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廷以:中华民国史事日志(1912年)

郭廷以:中华民国史事日志(1912年)

中华民国元年壬子

1.1(一一.一三)

(1)孙中山(文)自上海抵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下午十时),以是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2)清将领姜桂题、冯国璋、张勋、张怀芝、曹锟、王占元、陈光远、李纯、王怀庆、张作霖等十五人电内阁,誓死反对共和,请饬各亲贵大臣将在外国银行所存款项提回,接济军用(一作1.2)。

(3)唐绍仪电袁世凯,请允将国会改在上海开会,蒙藏选举区作为两处(袁主六处),并再请辞职。

(4)袁世凯告英公使朱尔典,唐绍仪辞职,军人请亲贵捐款续战,本人明日将请辞。

(5)廖宇春说冯国璋赞同共和,不得要领(廖于去年12.28返北京)。

(6)日军七百人到汉口。

(7)民军张士秀、李凤鸣占山西运城(1.30南退)。

1.2(一一,一四)

(1)袁世凯准唐绍仪辞代表职,并电伍廷芳,否认伍唐所订条件,嗣后应商事件,直接电商。

(2)袁世凯覆孙中山12.29电,国体尚待公决,未敢预闻临时政府事;孙覆电重申相让之意。

(3)袁世凯电伍廷芳继续停战十五天,主山西、陕西、湖北、安徽、江苏两军各后退五十里,或清军退出汉阳、汉口百里以外,杨逻司及蔡甸沌口民军退过江南,陕西两军退离潼关五十里,江北民军及张勋军均不前进。

(4)直隶滦州驻军第二十镇统领官苏广川,管带王金铭、施从云、张建功、王名清、郑金声、冯御香(玉祥)、徐廷荣通电赞成共和(实际主之者为王、施,王任都督,施任总司令,冯任参谋长。传载涛、载洵走天津英法租界)。

(5)河南谘议局电袁世凯,人民切望共和,倘和议更动,河南人民誓与朝廷断绝关系。

(6)各省代表再修改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取消内阁制。

(7)黎天才率所部新编第一师自南京出发西援湖北(张联升、由犹龙分任协统)。

(8)武汉民军向汉口英国领事要求在九江检查英船。

1.3(一一,一五)

(1)各省代表选举黎元洪为临时副总统(仍兼鄂军都督)。

(2)孙总统电各省派参议员组织参议院。

(3)孙总统任命黄兴为陆军总长,蒋作宾为次长,黄钟瑛为海军总长,汤芗铭为次长,伍廷芳为司法总长,吕志伊为次长,陈锦涛为财政总长,王鸿猷为次长,王宠惠为外交总长,魏宸组为次长,程德全为内务总长,居正为次长,蔡元培为教育总长,景耀月为次长,张謇为实业总长,马和(君武)为次长,汤寿潜为交通总长,于伯循(右任)为次长,并任命胡汉民为总统府秘书长,宋教仁为法制局长,汤化龙为副局长(各总长于昨日经各省代表会同意,初拟以宋教仁长内务,章炳麟长教育,为部分代表所反对。武汉方面以鄂人未获任总长,颇为不满,但次长多为鄂人。又各总长实际在南京任事者,仅黄兴、王宠惠、蔡元培三人)。

(4)袁世凯代递姜桂题、冯国璋、张勋等1.1电,诏命亲贵王公输饷赡军。

(5)驻外各使节陆征祥等电请清帝退位。

(6)醇亲王载沣力陈人民趋向共和,主逊位。

(7)袁世凯访奕劻、那桐。

(8)伍廷芳电袁世凯,声明唐绍仪所签之约,不因其辞职失效,并要求履行退兵办法。

(9)清内阁通告各路军队,续议停战。

(10)湖南国民协会通电斥杨度为汉奸,请拿办正法。

(11)章炳麟、张謇、程德全、陈三立、熊希龄、汤化龙、汤寿潜等组织中华民国联合会。

(12)盛宣怀到日本神户。

(13)日英美德法军开往京榆(山海关)铁路沿线保护交通(防滦州民军)。

1.4(一一,一六)

(1)袁世凯电伍廷芳,质问此次选举总统用意,并另提临时国会选举办法,声称须在北京开会。

(2)伍廷芳电袁世凯,请亲来上海,并再声明唐绍仪所签之约,不能更动。

(3)清督抚赵尔巽、陈夔龙、段祺瑞、锡良、齐耀琳、胡建枢、陈昭常、周树模电奏,请令亲贵大臣立将外国银行存款提出,以充军饷。

(4)清以梁士诒署邮传部大臣(代杨士琦)。

(5)汉阳汉口清军退孝感、广水一带。

(6)陕西及豫西民军张钫、刘镇华克河南灵宝。

(7)孙总统电令广东都督陈炯明出师北伐。

(8)重庆军政府与援川滇军订立合同条款。

(9)袁世凯眷属自北京回彰德。

1.5(一一,一七)

(1)孙总统发表告国民书,列举民族统一,领土统一,军政统一,内治统一,财政统一为政务方针,洗去满清时代辱国举措、排外心理,与各友邦益增睦谊。

(2)孙总统发表对外宣言,承认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及外人既得权利等八事。

(3)廖宇春奉袁克定命,再劝冯国璋赞成共和,南北推尊袁世凯,冯意动。

(4)袁世凯电请伍廷芳亲来北京。

(5)清通永总兵王怀庆占滦州,民军退昌黎(一作1.8)。

(6)伊犁独立,新军标统杨缵绪及冯特民、郝可权、李辅黄、李梦彪、黄立中主之,杀将军志锐,推前任将军广福为都督,杨缵绪为军务部长。

(7)陕豫民军克河南陕州,清毅军统领赵倜退渑池。

(8)段祺瑞自汉口退驻孝感。

(9)岑春烜自上海覆梁启超书(梁曾三次函岑,并由麦孟华、谭典虞面谒,拟拥岑图粤)。

(10)中国社会党南京分部成立。

(11)汤化龙、孙洪伊、林长民、张嘉森、黄可权、向瑞琨等在上海组织共和建设讨论会(1.10梁启超加入)。

1.6(一一,一八)

(1)伍廷芳电袁世凯,谓南京组织政府与国民会议解决国体,绝不相妨,会议地点仍当在上海。

(2)袁世凯电伍廷芳,谓唐绍仪无决定之权,国体由国会解决,并请切实答覆国会选举办法。

(3)山东黄县独立。

1.7(一一,一九)

(1)清第一军总参赞官靳云鹏自汉口到北京,谋联合各军,要求共和。

(2)黎元洪组织北伐军,以战时总司令吴兆麟,右翼军总司令李烈钧,左翼军总司令赵恒惕分任第一、第二、第三军总司令官。

(3)孙总统通令各省,限制招兵。

(4)日人犬养毅、头山满到南京,翌日,晋见孙总统,告以日本外相内田康哉反对中国共和政体,劝联合岑春烜、康有为对抗袁世凯,为孙所拒。

(5)云南西防总司令李根源,西路巡按使赵藩到腾越,平滇西之乱,以张文光为腾越镇总兵。

1.8(一一,二0)

(1)靳云鹏谒袁世凯,谓第一军一致赞成共和,推袁为大总统。

(2)唐绍仪电袁世凯,民军拟自行召集国会,蒙藏东北各处均将参加,各国将予承认。

(3)伍廷芳电袁世凯,请亲自或另派代表前来上海,勿再电商。

(4)岑春烜电袁世凯,请仍各唐绍仪所定条款,取决国会。

(5)袁世凯同意美国派兵保护京津铁路(1.11美使告袁,派兵五百)。

(6)阎锡山自太原退至包头。

(7)山西民军克绛州。

(8)日本轮船密运步枪一万二千枝,子弹二千万发,机关枪六挺,山炮六门抵南京。

(9)发行中华民国军需公债一万万元。

1.9(一一,二一)

(1)袁世凯电伍廷芳,劝勿再执唐绍仪所签条款,不允另派代表,并坚持以北京为国会开会地点。

(2)孙总统委黄兴为总参谋,钮永建为副参谋。

(3)临时政府陆军部成立。

1.10(一一,二二)

(1)伍廷芳电袁世凯,谓唐绍仪所签之约为不可移动之条件,上海为开会地点,亦万无可易。

(2)伍廷芳电袁世凯再责河南巡抚齐耀琳虐杀民党张钟瑞等(

1.2曾有电质问)。

(3)清军王怀庆等占昌黎,民军大都督王金铭、总司令施从云及孙谏声、陈得万死之。

(4)围攻陕西凤翔之甘肃固原提督张行志部连日与民军激战,互有胜负。

(5)湖南都督谭延闿电孙总统及黄兴、伍廷芳、陈其美,即与袁世凯最后交涉,如停战期满,尚未将君主民主问题解决,即令各路开战(1.13再电,限三日内解决,否则开战)。

(6)庄蕴宽代程德全为江苏都督,本日在苏州就职。

1.11(一一,二三)

(1)袁世凯派其亲信告英国公使朱尔典,清廷势须退位,各国是否赞助其组织临时政府。朱云各国对袁信任,望与南方妥协。

(2)王宠惠电英国外相葛雷,民国政府成立,继续尊重外人权利。

(3)袁世凯电伍廷芳,坚持国会地点必在北京。

(4)张謇电告袁世凯,拟赴鄂商段祺瑞与黎元洪相结,请清廷接纳国民会议办法,否则不任战斗之事(此事系张謇与张绍曾所商定,旋由雷奋赴汉口见段后,张謇再电袁,请由军人干政)。

(5)靳云鹏恳劝冯国璋赞成共和(靳及袁克定另函各军将领劝说)。

(6)黎元洪下令北伐。

(7)孙总统委徐绍桢为南京卫戍总督。

(8)临时政府外交部成立,伍廷芳、温宗尧交卸民军外交代表。

(9)浙江各府代表及旅沪学会宋福铣,宁波同乡会虞和德分别推举蒋尊簋代理浙江都督(杭州、金华、衢州、严州人士别推陶成章)。

(10)俄国声明外蒙古请求俄国支持其独立,中国亦请俄调解,俄劝外蒙与中国妥协,盼外蒙自治,中国不设官,不驻兵,不移民。

1.12(一一,二四)

(1)清王公会议,反对退位,良弼、铁良、载涛、毓朗、载洵、善耆、溥伟等组宗社党。

(2)资政院谈话会,决致书内阁主战。

(3)上海西人商会电载沣、奕劻、袁世凯,请清廷退位。

(4)孙总统委蓝天蔚节制北伐沪军及海军。

(5)日本内阁决定与清廷合营汉冶萍公司。

1.13(一一,二五)

(1)俄国外务大臣萨桑诺夫告英大使布恰南希望外蒙自治,声明俄无意兼并。

(2)驻俄公使陆征祥电北京外务部,俄要求中国不在外蒙驻兵、殖民,允其自治。

(3)美国务卿诺克斯训令汉口总领事严各中立。

(4)醇亲王载沣访袁世凯、奕劻,商南方所提退位条件。

(5)张勋电奕劻、载沣、世铎、溥伟、善耆、载洵、载涛、载泽、载振请凑集银两数千万两,以应军需。

(6)袁树勋、唐文治、丁宝铨、杨文鼎、施肇基电载沣、溥伟、奕劻、世铎、载洵、载涛、溥伦、载泽等,请早定共和。

(7)伍廷芳电袁世凯,否认南人北人之说。

(8)中国同盟会总部设立于南京。

1.14(一一,二六)

(1)伍廷芳电孙总统,谓唐绍仪询问以总统让袁世凯,有何把握。

(2)法国公使马士理访袁世凯,表示支持。

(3)直隶河南谘议局电询孙总统:一、清廷退位后,能否举袁世凯为总统?二、对北方军队能否一律待遇?三、能否先定颊待皇室及旗民生计?

(4)孙总统电复直隶河南谘议局,清廷退位后可举袁世凯为大总统。

(5)湖南共和协进会熊希龄、张学济等电袁世凯,速请明诏退位,勿误大局。

(6)张勋电资政院,决不承认民主,即日联合各军南下。

(7)光复会首要陶成章在上海被刺死(翌日孙总统电唁并缉凶)。

(8)孙总统电各省禁止擅行拘捕狙击。

(9)伍廷芳电蒙古王公,申明各民族一律平等。

(10)呼伦贝尔副都统胜福受俄人煽惑,宣布独立。

(11)豫陕民军张钫、刘镇华为毅军赵倜所败,自豫西陕州灵宝西退。

(12)中国社会党在苏州开成立大会。

1.15(一一,二七)

(1)英外相葛雷电复朱尔典,英对袁世凯极友好,愿予一切外交援助。

(2)孙总统电复伍廷芳,如清廷退位,即宣布解职,首推袁世凯为总统。伍即电告袁世凯。

(3)上海洋商团电醇亲王载沣、庆亲王奕劻,劝早日宣布共和。载沣、奕劻即访袁世凯相商。

(4)廖宇春、靳云鹏访赵秉钧、杨度,请转劝奕劻等赞同共和。

(5)岑春烜奏请径降明谕,组织共和政府(另有电致载沣等)。

(6)直隶通州民军举事未成。

(7)山东登州独立,刘艺舟为都督(同盟会徐镜心主之)。

(8)停战期续展十四日(第六次停战)。

(9)孙总统委日人犬养毅为法制顾问,阪谷、原田为财政顾问。

1.16(一一,二八)

(1)袁世凯密奏隆裕太后,力劝实行共和。

(2)革命党人张光培、杨禹昌、黄之萌炸袁世凯于北京东华门外一字街,伤马,毙卫队管带袁振标(杨等均被捕遇害)。

(3)美国公使嘉乐恒电国务院,袁世凯态度不定,清廷不久将退位。

(4)袁世凯电伍廷芳,质问民军违约自武昌上海北进。

(5)关外大都督蓝天蔚率北伐舰队自上海抵烟台。

(6)陕西都督张凤翙与清军升允、马安良连日战于醴柿、干州。

(7)蒋尊簋代汤寿潜任浙江都督。

1.17(一一,二九)

(1)清廷御前会议,袁世凯称疾不至,赵秉钧、梁士诒等主设临时政府于天津,与南京开议,恭亲王溥伟及良弼等力持不可。

(2)南京外交总长王宠惠请英美法等国承认民国政府。

(3)南京临时政府财政部内务部成立。

(4)汪兆铭致书梁启超,致倾慕之忱(另托范源廉赠二千元)。

(5)清命张怀芝兼帮办山东防务大臣。

1.18(一一,三0)

(1)孙总统电伍廷芳转告唐绍仪,清帝退位,共和既定,决推袁世凯为总统,惟须以五条件要约,一、清帝退位,不得以政权私授于其臣;二、北京不得设临时政府;三、实行退位后,由民国政府电闻各国,要求承认中华民国,待其回音;四、本人即向参议院辞职;五、公举袁为总统(1.19将三、四、五条合并,改为各国承认中华民国,临时总统即辞职,公举袁为总统)。

(2)袁世凯告英使朱尔典,即将发布上谕,委其组织临时政府,设于天津。

(3)清廷允袁世凯病假三日。

(4)清廷御前会议,奕劻未至。

(5)北京戒严。

1.19(一二,一)

(1)奕劻、载沣、溥伟、善耆、载泽、载洵、载涛、溥伦与国务大臣会议,商退位事(会后奕劻、载沣访袁世凯续议)。

(2)清外务大臣胡惟德、民政大臣赵秉钧、邮传大臣梁士诒奏请人心已去,君王专制,恐难保全,恳赞同共和,以维大局。

(3)宗社党组织「君主立宪维持会」,推冯国璋为会长,散发激烈传单,反对共和,指责奕劻。

(4)出使俄国大臣陆征祥奏请明降谕旨,慨允共和。

(5)外交总长王宠惠再电英国外务大臣葛雷,清廷将退位,盼即承认民国政府。

(6)南昌吴铁城、蔡公时等计划改同盟会为共和本党,马毓宝、孙毓筠均表赞同。

(7)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成立。

1.20(一二,二)

(1)盛传宗社党运动北京驻军(禁卫军及第一镇)暴动,袁世凯将避往天津,靳云鹏、廖宇春谒袁克定、袁世凯,力持不可。

(2)袁世凯召集内阁会议。

(3)伍廷芳向袁世凯提出颊待清皇室条件。

(4)云南都督蔡锷电请孙总统令北伐军长驱直捣,勿受袁氏之愚,一再停战。

(5)清毅军统领赵倜再占潼关。民军张钫退华州南山。

(6)南京陆军部颁行临时军律。

(7)日本向南京进行沪杭铁路借款三百万日元。

(8)同盟会在南京开会,议推汪兆铭为总理。

1.21(一二,三)

(1)唐绍仪以北京密电转告伍廷芳,谓孙中山所开条件,与前言不符(指北京不得设临时政府及孙不立即辞职)。伍主清帝退位后,由袁与南京协商,组织一全国政府。

(2)袁世凯续假三日(时盛传袁出京)。

(3)民国临时政府开一次阁议。

(4)广西提督陆荣廷自南宁到桂林(1.20),任广西都督。

1.22(一二,四)

(1)孙总统电伍廷芳,提出让位与袁世凯五条件:一、清帝退位,由袁世凯知照各国;二、袁宣布赞成共和;三、孙接到外交团通知后辞职;四、举袁为临时总统;五、袁誓各参议院所定宪法。

(2)孙总统致函字林西报,如各国承认民国,即举袁世凯为总统。

(3)伍廷芳以和议发生波折,电请辞职。

(4)清御前会议恭亲王溥伟反对退位(奕劻、袁世凯未到)。

(5)君主立宪维持会向奕劻请愿。

(6)东三省陆防全体军人电袁世凯,反对共和,请内阁表示态度,并声言已组织勤王军队。

(7)招商局董事会议决向英美法进行借款。

(8)出使日本大臣汪大燮,出使义国大臣吴宗濂奏请宣布共和。

(9)山东都督府在烟台成立(胡瑛为都督,由杜潜代理)。

(10)中华民国工党成立于上海。

1.23(一二,五)

(1)伍廷芳电孙总统,条件不可随时变更,若清帝退位,全国有一共和政府,目的已达,其他均易商,孙即电覆,声明无失信之事。

(2)段祺瑞电内阁,军心动摇,共和思想有难遏之势。

(3)袁世凯遣人告英使朱尔典,袁受铁良等排斥,将辞职离京。

(4)英法俄日四使赞成清室退位。

(5)蔡锷电黎元洪,如大局早定,即举袁世凯为总统。

(6)奉天巡防营统领张作霖杀急进会会长张榕(上月赵尔巽召作霖部驻省城)。

(7)清以山东布政使张广建代胡建枢为山东巡抚。

1.24(一二,六)

(1)清廷允将国会选举办法及开会地点托量变通。

(2)北京蒙古王公那彦图等电梁启超等,君位存亡,危在旦夕,请速归共筹匡济之策(此电系梁派人士促成)。

(3)四川泸州军政府合于重庆军政府(万县军政府不久亦与之合)。

(4)江西都督马毓宝公布江西省临时约法。

(5)美国务卿诺克斯通知英国,不对中国借款(英赞同)。

(6)日本驻俄大使本野一郎与俄外部大臣开始谈判南北满洲利益分界磊延长及内外蒙古势力范围划分问题(1.16日内阁所决定)。

(7)清以张勋署两江总督。

1.25(一二,七)

(1)段祺瑞电内阁,各将领力主共和,闻溥伟、载泽阻挠,愤愤不平,拟即联衔陈请。

(2)清以国体问题,有待国会公决,命该管衙门诰诫军民,勿信浮言。

(3)袁世凯奏,国会选举,定为廿八处,每处六人,会议地点托定为天津、汉口、青岛。

(4)醇亲王载沣访袁世凯,告以拟封为侯爵,促入宫谢恩(传拟趁机除之)。

1.26(一二,八)

(1)清第一军军统段祺瑞、提督姜桂题、张勋、副都统段芝贵、布政使倪嗣冲、陆军统制官曹锟、王占元、李纯、陈光远、孟恩远、第一军总参赞官靳云鹏、参议官吴光新、曾毓隽、总参谋官徐树铮、陆军统领官鲍贵卿、卢永祥、李厚基、何丰林、巡防统领王汝贤、赵倜等四十七人电请明降谕旨,立定共和政体,以现内阁暂时代表政府。

(2)袁世凯、徐世昌、冯国璋、王士珍电段祺瑞转劝各将领切勿轻举妄动。

(3)袁世凯电唐绍仪,谓军人电请共和,已有步武,盼伍廷芳勿相逼。

(4)革命党人彭家珍(四川人,曾任奉天讲武堂及学兵营教练官)炸伤清军谘使良弼(彭死之,二日后,良弼亦死)。

(5)革命党人薛成华(敬臣)刺天津总兵张怀芝,不成死之。

(6)清赐封袁世凯一等侯爵。

(7)清隆裕太后请梁士诒、赵秉钧、胡惟德恳袁世凯保全其母子性命。

(8)资政院议长李家驹辞职,以许鼎霖继。

(9)黎元洪、蔡锷分电孙总统,和议已无可言,惟有诉诸战争。

(10)外交团决定保护北京至山海关铁路。

1.27(一二,九)

(1)袁世凯奏,人心乖离,军事困难,外交棘手,并再请收回封爵成命。

(2)孙总统电伍廷芳,不允和局展期,决意开战。另电各国公使,对袁让步,在早日实现共和。

(3)北伐军粤军支队姚雨平,镇军支队葛应龙,浙军支队吕公望败张勋部,克安徽固镇。

(4)北方革命协会推胡鄂公为总司令,白逾桓为津军都督。

(5)滦州煤矿公司代表周学熙、李士伟、李世鉴与开平矿务公司订立开滦矿务总局联合办理草合同。

(6)苏州铁路公司与日本大仓洋行订立三百万日元借款合同(

2.9因英国反对,未成立)。

1.28(一二,一0)

(1)临时参议院成立(翌日林森、陈陶遗当选正副议长,3.15副议长改选王正廷)。

(2)袁世凯三辞封爵。

(3)山西巡抚张锡銮电请承认共和。

(4)清军倪嗣冲占安徽颖上,民军退寿州。

(5)孙总统令广西都督陆荣廷出师北伐。

(6)孙总统电北京蒙古王公,共图大计。

(7)孙总统禁止仇杀保皇党人。

(8)孙总统电广东都督陈炯明,劝同盟会光复会协力同心,不可猜贰阋墙。

1.29(一二,一一)

(1)袁世凯四辞封爵,并续病假。

(2)清御前会议,王公均不反对共和,载沣主将所有重要问题,委任袁世凯办理。

(3)孙总统电伍廷芳,责袁世凯失信无义,阻挠共和。

(4)孙总统告南京英领事韦金生,和议可成。

(5)天津革命党人胡鄂公、姜赐卿等攻总督衙门,失败。

(6)江北都督府委总参谋长孙岳为浦扬镇北伐联军总司令。

(7)孙总统委吴鼎昌、薛颂瀛为中央银行正副监督。

(8)清度支部向奥国瑞记洋行借款七十五万镑。

(9)盛宣怀在神户与日本横滨正金银行董事小田切万寿之助私订汉冶萍公司借款草合同,增加资本三千万元,双方各任一半。

(10)日人川岛浪速与蒙古喀剌沁王订立协定,助内蒙古独立。

1.30(一二,一二)

(1)清御前会议,隆裕太后召见奕劻、载沣,拟退位。

(2)冯国璋请辞禁卫军总统。

(3)孙总统将法制局所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咨送参议院。

(4)袁世凯决定由河南等省「请愿共和而不独立」。

(5)外交部电各省保护外人生命财产。

(6)清外务部与外交团订立国际银行委员会关税管理准据规则。

(7)中华民国实业协会在南京成立,李四光为会长。

1.31(一二,一三)

(1)参议院改临时政府组织法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另行起草。

(2)袁世凯奏,俟时局稍定,再行受封。

<!--nextpage-->

2.1(一二,一四)

(1)章炳麟电黎元洪,主以袁世凯为临时总统,仍都北京。

(2)袁世凯电北军将领,劝固结团体。

(3)清以张锡銮会办奉天防务,以李盛铎署山西巡抚,卢永祥会办山西军务。

(4)旅沪粤人以陈炯明将率师北伐,汪兆铭复固辞,改推冯自由为广东都督(冯亦辞)。

(5)沪军都督陈其美向招商局股东大会说明暂以该局作为借款之必要(拟向日本邮船株式会社及日清公司借一千万日元,2.6议妥,以德、美、英及南京参议院,招商局股东反对,2.28上海日本总领事有吉明复恐招袁世凯之不满,请外务省中止进行)。

2.2(一二,一五)

(1)姜桂题、段祺瑞、冯国璋电各路统兵官,盼北方军界联合团体,以厚武力(黄兴等旋以南北军人联合会名义电姜等,否认南北之分)。

(2)段祺瑞之代表吴光新、徐树铮与武昌军政府代表孙武等会商退兵办法。

(3)清以王赓(揖唐)为军谘使。

(4)清御前会议,隆裕太后主和平(袁世凯、溥伟均未到)。

(5)贵阳巡防营管带刘显世唆使兵变,逐枢密院长张有麟,杀巡防总统黄泽霖。

(6)重庆军政府合并于成都军政府(重庆改设镇抚府)。

(7)陆军部重申不准招募令。

2.3(一二,一六)

(1)隆裕太后召见袁世凯、冯国璋,允退政,授袁世凯全权与民军商托条件,袁即电告伍廷芳。

(2)陈夔龙乞休,以张镇芳署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张为袁世凯亲信)。

(3)新任河南布政使王祖同(肖庭)自北京到开封,王锡彤偕行,策划「请愿共和而不独立」(此系二王与李时灿商定,获袁世凯同意,王敬芳、胡汝霖均预其事)。

(4)章炳麟、张謇、程德全、熊希龄、唐绍仪、汤化龙、庄蕴宽、林长民、温宗尧、蒋尊簋、汤寿潜、唐文治、王印川等组织统一党。

(5)北伐粤军协统林震败张勋部,克宿县。

(6)内政部定保护人民财产办法。

2.4(一二,一七)

(1)唐绍仪访伍廷芳,汪兆铭自上海到南京谒孙中山,分商清室颊待条件(2.6汪返沪)。

(2)冯国璋、段祺瑞、张勋等六十将领电伍廷芳,请承认颊待条件原文,和平解决。

(3)清以张锡銮为东三省边务大臣。

(4)俄军占领黑龙江胪滨府(呼伦贝尔,一作2.17)。

(5)陆军部严禁私募军饷。

2.5(一二,一八)

(1)参议院修正清室颊待条件(2.6由伍廷芳电告袁世凯)。

(2)段祺瑞、王占元、何丰林、李纯、鲍贵卿等九将领自信阳电奏,斥责王公,阻挠共和,败坏大局,即率全军将士入京,与之剖陈利害。

(3)河南巡抚齐耀琳奏,河南谘议局及军界均盼宣布共和(袁世凯授意)。

(4)出使德国、英国大臣梁诚、刘玉麟奏请速颁诏旨,决定共和。

(5)清以宋小濂署黑龙江巡抚。

(6)财政部取缔各省私借外债。

(7)改大清银行为中国银行,吴鼎昌任监督。

2.6(一二,一九)

(1)袁世凯召集王公大臣会议,传阅昨日段祺瑞等电报,决定赞同共和。

(2)出使奥国大臣沉瑞麟奏请速定大计,明诏天下。

(3)美国向有关列强提议,为维护在华共同利益,应采取一致行动。

(4)清外务部照会英使,同意开滦矿务总局联合办理合同。

(5)章炳麟到南京,任枢密顾问(另一枢密顾问为张人杰)。

(6)孙总统之公子科自美国抵南京。

2.7(一二,二0)

(1)袁世凯电唐绍仪,颊待条件今日已请旨验商,须满大众所望,并告北京及东北危机。

(2)参议院开始修订临时约法。

(3)参议院议决统一军政、民政、财政办法案。

(4)日军万余在大连柳树屯登岸,一部开往渖阳。

(5)徐州张勋部兵变。

2.8(一二,二一)

(1)隆裕太后召见袁世凯,商颊待条件,有所修正,袁即电伍廷芳、唐绍仪。

(2)梁士诒密电唐绍仪,请切商统一办法,政府可多用南人,惟地点决不可移易。颊待条件措词须浑括,将来徐图整理。

(3)冯国璋、段祺瑞等六十人电唐绍仪,颊待条件仍照原文(

大清皇帝尊号相承不替,不用逊位二字)。

(4)广东都督陈炯明,北面招讨使谭人凤电孙总统等反对颊待清室条件。

(5)徐州张勋赞成共和,派员与宿州粤军司令姚雨平,浙军司令朱瑞商联络办法。

(6)江西都督马毓宝为旅长刘世钧所迫,辞职(拥马之洪帮首领朱汉涛被杀),临时省议会举李烈钧继任(南昌士兵及商界曾表示反对)。

(7)美国以日本有出兵保护关外铁路之议,声明严各中立(1.3德国曾请美国声明尊重中国主权)。

2.9(一二,二二)

(1)段祺瑞电孙总统,主南北政府同时取消,并预行推定临时总统(翌日段又电黎元洪)。

(2)署直隶总督张镇芳、署两江总督张勋、署湖广总督段祺瑞、山东巡抚张广建、河南巡抚齐耀琳、安徽巡抚张怀芝、山西巡抚张锡銮、吉林巡抚陈昭常等奏请速降明谕,宣布共和。

(3)伍廷芳将修正之颊待条件电告袁世凯(改逊位为辞位)。

(4)清以昆源代锡良署热河都统。

(5)陆军部取缔各省购办军火。

2.10(一二,二三)

(1)参议院通过颊待清室条件八款,清帝辞位之后,尊号仍存,以待外国君王之礼相待,每年与岁用四百万元,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等照常留用。又待遇皇族条件四款,待遇满蒙回藏条件七款(以上条款由南北代表照会各国公使)。

(2)伍廷芳电袁世凯,如2.11尚未得清帝退位确报,颊待条件即作废。

(3)隆裕太后谕内阁电段祺瑞静候勿躁。又命恭亲王溥伟、肃亲王善耆等自奉天回京,不可妄生异想,致累和局。

(4)君主立宪维持会宣布取消。

(5)段祺瑞自信阳抵保定(翌日到北京)。

(6)蒙古王公通电推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7)北伐粤军司令姚雨平与张勋议和不成,即进克徐州。

(8)汉冶萍公司与日本正金银行订立借款三百万日元。

2.11(一二,二四)

(1)袁世凯电伍廷芳,颊待条件已奉旨允准。

(2)袁世凯电南京临时政府,宣布赞成共和,说明不克南行苦衷,并请协商组织统一办法。

(3)黎元洪电伍廷芳,主依段祺瑞主张,请各省代表来鄂,商政府组织。

(4)孙总统委交通总长汤寿潜充南洋劝募公债总理。

(5)重庆蜀军都督张培爵、夏之时调解滇军与成都军政府冲突(时川滇军在资州、自流井、合江一带互斗)。

2.12(一二,二五)

(1)清帝溥仪(宣统)奉隆裕太后懿旨,下诏辞位,命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

(2)隆裕太后懿旨宣示朝廷苦衷,命京内外官民勿逞意气,毋旷厥职。

(3)隆裕太后懿旨宣布颊待皇室、皇族及待遇满、蒙、回、藏条件。

(4)陆军部通告改北伐军为讨虏军。

(5)参议院质问以招商局及汉冶萍公司押借日款案(2.18政府答复,2.22再度质问,翌日再复)。

2.13(一二,二六)

(1)孙总统向参议院辞职,并荐袁世凯以代。

(2)孙总统电袁世凯,谓即行辞职,并举以自代,请速来南京。

(3)袁世凯布告,膺命组织临时政府,在过渡期间所有旧日政务目下仍当继续进行,自称临时政府首领,改各部大臣名为首领,出使大臣名为临时外交代表,并通告公使团。

(4)袁世凯及各部大臣联电北方各省督抚,说明朝廷苦衷及辞位原委。

(5)外交团会议,决定在中国统一政府未成立前,仅以私函与临时政府交涉,不轻予承认。

(6)章炳麟电参议院,主建都北京(民立报亦作相同主张)。

2.14(一二,二七)

(1)参议院允孙总统辞职,以新总统接事为解职期。

(2)参议院决议临时政府设于北京。孙总统反对,提请覆议。

(3)孙总统电唐绍仪,不以清廷退位诏内由袁世凯全权组织临时政府一语为然。

(4)黎元洪电请袁世凯派定北方各处代表前来汉口,会同推定总统,并确定政府所在地。

(5)广东都督陈炯明通电,反对政府设于北京。

(6)黎元洪电南京,反对以招商局向外抵押借款一千万元(翌日南京覆电,仍请赞成)。

(7)俄国向日本提议,承认中国共和政府,应采一致行动。

2.15(一二,二八)

(1)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议决临时政府仍设南京,并电袁前来受职,在未受任前,政务仍由孙总统继续执行。

(2)袁世凯通电,北方军队及全蒙代表均推为临时总统,清帝委任,无足再论,北方危机隐伏,舍北就南,变端立见,已请唐绍仪赴南京协商(表示退意)。

(3)孙总统电北方将领冯国璋、张勋等贺南北统一,盼同力巩固共和。

(4)江苏都督庄蕴宽通电主建都北京(浙江蒋尊簋、湖南谭延闿、云南蔡锷、山西阎锡山等和之)。

(5)南京举行民国统一庆典。

(6)孙总统祭告明太祖陵。

(7)孙总统电袁世凯严禁私卖奉天行宫器物。

2.16(一二,二九)

(1)袁世凯电孙总统及参议院,说明南下为难,俟南京专使到后再商。

(2)参议院议决接收北方各省(东三省、直、豫、甘、新)统治权办法。

(3)伍廷芳、温宗尧、汪兆铭通电说明议和及订定清帝退位后颊待条件经过,并辞议和总代表(2.17孙总统照准)。

(4)王天纵合马云卿之湖北民军入南阳,总兵谢宝胜走方城(

寻自杀,按王系于1.31离陕前来,系由樊钟秀联络)。

2.17(一二,三0)

(1)孙总统电袁世凯,已托唐绍仪等北上面陈,仍盼南来。

(2)广西都督陆荣廷通电主建都南京。

(3)沪军师长吴绍璘、黄郛等请以陈其美为江苏都督(孙总统电覆须先经选举,同时陈请辞沪军都督,孙电留)。

(4)袁世凯改以段祺瑞署陆军首长(王士珍辞)。

(5)黎元洪再电南京,反对以汉冶萍矿向日人抵押借款。

2.18(一,一)

(1)孙总统派蔡元培为专使,汪兆铭(前议和参赞)、宋教仁(法制局长)、魏宸组(外交次长)、钮永建(参谋次长)、刘冠雄(海军顾问)、王正廷(参议院副议长)、曾昭文(陆军部军需局长)为欢迎员,偕同唐绍仪赴北京迎袁世凯南来。

(2)孙总统布告,消融异见,蠲除畛域,共谋国家荣光,国民幸福。

(3)陕西民军张钫与清第六镇协统周符麟、毅军统领赵倜议和,清军自潼关东退。

(4)清甘军升允部陆洪涛占陕西醴柿,进攻咸阳。

(5)日本赞同2.6美国提议。

2.19(一,二)

(1)袁世凯电孙总统,表示准备南下。

(2)陈三省、赵尔巽、陈昭常、宋小濂电袁世凯,举为临时大总统。

(3)陆军部通电各省裁撤军政分府,并遣散军队。

(4)爪哇泗水华侨升旗燃炮,庆祝民国成立,与荷警冲突,死三人,伤十余人,被捕百余人。

(5)国民宪政会(帝国宪政会)改名为国民党(是年秋,又恢复宪政会旧称)。

2.20(一,三)

(1)定五色旗为国旗。

(2)参议院选举黎元洪续任临时副总统。

(3)日本对英声明,如不妨碍日在满洲特殊权益,决采不干涉政策(2.16英对日曾有所劝告)。

2.21(一,四)

(1)日本照会列强,建议对承认中华民国政府,应采取一致行动,取得在华条约上及惯例上享有的权利保障。

(2)财政总长陈锦涛与俄国道胜银行订立一百五十万镑借款草约(以各方反对,未成立)。

(3)孙总统改委汪兆铭为广东都督,暂仍由陈炯明代理(原令胡汉民回任,胡辞)。

(4)湖北临时会议发起民国议会。

2.22(一,五)

(1)俄国赞同2.21日本建议。

(2)陆军部令各省将湘楚淮军昭忠祠改为大汉忠烈祠。

2.23(一,六)

(1)梁启超自日本致书袁世凯,陈述财政设施及组织政党问题,并派汤叡面谒。

(2)孙总统准红十字会立案。

(3)陕西民军败甘军陆洪涛于咸阳。

2.24(一,七)

(1)孙总统令革除前清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嗣后官厅人员以官职相称,民间以「先生」,「君」相称。

(2)孙总统令整饬官方,慎重铨选。

(3)陆军总长黄兴电袁世凯请辞(2.26袁慰勉)。

2.25(一,八)

(1)蔡元培、汪兆铭、宋教仁、唐绍仪等自上海到天津,即赴北京(李煜瀛约于旬前自北京到上海,曾与蔡、汪及吴敬恒、张人杰、张继发起进德会,至是随蔡等乘招商局「新铭」轮北上,途中又发起社会改良会)。

(2)南京陆军将校联合会成立,黄兴为会长。

(3)武昌文华学校童子军成立(中国最早之童子军)。

2.26(一,九)

(1)俄国向日本建议,以确保两国特殊利益为承认中国新政府之条件(日未同意)。

(2)英国赞成2.21日本建议。

2.27(一,一0)

(1)蔡元培、汪兆铭由唐绍仪陪同谒袁世凯,请赴南京就职,袁表示俟拟定留守之人,即可就道(晚胡惟德宴蔡等,赵秉钧等作陪)。

(2)黎元洪通电,仍主暂时建都北京,将来应在武昌。

(3)孙总统慰留上海都督陈其美。

(4)武昌兵变。

(5)法国赞成2.21日本建议。

2.28(一,一一)

(1)孙总统布告拥护国民自由权利,合汉、满、蒙、回、藏为一家,消融意见,蠲除畛域。

(2)蔡元培等再晤袁世凯,袁谓一时尚难南下(旋晤赵秉钧)。

(3)袁世凯与四国银行团成立垫款二百万两,拨交南京政府。

(4)南京临时政府禁华人往荷兰属地。

2.29(一,一二)

(1)袁世凯茶会招待蔡元培等,蔡致词谓袁必须南行,以联络南北感情,至奠都事俟后再议。

(2)隆裕太后派世续访袁世凯,劝勿南下。

(3)晚七时半,北京东城第三镇曹锟部哗变,扰及蔡元培等寓所(蔡等避入东交民巷六国饭店)。

(4)美国众议院议决祝贺中国人民建立共和政府及权利、自由、幸福之获得与国家进步之确立。

(5)美国赞成2.21日本建议。

<!--nextpage-->

3.1(一,一三)

(1)北伐滇军司令唐继尧入贵阳(黔人戴戡、任可澄籍隶宪政预备会,引滇军以排自治学社——即同盟会)。

(2)袁世凯派陆建章、曹锟、姜桂题开导墀压北京驻军。

(3)袁世凯为兵变事向外交团道歉。

(4)晚七时,北京西城及丰台兵变。

(5)孙总统祭革命死义烈士。

3.2(一,一四)

(1)蔡元培等电南京,主速建统一政府,余尽可迁就,以定大局。

(2)唐绍仪函外交团领袖公使朱尔典,谓情势危险,请设法保护北京(时唐避使馆区),英、法、日、美、德决自天津调兵前来,但暂不采取其他积极行动。翌日,英军一千,美、法、德、日军各二百到北京。

(3)外交团抗议北京兵变。

(4)袁世凯加发禁卫军及毅军饷银。

(5)保定淮军及第二镇兵变。

(6)天津督署卫队及张怀芝防营兵变。

(7)孙中山令内务、司法两部不准刑讯。

(8)孙总统令禁绝鸦片。

(9)湖北军务部长孙武以受人攻击去职。

3.3(一,一五)

(1)同盟会在南京开组织大会,通过总章,制定政纲。

(2)黎元洪通电请早定国都,组织政府,以杜外人干涉,并论舍北而南之不可(即所谓兵亡、民亡、国亡、种亡四亡电)。

(3)段祺瑞、冯国璋、姜桂题通电,主政府设北京,总统不能离京受任。

(4)美军五百到北京,日军一队续到天津。

3.4(一,一六)

(1)北京外兵进行示威。

(2)天津官绅请领事团派兵协助维持治安。

(3)蔡元培等电孙总统,主临时政府设于北京,袁世凯即在北京就职。

(4)同盟会大会通过政纲:一、完成行政统一;二、促进地方自治;三、实行种族同化;四、采取国家社会政策;五、普及义务教育;六、主张男女平权;七、厉行征兵制度;八、整理财政,厘定税制;九、力谋国际平等;十、注重移民垦殖事业。

(5)同盟会大会,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黎元洪为协理,汪兆铭、胡汉民、宋教仁、刘揆一、张继、平刚、田桐、居正、马和(

君武)、李肇甫为干事,汪兼总务部主任,宋兼政事部主任。

(6)日本外相内田康哉电命驻俄大使本野一郎与俄国磋商,如列强承认日俄在满蒙之特殊权利,即共同参加对华借款。

3.5(一,一七)

(1)王宠惠电北京各国公使,对兵变表示遗憾,民国政府愿负责任,即派兵北上,助袁世凯恢复秩序。

(2)日俄兵各千人,德兵百人,分自旅顺、哈尔滨、青岛开往天津。

(3)天津各国驻军司令会议,决定不准华军进入天津附近二十里内(中国拟调第二十镇两团来天津)。

(4)日本照会俄国,在一定条件下,共同加入四国银行团。

(5)孙总统通令剪辫。

3.6(一,一八)

(1)参议院准袁世凯在北京受职,即电参议院宣誓,并提出国务总理及国务员人选,经同意任定后,在南京接收临时政府事宜。

(2)袁世凯电孙总统,请黎元洪代赴南京受职。

(3)袁世凯发告军人书。

(4)外交团要求袁世凯停止增兵天津(袁允之)。

(5)袁克定、梁士诒、吴廷燮等之汉蒙联合会在北京成立。

3.7(一,一九)

(1)孙总统电袁世凯准在北京就职,誓词由专使等接受,请即提阁员名单。

(2)德、美、法等国续向北京增兵。

(3)袁世凯免理藩部正首领达寿职。

(4)孙总统电黎元洪,请保全孙武。

(5)陕西民军与甘军停战。

3.8(一,二0)

(1)参议院通过民国临时约法。

(2)袁世凯电参议院宣誓,并提任唐绍仪为国务总理。

(3)北京外务部首领胡惟德函告各国公使,袁世凯定期就任临时总统职(昨日与朱尔典商谈,朱劝勿正式邀请公使参加典礼)。

(4)俄驻美大使照会美国务卿,对于承认中国新政府事,赞同列强一致行动,以维护共同利益,惟俄保留其于必要时为维护在满蒙新疆权益所采之措置(翌日又通知英国)。

3.9(一,二一)

(1)参议院接到袁世凯誓词。

(2)北京外交团会议,决定不参加袁世凯就职典礼。

(3)袁世凯令北方各省竭力保护教堂及外人。

(4)四国银行团垫付北京政府款一百一十万两(3.2袁世凯之要求)。袁世凯允将来借款由银行团承担。

(5)广州兵变(因解散新募各军)。

3.10(一,二二)

(1)袁世凯在北京就第二任临时大总统,蔡元培代表孙总统致祝词。

(2)袁世凯下令大赦,又免除民国元年以前人民所欠地丁钱粮漕粮。

(3)袁世凯令暂用前清法律。

(4)禁卫军军统冯国璋命北京南城居民撤去国旗(免清太后等触目生感)。

(5)黄兴电袁世凯及南方各省,调兵北上,维持秩序(袁电阻)。

3.11(一,二三)

(1)孙总统公布民国临时约法。

(2)参议院同意唐绍仪为国务总理。

(3)外交部以统一政府成立,通告外交代表及万国保和会。

(4)袁世凯再向四国银行团要求垫借款五百万两(银行册准二百万,且附有条件)。

(5)四国银行团邀日俄参加对华借款。

(6)孙总统令劝禁女子缠足。

(7)孙总统禁止体罚。

(8)甘肃秦州新军起事,黄钺为都督。

(9)成都重庆两军政府合并为四川都督府,尹昌衡、张培爵分任正副都督,罗纶任参议院长,夏之时任重庆镇抚府总长。

3.12(一,二四)

(1)蔡元培等发告别京津同袍书。

(2)参议院制定中央政府各部暂行官制。

3.13(一,二五)

(1)袁世凯任唐绍仪为国务总理。

(2)蔡元培、汪兆铭等离北京赴汉口晤黎元洪(3.15离汉口赴南京。宋教仁、钮永建等已于3.4南返)。

(3)袁世凯令整肃官常。

(4)袁世凯派马龙标为第五镇总制官,并会办山东军务。

(5)孙总统电令广东都督陈炯明搜捕解散抗命扰民之惠军王和顺部。

3.14(一,二六)唐绍仪向华比银行借款一百万镑,以京(

北京)张(张家口)铁路收入及财产担保。

3.15(一,二七)

(1)袁世凯令改直隶、东三省、陕甘总督及河南、山东、吉林、黑龙江巡抚为都督(以上各省均未独立者)。

(2)袁世凯派张锡銮署直隶都督,赵惟熙署甘肃都督,阎锡山为山西都督,李盛铎为山西民政长(3.24以周渤代李)。

(3)袁世凯向参议院提出十二部国务员,请求同意,该院以与十部不符,电请改正。

(4)蓝天蔚自奉天燕台电请取消其关外都督。

(5)升允、马安良与陕西都督张凤翙停战。

(6)张勋部在天津为英德兵所阻,退回德州。

3.16(一,二八)

(1)俄国赞同3.5日本建议。

(2)孙总统面告日本三井物产会社职员森恪,不承认1.29盛宣怀与日方私订之汉冶萍公司借款临时合同。

3.17(一,二九)

(1)孙总统通令停止各省所发债票,由财政部统筹办理。

(2)孙总统令所有蛋户、惰民、丐户一体享有公权私权,以重人权,又令统一财政。

(3)孙中山总统将设立国史院案提交参议院(胡汉民、黄兴、王宠惠、宋教仁、于右任等呈请)。

3.18(一,三0)

(1)日本向英、美、法、德申明愿加入四国银行团,惟须以保留日本在南满权利为条件。

(2)袁世凯公布省议会选举办法。

(3)黄兴等拓殖会成立于南京(后改名垦殖会,另设拓殖学校)。

(4)唐继尧通电驱逐代理贵州都督赵德全。

3.19(二,一)

(1)参议院通电反对召集临时国会(3.22袁世凯接纳)。

(2)女子向参议院要求参政权。

(3)孙总统令外交部禁绝贩卖猪仔,保护华侨。

(4)袁世凯令各省维持现状,勿再各自为政,另举都督。

(5)山东都督胡瑛以张广建之压迫,通电辞职。

(6)萧县推赵惟熙为都督。

(7)李烈钧接任江西都督,马毓宝去职。

(8)黎元洪电袁世凯请任前湖北军务司长张振武为东三省边防使,率鄂军一镇前往。

3.20(二,二)

(1)直隶谘议局举驻南京之第三军长王芝祥为都督,本日孙总统据以电告袁世凯。

(2)黎元洪通电调停山东都督张广建、胡瑛之争,请准胡去职,调张离任(一作3.27)。

(3)日本向四国银行团要求不以满洲利益作为对华借款之担保。

(4)汉冶萍煤铁公司股东大会(在上海举行)反对1.29该公司督办盛宣怀与日本财团(小田切)所订之中日合办草约(草约规定资金三千万元,中日各半,期限三十年,各省及临时参议院均反对)。

3.21(二,三)开平滦州两煤矿合办。

3.22(二,四)

(1)黎元洪通电论外交、军政、财政、民政、教育之敝(所谓五可痛哭电)。

(2)袁世凯委朱启钤督办津浦铁路事宜。

(3)夏之时就任重庆镇抚府总长,任命熊克武为镇抚府师长。

(4)黄兴遇刺未中。

3.23(二,五)

(1)日本外务省训令驻外使节,以承认中国新政府之详细条件就商于各国。

(2)袁世凯通知各国公使,民间借债,须以总统签字盖印为凭。

(3)袁世凯任张镇芳署河南都督(代齐耀琳,一作3.27)。

(4)孙总统咨请参议院追认3.10袁世凯之大赦令(3.23追认)。

(5)孙总统咨请参议院设立稽勋局。

(6)孙总统令各省办赈。

(7)甘肃新疆服从民国政府。

3.24(二,六)

(1)孙总统令各部局整饬官方,慎重铨选。

(2)袁世凯派在京蒙古王公,劝令库伦取消独立。

3.25(二,七)

(1)唐绍仪自上海到南京,商组阁事(3.22自北京到上海)。

(2)袁世凯劝慰蒙藏。

(3)英美法德四使抗议3.14之华比借款(一作3.27)。

3.26(二,八)湖南都督谭延闿通电,用人行政,不可以统一而行专制。

3.27(二,九)

(1)孙总统电袁世凯,请起用岑春烜(黎元洪亦有电请)。

(2)参议院通过参议院组织法。

(3)苏州兵变。

3.28(二,一0)

(1)袁世凯以周自齐代张广建为山东都督(4.3张离职)。

(2)隆裕太后传谕解散宗社党(一作3.4)。

(3)西藏番兵围拉萨。

(4)孙总统令严禁官吏违法。

3.29(二,一一)唐绍仪在参议院发表政见,参议院通过内阁国务员:外交总长陆征祥(由胡惟德署),内务总长赵秉钧,财政总长熊希龄,陆军总长段祺瑞,海军总长刘冠雄,司法总长王宠惠,教育总长蔡元培,农林总长宋教仁,工商总长陈其美(翌日正式任命,原提交通总长梁如浩,未获同意,由唐暂兼代)。

3.30(二,一二)

(1)袁世凯任黄兴为参谋总长,并统辖两江一带军队。

(2)陆军部派柏文蔚(镇军)、徐宝山(扬军)、王芝祥(桂军)、姚雨平(粤军)、朱瑞(浙军)为第一、二、三、四、五军军长。

3.31(二,一三)

(1)袁世凯颁布训勉军人令。

(2)四川都督尹昌衡、张培爵电袁世凯、孙中山,护送赞成共和之前清官吏出川,请枓途保护。

<!--nextpage-->

4.1(二,一四)

(1)孙总统公布参议院法。

(2)孙总统解任。

(3)任命黄兴为南京留各,仍统辖南方各军,又任命徐绍桢为参谋总长(江南将领顾忠琛等反对,北方军界亦不谓然,绍桢辞)。

(4)唐绍仪离南京。

(5)孙中山对同盟会会员讲演「民生主义与社会革命」。

4.2(二,一五)

(1)参议员议决,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2)南京浙粤军冲突。

4.3(二,一六)孙中山自南京到上海,汪兆铭、胡汉民随行。

4.4(二,一七)

(1)袁世凯派胡惟德办理借款案。

(2)改任徐绍桢为仓场总督(未就)。

(3)任命蒋作宾为陆军次长,徐谦为司法次长。

(4)山西都督阎锡山,自包头回太原。

(5)孙中山答上海文汇报记者,今后当尽力社会革命。

(6)上海浚浦局临时管理协定成立。

4.5(二,一八)

(1)参议院议决自4.8休会,4.21在北京集会。

(2)四川都督尹昌衡电陈筹办藏务情形,请拨驻藏陆军饷粮,委钟颖为西藏行政使(四川设有筹边处并派吴嘉谟为炉边宣慰使)。

4.6(二,一九)

(1)黎元洪通告解除大元帅职务,改归袁世凯兼任。

(2)黄兴就任南京留各,委李书城为总参谋长,耿觐文、张孝准、何成浚为参谋、军务、总务处处长。

(3)任命汤芗铭为海军次长,黄钟英为海军总司令,蓝建枢、吴应科为左右司令。

(4)任命姜桂题为热河都统(由昆源署),马金叙为直隶提督,马安良为甘肃提督。

(5)占据安徽大通之黎宗岳因柏文蔚(自南京来)、胡万泰(

自安庆来)两军之压迫,出走。

4.7(二,二0)

(1)袁世凯召开整顿军务会议。

(2)任命曹锐为直隶布政使。

4.8(二,二一)任命施肇基为交通总长,范源廉为教育次长。

4.9(二,二二)

(1)各国公使会商要求中国政府赔偿革命期间外人损失问题。

(2)万章炳麟、伍廷芳为总统府顾问。

(3)孙中山自上海到武昌,胡汉民、汪兆铭、景耀月、廖仲恺、章士钊、黄大伟、孙科、宋子文、宋蔼龄等同行。

4.10(二,二三)

(1)黎元洪通电,痛陈时政,请将军务、民政划分二途(即所谓十害电)。

(2)任命王人文为川滇宣慰使(时滇军留川不去,两省互有违言)。

(3)任命张元奇、荣勋为内务次长(内务次长设二人,一专管蒙回藏事宜)。

(4)黄兴自南京到上海,晤唐绍仪(4.12回南京)。

(5)孙中山在武昌讲演「社会革命之正道」。

4.11(二,二四)

(1)南京赣、湘、浙军哗变。

(2)滦州淮军哗变。

(3)蔡锷电覆黎元洪,滇军已分道自川还滇。

(4)广东省议会电劾都督陈炯明违法,擅杀记者陈听香。

4.12(二,二五)

(1)湖南省特别议会被群众强迫解散。

(2)孙中山告西报记者,此后中国将采社会主义,以建筑铁路为先。

4.13(二,二六)

(1)任命黎元洪兼领参谋总长职。

(2)任命程德全为江苏都督(原任庄蕴宽辞)。

(3)发劝谕汉满蒙回藏联婚令。

(4)安徽拿获宗社党孙达,即予枪毙。

(5)江西都督李烈钧枪毙洪江会首彭志仁(木香)。

(6)汤化龙、林长民等组织共和建设讨论会。

4.14(二,二七)

(1)袁世凯电令陆征祥向俄国声明,外蒙之事非经中国承认者,一概无效。

(2)黄兴电请取消南京留各府,由江苏都督程德全移驻南京。

(3)黄兴查禁军人组织之大公党。

(4)黄兴将南京赣军变兵二百余名正法。

4.15(二,二八)

(1)袁世凯覆3.25四国公使抗议,俟唐绍仪、熊希龄到京,当予满意措置。

(2)任命王正廷为工商次长。

(3)命河南都督张镇芳剿办鲁山土匪(白狼)。

(4)前陕甘总督升允电袁世凯,清帝退位非太后本意,非奉太后懿旨,断不承认共和。

(5)孙中山自武昌抵上海,即为唐绍仪等饯行。

(6)唐绍仪、蔡元培、宋教仁自上海赴天津(唐在沪商军政人事及借款)。

(7)统一党代表孟森、黄云鹏,民社代表孙发绪、胡钧、项骧,国民公会代表陈敬第、黄群,国民协进会代表周大烈、籍忠寅,国民党代表沈彭年、张毓英,共和建设讨论会代表孙洪伊、汤化龙、林长民在上海会商合并问题。

4.16(二,二九)

(1)任命陈宧为参谋次长(实际主持部务)。

(2)任命陈贻范为驻沪通商交涉使。

(3)任命张勋为厢红旗都统(张驻兖州约三四千人,自称署理两江总督)。

(4)通令劝农保商。

(5)比国借款一百万两在俄京交付。

4.17(三,一)

(1)袁世凯电谢美国参议院通过承认中华民国案。

(2)新任俄国驻华公使库朋斯基抵北京。

(3)任命冯元鼎为交通次长。

(4)孙中山在上海讲演,勉实业界研究社会主义(又曾对同盟会讲民生主义狭义)。

(5)南京赣军撤回江西。

4.18(三,二)

(1)英、美、法、德公使向外部抗议中比借款。

(2)荷属泗水惨杀华侨案解决。

4.19(三,三)

(1)俄国向四国银行团要求对华借款须除去满蒙及新疆之特别利权。

(2)准扬州司令徐宝山取消军政分府。

(3)任命樊增祥为湖北民政长(未就)。

4.20(三,四)

(1)唐绍仪自上海抵北京(唐此次南下,据云用款二十五万二千元)。

(2)孙中山自上海抵福州(翌日讲演「兴船政以扩充海军」)。

(3)天津铁血监督团曾广为被捕。

4.21(三,五)

(1)国务院成立。

(2)蔡元培、宋教仁晤袁世凯。

(3)工商次长王正廷自上海北上。

(4)命蒙藏回疆归内务部管理。

4.22(三,六)

(1)黄兴通电裁兵(第二师朱光志,第五师刘毅部已裁撤,本日第二十六师杜淮川,第十旅袁华选部亦裁)。

(2)熊希龄自上海到南京,与黄兴商遣散军队军饷事(一作4.26)。

(3)总统府秘书处及军事处成立(梁士诒任秘书长)。

4.23(三,七)

(1)通令各省不得自为风气,各顾其私,阻挠侵越,致妨大局。

(2)直隶谘议局议长阎凤阁,参议员谷钟秀等谒袁世凯,请以王芝祥为直隶都督。

(3)前民政部职员全体辞职(新任内务总长赵秉钧与唐绍仪不和)。

(4)唐绍仪与英法美德四公使商借款事。

4.24(三,八)

(1)统一党、国民协进会、国民公会、国民党决定合组为共和党。

(2)任命颜惠庆为外交次长。

4.25(三,九)

(1)国务院通电取缔各省购运军械。

(2)任命喀什噶尔道袁鸿佑为新疆都督,镇迪道杨增新为布政使(原任都督袁大化,与伊犁相持,复受迪化杨增新胁制,请辞)。

(3)任命章宗祥为法制局局长。

(4)孙中山自福州抵广州,胡汉民、廖仲恺同行。

(5)广东都督陈炯明辞职赴香港。

4.26(三,一0)

(1)任命唐继尧代贵州都督。

(2)任命施肇基暂代财政总长(熊希龄尚未到任)。

(3)任命徐树铮为陆军部秘书长。

(4)任命赵倜为河北镇各使。

(5)黎元洪电请以袁克定为河南都督(时河南已推克定为都督)。

(6)黑龙江库马尔口兵变。

(7)俄外相萨桑诺夫在国会宣布俄愿调停中蒙问题,但中国须不在蒙古殖民、驻兵、派官。

4.27(三,一一)

(1)任命柏文蔚署安徽都督(代孙毓筠),张培爵为四川民政长,河南都督齐耀琳免职。

(2)广东省议会推胡汉民为都督(陈炯明改任广东总绥靖处经略,龙济光副之)。

(3)新任司法总长王宠惠自上海北上。

(4)外交部复英法德美公使,允取消3.14之中比借款。

(5)日本照会俄国要求划分内蒙古。

4.28(三,一二)

(1)命贵州都督杨荩诚开缺来京(杨时驻军常德,拟率部回黔,逐唐继尧)。

(2)京畿军政执法处审讯「铁血团」监督曾广为(在天津被捕)。

(3)章炳麟到北京。

(4)日使伊集院回抵北京。

4.29(三,一三)

(1)参议院行开院礼,议长林森主娓,袁世凯演说,强调财政纪纲问题(关于参议员资格曾有争论)。

(2)南京留各黄兴通电倡议劝募国民捐以减少外债。

(3)清华学堂成立。

4.30(三,一四)唐绍仪与四国银行团续议借款,要求八千五百万两,先行垫付三千五百万两。

<!--nextpage-->

5.1(三,一五)

(1)参议院改选吴景濂(统一共和党)为正议长,汤化龙(共和讨论会)为副议长。

(2)裁并江北军政府,召江北都督蒋雁行来京,以刘之洁为江北护军使。

(3)藏兵占江孜、亚东。

5.2(三,一六)

(1)唐绍仪再与四国银行团议借款,未成(银行团要求稽核用途,解散军队须由各国武官监督)。

(2)唐绍仪及各部总长在参议院报告政见。

(3)北京全国军界统一会解散。

5.3(三,一七)

(1)命四川都督尹昌衡速派兵赴西藏。

(2)直隶士绅再请以王芝祥为都督(京津军界反对)。

(3)安徽都督柏文蔚就职(陈独秀任秘书长)。

(4)山东都督周自齐就职。

(5)任命严复为北京大学校长。

(6)禁以武力胁迫议会。

5.4(三,一八)

(1)黎元洪请速颁各省官制。

(2)孙中山在广州演讲平均地权。

(3)江西玉山兵变。

5.5(三,一九)

(1)统一党(张謇、程德全、章炳麟、熊希龄等)、民社(孙武、张振武、刘成禺、张伯烈、孙发绪等)、国民协进会(籍忠寅、周大烈等)、国民公会(张国维、黄群等)、国民党(潘鸿鼎、沈彭年等)举行会议,决合组为共和党。

(2)黎元洪电请速与外人磋商改约问题,立即禁止鸦片进口。

5.6(三,二0)甘肃提督马安良与陕西都督张凤翙、毅军统领赵倜议和,退出陕西干州、醴柿;围攻凤翔之甘军张行志、崔正平亦撤退。

5.7(三,二一)

(1)参议院议决国会采两院制。

(2)财政总长熊希龄要求四国银行团议垫款六百万两。

(3)美使请美政府从速承认中华民国政府。

(4)新任新疆都督袁鸿佑行抵阿克苏,为总兵查春华所戕,喀什噶尔县长张秉铎等亦为哥老会所杀。

5.8(三,二二)任命魏宸组为国务院秘书长,张国淦为铨叙局长,冯自由为临时稽勋局长。

5.9(三,二三)

(1)共和党成立,黎元洪为理事长,张謇、章炳麟、那彦图、程德全、伍廷芳等为理事,汤化龙、林长民、王揖唐、刘成禺、王家襄、范源廉等为干事。

(2)任命王正廷署工商总长(陈其美在沪,未到任)。

(3)令保护人民财产,禁止逞私谋夺。

5.10(三,二四)

(1)任命钟颖为西藏办事长官。

(2)改任陕西经略使胡瑛为新疆青海屯垦使(一作5.13)。

5.11(三,二五)劝告国民屏奢华,务勤俭。

5.12(三,二六)

(1)禁止私立团体干涉行政。

(2)南京军界同袍社成立,黄兴为社长。

(3)开去内务次长张元奇缺(内务部仍设一次长)。

5.13(三,二七)

(1)黄兴电告遣散军队情形,并请撤消南京留各,免破国家统一之制(第一军柏文蔚,第二军徐宝山归陆军部管辖,第三军王芝祥部桂军全数遣散,第四军姚雨平部粤军遣散三千人,余回粤,第五军朱瑞部回浙)。

(2)任命伊犁都督广福为伊犁镇各使,杨缵绪为伊犁镇总兵。

(3)唐绍仪及各总长在参议院宣布政见(内务总长赵秉钧未出娓)。

(4)孙中山在广州发表「续论平均地权」(6.9又讲「地权不均则不能达多数幸福之目的」)。

5.14(三,二八)参议院议决以五色旗为国旗(左上角加十九星为陆军旗,加青天白日为海军旗)。

5.15(三,二九)

(1)英法德美俄日六国银行团在伦敦会商对华借款,不协。

(2)任命毕桂芳为塔尔巴哈台参赞,帕勒塔为阿尔泰办事长官。

(3)孙中山祭黄花岗烈士。

5.16(三,三0)

(1)日本对美表示保留其在东部内蒙古权益。

(2)任命陈振先为农林次长。

(3)南京各界组织国民捐总会,推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协理。

5.17(四,一)财政总长熊希龄与四国银行团成立三百万两垫款合同(共七千六百万两)。

5.18(四,二)

(1)英使朱尔典谒袁世凯,说明:一、英军入藏,二、各国借款,三、承认民国政府事。

(2)共和党参议员讨论会成立,汤化龙为会长。

5.19(四,三)

(1)任命杨增新为新疆都督。

(2)改大理院正卿为大理院长(5.21以许世英为院长)。

(3)西藏兵陷江孜、亚东。

5.20(四,四)

(1)唐绍仪、熊希龄以参议院有不信任之意,请辞(共和党议员有墀劾唐说,同盟会议员有墀劾熊说)。

(2)派前新疆都督袁大化督办南疆剿抚事宜(未就,即东归,时阿克苏、焉耆、库车、轮台、喀什等地哥老会党为乱,戕官据城)。

5.22(四,六)

(1)云南都督蔡锷电告英军再占云南片马。

(2)派袁克定为开滦矿务督办。

(3)禁止排满及诋毁前清各项书籍(应融洽满汉禁书会陈其美、王人文等之请)。

(4)上海民权报主笔戴传贤(天仇)以抨诋袁世凯、唐绍仪、熊希龄、章炳麟,为租界巡捕房所拘(越日获释)。

5.23(四,七)

(1)任命溥为乌里雅苏台将军,马福祥为宁夏镇总兵。

(2)告诫军人服从命令,保国卫民。

(3)陆军部次长蒋作宾奉袁世凯命到南京晤黄兴。

(4)章炳麟退出共和党(不满于理事选举)。

5.24(四,八)黄兴条陈国民捐办法,并劝办国民银行,反对银行团借款。

5.26(四,一0)

(1)袁世凯慰留唐内阁。

(2)王芝祥到北京谒袁世凯(直隶军界仍反对其督直)。

(3)俄人驱逐哈尔滨北境之中国军警。

5.27(四,一一)

(1)黄兴通电反对四国银行借款条件(监督用途)。

(2)新任外长陆征祥回国,抵天津(即入京)。

(3)任命吴鼎昌为中国银行监督。

(4)孙中山抵香山(5.30复返至广州)。

5.28(四,一二)

(1)财政总长熊希龄请辞。

(2)唐绍仪电黄兴说明借款事。

5.29(四,一三)

(1)江西都督李烈钧通电反对借款。

(2)共和党本部成立于北京。

5.30(四,一四)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访参议院议长,商唐绍仪、熊希龄辞职事。

5.31(四,一五)

(1)准撤消南京留各,任柏文蔚为江宁第一军军长,徐宝山为第二军军长。

(2)苏州先锋营谋变未成(反对袁世凯,谋二次革命)。

<!--nextpage-->

6.1(四,一六)

(1)俄兵侵入伊犁。

(2)开平矿务公司与滦州矿业有限公司合并为开滦矿务总局。

(3)孙中山允任国民捐总会总理。

6.2(四,一七)北京中央新闻社经理主笔等十二人被内务部探访队及步兵统领衙门缉报队拘捕(据云系因攻击禁卫军)。

6.3(四,一八)

(1)北京报界联合会质问袁世凯逮捕中央新闻社职员(6.5释放)。

(2)广东临时省议会电北京政府,斥责都督胡汉民蹂躏立法权。

6.4(四,一九)准南京留各黄兴销职,所有军队分别归陆军部江苏都督接管。

6.5(四,二0)

(1)黄兴为银行借款事电责财政总长熊希龄(此为第二电)。

(2)黎元洪转程德全、蔡锷电,请袁世凯召梁启超回国,破格录用。

6.7(四,二二)

(1)英美法德日俄银行团在巴黎会议,日俄要求对华借款,须不妨害其满蒙利益。

(2)甘肃都督黄钺宣布取销秦州军政府,甘肃统一。

(3)唐绍仪、熊希龄再度请辞。

6.8(四,二三)

(1)公布国旗、商旗及海陆军旗式(五色旗为国旗,商旗适用国旗,十九星旗为陆军旗,青天白日为海军旗)。

(2)派驻荷代表刘镜人出娓海牙万国汇票划一章程会。

(3)日本陆军上尉松井清助等之「蒙古勤王军」为郑家屯之巡防营统领吴俊升击败。

6.10(四,二五)

(1)财政总长熊希龄电黄兴,对借款事有所辩白(南京留各总参谋李书城复电驳斥)。

(2)外交总长陆征祥到任。

(3)重庆镇抚府取消,以第五师长熊克武镇各。

6.11(四,二六)申禁私种鸦片。

6.13(四,二八)

(1)济南驻军闹饷哗变。

(2)任命应德闳为财政次长(由章宗元署理)。

6.14(四,二九)

(1)南京留各黄兴解职。

(2)财政部要求四国银行团于本月内垫借一千九百万两,否则将向他方洽商。

6.15(五,一)

(1)袁世凯委王芝祥赴南京遣散军队,总理唐绍仪拒不副署,辞职赴天津。

(2)藏兵千人侵占里塘。

(3)日本贵族旅行考察团到北京。

(4)孙中山自广州抵香港。

6.16(五,二)四川西征军自成都出动,英使向外交部质问。

6.17(五,三)

(1)命陆征祥暂代国务总理,唐绍仪给假五日。

(2)柏文蔚任安徽都督(陈独秀任秘书长)。

6.18(五,四)

(1)英美法德俄日六国银行团代表签订合同契约,英美法德允对华借款不侵犯日俄在满蒙之特殊权利。

(2)英美法德四国银行团垫借款三百万两。

6.19(五,五)奉天省城兵变。

6.20(五,六)

(1)六国银行团成立。

(2)共和党通电,谓唐绍仪蔑视职各,应由大总统遴选无党派者任为超然总理,阁员不妨各党协商(6.29河南都督张镇芳、浙江都督蒋尊簋应之)。

6.21(五,七)

(1)六国银行团与外交总长陆征祥、财政总长熊希龄开议大借款条件。

(2)同盟会、共和党、统一共和党举行联合会,商内阁问题。

6.22(五,八)

(1)孙中山自广州抵上海(袁世凯派子克定来迎,促北上)。

(2)同盟会阁员蔡元培、宋教仁、王宠惠等请辞。

(3)外交部向英使说明出兵西藏理由。

6.23(五,九)共和党在北京开本部第一次大会,到会员千余人,孙武代理主娓。

6.24(五,一0)

(1)六国银行以监视及管理中国借款用途计划通知财政总长熊希龄(总额为六万万两,约七千四百万镑)。

(2)黎元洪电袁世凯请从速磋商借款,又电请正式发表陆征祥为国务总理。

(3)达赖喇嘛自印度返拉萨。

(4)任命徐正鹏为海军右司令(吴应科辞)。

6.25(五,一一)

(1)袁世凯电各省都督辟谣,重申不使君主政体重见于中国之宣言(传袁将帝制)。

(2)共和党再电主超然总理,混合内阁,斥坚持政党内阁者为扶植党利之私,决不承认。

(3)统一党电斥唐绍仪内阁监各自盗,结党把持,意图构乱(

广东都督胡汉民曾电袁世凯质询,请彻查惩治)。

(4)黎元洪电请袁世凯以陆征祥组织内阁。

(5)孙中山在上海对记者谈铁路计划。

6.26(五,一二)公布国务院官制。

6.27(五,一三)

(1)准国务总理唐绍仪辞职。

(2)准交通总长施肇基辞职,任命海军总长刘冠雄代理。

6.28(五,一四)

(1)同盟会干部会议,商内阁问题。

(2)驻湖北襄阳之第十二协统张国荃独立(旋失败)。

6.29(五,一五)

(1)特任陆征祥为国务总理(本日参议院通过同意案)。

(2)孙中山以谣传其私受比款百万,电请袁世凯宣布该款用途。

6.30(五,一六)

(1)禁止派勒国民捐。

(2)任命那彦图署理乌里雅苏台将军。

(3)陆征祥商请日本首相西园寺公望承认民国政府。

(4)全国铁路协会在北京成立。

<!--nextpage-->

7.1(五,一七)

(1)陆征祥、熊希龄拒绝六国银行团借款条件,另建议减少款额,放宽条件。

(2)江西景德镇兵变。

(3)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大水。

7.3(五,一九)

(1)芜湖兵变。

(2)汉口德人枪杀华人。

(3)陆军部改长江水师为水警,以原任总司令李燮和为总稽察(8.15李辞)。

7.4(五,二0)新任香港总督亨利梅遇刺未中。

7.5(五,二一)

(1)中日南浔铁路与日本东亚兴业银行订立借款(日金五百万元)(一作7.8)。

(2)四川边军击退藏兵,克里塘。

7.6(五,二二)北京国光新闻总理田桐(同盟会)纠众殴打国民公报社总理徐佛苏、主笔蓝公武(共和党)。

7.7(五,二三)陆征祥商请美国承认民国政府。

7.8(五,二四)

(1)日俄订立第三次密约,划分内蒙古为势力范围(7.29中国驻日公使得知,电告北京)。

(2)洛阳第六镇兵变。

7.9(五,二五)

(1)英法德美俄日六公使与陆征祥、熊希龄议大借款,不允放宽条件(交涉停顿)。

(2)令各政党互相提携,同扶大局。

(3)北京军界以国风日报诋袁世凯,要求更正,否则武力对待(该报即更正)。

7.10(五,二六)

(1)四川都督西征总司令官尹昌衡率师出征西藏,都督交胡景伊护理(约二千五百人,连前自成都出发者共五千人,尹在成都不理于众口,复受重庆方面威胁)。

(2)教育部召开中央临时教育会议(正议长王劭濂,副议长张寿春即张伯苓,8.10闭会)。

7.11(五,二七)交通部与德华银行订立津浦铁路临时垫款合同,总额九十万零四百镑。

7.12(五,二八)

(1)正式任命黎元洪领湖北都督,谭延闿为湖南都督,孙道仁为福建都督,蒋尊簋为浙江都督,李烈钧为江西都督,尹昌衡为四川都督(以胡景伊护理),张凤翙为陕西都督,胡汉民为广东都督,陆荣廷为广西都督,蔡锷为云南都督,张培爵为四川民政长。

(2)令各省行政长官及省议会勿胶成见,勿挟私图,开诚布公。

(3)令各省都督,地方长官,讲信修睦,继续遵各从前条约。

(4)申诫全国,崇尚信义质直,勿蹈诡谲诈伪。

7.14(六,一)

(1)同盟会不准党员孙毓筠、胡瑛、沉秉?入阁。

(2)命西宁镇各使马福祥兼署青海办事长官。

7.15(六,二)

(1)准财政总长熊希龄、司法总长王宠惠、教育总长蔡元培、农林总长宋教仁、署工商总长兼次长王正廷辞职,任命内务总长赵秉钧兼代财政总长,张新吾代理工商次长(余由各次长代理)。

(2)任命江朝宗署步兵统领。

(3)列宁发表「中国的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批评孙中山之革命主张(是年4.1及4.10孙中山曾讲演社会革命)。

7.16(六,三)

(1)同盟会在北京举行全体职员大会,商改定名称,组织完全政党问题(统一共和党以变更同盟会名称为两党合并条件之一)。

(2)公布法典编纂会官制。

7.17(六,四)

(1)改东三省都督为奉天都督,不兼辖吉林、黑龙江。

(2)湖北军官祝制六、江光国、滕亚纲图谋革命,被捕处死。

(3)中华民国铁道协会举孙中山为会长,黄兴为副会长。

(4)准司法次长徐谦辞职,以王式通代理。

(5)命靳云鹏为第五镇统制,并会办山东军务。

7.18(六,五)

(1)袁世凯向参议院提出,陆征祥为国务总理兼代外交总长,财政总长周自齐,司法章宗祥,教育孙毓筠,农林王人文,工商沉秉?,交通胡惟德同意案。

(2)陆征祥在参议院演说,以言词猥琐引起不满。

(3)公布各部官制通则。

7.19(六,六)

(1)参议院否决陆征祥内阁之财政总长周自齐,司法总长章宗祥,教育总长孙毓筠,农林总长王人文,交通总长胡惟德,工商总长沉秉?(共和党议员同意,同盟会、统一共和党议员反对)。

(2)共和党通电,支持陆征祥总理。

7.20(六,七)

(1)美国以承认民国政府问题征询英法德俄日义奥各国意见(

8.14日覆称为时尚早)。

(2)安庆兵变。

7.21(六,八)

(1)袁世凯茶会招待参议院议员。

(2)北京军警为国务员否决案,召开特别会议,电诘参议院。

(3)黎元洪通电,请参议院即日表决国务员,政府早日稳固。

(4)同盟会会员大会在北京举行,决定不改名称。

7.22(六,九)

(1)江西都督李烈钧通电反对中央集权。

(2)任命朱瑞为浙江都督(蒋尊簋免)。

(3)孙中山在上海中华民国铁道协会讲「筑路与借债」。

(4)美国询问日本对中华民国政府意见(8.10日本主从缓)。

7.23(六,一0)袁世凯再向参议员提出国务员周学熙等六人,征求参议院同意。

7.24(六,一一)

(1)令各省都督各派代表三人入京以备谘询。

(2)河南都督张镇芳电,赞成7.19共和党主张,其挟持私见者当为全国共弃。

(3)北京军警界散发传单,斥参议院议员挟持党见,破坏大局。

(4)章炳麟自北京到汉口晤黎元洪(章倡黎袁合作,以抗孙黄)。

7.25(六,一二)

(1)北京军警会议公所特别会议,请总统劝告参议院勿持私见,否则解散参议院。

(2)总统府军事处函陆军部、内务部,重申禁军警干预政潮。

(3)公布司法部及蒙藏事务局官制。

(4)澳洲宣布新订华侨来澳章程。

7.26(六,一三)参议院同意周学熙为财政总长,许世英为司法总长,范源廉为教育总长,陈振先为农林总长,朱启钤为交通总长(7.27正式任命,工商总长蒋作宾未获通过)。

7.27(六,一四)

(1)参议院议员谷钟秀等墀劾陆征祥。

(2)北京军警各界公电,谓政府不定,将酿大乱。

(3)任命章宗祥为大理院长。

(4)开封暴徒闯入省议会,鎗伤议员多人。

7.28(六,一五)广东都督胡汉民、江西都督李烈钧联合通电,反对军民分治(苏、浙、湘、闽、桂、直、鲁、晋、奉、吉、黑各省继之)。

7.29(六,一六)

(1)山西都督阎锡山电,盼各政党牺牲党见,维持国家信用。

(2)任命姚锡光署蒙藏事务局总裁,董鸿祎为教育次长,常连为宁夏将军,赵均腾为贵州宣慰使。

(3)公布勋章令及勋章条例。

(4)四川都督尹昌衡率军抵打箭炉。

(5)蒙兵团攻科布多。

(6)法国表示须俟中国正式政府成立,并愿保障外人在华权利,始予承认。

7.30(六,一七)

(1)任命施愚为法制局长。

(2)南通枭匪郑东荣等乱平。

(3)日本明治天皇睦仁卒,太子嘉仁即位,改元大正。

7.31(六,一八)

(1)沪军都督取消(程德全到上海接收,陈其美交卸。昨日袁世凯派陈出国考察工商事务,先给旅费三万元)。

(2)烟台鲁军都督胡瑛电告实行取消。

(3)以詹天佑会办粤汉铁路事宜(督办为谭人凤)。

<!--nextpage-->

8.1(六,一九)

(1)内务总长赵秉钧与伦敦泰晤士报记者莫理逊订立合同,万为总统之文事(政治)顾问,任期五年。

(2)北京中国银行总行开幕。

(3)浦口及滁州兵变。

8.2(六,二0)

(1)任命刘揆一为工商总长(刘隶同盟会,该党不主其入阁)。

(2)公布教育部官制。

8.3(六,二一)俄国表示须待中国政府确实建立,趋于稳固,再予承认。

8.4(六,二二)

(1)中国邮政会在北京举行第一次会议,梁士诒为会长。

(2)任向瑞琨为工商次长。

8.5(六,二三)

(1)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商谈合并后定名为国民党,并决定党纲及党章。

(2)国务院会议议决,都督与行政总监暂可兼任,俟大局定后,实行军民分治。

(3)任汪有龄为司法次长,徐鼐霖为黑龙江民政长。

(4)武昌第一镇第二协兵变。

8.7(六,二五)韩人八名在北京被捕(此系应天津日领事之请,谓其谋刺日前首相桂太郎。8.8解交天津日领事)。

8.8(六,二六)

(1)任卢永祥为第二十镇统制,吕公望为浙江第六师师长。

(2)公布勋位令。

(3)公布内务、农林、工商部官制。

8.9(六,二七)

(1)黎元洪查封大江报,缉拿主笔何海鸣、凌大同。

(2)英国表示承认中国新政府时机未至。

8.10(六,二八)公布中华民国国会组织法、参众两院议员选举法及筹备国会事务局官制。

8.11(六,二九)

(1)黎元洪电袁世凯谓前湖北军务司副司长张振武等蛊惑军士,破坏共和,倡谋不轨,请立予正法(振武于8.8偕湖北将校团团长方维到北京,时有武昌第三次革命,即全国二次革命之酝酿)。

(2)同盟会(宋教仁)与统一共和党(谷钟秀)、国民共进会(徐谦)、国民公党(侯熙正)、共和实进会(许廉)举行合并正式筹备会,宋教仁主娓。

8.12(六,三0)蔡锷宣布脱离统一共和党,主解散政党。

8.13(七,一)

(1)外交部电驻英日俄三国外交代表,声明中国在蒙古西藏之主权五事。

(2)黎元洪再电袁世凯,请将张振武、方维正法。

(3)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发表合并为国民党宣言(以政纲中将提倡男女平权一项删除,同盟会女会员抗议,殴打宋教仁)。

(4)孙中山、黄兴电同盟会海外各支部,请同志改组为国民党。

8.14(七,二)孙中山致书宋教仁,决舍弃政治,十年之内筑铁路二十万里。

8.15(七,三)

(1)袁世凯杀前湖北军务司副司长张振武、湖北将校团团长方维(是日振武宴同盟会共和党要人,主调和党见)。

(2)安庆二次兵变。

(3)北方女子联合会要求女子参政权。

(4)日本表示中国临时政府尚未具有国际公法所需之承认条件。

8.16(七,四)

(1)湖北议员孙武、杜潜、刘成禺、邓玉麟等向袁世凯面质枪杀张振武事。

(2)黎元洪宣布张振武罪状。

8.17(七,五)

(1)英使朱尔典向外交部抗议川滇进兵西藏,及干涉西藏内政,并要求缔结中英藏新约,否则英不承认民国政府,禁止华人取道印度入藏。

(2)公布礼制。

8.18(七,六)

(1)黄兴为张振武案电袁世凯诘问。

(2)参议院讨论张振武、方维被杀案。

(3)藏兵陷巴塘。

(4)孙中山应袁世凯邀离上海赴北京(袁原亦邀黄兴北上,黄以张振武、方维案,暂止)。

8.19(七,七)

(1)参议院议员刘成禺、张伯烈等二十人质问擅杀张振武、方维案。

(2)蒙兵侵入洮南。

(3)公布蒙古待遇条件例。

(4)公布陆军官制表,又公布交通部官制。

8.20(七,八)

(1)国务总理陆征祥以张振武案遭议员攻击,提出辞职(翌日给假)。

(2)吴敬恒、蔡元培、王芝祥等发起「法律维持会」,为张振武呼冤,总统不可以紧急命令杀人。

(3)蒙兵陷科布多。

8.22(七,一0)

(1)孙中山自上海到天津。

(2)中国社会党首领江亢虎在汉口被捕(寻释)。

8.23(七,一一)

(1)陆军部宣布张振武、方维罪状。

(2)湖北军界为张振武方维案,电责该省参议员。

(3)英舰七艘到汉口(以湘鄂不安)。

8.24(七,一二)

(1)孙中山自天津到北京。

(2)参议院质问8.7韩人被捕案。

(3)驻直隶通州之姜桂题部毅军哗变。

8.25(七,一三)

(1)孙中山在同盟会欢迎会演说,辅翊政府,力避党争。

(2)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国民公党合并为国民党,以政治统一、发展地方自治、种族同化、民生政策、国际和平为政策,选举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王宠惠、王芝祥、王人文、吴景濂、张凤翙、贡桑纳尔布为理事(孙曾辞),胡汉民、柏文蔚、李烈钧、阎锡山、谭延闿、赵炳麟、陈锦涛、张继、孙毓筠、尹昌衡、于右任、蒋翊武、马君武、田桐等为参议(魏宸组、殷汝骊为总务部主任干事,谷钟秀、汤漪为政事部主任干事,杨庶堪为文书部主任干事,李肇甫为交际部主任干事,张耀曾、刘彦为政事部研究委员会主任干事)。

8.26(七,一四)

(1)黎元洪通电,对张振武方维案自负责任。

(2)孙中山演说,盼袁世凯当选第一任总统,建设一巩固中央政府,振兴实业。

(3)滇军司令殷承谳克川边盐井县。

8.27(七,一五)黄兴电请袁世凯彻底查办张振武案(时北方谣传黄与张案有关)。

8.28(七,一六)

(1)孙中山在袁世凯欢宴会上演说,盼袁练兵,并振兴实业,讲求民生主义。

(2)广西省会自桂林移设南宁。

(3)交通部与英法华中铁路公司订立津浦铁路临时垫款合同,总额三十万镑(7.12已于北京签订草约)。

8.29(七,一七)

(1)袁世凯通电为黄兴辟谣。

(2)孙中山对北京记者谈筑路与练兵。

8.30(七,一八)

(1)驻英代表刘玉麟向英国克利斯浦公司借款一千万镑,以盐款羡余为担保。

(2)参议院通过查办湖北军官干涉政治案。

(3)第二十三师长黄郛通电取消师司令部。

8.31(七,一九)

(1)孙中山在参议院欢迎会演讲迁都之必要。

(2)任命廉兴为青海办事长官。

(3)公布陆军部、海军部官制。

(4)任命马骐为西宁镇总兵,章宗元为财政次长。

<!--nextpage-->

9.1(七,二0)

(1)驻藏办事长官钟颖电告达赖喇嘛派使议和,提出五项条件。

(2)川军克服里塘。

(3)海军总长刘冠雄、次长汤芗铭退出国民党。

9.2(七,二一)

(1)教育部公布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实利教育及军国民教育。

(2)袁世凯通令国民尊崇伦常,恪循礼法。

(3)孙中山对北京报界及铁路协会演讲铁路建设政策,主于十年内筑二十万里(9.11再对报界讲修筑全国铁路之重要)。

9.3(七,二二)

(1)国民党理事推孙中山为理事长(孙请宋教仁代理)。

(2)公布学校系统表。

9.4(七,二三)

(1)公布省议员选举法。

(2)湖北沙市第七镇兵变。

(3)孙中山在北京共和党本部演讲民生主义与国家社会主义。

9.5(七,二四)

(1)奉黑两省军会攻内蒙科尔沁右翼前旗,败蒙兵。

(2)公布众议员选举日期(元年十二月十日初选,二年元月十日覆选)。

(3)孙中山在北京演讲,欢迎外资,开放门户。

(4)黄兴、陈其美自上海海道北上,李书城、张孝准、何成浚等同行。

9.6(七,二五)孙中山到张家口(9.8返北京)。

9.7(七,二六)

(1)授黎元洪、黄兴、段祺瑞为陆军上将,陈宧、蒋作宾为陆军中将。

(2)任命许崇智为第十四师师长,王廷桢为禁卫军统制。

(3)湖北沙市兵变。

9.8(七,二七)任命冯国璋为直隶都督,仍兼禁卫军军统。

9.9(七,二八)

(1)特授孙文以筹划全国铁路全权。

(2)任命贡桑诺尔布为蒙藏事务局总裁。

(3)张謇到北京(10.8离京取道湖北返南通)。

9.11(八,一)

(1)黄兴、陈其美到北京。

(2)清贝子溥伦等奉隆裕太后之命欢宴孙中山、黄兴。

(3)任命张作霖为第二十七师师长,冯德麟为二十八师师长。

9.14(八,四)孙中山邀北京报界茶会,谈铁路计划。

9.15(八,五)

(1)国民党垦殖协会,欢迎孙中山、黄兴、陈其美、贡桑诺尔布。

(2)任命谷如墉为山西民政长。

9.16(八,六)

(1)任命梁如浩为外交总长。

(2)任命刘镜人为驻俄公使。

(3)内务总长赵秉钧在参议院说明对西藏政策,声言不行新制,承认达赖,遵各对英条约。

(4)黄兴向袁世凯推荐赵秉钧为国务总理。

(5)宋教仁致书各报馆,否认国民党内讧及孙中山与黄兴冲突。

9.17(八,七)

(1)袁世凯将与孙中山、黄兴协定之政纲电告黎元洪(9.18黎电覆赞成)。

(2)财政总长周学熙赴参议院研商国务会议所拟之善后借款大纲。

(3)张绍曾函应夔丞,介绍内务部秘书洪述祖南下相晤。

9.18(八,八)孙中山自北京到太原。

9.19(八,九)

(1)授徐宝山、王芝祥等四人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黎天才、黄郛、刘存厚、熊克武、王占元、孟恩远、曹锟、靳云鹏、张作霖等三十人为陆军中将。

(2)襄阳火药局失事,死伤二百余人。

9.20(八,一0)

(1)追加效忠民国、实赞共和之蒙古各札萨克王公封爵。

(2)通令讲明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八德。

(3)美国决定俟中国正式政府成立再予承认。

9.22(八,一二)

(1)准国务总理陆征祥辞职。

(2)孙中山自太原到天津(翌日赴山海关)。

(3)稽勋局派杨铨、任鸿隽、宋子文等二十五人出洋留学。

9.23(八,一三)任命汪各珍为司法次长(汪有龄辞)。

9.24(八,一四)

(1)武昌南湖马队举事未成。

(2)参议院同意赵秉钧为国务总理。

(3)周学熙与比国电车铁道合股公司订立陇秦豫海铁路借款合同总额一千万镑(一部分未发行,11.25由施肇曾订修正合同专条)。

(4)授朱瑞、柏文蔚、徐绍桢、林述庆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9.25(八,一五)

(1)宣布八大政纲:一、立国取统一制度。二、主持是非善恶之狭正公道以正民俗。三、暂时收束武备,先储备海陆军人才。四、开放门户,输入外资,兴办铁路矿山,建置钢铁下厂,以厚民生。五、提倡资助国民实业,先着手于农林工商。六、军事、外交、财政、司法、交通皆取中央集权主义,其余斟托各省情形,兼采地方分权主义。七、迅速整理财政。八、竭力调和党见,维持秩序,为承认之根本。

(2)特任赵秉钧为国务总理。

(3)任命陈锦涛为审计处总办。

(4)任命四川都督尹昌衡兼充川边镇抚使。

(5)公布各省省议员名额表(直隶180,奉天64,吉林40,黑龙江40,江苏160,安徽108,江西140,浙江152,福建96,湖北104,湖南108,山东132,河南128,山西112,陕西84,甘肃56,新疆40,四川140,广东120,广西76,云南88,贵州52)。

9.26(八,一六)孙中山自天津到济南。

9.27(八,一七)湖北外交司抗议日本在汉口租界地外建筑兵营。

9.28(八,一八)

(1)公布国庆日纪念日:十月十日,一月一日,二月十二日(

南北统一)。

(2)孙中山自济南抵青岛。

9.29(八,一九)

(1)令各省严行查访、解散秘密会社,倘再组织,即逮捕惩办。

(2)国民党总务部干事于德坤自北京赴贵州筹组支部(到贵州后为贵州军务司长刘显世所杀)。

<!--nextpage-->

10.3(八,二三)

(1)公布外交部官制。

(2)参谋部欢宴黄兴、陈其美。

(3)孙中山自青岛抵上海。

10.4(八,二四)黄兴宣称赵秉钧及全体国务员加入国民党。

10.5(八,二五)孙中山在上海国民党欢迎会上演说,于袁世凯颇致推崇,国民党当以全力赞助。

10.6(八,二六)

(1)福建镇抚使岑春烜到福州,查办福建政务院院长总参议彭寿松(10.9彭离福州)。

(2)任张国淦为国务院秘书长。

10.7(八,二七)

(1)革科尔沁右翼前旗札萨克郡王乌泰世爵(乌泰于八月宣称独立,为奉军所败)。

(2)黄兴自北京赴天津,取道津浦铁路南下(10.12到上海)。

10.8(八,二八)

(1)梁启超自日本神户抵天津(今春以来,梁早有归国之意,立宪派即共和建设讨论会人士亦多方为之策划运动,以不见谅于革命党人,且缺乏凭藉,迟疑不决,及国民党成立,立宪派亦组织民主党,梁与袁世凯已有谅解,遂成行)。

(2)命各省行政长官不得追论光复以前罪状。

10.10(九,一)

(1)举行第一届国庆典礼,追祭革命先烈。

(2)特授孙中山、黎元洪以大勋位,唐绍仪、伍廷芳、黄兴、程德全、段祺瑞、冯国璋以勋一位,孙武等以勋二位(孙、黄不受)。另授赵秉钧、周学熙等嘉禾章,各省都督加上将衔。

(3)孙中山在上海英文大陆报发表「中国之铁路计画与民生主义」。

(4)外交部宣布澳洲待遇华侨新章。

10.11(九,二)张謇晤黎元洪于武昌(张自北京来)。

10.12(九,三)

(1)孙中山在上海报界公会演讲政见,主扫除悲观心理,建筑铁路,开放门户,吸收外资,改良图法,厘定地价。

(2)任命张绍曾为绥远城将军。

(3)总统文事顾问莫理逊到北京。

10.14(九,五)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于上海,孙中山任总理。

10.15(九,六)

(1)财政总长周学熙以长芦盐税付克利斯浦借款利息。

(2)孙中山在上海中国社会党本部讲演「社会主义之派别及批评」(共讲三次,至10.17毕)。

10.16(九,七)公布中央行政官官等、官俸法。

10.18(九,九)

(1)派吕海寰、沉敦和充中国红十字会正副会长。

(2)任命马良为北京大学校长。

(3)宋教仁离北京返湖南。

10.19(九,一0)加封内蒙章嘉,甘珠尔包尔呼图克图名号。

10.20(九,一一)梁启超抵北京,出娓共和党欢迎会(旋任共和党理事)。

10.21(九,一二)梁启超出娓北京报界欢迎会。

10.22(九,一三)

(1)国务会议讨论藏事,不准达赖以藏境矿山向外人抵押借款。

(2)改乌梁海七旗副都统总管等为世爵。

(3)梁启超出娓民主党欢迎会。

(4)孙中山在南京演讲「实现铁路政策须取开放门户主义」。

10.23(九,一四)

(1)阿尔泰帕勒塔军克复科布多,蒙兵退。

(2)英法德美俄日六公使抗议8.30之克利斯浦借款,反对以盐余为担保。

10.25(九,一六)

(1)外交部复六国公使,愿取消8.30借款合同,允与六国续议借款。

(2)孙中山抵南昌。

(3)岑春烜电请取消福建镇抚使名义。

10.26(九,一七)

(1)任命杨缵绪为克什噶尔提督。

(2)黄兴自上海到武昌(10.28返湖南)。

10.27(九,一八)

(1)共和建设讨论会、国民协会、共和统一会、共和促进会、国民新政社合并为民主党,推汤化龙为干事长。

(2)日本众议员及新闻记者视察团到北京。

10.28(九,一九)

(1)复封西藏达赖喇嘛名号。

(2)任命夏寿康为湖北民政长。

(3)吉林都督陈昭常、东三省宣抚使张锡銮与东蒙十旗会议于长春。

(4)公布国史院官制。

10.29(九,二0)

(1)从程德全请,取消应夔丞通缉,责成约束共进会并托予委任(此事系由国务院秘书洪述祖托程转商黎元洪,获黎同意,以通缉应者为黎)。

(2)任命沉秉?督办浦口通商事宜(11.30沉病卒)。

(3)严禁种植贩卖吸食鸦片。

(4)任命姚锡光为口北宣抚使,荣勋为蒙藏事务局总裁,言敦源为内务次长。

(5)绥远将军张绍曾照会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派遣代表来绥远城会议。

(6)孙中山在安宁演讲办理建设事业,须采开放主义(昨日自南昌抵安庆,11.3过芜湖)。

(7)袁世凯宴梁启超。

10.30(九,二一)

(1)公布参谋本部官制。

(2)梁启超出娓国民党欢迎会(月初梁在天津时,国民党曾请其入党)。

10.31(九,二二)黄兴自上海到长沙。

<!--nextpage-->

11.1(九,二三)

(1)举行参议员初选。

(2)工商部开临时工商会议(12.5闭会)。

(3)任命傅良佐为察哈尔副都统。

(4)梁启超自北京返天津。

(5)江亢虎之中国社会党在上海举行第二次联合大会。

11.2(九,二四)

(1)公布财政部官制。

(2)川汉铁路收归国有合同签字。

11.3(九,二五)

(1)俄国代表廓索维慈与外蒙杭达亲王于库伦签订「俄蒙协约」及「商务专条」,俄助蒙自治练兵(俄历为10.21)。

(2)准奉天都督赵尔巽辞职,以张锡銮署理(11.17实授)。

(3)孙中山函袁世凯,主各省行政长官民选。

11.4(九,二六)授刘冠雄为海军上将,汤芗铭为海军中将。

11.6(九,二八)

(1)六国银行团大借款复开议。

(2)制定公文程式。

(3)驻湘黔军回黔,滇军拒之于松桃铜仁(寻为滇军所败,12.6和平解决,唐继尧允黔军第一旅回黔)。

11.7(九,二九)外交部照会俄使,声明蒙古为中国领土,无权与他国订约。

11.8(九,三0)

(1)列宁发表「更新的中国」。

(2)孙中山自上海抵杭州。

11.9(一0,一)

(1)俄使以「俄蒙协约」通告外交部。

(2)命解散秘密结社集会。

11.11(一0,三)内阁总理赵秉钧及外交财政总长联衔致书六国银行团,声明不向其他方面商洽借款。

11.12(一0,四)外交总长梁如浩以蒙事棘手,走天津。

11.13(一0,五)山西王锡三、金子通因谋第二次革命,被枪决。

11.14(一0,六)

(1)袁世凯电复孙中山,请说日本赞助共和,并以私人名义探试日政府意向,目前尚不宜谈联盟事(孙为对俄问题,曾建议联日,拟于月内亲往东京游说)。

(2)准外交总长梁如浩辞职。

(3)六国银行团代表与财政总长周学熙晤谈,坚持须由克利斯浦声明8.30借款合同无效。

(4)杨度电黄兴,仍以取消政党内阁制为加入国民党条件。

(5)黄兴赴萍乡、安源、湘潭等地调查矿务(时有孙中山办铁路,黄兴办矿务之议)。

(6)西安兵变。

11.15(一0,七)

(1)任命陆征祥为外交总长。

(2)任命施肇曾督办陇秦豫海铁路事宜。

(3)蒙古王公联合会通告,不承认库伦伪政府与外国所订条约。

11.16(一0,八)

(1)孙中山电袁世凯,中日联盟有望,俄蒙之约万不可承认。

(2)津浦铁路黄河桥下告成。

(3)任命张元奇为福建民政长。

11.17(一0,九)

(1)东西扎鲁特科尔沁各旗攻占热河开鲁。

(2)岑春烜自闽回沪。

11.18(一0,一0)公布国籍法。

11.19(一0,一一)

(1)任命应德闳为江苏民政长。

(2)奉天安东兵变(宗社党煽惑)。

11.20(一0,一二)

(1)派杨士琦查办招商局改组办法。

(2)授徐绍桢、陈其美勋二位。

11.22(一0,一四)

(1)任命胡惟德为驻法、日(西)、葡国公使,魏宸组为驻和(荷)国公使。

(2)任命王人文为四川宣抚使。

(3)任命孟恩远为吉林护军使。

11.23(一0,一五)

(1)命国务院将颊待蒙回藏条件、待遇蒙古条例,及复封达赖、礼赉各呼图克图、颊进各王公爵秩等命令刊刻颁发各旗各城。

(2)陆征祥拜宴各国公使,俄使未至。

11.24(一0,一六)东京中国留学生三千人为蒙事开会。

11.25(一0,一七)国民、共和、民主、统一四党代表为蒙事谒袁世凯。

11.26(一0,一八)

(1)令各省都督民政长,凡有倡言革命,敢为国民公敌者,按法严办。

(2)颁布告诫军人训令六事,训条十款。

(3)令各省都督民政长不得率行向省议会提案。

(4)令各省都督民政长澄叙官才,并统一察吏政权。

(5)改各省府厅州县官名一律称为知事。

(6)江苏浦镇商民捣毁厘金局,并罢市。

(7)中美成立清华学堂留美学生借款二十万元。

11.27(一0,一九)

(1)财政总长周学熙与六国银行团正式会议大借款(克利斯浦借款取消)。

(2)命蒙藏事务局及将军都督等,对蒙回藏王公官民宣布公诚,力矫前此凌慢隔阂之习。

(3)任命谭人凤为长江巡阅使。

(4)安徽蚌埠、临淮关商民捣毁厘金局。

11.28(一0,二0)任命黄兴督办汉粤川铁路事宜。

11.29(一0,二一)

(1)公布中央学会法。

(2)洪述祖函应夔丞,嘱北来谒袁,并领取款项(三万元)。

11.30(一0,二二)

(1)举行参议员预选。

(2)陆征祥与俄使谈判外蒙问题。

(3)令嗣后借款事宜,由财政总长一手经理。

(4)以会剿豫匪白狼有功,嘉奖毅军军统姜桂题,授右路统领赵倜为中将,中路统领宝德全为少将(白狼原名白朗,河南宝丰人)。

<!--nextpage-->

12.1(一0,二三)

(1)改海军左右司令为第一、第二舰队司令,分以蓝建枢、徐振鹏任之。

(2)中央司法会议开会(王黻祎为议长,12.5闭会)。

(3)梁启超主办之「庸言」报(半月刊)出版(三年六月停刊)。

12.3(一0,二五)任命陈炯明为广东护军使,龙济光为广东护军副使(广东总绥靖处裁撤)。

12.4(一0,二六)

(1)任命庄蕴宽督办浦口商埠事宜。

(2)海军总司令黄钟英卒。

12.5(一0,二七)

(1)任萧耀南为陆军第三师参谋长。

(2)颁布「奖励工艺品暂行章程」。

12.6(一0,二八)

(1)芜湖驻军以欠饷哗变。

(2)蒙匪窜回开鲁,杀西扎鲁特公爵、东扎鲁特福晋。

12.7(一0,二九)陆征祥向俄使提出外蒙问题草案五条。

12.8(一0,三0)

(1)公布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

(2)授萨镇冰为海军上将,沉寿?、程璧光为海军中将。

12.9(一一,一)

(1)英使朱尔典以安庆查禁私运鸦片,有违约章,向外部抗议,要求赔偿英商损失。

(2)孙中山在杭州讲民生主义大纲。

12.10(一一,二)

(1)举行众议员初选。

(2)南昌兵变。

(3)吴敬恒致书袁世凯,辞勋位。

12.11(一一,三)

(1)任命王闿运为国史院院长(一作11.30)。

(2)任命李鼎新为海军总司令。

(3)布告保护归国侨民。

(4)锡林郊勒盟失各。

12.12(一一,四)

(1)蒙古乌兰察布盟反正内附。

(2)任命徐鼎康为吉林民政使(原任韩国钧辞职)。

12.13(一一,五)筹边使章炳麟到吉林省城。

12.15(一一,七)

(1)布告国会议员非一党派一地方所得而私,初覆选时不得违法竞争。

(2)派张振勋前往南洋调查商务,联合侨商筹办内地开埠事宜。

(3)公布戒严法。

12.16(一一,八)

(1)任命汪瑞闿为江西民政长(李烈钧拒之),尹昌龄为四川内务司司长。

(2)授荫昌、姜桂题、冯国璋为陆军上将。

(3)任命蒋方震为军官学校校长。

(4)黄兴自长沙赴汉口,就任汉粤川铁路督办新职。

(5)册封达赖专使马吉祥、姚宝来自北京出发。

12.17(一一,九)直隶都督冯国璋,河南都督张镇芳,赞成由各省派员组织宪法起草委员会(江苏都督程德全曾通电,主各省先行设会起草宪法,以为国会讨论张本。赞成者颇多,黎元洪等不以为然)。

12.18(一一,一0)

(1)任命周学熙为税务处督办,孙宝琦为会办。

(2)派张锡銮为奉天西边宣抚使,温宗尧、王人文为西藏宣抚使。

12.19(一一,一一)任命黄炎培为江苏教育司司长。

12.20(一一,一二)

(1)香港破获日人伪造广东纸币。

(2)任命廖仲恺为广东财政司司长。

12.21(一一,一三)

(1)六国银行团议决如8.30合同取消,中国与银行团借款合同签订,可于下月垫款二百万镑。借款总额二千五百万镑。

(2)日本桂太郎第三次内阁成立(西园寺公望内阁辞),加藤高明任外务大臣。

12.22(一一,一四)

(1)任命熊希龄为热河都统,段芝贵为察哈尔都统。

(2)改粤汉铁路会办为汉粤川铁路会办,以詹天佑任之。

12.23(一一,一五)

(1)外交部答复8.17英使要求,声明不改西藏为行省,拒另订新约。

(2)裁撤仓场衙门及外省转运各局所并转运漕粮各官吏。

(3)任命孙多森管理中国银行事宜。

(4)任命刘若曾为直隶布政使,顾琢塘为安徽军政司司长。

(5)浙江宁波至慈溪铁路通车。

12.24(一一,一六)

(1)任命张广建为顺天府尹。

(2)镇嵩军统领刘镇华部分统柴云升等部擒巨匪李永魁于河南嵩县。

12.25(一一,一七)

(1)川边镇抚使尹昌衡电告川边肃清。

(2)任命广东护军使陈炯明兼广东陆军军长。

(3)申令严行禁烟。

(4)通令行用中国银行兑换券。

12.26(一一,一八)

(1)任命何燏时署北京大学校长。

(2)任命仇鳌为湖南民政司司长。

12.27(一一,一九)

(1)赵秉钧与周学熙在参议院报告大借款草约。

(2)孙中山电梁士诒,请向财政部设法拨借五万两交国民党本部收用。

12.29(一一,二一)

(1)任命王广圻为驻比国公使。

(2)大借款合同原定今日签字,以故未果。

12.30(一一,二二)

(1)任命张瑞玑署山西民政长。

(2)山西河东观察使张士秀宣布独立。

12.31(一一,二三)任命魏怀为福建教育司司长。

郭廷以
郭廷以
文章: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