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廷以:中华民国史事日志(1922年)
中华民国十一年壬戌
1.1(一二,四)
(1)湖南省宪公布。
(2)北京政府取消段芝贵、张树元、曲同丰、陈文运、魏宗瀚、刘询等之通缉令(梁士诒承张作霖意而行,意在联络皖系,共制吴佩孚)。
(3)朱和中自柏林函孙中山,商中俄德联盟事(朱于去年赴德,前德国驻华公使辛慈曾与接洽)。
(4)南京东南大学教授刘伯明(经庶)、吴宓、梅光迪、柳诒征主办之「学衡」杂志出版(民国二十二年七月停刊)。
1.2(一二,五)
(1)吴佩孚电北京索饷(梁士诒未能应)。
(2)远东共和国代表阿格辽夫与俄事委员长刘镜人开始谈判中俄通商事务。
(3)郑州京汉汴洛铁路机工因与军队冲突,罢工。
(4)北京任命薛之珩为京师警察厅总监。
(5)孙中山总统任命陈白(少白)为国立中华国民银监督。
1.3(一二,六)中国留美学生会及国内各团体请施肇基等否认梁士诒训令。
1.4(一二,七)
(1)中日鲁案在华盛顿重开谈判(1.6复以交还胶济铁路问题停止)。
(2)施肇基等电外交部,英国反对梁士诒与小幡之谈话,盼北京方面即停止续谈(1.6到)。
(3)特派王乃斌督办东省铁路公司事宜(代宋小濂)。
(4)广西省长马君武电孙中山请辞。
(5)顾品珍宣布离滇,云南总司令暂由卫戍司令金汉鼎代理。
1.5(一二,八)
(1)华会远东委员会议决中国关税案:(一)华会闭会后四个月以内,在上海开会修正税则,发表后二月以内,按新税则抽百分之五。四年后再修正,以后每七年修正一次。(二)中外会商废除厘金后,可值百抽一二.五。(三)普通货增收值百抽二.五之附加税,奢侈品增收值百抽五之附加税。
(2)英、法、美、日四使因华会裁兵委员会之议决,劝告中国裁兵。
(3)吴佩孚借鲁案交涉,通电攻击内阁总理梁士诒,斥其擅允借日款,赎胶济路(直奉明白冲突)。
(4)国务院外交部通电宣布鲁案交涉现状(倒填日期)。
(5)特派曹汝霖为劝办实业专使(新交通系及安福系均渐出)。
(6)云南省议会电请孙中山总统制止唐继尧回滇。
1.6(一二,九)
(1)香港海员三万余人罢工,要求加资(广州政府予以支援,因之马林对国民党颇具好感)。
(2)华府中日会议赎胶济路事,日坚持借款,并拒绝中国邀请美英外长调停或加入会议之提议。
(3)海军截留两淮盐税充饷。
(4)北京任命韩麟春(奉系)为陆军次长。
1.7(一二,一0)
(1)梁士诒通电,谓对胶济路价款归还办法,并无成见,盼各方切实筹维。
(2)梁士诒发表对外宣言,声明对于鲁案完全赞同中国代表团在华会之宣言。
(3)江苏督军齐燮元、省长王瑚、江西督军陈光远、省长杨庆鋆通电响应吴佩孚1.5电。
(4)北京交通银行通告无限制兑现。
(5)北京华威银行成立(中国挪威丹麦合资)。
(6)长沙华实公司工人二千余因要求发给赏金一个月双薪不遂,开始罢工(湖南劳工会领导)。
1.8(一二,一一)
(1)吴佩孚再电攻击梁士诒。
(2)山东督军田中玉通电响应吴佩孚。
(3)孙中山总统任命顾品珍为云南讨贼军总司令,金汉鼎代理滇军总司令。
(4)谷正伦自广西长安电讨卢焘,称定黔军总司令。
(5)北京宣布自4.1起停止中俄通商减税免税办法。
1.9(一二,一二)
(1)吴佩孚通电反对交通总长叶恭绰用日本技师电料敷设沪宁汉长途电话。
(2)湖北督军萧耀南通电响应1.5吴佩孚电(陕西督军冯玉祥亦有通电)。
1.10(一二,一三)
(1)吴佩孚三电攻击梁士诒。
(2)施肇基、顾维钧、王宠惠电外交部,询问有无在京与日本公使开议鲁案。
(3)外交部电施肇基等解释梁士诒对小幡之谈话(梁云胶济路拟借款自办)。
(4)华盛顿会议劝中国厉行裁兵。
(5)苏俄代表巴伊开第一次与李垣、刘镜人商归还库伦事。
1.11(一二,一四)
(1)吴佩孚电梁士诒,限七日下野。
(2)国务院声明对胶济路始终主赎回自办,无在北京直接谈判及借日款之意。
(3)华盛顿中日鲁案交涉因英美调停复开议。
1.12(一二,一五)
(1)吴佩孚五电诋梁士诒及叶恭绰、张弧,斥为卖国内阁。
(2)湖北督军萧耀南通电响应吴佩孚。
(3)国务院外交部电复施肇基等,否认与日本在京开议鲁案。
(4)香港中国海员六万余人罢工,要求加薪(由中华海员联合会林伟民、苏兆征等策动)。广州政府予以支援。
(5)长沙警察枪杀华实公司罢工工人。
1.13(一二,一六)
(1)梁士诒对鲁案通电自白,主立刻完全赎回胶济路,并对吴佩孚备致推崇。
(2)江苏督军齐燮元、江西督军陈光远分别通电响应吴佩孚。
(3)孙中山电令云南顾品珍等出发北伐。
1.14(一二,一七)交通部电促国民筹款赎胶济路。
1.15(一二,一八)
(1)传吴佩孚及直系谋在南京组织临时政府,以黎元洪为总统,曹锟副之,期与西南各省及陈炯明合作。叶恭绰运动美英等公使阻止,美使谢绝。
(2)吴佩孚六电诋梁士诒,应迅速下野。
(3)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主办之「先驱」半月刊在上海出版(
1923.8.15停刊)。
(4)中国旅法无政府主义派之「工余」月刊在巴黎出版。
(5)北京大学马克斯学说研究会举行德国共产党李卜克内西与卢森保女士殉难四周年纪念会。
(6)派王景春会办东省铁路公司事宜。
1.16(一二,一九)
(1)广州大本营组织七军,驻扎桂林,准备北伐。
(2)顾品珍通电就北伐军滇军总司令职,并受孙中山总统命令,出师北伐,由金汉鼎留守(同时将滇军第一路司令杨蓁免职,传杨蓁对顾与唐继尧之争,取中立)。
(3)河南督军赵倜通电响应吴佩孚。
1.17(一二,二0)
(1)湖南省长赵恒惕捕杀湖南劳工会会长黄爱、副会长庞人铨,谓其盛倡无政府主义,煽惑人心,密谋暴动(黄年二十四,庞年二十三)。
(2)全国商教联合会联合北京各界共同组织救国赎路集金会。
(3)外交部电施肇基等迅即再向各省军民长官解释梁士诒与日使小幡关于赎回胶济路之谈话。
(4)管理将军府事务毅军军统姜桂题卒。
1.18(一二,二一)
(1)英法日三使抗议海军截留两淮盐款,并由英海军派舰开往扬州监视。
(2)山东督军田中玉电称山东全省任三百万元赎路(此后各省督军多有此种空口表示)。
(3)陕西督军冯玉祥通电响应吴佩孚。
(4)陕西暂编第一师胡景翼部袭击于右任之三原靖国军总司令部,于西走淳化(三月,去武功,依杨虎城)。
(5)唐继尧通电暂在广西柳州设滇军总司令部。
(6)桂军沉鸿英降于吴佩孚。
(7)蒋中正自广州到桂林。
1.19(一二,二二)
(1)吴佩孚及苏、赣、鄂、鲁、豫、陕六省督军省长电请罢斥梁士诒,否则与断绝关系(徐世昌将该电批交国务院,并示意梁辞)。
(2)美国务卿许斯、英代表巴尔福劝施肇基等将胶济路事在华府解决,以举券赎路,十五年为期,并用日人充车务长、会计长,施等允用日人充副车务长、副会计长。
(3)外交部答复英使促开西藏交涉会议照会,并提出十条款。
(4)北京发行盐余库券一千四百万元(一四库券)。
(5)孙中山总统任命谷正伦为中央直辖黔军总司令,彭汉章、王天培分任旅长。
(6)香港罢工海员到粤者五千余人。
(7)日本在芜湖设领事馆。
1.20(一二,二三)
(1)北京国民外交联合会宣布梁士诒罪状。
(2)以刁敏谦兼驻巴拿马公使。
(3)特任王士珍为德威上将军兼管理将军府事务。
(4)毅军归陆军部管理。
1.21(一二,二四)
(1)共产国际召开之远东劳工大会(即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中国共产党代表张国焘(
尚有瞿秋白及留学东方大学之刘少奇、彭述之、王荩美、卜士琦〔道明〕等),国民党代表张秋白,工会及无政府党代表黄凌霜,广东妇女代表黄璧魂(与陈炯明接近),山东各团体代表王乐平,铁路工人代表邓培,湖南劳工代表王光辉,武汉新闻记者贺衷寒,教职员联合会、学生联合会、报界联合会代表(中国代表共三十余人,又社会党江亢虎亦列席一次),及日本(片山潜)、韩国(金奎植)、印度(
鲁易)、蒙古、爪哇代表(该会原定于1921.11.11在伊尔库茨克举行,以对抗华盛顿会议,未果)。
(2)唐继尧任李友勋、田钟毅、胡若愚、杨益谦为第一、二、三、四四军军长。
1.22(一二,二五)
(1)共产国际书记齐诺维夫在远东劳工大会报告,主中国共产党与非无产阶级之革命党联合,对抗资本帝国主义者,并批评孙中山及国民党对美国之期望。
(2)英美两国代表许斯及巴尔福再劝施肇基等将山东问题在华府解决,接受日本让步之条件(以十五年为期之国库券赎胶济路,五年后得一次赎清,用日人为车务长,中日人各一为会计长)。
(3)江苏督军齐燮元电诋梁士诒。
1.23(一二,二六)
(1)梁士诒请假赴天津。
(2)清太傅世续卒。
(3)苏俄援远东共和国之例,改派来华代表为常驻北京代表。
1.24(一二,二七)
(1)列宁接见张秋白、张国焘、邓培,谈及国民党共产党合作之可能(大约在是日)。
(2)赵恒惕函谭延闿,请制止两广北伐,并劝与陈炯明团结。
(3)北京政府以侨民之请特设侨务局。
(4)美公使舒尔曼力劝颜惠庆接受关于鲁案调停方案。
(5)美海军部长登巴再三劝施肇基接受1.22许斯之劝告。
1.25(一二,二八)
(1)美总统哈定接见施肇基,劝接受1.22之劝告。
(2)梁士诒请假,由颜惠庆暂兼代国务总理。
(3)陕西督军冯玉祥电请罢斥梁士诒。
(4)浙督卢永祥主继任内阁,须实行不借外债,财政公开二信条。
1.26(一二,二九)
(1)发行「偿还内外短债八厘债券」,总额九千六百万元(即所谓九六公债或盐余公债)。
(2)英公使艾斯顿劝颜惠庆接受鲁案调停方案。
(3)广州外交部长伍廷芳照会美国政府,要求承认广州政府。
1.27(一二,三0)外交部训令中国出席华盛顿会议代表接受美国对鲁案之调停条件。
1.30(一,三)
(1)张作霖电徐世昌,将梁士诒关于胶济路案有无卖国行为,宣示国人(助梁反吴)。
(2)孙中山与胡汉民、蒋中正商决将大本营自桂林移韶州。
1.31(一,四)
(1)中日鲁案(山东悬案)谈判终了(前后经过三十五次会议)。
(2)外交部公布鲁案交涉经过(胶澳交还,日人放弃山东权利,胶济路赎回自办)。
(3)共产国际东方部主任Savorov在远东劳工大会讲演,强调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联合(仍保持自身组织),及组织农民之重要。
(4)马林离华返俄。
<!--nextpage-->
2.1(一,五)
(1)华盛顿会议第五次全体委员会,通过关于在中国之客邮,门户开放,铁路统一,希望中国裁兵,公布外国对华契约及在华无线电台诸案,与英、美、日、法、义海军公约。
(2)张作霖再电徐世昌,请昭示梁士诒关于胶济路案有无卖国情形。
(3)香港政府封闭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海员罢工风潮扩大,各工会应之。
(4)海军舰队索饷解决。
2.2(一,六)
(1)中国代表在华盛顿全体委员会中提出之二十一条问题,日本代表币原喜重郎宣言放弃关于满蒙之一部份,撤回第五项之保留(
中代表主废止全约,美代表提出门户开放,利益均沾,未得结果,仅将三国宣言,存入大会记录)。
(2)远东劳工大会闭幕。
(3)派王怀庆会办毅军事宜(姜桂题上月卒)。
2.3(一,七)孙中山在桂林以大元帅名义,下北伐动员令,第一路以李烈钧为总司令,率滇黔赣各军攻江西,兼取鄂东,第二路以许崇智为总司令,率粤军,并联合湘军出岳州,直袭武汉,均自桂林出发。
2.4(一,八)
(1)华盛顿会议第六次全体委员会通过九国远东公约及中国关税条约。
(2)中日山东悬案解决正约十一条,附约八条,会议记录四条,在华盛顿签字(收回胶澳租界及海关权,日本放弃德人原在山东之优先权,胶济路分年赎回,其高徐及济顺路由国际财团承借,烟潍路由中国自建,青烟、青沪海线及青岛济南无线电台交还,青岛盐场赎回,胶济路日军撤退)。
(3)曹锟在保定召开会议。
(4)任命王汝勤为荆州镇守使。
2.6(一,一0)
(1)英、美、日、法、义五国海军协定及中、英、美、法、日、义、比、荷、葡九国公约签字,华盛顿会议闭幕。
(2)中波(波斯)通好条约在罗马互换。
2.7(一,一一)
(1)苏俄外长翟趣林再致书孙中山,报告东方劳工大会情形,并重伸苏俄对中国人民友谊与愿望。
(2)巴黎勤工俭学学生举行大会,由蔡和森、周恩来、赵世炎、陈延年、李富春、李维汉、聂荣臻、王若飞、向警予、蔡畅等领导,要求「吃饭权、工作权、求学权」(蔡、周等组有工学互助社)。
(3)王宠惠当选为国际法庭候补裁判员。
2.8(一,一二)
(1)张作霖在奉天会议对吴佩孚军事问题,直军师长王承斌出关调停(时奉方因有粤皖之助,并有派张勋南下赴徐州计划,战意颇强)。
(2)北京派郑洪年出席国际交通大会。
(3)巴黎勤工俭学学生向中国使馆请愿,为法国警察驱散。
2.9(一,一三)财政部通电说明发行九千六百万元盐余公债原委(九六公债)。
2.10(一,一四)
(1)吴佩孚通电表示对时局无用兵意。
(2)北京派蔡廷干为修改通商进口税则委员会主任。
(3)英政府允禁新疆英领事强迫华民入籍。
2.11(一,一五)
(1)直系师长王承斌再赴奉天调停,赵尔巽亦往(曹锐旋亦往,时直系中王承斌、曹锐及奉系之张景惠均主和)。
(2)上海三新纱厂工人六千余罢工,要求加资(未成)。
(3)日美Yap岛问题解决。
2.12(一,一六)
(1)张作霖代表李梦庚(绍白)到桂林,晤孙中山。
(2)上海浚浦局改为港务局。
(3)北京公私立各校发起之全国教育独立运动会成立。
2.13(一,一七)
(1)北伐军李烈钧部抵湖南永州东进,许崇智部抵湖南宝庆北进,江西督军陈光远告急。
(2)章炳麟、谭延闿、柏文蔚、张知本等上书孙中山,主北伐军定向江西,暂勿出湖南。
(3)段祺瑞自北京到天津(作反直系活动)。
2.14(一,一八)
(1)外交部拒绝海参崴政府承袭旧俄在华权利要求。
(2)卢永祥通电商榷财政公开方案。
2.15(一,一九)
(1)国民监督财政大会筹备会在北京成立。
(2)外交部宣布华会关于中国之议决案。
(3)北京马克斯主义研究会主编之「今日」月刊出版。
2.16(一,二0)财政部订定遗产税税则大纲。
2.17(一,二一)
(1)司法部令各省改良司法监狱。
(2)外交部设立太平洋会议善后会。
(3)特派董康为偿还内外短债审查委员会会长。
(4)拨款二万元赈济俄国灾荒,并电各省捐款赈济。
(5)山东利津黄河水灾。
(6)滇军将领李友勋、胡若愚、杨益谦、郑开文通电唐继尧回滇,筹备北伐。
2.18(一,二二)
(1)唐继尧前队抵滇边。
(2)奉系官佐眷属全离北京。
2.19(一,二三)
(1)吴佩孚通电主宣布梁士诒借款内幕。
(2)日本允将延珲一带所设电话线电报杆让与中国,惟图们江元道沟之电报线则不允让与或撤销。
(3)阿尔泰边俄人要求通商。
(4)北京大学马克斯学说研究会举行第一次公开讲演会,李大钊(守常)讲马克斯经济学说。
2.20(一,二四)
(1)英使艾斯顿根据善后借款合同,抗议九六公债条例。
(2)唐继尧自广西柳州抵泗城(唐部第一军长李友勋于庆远河池途中遭桂军截击,战殁,龙云代之)。
2.21(一,二五)
(1)孙中山与蒋中正商联合张作霖对抗直系。
(2)吴佩孚在洛阳召开直鲁豫鄂苏赣陕甘八省代表会议。
(3)王承斌三次到渖阳。
2.23(一,二七)
(1)孙中山电责唐继尧擅设总司令部,调遣军队,反戈回滇,违抗命令,不顾大局,令滇黔赣各省,严行制止。
(2)明令定胶济路为民有。
(3)航空署为推广北京兰州航空事宜,向维克斯公司借款三十万镑。
2.24(一,二八)
(1)广州政府严禁蓄婢。
(2)唐继尧部占广南。
(3)法国霞飞元帅至北京。
(4)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到北京,在北京大学讲世界语(1923.4.16离去)。
2.25(一,二九) 徐世昌通电,调解直奉冲突,拟以鲍贵卿继梁士诒组阁(张作霖不表同意)。
(2)藏番围攻打箭炉。
2.26(一,三0)
(1)吴佩孚攻击北京财政总长张弧发行九六公债,请免职惩办。
(2)孙中山之代表伍朝枢到渖阳。
(3)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委员会主办之「青年周刊」出版。
2.27(二,一)
(1)孙中山在桂林举行北伐誓师典礼,粤军第七旅即出发。
(2)孟恩远等调停直奉之争。
2.28(二,二)
(1)中俄中东路协定成立,由中国收回管理。
(2)吴佩孚令第二十四师长张福来为岳州警备司令,进驻湘阴,防北伐军。
(3)唐继尧占领云南广南。
(4)中国共产党决定接受远东劳工大会决议案。
<!--nextpage-->
3.1(二,三)
(1)教育部成立筹办退款(庚子赔款)兴学委员会。
(2)司法部令各省恢复初级法庭。
(3)陕督冯玉祥、鄂督萧耀南商联防办法(防陈树藩军)。
3.2(二,四)
(1)张景惠、鲍贵卿自北京到天津,晤曹锐,即偕赴奉天,调解时局。
(2)特派王正廷督办鲁案善后事宜,田中玉为会办。
(3)贵州总司令卢焘通电,声明无意回桂,亦无意留黔(时刘显世、袁祖铭正准备自湘西进攻贵州)。
3.4(二,六)
(1)美国总统哈定宣布武器军火输往中国为非法(同日国务院照会义大利大使:是否放弃1919.5.5协定之保留)。
(2)香港罢工中国海员行抵九龙沙田,被英军阻击,死三人,伤十一人。
(3)湖北蕲春兵变。
3.5(二,七)
(1)「唐努乌梁海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并派使赴莫斯科与苏俄建立友好关系。
(2)财政总长张弧因九六公债案离京。
(3)贵州省议会请王伯群就任省长职(孙中山所任命)。
3.6(二,八)香港政府允启封中华海员工业联合会,增加工资二成,优恤死伤工人(3.8工潮平息)。
3.7(二,九)
(1)唐继尧军占领云南开化(文山),滇南匪首吴学显应之。
(2)毅军营务处长白承颐在北京被害。
3.8(二,一0)
(1)孙中山之代表伍朝枢离奉天南下(伍告渖阳美副领事,已与张作霖商妥以孙中山为总统,段祺瑞为副总统,梁士诒为内阁总理,另组新国会,并传张以二百万元助孙)。
(2)孙中山函廖仲恺曹亚伯策划中俄德联盟事(前德国驻华公使辛慈将到香港,孙嘱曹接待来广州)。
(3)派朱兆莘参与国际联合禁烟委员会。
(4)中英厦门海后滩交涉解决。
3.9(二,一一)
(1)上海非基督教学生同盟发表宣言(北京学生「非宗教同盟」应之,均为对即将在北京举行之世界基督学生同盟大会而发,蔡元培等亦发表非宗教论)。
(2)曹锐到渖阳。
3.10(二,一二)
(1)吴佩孚通电声明反对梁士诒乃反对其媚外政策,非反对其组阁(曹锟抑吴,谋与奉妥协)。
(3)张作霖寿辰,邀各方代表商时局。
3.11(二,一三)
(1)北京总统催办第三届国会选举(时传张作霖拟恢复旧国会,改选总统)。
(2)远东共和国代表要求撤退海兰泡中国驻军。
3.12(二,一四)
(1)派米振标为驻近畿毅军司令,常德盛为驻豫皖毅军司令。
(2)财长张弧辞,以钟世铭代部务。
3.13(二,一五)唐继尧军得吴学显之助,占领云南蒙自,败顾品珍之副司令张开儒。
3.14(二,一六)
(1)北京公立各小学校长因经费无着,辞职。
(2)日本设领事馆于张家口。
3.15(二,一七)
(1)张作霖声称不撤关内奉军。
(2)各省省议会、教育会、商会、农会、工会、银行公会、律师公会、报界联合会等八团体在上海成立国是会议。
3.16(二,一八)
(1)湖南代表赴桂林,阻北伐军入湘,并请吴佩孚等撤退岳州军队。
(2)英国交还威海卫交涉决定在伦敦谈判。
(3)因日使要求,安东关仍维持原状(原拟废止减税)。
(4)四川刘湘通电不附西南。
(5)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定于四月一日在北京开会。
3.17(二,一九)教育次长陈垣辞职。
3.18(二,二0)
(1)前黔军师长袁祖铭(刘显世系)得吴佩孚之助,组织定黔军,由湘西晃县进入贵州,驻防铜仁之第一旅应之,旅长窦居仁及王伯群主出走。
(2)多伦兵变。
(3)北京派王景春署理东省铁路督办。
3.20(二,二二)
(1)顾品珍被匪首吴学显击袭败死,吴部占领宜良。
(2)伍朝枢偕张作霖之代表朱庆澜、段祺瑞之代表周善培到香港,邓铿、谢持自广州来晤。
(3)国民党代表马伯援自上海到西安,晤冯玉祥。
3.21(二,二三)
(1)粤军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邓铿在广州遇刺。
(2)芜湖人力车夫罢工,反对加车租。
3.22(二,二四)
(1)袁祖铭之定黔军连占贵州、铜仁、玉屏、镇远等县(广西黔军谷正伦部旅长王天培、彭汉章均叛归袁)。
(2)远东政府对炮击戊通公司商轮案解决,赔五万元。
3.23(二,二五)粤军第一师师长邓铿伤卒,年三十八岁。
3.24(二,二六)
(1)唐继尧部龙云占领云南省城(昆明),逐走金汉鼎。
(2)赵恒惕之代表李汉丞到桂林,阻北伐军入湘。
3.25(二,二七)
(1)自昆明出走之云南巡阅使罗佩金在楚雄镇南间为匪首普小红所逮(旋处死),金汉鼎及云南警察厅长朱德取道川边会理、西昌北去)。
(2)派驻瑞士公使汪荣宝补签禁止贩卖妇孺公约。
3.26(二,二八)
(1)孙中山以陈炯明阻挠北伐,决潜师回粤(蒋中正主张)。
(2)安徽蚌埠安武军哗变。
3.28(三,一)
(1)中日胶济铁路沿线撤兵协定签字。
(2)冯玉祥得徐谦电,谓陈炯明与吴佩孚联合,粤将有变。
(3)川边镇守使陈遐龄击退藏番。
3.29(三,二)
(1)苏俄代表巴伊开抗议俄旧党在华活动。
(2)清肃亲王善耆卒。
3.30(三,三)
(1)陆军部职员以欠薪不发,停办公。
(2)国民监督财政会被解散。
(3)留法学生李鹤龄(合林)酒醉,枪击驻法公使陈箓之汽车。
3.31(三,四)
(1)张作霖电京派第二十七师入关,拥护近畿。
(2)修正税则委员会在上海开会,到英、日、法、义、比、荷、丹、巴西、挪威、西班牙十一国。
<!--nextpage-->
4.1(三,五)
(1)湖南军界(排长以上)在衡州开会,十之七八主赞助南军。
(2)广西林俊廷军败粤军,占雒容。
(3)张作霖召开军事会议。
4.2(三,六)
(1)第一届国会议员运动恢复旧国会。
(2)唐继尧通电就任云南省长。
4.3(三,七)
(1)贵州总司令卢焘因袁祖铭军之进迫,自贵阳退往遵义(旋调胡瑛、何应钦等旅反攻失败)。
(2)吴佩孚生日,邀各方代表会议。
(3)哈尔滨驻军南开,准备入山海关。
(4)参谋部职员以欠薪停止办公。
4.4(三,八)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在北京清华学校开会。
4.5(三,九)
(1)陈炯明电质孙中山移军回粤。
(2)特任韩国钧为山东省长(未赴,原由田中玉兼)。
4.7(三,一一)张绍曾通电主张(一)由国会自由行使职权,(二)由各省共谋根本改造。
4.8(三,一二)
(1)孙中山自桂林南下。
(2)云南省议会举唐继尧为省长。
(3)徐世昌以周自齐署教育总长兼国务总理(谋借此调和直奉之争)。
(4)山东利津黄河暴涨,淹毙人民甚众。
4.9(三,一三)
(1)张作霖令京奉路西段车辆开往东段,运兵入关。
(2)袁祖铭之定黔军占领贵阳。
(3)英美公使向北京外交部提议改良中东路办法三条。
(4)京汉铁路工人代表在长辛店会议,筹备组织总工会。
(5)非宗教大同盟在北京大学开会。
4.10(三,一四)
(1)张作霖电曹锟,责令吴佩孚回两湖巡阅使本任,听梁士诒等销假视事。
(2)吴佩孚令京汉路顺德以南货车准备运兵北上。
(3)奉军进驻天津附近之良王庄军粮城。
4.11(三,一五)
(1)保定直军将领会议,一致主战,拒绝曹锐所携回之奉方条件。
(2)湖北督军萧耀南电徐世昌,反对周自齐为内阁总理。
(3)国民党代表马伯援自西安到三原,晤胡景翼,劝胡与冯玉祥合作。
4.12(三,一六)
(1)北伐军自桂林回师抵梧州。
(2)山东督军田中玉以日轮运张宗昌及便衣奉军入山东谋乱,电请北京政府向日使交涉。
(3)奉军骑兵集团司令许兰洲部自军粮城沿津浦路南开,进向马厂,直军第二十六师曹部后退。
(4)直隶省长曹锐以主和失败,请假。
(5)新疆杨增新电告收复科布多。
(6)「劳动组合书记部」通告定本年5.1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中共邓中夏、张特立﹝国焘﹞、罗章龙主之)。
4.13(三,一七)
(1)唐继尧电广州政府,不变护法初衷,与西南各省一致行动。
(2)毅军统领米振标奉徐世昌命到开封,调解赵倜与吴佩孚之争。
(3)义大利通知美国,不再以武器军火售与中国。
(4)外交部与苏俄代表巴伊开商定恢复伊尔库茨克领事馆。
4.14(三,一八)
(1)公使团警告外交部,塘沽、秦皇岛、天津驻兵,违反辛丑条约。
(2)英使艾斯顿对外交部提出交还威海卫条件。
(3)胶济路日军开始撤退。
4.15(三,一九)
(1)外交部照会苏俄代表巴伊开,如撤退库恰俄军,中国愿早解决悬案。
(2)日俄(远东共和国)大连会议决裂。
(3)财政部职员以欠薪停止办公。
(4)广州各团体要求普选。
4.16(三,二0)
(1)公使团以直奉军事行动,根据辛丑条约组织海陆联合军分驻京津等处。
(2)奉军李景林部万余进驻津浦路之独流。
(3)以直军二十六师曹退出马厂,吴佩孚免曹职,以张国镕代理。
(4)驻湘南之北伐军奉孙中山命陆续撤退,声称将移向赣边(
赵恒惕不允北伐军假道湖南)。
(5)孙中山自桂林到梧州,电召陈炯明来晤,不至。
(6)中东铁路督办请向各国公使催索各国运兵赴俄积欠之运费二千三百五十一万元。
(7)上海日华纱厂工人罢工,要求加工资(二十五日解决)。
4.17(三,二一)
(1)奉军进驻直隶之马厂芦台。
(2)外交部因各国提议扩充中东路技术权限,反对中国收归国有,特照会使团,声明该路主权为中国所有,他国不应干预。
4.18(三,二二)
(1)直军进驻京汉路之琉璃河。
(2)陕督冯玉祥通电反对奉军入关,并声明以陕事交刘镇华,躬率第十一师及胡景翼师、张锡元旅、张之江旅出潼关入洛阳(是为直军之后援军,并负监视赵倜之责)。
(3)司法内务二部职员因欠薪停止办公。
4.19(三,二三)
(1)张作霖通电声明军队入关,期以武力为统一之后盾,凡有干政乱纪者,即视为统一和平之障碍。
(2)吴佩孚复直隶省议会电,主奉军退出关外,撤销北京奉军司令部,否则直军惟有出于自卫一途,并斥张作霖把持中央政局,为梁士诒保镳。
(3)以王承斌帮办直隶,郑士琦帮办山东军务。
(4)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请印度山额夫人演讲生育节制,由胡适翻译。
(5)以汪大燮、孙宝琦为外交部太平洋会议善后委员会副会长。
4.20(三,二四)
(1)孙中山抵肇庆,准陈炯明辞广东省长、粤军总司令及内政部长职,仍留陆军部长,并任为北伐军总司令,以伍廷芳继任省长,裁撤粤军总司令。
(2)入关奉军先后共九批,总称镇威军,张作相为关内军总司令。
(3)外交团因华北及北京附近军队调动,严重警告外交部,不准武装军队拦入北京及用飞机轰击京城。
4.21(三,二五)
(1)吴佩孚等对张作霖发出最后之声讨,斥为盗匪。
(2)徐世昌电张作霖、曹锟、吴佩孚调停。
(3)浙督卢永祥及张锡銮、赵尔巽、王士珍、王占元、孟恩远、张绍曾等电曹锟、张作霖劝告息争,请订期同莅天津叙晤,清除隔阂。
(4)刘显世通电即日回黔就贵州总司令职(王文华系失败)。
(5)陈炯明部叶举、熊略、翁式亮、杨坤如等通电自南宁还师广州。
(6)陈炯明由广州回惠州。
4.22(三,二六)
(1)孙中山偕胡汉民、许崇智到广州。
(2)曹锟通电责奉军无故入关,斥张作霖武力统一主张。
(3)吴佩孚等通电谓财阀(梁士诒)盗阀(张)同恶相济。
(4)张锡銮、赵尔巽、王士珍、王占元、孟恩远、张绍曾等电吴佩孚,请持坚忍态度,以待调人之进行(吴要求奉军撤出关外)。
(5)张作霖电张锡銮等,愿赴津晤曹锟。
(6)东路奉军占领津浦路马厂,直军曹部拆毁沧州铁路。
(7)日本内阁决定对直奉战争态度,并与英美等国协调,禁止奉系之日本顾问干预之方针。
4.23(三,二七)
(1)蒋中正离粤回浙(4.24自香港致书陈炯明,劝尊重党魁,共图前进)。
(2)孙中山派古应芬、李文范赴惠州,劝陈炯明来广州。
(3)张作霖电驳曹锟,说明奉军入关真相。
(4)美、英、法、日公使连日会商调兵保卫使馆事。
4.24(三,二八)
(1)北京第三届众议员反对恢复旧国会。
(2)孙中山任吕志伊为内务总长,梁鸿楷为第一师师长。
(3)上海邮政局罢工(4.26解决)。
4.25(三,二九)
(1)吴佩孚、齐燮元、陈光远、萧耀南、田中玉、赵倜、冯玉祥、刘镇华通电宣布张作霖十大罪状。
(2)张作霖电斥曹锟奸诈(谓其曾嗾使吴佩孚骂段祺瑞)。
(3)奉军司令洮辽镇守使阚朝玺通电讨吴佩孚。
(4)海军总司令蒋拯通电反对奉军入关。
(5)岑春烜电劝曹锟、张作霖、吴佩孚息争,听民国六年解散之国会议员自由集合,并召集全国会议,厘定军制,整理财政,废督裁兵。
4.26(三,三0)
(1)公使团重申1921.8.30照会,中国军事当局须负责外人因军事行动所受损失。
(2)徐世昌令近畿直奉军撤退。
(3)冯玉祥自西安到洛阳,吴佩孚赴保定。
(4)萨镇冰在上海召开海军将领会议,助直反奉。第二舰队司令杜锡珪通电要求奉军退出关外。
(5)特派梁如浩督办接收威海卫事宜。
4.27(四,一)
(1)张作霖通电简率师徒,与曹锟、吴佩孚周旋。
(2)张作相、张景惠、汲金纯、吴俊升通电斥吴佩孚贪、鄙、恶、险、妄、诈、狂、不仁、不义、不忠、不信。
(3)海军总司令蒋拯、上海护军使何丰林通电对直奉之争,严守中立。
(4)广州「海圻」「海琛」「肇和」等舰谋叛,为长洲要塞司令陈策、黄埔水鱼雷局长马伯麟、海军将校温树德、孙祥夫、飞机师陈庆云等所平服,捕舰长毛仲芳、郑祖贻、倪则烺、林寿民等(孙中山以温树德为海军总司令,孙祥夫为陆军战斗司令,陈策为江防司令,马伯麟为长洲要塞司令)。
4.28(四,二)
(1)直奉军在长辛店(西路)固安、武清(北路)霸县(中路)大城马厂(东路)开始战争(奉军总司令张作霖副司令孙烈臣驻军粮城,西路师长张景惠、邹芬,北路师长张作相,中路旅长张学良、郭松龄,东路师长李景林;直军总司令吴佩孚,西路旅长董政国、孙岳,中路师长王承斌、张福来,东路师长张国镕,旅长彭寿莘)。
(2)张作霖抵天津附近之军粮城。
4.29(四,三)
(1)西路奉直军激战,直军不利,退良乡。
(2)中路奉军占固安,进攻永清。
(3)徐世昌令曹锟、张作霖等停止攻击。
4.30(四,四)
(1)公使团对直奉战争向北京政府要求四事:一、京奉路不得驻兵及断绝交通;二、军队不得入北京;三、不得在城邑上拋掷炸弹;四、保护外侨生命财产。
(2)吴佩孚督西路直军猛攻中路奉军,占永清,东路占大城。
(3)少年共产国际代表达林晤孙中山。
<!--nextpage-->
5.1(四,五)
(1)外交部向苏俄驻京代表巴伊开抗议苏俄与外蒙古订立私约。
(2)张作霖宣言东三省政事自主,并与西南及长江同志各省一致行动(粤奉皖同盟证实)。
(3)西路直奉军激战于长辛店,奉军旅长梁朝栋阵亡,邹芬重伤。
(4)冯玉祥率部自西安抵洛阳。
(5)中路奉军占霸县,东路直军占大城。
(6)第一次全国劳工大会在广州开会,代表一百六十二人,参加团体一百一十,谭平山主席(会中共产党与无政府主义派、国民党发生争执。陈独秀、张国焘于上月下旬抵粤策动,并拟与国民党商合作问题,以广州情势不稳,未果。大会于5.5闭幕,通过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等口号。时共产党湖南支部书记毛泽东已组成二十余工会)。
(7)江西萍乡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立,共产党人李立三(隆郅)主之。
(8)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之「创造季刊」出版。
5.2(四,六)
(1)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杜锡珪派舰赴秦皇岛,威胁奉军。
(2)冯玉祥在洛阳告马伯援,谓徐世昌播弄是非,非逐去不可。
5.3(四,七)吴佩孚得冯玉祥部李鸣钟旅及孙连仲炮兵营迂回夹击,大破西路奉军,中路直军夺回固安,东路夺回马厂青县。
5.4(四,八)
(1)西路直軍占長辛店,奉軍敗退盧溝橋豐臺落。中路占永清,东路占静海,奉军李景林坚守梁王庄、杨柳青。
(2)孙中山以海陆军大元帅名义下北伐令。
(3)海军部函美使舒尔曼,商重建海军事(即1911.10.21中美造船合同。美方表示在中国未统一前不采取行动)。
(4)「广东非基督教学生同盟周刊」出版。
5.5(四,九)
(1)徐世昌令奉军即日出关,并将梁士诒、叶恭绰、张弧免职讯办。
(2)直军占廊坊,奉军败退军粮城(西路奉军退北京附近,被王怀庆缴械)。
(3)张作霖通电,遵守元首和平解决之意,已于昨日令各军撤退,请令直军不得追击。
(4)河南督军赵倜对直奉战争宣布中立,令在豫直军解除武装(赵受张作霖运动,并与安徽督军张文生、山东督军田中玉相结)。
(5)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广州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有施存统、恽代英、高尚德、刘昌群等,5.10闭会。决定总部设上海,施存统为书记)。
(3)北京大学马克斯学说研究会举行马克斯诞生百又四周年纪念,李大钊、顾孟余、陈启修、高一涵讲演。
(7)「马克斯纪念册」出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编印)。
(8)胶济铁路沿线日本驻军撤退青岛。
(9)陆军大学教育长阮肇昌免职,以张国元继任。
5.6(四,一0)
(1)孙中山总统抵韶关。
(2)河南暂编第一师长赵杰、第二师长宝德全、豫皖毅军总司令常德盛、南阳镇守使李治云、豫北镇守使丁香玲、豫西镇守使马志敏通电讨吴佩孚、冯玉祥,猛攻郑州,并袭击由信阳北开之第八混成旅靳云鹗部于许州附近。
(3)东路奉军放弃杨柳青。
(4)中华民国八团体国是会议在上海开会,直鲁豫苏赣鄂湘川陕浙闽粤各省代表均出席。
(5)以高凌霨代交通总长。
5.7(四,一一)
(1)胡适、丁文江等主办之「努力周报」在北京出版(十二年十二月一日停刊,共出七十五期)。
(2)北京公益联合会发起全国裁兵大会。
(3)直军占领军粮城。
(4)山东督军田中玉电冯玉祥、赵倜,调停河南战事。
(5)吴佩孚到天津。
(6)梁士诒、叶恭绰离天津赴日本。
(7)孙中山任命于右任为西北讨贼军第一路司令,陈树藩为第二路司令,居正为内政部长。
5.8(四,一二)
(1)陈炯明部叶举等由广西抵肇庆。
(2)湖北省议员四十余人通告各界促成省宪。
(3)开山东张店、坊子、高密、潍县、淄川、博山、周村、青州八处为商埠。
(4)准交通部次长郑洪年辞职。
5.9(四,一三)
(1)卢永祥电陈统一意见。
(2)冯玉祥督陕军第一师胡景翼及张之江、靳云鹗、王为蔚旅总攻赵倜军(赵杰、宝德全)于郑州。
(3)徐世昌命将河南第一师师长赵杰褫夺官职,交赵倜讯办。
(4)陆军总长鲍贵卿辞职,由次长金绍曾暂代。
5.10(四,一四)
(1)徐世昌命将张作霖免职查办,裁撤东三省巡阅使及蒙疆经略使二职,调吴俊升署奉天督军,袁金铠署省长,冯德麟署黑龙江督军,史纪常署省长(此项命令均无效)。
(2)徐世昌命将赵倜免职拿办,以冯玉祥为河南督军,宝德全帮办河南军务,常德盛署归德镇守使,刘镇华兼署陕西督军。
(3)吴佩孚自天津到保定,召开时局会议,旧国会议长王家襄、吴景濂均至,决恢复法统(吴景濂与直军师长王承斌为中表,王家襄亦通过张绍曾,分别向吴佩孚、曹锟进言)。
(4)北京司法人员因欠薪总辞职。
5.11(四,一五)
(1)张作霖自滦州通告各国公使领事及外侨,宣布独立,不承认5.1以后徐世昌之命令。
(2)东三省省议会等团体否认张作霖免职令。
(3)冯玉祥大破赵杰、宝德全于郑州中牟间,赵部溃退开封。
(4)任命马鸿逵为陆军第五混成旅旅长。
5.12(四,一六)赵倜离开封东走。
5.13(四,一七)
(1)孙中山总统下令攻江西,以李烈钧部任中路,许崇智任右翼,黄大伟任左翼。
(2)外交部通牒英、美、法、日、义、比、荷、葡等国,请展期一年调查司法。
5.14(四,一八)
(1)蔡元培、王宠惠、罗文干、汤尔和、李大钊、梁漱溟、陶知行、丁文江、高一涵、陶孟如(履恭)、王伯秋、胡适等十六人在「努力周报」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以「好政府」为目标。
(2)吴佩孚通电征求恢复第一届国会意见(直系公开反徐世昌)。
(3)四川省长兼总司令刘湘因第一军但懋辛,第三军刘成勋与邓锡侯、田颂尧、赖心辉等拟组联合办事处,宣布辞职(一作5.24)。
(4)严缉在青岛招匪谋乱之张宗昌。
(5)冯玉祥入开封,杀河南军务帮办第二师长宝德全,解散河南第二师(宝先向吴佩孚投降)。
5.15(四,一九)
(1)长江上游总司令孙传芳第十八师师长卢金山等通电主恢复法统,促进统一,请黎元洪复位,召集六年旧国会(吴佩孚主使)。
(2)广州交涉员告美副领事,愿知吴佩孚之南北统一条件。
(3)英、美、法、日银行团理事会在伦敦会商中国贷款问题。
(4)准察哈尔都统张景惠辞职,命谭庆林护理。
5.16(四,二0)
(1)日本外务省对各国宣布对满洲仍严守中立。
(2)中日订立第三次南浔铁路借款二百五十万元。
(3)吴景濂、王家襄自保定回天津。
(4)驻岳州之河南第一混成旅哗变。
5.18(四,二二)
(1)曹锟、吴佩孚、田中玉(鲁)、陈光远(赣)、李厚基(
闽)、萧耀南(鄂)、齐燮元(苏)、冯玉祥(豫)、刘镇华(陕)、陆洪涛(甘)联电请王士珍组阁。
(2)陈炯明军(叶举等)万余人进入广州,要求孙中山复任陈炯明为粤军总司令及广东省长,并免胡汉民职。
(3)孙中山命汪兆铭、马君武赴广州与陈炯明相商,畀以联军总司令。
5.19(四,二三)
(1)曹锟、吴佩孚、田中玉等通电征求对于恢复六年国会,或召集新国会,或国民会议,或联省自治意见。
(2)奉天省议会推张作霖为东三省总司令兼省长,实行联省自治。
(3)外交部向公使团声告,以后张作霖对外一切行为无效。
(4)滦州奉军退集秦皇岛山海关。
(5)任命刘梦庚为京兆尹(原任孙振家辞)。
(6)任命陆梦熊为交通大学校长。
(7)赈徐州一带雹灾。
5.20(四,二四)上海日华纱厂工人复为工资事罢工,并组织工会(六月四日解决)。
5.22(四,二六)
(1)梁启超、熊希龄、汪大燮、蔡元培、王宠惠等电覆曹锟、吴佩孚,赞成恢复民国六年国会,并由各省组织会议,解决统一善后问题。
(2)北伐军右路许崇智、梁鸿楷、李福林克江西虔南(翌日克龙南)。
(3)孙中山任命刘震寰为广西讨贼军总司令,刘崛为浔郁镇抚使,苏无涯为平梧镇抚使。
(4)广西省长马君武以粤军东去,广西各处多为桂军占领,电孙中山辞职(按马已于上月离南宁)。
5.23(四,二七)
(1)英、美、法公使会商中国时局,拟劝中国政府人民实行裁兵,缩减开支,再由各国予以财政援助。
(2)林俊廷通电自任维持广西治安(时桂军林俊廷及刘日福、韩彩凤、陆福祥、陆云高、蒙仁潜等分据百色、思恩等地,称自治军,进占南宁。李宗仁亦曾与联合,称自治军第二路司令,驻郁林)。
(3)北京以陆洪涛为甘肃督军。
5.24(四,二八)
(1)第一届国会议员(即所谓民六国会)在天津成立筹备处,并通电依法自行集会。
(2)岑春烜通电赞成恢复旧国会。
(3)北京以董康署财政总长,高恩洪署交通总长。
5.25(四,二九)
(1)华盛顿日本大使馆通告美国务院,否认日本援助张作霖。
(2)蒋中正电胡汉民、许崇智,主先定粤局,再图北伐。
(3)北伐军中路李烈钧部占江西南安。
(4)任命彭寿莘为陆军第十五师师长。
(5)北京历史博物馆所贮明末及前清内阁檔案,移交北京大学收管整理。
5.26(四,三0)
(1)前吉林师长高士傧(前吉林督军孟恩远之甥)联合中东路绥芬河驻军卢永贵举兵,称东边讨张(作霖)总司令,众约万余。
(2)任命严璩(严复之子)署财政次长兼盐务署长(代钟世铭)。
(3)张作霖、孙烈臣、吴俊升通电,已于5.1宣布长江各省一致行动,扶植自治,促进统一。
5.27(五,一)
(1)孙中山任陈炯明以陆军总长办理两广军务,所有两广地方军队,均听节制调遣(汪兆铭、居正、程潜曾赴惠州劝陈回省城就职,又陈独秀亦约于是时自上海到惠州晤陈)。
(2)吴佩孚电徐世昌,主恢复第一届国会,促成统一。
(3)张作霖自山海关回抵渖阳。
(4)北京派第一师师长蔡成勋为援赣总司令。
5.28(五,二)
(1)长江上游总司令孙传芳电南北两总统孙中山、徐世昌劝同时引退。
(2)曹锟、吴佩孚电贺第一届国会。
(3)徐世昌以王怀庆为京畿卫戍总司令,聂宪藩为步兵统领。
5.29(五,三)
(1)苏督齐燮元电劝徐世昌引退。
(2)徐世昌以王怀庆为热察绥巡阅使兼热河都统(汲金纯免),米振标帮办热河军务,张锡元为察哈尔都统,谭庆林帮办军务。
(3)北伐军右路许崇智占江西信丰,左路黄大伟占崇义,中路李烈钧占南康。
(4)澳门罢工(昨日葡兵与华工冲突,枪毙华工数十人)。
5.30(五,四)
(1)张作霖自山海关回抵渖阳,黑龙江督军吴俊升到哈尔滨,准备讨伐吉林之高士傧。
(2)日本宣布撤退汉口驻军(次日小幡照会外交部)。
(3)胡适晋见清废帝溥仪。
5.31(五,五)
(1)徐世昌通电声明一有合宜办法,即奉身引退。
(2)吴佩孚电请湖南赵恒惕联络广东陈炯明、四川刘湘,赞成恢复约法。
(3)豫督冯玉祥电主恢复第一届国会。
(4)于右任之陕西靖国军司令部在凤翔结束(次日于西入甘肃,转四川,赴上海)。
(5)自云南逃出之朱德到重庆晤杨森(一星期后赴上海,曾与云南军人金汉鼎晋谒孙中山,并晤陈独秀,九月初赴欧洲)。
(6)派傅增湘办理财政清理处事宜。
(7)广州国民会议,请政府派兵收回澳门。
(8)苏俄与外蒙私订财产权协定。
<!--nextpage-->
6.1(五,六)
(1)孙中山总统自韶关回广州,镇抚陈炯明部。
(2)第一届国会议员王家襄、吴景濂等一百五十余人(一说二百零三人)在天津开会,宣言即日行使职权,取消南北两政府,另组合法政府。
(3)张作霖在渖阳告英人代表,指摘英国援助吴佩孚。
(4)陕西靖国军杨虎(即杨虎城)等败溃,于右任自陕西凤翔西入甘肃(寻至天水)。
(5)澳门政府解散工会,限各商店于本日复业,否则不任保护。
6.2(五,七)
(1)下午三时,徐世昌辞职出京,将总统职务交国务院摄行(
总理周自齐等通电,总统职权奉还国会,暂以国民资格维持一切,听候接收)。
(2)吴佩孚及曹锟领衔十省区通电请黎元洪复职。
(3)吴景濂、王家襄面请黎元洪复任大总统。
(4)萧耀南通电劝徐世昌、孙中山引退,由黎元洪继承法统。
(5)冯玉祥、齐燮元等分别通电孙中山取消非常大总统,北上共定国是。
(6)北伐军占江西雩都。
(7)调任汪荣宝为驻日本公使。
(8)任命王克敏、张嘉璈为中国银行正副总裁。
(9)任命常德盛为河南陆军第一师师长。
(10)中日山东条约在北京换文。
6.3(五,八)
(1)浙江卢永祥通电反对黎元洪复职。
(2)张作霖对渖阳领事团宣布东三省自治,自任保安总司令,以后满蒙交涉,由奉天主持。
(3)齐燮元等十五省区督军电请黎元洪复职。
(4)曹锟、吴佩孚及国务院代表晤黎元洪,请复职,黎要求废督裁兵。
(5)贵州袁祖铭通电赞成旧国会。
(6)王家襄、吴景濂、张绍曾、边守靖电曹锟、吴佩孚,商由张绍曾组阁。
(7)王家襄、吴景濂通电征求对接收国家行政职权意见(吴佩孚覆电,主由国务院摄行)。
(8)广州非常国会通电,主继续八年国会(民八在广州开会),否认王家襄等在天津召集续开之六年国会。
(9)孙中山任谢远涵为江西督军,徐元诰为政务厅长。
(10)奉军张焕相、张宗昌败高士傧于海林(6.14高被捕,6.25枪毙)。奉天交涉员商请美领事调处奉直之争(美公使拒绝)。
6.4(五,九)
(1)吴佩孚电王家襄、吴景濂、张绍曾、边守靖等,谓内阁问题乃元首特权,不敢过问,应请黎元洪刻日入京,以南北众望允孚者出任总理。
(2)湘军旅长陈嘉佑联北伐军攻江西(陈与赵恒惕不和,经赵与谭延闿商定,令该旅入赣助孙中山北伐,另由谢国光部,集中攸县衡阳策应)。
(3)广州政府向葡领事要求:一、撤退澳门非洲兵;二、赔偿被杀华人损失;三、澳门永禁烟赌。
6.5(五,一0)
(1)北京学界蔡元培等电劝孙中山退职,停止北伐。
(2)北京国务院代表高恩洪赴天津迎黎元洪(高为吴佩孚私人)。
(3)上海护军使何丰林通电反对黎元洪复职。
6.6(五,一一)
(1)黎元洪通电各省,以废督裁兵为复职条件。
(2)政学系张耀曾通电谓黎元洪任期尚有一年三月。
(3)孙中山发表宣言,惩办祸国罪魁,保障国会安全,实行兵工制。
(4)孙中山发表对外宣言,请列强勿复干涉中国内政。
(5)广州代陆军部长程潜晤陈炯明部将领叶举、熊略、洪兆麟、黄强等,劝告无效。
6.7(五,一二)
(1)曹锟、吴佩孚、齐燮元、冯玉祥等通电,废督裁兵愿为首倡,请黎元洪早日复职。
(2)天津旧国会通电,定于本月十二日移京。
(3)特派王正廷为鲁案中日联合委员会委员长。
(4)安徽寿县新安武军哗变(6.17再度哗变)。
6.8(五,一三)
(1)云南唐继尧通电赞成黎元洪复职,恢复法统,召开各省联席会议。
(2)四川刘湘通电赞成恢复旧国会(翌日刘成勋、但懋辛、杨森等亦有通电)。
(3)奉军代表张学良、直军司令彭寿莘在秦皇岛议和(英美教士斡旋)。
6.9(五,一四)鲁案约文正式送国际联盟备案。
6.10(五,一五)
(1)黎元洪通电一、定明日入京,暂行大总统职权;二、法律问题,俟国会开会听候解决(是日黎之代表金永炎自保定返天津,知曹锟左右并不赞同迎黎复职,恐再起变化,因有此电)。
(2)广州政府为澳门事再向葡领事提出交涉。
6.11(五,一六)
(1)黎元洪由津入京(王家襄、吴景濂同行)暂行大总统职权,即任颜惠庆署国务总理。
(2)吴佩孚分别电劝孙中山、伍廷芳、李烈钧北来,共谋国是。
(3)直奉和议不成,奉军进攻,激战于山海关附近。
6.12(五,一七)
(1)黎元洪以颜惠庆兼署外交总长,谭延闿内务(未就,由张国淦代),董康财政,吴佩孚陆军(未就),李鼎新海军,王宠惠司法,黄炎培教育(未就,由高恩洪兼),张国淦农商,高恩洪交通总长。
(2)天津旧国会移北京,到者二百十四人。
(3)孙中山向广州报界宣布北伐目的,斥责陈炯明部,盼于十日内加以纠正,退出省城三十里外,如不改变态度,即予制裁。
(4)中英公司以沪宁路未能拨还垫款,要求管理该路。
(5)日本加藤友三郎内阁成立,内田康哉任外务大臣。
6.13(五,一八)
(1)黎元洪令撤消六年六月十三日之解散国会令。
(2)孙洪伊主恢复八年国会,设临时政治机关。
(3)吴佩孚至北京晤黎元洪(当晚返保定)。
(4)卢永祥通电承认黎元洪为事实上之总统。
(5)东三省省议会联合会电黎元洪,主奉直停战退兵。
(6)渖阳各国领事为山海关附近之战,向张作霖提出警告。
(7)北伐军李烈钧、许崇智部克江西赣州,北京第一师长蔡成勋抵南昌。
(8)陈炯明部在广州布防。
6.14(五,一九)
(1)北京外交部通知各国使馆,黎元洪已就任总统。
(2)阎锡山电陈乡兵制。
6.15(五,二0)
(1)陈炯明部粤军总指挥叶举、师长洪兆麟、关国雄、旅长李炳荣、熊略、邓本殷、翁式亮、司令杨坤如、钟景棠等电请孙中山、徐世昌同时下野。
(2)陈炯明诱捕廖仲恺于石龙(8.15释放)。
(3)中国共产党发表时局宣言(即对于时局的主张,抨击5.14「好政府」主张),凡十项,其一为与国民党等革命的民主派及革命的社会主义各团体建立联合战线,对封建式的军阀革命(一作6.17)。
(4)黎元洪令各省停战。
(5)黎元洪任杜锡珪为海军总司令,汪大燮为平政院院长,罗文干为大理院院长,陆征祥为驻瑞士公使,张耀曾为法权讨论委员会委员长,饶汉祥为侨务总裁,孙丹林为内务次长,金永春为陆军次长,江天铎为农商次长,石志泉署司法次长,关赓麟为交通大学校长。
(6)江西督军陈光远辞,黎元洪以蔡成勋节制江西全省军队,谢远涵为江西省长(江西废督)。
(7)调任韩国钧为江苏省长,王瑚为山东省长。
(8)浙督卢永祥宣告自行废督,改任浙江军务善后督办(浙江废督)。
6.16(五,二一)
(1)晨三时广州陈炯明部叶举、洪兆麟、李云复、杨坤如等叛变,占领石井兵工厂,围攻总统府,炮击观音山,孙中山脱险抵海珠海军司令部(孙欲身殉,秘书林直勉、参军林树巍等拥之出,越日孙夫人宋庆龄脱险抵黄埔)。
(2)任命戴陈霖为驻瑞典兼挪威丹麦公使。
6.17(五,二二)
(1)孙中山率永丰、楚豫、宝璧等军舰讨伐广州叛军(以魏邦平部旅长陈章甫不应,又退回黄埔)。
(2)大本营文官长胡汉民自韶关北退南雄。
(3)奉军代表孙烈臣、张学良与直军代表王承斌、彭寿莘(杨清臣?)在秦皇岛英舰签定和约,终结战事(6.19起,双方退兵)。
(4)黎元洪下令裁撤江西督军。
(5)派孙宝琦为赈务处督办。
(6)京津汽车道成。
(7)日本设领事馆于满洲里。
6.18(五,二三)
(1)陈独秀通知在上海之国民党负责人张继等,决与陈炯明断绝关系。中共中央亦训令谭平山、陈公博等,不得再支持陈炯明,并请孙中山召开革命团体会议。
(2)黎元洪以高凌霨代曹锐为直隶省长(未就),王永江为奉天省长,张绍曾为陕西省长(未就),张其锽为广西省长。
(3)交通银行股东会改选张謇为总理。
6.19(五,二四)
(1)北京外交部照会外交团,盼将庚子赔款再延付二年(法、美反对,英、日亦有异议)。
(2)孙中山电令北伐军回师戡乱。
(3)北伐军李烈钧部赖世璜自泰和进攻吉安。
(4)陈炯明电伍廷芳,谓国会恢复,护法目的已达,请劝孙中山敝屣尊荣(一作6.22)。
(5)汤廷光、魏邦平调停孙中山与陈炯明之争。
(6)四川刘湘赞成裁兵废督。
(7)派王占元、宋小濂赴榆关监视奉直撤兵(本日奉军撤出山海关)。
6.20(五,二五)
(1)东三省议会商工联合会通电赞成统一,并举张作霖为保安总司令,孙烈臣、吴俊升为副司令。
(2)唐继尧电京,主召开联省会议(一作6.29)。
(3)汤廷光、魏邦平、叶举布告息战,并请孙中山下野。
(4)广东省议会通过赞成统一,并推陈炯明为临时省长。
(5)陈炯明部翁式亮占领韶关。
(6)全国商会联合会、京师总商会、北京教育会、律师公会、银行公会等团体合组国民裁兵促进会在北京成立。
(7)设立全国财政委员,以顾维钧为委员长。
6.21(五,二六)
(1)广州海军受陈炯明运动,请孙中山下野。
(2)伍廷芳将广东省长印交省议会。
(3)奉直军分向锦州、滦州后撤。
6.22(五,二七)
(1)黎元洪令撤岳州驻军(张福来部)。
(2)成都学界为教育经费请愿,被军队殴毙三人,全体罢课。
6.23(五,二八)
(1)各国公使谒黎元洪,承认黎政府。
(2)孙中山移住「永丰」军舰。
(3)广东省长兼外交部长伍廷芳卒于广州,年七十六岁。
6.24(五,二九)
(1)黎元洪以王承斌为直隶省长。
(2)日本声明于本年十月底撤退西伯利亚驻军。
6.25(闰五,一)中日协商鲁案细目委员会在北京开会。
6.26(闰五,二)
(1)美公使舒尔曼通告各领事,对于中国派系应避免任何干预。
(2)苏俄代表巴伊开晤李垣,坚持召开中俄蒙三方会议,商外蒙问题。
6.27(闰五,三)
(1)胡汉民自韶关抵赣州,与北伐军许崇智、朱培德、李福林、李济琛、梁鸿楷等商定回师定乱。
(2)曹锟、吴佩孚为中日军在秦皇岛冲突事,向日军司令道歉。
6.28(闰五,四)
(1)广州各界推魏邦平为省长(魏辞不受)。
(2)唐继尧通电赞成恢复旧国会。
(3)朝鲜革命党袭击吉林头道沟延吉珲春日商,毁日领事馆分馆,日人死二伤三。
6.29(闰五,五)
(1)黎元洪电请孙中山北上。
(2)粤军第一师梁鸿楷自赣南向广东连平撤退,叛附陈炯明。
(3)蒋中正自浙抵粤登「永丰」舰,侍孙中山。
(4)中日鲁案一部委员会议决青岛海关归中国管理,但须参用日语。
6.30(闰五,六)
(1)吴佩孚电告收束军事,即回洛阳(时吴在保定)。
(2)蔡元培电劝吴佩孚容纳联省自治舆论,贯彻裁兵废督主张。
(3)派陆征祥、黄荣良为国际联盟代表(时顾维钧回国)。
(4)中日鲁案二部委员会议铁路事件。
<!--nextpage-->
7.1(闰五,七)
(1)广东省议会等团体通电赞成统一,请孙中山下野。
(2)陈炯明通电西南各省,主联省自治。
(3)陈炯明部谋袭长洲,并运动海军内变。
(4)陈炯明之代表钟煜可携陈炯明6.29书与魏邦平谒孙中山讲和(7.5钟煜可再至)。
(5)湖南赵恒惕通电主建造联邦化之单一国家,由各省自制省宪。
(6)黎元洪明令尊重地方自治。
(7)四川第二军杨森(刘湘系)与第一军但懋辛(熊克武系)战于万县一带。
(8)北京陆军部与日本泰平公司订立购买军械合同(约一千万元)。
(9)广州无政府主义派之「民钟」月刊出版(1927.7.25停,共出二十三期)。
7.2(闰五,八)
(1)孙中山召集舰长会议,主坚守黄埔,以待北伐军回师(海军司令温树德受陈炯明运动,拟将各舰移往西江)。
(2)旅沪旧国会议员宣言讨陈炯明。
(3)唐继尧召集湘、川、黔、粤(陈炯明之代表)、桂(林俊廷之代表)会议。
(4)辛亥革命时调驻汉口之日军回国。
7.3(闰五,九)
(1)日使小幡向外交部抗议朝鲜革命党及匪徒攻击吉林头道沟日领事署事(6.28)。
(2)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济南开会。
7.4(闰五,一0)
(1)汤廷光、温树德及粤海军宣言赞成统一,请孙中山下野。
(2)孙中山电徐树铮,说福建王永泉来援。
(3)吴佩孚电蔡元培,裁兵废督,俟统一完成,通盘筹划,并斥联省自治为豪强割据。
7.5(闰五,一一)
(1)四川第二军长杨森败第一军但懋辛,但部自惠州退向梁山绥定(继退顺庆、渠县,与成都各军联合)。
(2)日使为头道沟案再度向外交部抗议。
(3)京奉铁路恢复通车。
7.6(闰五,一二)
(1)孙中山再促北伐军速回粤定乱。
(2)唐继尧通电裁兵。
(3)延吉人民请禁日人擅筑天图铁路。
(4)湖北省长刘承恩免,以汤芗铭继。
(5)保定(第二十三师王承斌部)及承德兵变。
7.7(闰五,一三)
(1)吴佩孚电覆唐继尧,统一事件应由国会解决,反对另开联省会议。
(2)外交部同意苏俄派越飞为驻华非正式代表(苏俄于6.29提出)。
(3)颜惠庆、顾维钧等再与公使团商缓付庚款,无结果(中国希望每月暂定二百五十万元,以半年为期)。
7.8(闰五,一四)
(1)旅沪旧国会议员一百八十余人,成立法统维持会,否认玩法为合法。
(2)「海圻」「海琛」「肇和」三巡洋舰受陈炯明贿,宣布中立,驶离黄埔。
(3)外交部对头道沟案覆日使表示惋惜。
7.9(闰五,一五)
(1)陈炯明部钟景棠攻占长洲炮台,海军陆战队司令孙祥夫降。
(2)中法订立法国退还庚款用途协定。
7.10(闰五,一六)
(1)孙中山及陈策、蒋中正等因长洲炮台失陷,率永丰等舰进向省河,车尾炮台攻击,永丰受弹,卒进驻白鹅潭。
(2)北伐军许崇智、李福林、朱培德等与陈炯明部翁式亮、杨坤如在韶关开始接仗。
(3)驻岳州之直军第二十四师张福来部撤回河南。
(4)成都熊克武以第一第三军名义,推刘成勋为临时总司令。
(5)湖北军界反对汤芗铭为省长,政界欢迎。
7.11(闰五,一七)
(1)汤廷光、魏邦平发起海珠会议,调停粤战无效。
(2)广州电灯自来水职工罢工,反抗陈炯明。
(3)江西北军周荫人、常德盛、沉鸿英击退北伐军。
(4)四川第三军刘成勋及邓锡侯、赖心辉、田颂尧、刘斌、唐廷牧、陈国栋等通电痛斥第二军杨森,邓为北路总指挥,赖为东路总指挥,进攻泸州。第一军但懋辛为前敌总指挥,进攻重庆。
(5)汉中第七师吴新田部击溃陈树藩部。
7.13(闰五,一九)
(1)湘军旅长陈嘉佑,因助北伐军攻赣西失败,退入广东边境,助许崇智部。
(2)鄂人拥萧耀南兼任湖北省长,强向刘承恩夺省长印。
(3)甘肃省长潘龄皋被迫离职。
(4)张作霖扣留东三省盐税。
(5)奉天锦西兵变。
(6)匪陷安徽英山。
(7)派张孝若(张謇之子)前往欧美考察实业。
7.14(闰五,二0)
(1)命将吉林省长孙烈臣交付惩戒,并严缉焚毁头道沟日本领事馆匪徒。
(2)卫辉兵变。
7.15(闰五,二一)
(1)北京各专门学校女生组织女子参政协进会及女权同盟会(
杭州、天津、武汉、上海续有相似组织)。
(2)北京陆军、内务、司法、农商四部职员,因索薪殴伤财政总长董康。
(3)许崇智部与陈炯明军在韶关剧战(陈部陈炯光、黄任寰等北上增援)。
(4)江西丰城兵变。
7.16(闰五,二二)
(1)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出席代表为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以上中委)、蔡和森、谭平山、包惠僧、高尚德(君宇)、邓中夏、施存统等,列席者有向警予、张春木(太雷),决定与国民党合作(一作7.9,时党员一百二十三人)。
(2)东三省保安司令部正式成立,张作霖、孙烈臣就职(孙驻长春,张设陆军整理处,孙兼总监,张作相、姜登选任副监,张学良任参谋长,由郭松龄代理)。
(3)四川第二军杨森通电请停战议和。
7.17(闰五,二三)
(1)北京地质调查所图书馆及陈列所成立。
(2)热河兵变。
7.18(闰五,二四)
(1)曹锟、吴佩孚覆赵恒惕,反对联省自治。
(2)许崇智部攻占翁源(翌日为陈炯明部熊略、尹骥夺回)。
(3)驻广西陆川容县之黄绍竑部(约一营)归附驻郁林之自治军第二路司令李宗仁,编为一支队。
7.19(闰五,二五)
(1)孙中山派陈策等率军舰攻前山炮台,不利(是日叶举谋以水雷炸孙中山之永丰座舰,未中)。
(2)湘军陈嘉佑旅(讨贼湘军第一路)败陈炯明部谢文炳旅,克广东乐昌,粤军黄大伟克始兴。
(3)日本照会远东共和国,定于本年十一月一日前撤退海滨省日军。
(4)外交团抗议张作霖扣留东三省盐税及阻碍京奉路交通。
7.20(闰五,二六)张开儒率滇军杨希闵、范石生、蒋光亮等旅(顾品珍旧部),经贵州盘县入广西,败桂军林俊廷,占柳州,与刘玉山部会合(旋南下蒙江)。
7.21(闰五,二七)
(1)任命汤尔和为教育次长。
(2)川军邓锡侯、刘成勋等拥护熊克武、但懋辛。
7.22(闰五,二八)
(1)章炳麟、曹亚伯等在上海组织联省自治促进会。
(2)黎元洪派赴南方之代表黎澍由上海电告,主公开会议解决时局。
(3)江西蔡成勋军败李烈钧部(赖世璜等),克泰和万安等。
(4)汉阳钢铁厂工人因工人俱乐部被解散及开除工人,全体罢工。
7.23(闰五,二九)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陈独秀、李大钊、张国焘、谭平山、蔡和森、高尚德等为中央委员,陈、李、谭为常务委员,改委员长为总书记,由陈任之,设中央政治局,张任组织部长,蔡和森任宣传部长,罗亦农任农民部长,向警予任妇女部长,陈任党报编辑委员会主席,发行「向导」周报及「前锋」杂志。
7.24(六,一)
(1)粤军黄大伟部再占翁源。
(2)奉军李景林进驻山海关。
7.25(六,二)
(1)以教育次长汤尔和代理部务。
(2)河南归德马牧集毅军哗变。
7.26(六,三)
(1)洪兆麟助陈炯明抗许崇智、李福林、黄大伟等北伐军。
(2)四川邓锡侯等败第二军杨森,占泸州。
(3)日本内阁决定,现役日本军人暂缓就任中国中央政府及地方官厅顾问职。
(4)苏俄任命越飞为驻华全权代表(翌日启程东来)。
(5)北京附近大水。
7.27(六,四)
(1)许崇智军猛攻韶关,占领莲花山。
(2)以外交次长沉瑞麟代理部务。
7.28(六,五)
(1)东三省省议会电北京外交部,请抗议日本要求修筑天图路。
(2)上海美邮局准备撤销,不收邮件。
(3)粤军第一师梁鸿楷部团长陈修爵援陈炯明,败许崇智军。
(4)江西丰城常德盛部毅军哗变。
7.29(六,六)
(1)汤芗铭到武昌,拟接省长任,被拒,萧耀南自任省长。
(2)河南彰德陕军胡景翼部哗变。
(3)众议员李庆芳提议撤销清室帝号及优待费。
7.30(六,七)
(1)许崇智部在韶关失利,退向粤边始兴江口。
(2)直军增防滦州。
7.31(六,八)
(1)颜惠庆假,黎元洪以王宠惠代理国务总理。
(2)京奉路通车。
<!--nextpage-->
8.1(六,九)
(1)恢复之旧国会在北京开会,拟先制宪。
(2)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赵世炎、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等)主办之「少年」月刊在巴黎出版(后改名「赤光」)。
(3)江亢虎之中国社会党发表宣言说明其新民主主义及新社会主义,主督军议员与工农商共图国是。
(4)唐继尧改组云南政府,自任省长,取消靖国军总司令名义。
8.2(六,一0)
(1)汕头飓风为灾,海水高出堤岸丈余,全区房舍冲没,人民死数万。
(2)四川第二军将领推刘湘为靖卫军总司令。
(3)援赣之河南第一师常德盛部在九江哗变。
8.3(六,一一)
(1)胡汉民及许崇智部退南雄、虔南,李烈钧部自赣州退大庾信丰,当经商定十月许率粤军转往福建,李及滇赣湘军退向湘边,再谋入广西。
(2)张作霖之参谋长杨宇霆致书张继,商与孙中山合作事。
8.4(六,一二)
(1)陈炯明军占南雄。
(2)日使小幡照会外交部,延吉边境日警缓撤。
8.5(六,一三)
(1)北京内阁改组:国务总理唐绍仪(未到前由王宠惠兼代),外交顾维钧,内务田文烈,财政高凌霨,陆军张绍曾,海军李鼎新,司法张耀曾,教育王宠惠,农商卢信,交通高恩洪。
(2)黎元洪咨众议院补行辞职,并通电宣布民国六年解散国会经过(8.8众院以其不合乎手续,退还,8.11再咨参众两院)。
(3)上海丝厂女工万余罢工,要求加薪(八日解决罢工失败)。
(4)招商局海员罢工,要求加薪。
(5)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杭州西湖举行特别会议,陈独秀、李大钊、张国焘、蔡和森、高声泰(尚德)出席,由马林说明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之意义(张太雷任翻译,8.8闭幕,决定与国民党作有组织的结合,仍保持共党纪律)(按中共二次代表大会闭幕后数日,马林自俄返沪,反对所谓联合阵线,主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因于西湖举行特别会议,陈、张、蔡仍不赞同,马林坚执不移。一说事在8.22)。
8.6(六,一四)
(1)吴佩孚电内务部次长孙丹林,反对唐绍仪组阁(翌日知明令已发表,又电反对,并指斥张耀曾、卢信)。
(2)陈炯明军占仁化乐昌,湘军陈嘉佑退回湖南。
(3)许崇智、胡汉民等抵江西会昌。
(4)外交部电唐继尧查明英人擅划云南边境片马地方为缅甸县治。
8.7(六,一五)
(1)四川联军邓锡侯、田颂尧、唐廷牧、陈国栋攻占重庆,第二军杨森退万县。
(2)上海总商会电请以关税切实值百抽五所增税款,换抵旧以厘金担保之各借款,实行裁厘。
8.9(六,一七) 孙中山以北伐军回师失败,乘英炮舰离广州赴香港,蒋中正随行。
(2)苏俄代表越飞抵哈尔滨。
(3)吴佩孚电王宠惠,愿为后盾。
(4)四川第一军但懋辛攻占万县。
(5)刘成勋、但懋辛、邓锡侯等就四川省宪会议筹备员职。
(6)上海法租界巡捕再度拘捕陈独秀(旋开释),没收各书刊。
8.10(六,一八)
(1)北京国会开第一次宪法审议会。
(2)孙中山乘俄国邮船离香港赴上海。
(3)张国焘自上海到北京,向中共党员传达西湖会议决议(寻赴武汉长沙)。
(4)京汉铁路工人代表在郑州会议,通过总工会章程,选举总工会筹备委员。
8.12(六,二0)
(1)苏俄代表越飞到北京。
(2)袁祖铭就任贵州省长。
8.13(六,二一)
(1)黄明堂在高州对陈炯明独立。
(2)北京北苑第九师兵变。
8.14(六,二二)
(1)孙中山自香港抵上海,黎元洪派代表二次南下欢迎其北上(陈独秀、李大钊往访。八月下旬,陈、李及蔡和森、张太雷由张继介绍加入国民党。九月初张国焘到沪,亦加入)。
(2)中东铁路博克图站兵变(月余来该路技术部长美人司梯温斯一再指摘中国护路不力,主列强采取行动,中国方面则要求取销技术部)。
8.15(六,二三)
(1)孙中山发表宣言宣布粤变始末,及对国是意见,主由合法国会自由集会行使职权,实施兵工计划,发展实业,尊重自治,期完成中华民国之建设。
(2)苏俄代表越飞初晤外长顾维钧,要求向总统呈递国书,并辩论外蒙撤兵问题。
(3)陈炯明自惠州回广州。
(4)刘震寰就广西军总司令职。
(5)上海八团体国是会议,草拟宪法竣事时通电表示对于国宪之意见。
(6)陇海铁路法国工程师二人在河南为匪所掳。
8.16(六,二四)
(1)越飞向北京报界抨击西方国家,倡言中俄合作。
(2)派刘符诚为撤废客邮会主任委员。
(3)任命张英华为财政次长兼盐务署长(代严璩)。
8.17(六,二五)
(1)孙中山发表对外宣言。
(2)北京国立八校校长蔡元培等因索薪与交通总长高恩洪冲突,宣告辞职(高亦辞)。
(3)江西代表请愿撤蔡成勋。
8.18(六,二六)
(1)北京教育界人士欢迎苏俄代表越飞。
(2)徐树铮自上海致书吴佩孚,劝拥戴孙中山、段祺瑞。
(3)广西沉鸿英通电反对召开联省会议。
(4)四川第二军杨森退宜昌。
8.19(六,二七)
(1)特任林锡光署甘肃省长(黎元洪原拟以李根源任之,曹锟、吴佩孚保林,阁议通过,黎拒盖印,曾引起国务院与总统府之争)。
(2)京绥铁路职员反对交通部与英商泰康洋行改订合同,宣布与交通部脱离关系。
(3)广西自治军韩彩凤逐走卢焘,占柳州。
8.20(六,二八)
(1)苏俄代表越飞在京宣称愿交还库伦,惟中俄边境驻兵及中俄通商问题,亟须解决。
(2)河南赵倜旧部合匪陷归德。
8.21(六,二九)
(1)北京新潮社等十四学术团体宴苏俄代表越飞。
(2)胡汉民自赣南会昌取道福建汀州赴延平与王永泉商合作(
胡在延平留二日,与王商妥条件后即赴上海。先遇徐树铮,以福建李厚基不为所用,因策动王永泉与许崇智等联络旧部,共同驱李,王为徐之旧部。孙中山亦派王之同乡何成浚来延平)。
(3)北伐赣军李明扬、赖世璜、滇军朱培德及湘军陈嘉佑纷集湘南,湖南形势颇紧。
8.22(六,三0)
(1)公使团通告外交部:一、在中国政局纷乱期间决不能予中国政府财政上之援助;二、速谋统一;三、对张作霖截留盐税及东三省之外交状态确实答覆;四、速行支付届期外债本息;五、兵变频发,应切实保护外人,并损失之赔偿。
(2)前苏俄代表巴伊开离北京回国。
(3)任命罗家衡为农商次长。
(4)李大钊建议中共中央,联合孙中山与联合吴佩孚并进,促成孙吴合作。
8.23(七,一)
(1)女权运动大同盟在北京成立。
(2)越飞二次晤顾维钧,要求觐见总统,被拒。
(3)驻江西抚州之河南第一师哗变。
8.24(七,二)
(1)外交部函内政部,请令京师警察厅侦查越飞行为。
(2)京汉路长辛店工人要求加薪大罢工(明日经交通部应允,8.27平息)。
(3)豫西土匪合赵倜旧部连陷陕州灵宝。
8.25(七,三)
(1)越飞照会外交部,对中国态度有所指摘,仍愿按照两次宣言内容原则与中国开议。
(2)孙中山在上海晤越飞之代表(不久马林、达林亦来见)。
(3)孙中山对美报记者谈话,如新银行团予北京政府以财政援助,愿前往北京以谋统一。
(4)日本内阁决定拒绝中国缓付庚子赔款要求,决将该款移用于对华文化事业。
(5)许崇智部自江西会昌抵瑞金。
(6)洛阳东关第八中学被匪抢劫,掳去教职员学生四十余人(
吴佩孚驻洛阳)。
8.26(七,四)
(1)国会宪法审议会通过各省得自行制定省宪。
(2)四川第一军但懋辛占奉节。
(3)日军开始自俄属海滨省撤退。
8.27(七,五)
(1)越飞宴国会议员、赈济俄灾会会员及教育界名流,蔡元培代表致答词。
(2)吴佩孚及萧耀南、刘镇华、冯玉祥、田中玉等反对于国会以外另开会议解决联省自治问题(陈炯明、唐继尧、刘成勋、赵恒惕等主张在上海开联省会议)。
8.28(七,六)
(1)广东省议会举陈席儒为广东省长。
(2)萧耀南通电反对唐绍仪组阁。
8.29(七,七)
(1)蒋中正致书汪兆铭、廖仲恺,商今后军事进行,并主整顿党务,收容有为青年。
(2)孙传芳通电拥护王宠惠组阁。
(3)通缉前河南督军赵倜、旅长赵杰。
8.30(七,八)
(1)孙中山函蒋中正,告苏俄代表已来接洽,请速来上海筹备一切(时蒋在奉化)。
(2)张国焘晤越飞,谈中国情势。
(3)英使艾斯顿访外长顾维钧,谓越飞宣传过激思想,应加监视。
(4)民国八年在广州集会议员自上海至北京,与民国六年解散之议员相争。
8.31(七,九)
(1)中日撤邮会议在北京交通部开第一次正式会议。
(2)汉阳兵工厂工人罢工要求加资,被军队击毙三名,工人炸毁机器。
<!--nextpage-->
9.1(七,一0)
(1)撤销第一届国会议员通缉案。
(2)越飞照会外交部,请协助调查中国教育状况,并购办满蒙藏文书籍及文摘。
9.2(七,一一)
(1)越飞再照会外交部,提议根据一九一九及一九二0年加拉罕两次宣言进行谈判(是日越飞离北京赴长春)。
(2)兼代国务总理王宠惠呈准设政治善后讨论会。
(3)派蔡成勋督理江西军务善后事宜(是即黎元洪之废督)。
(4)山西督军兼省长阎锡山召集全省村范大会。
(5)湘军宋鹤庚师围攻陈嘉佑旅于衡阳。
9.3(七,一二)
(1)吉林人民因天图铁路、哈尔滨取引所及电气公司三案,日领事要求签字,通电否认。
(2)外交部派郑延禧、王鸿年赴长春照料日俄会议,惟不正式参加。
(3)日军开始自海滨省撤退。
9.4(七,一三)
(1)孙中山在上海召集各省委员张继、孙洪伊、丁惟汾、于右任、谢持、马君武、胡汉民、汪兆铭、廖仲恺、张人杰、谭延闿、陈独秀等五十三人交换国民党改进意见(联俄容共问题)。
(2)汪兆铭、胡汉民到杭州晤卢永祥(张作霖亦派吴光新来上海晤孙中山)。
(3)山海关京奉路工人罢工,要求斥革工头,改良生活。
(4)日俄长春会议开始,商库页岛等问题(日本代表松平太郎,苏俄代表越飞及远东共和国外长杨松)。
9.5(七,一四)
(1)南昌蔡成勋部第一师哗变。
(2)日使抗议吉林头道沟军队哗变事。
9.6(七,一五)
(1)孙中山指定覃振、丁惟汾、陈独秀、茅祖权、田桐、张秋白、吕志伊、陈树人、管鹏等九人为国民党改进案起草委员(陈对共产党员之加入国民党不多表示意见)。
(2)张伯烈当选为众议院副议长。
9.7(七,一六)
(1)外交部分别通知日使及苏俄代表,日俄长春会议不得涉及中国领土主权与利益,并要求苏俄退出外蒙为开议之前提。
(2)黎元洪令召集财政会议,并定期取消铁路免票。
(3)命奉天交还所扣各铁路车辆。
(4)许崇智部(约七千人)自江西瑞金进向福建。
9.8(七,一七)粤汉铁路(湘鄂段)工人因监工员虐待工人,罢工,共产党人郭亮主之。
9.9(七,一八)
(1)北京财政农商两部召集之全国关税研究会开会(免厘加税会议)。
(2)滇赣军朱培德、赖世璜等由湖南占领广西全州。
(3)梁启超晤冯玉祥于开封(9.11梁为冯部讲「兵之必要」;9.14讲「军国民之精神」)。
9.10(七,一九)
(1)江西吴城兵变。
(2)许崇智部抵福建宁化。
9.11(七,二0)
(1)粤汉路罢工工人与军警在岳州冲突,死伤数十人,长沙工人及京汉路南段工人起而响应。
(2)美籍顾问福开森以备忘录呈黎元洪,主拒绝越飞,暂勿与苏俄订约。
(3)特派梁如浩为接收威海卫委员长。
(4)任命凌文渊署财政次长。
9.12(七,二一)
(1)外交部正式照覆苏俄代表越飞,允即开议中俄一切问题。
(2)关税研究会议决于民国十三年起实行裁厘,并免除出口税。
(3)陆荣廷得广西自治军林俊廷之掩护,在龙州就广西边防督办职。
(4)通缉郑洪年、赵庆华、何瑞章(交通总长高恩洪指其煽动京绥、京汉铁路风潮。按共产党人李大钊与吴佩孚之政务处长白坚武为同学,共产国际代表胡定康经李、白与孙洪伊之介绍,曾与吴相晤;高为吴系,由李推荐共产党人六名任京汉、津浦、京绥、京奉、正太、陇海铁路视察,以排斥交通系势力,遂大事工人活动,领导者为邓中夏、张国焘)。
9.13(七,二二)
(1)共产党之「向导周报」在上海发刊,陈独秀、蔡和森、彭述之主之(1927.4停刊)。
(2)美使舒尔曼访外长顾维钧,谓越飞宣传过激思想,学界颇为所动。
(3)众议院退回唐绍仪内阁同意案。
(4)许崇智部抵福建建宁(即经泰宁、建阳进抵建瓯)。
9.14(七,二三)
(1)王宠惠及全体阁员请辞。
(2)北满日军撤退完毕。
9.15(七,二四)
(1)张作霖派张宗昌赴海参崴与日人及狄特里志斯政府订立军事密约,并购日人所管之大批军械。
(2)萍乡安源矿工罢工,共产党人李立三、刘少奇等主之,要求改良待遇,增加工资(约二万人,至十八日解决)。
9.16(七,二五)
(1)陈炯明复任粤军总司令。
(2)湖南宋鹤庚部叶开鑫、唐生智、贺耀组三旅,连败陈嘉佑部,占领武冈。
(3)特派黄郛筹办财政会议事宜。
9.17(七,二六)
(1)胡汉民、汪兆铭与卢永祥商定与张作霖军事合作(本日自杭州返上海,张亦派韩麟春来见孙中山)。
(2)蔡成勋逼走护理江西省长何德刚,以李廷玉继,南昌、九江商人罢市反对。
9.18(七,二七)
(1)孙中山致国民党党员书痛斥陈炯明。
(2)国会二届常会闭会。
9.19(七,二八)
(1)特任王宠惠署国务总理,外交顾维钧,内务孙丹林,财政罗文干,陆军张绍曾,海军李鼎新,司法徐谦(石志泉代),教育汤尔和,农商高凌霨,交通高恩洪(是即「好人内阁」,时吴佩孚谋与孙中山联合,王宠惠、徐谦均与孙有渊源,9.28申报刊出孙丹林谈话,主孙中山、吴佩孚合作。孙丹林为旧同盟会人,与吴关系颇深)。
(2)外交部令停付俄国部份庚子赔款。
(3)派穆湘玥往檀香山参与太平洋商务会议。
9.20(七,二九)
(1)海参崴大批日本军火运往奉天,以防制过激党东进。
(2)张作霖改革军制,废师为旅。
(3)教育部召集学制会议,蔡元培任主席(9.30闭会)。
(4)任命严璩为财政次长兼盐务署长。
(5)孙中山函广西陆军总司令张开儒与朱培德军合力讨陈炯明。
9.21(八,一)
(1)苏俄代表越飞抗议停付俄国庚子赔款及中东路股东会议(
9.26外交部覆拒)。
(2)广州各学校教职员罢课索薪。
(3)开徐州为商埠。
9.22(八,二)
(1)孙中山派汪兆铭赴奉天晤张作霖。
(2)各铁路工人代表在汉口会议,准备9.25总罢工。
(3)陆军部组织蒙疆善后委员会。
(4)山东匪陷钜野。
9.23(八,三)
(1)广东陈炯明部黄强占廉州,黄业兴占钦州,黄明堂败走越南。
(2)张作霖之代表袁金铠到北京。
9.24(八,四)日本外务省照会中国驻日代办,定于十月以前撤退海滨省军队,北满撤兵日期,当俟中国军队能担任保护侨民为断。
9.25(八,五)
(1)外交部照会苏俄代表越飞,催撤外蒙俄军。
(2)长春日俄会议破裂,日本不允退出库页岛北部及撤退海滨省一带驻军。
(3)发行十一年八厘短期公债一千万元。
(4)任命马叙伦为教育次长。
9.26(八,六)
(1)日军自中东铁路地区撤退。
(2)北京向比国银行借款二十万元,付国会经费。
(3)任命李根源为航空署督办。
9.27(八,七)
(1)外交团照会外交部,劝告中国实行裁兵,整理财政。
(2)福建第二十四混成旅旅长王永泉与许崇智联合,要求福建督军兼省长李厚基即日离闽。
(3)特派王宠惠兼政治讨论会会长。
(4)粤汉铁路、京汉铁路罢工风潮解决。
9.28(八,八)
(1)上海修改税则委员会闭会。
(2)四川省宪筹备会开会。
(3)汤漪、丁世峄、林长民、胡适、徐新六等与美使舒尔曼商职业参政问题(1960胡适曾对编者否认)。
9.29(八,九)
(1)许崇智、黄大伟等进至闽边建瓯,讨李厚基。
(2)孙中山派杨庶堪赴杭州晤卢永祥。
9.30(八,一0)
(1)中国继续当选为国际联盟非常任理事。
(2)以熊炳琦继王瑚为山东省长(王并未到任)。
(3)闽南自治军占同安,讨李厚基。
(4)梁鹤志、曾毓隽、王郅隆自北京使馆区日本兵营潜逃赴津。
(5)孙中山声明中国不适于共产主义,相信德俄必以平等及主权完整对待中国。
<!--nextpage-->
10.1(八,一一)
(1)赵恒惕依湖南省宪当选湖南省长(9.10?)。
(2)退入广西之北伐军朱培德等之滇军占领桂林,自治军梁华堂败退。
(3)全国商约研究会成立。
10.2(八,一二)
(1)徐树铮得卢永祥之助,自浙江抵福建,本日在延平设立「
建国军政制置府」声称尊奉段祺瑞、孙中山,限李厚基于二十四小时内退出福州。王永泉部自延平进向水口,许崇智部自建瓯进向古田。
(2)接收威海卫中英会议在威海卫开会。
(3)公布学校系统改革案(实施新学制,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四年)。
10.3(八,一三)
(1)公使团会议全部禁运军火来华问题(英日法等国对禁运飞机有异议)。
(2)外交部及总税务司分别宣布新修税则定于十二月一日施行。
(3)苏俄代表越飞自长春回北京。
(4)四川军事善后会议开幕。
10.4(八,一四)
(1)外交部俄事委员会讨论对俄开议事件。
(2)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访越飞。
(3)李廷玉因赣人反对去职,蔡成勋宣布自兼省长。
10.5(八,一五)内阁总理王宠惠、外长顾维钧、财长罗文干、教长汤尔和辞职,未准。
10.6(八,一六)
(1)广东陈炯明派洪兆麟为总司令,进兵福建,助李厚基防许崇智等。
(2)许崇智、黄大伟、李福林、孙本戎占领福建古田,败李厚基部唐国谟旅。
(3)沉鸿英在赣南通电班师回桂。
(4)长沙泥木工人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共产党人毛泽东等主之。
10.7(八,一七)裁撤安徽督军,张文生去职,改以马联甲督理安徽军务善后事宜(张为张勋旧部,即新安武军,马为旧安武军,得齐燮元之助)。
10.8(八,一八)
(1)广西刘震寰进攻自治军,占藤县。
(2)刘成勋(四川总司令)、孙传芳(长江上游总司令)之川鄂和约成立。
(3)长沙人力车工会成立。
10.9(八,一九)
(1)派陆征祥为国际保工会委员。
(2)长沙理发工人罢工。
10.10(八,二0)
(1)蔡元培、林长民等在北京举行国民裁兵运动大会,参加者八十六团体,五(三)万余人,黎元洪到场演说(共产党人乘机策动)。
(2)卢永祥通电宣布与徐树铮在闽起事无关。
(3)北京无政府主义派之「学汇」(国风日报副刊)出版。
10.11(八,二一)
(1)日本海军陆战队在福州登岸。
(2)国会第三届会议开幕(「民八」议员指责黎元洪、吴景濂、王宠惠,一片叫嚣)。
(3)全国教育联合会在济南开会。
10.12(八,二二)
(1)许崇智、王永泉部占福建水口,败福建警务处长史廷扬,前锋王懋功(黄大伟部)进入福州,李厚基逃南台,登军舰。
(2)张作霖与日本签定天图铁路合同。
10.13(八,二三)
(1)王宠惠内阁因国会非难,辞职未准。
(2)李厚基部史廷扬一度攻入福州,为许崇智部孙本戎旅所击退。
(3)特派萨镇冰会办福建军务。
(4)外交部向日使抗议海参崴日本军官私售军火与张作霖(10.16再抗议)。
(5)美教士(AntonLuncleen)瑞士教士(C.O.Forsbery)在河南汝州被匪掳去(十二月初释放)。
10.14(八,二四)
(1)苏俄代表越飞覆外交部,表示不能即将库伦俄兵撤退,拒绝单独解决外蒙问题,责中国政府袒护俄白党。
(2)汪兆铭、程潜自奉天返上海,谓张作霖表示不争地盘,不亲日,不复辟。
(3)德国哲学家杜里舒到上海(旋由张嘉森偕往南京东南大学讲学,梁启超亦在南京讲学)。
10.15(八,二五)
(1)特任萨镇冰为福建省长。
(2)江西抚州南城兵变(常德盛部毅军)。
10.16(八,二六)
(1)国会议员质问民六年解散国会之责任及黎元洪任期。
(2)萨镇冰通电应人民之请,暂任福建省长。
(3)吴佩孚电责王正廷迎合日意,接收鲁案延期。
10.17(八,二七)
(1)徐树铮、许崇智、王永泉入福州。
(2)张作霖派朱庆澜为中东路护路司令。
10.18(八,二八)
(1)徐树铮通电依据其所着之「建国真诠」设官分职,并以制置府名义任王永泉为福建总抚,统辖军民两政。
(2)孙中山任许崇智为东路讨贼军总司令兼第二军长(蒋中正为参谋长),黄大伟为第一军长,李福林为第三军长(10.28就职)。
(3)北京参议办公处派毅军师长常德盛为援闽总司令(常部本日已自江西入杉关)。
(4)北京大学学生要求免收讲义费,发生风潮(次日校长蔡元培辞职,共产党李大钊等从中运用)。
10.19(八,二九)
(1)古应芬、林直勉、邓泽如、李文范等在香港组织讨陈(炯明)驻港办事处。
(2)调任方本仁为赣南镇守使。
(3)开滦煤矿工人罢工(中共高声泰领导)。
(4)唐山美军干涉京奉路局罢工风潮,发生争执(10.22解决)。
10.20(九,一)
(1)广州陈炯明与联华公司(即英法支那有限公司)订立七厘半货币借款契约,债额二百万镑(10.22学生反对,被制止)。
(2)哈尔滨无线电台遵照华盛顿会议条约,移交中国接管。
10.21(九,二)中英厦门海后滩悬案交涉善后办法成立。
10.22(九,三)
(1)居正、汪兆铭、蒋中正自上海到福州(时黄大伟与许崇智不和,居正等奉孙中山命前来调解)。
(2)孙中山派戴传贤赴四川,并分函四川将领但懋辛、刘成勋、邓锡侯、赖心辉、田颂尧等。
10.23(九,四)
(1)孙中山函广西滇军总司令张开儒,嘱与香港邹鲁联络。
(2)广东陈炯明签定市政借款草约。
(3)长沙泥木工人向县公署请愿,无结果。
(4)唐山交通大学学生赈工会、北京大学开滦矿工农工经济后援会援助开滦煤矿罢工工人(11.16解决)。
10.24(九,五)
(1)外交部照会日使,否认奉天与日本所订之天图路契约。
(2)协约国同盟共管中东铁路委员会撤消。
(3)廖仲恺奉孙中山命到福州。
(4)长沙泥木工人由毛泽东煽动向省长公署请愿,赵恒惕允其营业自由。
10.25(九,六)
(1)美与远东共和国要求日军自西伯利亚撤退。
(2)俄红军占领海参崴,日军撤退。
(3)北京政府派李厚基为福建讨逆军总司令,萨镇冰为副司令,高全忠为总指挥,进攻徐树铮等。
(4)四川省议会通过临时省政府组织大纲。
(5)直隶顺德兵变(陕军胡景翼部)。
(6)长沙泥木工人庆祝罢工胜利。
(7)开滦煤矿罢工工人示威,英水兵及天津警察开枪镇压,死伤数十人。湖南水口铅锌矿工罢工,共产党人蒋先云等主之。
10.26(九,七)
(1)日本撤退西伯利亚及中东路沿线与哈尔滨海参崴驻军。
(2)俄事委员长刘镜人以苏俄代表越飞翻悔前议,原定十一月十日之中俄会议,不能举行,退出辞职。
(3)外交部致牒公使团,商改革上海会审公堂办法,以图收回(公使团未复)。
(4)孙中山派邹鲁为驻香港特派员,与邓泽如、古应芬、林直勉、李文范等进行讨陈炯明军事。
(5)李厚基自闽赴上海(10.30到南京,乞援于齐燮元、杜锡珪,李原被海军监视)。
10.27(九,八)
(1)豫西巨匪「老洋人」张庆及李鸣盛纠合赵倜旧部二万余人经叶县舞阳东窜,扑攻西平车站,断京汉路东走,称建国军、援豫军。
(2)孙中山分函湖南将领鲁涤平、蔡钜猷等救湘攻粤(10.31自沪抵港)。
(3)朱培德自桂林函告孙中山,即赴桂平晤滇军总司令张开儒,又沉鸿英自赣抵湘南,表示和好。
(4)京绥铁路工人罢工,要求加薪,改良待遇(10.29解决)。
10.28(九,九)
(1)远东共和国代表巴谷勒对取缔白俄要求四事,并抗议中国优容白俄。
(2)以张载阳代沈金鉴为浙江省长(时张已为事实上之省长)。
10.(底)朱德到柏林,晤周恩来。
10.29(九,一0)
(1)日使小幡照会外交部,不同意于鲁案损失赔偿办法。
(2)海参崴之白党窜入哈尔滨境,被解除武装。
(3)美公使舒尔曼晤冯玉祥于开封(翌日看操讲话,以冯比林肯,并劝裁兵)。
(4)女权运动同盟会上海支部成立。
10.30(九,一一)
(1)徐树铮因所任之福建总抚(王永泉)为各方所反对(许崇智等),改任王永泉为总司令,林森(国民党)为省长(11.3林就职)。
(2)戴传贤奉孙中山命偕向传义自上海赴四川,抚慰各军(约于11.10行抵宜都,忽以厌世投江,漂至枝江,遇救不死,遂至成都)。
(3)任孙岳为冀南镇守使。
10.31(九,一二)
(1)裁撤河南督军缺,调冯玉祥为陆军检阅使(移驻北京)。以张福来督理河南军务善后事宜(冯与吴佩孚决裂明朗化,冯督豫后,积极扩张兵力,停止对吴协饷)。
(2)邹鲁、李文范自上海抵香港,与邓泽如、胡毅生等策划讨陈炯明事。
(3)外交部宣布协约国监管西伯利亚铁路及中东铁路事务终了。
<!--nextpage-->
11.1(九,一三)
(1)众议院议决民国四年五月中日二十一条协约换文均无效,请政府向中外宣布。
(2)徐树铮通电请段祺瑞、孙中山于上海召开联省会议。
(3)沉鸿英受吴佩孚主使,率部自江西回至桂林附近,原驻桂林之滇军朱培德开浔州,与张开儒所部滇军连合。
(4)东部西伯利亚日军完全撤退。
(5)协约国中东铁路技术部撤销。
(6)粤汉铁路总工会在长沙成立。
(7)上海日华纱厂工人三千余名罢工(第三次),要求启封浦东工会(11.6圆满解决)。
(8)中南、盐业、金城、大陆四银行准备库成立于天津。
(9)公布新学制(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分高初中,大学四年,废豫科)。
11.2(九,一四)
(1)共产国际(第三国际)第四届世界大会在莫斯科开会,中国共产党代表陈独秀、刘仁静、瞿秋白、张太雷出席(拉狄克报告提及中国共产党支持吴佩孚事)。
(2)徐树铮因各方反对,离福州赴上海,「建国军政制置府」消灭。
(3)外交部照会日使,各省区公私各界以路矿押借外债,非经部立案,无效。
(4)豫匪老洋人陷安徽颖州,掳得大批倪嗣冲宅军火。
(5)上海英美烟厂工人罢工,要求增加工资(二十三日解决)。
11.3(九,一五)
(1)越飞照会外交部,抗议中东铁路管理不善,总管奥斯脱罗木夫应负其责(奥氏为1920年道胜银行所派之总工程师),该路为俄国政府财产,请暂定经营办法。
(2)冯玉祥部全军离豫,移驻北京南苑(11.10冯到北京,吴佩孚曾扣留冯部,经曹锟劝告,始放行)。
(3)蔡元培、林长民等请撤消治安警察法(此系民权运动大同盟北京大学学生邓中夏〔康〕、郭春涛、王汝屿、杨廉等在裁兵运动会联席会议时所提出)。
11.4(九,一六)
(1)日使照会外交部,张志潭长交通部时已口头允许天图铁路开工,拒绝将该来照转达东京。
(2)武汉各校学生罢课,反对教育厅长。
11.5(九,一七)
(1)张继携孙中山函自上海到北京,晤越飞(商联俄容共事)。
(2)湖南工团联合会成立于长沙,毛泽东任总干事,郭亮副之。
(3)李厚基得齐燮元之助,自南京抵厦门,谋攻福州。
11.6(九,一八)
(1)越飞向外交部申明加拉罕两次宣言并非放弃苏俄在华之合法及利益,该宣言亦非永久有效,除非中国不再漠视俄国利益,俄国或将不得不考虑其所给予之许诺。
(2)外交部照会越飞,声明对赤白两党向无偏袒,盼速开中俄会议,商讨外蒙撤兵办法。
(3)王永泉向北京表示服从。
(4)总检察厅通缉杀害安庆学生姜高琦之倪道烺等。
(5)任命劳之常为交通次长。
11.7(九,一九)
(1)越飞之代表伊凤阁在北京庆祝十月革命宴会席上宣读演词,为中俄利益,俄军不能自库伦撤退,俄国在中东铁路利益须予保障。
(2)前福建第二师师长臧致平驱李厚基、高全忠出厦门,自称闽粤赣联军总司令(11.11李到汕头乞援)。
11.8(九,二0)
(1)张作霖派吉林交涉员与奉天日总领事及日公司代表正式签字于天图路约,并禁止延吉人民反对。
(2)越飞要求逮捕中东路总管奥斯脱罗木夫,道胜银行已失过问该路资格。
(3)孙中山覆广西滇军将领杨希闵书,劝先定广东(本日邓泽如等在香港付杨之代表黄实港币五万余元)。
(4)沉鸿英部何才杰败广西自治军韩彩凤、陆福祥(陆荣廷系),占柳州。
(5)四川军事善后会议闭会,决定川省取自治态度,仍推刘成勋为总司令。
11.9(九,二一)
(1)特派张绍曾兼蒙疆善后委员会委员长,刘冠雄为福建镇抚使,陆荣廷为广西边防督办,并任命沉鸿英为桂林镇守使。
(2)河南陆军第一师(毅军)常德盛自江西攻福建,为许崇智所败,退出邵武光泽。
(3)孙中山答日本记者,否认与香港海员罢工有关,但同情工人。
(4)豫匪老洋人连陷固始、正阳,靳云鹗军失利(继陷项城、上蔡、遂平)。
(5)「唐山潮声」在上海出版(声援唐山工潮,由民国日报发行)。
11.11(九,二三)
(1)外交总长顾维钧覆越飞,允调查中东铁路总管奥斯脱罗木夫之行为,拒绝暂由中俄共同管理,驳斥越飞对加拉罕两次宣言之解释,并郑重促请俄国专案声明,无条件交还该路。
(2)广州法政专门学堂之「群声」发刊。
11.14(九,二六)
(1)远东共和国与苏俄合并(11.16宣布)。
(2)越飞照覆外交部,谓加拉罕宣言除请订立中东铁路协定外,无任何特殊提议,苏俄不能无赔赎的交还,红军亦不拟占领该路,除非由于中国政府之敌视行为,方改变政策。
(3)日本外务省训令驻华公使小幡酉吉,如中国要求废约,应断然拒绝。
(4)财政部与华义银行签订整理德奥旧债票发行新债票合同。
(5)长沙笔业工人罢工(12.23解决)。
11.15(九,二七)
(1)孙中山在上海召集各省党员张继等五十九人审查国民党改进案,推胡汉民、汪兆铭为宣言起草员。
(2)越飞致外部节略,谓中国以均等手段取缔红白两党,实意存偏袒,应另定办法。
(3)外交部向越飞抗议苏俄与外蒙缔结商务及经济协定。
(4)众议院议长吴景濂诟言王宠惠,发生冲突。
(5)豫匪老洋人攻击驻马店靳云鹗军。
11.16(九,二八)
(1)豫军靳云鹗、杨清臣等部合皖军连败豫匪老洋人(先后克正阳、罗山、上蔡、商水,匪势稍杀)。
(2)美、英、法、义、瑞(士)公使为豫匪掳绑外人,向外交部严重抗议。
(3)总统府咨覆众议院,尚不能提出正式内阁。
(4)唐山罢工风潮解决。
11.17(九,二九)
(1)越飞覆外交部11.15抗议,谓俄蒙条约并无侵犯中国主权之处。
(2)徐州新安武军缴械遣散(新安武军为张勋旧部)。
11.18(九,三0)
(1)众议院议长吴景濂、副议长张伯烈私用众议院名义向黎元洪密告财政总长罗文干11.14订立奥国借款展期合同,有纳贿情事,黎即手谕捕罗并转送地方检察厅拘押(吴与王宠惠不和,黎亦以王进行孙中山、吴佩孚之联合,恐于己不利。罗为王阁之中坚分子)。
(2)日本公使小幡照复外交部,拒绝缓付庚子赔款。
(3)唐山交通大学因罢课参加唐山工潮,被解散。
11.19(一0,一)内阁因罗文干被捕,责黎元洪违法,吴景濂等亦率议员入总统府,不准黎元洪下释罗令。
11.20(一0,二)
(1)越飞通告外交部,远东共和国已与莫斯科政府合并(本月十六日),彼仍任俄代表。
(2)外交部照会英使,阻止陈炯明借款。
(3)吴佩孚电黎元洪,责逮捕罗文干之违法。
(4)众议院可决查办罗文干案。
(5)陆军总长张绍曾通电辞职。
(6)蚌埠新安武军解散。
11.21(一0,三)
(1)王宠惠、顾维钧、孙丹林、李鼎新、汤尔和、高恩洪(高凌霨、张绍曾未列名)电告,议员包围总统,责任内阁已被破坏,待罗案解决即辞职。
(2)孙中山自上海函蒋中正(时蒋在福州)商联俄事,劝保守福州,努力恢复广东。
(3)沈曾植卒于上海,年七十三岁。
11.22(一0,四)
(1)黎元洪派孙宝琦、汪大燮、黄开文、荫昌迎罗文干到总统府。
(2)吴景濂率议员三十余人至总统府,要求免王宠惠、罗文干职。
11.23(一0,五)
(1)曹锟通电攻击财政总长罗文干,丧权辱国,纳贿渎职,主彻底追究。
(2)吴景濂迫黎元洪电斥吴佩孚(时直系内部分为保定、洛阳系,曹锟愤交通总长高恩洪以钜款济吴佩孚)。
(3)长江上游总司令孙传芳部自宜昌向下游开拔,拟由江西入福建。
(4)汉口全国商会联合会开特别大会,促废督裁兵之进行。
(5)日俄长春会议停止。
11.24(一0,六)
(1)直隶省长王承斌电请黎元洪逮捕与罗案有关人犯,并谴责吴佩孚为王宠惠内阁保镳。
(2)吴佩孚因曹锟等攻击罗文干,通电拥护黎元洪,服从曹锟,对罗案不再置喙。
(3)叶夏声奉孙中山命与滇军将领张开儒、杨希闵、桂军将领沉鸿英、刘达庆、刘玉山,会于广西平南白马墟,决东讨陈炯明(时滇军集藤县、蒙江,陈炯明亦力事联络,滇军旅长范石生、蒋光亮曾去广州)。
(4)黄大伟与许崇智冲突,离福州赴上海,蒋中正随行。
11.25(一0,七)
(1)阁员王宠惠、顾维钧、孙丹林、李鼎新、汤尔和、高恩洪(保系阁员高凌霨未列名,张绍曾已前辞)通电,谓各方举动不由正轨,无力维持,即行辞职。
(2)罗文干还押北京地方检察厅看守所。
(3)江苏督军齐燮元通电响应11.23曹锟电(江西蔡成勋、安徽马联甲、山东田中玉、浙江卢永祥等继之)。
(4)广西自治军韩彩凤、陆福祥、陆云高等败沉鸿英军,再占柳州(翌日沉部反攻,复夺回)。
(5)长沙印刷工人罢工,毛泽东主之(12.12解决)。
11.26(一0,八)
(1)黎元洪通电述拘捕罗文干经过。
(2)吴佩孚将杨森部编为一混成旅,驻鄂西。
(3)日本报载孙中山谈话,主亚洲人联合反抗英国侵略(盼日本改善对俄关系)。
11.27(一0,九)
(1)众议院通过查办国务总理王宠惠、外交总长顾维钧案。
(2)黎元洪以总统名义致赠溥仪婚礼。
11.28(一0,一0)
(1)总税务司安格联通令新税则因关系各国尚未一律承认,所有前定十二月一日实行之举,不克照办,应俟核定再办。
(2)滇军杨希闵之代表夏声自广西到香港,与邹鲁商洽对陈炯明问题(桂军刘震寰师及梧州粤军第三、第四师亦有联络)。
11.29(一0,一一)
(1)准王宠惠辞职,黎元洪以汪大燮署国务总理,外交王正廷,内务高凌霨,财政汪大燮兼,陆军张绍曾,海军李鼎新,司法许世英(时许任安徽省长,因裁兵事与马联甲冲突,故调京,未就),教育彭允彝,农商李根源,交通高恩洪(除许外,高恩洪为洛系,彭、李为接近黎之政学系,余均保系,总理为研究系)。
(2)许崇智派孙本戎旅自福州赴莆田,何成浚为兴永等属前敌总指挥,助臧致平攻泉州。
(3)李厚基到闽南上杭,联合粤军旅长尹骥及闽军张清汝、王献臣反攻漳州。
(4)全国商会联合会电政府,主对罗文干案依法办理,实惩虚坐。
11.30(一0,一二)
(1)吴佩孚电曹锟声明与王宠惠、罗文干素昧平生。
(2)汪大燮因国会及保系军人反对,复以财政总长人选问题,与黎元洪意见不和,辞国务总理(黎即同意以黄郛为财长,汪不再辞)。
(3)派山东省长熊炳琦兼胶澳商埠督办,会同王正廷办理接收事宜。
(4)上海英国邮局撤销。
<!--nextpage-->
12.1(一0,一三)
(1)中日鲁案第一部细目协定签字,定本月十日接收胶州旧德租界(土地权一项尚为悬案)。
(2)对协约国庚子赔款延付五年期满(法国因金佛郎问题未解决,延至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一日开始付给)。
(3)吴景濂、张伯烈通电反对汪大燮。
(4)清帝溥仪(宣统)大婚(后为满洲正白旗荣源之女,名婉若)。
12.2(一0,一四)
(1)张作霖划中东路沿线为特别区域,朱庆澜任长官。
(2)曹锟通电反对汪大燮组阁,并攻击许世英、高恩洪。
(3)四川省议会举刘成勋为临时省长。
12.3(一0,一五)
(1)滇桂联军总司令张开儒自广西平南通电讨伐陈炯明。
(2)俄军侵犯札兰诺尔,被击退。
12.4(一0,一六)中日订立南满铁道附属地区邮政协定。
12.5(一0,一七)
(1)第三国际第四届世界大会闭会。
(2)中日鲁案第二部细目协定签字,定明年一月一日接收胶济路,赎路价为日金四千万元。
(3)特派顾维钧为关税特别会议筹备处处长(12.8改以王正廷兼)。
(4)众议院紧急会议,通过查办交通总长高恩洪、财政总长罗文干擅订铁路材料合同案。
(5)黎元洪通电解释汪大燮组阁事,并咨众议院以张绍曾组阁。
12.6(一0,一八)
(1)驻广西滇军总司令张开儒解职,由孙中山委金汉鼎继任,未到任前由杨希闵代,本日在平南白马就职。
(2)派劳之常会同王正廷接收胶济铁路。
(3)准教育次长马叙伦辞职。
12.7(一0,一九)
(1)吴佩孚派靳云鹗(第十四师师长)为河南剿匪司令,进剿老洋人。
(2)张伯烈等之新共和党成立(反抗吴景濂、褚辅成等之益友社,同时国会中尚有国民党系之全民社、益友社及研究系王家襄、蒲殿俊等之宪法研究会)。
(3)苏俄代表照覆外交部,侵扰札兰诺尔之红军系白军伪装。
12.9(一0,二一)
(1)中日邮政会议协定三项签字,除南满铁路附属地外,中国境内日邮,均于年内撤去。
(2)曹锟六十一岁寿辰(阴历),国会议员纷赴保定,张作霖之子学良、卢永祥之子小嘉亦至(吴佩孚未到,派萧耀南为代表)。
12.10(一0,二二)
(1)广西滇军杨希闵、朱培德,桂军沉鸿英、刘玉山东讨陈炯明。
(2)督办鲁案善后事宜王正廷、山东省长兼会办熊炳琦在青岛向日本民政长秋山雅之介接收青岛行政事宜。
12.11(一0,二三)
(1)汪大燮辞,以王正廷兼代国务总理。
(2)外交部驳覆11.14越飞照会。
(3)张家口美国商人克门及领事强运银元往库伦,与驻军冲突,为枪弹所伤(12.15死于北京)。
12.12(一0,二四)
(1)越飞自北京发出报告,说明国民党在中国之重要性,可用以联结民族主义与革命。
(2)海军部令自海参崴逃上海之俄白党军舰出境。
12.13(一0,二五)湖南工团联合会代表毛泽东、郭亮、任树德、罗学瓒等晤省长赵恒惕,有所要求。
12.14(一0,二六)
(1)第十二师周荫人自江西入福建邵武。
(2)福建省议会通电选定省宪起草员。
(3)广东香山兵变。
12.15(一0,二七)
(1)美公使舒尔曼为12.11张家口事件(克门案)向外交部抗议。
(2)国会讨论张绍曾组阁案,发生冲突。
(3)正太路工人罢工,要求增加工资,承认工会(二十七日解决)。
12.16(一0,二八)
(1)孙中山召各省党员,审查国民党改进宣言。
(2)外交部向越飞抗议,远东革命委员会宣言将中东铁路区域划入其领土主权范围(11.17远东俄政府曾有此项宣言)。
(3)特任汪大燮为平政院院长。
(4)讨贼军何成浚与臧致平部攻占泉州,败闽军师长张清汝。
12.17(一0,二九)
(1)河南剿匪军克鲁山、临汝、宝丰(匪首老洋人即张国信,旋为靳云鹗招抚,樊钟秀亦于是时为吴佩孚收服)。
(2)广西沉鸿英通电攻击陆荣廷。
(3)青岛日军撤退完毕。
(4)张绍曾招待国会议员。
12.18(一一,一)
(1)众议院通过张绍曾组阁案。
(2)湖南自治政府成立,省长赵恒惕就职。
(3)徐绍桢函孙中山,报告在天津与靳云鹏晤洽情形。
12.19(一一,二)许崇智占福建泉州,臧致平占南安。
12.20(一一,三)
(1)日内阁决定反对张作霖向关内扩张。
(2)任命李彦青为直鲁豫巡阅使署军需处处长。
12.21(一一,四)
(1)越飞警告外交部,中国境内之白党匪徒为危害中俄友好关系之主要因素。
(2)外交部复美国公使,谓张家口事件由于美领事及克门先开六枪,华兵被迫自卫。
12.22(一一,五)福建各界拒刘冠雄。
12.23(一一,六)
(1)美、法、日三国公使及英代办抗议中国债务到期不偿,并声明外债亦应在关余上结算。
(2)孙中山之代表陈中孚到洛阳晤吴佩孚。
12.24(一一,七)外交部与苏俄代表越飞谈判取缔俄白党。
12.26(一一,九)湖广路债本息经外国银行团严厉催索,由盐余关余偿还。
12.27(一一,一0)
(1)滇军杨希闵会同桂军刘震寰占领广西藤县。
(2)上海总商会裁兵制宪理财委员会招待记者(汉口英美商人教士策动)。
(3)日本参谋本部第二部长伊丹松雄到洛阳,愿助吴佩孚练兵,吴拒之。
12.28(一一,一一)
(1)滇军杨希闵、范石生、桂军刘震寰占梧州,粤军团长营长陈济棠、吕春荣、卓仁机东退。
(2)苏俄代表越飞照会外交部,谓一九一九年宣言对中东路并非无条件交还中国,请速派代表开中俄会议。
(3)法使严索庚子赔款。
12.29(一一,一二)参议院通过张绍曾组阁案。
12.30(一一,一三)
(1)英、美、日、法、义五国共同照会,请明年一月起按月照约付庚子赔款(五年延期已满)。
(2)宪法会议开继续民六之大会。
12.31(一一,一四)
(1)中日撤废日本在华邮政协定成立。
(2)公布教育基金委员会条例。
(3)黎元洪授吴佩孚为孚威上将军,冯玉祥为陆军上将。
12.
(1)上海全国劳工组合书记部被封(寻移设北京)。
(2)中国共产党中央自上海移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