速北伐。

丙、何应钦由徐州回南京。

丁、中共中央致书朱德,命与江西莲花毛泽东之农军联络。

12.22(一一,二九)

甲、广州政治分会以方鼎英、缪培南继任军事委员会主席团职,张发奎军受西江东江之压迫,决放弃广州。

乙、国民政府严缉吴佩孚。

12.23(一一,三○)

甲、上海俄总领事柯子洛夫斯基下旗回国,领事署由德领事代管。

乙、武汉实行停止民众运动。

丙、国民政府司法部长王宠惠因特别委员会失势,请假出洋。

丁、范源廉卒于天津,年五十三岁。

12.24(一二,一)

甲、北京外交部向日使抗议排斥华侨事件,日使覆称中国方面言之过甚,并归咎于东三省取缔韩人。

乙、伍朝枢在上海谈话,谓第二届中央委员任期十七年元旦已满(意谓第四次全会不能再开)。

丙、张发奎部自广州向东江开动。

丁、外人调查广州共产党人被杀者约五千人。

12.25(一二,二)

甲、黄绍竑军占三水,李福林军退回广州。

乙、日本以山东战事鲁军不利,拟再出兵。

丙、汉口英领事向交涉员正式否认英方有派兵来汉收回租界之意。

12.26(一二,三)

甲、上海开促蒋中正总司令复职大会。

乙、上海中央委员于右任等发表谈话,纠正伍朝枢谈话。

丙、缪培南、薛岳通电出发东江,候令北伐,欢迎陈铭枢回粤主政。

丁、陈公博、张发奎离广州赴香港(明年1.4陈转上海,传张等提走广州中央银行现款数百万元)。

戊、广州共产党又谋起事未遂。

12.27(一二,四)

甲、冯玉祥及所部将领通电赞成何应钦等十九日电之五项主张。

乙、李宗仁、白崇禧、李济琛等藉口程潜之不同意,迄未表示拥蒋中正复职。

丙、武汉将领程潜、白崇禧、鲁涤平、胡宗铎等请中央开除汪兆铭、顾孟余、陈公博、陈树人、甘乃光、王法勤、王乐平、潘云超、何香凝等党籍。

丁、冯玉祥部攻济宁不下,退回曹州。

戊、汉口第三特区局长问题,英领事让步,圆满解决。

己、涿州开城事件将解决,惟傅作义不允缴械改编。

庚、上海各省商会联合会闭会。

12.28(一二,五)

甲、中国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宣告结束,南京各团体欢迎蒋中正前往筹备第四次中央全体会议。

乙、黄绍竑军抵广州,即往东江追击第四军。

丙、廖干吾(柳宁)奉周恩来命发动杭州暴动失败(全国分为五大暴动区,江南由周负责)。

12.29(一二,六)

甲、白崇禧自汉口电何应钦等声明赞同蒋中正复职,惟蒋对汪兆铭、张发奎等应有明显表示。

乙、李品仙何键刘兴等电请蒋中正复职。

丙、李福林下野,所部第五军由邓彦华接统。

丁、陶钧、张义纯任第十八军正副军长(由第十九军胡宗铎之一部及刘佐龙旧部改编而成)。

12.30(一二,七)

甲、坚守涿州之北方革命军师长傅作义及奉军将领万福麟分别通电停战。

乙、云南龙云宣布击败周西成之入滇黔军及胡若愚、张汝骥滇军。

丙、北京公使团会议华北增兵及剿华南海盗事,无结果。

丁、邓泽如、古应芬呈覆查办汪兆铭,极力攻击汪袒护共党。

12.31(一二,八)

甲、日使照会北京政府要求奉吉二省停止取缔韩人。

乙、李济琛离上海回广州。

丙、前第十四军军长赖世璜在南京枪决(赖与汪兆铭通,被捕,白崇禧谋改编第十四军,遭师长熊式辉反对)。

丁、上海租界纳税华人宣言:(一)巡捕捐须审查工部局预算后决定,(二)华董席数须以纳税额为比例,公共场所应中外平等。

12.?

甲、毛泽东率工农红军至井冈山占遂川。

郭廷以
郭廷以
文章: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