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廷以:中华民国史事日志(1916年)

郭廷以:中华民国史事日志(1916年)

中华民国五年丙辰

1.1(一一,二六)

(1)袁世凯公布「洪宪元年」度预算。

(2)袁世凯改总统府为「新华宫」。

(3)袁世凯策令孔令贻仍袭封衍圣公,并加郡王衔。

(4)云南都督唐继尧誓师讨袁。

1.2(一一,二七)

(1)策令外交次长曹汝霖仪同特任(中日交涉之酬)。

(2)李纯电请早登帝位。

1.3(一一,二八)

(1)袁世凯令各机关对外仍称民国,对内则书「洪宪」。

(2)陆宗舆与日外务省谈派遣特使来日事。

1.4(一一,二九)

(1)北京统率处,决对滇三路进兵,以第六师长马继曾为第一路司令,出湘西(除第六师外,唐天喜之第七混成旅,范国璋之第二十师之一部,及安武军倪毓棻,郑均属之);以第七师长张敬尧为第二路司令,出四川(除第三师、第七师外,第八师王汝贤旅属之);以第三师长曹锟为两路总司令。另以粤桂军为一路,出桂西,以龙觐光为总司令。

(2)农商部设地质调查局。

1.5(一二,一)

(1)袁世凯申令各省长官,晓谕人民以帝制之利。

(2)袁世凯申令近滇各省严筹防剿。

(3)冯国璋、张勋、王占元、李纯、朱瑞、阎锡山、陆建章、陈宧、靳云鹏等通电讨唐继尧。

(4)倪嗣冲电请早正大位。

1.6(一二,二)

(1)革命党人占博罗河源,攻惠州,邓铿攻夺九龙附近税关(

均陈炯明主持,炯明与柏文蔚、林虎、李烈钧、熊克武、谭人凤等在新嘉坡组织「水利促进社」,谋在西南诸省举事。帝制事起,炯明自任广东都督谋驱龙济光,共分十路十八支队)。

(2)周自齐访梁士诒,商赴日事,梁劝其俄延时日,以观事变(梁并以英使与袁密谈纪录示周)。

1.7(一二,三)

(1)袁世凯申令各省选拔精锐,听候调用。

(2)贵州巡按使龙建章电请另行表决国体,参政院议决驳复。

(3)广州发现陈炯明檄谕,革命党人占领龙川淡水。

1.8(一二,四)

(1)袁世凯以王占元为襄武将军,代张锡銮督理湖北军务,并于汉口设军事运输局,以王为督办。又任命王金镜为第二师师长。

(2)段芝贵、陆荣廷、赵倜、孟恩远电请袁世凯早正大位。

(3)上海党人攻击漕河泾警察分所。

(4)上海交通银行总理张绍莲被刺殒命。

(5)绥远包头镇税关及萨拉齐县城为匪所陷。

1.9(一二,五)

(1)孙中山电告上海总机关部,日政府派青木海军中将来沪,嘱与联络。

(2)进步党东京分部通电反对帝政。

(3)陆荣廷电请袁世凯迅拨加饷,以安军心。

1.10(一二,六)

(1)参政院奏请袁世凯速正大位。

(2)王占元、汤芗铭、靳云鹏等电请袁世凯早登大宝。

(3)陈箓电奏,外蒙活佛及官府已遵用洪宪年号。

(4)袁世凯令征滇军队严守纪律。

(5)任命伍祥桢(陈宧部第四混成旅长)为川南镇守使(驻叙州)。

1.11(一二,七)

(1)朱庆澜等电请明诏正位。

(2)阎锡山电请早登大宝。

1.12(一二,八)

(1)黔军分向湘川边境出动。

(2)革命党人在广州长堤掷置炸弹,拟炸电灯厂。

(3)河南巡按使田文烈等奏请将袁崇焕从祀关岳庙。

1.13(一二,九)

(1)湖南叶德辉、符定一等请讨伐蔡唐,立颁登极诏书。

(2)陈宧电请迅即举行大典。

1.14(一二,一0)

(1)海军总长刘冠雄赴上海及长江一带视察。

(2)张勋电请早膺大宝。

(3)日本公使日置益举行欢送周自齐会。

1.15(一二,一一)

(1)日本外相石井菊次郎电日置益,拒绝中国特使周自齐。

(2)唐继尧致书梁启超,盼长江下游发动,并请策划外交及今后建国问题。

(3)贵州巡按使龙建章离任,改以刘显潜署理。

(4)以宜昌发现石龙,命妥为保护,并付史馆纪录。

(5)中华学术研究会之「民铎」杂志创刊(留日学生李石岑等主之,初为季刊,后改月刊,原在东京,后移上海)。

1.16(一二,一二)

(1)日使日置益照会外交部,请庆贺日皇加冕专使周自齐暂缓起行。

(2)新华宫发现图谋暗杀袁世凯案,内尉勾克明、内史沈祖宪、机要局主事沉进善被捕(袁乃宽之子袁英主谋)。

(3)蔡锷自昆明率顾品珍、赵又新两梯团取道黔境进向四川。

(4)熊希龄应袁世凯召到北京(拟请熊疏通蔡锷,2.8熊南返)。

1.17(一二,一三)

(1)广州日本总领事馆书记藤村赴云南视察。

(2)绥远土匪由包头东进,晋北大震。

1.18(一二,一四)

(1)护国军第一军第一梯团刘云峰克四川横江场(次日克安边场)。

(2)武昌南湖驻军第一师谋举事不成。

(3)日本使馆副武官阪西利八郎奉参谋次长田中义一之命,要求晋见袁世凯。

(4)袁世凯申令停止贡献。

(5)袁世凯派内史阮忠枢赴徐州、南京,商调张勋、冯国璋部赴湖南。

1.19(一二,一五)日本内阁会议决严重警告中国政府,延缓帝制,否则实力干涉(1.15参谋次长田中义一曾建议不论他国态度如何,日本不应承认中国帝制,并应准备采取自卫行动)。

1.20(一二,一六)

(1)护国军左翼刘云峰部克四川叙州(川军师长刘存厚先行引退),北军旅长兼川南镇守使伍祥桢退走。

(2)四川第二师师长刘存厚在叙永响应护国军(一作1.31在纳溪)。

(3)美使芮恩施谒袁世凯,商行政改革及聘用外国专门人才等事。

1.21(一二,一七)

(1)外交部通告各国公使,袁世凯暂缓登极。

(2)日外相石井告陆宗舆,谓日本阁议不承认中国帝制,应予延缓实行,如不见听,即自由行动,派兵驻中国要地,承认云南为交战团,宣告中国政府妨害东亚和平。

(3)美使芮恩施电美国务院,主即行承认中国帝制政府。

(4)梁启超致书蔡锷,商迎岑春烜入滇(岑于四月前自新嘉坡经香港到上海)。

1.22(一二,一八)外交部电驻美公使顾维钧,宫中内尉勾克明、内使沈祖宪因泄漏机密被询,并无受贿行刺之事。

1.23(一二,一九)

(1)日本海军中将青木奉命来华,考察时局。

(2)改京张、张绥铁路为京绥铁路。

1.24(一二,二0)

(1)护国军右翼戴戡率滇军千人到贵阳。

(2)美国使馆武官赴云南视察。

(3)添设川边道尹。

(4)改江西庐山森林局为官商合办林业股份有限公司。

1.25(一二,二一)

(1)袁世凯令各军分途进剿蔡锷。

(2)黑龙江索伦大火,蔓延五六百里。

1.26(一二,二二)

(1)袁世凯公布「洪宪元年」度路电邮航四项特别会计预算。

(2)驻美公使顾维钧向华盛顿吉罗厂订购飞机发动机二十架(

1.15参谋本部来电命购,本年12.21交运十架,1917.5.5运到)。

(3)任命黎天才为第九师,张永成署第十一师,陈光远署第十二师师长。

1.27(一二,二三)

(1)贵州护军使刘显世宣告独立,自任都督,以戴戡为护国第一军右翼总司令进向四川,王文华为东路军总司令,进向湖南。

(2)任命陈树藩署陕北镇守使,殷鸿寿为苏常镇守使。

1.28(一二,二四)

(1)梁启超派周善培自上海赴日本,晤犬养毅(梁初拟自往,谋借款购械,未果)。

(2)岑春烜到东京。

(3)以惠州乱平,加龙济光郡王衔。

1.30(一二,二六)龙觐光到南宁,准备进攻云南。

1.31(一二,二七)

(1)护国军中路赵又新、顾品珍入四川永宁,左翼刘云峰击败反攻叙州之北军冯玉祥。

(2)第三师曹锟部到重庆。

<!--nextpage-->

2.1(一二,二八)护国川军刘存厚部占领江安、南溪。

2.2(一二,二九)

(1)刘存厚宣布就任四川护国军总司令。

(2)护国军第一军右翼总司令戴戡自贵阳进向四川。

2.3(一,一)

(1)护国军东路总司令王文华克湖南晃县,败北军第十八混成旅卢金山。

(2)留美学生胡适致书友人梅光迪,论文学改良。

2.6(一,四)护国川军刘存厚败北军熊祥生(原为刘部)冯玉祥旅,会合滇军进攻泸州。

2.7(一,五)

(1)革命党人朱执信等袭攻广州石湖村附近之兵工厂(2.9为龙济光军所败)。

(2)第八师长李长泰率部自北京南下赴鄂转往四川。

2.8(一,六)

(1)特任龙觐光为云南查办使,免刘显世职,以唐尔锟为贵州护军使,暂署督办贵州军务。

(2)任命龙裕光为广惠镇守使。

2.10(一,八)

(1)护国军刘存厚在泸州失利,刘第一路司令团长陈礼门战殁。

(2)四川将军陈宧派秘书胡鄂公赴湖南、江苏,联络汤芗铭、冯国璋,谋反袁。

(3)第七师长张敬尧到重庆。

(4)准都肃政史庄蕴宽辞职,以张元奇继。

2.12(一,一0)

(1)第二十七师师长张作霖自奉天到北京,商出兵湖南事。

(2)辟奉天锦县为商埠。

2.13(一,一一)派蒋雁行到南京协办军务(监视冯国璋)。

2.14(一,一二)

(1)日本临时阁议决定向俄提议将中东铁路之一部(哈长段)让与日本,及日俄同盟商订方针(2.18)。

(2)护国军右翼(黔军)熊其勋团自贵州松坎进攻四川綦江(

此后成相持势)。

(3)护国军王文华部三路(共三团)进攻湘西。

2.15(一,一三)

(1)日本阁议拒绝袁世凯所派专使。

(2)护国军王文华部克湖南黔阳(翌日克洪江,团长吴传声阵亡)。

(3)北军第七师张敬尧袭击四川纳溪,为川滇军所败。

2.16(一,一四)

(1)护国军王文华部团长卢焘克湖南麻阳。

(2)新疆督军杨增新杀其副官长夏鼎、炮兵营长李寅(传夏、李谋响应云南)。

(3)袁世凯告美使芮恩施,将制订宪法。

2.17(一,一五)

(1)公使团质问外交部,平定内乱是否有期。

(2)护国军王文华占领湖南芷江,与袁军第六师马继曾相持。

2.18(一,一六)

(1)日本驻俄大使本野一郎向俄外部提议以中东铁路哈长段让与日本,日本愿供给俄国武器,订立同盟。

(2)蔡锷以罗佩金为护国第一军左翼总司令。

2.19(一,一七)

(1)英日俄法四使集议,对南北双方取公平态度。

(2)袁世凯设临时军务处于统率办事处。

(3)革命党人袭击长沙将军署。

(4)陕西匪陷延川。

(5)驻英公使施肇基与比国电车铁路合股公司订立陇海铁路短期借款合同,总额一千万佛郎。

(6)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宋汉章出走(以存款为政府提用)。

2.20(一,一八)

(1)护国军第二军总司令李烈钧自昆明出发,取道蒙自进向广西。

(2)孙中山与日人久原房之助订立借款七十万日元。

(3)外交部奏准设英属北婆罗洲总领事。

2.21(一,一九)

(1)袁世凯特封川军旅长熊祥生二等男,北军旅长李炳之、吴佩孚三等男,王承斌为一等轻车都尉世职。

(2)蔡锷电促唐继尧添发子弹。

2.22(一,二0)陆荣廷之代表唐绍慧及唐继尧之代表李宗黄晤梁启超于上海,邀梁赴广西。

2.23(一,二一)

(1)袁世凯申令缓正大位,并不许呈递吁请早正大位文电。

(2)蔡锷抵四川纳溪督战,赵又新、顾品珍部会同川军刘存厚与北军熊祥生、李炳之旅、张敬尧师、川军周骏师激战。

2.24(一,二二)

(1)蔡锷再电唐继尧补充弹药士兵。

(2)湖南将军汤芗铭杀中华革命党人杨玉鹏。

(3)任命冯国璋为第二十师师长。

(4)扩充京师师范学校。

2.25(一,二三)

(1)陆征祥将变更国体照会底稿咨送驻外各使密存,俟皇帝即位定期,再照会驻国政府。

(2)头山满召集日本各政党代表,会议对华方针。

2.26(一,二四)北军第一路司令兼第六师长马继曾在辰州自杀。

2.27(一,二五)

(1)陆荣廷电请袁世凯速拨饷械,并希征滇黔军队勿经广西。

(2)北军张敬尧援泸州,与护国军赵又新、顾品珍激战。

(3)令各省平治道路。

2.28(一,二六)

(1)袁世凯定五月一日为立法院议员召集期。

(2)袁世凯令以国民会议复选当选人为立法院复选当选人。

(3)令于北京设立高等警官学校。

2.29(一,二七)

(1)参政院代行立法院闭会。

(2)护国军败北军张敬尧部于四川纳溪。

<!--nextpage-->

3.1(一,二八)

(1)日本驻沪武官青木中将晤梁启超,商讨袁事,并为设法赴广西。

(2)中日吉长铁路条约签字。

(3)奉天兴业银行连日挤兑。

(4)停发大典筹备费。

3.2(一,二九)

(1)龙觐光军第一路司令李文富攻占云南剥隘。

(2)公布外交官领事官官制。

3.3(一,三0)北军冯玉祥旅再占四川叙州,滇军刘云峰退横江。

3.4(二,一)梁启超自上海乘日船密赴香港转广西,汤叡、蓝公武、蒋方震、吴贯因、黄群(溯初)等同行(梁等均冒充日人)。

3.6(二,三)

(1)北军第一路司令第六师师长周文炳攻占湖南麻阳。

(2)蔡锷以纳溪战事未能得手,补给困难,叙州又复失守,所部自纳溪南退叙永。

3.7(二,四)

(1)袁世凯特派陆荣廷为贵州宣抚使,以陈炳焜兼护督理广西军务(分化陆陈)。

(2)北军第二路司令张敬尧,旅长吴佩孚占四川纳溪。

(3)以克叙州功,特封冯玉祥三等男。

(4)革命党人朱执信攻广州长洲炮台及「肇和」军舰。

(5)梁启超抵香港(未登岸。3.12赴海防)。

(6)日本内阁会议决定树立在华霸权,推翻袁世凯,承认中国南北两军为交战团体,默许日本民间援助南军。

(7)日本派崛内为驻云南领事。

3.8(二,五)

(1)日美报载袁世凯中风。

(2)川军第一师周骏部团长刘湘占四川江安(明日护国军退出南溪)。

(3)司法部通饬各厅宽遇女犯。

3.9(二,六)

(1)以克复纳溪,授张敬尧勋三位,加上将衔,旅长熊祥生、吴佩孚、吴新田升中将。

(2)龙体干之定滇军合匪陷云南个旧。

(3)革命党人在广东顺德起事。

3.10(二,七)

(1)蔡锷、刘存厚两部分别退集叙永大洲驿及古宋安宁桥。

(2)龙体干之定滇军进攻蒙自。

(3)袁世凯特派熊希龄为湘西宣慰使。

(4)公布「洪宪元年」六厘内国公债条例,债额二千万元。

3.11(二,八)

(1)公布颁爵条例。

(2)袁世凯特派曾鉴为川南宣慰使。

(3)李根源、杨永泰访梁启超于香港,商与岑春烜合作。

3.12(二,九)

(1)护国军第二军李烈钧联合桂军旅长马济、陆裕光大破龙觐光于百色(是日袁世凯任命龙督理云南军务兼巡按使)。

(2)四川第二师师长钟体道在顺庆宣布独立。

(3)任命林长民为立法院秘书长。

3.13(二,一0)

(1)广西将军陆荣廷、桂林镇守使陈炳焜及梁启超等电请袁世凯即日辞职。

(2)孙中山令居正速在山东起事,占领济南,并告以山西阎锡山、孔庚亦可相助(时居在大连)。

(3)蔡锷电促北军旅长冯玉祥、伍祥桢迫陈宧独立。

(4)北军第一路司令周文炳攻占湖南麻阳。

3.14(二,一一)梁启超之代表汤叡到广西梧州。

3.15(二,一二)陆荣廷、陈炳焜等宣布与滇黔联合维持共和(自梧州发出)。

3.16(二,一三)

(1)梁启超自香港密抵越南海防(即赴广西)。

(2)滇军张开儒、赵世铭败龙体干,解蒙自围。

3.17(二,一四)

(1)袁世凯召见梁士诒,商撤消帝制。

(2)龙觐光通电辞去云南查办使,赞助共和。

(3)代理奉天日本总领事矢田七太郎电告外务省,日人策动宗社党起事。

3.18(二,一五)护国黔军占湖南永顺。

3.19(二,一六)

(1)滇军赵世铭克个旧(进扰元山、邱北、师崇、弥勒之龙觐光部亦为黄毓成所败)。

(2)革命党人谋于通州举事不成。

3.20(二,一七)

(1)袁世凯发现冯国璋、张勋、李纯、靳云鹏(山东)、朱瑞(浙江)等联合各省速行取消帝制之密电。

(2)袁世凯召国务卿、各部总长、参政等商撤消帝制(原拟即下令,袁克定阻止)。

(3)特任龙觐光督理云南军务,兼署云南巡按使。

(4)授冯玉祥为陆军中将。

(5)护国川军自叙永大宋反攻纳溪江安。

3.21(二,一八)

(1)袁世凯召徐世昌、段祺瑞、黎元洪会商(黎不到)。

(2)特任李厚基为建武将军,仍督理福建军务。

(3)护国滇军顾品珍、赵又新再败北军张敬尧师,进围纳溪(

一说占领纳溪)。

3.22(二,一九)

(1)袁世凯撤销承认帝位案,发还各省区推戴书,所有筹备事宜,立即停止。

(2)召集代行立法院临时会。

(3)特任徐世昌为国务卿。

(4)护国川军刘存厚部再占江安。

(5)陆荣廷自南宁到梧州。

(6)山东肥城县因清赋苛严,聚众暴动(东平、东阿、平阴等继之)。

3.23(二,二0)

(1)袁世凯废止「洪宪年」号,仍以本年为民国五年。

(2)特任段祺瑞为参谋总长。

(3)徐世昌、段祺瑞、黎元洪电陆荣廷、唐继尧、梁启超、蔡锷请先取消独立,撤回滇黔桂三省部队,派遣代表来京,共图善后(

该电系袁世凯所发)。

(4)四川将军陈宧之代表刘一清、雷晤蔡锷于叙永大洲驿,商停战。

(5)孙中山自东京电告山东居正,即汇款并运械。

3.25(二,二二)

(1)袁令朱启钤退还皇帝推戴书于参政院。

(2)代行立法院(参政院)议决因推戴皇帝案失效力各法令仍旧回复其效力。

(3)护国黔军王文华部再占湖南麻阳。

(4)护国川军刘存厚部再占南溪。

3.26(二,二三)

(1)护国军提出停战条件,要求袁世凯应即日退位。

(2)唐绍仪电斥袁世凯不得再居总统之职,总统继承应依约法规定。

(3)梁启超自海防赴广西南宁。

(4)护国军攻占四川彭水。

(5)陕西匪陷白水。

3.27(二,二四)

(1)袁世凯愧愤成疾(日报谓袁病失音,疑系中毒)。

(2)申令民国所有现行各法令,仍一律继续施行。

(3)唐继尧之代表李宗黄晤冯国璋(李得日武官青木之助,乘日军舰自上海来南京,事先由孙洪伊代为安排)。

(4)何海鸣联合团长莫擎宇攻入潮州。

(5)交通总长梁敦彦、财政总长周学熙与俄国道胜银行签订滨黑(哈尔滨至黑河府瑷珲)铁路合同,总额五十万卢布。

3.28(二,二五)

(1)梁启超自镇南关电陆荣廷等,请坚持袁世凯退位主张。

(2)蔡锷电促唐继尧、刘显世增援。

(3)广东钦廉镇守使隆世储、道尹冯相荣宣布独立。

3.29(二,二六)

(1)袁世凯焚毁关于帝制文书八百四十件。

(2)任命陈树藩为陕西陆军第二混成旅旅长。

(3)日本派领事驻广西桂林。

3.30(二,二七)

(1)四川将军陈宧电蔡锷,赞成倒袁,行联邦制,举冯国璋、段祺瑞、徐世昌一人为总统。

(2)粤军团长莫擎宇在潮汕宣布独立,称潮梅护国军总司令,镇守使马存发逃。

(3)日本太仓喜八郎以百万日元济前清肃亲王善耆之宗社党。

3.31(二,二八)

(1)湘境护国军失利,退出沅州。川境护国军刘存厚部占南溪。

(2)蔡锷、陈宧商定川省停战。

<!--nextpage-->

4.1(二,二九)

(1)袁世凯令国民会议与立法院议员选举,仍分别办理。

(2)川湘边境停战。

(3)第十二师陈光远(模范团改编)由京汉铁路南开。

(4)北京拱卫军一部哗变。

(5)日本派驻云南领事崛内到任(唐继尧开会欢迎)。

(6)改派都护使陈箓为册封库伦活佛专使。

4.2(二,三0)

(1)代行立法院撤销国民总代表名义及其决定之君主国体案。

(2)四川北军旅长冯玉祥与蔡锷联合,谋倒袁拥冯(国璋)。

(3)蔡锷电复黎元洪等,劝袁世凯引退。

(4)蔡锷电唐继尧速与日本订约购械,并派员驻日本。

(5)任命殷恭先署皖北镇守使。

4.4(三,二)

(1)孙中山电山东居正,如能占领济南,即亲来。

(2)梁启超到广西南宁。

4.5(三,三)

(1)广东兵舰「宝璧」、「江大」、「江固」归附护国军,由魏邦平统率,准备会同民军徐勤、王和顺等攻广州省城。

(2)蔡元培、李煜瀛等之「华工学校」在巴黎开学。

4.6(三,四)广东将军龙济光被迫宣布独立。

4.7(三,五)

(1)蔡锷陈宧各派代表在纳溪会议继续停战。

(2)广东民军占领英德,截劫粤汉铁路火车。

(3)驻美公使顾维钧与美商利希格金生公司成立借款五百万美金。

4.8(三,六)

(1)陆荣廷、梁启超自南宁东赴梧州。

(2)徐勤自香港到广州。

4.10(三,八)特任张勋兼署督理安徽军务,倪嗣冲为长江巡阅副使。

4.11(三,九)驻日公使陆宗舆商请日外相石井援助袁世凯。

4.12(三,一0)

(1)广东护国军领袖徐勤、谭学夔、广州警察厅长王广龄、广西代表汤叡与龙济光之代表济军统领贺文彪、潘斯凯、蔡春华、警卫军统领颜启汉等会议于海珠,汤、谭、王等被颜等枪杀,徐勤走沙面(此系梁士诒之弟士吁及龙济光预谋)。

(2)浙江第二旅旅长童葆暄、警察厅长夏超、营长陈肇英逐走将军朱瑞。推屈映光任总司令(原推为都督,屈不受,仅允以巡按使名义兼浙江总司令,并密电袁世凯报告,至4.17始被迫改称都督)。

(3)四川第二旅长钟体道在南充独立。

(4)准参政杨度、孙毓筠、张镇芳辞职。

4.13(三,一一)

(1)陆荣廷、梁启超自南宁到梧州。

(2)任命颜惠庆兼驻瑞典公使。

4.14(三,一二)

(1)杨虎、蒋中正奉陈其美命占领江阴炮台,宣布独立,萧光礼、尤民为司令。

(2)袁世凯勉屈映光,加将军衔,命兼署督理浙江军务。

(3)广东巡按使张鸣岐到梧州,代龙济光向陆荣廷、梁启超解释海珠事变。

(4)岑春烜自日本归,本日过香港,秘密赴肇庆,李根源、章士钊、温宗尧、周善培、杨永泰同行。

(5)任命黄国瑄署四川巡按使。

4.15(三,一三)吉林分设宝清县治。

4.16(三,一四)

(1)冯国璋电袁世凯,语多愤愤,并隐讽其退位。

(2)梁启超电复梁士诒,劝袁世凯勿怙权位。

(3)匪陷湖南平江,戕县知事。

4.17(三,一五)

(1)冯国璋、张勋宣布调停时局办法大纲八件(承认袁仍居总统之位,慎选议员,重开国会,惩办奸人,编定军队,遵守元年约法,各省将军巡按使照旧供职,撤回川湘前敌各军,大赦党人)。

(2)日本外务大臣石井菊次郎对陆宗舆表示,如袁世凯下野,可在日本居住,并予以保护。

(3)准免参政院副院长汪大燮职。

(4)革命党人在安徽大通起事,失败。

4.18(三,一六)

(1)唐继尧、刘显世、陆荣廷等宣布袁世凯已丧失总统资格,应由副总统黎元洪继任。

(2)四川将军陈宧电告徐世昌等,调解不成。

(3)革命党人何嘉禄在江苏吴江独立。

4.19(三,一七)

(1)张鸣岐与陆荣廷、梁启超商定推岑春为两广都司令,龙济光仍督粤,蔡乃煌处死刑,实行北伐。

(2)奉天将军段芝贵为师长张作霖所逐,离渖阳西去。

(3)山东省政府与美国广益(裕中)公司订立运河借款三百万元合同。

4.20(三,一八)

(1)刘冠雄率领自天津南驶之运兵船「新裕」与护航之军舰「

海容」在温州海面相撞,「新裕」沉没,死七百余人。

(2)陕西民军李岐山等举事,攻富平,占三原。

(3)中义订立公断条约。

(4)中荷公断条约互换。

4.21(三,一九)

(1)公布制定政府组织令,以国务卿总理国务,组织政府,各部总长皆为国务员,树立责任内阁先声。

(2)唐继尧、刘显世、陆荣廷、龙济光电请各国领事馆各国公使,设法保护黎元洪,使重获自由。

4.22(三,二0)

(1)特任段祺瑞为国务卿(徐世昌因谋和不成,辞职)。

(2)特任钱能训为平政院将军。

(3)特任第二十七师师长张作霖为盛武将军,倪嗣冲署安徽巡按使(李兆珍调京)。

(4)特派周自齐督办中国银行事宜。

(5)孙中山自东京电山东居正,以后举动,表面宜避与日人有关系。

4.23(三,二一)

(1)特任段祺瑞兼陆军总长,陆征祥为外交总长,王揖唐为内务总长,孙宝琦为财政总长,张国淦为教育总长,金邦平为农商总长,曹汝霖为交通总长(大半由梁士诒决定),王士珍为参谋总长,庄蕴宽为审计院长。

(2)特任张作霖暂署督理奉天军务,兼代理巡按使。

(3)任命夏诒霆代理外交次长。

(4)刘冠雄率北军由海道到福建。

(5)苏军攻占吴江。

4.24(三,二二)

(1)广东龙济光枪毙帮办广东军务粤闽苏赣禁烟督办蔡乃煌(

一作5.22)。

(2)陆荣廷、梁启超、张鸣岐自梧州抵肇庆(陆晤岑春后,即返梧州)。

(3)革命党人在江西玉山宣布独立(寻占广丰)。

(4)江苏金山警兵受革命党人运动,哗变。

4.25(三,二三)

(1)冯国璋电未独立各省,互相联络,再事调停。

(2)革命党人居正聘日人阪本寿一为飞艇教官。

(3)革命党人在江西上饶独立(一作4.27)。

(4)任命冯德麟为帮办奉天军务。

4.26(三,二四)

(1)冯国璋电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等,劝袁敝履尊荣,亟筹自全之策。

(2)苏军攻克江阴,萧光礼等败走。

(3)江苏太仓驻军独立,未成。

(4)任命张弧为财政次长,兼盐务署长,吴鼎昌为农商次长。

(5)任命王揖唐督办京都市政事宜。

4.27(三,二五)

(1)陆荣廷、龙济光等通电拥岑春烜为两广护国军都司令。

(2)唐继尧电复冯国璋坚主袁世凯退位。

(3)将军府参军前陕西东征都督张钫被河南将军赵倜拘捕。

(4)湖南零陵镇守使望云亭独立,称湘南护国军总司令。

(5)孙中山由日本返上海。

(6)盛宣怀卒于上海,年六十八岁。

4.28(三,二六)

(1)冯国璋电劝独立各省罢兵。

(2)奉天桓仁庄河二县独立(旋失败)。

4.29(三,二七)

(1)山东将军靳云鹏电劝袁世凯辞职。

(2)任命吴鼎昌署造币总厂监督。

4.30(三,二八)长江巡阅使张勋电唐继尧,主袁世凯留任总统。

<!--nextpage-->

5.1(三,二九)

(1)两广都司令部成立于肇庆,岑春烜为都司令,梁启超为都参谋,李根源为副都参谋,章士钊为秘书长,温宗尧为外交局长,杨永泰为财政局长,钮永建为军事代表,谷钟秀为政治代表,蒋方震为作战计划主任,公布宣言,不分党派省派,一致讨袁(孙中山电岑赞同其主张,并劝勿与龙济光部生衅)。

(2)冯国璋修正其4.17之八条主张(要点为袁暂任总统至国会开幕,严定国会议员资格,修改民元约法等。旅沪各省人士唐绍仪、谭延闿、汤化龙、胡景伊、谷钟秀、张耀曾、唐文治、张其锽、吴景濂等通电驳斥)。

(3)特任郭宗熙为吉林巡按使。

5.2(四,一)

(1)岑春烜、梁启超发表告爱国诸军人书。

(2)奉天将军张作霖通电主袁留任。

(3)特任范守佑署湖北巡按使。

5.3(四,二)

(1)四川将军陈宧电劝袁世凯退位。

(2)梁启超电黎元洪及各都督总司令坚持袁世凯退位,由黎继位。

(3)特任毕桂芳署理黑龙江军务兼巡按使(由许兰州护理,代朱庆澜)。

5.4(四,三)

(1)湖南将军汤芗铭通电,主袁世凯退职,由副总统黎元洪继任。

(2)梁启超电劝段祺瑞出以果断,劝袁世凯退位。

(3)康有为发表「为国家筹安定策者」,倡议复辟(5.5梁启超发表「辟复辟论」)。

(4)革命党人在湖南湘乡独立,未成。

(5)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得日本之助,自青岛到潍县,攻击东城,另支攻周林,居正任总司令(袁军第五师张树元据西城,又即墨等县亦起事)。

5.5(四,四)

(1)冯国璋到蚌埠、徐州,晤倪嗣冲、张勋。

(2)屈映光去职,嘉湖镇守使吕公望被推为浙江都督,周凤岐、童葆暄、张载阳、夏超等分任师长、镇守使、警务处长。

(3)革命党人陈其美袭攻吴淞警舰,未成。

(4)桂军占湖南宝庆。

(5)直隶昌县涿州人民捣毁清丈事务所。

(6)山东潍县日人与第五师发生争执。

5.6(四,五)

(1)冯国璋、张勋、倪嗣冲通电发起南京会议。

(2)袁世凯电陈宧,允退位,惟须先商善后办法。

(3)梁启超偕李根源、张鸣岐及日本领事太田到广州(太田至自广州,劝梁与龙济光面商一切)。

(4)陆荣廷通电,实行北伐。

(5)济南革命党人得日人之助,攻击将军署。

(6)陕西陈树藩部营长胡景翼败陕西第一旅旅长陆承武,俘之(承武为陕西将军陆建章之子)。

(7)桂军占湖南武冈。

(8)粤军占福建永定。

(9)任命傅良佐为陆军次长。

(10)任命王式通为国务院秘书长。

5.7(四,六)

(1)蔡锷电复陈宧,袁世凯退位后可暂以黎元洪继任,再召集民国二年国会,选段祺瑞为总统(同日以此议电告梁启超)。

(2)蔡锷电唐继尧、刘显世,不赞成粤桂组织政府,推举首长。

5.8(四,七)

(1)护国军军务院成立于肇庆,唐继尧为抚军长,岑春烜为副抚军长,摄行抚军长职权,陆荣廷、龙济光、梁启超、蔡锷、刘显世、李烈钧、陈炳焜为抚军,梁启超兼政务委员长,唐绍仪为外交专使,李根源为北伐联合军都参谋(上海方面于梁之出任抚军兼政务委员,颇为不满)。

(2)护国军军务院宣布由黎元洪继任大总统。

(3)孙中山在上海宣言,与各方协同一致讨袁,尊重约法,正式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并通告汉口田桐、山东居正、香港朱执信,暂沿用五色旗,俾不致与滇黔等省有所猜疑。

(4)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占领山东安邱。

(5)改政事堂为国务院。

(6)任命马良署湖南镇守使。

5.9(四,八)

(1)陕北镇守使陈树藩在蒲城宣布独立,称陕西护国军总司令。

(2)蔡锷电复段祺瑞、王士珍:一、袁立即退位由黎元洪继任;二、如黎难胜任,可托辞辞卸,以国务总理摄政;三、撤退前敌军队,南北共商善后;四、以特别条件规定选新总统。

(3)孙中山发表二次讨袁宣言,强调尊重约法。

(4)黄兴自美国抵东京,李书城同行。

(5)革命党人占湖南衡山。

5.10(四,九)

(1)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吕子人部占领山东高密。

(2)湘西护国军总司令张学济占湖南干城。

(3)程潜就任护国军湖南总司令(时程在靖县)。

5.11(四,一0)军务院布告,俟国务院依法成立时,军务院立即撤废。

5.12(四,一一)

(1)国务院令中国交通两银行停止兑付现款(上海中国银行经理宋汉章、副经理张嘉璈不奉命)。

(2)四川将军陈宧再电袁世凯,请即日宣告退位。

(3)云南护国军第二军总司令李烈钧率张开儒、方声涛部到广东肇庆(拟入江西)。

(4)黄兴通电,盼协力讨袁。

5.13(四,一二)交通部与美国广益公司订立江苏运河借款三百万元合同。

5.14(四,一三)

(1)山东民军薄子明占领平度、即墨。

(2)督办湖南矿务郭人漳部矿警与汤芗铭部战于长沙,失利。

(3)惠民公司经理梁汝成与法国军部代表陶履德签订招募华工合同,赴欧参战(共二十余万人)。

5.15(四,一四)

(1)袁世凯电冯国璋等切实讨论,随时与政府会商妥善办法。

(2)革命党人以飞机一架袭济南将军府。

(3)山东第五师长张树元与革命军居正议和。

5.16(四,一五)

(1)袁世凯患腰痛及枕骨痛,饮食锐减,不能成寐。

(2)陕北镇守使陈树藩入西安(5.18称都督,陆以其子承武被俘与陈言和)。

(3)济南革命党人攻击第五师及将军署未能得手,退向日本车站。

5.17(四,一六)

(1)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直隶、奉天、吉林、黑龙江、湖北、湖南、山西、福建、热河等十七省区代表应冯国璋电召,会议于南京,多主袁世凯退位。

(2)袁世凯电冯国璋、张勋、倪嗣冲,盼切实研求善后办法,速定方针。

(3)梁启超自广东赴上海。

(4)特任曹汝霖兼署外交总长(准陆征祥请假一月)。

(5)交通总长曹汝霖与美国裕中公司及西姆斯卡来公司订立美金一千万元铁道借款合同。

5.18(四,一七)

(1)陈其美在上海被刺殒命(袁世凯主使),年四十岁。

(2)军务院第二次宣言拥护副总统黎元洪为大总统。

5.19(四,一八)

(1)山东将军靳云鹏电劝袁世凯退位。

(2)倪嗣冲到南京,坚主维持袁世凯之总统地位。

(3)黄兴自东京致书上海黄郛,嘱以全力收复海军,并与唐绍仪接洽。

(4)北军旅长冯玉祥自叙州撤抵成都。

5.20(四,一九)

(1)冯国璋电劝袁世凯退位。

(2)桂军入衡州,倪毓棻所率皖军北退。

(3)陕西将军陆建章离西安东去。

(4)新任奉天军务帮办冯德麟自广宁率部到渖阳(冯不甘居张作霖下,多所要挟,几决裂,至6.11张一切允其请,冯始就职)。

(5)梁启超自粤抵上海。

(6)特任周自齐署财政总长。

5.21(四,二0)

(1)南京会议无结果,决定邀请独立各省派代表参加,续商总统问题。

(2)蔡锷电刘云峰、雷两梯团归陈宧指挥。

5.22(四,二一)四川将军陈宧宣布与袁世凯断绝关系,改称四川都督。

5.23(四,二二)

(1)孙中山电命居正、田桐、朱执信等与讨袁各派协同进行,并另电岑春烜约束济军,泯息内争。

(2)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总司令居正(参谋长为蒋中正)攻击山东潍县第五师师长张树元,因日本军官之干涉,退至城外二十里之庞家庄。

(3)湘西镇守使田应诏在凤凰独立,称湘西护国军总司令(一作5.13)。

(4)袁世凯痛斥陈宧,令即开缺来京,筹商善后,以重庆镇守使周骏督理四川军务,曹锟督办四川防务,张敬尧帮办四川防务。

(5)蔡锷推梁启超为滇黔桂三省总代表(刘显世等原拟推蔡为滇黔总代表)。

5.24(四,二三)袁世凯病,未视事。

5.25(四,二四)

(1)张勋、倪嗣冲通电拥护袁世凯,否则以兵戎相见(徐世昌曾电张、倪,谓民党煎迫,不如以大政归还清室,袁仍居总理大臣之职,领握军权)。

(2)梁启超电唐继尧蔡锷等,积极进军,迫袁退位。

(3)山东革命军邓天一、陈中孚等攻击济南将军署(时吴大洲、薄子明与居正失和,分称护国军山东都督及总司令)。

(4)革命党人占据福建连江(旋败退)。

(5)任命王陵基(周骏部旅长)为重庆镇守使。

5.26(四,二五)

(1)冯国璋电陆荣廷,谓副总统名义应随大总统资格同时消灭(6.3陆驳之)。

(2)上海陆军学生数十人乘日轮赴山东,助居正。

(3)驻湖南岳州之安武军哗变。

(4)湖北巴东警备队哗变。

5.27(四,二六)

(1)唐继尧通电,力主袁世凯退位(唐加派黄毓成部入川)。

(2)冯国璋再电独立各省,商停战。

(3)奉天将军张作霖遇炸未中(刺客为宗社党)。

5.28(四,二七)

(1)袁世凯病重,颜色憔悴。

(2)张勋通电准备出兵,愿自任督师。

(3)第五师长张怀芝攻占山东临淄。

5.29(四,二八)

(1)湖南将军汤芗铭宣告独立,改称都督(事先由芗铭之兄化龙与谭延闿、唐蟒等洽商,仍以芗铭为湘督)。

(2)袁世凯宣布帝制案始末。

5.30(四,二九)

(1)袁世凯以张怀芝为济武将军,督理山东军务(免靳云鹏)。

(2)任命刘湘为四川第一师(即第十五师)旅长。

<!--nextpage-->

6.1(五,一)

(1)袁世凯令中国交通两银行纸币依旧行使。

(2)蔡锷电冯国璋允停战,如袁退位,不为已甚。

(3)革命党人杨子元在奉天西安宣布独立。

6.2(五,二)

(1)岑春烜、陆荣廷等通电;(一)袁不退位,决无调停可言;(二)黎元洪继任;(三)否则不停止军事行动;(四)拥护约法,保障国会。

(2)倪嗣冲到汉口,准备攻湘。

6.3(五,三)

(1)袁世凯病笃,饮食即吐,小便癃闭。(是日接汤芗铭电,不认其为总统)。

(2)岑春烜梁启超通电,痛陈袁退位利害。

(3)李烈钧部滇军自肇庆清远至潜江。

(4)汤芗铭以曾继梧为湖南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陈复初、赵恒惕为师长(梯团长)。

6.4(五,四)

(1)袁世凯病不能支。

(2)熊希龄劝袁世凯速定退位之计。

(3)革命党人再攻济南。

6.5(五,五)

(1)袁世凯猝晕,逾时始平(中午),即召段祺瑞、徐世昌、王士珍口述遗令,遵照约法,以副总统继任。

(2)革命党人攻占奉天兴京。

6.6(五,六)

(1)袁世凯死(上午十时十五分),年五十八岁。

(2)英日法俄义比公使访段祺瑞,表示希望黎元洪继任总统。

(3)国务院通电,遵袁世凯遗令依约法(新约法)以副总统代行职权。

(4)特任章宗祥兼署农商总长。

(5)申令停缓地方苛细杂捐。

6.7(五,七)

(1)副总统黎元洪就大总统任(是日国务院通电谓黎遵依约法接任大总统职权)。

(2)令京外文武官吏仍旧供职。

(3)令国务院拟议袁世凯丧葬典礼,用副国家崇德报功之意。

(4)张勋通电保境卫民。另电张作霖,主拥宣统复辟。

(5)倪嗣冲以袁世凯卒,率军离岳州返安徽。

(6)陕西陈树藩取消独立。并请对袁世凯饰终典礼从丰,兼优待其家属。

(7)李烈钧部张开儒师占韶州。

(8)蔡锷宣布周骏罪状。

(9)梁启超电段祺瑞冯国璋,请速奉黎元洪依法继任大总统。

(10)梁启超电独立各省都督,主助段祺瑞收拾北方(时梁在上海)。

(11)梁士诒潜离北京。

6.8(五,八)

(1)岑春烜电辟国务院援用新约法,由黎代行总统职说。

(2)梁启超电请黎元洪委任段祺瑞组织内阁。

(3)江苏将军冯国璋所召集之南京会议解散。

(4)四川陈宧取消独立。

(5)奉天党人占昌图。

(6)美总统威尔逊电唁袁世凯之丧,并贺黎元洪(6.26威氏参加中国使馆为袁举行之追悼礼)。

6.9(五,九)

(1)长江巡阅使张勋邀前在南京会议之直豫晋皖奉吉黑七省代表在徐州会议,议决:一、尊重清室优待条件;二、保全袁世凯家属生命财产及其身后荣誉;三、速行组织国会,施行完全宪政;四、电劝独立各省取消独立,否则武力对待;五、抵制暴烈分子参预政权;六、严整兵卫,保全地方;七、维持国家秩序,设有用兵之处,合筹军饷;八、电请政府罢除苛细杂捐;九、中央如有弊政,应合力电争;十、固结团体,遇事筹商,取同一态度(张之参谋长万绳栻所策划,是为第一次徐州会议)。

(2)孙中山电黎元洪,请恢复约法,尊重国会,屏除一切僭制妄作,从事建设。又电山东居正按兵不动。

(3)黄兴自日本电黎元洪,请恢复民元约法,召集国会,严惩祸首。

(4)四川护国军败周骏,克内江(6.10克资中)。

(5)广东龙济光取消独立。

(6)任命田中玉署察哈尔都统。

6.10(五,一0)

(1)唐继尧电黎元洪,要求恢复民元公布约法,召集民二解散国会,惩办帝制祸首,撤回抵抗护国军之军队,召集军事会议,筹商善后。

(2)梁启超电独立各省:一、规复旧约法;二、速集国会;三、任段祺瑞改组新阁;四、裁判帝制祸首。

(3)孙中山电山东居正(6.9)、香港朱执信罢兵。

(4)张勋电陆军部次长田中玉等,否认主张清室复辟。

(5)裁撤海陆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

(6)特任陈树藩为汉武将军,督理陕西军务,兼署巡按使。

(7)举行文官高等考试。

(8)日本政友会总理原敬、国民党总理犬养毅、同志会总理加藤高明联合发表外交国务协定书。

6.11(五,一一)安徽倪嗣冲捕杀党人赵政等十二人。

6.12(五,一二)

(1)奉军旅长张天喜退出湖南。

(2)湖南宁乡兵变。

6.13(五,一三)

(1)岑春烜、陆荣廷等电黎元洪:(一)总统系继任,非代行职权;(二)拥护民元约法;(三)恢复国会;(四)组织新内阁。

(2)孙中山分电山东民军(吴大洲薄子明)福建民军,停止军事进行,又电东京黄兴,询时局意见。

(3)任命徐树铮为国务院秘书长。

(4)蔡锷进驻泸州。

6.14(五,一四)

(1)蔡锷电请黎元洪恢复旧约法,召集旧国会,改组正式内阁,开军事会议,惩办帝制余孽。

(2)岳州北军撤退。

6.15(五,一五)

(1)冯国璋通电赞成恢复元年约法,重开国会(梁启超曾派范源廉说冯)。

(2)北军第二十师范国璋退出湖南。

(3)任命张士钰为陆军次长。

6.16(五,一六)

(1)令各省停战。

(2)护国军魏邦平攻占广东江门。

(3)四川周骏自称蜀军总司令,进兵成都,迫陈宧去职,第十六混成旅长冯玉祥阻之(周骏受段祺瑞嗾使)。

(4)任命权量署交通署长。

6.17(五,一七)

(1)黎元洪电孙中山,赞同其6.9意见。

(2)新任俄使库达摄夫呈递国书。

6.18(五,一八)

(1)福建革命党人占罗源、屏南、政和、松溪、浦城、南平各县。

(2)法使向外交部催让天津老西开地方。

6.19(五,一九)

(1)孙中山电黎元洪,请早恢复约法、国会。

(2)李烈钧部滇军张开儒师到广东韶州,逐走韶州护守使朱福全。

(3)裁撤京师军政执法处。

(4)奉天复县、盖平、海城、东丰先后为胡匪所陷。

6.20(五,二0)

(1)张勋通电,反对惩办帝制祸首,以免南北仇衅相寻。

(2)广东滇军攻占英德。

(3)江西革命党人占寻邬。

(4)湖南宝庆兵变。

(5)章炳麟获释。

6.21(五,二一)

(1)特任龙济光兼署广东巡按使。

(2)税务督办梁士诒免职。

6.22(五,二二)

(1)段祺瑞通电,反对恢复民元约法,仍以民三约法为行政标准。

(2)蔡锷电黎元洪请遵用民元约法。

(3)黄兴自日本返上海。

(4)蔡元培、李煜瀛等之华法教育会成立于巴黎(3.29发起)。

6.23(五,二三)

(1)孙中山函劝段祺瑞规复约法尊重国会。

(2)公祭袁世凯,由段祺瑞代表政府主祭。

(3)特任陈锦涛为财政总长,孙宝琦为税务督办。

6.24(五,二四)

(1)特任蔡锷为益武将军,督理四川军务,兼四川巡按使,曹锟会办四川军务,王陵基为重庆镇守使,召陈宧、周骏来京。

(2)河南匪陷光山。

6.25(五,二五)

(1)驻沪海军总司令李鼎新,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怿练习舰队司令曾兆麟宣布加入护国军,要求恢复民元约法,民二国会。

(2)蔡锷命罗佩金援成都陈宧,并请北京政府制止周骏进攻成都。

(3)唐绍仪、梁启超、温宗尧、王宠惠电请黎元洪罢斥龙济光。

(4)章炳麟离北京南下(7.5到杭州,按章于二年七月被袁幽禁,本年六月二十日恢复自由)。

(5)任命孔庚为晋北镇守使。

6.26(五,二六)

(1)唐绍仪、梁启超电段祺瑞,劝即复元年约法,驳其6.22电。

(2)陈宧因周骏压迫,退出成都,旅长冯玉祥伍祥桢同行。

(3)孙中山电四川石青阳,按兵勿动,静候黎元洪解决。

(4)孙中山电请黎元洪罢斥龙济光。

(5)美使芮恩施促国务卿兰辛对中国贷款。

6.27(五,二七)

(1)河南嵩县兵变。

(2)湖北将军王占元以步枪二千枝接济四川周骏。

6.28(五,二八)

(1)袁世凯灵柩出京,归葬河南彰德(明日抵彰德)。

(2)湖北匪陷黄安。

6.29(五,二九)

(1)申令仍遵行民国元年三月十一日公布之临时约法,并定于八月一日续行召集国会(国会不承认召集令,决自行集会)。

(2)申令民国三年五月一日以后所有各项条约,继续有效,法令一切仍旧。

(3)撤消关于立法院国民会议各法令。

(4)裁撤参政院及平政院所属之肃政厅。

(5)各省区代表会议于彰德(徐世昌密议清室复辟)。

(6)特任段祺瑞为国务总理,废国务卿。

6.30(六,一)

(1)准各部总长免职,特任唐绍仪为外交总长,许世英为内务总长,陈锦涛为财政总长,程璧光为海军总长,张耀曾为司法总长,孙洪伊为教育总长,张国淦为农商总长,汪大燮为交通总长,段祺瑞兼陆军总长(唐未到前由陈锦涛兼署,张耀曾未到前由张国淦兼署)。

(2)任命章宗祥为驻日公使(准陆宗舆辞)。

<!--nextpage-->

7.1(六,二)

(1)内务总长电请国会议员,于本月二十五日以前来京。

(2)梁启超电唐继尧等,主撤消军务院。

(3)黎元洪电邀梁启超任总统府秘书长(7.6梁辞)。

(4)蔡锷自四川永宁抵泸州。

(5)宗社党巴布扎布受日人唆使,进向洮南。

7.2(六,三)北京「军人同德会」成立。

7.3(六,四)

(1)日俄订立秘密同盟协约,互保远东利益,不使中国受第三国不利于日俄之政治支配,定期五年(目的在对美)。

(2)广东龙济光军袭攻北江李烈钧军。

(3)桂军莫荣新部攻占广东三水。

7.4(六,五)

(1)湖南都督汤芗铭被迫离长沙,由湖南护国第一军总司令曾继梧代理都督(时陆荣廷桂军抵衡州,程潜部复败汤军于湘潭,汤遂遁走。程与曾争都督,相持不下,7.6改推刘人熙代之,刘与湘桂军均有关系)。

(2)山东革命军与北军停战。

(3)日本以林权助为驻华公使。

7.5(六,六)

(1)财政部严禁各省私借外债。

(2)任命吴闿生署教育次长。

7.6(六,七)

(1)改各省督理军务长官为督军,民政长官为省长。

(2)特任张作霖为奉天督军兼署省长,孟恩远为吉林督军,郭宗熙为省长,张怀芝为山东督军,孙发绪为省长,赵倜为河南督军,田文烈为省长,阎锡山为山西督军,沉铭昌为省长,冯国璋为江苏督军,齐耀琳为省长,张勋为安徽督军,倪嗣冲为省长,李纯为江西督军,戚扬为省长,李厚基为福建督军,胡瑞林署省长,吕公望为浙江督军兼署省长,王占元为湖北督军,范守佑为省长,陈宧为湖南督军兼署省长,陈树藩为陕西督军兼署省长,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署省长,陆荣廷为广东督军,朱庆澜为省长,陈炳焜为广西督军,罗佩金为省长,唐继尧为云南督军,任可澄为省长,刘显世为贵州督军,戴戡为省长,朱家宝为直隶省长兼署督军,毕桂芳为黑龙江省长兼署督军,张广建为甘肃省长兼署督军,杨增新为新疆省长兼署督军(陈宧未到任前陆荣廷暂署湖南督军,陆荣廷未到任前龙济光暂署广东督军)。

(3)派龙济光督办两广矿务,汤芗铭往广东查办滇桂军与粤军冲突事,授李烈钧勋二位,陆军上将衔,命即来京。

(4)护国军顾品珍败周骏,克简阳。

(5)李烈钧败龙济光部,占广东源潭。

7.7(六,八)

(1)特任周树模为平政院院长(准钱能训辞)。

(2)周骏败四川护国军招讨右司令杨维于成都。

7.8(六,九)

(1)驻京日使以日俄新缔订之攻守同盟新约通告外交部。

(2)举行库伦活佛册封典礼。

(3)废止文官秩令。

(4)黄兴自日本抵上海。

7.10(六,一一)

(1)蒙匪巴布扎布受宗社党利用,在海拉尔起事,向洮南进攻。

(2)陆荣廷由衡州回广西。

(3)留沪国会议员欢宴黄兴。

7.11(六,一二)

(1)裁撤全国经界局。

(2)改编拱卫军为陆军第十三师,以李进才为师长。

7.12(六,一三)

(1)废止「惩办国贼条例」及「附乱自首特赦令」,所有本年七月二日以前因政治犯罪被拘禁者,一律释放,其通缉各案亦一律撤消。

(2)特任孙洪伊为内务总长,范源廉为教育总长,许世英为交通总长。

(3)蔡锷通电声明未与闻推举段祺瑞为大总统事(张敬尧曾通电推段为大总统,以蔡领衔)。

(4)蔡锷连电请准予解除四川督军职。

(5)四川清乡总司令刘湘电劝周骏停战交代。

7.13(六,一四)任命江苏第二师师长朱熙兼苏常镇守使。

7.14(六,一五)

(1)申令惩办变更国体祸首杨度、孙毓筠、顾鳌、梁士诒、夏寿田、朱启钤、周自齐、薛大可(原有张镇芳、雷震春、段芝贵、袁乃宽、曹汝霖等,后均免。顾、夏、薛均非首要)。

(2)唐继尧、岑春烜等以约法国会次第恢复,宣告撤消护国军军务院。

(3)蔡锷电唐继尧重申始终抱定为国家不争权利之初心。

(4)湖南岳阳兵变。

7.15(六,一六)任命管金聚兼陕南镇守使。

7.16(六,一七)

(1)特任刘人熙暂代湖南督军(7.25又命兼代省长。湘人反对陈宧,陆荣廷亦不愿陈督湘,刘与陆曾官广西,与陆有渊源)。

(2)废止报纸条例。

7.17(六,一八)中俄订立禁酒条例。

7.18(六,一九)

(1)湖南护国军总司令程潜与第三师师长陶忠恂在长沙冲突。

(2)滇桂军自广东三水进攻佛山,败龙济光部,北路李烈钧部占新街。

7.19(六,二0)

(1)蔡锷电唐继尧质问续派滇军入川原因。

(2)特任罗佩金护理四川督军兼省长(蔡锷给假一月)。

(3)特任陈炳焜兼署广西省长。

7.20(六,二一)

(1)罗佩金、刘存厚入成都,周骏退走。

(2)湖南省议会复开临时会议。

7.21(六,二二)

(1)驻佛山之龙济光部第一军长段尔源宣布与桂军一致。

(2)张勋通电为龙济光声援。

7.22(六,二三)任命蒋作宾为参谋次长。

7.24(六,二五)

(1)特任王占元暂兼署湖北省长(范守佑逝)。

(2)蒙古宗社党巴布扎布攻陷奉天突泉。

7.25(六,二六)

(1)任命望云亭为零陵镇守使。

(2)湖北武穴匪乱。

7.26(六,二七)

(1)洮南镇守使吴俊升克复突泉,蒙匪巴布扎布退南满铁路附近,日军护之。

(2)李烈钧滇军进攻广州,为龙济光所败。

7.27(六,二八)

(1)蔡锷电告刘显世,无意留川,欲置身北军之中,予以改良,以植国军基础。

(2)孙洪伊到北京,决就内务总长。

(3)任命殷汝骊署财政次长。

(4)赈安徽淮河一带水灾。

(5)湖南平江、华容、桑植等县乱。

7.29(六,三0)

(1)张勋通电斥李烈钧,主由赣闽出兵援龙济光(倪嗣冲、张怀芝、孟恩远、杨善德、赵倜等和之)。

(2)特任李根源为陕西省长(未到任前暂由陈树藩兼署)。

(3)国务院电各省督军,征处理广东问题意见。

(4)四川督军蔡锷自泸州到成都。

7.30(七,一)

(1)汉口党人暴动,日本藉口广东纷扰,派军舰来粤,外交部抗议。

(2)山西丰镇兵变。

7.31(七,二)

(1)特任毕桂芳为黑龙江督军,张国淦为省长。

(2)居正离山东潍县赴北京,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总司令由许崇智代理,蒋中正任参谋长。

(3)张勋通电声援龙济光。

<!--nextpage-->

8.1(七,三)

(1)国会重行开会。

(2)特任谷钟秀为农商总长。

(3)丁世峄继张国淦为总统府秘书长。

(4)李烈钧电告中央,表示辞职。

8.2(七,四)

(1)桂军败龙济光,进攻广州。

(2)奉天向朝鲜银行借款二百万元,以地租作押。

8.3(七,五)

(1)特任谭延闿为湖南省长兼署督军(8.20到职,原任陈宧不能到任,刘人熙不孚众望)。

(2)扬州十二圩兵变。

(3)朱瑞卒于天津。

8.4(七,六)

(1)特任陈文运为督护使,充驻扎库伦办事大员,准陈箓辞(

文运以俄蒙反对,未克到任)。

(2)孙中山电山东居正收束军事。

(3)阎锡山通电调解粤事,主责令李烈钧停战,并着龙济光裁编所部交卸。

(4)与德华银行订立借款九十五万元。

8.6(七,八)

(1)段祺瑞派吴光新率兵二旅进驻岳州。

(2)山东张怀芝军进攻中华革命军,战于潍县。

(3)废止觐见条例及觐见礼。

8.7(七,九)

(1)俄使向外交部要求取消外蒙古议员。

(2)任命熊克武为重庆镇守使。

(3)湖北宣恩等县匪乱。

8.8(七,一0)自云南经安南到上海(8.5)之云南代表携带大批烟土,被查获(涉及唐继尧之弟继虞,北洋派则意欲诬陷同行之新任司法总长张耀曾)。

8.9(七,一一)

(1)特任刘显世暂行兼署贵州省长,戴戡改会办四川军务。

(2)蔡锷离成都东下(北京政府已准由罗佩金护理川督,戴戡护理省长)。

(3)曹锟率第三师自四川到宜昌。

8.10(七,一二)张勋通电,不主张拥清帝复辟(8.3顺天时报称其督军联合各省主拥清帝)。

8.11(七,一三)

(1)令龙济光、李烈钧勒束所部,即日停兵。

(2)特派萨镇冰为闽粤巡阅使。

(3)特任毕桂芳兼署黑龙江省长(张国淦辞)。

8.12(七,一四)

(1)俄驻日大使再与日本商洽中国参战问题。

(2)交通总长许世英与英福公司订立道清铁路临时垫款合同,总额四万四千三百镑。

(3)蒙古宗社党合马贼卢占魁,进窥包头五原。

8.13(七,一五)奉天郑家屯辽源驻军第二十八师与日军冲突,互有死伤(日军死十一人,日要求我军退出城外,允之)。

8.14(七,一六)

(1)蒙古巴布扎布军抵南满铁路郭家店,接收日军供给武器。

(2)令各省省议会于十月一日由各省行政长官依法召集。

(3)俄驻日代办质问日本对宗社党态度。

(4)陆荣廷到梧州,即赴广东,处理粤事。

(5)蔡元培、李煜瀛、汪兆铭之「旅欧杂志」(半月刊)在巴黎出版(七年三月停)。

(6)徐世昌到河南彰德为袁世凯点主。

8.15(七,一七)

(1)驻沪海军临时总司令部撤销。

(2)四川省议会开临时会议。

(3)「晨钟报」在北京发刊(梁启超、汤化龙、蒲殿俊主之,1918.9改名晨报)。

8.16(七,一八)

(1)日本骑兵二十余人开抵郑家屯。

(2)江苏镇江乡民焚毁日本商船。

8.17(七,一九)

(1)日本步兵三百二十余人开抵郑家屯。

(2)李烈钧通电离营,在粤滇军由张开儒、方声涛师长统辖(

8.27到肇庆晤陆荣廷,寻赴上海)。

(3)任命周道刚为四川第一师师长。

8.18(七,二0) 蒙匪巴布扎布得日军之袒护,自郭家店西退。

(2)程潜取消湖南护国军总司令。

(3)陆荣廷到肇庆。

(4)武昌火药库爆炸。

8.19(七,二一)新任日使林毅陆呈递国书(林权助)。

8.20(七,二二)日军占领奉天郑家屯之中国兵营,并装设电话电线。

8.21(七,二三)

(1)众议院通过段祺瑞为国务总理。

(2)日关东都督要求奉天督军张作霖撤退四平街至郑家屯沿铁道三十里以内之华军(张允之)。

(3)美国驻日大使照会日外务省,日俄商订新约,应尊重中国独立,领土保全及机会均等。

8.22(七,二四)蔡锷自四川东去。

8.23(七,二五)

(1)参议院通过段祺瑞为国务总理。

(2)广东省长朱庆澜到广州,调解粤事(8.25萨镇冰续至)。

(3)湖北汉川兵变。

8.24(七,二六)

(1)严令滇粤军克期撤退,派萨镇冰监视。

(2)山东乐昌军民冲突(因缴税事)。

(3)四川匪陷什邡。

8.25(七,二七)全国商会联合会在京开会。

8.26(七,二八)

(1)徐世昌调停总统府与国务院之争,议定双方权限。

(2)山东周村革命军因解散哗变。

8.27(七,二九)任命杨宇霆为奉天督军署参谋长。

8.28(七,三0)蔡锷自四川抵上海(晤梁启超)。

8.29(八,一)

(1)日本师团长本乡晤奉天督军张作霖,谈郑家屯事件。

(2)冯国璋电黎元洪、段祺瑞,历陈张勋部在徐州一带不法扰民(张任安徽督军,仍驻徐州)。

8.30(八,二)

(1)特派塔旺布鲁克札勒丹巴达尔斋为宣抚使,宣抚蒙民。

(2)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对郑家屯事件向中国要求条件。

8.31(八,三)

(1)特派谷钟秀充全国水利局总裁。

(2)交通部定国有铁路局编制通则。

(3)四川泸城兵变。

<!--nextpage-->

9.1(八,四)

(1)众议院通过全体国务员案(9.4参议院通过)。

(2)黎元洪慰留内务总长孙洪伊(孙以国务院秘书长徐树铮越权,曾愤而请辞)。

(3)浙江省议会常年会开会。

(4)山东吴大洲允改编。

(5)陈独秀之「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仍为月刊)。

9.2(八,五)

(1)日使林权助向外交部抗议郑家屯事件,除要求道歉、惩凶、赔偿外,并要求于满蒙派驻警察,聘用日本军警顾问及军事教官。

(2)安徽督军张勋通电谓司法总长张耀曾贩运鸦片,丧权辱国,不承认其为阁员。

9.3(八,六)日本捏制中国军队在吉林朝阳坡攻击正在撤退之蒙匪巴布扎布,与日军冲突。日军即占领该地,并禁止中国军队在新民府、郑家屯、扬家城子、农安县以东之地攻击蒙匪。

9.4(八,七)俄国干涉外蒙古内政,要求罢免居要职之喇嘛僧,外蒙拒之。

9.5(八,八)

(1)国会宪法会议开会(八日及十三日续开)。

(2)特任唐继尧暂兼代云南省长(命任可澄来京)。

9.6(八,九)

(1)奉天辽源日军撤退。

(2)赈陕西蝗雹灾。

9.7(八,一0)日本对俄表示宗社党已中止活动并已解散。

9.8(八,一一)

(1)日本关东都督警告张作霖勿与蒙军接仗。

(2)国会宪法会议续开,旧国民党议员主于宪法中规定省制大纲、省长民选,宪法研究会(旧进步党)议员反对,大起争执。

(3)孙中山派胡汉民、廖仲恺自上海到北京,与孙洪伊、张继商扩充党务。

(4)任命王文华为贵州第一师师长。

(5)山西丰镇巡防队又哗变。

9.9(八,一二)

(1)外交部拒日使所提出之郑家屯事件要求条件。

(2)旧国民党国会议员张继、孙洪伊、谷钟秀、林森、吴景濂等组织之「宪政商榷会」成立。

(3)蔡锷自上海赴日本就医。

9.10(八,一三)

(1)财政总长陈锦涛、农商总长谷钟秀,向日本兴亚公司借款八千万元,以中日合办安徽太平山、湖南水口山两矿作抵(9.14垫付五百万元)。

(2)孙中山通告中华革命党党员储金,为未雨绸缪。

(3)龙济光交卸广东军权。

(4)日本撤回驻粤军舰。

9.11(八,一四)

(1)蒙匪巴布扎布攻热河林西(次日为毅军米振标击退)。

(2)任命童葆暄、张载阳为浙江第一、第二师师长。

9.12(八,一五)德人要求汉口华景街警察权。

9.13(八,一六)

(1)特任罗佩金暂署四川督军,戴戡暂署省长,仍兼会办军务,蔡锷因病给假三月。

(2)安徽督军张勋、省长倪嗣冲、奉天督军张作霖、吉林督军孟恩远、黑龙江督军毕桂芳、湖北督军王占元、山东督军张怀芝、福建督军李厚基等十余人电请罢斥司法总长张耀曾(张耀曾呈请辞职,斥张勋目无中央,威逼政府,应令到法庭对质,黎元洪、段祺瑞慰之)。

(3)旧进步党之梁启超、汤化龙、王家襄、林长民组织之「宪法研究会」成立。

(4)日本设长春领事分馆于农安。

9.14(八,一七)唐绍仪应黎元洪邀,自上海赴天津(9.17到),拟入京就外交总长。

9.15(八,一八)湖北通城为匪所陷。

9.16(八,一九)

(1)特任曹锟为直隶督军。

(2)任命徐谦为司法次长(江庸免)。

9.18(八,二一)

(1)中国军队在吉林长岭剿匪,与日军冲突(喇嘛苍事件)。

(2)国会向政府质问中日借款。

(3)胡礼垣卒,年六十九。(10.14?)

9.19(八,二二)禁烟期满,申令严切进行。

9.20(八,二三)宪法会议开第一次省议会。

9.21(八,二四)内务部被裁人员向平政院控诉该部总长孙洪伊(徐树铮嗾使)。

9.22(八,二五)

(1)安徽督军张勋、省长倪嗣冲召集直隶、山东、江苏、山西、湖北、江西、河南、奉天、吉林、黑龙江、福建、浙江督军及淞沪护军使代表,在徐州开第二次会议,组织十三省区联合会,推张勋为盟主,拟定章程十二条,声称以巩固势力,拥护中央,防止暴乱份子及国会借故扰乱为宗旨(为张策划者有万绳栻、顾鳌、薛天可、徐树铮,每日均与张通秘电,传张等力谋联日,进行复辟,另由宗社党策动蒙匪巴布扎布南犯张家口,张等亦派兵北上)。

(2)英法俄德四国银行团向财政部质问中日新订借款条约(9.10)有背善后借款条约。

9.23(八,二六)四川川西道匪猖獗,自称勤王军及定国军。

9.24(八,二七)

(1)段祺瑞之代表国务院秘书曾毓隽到徐州。

(2)山西公民大会,反对英国建昌公司在晋开矿。

9.25(八,二八)

(1)张勋、倪嗣冲等三十四人(包括督军、省长、都统、师旅长)通电反对外交总长唐绍仪(天津亦有所谓国民公会散布传单,宣布唐十二大罪)。

(2)任命齐燮元署理陆军第六师师长,林虎为高雷镇守使,沉鸿英为钦廉镇守使,姜登选为虎门长洲要塞司令。

(3)财政农商两部因国会反对,与日商改订借款条约。

(4)永定河北六工漫口,拨款赈济。

9.26(八,二九)

(1)外交总长唐绍仪通电辞职,并痛诋张勋、龙济光等干政。

(2)第二次徐州会议闭幕。

9.27(九,一)

(1)康有为应张勋之邀到徐州。

(2)倪嗣冲到南京,晤冯国璋。

(3)四川新津兵变。

9.28(九,二)赈淮扬水灾。

9.29(九,三)

(1)准外交总长唐绍仪辞职,并下令隐斥张勋、倪嗣冲等组众集议,凌轶范围,不顾大局。段祺瑞亦电禁各省开会干政。

(2)江西督军李纯、湖北督军王占元、江苏督军冯国璋分电张勋,诘问排斥唐绍仪电报滥代列名。

9.30(九,四)

(1)交通总长许世英与美国裕中公司及西姆斯卡来公司订立铁路美金一千万元借款合同,建筑山西丰镇至宁夏、宁夏至兰州、衡州至钦州(南宁)、杭州至温州、琼州至乐会铁路(即5.17曹汝霖所签订合同,此就原约略加修正重签)。

(2)国务院禁借款收受回扣。

(3)段祺瑞电诫师旅长越权干政。

(4)吉林长春兵变。

(5)广西南宁、镇南两道所属忠州等十土司改置绥渌、镇结、龙茗、思乐四县。

<!--nextpage-->

10.1(九,五)

(1)「新青年」刊出胡适致陈独秀书,论文学革命,须从不用典,不用陈套语,不避俗字俗语等八事入手。

(2)蔡元培自法国起程回国,准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

(3)各省议会开会。

10.2(九,六)外交部向俄使抗议,俄兵杀害中国回民四百余人。

10.3(九,七)众议院否决外交总长陆征祥同意案。

10.4(九,八)

(1)岑春烜离粤回桂。

(2)张勋等通电请定孔教为国教。

10.6(九,一0)龙济光退出广州,赴琼崖。

10.7(九,一一)

(1)特任孙发绪为山西省长(沉明昌辞),张怀芝兼署山东省长(孙不容于张)。

(2)任命蒋雁行为绥远都统(潘矩楹调京)。

(3)任命张绍曾为陆军训练总监。

(4)令查明减免地方苛细杂捐。

(5)全国商会联合会闭会。

10.8(九,一二)特任刘承恩署广西省长。

10.9(九,一三)日本寺内正毅内阁成立(11.21以本野一郎任外务省大臣)。

10.10(九,一四)

(1)授孙中山以大勋位,蔡锷、唐继尧、陆荣廷、梁启超、岑春烜以勋一位,段祺瑞、王士珍、冯国璋以一等大绶宝光嘉禾。

(2)举行国庆典礼。

10.11(九,一五)日俄英法四国公使向外交部抗议9.30之中美铁路借款条约。

10.12(九,一六)热河军队击毙蒙匪(宗社党)巴布扎布(南犯张家口计划失败)。

10.13(九,一七)

(1)特派冯国璋兼督办浦口商埠事宜,温宗尧会办。

(2)美公使芮恩施向外交部质问1913.10.5中日满蒙五路换文。

(3)美公使芮恩施向外交部质问3.27之中俄滨黑铁路合同(12.30再质问)。

10.14(九,一八)

(1)全国教育联合会在北京开第三次会议。

(3)以唐继虞涉嫌上海烟土案,命褫夺官阶,交法庭讯办。

10.15(九,一九)任命莫荣新为广惠镇守使,莫擎宇为潮梅镇守使。

10.17(九,二一)众议院否决外交总长汪大燮同意案。

10.18(九,二二)

(1)法国代办照会外部,要求以天津老西开划入法租界,限四十八小时答覆(天津法领事亦向直隶省长提出相同要求)。

(2)日公使林权助致文外交部,要求于南满东蒙设警。

(3)黎元洪拒绝盖印于内务总长孙洪伊之免职令。

(4)任命赵恒惕、陈复初为暂编湖南第一、二师师长。

10.19(九,二三)

(1)教育部公布外国留学章程。

(2)俄属中亚哈萨克人因受俄军攻击,纷逃伊犁境内。

10.20(九,二四)

(1)天津法领事派兵强占老西开地方,解除华警武装,尽数拘捕。

(2)德使向外交部抗议法人招华工三万。

(3)两院宪法会议开始举行审议会。

(4)王闿运卒于湖南湘潭,年八十五岁。

10.21(九,二五)川军克绵竹(本年五月为匪巫人杰所陷)。

10.22(九,二六)财政部电各省,仍以七月一日至六月底为会计年度。

10.24(九,二八)

(1)段祺瑞面请黎元洪免内务总长孙洪伊职,黎拒,仅允劝孙辞职(孙不允辞)。

(2)准财政总长陈锦涛免署外交总长兼职,令外交次长夏诒霆代理部务。

10.25(九,二九)全国教育联合会闭会。

10.26(九,三0)

(1)外交部向日俄两国抗议,俄国以第二松花江以南之北满铁路让与日本。

(2)北京中国银行实行兑现。

10.27(一0,一)

(1)冯国璋电黎元洪,请勿更动内务总长孙洪伊。

(2)山东青岛日军要求在高密胶济路附近租借民地。

10.28(一0,二)

(1)冯国璋电黎元洪,请挽留段祺瑞。

(2)汉口德领事因人民反对,撤回前华景街警权之要求。

(3)飞行家林福元在广东汕头表演陆上飞机。

10.29(一0,三)外交次长夏诒霆至天津查办老西开事件,天津开公民大会,与交涉署委员冲突,捣毁公署,要求罢免交涉员。

10.30(一0,四)

(1)总统选举会补选冯国璋为副总统(孙洪伊联络民党议员,为冯运动)。

(2)甘肃泾州西宁兵变。

10.31(一0,五)

(1)天津老西开事件法代使允许回复原状(英使调停)。

(2)俄人在东三省兴安岭富拉尔基等处自由建筑炮台,吉黑两省电请外交部向俄国交涉。

(3)交通总长许世英、教育总长范源廉、财政总长陈锦涛、农商总长谷钟秀等阁员谒黎元洪,表示不愿与孙洪伊同居内阁。

(4)黄兴在上海病故,年四十三岁。

<!--nextpage-->

11.1(一0,六)

(1)法代使因报章揭载老西开事件所议条件,谓中国泄漏秘密,向外部质问,并声明取消前议。

(2)俄兵在奉天开原与匪冲突,被戕数人,俄使向外交部提出交涉。

(3)何成浚电黎元洪,报告黄兴病逝经过及遗言(内阁不可更动,孙洪伊能任大事,应引为助)。

11.2(一0,七)

(1)陕西督军陈树藩唆使暴徒,捣毁省议会,反对李根源为省长。

(2)明令褒扬黄兴,派王芝祥致祭,给予治丧费二万元。

11.3(一0,八)

(1)特任冯国璋领江苏督军。

(2)李烈钧率部抵广州(11.6宣布解除兵权)。

11.4(一0,九)

(1)国会议员开解散纪念会。

(2)四川匪吴杰仁等五百余人陷新繁。

11.6(一0,一一)

(1)李烈钧在广州交卸滇军总司令。

(2)英日俄三使调停中法老西开事件。

(3)俄兵越境追击逃入新疆之哈萨克。

(4)设印花税处。

11.7(一0,一二)

(1)厦门交涉员向日领事抗议日本在厦门设警察处。

(2)天津中孚银行开业(孙多森创立)。

(3)飞行家谭根在广州表演水上飞机。

11.8(一0,一三)

(1)蔡锷卒于日本福冈医科大学病院,年三十五岁。

(2)副总统冯国璋在江宁就任。

(3)蔡元培自法国回抵上海。

(4)段祺瑞不到国务院办公,许世英亦请辞职。

(5)外交部答覆10.20德使抗议。

(6)湖南督军谭延闿以母丧拟辞,湖南省议会致电北京挽留。

11.10(一0,一五)

(1)日本在东三省郑家屯、昌图、盖平、掏鹿、八面城、农安等处添设警察派出所。

(2)明令褒扬蔡锷,派驻日公使章宗祥照料身后事,给予治丧费二万元(11.28追赠上将)。

(3)谭延闿过汉口赴上海奔母丧(湘督由赵恒惕代理,长沙颇不安)。

(4)司法部召集全国司法会议。

11.11(一0,一六)

(1)英使调解老西开事件,不成。

(2)任命李右文、林修梅、陈嘉佑、朱泽黄为湖南第一、第二师旅长,宋鹤庚、廖家栋、鲁涤平等为团长。

11.12(一0,一七)

(1)天津法界华人,愤老西开事件,一律罢工,并组织「工团」。

(2)任命谭浩明为广东第一师师长,马济为广东第一混成旅长,莫荣新为第二混成旅长。

11.13(一0,一八)特任伍廷芳为外交总长(十一日国会同意)。

11.14(一0,一九)日人犬养毅、头山满等在东京举行日支(中国)协会创立大会。

11.15(一0,二0)

(1)复设漕运局。

(2)张作霖派王永江为奉天省警务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政府明令于十一月二十日发表载11.21公报,翌年九月任财政厅长)。

(3)福州大水。

11.16(一0,二一)

(1)中美铁路借款合同(9.30)改订路线,一自株洲至钦州,一自琼州至崖州(因英法俄反对)。

(2)中美实业借款(即第一次烟酒税借款),总额五百万美金(美方为芝加哥大陆商业信托储蓄银行)。

(3)俄国拟改哈尔滨为滨江省,设置总督,外交部抗议。

(4)日外务省令日使林权助对郑家屯事件交涉,须坚持聘用日本军事顾问、教官及派驻警官要求。

(5)日公使林权助到奉天(11.17本野亦到)。

(6)徐世昌应黎元洪邀,自卫辉到北京,黎元洪、段祺瑞分派代表欢迎(翌日黎元洪访徐)。

11.17(一0,二二)

(1)天津公民大会,反对法人强占老西开。

(2)蒙边匪势复炽。

11.18(一0,二三)外交团推荷兰公使贝拉斯继英公使朱尔典为领袖公使。

11.19(一0,二四)

(1)李根源、谷钟秀、张耀曾、钮永建等组织之「政学会」成立。

(2)天津法领事送还前在老西开拘捕之华警。

11.20(一0,二五)

(1)免内务总长孙洪伊职,以次长谢远涵代部务(此为徐世昌调和之结果,参看11.22(1))。

(2)众议员吕复等提出查办徐树铮案。

(3)蒙匪进入乌株穆沁。

11.21(一0,二六)众议院通过中美实业借款(11.25参议院通过)。

11.22(一0,二七)

(1)准国务院秘书长徐树铮免职,以张国淦继。

(2)英法俄日四国银行团抗议11.16中美实业借款(谓带有政治性质,侵害银行团之权利)。

11.23(一0,二八)

(1)财政部呈准将各省烟酒厘税归并公卖。

(2)黑龙江青冈兵变。

11.24(一0,二九)

(1)众议院否决内务总长任可澄同意案。

(2)任命文群为农商次长。

11.26(一一,二)

(1)国务院电驻日公使章宗祥,拟派曹汝霖为专使,呈递赠与日皇之勋章(11.28日本同意,实为进行借款,由日方主动)。

(2)奉天公民大会,抗议郑家屯事件。

11.27(一一,三)台湾雾社蕃人袭杀日本官宪一百三十九人(日军旋大举进攻,相持五十日,蕃人不支,被屠杀无算)。

11.28(一一,四)

(1)法使抗议中美实业借款以烟酒税为抵押。

(2)义公使阿略弟呈递国书。

(3)岑春烜自粤到上海(岑于11.15自广西抵广州)。

(4)全国司法会议闭幕。

11.30(一一,六)

(1)天津法租界工部局,拘捕罢工华人二十余人。

(2)特派王芝祥为四川检察使。

<!--nextpage-->

12.1(一一,七)

(1)黎元洪不同意派曹汝霖为赴日特使。

(2)英使抗议中美实业借款以烟酒税为抵押。

12.2(一一,八)

(1)四国银行团再度抗议中美实业借款(12.7驳复)。

(2)交通部召集全国交通会议。

(3)陆军大学举行第一期毕业礼。

(4)广东香山黄梁镇陈梁等姓械斗。

12.3(一一,九)

(1)众议员温世霖等提出弹劾国务总理段祺瑞案。

(2)奉天日领事为日人被匪戕害,提出抗议(该日人并未领护照,私赴内蒙,采伐森林)。

(3)留日学生陈启修、周昌寿、王兆荣等之「丙辰学社」成立(六年四月出版「学艺」杂志,十二年六月改名「中华学艺社」)。

12.5(一一,一一)

(1)公布延长国会会期至第三届常会之前一日为止。

(2)交通部与日本改订吉(吉林)长(长春)铁路草约,借款日金六百五十万元。

(3)段祺瑞向参议员说明派曹汝霖为赴日赠勋特使经过,参议院表示反对。

(4)山东东北军司令居正所部在潍县互相冲突。

12.6(一一,一二)哈尔滨俄人击毙华人。

12.7(一一,一三)众议院提查办甘肃省长兼督军张广建案(段祺瑞拟以陈宧任甘督)。

12.8(一一,一四)

(1)参众两院宪法会议,宪法研究会派议员与益友社(宪法商榷会)派议员,因争执省制大纲加入宪法问题,发生斗殴。

(2)汉阳兵工厂在河南巩县建筑之兵工分厂落成。

(3)奉天督军张作霖拘捕铁血团领袖(该团为抗争中日郑家屯事件所组成)。

12.9(一一,一五)本年9.10之中日借款条约限满作废,另订新约。

12.10(一一,一六)

(1)全国禁烟联合会在北京开会。

(2)孙中山通告华侨从军讨袁经过及解散情形。

12.11(一一,一七)批准加入海牙保和会海战各约及陆军规例文件。

12.12(一一,一八)

(1)奉天省长抗议日本南满铁道会社在渖阳附近改筑双轨。

(2)绥远悍匪卢占魁投诚。

12.13(一一,一九)

(1)特派熊希龄向日本天皇呈递大勋章。

(2)孙中山电黎元洪请定云南起义日为国庆日。

(3)美人丁韪良卒于北京,年九十岁。

12.14(一一,二0)居正通电取消东北军名义。

12.16(一一,二二)

(1)日外相本野一郎照会章宗祥,拒绝接待熊希龄。

(2)安徽省议会反对繁昌县裕繁铁矿与日人合办(铁矿经理霍守华私与日商所订合同)。

(3)蒙匪塔布札(巴布扎布余党)攻占科尔沁旗。

12.18(一一,二四)

(1)外交部抗议日人在厦门设警(日使答覆云为根据南京条约开放厦门全部,故设警行使领事裁判权)。

(2)梁启超之代表张嘉森(君劢)到徐州与张勋商谈政局,请联合各省通电(旋又赴南京晤冯国璋)。

(3)各省选举第一班改选参议员。

12.19(一一,二五)

(1)令禁军人入党。

(2)新疆添设塔城道尹,裁撤塔尔巴哈台参赞。

(3)财政部与全国商会联合会组织之保利公司,订立借款及收炼制钱合同。

12.20(一一,二六)任命刘式训为外交次长(夏诒霆辞)。

12.21(一一,二七)

(1)增加国会开幕(四月八日)及云南起义(十二月二十五日)为民国纪念日。

(2)孙熙泽等在北京组织宪法促成会,发表宣言,通电诋毁国会(段祺瑞主使)。

(3)外交部对俄使抗议俄人在蒙古擅捕德人枪毙。

(4)美使送交美政府提议欧战和议牒文(该文系12.19提出)。

12.22(一一,二八)

(1)令内务部办理黄兴、蔡锷国葬典礼。

(2)扬州驻军内哄。

12.23(一一,二九)云南讲武堂学生与巡警互斗,伤毙数人。

12.24(一一,三0)外蒙再向俄国借款三百万卢布,以车臣汗部之金矿为抵押(自民国元年以来外蒙共借俄款三千万卢布)。

12.25(一二,一)庆祝云南起义纪念。

12.26(一二,二)

(1)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

(2)众议院通过内务总长张国淦同意案(二十九日又被参议院否决)。

(3)众议院质问宪法促进会及各省督军通电丑诋国会(时解散国会说甚盛)。

(4)新任杭州警察厅长傅其永被殴,警察罢岗,军队应之,并发表浙江督军兼省长吕公望辞职电报,推第二师长张载阳为督军,督军公署参谋长周凤岐为省长(先是杭州警察厅长夏超与吕交恶,吕得段祺瑞助,将夏调职,由傅其永继,夏联合周凤岐等与吕对抗)。

(5)全国交通会议闭幕。

12.27(一二,三)

(1)冯国璋、张勋等二十二省军民长官电请总统信任总理,总理秉持大权,国会早定宪法,勿越法侵权,干涉行政(此电出于梁启超运动)。

(2)开福建嵩屿为商埠。

12.28(一二,四)

(1)库伦办事员陈箓向俄人借款二百万元。

(2)政府答覆国会质问革命首领索款案(前中华革命党曾派胡汉民、廖仲恺往北京交涉偿还该党向华侨所借一百七十万元,向日人所借一百万元,同时李烈钧、吴大洲、钮永建、谭人凤等亦有所请)。

12.30(一二,六)蒙匪陶什陶在外蒙车臣汗一带盘据。

12.31(一二,七)

(1)国务院电各省军民长官,请循政治轨道,勿干预职分以外事。

(2)浙江督军兼省长吕公望自杭州走嘉兴,电诋夏超(夏超原任杭州警察厅长,12.8改任浙江警务处处长,实权被夺,联合督军参谋长周凤岐倒吕)。

(3)公布参议员华侨议员选举法。

郭廷以
郭廷以
文章: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