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三民主義(民生主義)
(一九二四年一月——八月)
民生主義
第一講
(八月三日)
諸君:
今天來講民生主義。什麼叫做民生主義呢?「民生」兩個字是中國向來用慣的一個名詞。我們常說什麼「國計民生」,不過我們所用這句話恐怕多是信口而出,不求甚解,未見得涵有幾多意義的。但是今日科學大明,在科學範圍內拿這個名詞來用於社會經濟上,就覺得意義無窮了。我今天就拿這個名詞來下一個定義,可說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會的生存、國民的生計、群眾的生命便是。我現在就是用民生二字,來講外國近百十年來所發生的一個最大問題,這個問題就是社會問題。故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又名共產主義,即是大同主義。欲明白這個主義,斷非幾句定義的話可以講得清楚的;必須把民生主義的演講從頭聽到尾,才可以徹底明白瞭解的。
民生問題,今日成了世界各國的潮流。推到這個問題的來歷,發生不過一百幾十年。為什麼近代發生這個問題呢?簡單言之,就是因為這幾十年來,各國的物質文明極進步,工商業很發達,人類的生產力忽然增加。著實言之,就是由於發明了機器,世界文明先進的人類便逐漸不用人力來做工,而用天然力來做工,就是用天然的汽力、火力、水力及電力來替代人的氣力,用金屬的銅鐵來替代人的筋骨。機器發明之後,用一個人管理一副機器,便可以做一百人或一千人的工夫,所以機器的生產力和人工的生產力便有大大的分別。在沒有機器以前,一個最勤勞的人,最多不過是做兩三個人的工夫,斷不能做得十個人以上的工夫。照此推論起來,一個人的生產力,就本領最大、體魄最強和最勤勞的人說,也不過是大過普通人十倍。平常人的生產力都是相等的,沒有什麼大差別。至於用機器來做工的生產力,和用人做工的生產力兩相比較,便很不相同。用人來做工,就是極有能幹而兼勤勞的人,只可以駕乎平常人的十倍;但是用機器來做工,就是用一個很懶惰和很尋常的人去管理,他的生產力也可以駕乎一個人力的幾百倍,或者是千倍。所以這幾十年來機器發明了之後,生產力比較從前就有很大的差別。我們拿眼前可以證明的事實來說一說。比方在廣州市街上所見最多的人,莫如運送的苦力,這種苦力就叫做挑夫。這種挑夫的人數,占廣州市工人中一大部分。挑夫中之體魄最強壯的人,最重只可以挑二百斤東西,每日不過是走幾十里路遠,這種挑夫是很不容易得的。尋常的挑夫,挑了幾十斤重,走了幾十里路遠,便覺得很辛苦。如果拿挑夫和運送的機器來比較,是怎麼樣的情形呢?象廣州市黃沙的火車運送貨物,一架火車頭可以拖二十多架貨車,一架貨車可以載幾百擔重的貨物,一架貨車能夠載幾百擔,二十多架貨車便能夠載一萬擔。這一萬擔貨物,用一架火車頭去拉,只要一兩個人管理火車頭的機器,或者要幾個人管理貨車,一日便可以走幾百里。譬如廣東的粵漢鐵路,由黃沙到韶關約有五百里的路程,像從前專用人力去運貨物,一個人挑一擔,一百人挑一百擔,如果有一萬擔貨物,就要有一萬個工人。用工人所走的路程計算,一個人一天大概只能夠走五十里,五百里的路程就要走十天的時間。所以一萬擔貨物,從前專用人工去運送,就要一萬個工人,走十天之久。現在用火車去運送,只要八點鐘的時間,一直便由黃沙到韶關,所用的工人最多不過是十個人。由此便知道用十個人所做的工便可以替代一萬人,用八點鐘便可替代十天。機器和人工比較的相差,該是有多少呢!用火車來運送的工,不但是用一個人可以替代一千人,用一點鐘可以替代一日,是很便利迅速的。就是以運貨的工錢來說,一個工人挑一擔貨物,走五十里路遠,每天大約要一元;要用一萬工人,挑一萬擔貨物,走十天的路,統共就要十萬元。如果用火車來運送,頂多不過是幾千元。機器和人工的比較,單拿挑夫來講便有這樣的大差別。其他耕田、織布、做房屋以及種種工作,也是有幾百倍或千倍的差別。所以機器發明了之後,世界的生產力便生出一個大變動。這個大變動,就是機器佔了人工,有機器的人便把沒有機器人的錢都賺去了。再像廣州,沒有經過鴉片戰爭以前,是中國獨一的通商口岸,中國各省的貨物都是先運來廣州,然後再由廣州運去外洋;外國的貨物也是先運到廣州,然後再由廣州運進各省。所以中國各省的進出口貨物,都是經過湖南、江西,走南雄、樂昌,才到廣州。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南雄、樂昌到韶關的這兩條路,在當時沿途的挑夫是很多的,兩旁的茶館飯店也是很熱鬧的。後來海禁大開,各省的貨物或者是由海船運到廣東,或者是由上海、天津直接運送到外洋,都不經過南雄、樂昌到韶關的這兩條路。所以由南雄、樂昌到韶關兩條路的工人,現在都減少了。從前那兩條路的繁盛,現在都變成很荒涼了。到了粵漢鐵路通了火車之後,可以替代人工,由廣州到韶關的挑夫更是絕跡。其他各地各國的情形都是一樣。所以從機器發明了之後,便有許多人一時失業,沒有工做,沒有飯吃。這種大變動,外國叫做「實業革命」。因為有了這種實業革命,工人便受很大的痛苦。因為要解決這種痛苦,所以近幾十年來便發生社會問題。
這個社會問題,就是今天所講的民生主義。我今天為什麼不學外國直接來講社會主義,要拿民生這個中國古名詞來替代社會主義呢?這是很有道理,我們應該要研究的。因為機器發明以後,經過了實業革命,成為社會問題,便發生社會主義。所以社會主義之發生已經有了幾十年。但是這幾十年中,歐美各國對於社會主義,還沒有找出一個解決方法,現在還是在劇烈戰爭之中。這種學說和思想現在流入中國來了,中國一班新學者也是拿他來研究。因為社會主義,現在中國很流行,所以共產主義現在中國也是很流行。中國學者拿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來研究,想尋出一個解決方法,也是很艱難的。因為外國發明這種學理已經有了幾十年,到現在還不能夠解決,此時傳入中國,我們就想要解決,當然是不容易的。我們要研究這個問題,便要先把他的源委、性質和定義來研究清楚。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個名詞,現在外國是一樣並稱的,其中辦法雖然各有不同,但是通稱的名詞都是用社會主義。現在中國有人把社會主義同社會學兩個名詞作一樣的看待,這實在是混亂。這種混亂,不但專是中國人有的,就是外國人也是一樣有的。因為社會這個名詞在英文是「梳西乙地」,社會學是「梳西柯羅之」,社會主義是「梳西利甚」1[以上是英文society、sociology、socialism三個詞的譯音。]。這三個字頭一半的英文串字都是相同的,所以許多人便生出混亂。其實英文中的社會主義「梳西利甚」那個字,是從希臘文變出來的。希臘文社會主義的原意是「同志」,就像中國俗話說是「夥計」兩個字一樣。至於說到社會學的範圍,是研究社會的情狀、社會的進化和群眾結合的現象;社會主義的範圍,是研究社會經濟和人類生活的問題,就是研究人民生計問題。所以我用民生主義來替代社會主義,始意就是在正本清源,要把這個問題的真性質表明清楚。要一般人一聽到這個名詞之後,便可以瞭解。
因為社會主義已經發生了幾十年,研究這種學理的學者不知道有千百家,所出的書籍也不知道有千百種。其中關於解決社會問題的學說之多,真是聚訟紛紛。所以外國的俗語說,社會主義有五十七種,究竟不知那一種才是對的。由此便可見普通人對於社會主義無所適從的心理了。歐戰發生了之後,社會的進步很快,世界潮流已經到了解決社會問題的時期。凡是從前不理會社會主義的人,在此時也跟上社會主義的路來走。就時勢的機會講,社會黨應該可以做很多事,應該可以完全解決社會問題。但是社會黨的內部,便生出許多紛爭。在各國的社會黨,一時風起雲湧,發生種種派別,其中最著名的有所謂共產黨、國家社會黨和社會民主黨。各黨派之複雜,幾乎不止五十七種。所以從前旁觀者對於社會黨派別複雜的批評,至此時正所謂不幸而言中。至於歐戰沒有發生以前,世界各國只有贊成社會主義和反對社會主義的兩種人。反對的那種人,大多數都是資本家。所以從前只有反對社會主義的資本家同社會黨來戰爭。到歐戰發生了之後,反對的人都似降服了,社會黨似乎可以乘機來解決社會問題。不過當時贊成社會主義的人在事前沒有想到好辦法,所以社會黨內部便臨時生出許多紛爭。這種紛爭,比較從前反對派和贊成派的紛爭,更要厲害。所以社會問題至今不能解決,我們到了今日還是要來研究。在從前資本家、工人和學者反對社會主義的時候,所有世界各國贊成社會主義的人,不論是本國外國,都是認為同志。到了近來,不但是德國的社會黨反對俄國的社會黨,或者是俄國的社會黨反對英國、美國的社會黨,有國際的紛爭;就是一國的社會黨內部,也演出種種紛爭。所以社會問題愈演愈紛亂,到現在還找不出一個好方法來解決。
今天我所講的民生主義,究竟和社會主義有沒有分別呢?社會主義中的最大問題,就是社會經濟問題。這種問題,就是一班人的生活問題。因為機器發明以後,大部分人的工作都是被機器奪去了,一班工人不能夠生存,便發生社會問題。所以社會問題之發生,原來是要解決人民的生活問題。故專就這一部分的道理講,社會問題便是民生問題,所以民生主義便可說是社會主義的本題。現在各國的社會主義,各有各的主張,所以各國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也是各有不同。社會主義到底是民生主義中的一部分呀,或者是民生主義是社會主義中的一部分呢?實業革命以後,研究社會問題的人不下千百家,其中研究最透徹和最有心得的,就是大家所知道的馬克思。馬克思對於社會問題,好像盧騷對於民權問題一樣,在一百多年以前歐美研究民權問題的人,沒有那一個不是崇拜盧騷為民權中的聖人,好像中國崇拜孔子一樣;現在研究社會問題的人,也沒有那一個不是崇拜馬克思做社會主義中的聖人。
在馬克思的學說沒有發表以前,世界上講社會主義的,都是一種陳義甚高的理論,離事實太遠。而馬克思專從事實與歷史方面用功,原原本本把社會問題的經濟變遷,闡發無遺。所以後來學者把社會主義的人分作兩派:一是叫做「烏托邦派」,這個烏托邦和中國黃老所說的華胥氏之國意思相同;一是叫做「科學派」,專從科學方法去研究社會問題之解決。至於烏托邦派是專從理想上來把社會來改良成一個安樂的國家,便有這種子虛烏有的寄托。這種寄托是由於人類受了很多痛苦,那些極有道德和悲天憫人的人,見了很不忍心但是又沒有力量去改良,所以只好說理想上的空話,作一種寄托。中國俗話說:「天生一條蟲,地生一片葉;天生一隻鳥,地生一條蟲。」這幾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有了蟲就有葉來養,有了鳥就有蟲來養。但是人類的天然形體不完全,生來沒有羽毛,必需衣以御寒,必需食以養生。在太古吃果實的時候,地廣人稀,人人都是很容易覓食,不必做很多的工就可以生活。到了漁獵時代,人民就要打魚獵獸,才可以有魚肉吃,才可以生活,就是要做工才有飯吃。到了遊牧時代,人類要從事畜牧才可以生活,當時人人都是逐水草而居,時常遷徙,所有的工作是很辛苦勤勞。至於農業時代,人類要樹藝五穀才可以生活,彼時人類的生活更是複雜,所有的工作更是辛苦勤勞。到了工商時代,遇事都是用機器,不用人力,人類雖然有力也沒有用處,想去賣工,找不到僱主。在這個時候,便有很多人沒有飯吃,甚至於餓死,所受的痛苦不是一言可盡。一般道德家,見得天然界的禽獸不用受痛苦尚且可以得衣食,人類受了痛苦反不容易得衣食,這是很可憫的;想要減少這些痛苦,令人人都可以得衣食,便發明了社會主義的學說,來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從前一般講社會主義的人多半是道德家,就是一般贊成的人,也是很有良心、很有道德的。只有在經濟上已經成功、自私自利、不顧群眾生活的資本家才去反對,才不理社會問題。這個問題既然是為世界大多數人謀生活的問題,先知先覺的人發明了這個道理之後,自然可以得多數人的同情心來表示贊成。所以這個學說一經出世之後,便組織得有社會黨。社會黨一經成立之後,團體便一天發達一天,一天加大一天,擴充到各國。但是從前講社會主義的人都是烏托邦派,只希望造一個理想上的安樂世界,來消滅人類的痛苦;至於怎麼樣去消滅的具體方法,他們毫沒有想到。
到了馬克思出世之後,便用他的聰明才智和學問經驗,對於這些問題作一種極透徹的研究,把古人所不知道和所不能解決的都通通發明出來。他的發明是全憑著經濟原理。他照經濟原理作透徹的研究之後,便批評從前主張社會主義的人,不過是有個人的道德心和群眾的感情作用;其實經濟問題,不是道德心和感情作用可以解決得了的,必須把社會的情狀和社會的進化研究清楚了之後,才可以解決。這種解決社會問題的原理,可以說是全憑事實,不尚理想。至於馬克思所著的書和所發明的學說,可說是集幾千年來人類思想的大成。所以他的學說一出來之後,便舉世風從,各國學者都是信仰他,都是跟住他走;好像盧騷發明了民權主義之後,凡是研究民權的人都信仰盧騷一樣。從馬克思以後,社會主義裡頭便分兩派,一個是烏托邦派,一個是科學派。烏托邦派的情形,剛才已經講過了。至於科學派,是主張用科學的方法來解決社會問題。因為近幾十年來,物質文明極發達,科學很昌明,凡事都是要憑科學的道理才可以解決,才可以達到圓滿的目的。就是講到社會問題的解決方法,也是要從科學一方面研究清楚了之後,才可以得出結果。
講到這地,便要歸宿到我的學說–知難行易。天下事情,如果真是知道了,便容易行得到。比方今天講堂裡很熱,我們不用人力,只用電氣風扇便可以解熱。這件事如果是古人或者是鄉下毫沒有知識的人看見了,一定以為是神鬼從中搖動,所謂巧奪天工,對於這種奇怪的風扇一定要祈禱下拜。現在大家雖然不明白電氣風扇的詳細構造,但是已經明白電磁吸引的道理,因為由電能夠吸引風扇,所以風扇能夠轉動,決不以為是很奇怪的事。難道古人的聰明不及我們嗎?推論這個原因,就是由於古人不知道科學,故不能發明風扇,不是古人沒有本領,不能用風扇。近來因為知道科學,有了科學家能夠發明風扇,所以大家便能夠用這種風扇來享受清涼。如果古人知道科學,以古人的聰明才智所做出來的東西,或者要比我們做的還要巧妙得多。
講到社會問題,在馬克思以前,以為是一種希望,是做不到的事。到馬克思本人,也以為單靠社會主義的理想去研究,還是一種玄想,就令全世界人都贊成,也是做不成功;一定要憑事實,要用科學的方法去研究清楚,才可以做得到。所以他一生研究社會主義,便在科學方法上去做工夫。他研究社會主義的工作,更是很辛苦的。當他亡命在英國的時候,英國是近代世界上頂文明的國家,沒有那一國可以駕乎英國之上的,所以英國在當時關於文化的設備也是很齊備。有一間圖書館,其中所藏的書籍總有好幾百萬種,無論關於什麼問題的書籍都是很豐富的。馬克思便每天在那間圖書館內去研究,用了二三十年的功,費了一生的精力,把關於社會主義的書籍–不管他是古人著作的,或者是時人發表的–都搜集在一處,過細參考比較,想求出一個結果。這種研究社會問題的辦法,就是科學方法。故馬克思所求出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就是科學的社會主義。由於他這種詳細深奧的研究,便求出一個結果,說世界上各種人事的動作,凡是文字記載下來令後人看見的,都可以作為歷史。他在這種歷史中所發明的最重要之一點,就是說世界一切歷史都是集中於物質,物質有變動,世界也隨之變動。並說人類行為都是由物質的境遇所決定,故人類文明史,只可說是隨物質境遇的變遷史。馬克思的這種發明,有人比之牛頓發明天文學之重心學說一樣。現在馬克思發明物質是歷史的重心,因為他的研究透徹,理由充足,所以從前許多反對社會主義的人,後來都變為贊成社會主義。如果是過細研究了馬克思學說的人,更是信仰他。
經過歐戰以後,世界上差不多沒有反對社會主義的人,社會黨可以為所欲為,本來可以解決各國的社會問題。當時勢力最大的社會黨是馬克思派。馬克思派是科學派,從前的是烏托邦派。在當時各國的社會,秩序一亂,社會黨內的科學派和烏托邦派固然是發生了衝突,就是科學派的社會黨也是互相衝突。因為內部有衝突,所以歐戰之後,至今還不能解決社會問題。
至於推到社會黨的聖人馬克思,以物質為歷史的重心,這個道理究竟是怎麼樣呢?馬克思的門徒,於一千八百四十八年在比利時開了一個國際社會黨大會,定了許多辦法。現在各國馬克思派的社會黨所用的辦法,許多還是奉行那年所定的大綱。當歐戰發生以後,俄國便拿那種主義去實行,現在俄國已經把那種主義改變了,其中理由到底是怎麼樣,我們研究俄國的情形不多,不敢判斷。但是照俄國人自己說,俄國從前所行的革命辦法並不是馬克思主義,是一種戰時政策。這種戰時政策並不是俄國獨行的,就是英國、德國和美國當歐戰的時候,把全國的大實業象鐵路、輪船和一切大製造廠都收歸國有。同是一樣的辦法,為什麼英國、美國實行出來就說是戰時政策,在俄國實行出來大家便說是馬克思主義呢?理由就是由於俄國革命黨是信仰馬克思主義,而欲施之實行的原故。照俄國人說,俄國現在的實業和經濟還沒有大發達,實在夠不上實行馬克思主義;要象英國、美國之實業經濟的那樣發達,才可以實行馬克思主義。所以在理論一方面講,馬克思的信徒在歐戰以後便大家爭論起來。德國、法國和俄國的社會黨,本來都是服從馬克思主義,成了「國際派」;但是到了爭論的時候,彼此互相攻擊,互相低毀,攻擊的人總是說被攻擊的人不是服從馬克思主義。這一派攻擊那一派,這一國的社會黨攻擊那一國的社會黨。由於這些攻擊低毀,馬克思的學說便發生了問題。就是物質到底是不是歷史的重心呢?牛頓考究得太陽在宇宙之間,是我們的中心。照天文學和各種科學去研究,那個道理是很對的。馬克思發明物質是歷史的重心,到底這種道理是對不對呢?經過歐戰後幾年的試驗以來,便有許多人說是不對。到底什麼東西才是歷史的重心呢?我們國民黨提倡民生主義已經有了二十多年,不講社會主義,只講民生主義。社會主義和民生主義的範圍是什麼關係呢?近來美國有一位馬克思的信徒威廉氏,深究馬克思的主義,見得自己同門互相紛爭,一定是馬克思學說還有不充分的地方,所以他便發表意見,說馬克思以物質為歷史的重心是不對的,社會問題才是歷史的重心,而社會問題中又以生存為重心,那才是合理。民生問題就是生存問題,這位美國學者最近發明適與吾黨主義若合符節。這種發明就是民生為社會進化的重心,社會進化又為歷史的重心,歸結到歷史的重心是民生,不是物質。我們提倡民生主義二十多年,當初詳細研究,反覆思維,總是覺得用「民生」這兩個字來包括社會問題,較之用「社會」或「共產」等名詞為適當,切實而且明瞭,故採用之。不圖歐戰發生之後,事理更明,學問更進,而馬克思宗徒亦有發明相同之點。此足見吾黨之提倡民生主義正合夫進化之原理,非同時髦學者之人云亦云也。
照這位美國學者主張,他說古今人類的努力,都是求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人類求解決生存問題,才是社會進化的定律,才是歷史的重心。馬克思的唯物主義,沒有發明社會進化的定律,不是歷史的重心。我們要明白這兩家的學說,究竟那一家的主張是對的,便要詳細研究他們的主義和近世社會進化的事實是不是相符合。馬克思研究社會問題,是專注重物質的。要講到物質,自無〔然〕不能不注重生產;沒有過量的生產,自然不至有實業革命。所以生產是近世經濟上頭一件事,要知道近世的經濟情形,必先要知道近世的生產情形。近世的生產情形是怎麼樣呢?生產的東西都是用工人和機器,由資本家與機器合作,再利用工人,才得近世的大生產。至於這種大生產所得的利益,資本家獨得大分,工人分得少分。所以工人和資本家的利益常常相衝突,衝突之後,不能解決,便生出階級戰爭。照馬克思的觀察,階級戰爭不是實業革命之後所獨有的,凡是過去的歷史都是階級戰爭史。古時有主人和奴<隸>的戰爭,有地主和農奴的戰爭,有貴族和平民的戰爭,簡而言之,有種種壓迫者和被壓迫者的戰爭。到了社會革命完全成功,這兩個互相戰爭的階級才可以一齊消滅。由此便可知馬克思認定要有階級戰爭,社會才有進化;階級戰爭是社會進化的原動力。這是以階級戰爭為因,社會進化為果。我們要知道這種因果的道理是不是社會進化的定律,便要考察近來社會進化的事實。
近幾十年來社會是很進化的,各種社會進化的事實更是很複雜的。就是講到經濟一方面的事實,也不是一言可盡。但是用概括的方法來講,歐美近年來之經濟進化可以分作四種:第一是社會與工業之改良;第二是運輸與交通事業收歸公有;第三是直接徵稅;第四是分配之社會化。這四種社會經濟事業,都是用改良的方法進化出來的。從今以往,更是日日改良,日日進步的。這四種社會經濟事業是些什麼詳細情形呢?
譬如就第一種,就是要用政府的力量改良工人的教育,保護工人的衛生,改良工廠和機器,以求極安全和極舒服的工作。能夠這樣改良,工人便有做工的大能力,便極願意去做工,生產的效力〔率〕便是很大。這種社會進化事業在德國施行最早,並且最有成效。近來英國、美國也是一樣的仿行,也是一樣的有成效。
就第二種的情形說,就是要把電車、火車、輪船以及一切郵政、電政、交通的大事業都由政府辦理,用政府的大力量去辦理那些大事業,然後運輸才是很迅速,交通才是很靈便。運輸迅速,交通靈便,然後各處的原料才是很容易運到工廠內去用。工廠內製造的出品,才是很容易運到市場去賣,便不至多費時間,令原料與出品在中道停滯,受極大的損失。如果不用政府辦,要用私人辦,不是私人的財力不足,就是壟斷的阻力極大。歸結到運輸一定是不迅速,交通一定是不靈便,令全國的各種經濟事業都要在無形之中受很大的損失。這種事業的利弊,在德國明白最早,所以他們的各種大運輸交通事業老早就是由國家經營。就是美國私有的大運輸交通事業,在歐戰期內也是收歸政府辦理。
至於第三種直接徵稅,也是最近進化出來的社會經濟方法。行這種方法,就是累進稅率,多征資本家的所得稅和遺產稅。行這種稅法,就可以令國家的財源多是直接由資本家而來。資本家的入息極多,國家直接徵稅,所謂多取之而不為虐。從前的舊稅法只是錢糧和關稅兩種,行那種稅法,就是國家的財源完全取之於一般貧民,資本家對於國家只享權利、毫不盡義務,那是很不公平的。德國、英國老早發現這種不公平的事實,所以他們老早便行直接徵稅的方法。德國政府的歲入,由所得稅和遺產稅而來的,占全國收入約自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八十。英國政府關於這種收入,在歐戰開始的時候也到百分之五十八。美國實行這種稅法較為落後,在十年之前才有這種法律,自有了這種法律以後,國家的收入便年年大形增加。在一千九百一十八年,專就所得稅一項的收入而論,便約有美金四十萬萬。歐美各國近來實行直接徵稅,增加了大財源,所以更有財力來改良種種社會事業。
第四種分配之社會化,更是歐美社會最近的進化事業。人類自發明了金錢,有了買賣制度以後,一切日常消耗貨物多是由商人間接買來的。商人用極低的價錢,從出產者買得貨物,再賣到消耗者,一轉手之勞便賺許多傭錢。這種貨物分配製度,可以說是買賣制度,也可以說是商人分配製度。消耗者在這種商人分配製度之下,無形之中受很大的損失。近來研究得這種制度可以改良,可以不必由商人分配,可以由社會組織團體來分配,或者是由政府來分配。譬如英國新發明的消費合作社,就是由社會組織團體來分配貨物。歐美各國最新的市政府,供給水電、煤氣以及麵包、牛奶、牛油等食物,就是用政府來分配貨物。像用這種分配的新方法,便可以省去商人所賺的傭錢,免去消耗者所受的損失。就這種新分配方法的原理講,就可以說是分配之社會化,就是行社會主義來分配貨物。
以上所講的社會與工業之改良、運輸與交通收歸公有、直接徵稅與分配之社會化,這四種社會經濟進化,便打破種種舊制度,發生種種新制度。社會上因為常常發生新制度,所以常常有進化。
至於這種社會進化是由於什麼原因呢?社會上何以要起這種變化呢?如果照馬克思的學說來判斷,自然不能不說是由於階級戰爭。社會上之所以要起階級戰爭的原故,自然不能不說是資本家壓制工人。資本家和工人的利益總是相衝突,不能調和,所以便起戰爭。社會因為有這種戰爭,所以才有進化。但是照歐美近幾十年來社會上進化的事實看,最好的是分配之社會化,消滅商人的壟斷,多征資本家的所得稅和遺產稅,增加國家的財富,更用這種財富來把運輸和交通收歸公有,以及改良工人的教育、衛生和工廠的設備,來增加社會上的生產力。因為社會上的生產很大,一切生產都是很豐富,資本家固然是發大財,工人也可以多得工錢。像這樣看來,資本家改良工人的生活,增加工人的生產力,工人有了大生產力,便為資本家多生產,在資本家一方面可以多得出產,在工人一方面也可以多得工錢。這是資本家和工人的利益相調和,不是相衝突。社會之所以有進化,是由於社會上大多數的經濟<利益>相調和,不是由於社會上大多數的經濟利益有衝突。社會上大多數的經濟利益相調和,就是為大多數謀利益。大多數有利益,社會才有進步。社會上大多數的經濟利益之所以要調和的原因,就是因為要解決人類的生存問題。古今一切人類之所以要努力,就是因為要求生存;人類因為要有不間斷的生存,所以社會才有不停止的進化。所以社會進化的定律,是人類求生存。人類求生存,才是社會進化的原因。階級戰爭不是社會進化的原因,階級戰爭是社會當進化的時候所發生的一種病症。這種病症的原因,是人類不能生存。因為人類不能生存,所以這種病症的結果,便起戰爭。馬克思研究社會問題所有的心得,只見到社會進化的毛病,沒有見到社會進化的原理。所以馬克思只可說是一個「社會病理家」,不能說是一個「社會生理家」。
再照馬克思階級戰爭的學說講,他說資本家的盈餘價值都是從工人的勞動中剝奪來的。把一切生產的功勞完全歸之於工人的勞動,而忽略社會上其他各種有用分子的勞動。譬如中國最新的工業是上海、南通州和天津、漢口各處所辦的紗廠布廠,那些紗廠布廠,當歐戰期內紡紗織布是很賺錢的,各廠每年所剩的盈餘價值少的有幾十萬,多的有幾百萬。試問這樣多的盈餘價值,是屬於何人的功勞呢?是不是僅僅由於紗廠布廠內紡紗織布的那些工人的勞動呢?就紡紗織布而論,我們便要想想布和紗的原料,由此我們便要推及於棉花。因為要研究棉花的來源,我們便要推到種種農業問題。要詳細講到棉花的農業問題,便不能不推及到研究好棉花種子和怎麼種植棉花的那些農學家。當未下棉種之初,便不能不用各種工具和機器去耕耘土地,及下棉種之後,又不能不用肥料去培養結棉花的枝幹。我們一想到那些器械和肥料,便不能不歸功到那些器械和肥料的製造家和發明家。棉花收成之後,再要運到工廠內來紡紗織布,布和紗製成之後,再運到各處市場去賣,自然要想到那些運輸的輪船火車。要研究到輪船火車之何以能夠運動,首先便要歸功到那些蒸汽和電氣的發明家。要研究到構造輪船火車是些什麼材料,自然不能不歸功於金屬的採礦家、製造家和木料的種植家。就是布和紗製成之後,社會上除了工人之外,假若其餘各界的人民都不穿那種布、用那種紗,布和紗當然不能暢銷。布和紗沒有大銷路,紗廠布廠的資本家怎麼樣可以多賺錢,可以多取盈餘價值?就這種種情形設想,試問那些紗廠布廠的資本家所取得的盈餘價值,究竟是屬於誰的呢?試問紗廠布廠內的工人,怎麼能夠說專以他們的勞動便可以生出那些布和紗的盈餘價值呢?不徒是紗布工業盈餘價值的情形是這樣,就是各種工業盈餘價值的情形都是一樣。由此可見,所有工業生產的盈餘價值,不專是工廠內工人勞動的結果,凡是社會上各種有用有能力的分子,無論是直接間接,在生產方面或者是在消費方面,都有多少貢獻。這種有用有能力的分子,在社會上要佔大多數。如果專講工人,就是在工業極發達的美國,工人的數目也不過是二千多萬,只佔全美國人口五分之一。至於其他工業不發達的國家,像我們中國做工的人數,更是很少。像這樣講,就令在一個工業極發達的國家,全國的經濟利益不相調和,發生衝突,要起戰爭,也不是一個工人階級和一個資本階級的戰爭,是全體社會大多數有用有能力的分子和一個資本階級的戰爭。這些社會上大多數有用有能力的分子,因為都要求生存,免去經濟上的戰爭,所以才用公家來分配貨物,多征資本家的所得稅、遺產稅,來發達全國的運輸和交通事業,以及改良工人的生活和工廠的工作,做種種大多數的經濟利益相調和的事業。歐美各國從這種種經濟利益相調和的事業發達以後,社會便極有進化,大多數便享幸福。所以馬克思研究社會問題,只求得社會上一部分的毛病,沒有發明社會進化的定律。這位美國學者所發明的人類求生存才是社會進化的定律,才是歷史的重心。人類求生存是什麼問題呢?就是民生問題。所以民生問題才可說是社會進化的原動力。我們能夠明白社會進化的原動力,再來解決社會問題,那才很容易。
馬克思認定階級戰爭才是社會進化的原因,這便是倒果為因。因為馬克思的學說顛倒因果,本源不清楚,所以從他的學說出世之後,各國社會上所發生的事實便與他的學說不合,有的時候並且相反。譬如他的門徒在一千八百四十八年開過一次國際共產大會,發表了種種主張,這次所組織的國際共產黨,在普法戰爭的時候就被消滅了。後來又成立第二次的國際共產黨。第二次國際共產黨和第一次國際共產黨不同的地方,是第一次國際共產黨要完全本階級戰爭的原理,用革命手段來解決社會問題,主張不與資本家調和,所謂不妥協。至於黨員加入國會去活動是共產黨所不許可的,以為這不是科學的方法。但是後來德國的共產黨通同走到國會去活動,延到今日,英國工黨又在君主立憲政府之下組織內閣。照這些事件來看,世界上所發生許多的政治經濟變動,都不是第一次國際共產黨所定的辦法。因為第一次國際共產黨和第二次國際共產黨的主張太不相同,所以後來馬克思黨徒的紛爭更是厲害。這都是馬克思在當時所沒有料到的。由於這些不能料到的事情,便知道我的學說是知難行易。馬克思主張用科學來解決社會問題,他致力最大的地方,在第一次國際共產黨沒有成立以前,用很多工夫把從前的歷史和當時的事實都研究得很清楚。由於他研究從前的歷史和當時的事實所有的心得,便下一個判斷,說將來資本制度一定要消滅。他以為資本發達的時候,資本家之中彼此因為利害的關係,大資本家一定吞滅小資本家。弄到結果,社會上便只有兩種人:一種是極富的資本家,一種是極窮的工人。到資本發達到了極點的時候,自己便更行破裂,成一個資本國家,再由社會主義順著自然去解決,成一個自由社會式的國家。依他的判斷,資本發達到極點的國家,現在應該到消滅的時期,應該要起革命。但是從他至今有了七十多年,我們所見歐美各國的事實和他的判斷剛剛是相反。當馬克思的時代,英國工人要求八點鐘的工作時間,用罷工的手段向資本家要挾。馬克思便批評以為這是一種夢想,資本家一定是不許可的,要得到八點鐘的工作時間,必須用革命手段才可以做得到。到了後來,英國工人八點鐘的要求,不但是居然成為事實,並且由英國國家定為一種通行的法律,令所有全國的大工廠、銀行、鐵路中的工人都是作工八點鐘。其他許多事實,在馬克思當時自以為是料到了的,後來都是不相符合,令馬克思自己也說「所料不中」。別的事實不說,只就資本一項來講,在馬克思的眼光,以為資本發達了之後便要互相吞併,自行消滅。但是到今日,各國的資本家不但不消滅,並且更加發達,沒有止境,便可以證明馬克思的學理了。
我們再來講德國社會問題的情形。德國當俾士麥執政的時代,用國家力量去救濟工人的痛苦,作工時間是由國家規定了八點鐘;青年和婦女作工的年齡與時間,國家定了種種限制;工人的養老費和保險費,國家也有種種規定,要全國的資本家擔任去實行。當時雖然有許多資本家反對,但是俾士麥是一位鐵血宰相,他便有鐵血的手腕去強制執行。當實行的時候,許多人以為國家保護工人的辦法改良,作工的時間減少,這是一定於工人有利、於資本家有損的。再照比例的理想來推,從前十六點鐘工作的生產力,自然要比八點鐘的生產力大得多。但是行了之後的結果是怎麼樣呢?事實上,八點鐘的工作比較十六點鐘的工作還要生產得多。這個理由,就是因為工人一天作八點鐘的工作,他的精神體魄不至用盡,在衛生上自然是健康得多。因為工人的精神體魄健康,管理工廠內的機器自然是很周到,機器便很少損壞;機器很少損壞,便不至於停工修理,便可以繼續的生產,生產自然是加多。如果工人一天做十六點鐘的工,他們的精神體魄便弄到很衰弱,管理機器不能周到,機器便時常損壞,要停工修理,不能繼續生產,生產力自然要減少。如果大家不信,我可舉一個比喻,請諸君各人自己去試驗。比方一個人一日要讀十五六點鐘的書,弄到精神疲倦,就是勉強讀得多,也不容易記清楚。如果一日只讀八點鐘的書,其餘的時間便去休息遊戲,保養精神,我想讀過了的書一定是很容易記得,很容易瞭解。講到時間的關係,馬克思在當時所想到了的,以為作工八點鐘,生產力一定要減少。後來德國實行時間減少政策,生產力反為加多,駕乎各國之上。於是英國、美國便奇怪起來,以作工時間減少,工人保護費加多,生產力應該要減少,何以德國行這種政策,生產力反加多呢?因為奇怪,便去考察德國的情形。後來英國、美國也明白這個道理,便倣傚德國的辦法。馬克思在當時總是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便斷錯了。
再照馬克思的研究,他說資本家要能夠多得盈餘價值,必須有三個條件:一是減少工人的工錢;二是延長工人作工的時間;三是抬高出品的價格。這三個條件是不是合理,我們可以用近來極賺錢的工業來證明。大家知道美國有一個福特汽車廠,那個廠極大,汽車的出品極多,在世界各國都是很銷行的,該廠內每年所賺的錢有過萬萬。至於那個廠內製造和營業的情形是怎麼樣呢?不管是製造廠或者是辦事房,所有一切機器陳設都是很完備,都是很精緻,很適合工人的衛生。工人在廠內做事,最勞動的工作,最久不過是做八點鐘。至於工錢,雖極不關重要的工夫,每日工錢都有美金五元,合中國錢便有十元;稍為重要的職員,每日所得的薪水更不止此數。廠內除了給工人的工錢薪水以外,還設得有種種遊戲場,供工人的娛樂;有醫藥衛生室,調治工人的疾病;開設得有學校,教育新到的工人和工人的子弟;並代全廠的工人保人壽險,工人死亡之後,遺族可以得保險費,又可以得撫恤金。說到這個廠所製出來的汽車的價格,這是大家買過汽車的人都是很知道的,凡是普通汽車要值五千元的,福特汽車最多不過是值一千五百元。這種汽車價值雖然是很便宜,機器還是很堅固,最好的是能夠走山路,雖使用極久還不至於壞。因為這個車廠的汽車有這樣的價廉物美,所以風行全球。因為這種汽車銷路極廣,所以這個廠便發大財。我們用這個發財車廠所持的工業經濟原理,來和馬克思盈餘價值的理論相比較,至少有三個條件恰恰是相反。就是馬克思所說的是資本家要延長工人作工的時間,福特車廠所實行的是縮短工人作工的時間;馬克思所說的是資本家要減少工人的工錢,福特車廠所實行的是增加工人的工錢;馬克思所說的是資本家要抬高出品的價格,福特車廠所實行的是減低出品的價格。像這些相反的道理,從前馬克思都不明白,所以他從前的主張便大錯特錯。馬克思研究社會問題,用功幾十年,所知道的都是已往的事實。至於後來的事實,他一點都沒有料到。所以他的信徒,要變更他的學說,再推到馬克思社會主義的目的,根本上主張要推倒資本家。究竟資本家應該不應該推倒,還要後來詳細研究才能夠清楚。由此更可見,知是很艱難的,行是很容易的。
馬克思盈餘價值的精華,是說資本家所得的錢是剝奪工人的盈餘,由此便推到資本家生產要靠工人,工人生產要靠物質,物質買賣要靠商人。凡是一種生產,資本家同商人總是從中取利,剝奪工人的血汗錢。由此便知資本家和商人,都是有害於工人,有害於世界的,都應該要消滅。不過馬克思的判斷,以為要資本家先消滅,商人才能夠消滅。現在世界天天進步,日日改良,如前所講之分配社會化就是新發明,這種發明叫做合作社。這種合作社是由許多工人聯合起來組織的。工人所需要的衣服飲食,如果要向商人間接買來,商人便從中取利,賺很多的錢,工人所得的物品一定是要費很多的錢。工人因為想用賤價去得好物品,所以他們便自行湊合,開一間店子,店子內所賣的貨物都是工人所需要的。所以工人常年需要貨物,都是向自己所開的店子內去買,供給既便利,價值又便宜。到了每年年底,店中所得的盈利,便依顧主消費的多少分派利息。這種店子分利,因為是根據於顧主消費的比例,所以就叫做消費合作社。現在英國許多銀行和生產的工廠,都是由這種消費合作社去辦理。由於這種合作社之發生,便消滅了許多商店,所以從前視此種合作社為不關重要的商店,現在便看作極有效力的組織。英國因為這種組織很發達,所以國內的大商家現在都變成生產家。就是象美國的三達火油公司,在中國雖然是一家賣油的商店,在美國便是製造火油的生產家。其他英國的各種大商家,現在都有變成生產家的趨勢。用這種合作社來解決社會問題,雖然是旁枝的事情,但是馬克思當時的判斷,以為要資本家先消滅,商人才可以消滅;現在合作社發生,商人便先消滅。馬克思的判斷和這種事實又是不相符合。馬克思的判斷既然是和事實不對,可見我的學說–知難行易,是的確不能磨滅的。
再照馬克思的學理說,世界上的大工業要靠生產,生產又要靠資本家。這幾句話的意思,就是有了好生產和大資本家,工業便可以發展,便可以賺錢。就我們中國工業的情形來證明,是怎麼樣呢?中國最大的工業是漢冶萍公司,漢冶萍公司是專製造鋼鐵的大工廠。這個公司內最大的資本家,從前是盛宣懷。這個工廠每年所出的鋼鐵,在平常的時候,或者是運到美洲捨路埠去賣1[今譯西雅圖。],或者是運到澳洲去賣;當歐戰的時候,都是運到日本去賣。鋼鐵本來是中國的大宗進口貨,中國既是有了漢冶萍可以製造鋼鐵,為什麼還要買外國的鋼鐵呢?因為中國市面所需要的鋼鐵都是極好的建築鋼、槍炮鋼和工具鋼,漢冶萍所製造的只是鋼軌和生鐵,不合市面的用途,所以市面要買外來的進口貨,不買漢冶萍的鋼鐵。至於美國每年所出的鋼有四千萬噸、鐵有四五千萬噸,中國只有漢冶萍每年出鐵二十萬噸、出鋼十幾萬噸,中國所出這樣少數的鋼鐵,為什麼還要運到美國去賣呢?美國出那樣多的鋼鐵,為什麼還可以消受中國的鋼鐵呢?就是因為漢冶萍沒有好煉鋼廠,所出的生鐵要經過許多方法的製造才可以用,在中國不合用途,所以要運到外國去賣。美國有極多的制鋼廠,只要有便宜鐵,不管他是那裡來的,便可以消納,便可以製造好鋼來賺錢。所以本國雖然出很多的鋼鐵,就是中國運去的便宜鐵,還可以買。漢冶萍公司所出的鋼鐵,因為是運到外國去賣,所以在歐戰的時候,對於工人減時間、加工價,還是很賺錢;現在是虧本,許多工人失業。照馬克思的學理講,漢冶萍公司既是有鋼鐵的好出產,又有大資本,應該要賺錢,可以大發展,為什麼總是要虧本呢?由漢冶萍這一個公司的情形來考究,實業的中心是在什麼地方呢?就是在消費的社會,不是專靠生產的資本。漢冶萍雖然有大資本,但是生產的鋼鐵在中國沒有消費的社會,所以不能發展,總是不能賺錢。因為實業的中心要靠消費的社會,所以近來世界上的大工業,都是照消費者的需要來製造物品。近來有知識的工人,也是幫助消費者。消費是什麼問題呢?就是解決眾人的生存的問題,也就是民生問題。所以工業實在是要靠民生。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經濟的中心和種種歷史活動的中心,好像天空以內的重心一樣。
從前的社會主義錯認物質是歷史的中心,所以有了種種紛亂。這好像從前的天文學錯認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以計算歷數,每三年便有一個月的大差;後來改正太陽是宇宙的中心,每三年後的歷數,才只有一日之差一樣。我們現在要解除社會問題中的紛亂,便要改正這種錯誤,再不可說物質問題是歷史中的中心,要把歷史上的政治和社會經濟種種中心都歸之於民生問題,以民生為社會歷史的中心。先把中心的民生問題研究清楚了,然後對於社會問題才有解決的辦法。
第二講
(八月十日)
民生主義這個問題,如果要從學理上詳細來講,就是講十天或二十天也講不完全。況且這種學理,現在還是沒有定論的。所以單就學理來講,不但是虛耗很多時間,恐怕講演理論,越講越難明白。所以我今天先把學理暫且放下不說,專拿辦法來講。
民生主義的辦法,國民黨在黨綱裡頭老早是確定了。國民黨對於民生主義定了兩個辦法:第一個是平均地權,第二個是節制資本。只要照這兩個辦法,便可以解決中國的民生問題。至於世界各國,因為情形各不相同,資本發達的程度也是各不相同,所以解決民生問題的辦法,各國也是不能相同。我們中國學者近來從歐美得到了這種學問,許多人以為解決中國民生問題,也要倣傚歐美的辦法。殊不知歐美社會黨解決社會問題的辦法,至今還是紛紛其說,莫衷一是。
照馬克思派的辦法,主張解決社會問題要平民和生產家即農工專制,用革命手段來解決一切政治經濟問題,這種是激烈派。還有一派社會黨主張和平辦法,用政治運動和妥協的手段去解決。這兩派在歐美常常大衝突,各行其是。用革命手段來解決政治經濟問題的辦法,俄國革命時候已經採用過了。不過俄國革命六年以來,我們所看見的,是他們用革命手段,只解決政治問題。用革命手段解決政治問題,在俄國可算是完全成功。但是說到用革命手段來解決經濟問題,在俄國還不能說是成功。俄國近日改變一種新經濟政策,還是在試驗之中。由此便知純用革命手段不能完全解決經濟問題。因為這個原因,歐美許多學者便不贊成俄國專用革命的手段去解決經濟問題的方法,主張要用政治運動去解決這種問題。行政治運動去解決政治經濟問題,不是一日可以做得到的,所以這派人都主張緩進。這派主張緩進的人,就是妥協家同和平派。他<們>所想得的方法,以為英美資本發達的國家,不能用馬克思那種方法立時來解決社會問題,要用和平的方法才可以完全解決。這種方法就是前一次已經講過了的四種方法:第一是社會與工業之改良;第二運輸與交通事業收歸公有;第三直接徵稅,就是收所得稅;第四為分配之社會化,就是合作社。這四種方法,都是和馬克思的辦法不同;要主張行這種方法來改良經濟問題,就是反對馬克思用革命手段來解決經濟問題。歐美各國已經陸續實行這四種方法,不過還沒有完全達到所期望的目的。但是大家都以為用這四種方法,社會問題便可以解決,所以英美便有許多社會黨很贊成這四種方法。這四種方法都是和平手段,所以他們便很反對馬克思革命手段。俄國當初革命的時候,本來想要解決社會問題,政治問題還在其次。但是革命的結果,政治問題得了解決,社會問題不能解決,和所希望的恰恰是相反。由於這種事實,反對馬克思的一派便說:「俄國行馬克思辦法,經過這次試驗,已經是辦不通,歸於失敗。」至於馬克思的黨徒便答覆說:「俄國行革命手段來解決社會問題,不是失敗,是由於俄國的工商業還沒有發達到英美那種程度,俄國的經濟組織還沒有成熟,所以不能行馬克思的方法。如果在工商業極發達、經濟組織很成熟的國家,一定可以行馬克思的辦法。所以馬克思的方法若是在英美那種國家去實行,一定是能夠成功的,社會問題一定是可以根本解決的。」照這兩派學說比較起來,用馬克思的方法,所謂是「快刀斬亂麻」的手段;反對馬克思的方法,是和平手段。我們要解決社會問題,究竟是用快刀斬亂麻的手段好呀,還是用和平手段、象上面所講的四種政策好呢?這兩派的辦法,都是社會黨所主張的,是和資本家相反對的。
現在歐美的工商業進步到很快,資本發達到極高,資本家專制到了極點,一般人民都不能忍受。社會黨想為人民解除這種專制的痛苦,去解決社會問題,無論是採用和平的辦法或者是激烈的辦法,都被資本家反對。到底歐美將來解決社會問題是採用什麼方法,現在還是看不出,還是料不到。不過主張和平辦法的人,受了資本家很多的反對、種種的激烈〔刺激〕,以為用和平手段來改良社會,於人類極有利益,於資本家毫無損害,尚且不能實行,便有許多人漸漸變更素來的主張,去贊成激烈的辦法,也一定要用革命手段來解決社會問題。照馬克思的黨徒說:「如果英國工人真能夠覺悟,團結一致,實行馬克思的辦法來解決社會問題,在英國是一定可以成功的。美國的資本發達和英國相同,假若美國工人能行馬克思主義,也可以達到目的。」但是現在英美各國的資本家專制到萬分,總是設法反對解決社會問題的進行,保守他們自己的權利。現在資本家保守權利的情形,好像從前專制皇帝要保守他們的皇位一樣。專制皇帝因為要保守他們的皇位,恐怕反對黨來搖動,便用很專制的威權、極殘忍的手段來打消他們的反對黨;現在資本家要保守自己的私利,也是用種種專制的方法來反對社會黨,橫行無道。歐美社會黨將來為勢所迫,或者都要採用馬克思的辦法來解決經濟問題,也是未可定的。
共產這種制度,在原人時代已經是實行了。究竟到什麼時代才打破呢?依我的觀察,是在金錢發生之後。大家有了金錢,便可以自由買賣,不必以貨易貨,由交易變成買賣,到那個時候共產制度便漸漸消滅了。由於有了金錢,可以自由買賣,便逐漸生出大商家。當時工業還沒有發達,商人便是資本家。後來工業發達,靠機器來生產,有機器的人便成為資本家。所以從前的資本家是有金錢,現在的資本家是有機器。由此可見,古代以貨易貨、所謂「日中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時候,還沒有金錢,一切交換都不是買賣制度,彼此有無相通,還是共產時代。後來有了貨幣,金錢發生,便以金錢易貨,便生出買賣制度,當時有金錢的商人便成為資本家。到近世發明了機器,一切貨物都靠機器來生產,有機器的人更駕乎有金錢的人之上。所以由於金錢發生,便打破了共產;由於機器發明,便打破了商家。現在資本家有了機器,靠工人來生產,掠奪工人的血汗,生出貧富極相懸殊的兩個階級。這兩個階級常常相衝突,便發生階級戰爭。一般悲天憫人的道德家,不忍見工人的痛苦,要想方法來解除這種戰爭,減少工人的痛苦,是用什麼方法呢?就是想把古代的共產制度恢復起來。因為從前人類頂快活的時代,是最初脫離禽獸時代所成的共產社會,當時人類的競爭,只有和天鬥,或者是和獸鬥。後來工業發達,機器創出,便人與之〔人〕鬥。從前人類戰勝了天同獸之後,不久有金錢發生,近來又有機器創出,那些極聰明的人把世界物質都壟斷起來,圖他個人的私利,要一般人都做他的奴隸,於是變成人與人爭的極劇烈時代。這種爭鬥要到什麼時候才可以解決?必要再回復到一種新共產時代,才可以解決。所謂人與人爭,究竟是爭什麼呢?就是爭麵包,爭飯碗。到了共產時代,大家都有麵包和飯吃,便不至於爭,便可以免去人同人爭。所以共產主義就是最高的理想來解決社會問題的。我們國民黨所提倡的民生主義,不但是最高的理想,並且是社會的原動力,是一切歷史活動的重心。民生主義能夠實行,社會問題才可以解決;社會問題能夠解決,人類才可以享很大的幸福。我今天來分別共產主義和民生主義,可以說共產主義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義是共產的實行;所以兩種主義沒有什麼分別,要分別的還是在方法。
我們國民黨在中國所佔的地位、所處的時機,要解決民生問題應該用什麼方法呢?這個方法,不是一種玄妙理想,不是一種空洞學問,是一種事實。這種事實不是外國所獨有的,就是中國也是有的。我們要拿事實做材料,才能夠定出方法;如果單拿學理來定方法,這個方法是靠不住的。這個理由,就是因為學理有真的有假的,要經過試驗才曉得對與不對。好像科學上發明一種學理,究竟是對與不對,一定要做成事實,能夠實行,才可以說是真學理。科學上最初發明的許多學理,一百種之中有九十九種是不能夠實行的,能夠實行的學理不過是百分之一。如果通通照學理去定辦法,一定是不行的。所以我們解決社會問題,一定是要根據事實,不能單憑學理。
在中國的這種事實是什麼呢?就是大家所受貧窮的痛苦。中國人大家都是貧,並沒有大富的特殊階級,只有一般普通的貧。中國人所謂「貧富不均」,不過在貧的階級之中,分出大貧與小貧。其實中國的頂大資本家,和外國資本家比較,不過是一個小貧,其他的窮人都可說是大貧。中國的大資本家在世界上既然是不過一個貧人,可見中國人通通是貧,並沒有大富,只有大貧小貧的分別。我們要把這個分別弄到大家平均,都沒有大貧,要用什麼方法呢?大概社會變化和資本發達的程序,最初是由地主,然後由地主到商人,再由商人才到資本家。地主之產生,是由於封建制度。歐洲現在還沒有脫離封建制度。中國自秦以後,封建制度便已經打破了。當封建制度的時候,有地的貴族便是富人,沒有地的人便是貧民。中國到今日脫離封建制度雖然有了二千多年,但是因為工商業沒有發達,今日的社會情形還是和二千多年以前的社會情形一樣。中國到今日,雖然沒有大地主,還有小地主。在這種小地主時代,大多數地方還是相安無事,沒有人和地主為難。
不過,近來歐美的經濟潮流一天一天的侵進來了,各種制度都是在變動,所受的頭一個最大的影響,就是土地問題。比方現在廣州市的土地在開闢了馬路之後,長堤的地價,和二十年以前的地價相差是有多少呢?又像上海黃浦灘的地價,比較八十年以前的地價相差又是有多少呢?大概可說相差一萬倍。就是從前的土地大概一塊錢可以買一方丈,現在的一方丈便要賣一萬塊錢,好像上海黃浦灘的土地現在每畝要值幾十萬,廣州長堤的土地現在每畝要值十幾萬。所以中國土地先受歐美經濟的影響,地主便變成了富翁,和歐美的資本家一樣了。經濟發達、土地受影響的這種變動,不獨中國為然,從前各國也有這種事實。不過各國初時不大注意,沒有去理會,後來變動越大才去理會,便不容易改動,所謂積重難返了。我們國民黨對於中國這種地價的影響,思患預防,所以要想方法來解決。
講到土地問題,在歐美社會主義的書中,常說得有很多有趣味的故事。像澳洲有一處地方,在沒有成立市場以前,地價是很平的。有一次政府要拍賣一塊土地,這塊土地在當時是很荒蕪的,都是作垃圾堆之用,沒有別的用處,一般人都不願意出高價去買。忽然有一個醉漢闖入拍賣場來。當時拍賣官正在叫賣價,眾人所還的價,有一百元的,有二百元的,有還到二百五十元的;到了還到二百五十元的時候,便沒有人再加高價。拍賣官就問有沒有加到三百元的?當時那個醉漢,醉到很糊塗,便一口答應,說我出價三百元。他還價之後,拍賣官便照他的姓名定下那塊地皮。地既賣定,眾人散去,他也走了。到第二天,拍賣官開出賬單,向他要地價的錢。他記不起昨天醉後所做的事情,便不承認那一筆賬;後來回憶他醉中所做的事,就大生悔恨。但對於政府既不能賴賬,只可費了許多籌劃,盡其所有,才湊夠三百元來給拍賣官。他得了那塊地皮之後,許久也沒有能力去理會。相隔十多年,那塊地皮的周圍都建了高樓大廈,地價都是高到非常。有人向他買那塊地皮,還他數百萬的價錢,他還不放手。他只是把那塊地分租與人,自己總是收地租。更到後來,這塊地便漲價到幾千萬,這個醉漢便成澳洲第一個富家翁。推到這位澳洲幾千萬元財產的大富翁,還是由三百元的地皮來的。
講到這種事實,在變成富翁的地主當然是很快樂,但是考究這位富翁原來只用三百元買得那塊地皮,後來並沒有加工改良,毫沒有理會,只是睡覺,便坐享其成,得了幾千萬元。這幾千萬元是誰人的呢?依我看來,是大家的。因為社會上大家要用那處地方來做工商事業的中心點,便去把他改良,那塊地方的地價才逐漸增加到很高。好像我們現在用上海地方做中國中部工商業的中心點,所以上海的地價比從前要增漲幾萬倍。又像我們用廣州做中國南部工商業的中心點,廣州的地價也比從前要增漲幾萬倍。上海的人口不過一百多萬,廣州的人口也是一百多萬,如果上海的人完全遷出上海,廣州的人完全遷出廣州,或者另外發生天災人禍,令上海的人或廣州的人都消滅,試問上海、廣州的地價還值不值現在這樣高的價錢呢?由此可見,土地價值之能夠增加的理由,是由於眾人的功勞,眾人的力量;地主對於地價漲跌的功勞,是沒有一點關係的。所以外國學者認地主由地價增高所獲的利益,名之為「不勞而獲」的利,比較工商業的製造家要勞心勞力,買賤賣貴,費許多打算、許多經營才能夠得到的利益,便大不相同。工商業家壟斷物質的價值來賺錢,我們已經覺得是不公平;但是工商業家還要勞心勞力,地主只要坐守其成,毫不用心力,便可得很大的利益。但是地價是由什麼方法才能夠增漲呢?是由於眾人改良那塊土地,爭用那塊土地,地價才是增漲。地價一增漲,在那塊地方之百貨的價錢都隨之而漲。所以就可以說,眾人在那塊地方經營工商業所賺的錢,在間接無形之中都是被地主搶去了。
至於中國社會問題,現在到了什麼情形呢?一般研究社會問題和提倡解決社會問題的人,所有的這種思想學說,都是從歐美得來的。所以講到解決社會問題的辦法,除了歐美各國所主張的和平辦法和馬克思的激烈辦法以外,也沒有別的新發明。此刻講社會主義,極時髦的人是贊成馬克思的辦法。所以一講到社會問題,多數的青年便贊成共產黨,要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來實行。到底贊成馬克思主義的那般青年志士,用心是什麼樣呢?他們的用心是很好的。他們的主張是要從根本上解決,以為政治、社會問題要正本清源,非從根本上解決不可。所以他們便極力組織共產黨,在中國來活動。
我們國民黨的舊同志,現在對於共產黨生出許多誤會,以為國民黨提倡三民主義是與共產主義不相容的。不知道我們一般同志,在二十年前都是贊成三民主義互相結合。在沒有革命以前,大多數人的觀念只知道有民族主義,譬如當時參加同盟會的同志,各人的目的都是在排滿。在進會的時候,我要他們宣誓,本是贊成三民主義;但是他們本人的心理,許多都是注意在民族主義,要推翻清朝,以為只要推翻滿清之後,就是中國人來做皇帝,他們也是歡迎的。就他們宣誓的目的,本是要實行三民主義,同時又贊成中國人來做皇帝,這不是反對民權主義嗎?就是極有思想的同志,贊成三民主義,明白三民主義是三個不同的東西,想用革命手段來實行主義,在當時以為只要能夠排滿,民族主義能夠達到目的,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便自然跟住做去,沒有別樣枝節。所以他們對於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在當時都沒有過細研究。在那個時候,他們既是不過細研究,所以對於民權主義固然是不明白,對於民生主義更是莫名其妙。革命成功以後,成立民國,採用共和制度,此時大家的思想,對於何以要成立民國,都是不求甚解。就是到現在,真是心說誠服實行民權、贊成共和的同志,還是很少。大家為什麼當初又來贊成民國,不去反對共和呢?這個頂大的原因,是由於排滿成功以後,各省同志–由革命所發生的新軍人,或者滿清投降革命黨的舊軍人,都是各據一方,成了一個軍閥,做了一個地方的小皇帝,想用那處地盤做根本,再行擴充。像拿到了廣東地盤的軍人,便想把廣東的地盤去擴充;拿到雲南、湖南地盤的軍人,便想把雲南、湖南的地盤去擴充;拿到了山東、直隸的軍人,也想把山東、直隸的地盤去擴充。擴充到極大的時候,羽毛豐滿了之後,他們便拿自己的力量來統一中國,才明目張膽來推翻共和。這種由革命所成的軍閥,或由滿清投降到民國的軍閥,在當時都是懷抱這種心事。他們以為自己一時的力量不能統一中國,又不願意別人來統一中國,大家立心便沉機觀變,留以有待。所以這種軍閥,在當時既不明白共和,又來贊成民國,實在是想做皇帝;不過拿贊成民國的話來做門面,等待他們地盤擴充到極大之後,時機一到,便來反對民國,解決國家問題。因為這個原因,所以當初的民國還能夠成立。在這十三年之中的民國,便有許多人想來推翻,但是他們的力量都不甚大,所以民國的名義還能夠苟延殘喘,繼續到現在。由此便可見當時同盟會人的心理,對於民權主義便有許多都是模稜兩可,對於民生主義更是毫無心得。
現在再來詳細剖解。革命成功之後,改大清帝國為中華民國,我們國民黨至今還是尊重民國。一般革命同志對於國民黨的三民主義,是什麼情形呢?民國政治上經過這十三年的變動和十三年的經驗,現在各位同志對於民族、民權那兩個主義,都是很明白的;但是對於民生主義的心理,好像革命以後革命黨有兵權的人對於民權主義一樣無所可否,都是不明白的。為什麼我敢說我們革命同志對於民生主義還沒有明白呢?就是由於這次國民黨改組,許多同志因為反對共產黨,便居然說共產主義與三民主義不同,在中國只要行三民主義便夠了,共產主義是決不能容納的。然則民生主義到底是什麼東西呢?我在前一次講演有一點發明,是說社會的文明發達、經濟組織的改良和道德進步,都是以什麼為重心呢?就是以民生為重心。民生就是社會一切活動中的原動力。因為民生不遂,所以社會的文明不能發達,經濟組織不能改良,和道德退步,以及發生種種不平的事情。像階級戰爭和工人痛苦,那些種種壓迫,都是由於民生不遂的問題沒有解決。所以社會中的各種變態都是果,民生問題才是因。照這樣判斷,民生主義究竟是什麼東西呢?民生主義就是共產主義,就是社會主義。所以我們對於共產主義,不但不能說是和民生主義相衝突,並且是一個好朋友,主張民生主義的人應該要細心去研究的。
共產主義既是民生主義的好朋友,為什麼國民黨員要去反對共產黨員呢?這個原因,或者是由於共產黨員也有不明白共產主義為何物,而嘗有反對三民主義之言論,所以激成國民黨之反感。但是這種無知妄作的黨員,不得歸咎於全黨及其黨中之主義,只可說是他們個人的行為。所以我們決不能夠以共產黨員個人不好的行為,便拿他們來做標準去反對共產黨。既是不能以個人的行為便反對全體主義,那麼,我們同志中何以發生這種問題呢?原因就是由於不明白民生主義是什麼東西。殊不知民生主義就是共產主義,這種共產主義的制度,就是先才講過並不是由馬克思發明出來的。照生物進化家說,人類是由禽獸進化而來的。先由獸類進化之後,便逐漸成為部落。在那個時候,人類的生活便與獸類的生活不同。人類最先所成的社會,就是一個共產社會。所以原人時代,已經是共產時代。那個原人時代的情形究竟是怎麼樣,我們可以考察現在非洲和南洋群島的土人生番毫未有受過文明感化的社會,是什麼制度。那些土人生番的社會制度,通通是共產。由於現在那些沒有受過文明感化的社會都是共產,可見我們祖先的社會一定也是共產的。
近來歐美經濟的潮流侵入中國,最先所受的影響就是土地。許多人把土地當作賭具,做投機事業,俗語說是炒地皮。原來有許多地皮毫不值錢,要到了十年、二十年之後才可以值高價錢的;但是因為有投機的人從中操縱,便把那塊地價預先抬高。這種地價的昂貴,更是不平均。
由於土地問題所生的弊病,歐美還沒有完善方法來解決。我們要解決這個問題,便要趁現在的時候,如果等到工商業發達以後,更是沒有方法可以解決。中國現在受歐美的影響,社會忽生大變動,不但是漸漸成為貧富不齊,就是同是有土地的人也生出不齊。比方甲有一畝地是在上海黃浦灘,乙有一畝地是在上海鄉下。乙的土地,如果是自己耕種,或者每年可以得一二十元;如果租與別人,最多不過得五元至十元。但是甲在上海的土地,每畝可租得一萬幾千元。由此便可見上海的土地可以得幾千倍,鄉下的土地只能夠得一倍。同是有一畝土地,便生出這樣大的不平。我們國民黨的民生主義,目的就是要把社會上的財源弄到平均。所以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也就是共產主義,不過辦法各有不同。我們的頭一個辦法,是解決土地問題。
解決土地問題的辦法,各國不同,而且各國有很多繁難的地方。現在我們所用的辦法是很簡單很容易的,這個辦法就是平均地權。講到解決土地問題,平均地權,一般地主自然是害怕;好像講到社會主義,一般資本家都是害怕,要起來反對一樣。所以說到解決土地問題,如果我們的地主是象歐洲那種大地主,已經養成了很大的勢力,便很不容易做到。不過中國今日沒有那種大地主,一般小地主的權力還不甚大,現在就來解決,還容易做到。如果現在失去了這個機會,將來更是不能解決。講到了這個問題,地主固然要生一種害怕的心理,但是照我們國民黨的辦法,現在的地主還是很可以安心的。
這種辦法是什麼呢?就是政府照地價收稅和照地價收買。究竟地價是什麼樣定法呢?依我的主張,地價應該由地主自己去定。比方廣州長堤的地價,有值十萬元一畝的,有值一萬元一畝的,都是由地主自己報告到政府。至於各國土地的稅法,大概都是值百抽一,地價值一百元的抽稅一元,值十萬元的便抽一千元,這是各國通行的地價稅。我們現在所定的辦法,也是照這種稅率來抽稅。地價都是由地主報告到政府,政府照他所報的地價來抽稅。許多人以為地價由地主任意報告,他們以多報少,政府豈不是要吃虧麼?譬如地主把十萬元的地皮,到政府只報告一萬元,照十萬元的地價,政府應該抽稅一千元,照地主所報一萬元的地價來抽稅,政府只抽得一百元,在抽稅機關一方面,自然要吃虧九百元。但是政府如果定了兩種條例,一方面照價抽稅,一方面又可以照價收買。那麼地主把十萬元的地皮,只報一萬元,他騙了政府九百元的稅,自然是佔便宜;如果政府照一萬元的價錢去收買那塊地皮,他便要失去九萬元的地,這就是大大的吃虧。所以照我的辦法,地主如果以多報少,他一定怕政府要照價收買,吃地價的虧;如果以少報多,他又怕政府要照價抽稅,吃重稅的虧。在利害兩方面互相比較,他一定不情願多報,也不情願少報,要定一個折中的價值,把實在的市價報告到政府。地主既是報折中的市價,那麼政府和地主自然是兩不吃虧。
地價定了之後,我們更有一種法律的規定。這種規定是什麼呢?就是從定價那年以後,那塊地皮的價格再行漲高,各國都是要另外加稅,但是我們的辦法,就要以後所加之價完全歸為公有。因為地價漲高,是由於社會改良和工商業進步。中國的工商業幾千年都沒有大進步,所以土地價值常常經過許多年代都沒有大改變。如果一有進步,一經改良,像現在的新都市一樣,日日有變動,那種地價便要增加幾千倍,或者是幾萬倍了。推到這種進步和改良的功勞,還是由眾人的力量經營而來的;所以由這種改良和進步之後所漲高的地價,應該歸之大眾,不應該歸之私人所有。比方有一個地主,現在報一塊地價是一萬元,到幾十年之後那塊地價漲到一百萬元,這個所漲高的九十九萬元,照我們的辦法都收歸眾人公有,以酬眾人改良那塊地皮周圍的社會和發達那塊地皮周圍的工商業之功勞。這種把以後漲高的地價收歸眾人公有的辦法,才是國民黨所主張的平均地權,才是民生主義。這種民生主義就是共產主義。所以國民黨員既是贊成了三民主義,便不應該反對共產主義。因為三民主義之中的民生主義,大目的就是要眾人能夠共產。不過我們所主張的共產,是共將來,不是共現在。這種將來的共產,是很公道的辦法,以前有了產業的人決不至吃虧;和歐美所謂收歸國有,把人民已有了的產業都搶去政府裡頭,是大不相同。地主真是明白了我們平均地權辦法的道理,便不至害怕。因為照我們的辦法,把現在所定的地價還是歸地主私有。土地問題能夠解決,民生問題便可以解決一半了。
文明城市實行地價稅,一般貧民可以減少負擔,並有種種利益。像現在的廣州市,如果是照地價收稅,政府每年便有一宗很大的收入。政府有了大宗的收入,行政經費便有著落,便可以整理地方。一切雜稅固然是可以豁免,就是人民所用的自來水和電燈費用,都可由政府來負擔,不必由人民自己去負擔。其他馬路的修理費和警察的給養費,政府也可向地稅項下撥用,不必另外向人民來抽警捐和修路費。但是廣州現在漲高的地價,都是歸地主私人所有,不是歸公家所有。政府沒有大宗收入,所以一切費用便不能不向一般普通人民來抽種種雜捐。一般普通人民負擔的雜捐太重,總是要納稅,所以便很窮,所以中國的窮人便很多。這種窮人負擔太重的原故,就是由於政府抽稅不公道,地權不平均,土地問題沒有解決。如果地價稅完全實行,土地問題可以解決,一般貧民便沒有這種痛苦。
外國的地價雖然是漲得很高,地主的收入固然是很多,但是他們科學進步、機器發達,有機器的資本家便有極大的生產,這種資本家所有極大生產的收入,比較地主的收入更要多得厲害。中國現在最大收入的資本家,只是地主,並無擁有機器的大資本家。所以我們此時來平均地權,節制資本,解決土地問題,便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講到照價抽稅和照價收買,就有一重要事件要分別清楚,就是地價是單指素地來講,不算人工之改良及地面之建築。比方有一塊地價值是一萬元,而地面的樓宇是一百萬元,那麼照價抽稅,照值百抽一來算,只能抽一百元。如果照價收買,就要在給一萬元地價之外,還要補回樓字之價一百萬元了。其他之地,若有種樹、築堤、開渠各種人工之改良者,亦要照此類推。
我們在中國要解決民生問題,想一勞永逸,單靠節制資本的辦法是不足的。現在外國所行的所得稅,就是節制資本之一法。但是他們的民生問題究竟解決了沒有呢?中國不能和外國比,單行節制資本是不足的。因為外國富,中國貧,外國生產過剩,中國生產不足。所以中國不單是節制私人資本,還是要發達國家資本。我們的國家現在四分五裂,要發達資本,究竟是從那一條路走?現在似乎看不出、料不到,不過這種四分五裂是暫時的局面,將來一定是要統一的。統一之後,要解決民生問題,一定要發達資本,振興實業。振興實業的方法很多:第一是交通事業,像鐵路、運河都要興大規模的建築;第二是礦產,中國礦產極其豐富,貨藏於地,實在可惜,一定是要開闢的;第三是工業,中國的工業非要趕快振興不可。中國工人雖多,但是沒有機器,不能和外國競爭。全國所用的貨物,都是靠外國製造輸運而來,所以利權總是外溢。我們要挽回這種利權,便要趕快用國家的力量來振興工業,用機器來生產,令全國的工人都有工作。到全國的工人都有工做,都能夠用機器生產,那便是一種很大的新財源。如果不用國家的力量來經營,任由中國私人或者外國商人來經營,將來的結果也不過是私人的資本發達,也要生出大富階級的不平均。所以我們講到民生主義,雖然是很崇拜馬克思的學問,但是不能用馬克思的辦法到中國來實行。這個理由很容易明白,就是俄國實行馬克思的辦法,革命以後行到今日,對於經濟問題還是要改用新經濟政策。俄國之所以要改用新經濟政策,就是由於他們的社會經濟程度還比不上英國、美國那樣的發達,還是不夠實行馬克思的辦法。俄國的社會經濟程度尚且比不上英國、美國,我們中國的社會經濟程度怎麼能夠比得上呢?又怎麼能夠行馬克思的辦法呢?所以照馬克思的黨徒,用馬克思的辦法來解決中國的社會問題,是不可能的。
我記得三十多年前,我在廣州做學生的時候,西關的富家子弟一到冬天便穿起皮衣。廣州冬天的天氣本來不大冷,可以用不著皮衣的,但是那些富家子弟每年到冬天總是要穿皮衣,表示他們的豪富。在天氣初冷的時候,便穿小毛;稍為再冷,便穿大毛;在深冬的時候,無論是什麼天氣,他們都是穿大毛。有一天,他們都是穿了大毛皮衣,到一個會場,天氣忽然變暖,他們便說道:「現在這樣的天氣,如果不翻北風,便會壞人民了。」照這樣說法,以「不翻北風,便會壞人民」,在他們的心理以為社會上大家都是有皮衣穿,所以不翻北風,大家便要受熱,是於大家衛生有害的。其實社會上那裡個個人有皮衣穿呢?廣州人民在冬天,有的穿棉衣,有的是穿夾衣,甚至於有許多人只是穿單衣,那裡還怕「不翻北風」呢!現在一般青年學者信仰馬克思主義,一講到社會主義,便主張用馬克思的辦法來解決中國社會經濟問題,這就是無異「不翻北風就壞人民」一樣的口調。不知中國今是患貧,不是患不均。在不均的社會,當然可用馬克思的辦法,提倡階級戰爭去打平他;但在中國實業尚未發達的時候,馬克思的階級戰爭、無產專制便用不著。所以我們今日師馬克思之意則可,用馬克思之法則不可。我們主張解決民生問題的方法,不是先提出一種毫不合時用的劇烈辦法,再等到實業發達以求適用;是要用一種思患預防的辦法來阻止私人的大資本,防備將來社會貧富不均的大毛病。這種辦法才是正當解決今日中國社會問題的方法,不是先穿起大毛皮衣,再來希望翻北風的方法。
我先才講過,中國今日單是節制資本,仍恐不足以解決民生問題,必要加以製造國家資本,才可解決之。何謂製造國家資本呢?就是發展國家實業是也。其計劃已詳於《建國方略》第二卷之《物質建設》,又名曰《實業計劃》,此書已言製造國家資本之大要。前言商業時代之資本為金錢,工業時代之資本為機器,故當由國家經營,設備種種之生產機器為國家所有。好像歐戰時候各國所行的戰時政策,把大實業和工廠都收歸國有一樣,不過他們試行這種政策不久便停止罷了。中國本來沒有大資本家,如果由國家管理資本,發達資本,所得的利益歸人民大家所有,照這樣的辦法,和資本家不相衝突,是很容易做得到的。
照美國發達資本的門徑,第一是鐵路,第二是工業,第三是礦產。要發達這三種大實業,照我們中國現在的資本、學問和經驗都是做不來的,便不能不靠外國已成的資本。我們要拿外國已成的資本,來造成中國將來的共產世界,能夠這樣做去,才是事半功倍。如果要等待我們自己有了資本之後才去發展實業,那便是很迂緩了。中國現在沒有機器,交通上不過是六七千英里的鐵路,要能夠敷用,應該要十倍現在的長度,至少要有六七萬英里才能敷用。所以,不能不借助外資來發展交通運輸事業,又不能不借用外國有學問經驗的人材來經營這些實業。至於說到礦產,我們尚未開闢。中國的人民比美國多,土地比美國大,美國每年產煤有六萬萬噸、鋼鐵有九千萬噸,中國每年所產的煤鐵不及美國千分之一。所以要趕快開採礦產,也應該借用外資。其他建造輪船、發展航業和建設種種工業的大規模工廠,都是非借助外國資本不可。如果交通、礦產和工業的三種大實業都是很發達,這三種收入每年都是很大的。假若是由國家經營,所得的利益歸大家共享,那麼全國人民便得享資本的利,不致受資本的害,像外國現在的情形一樣。外國因為大資本是歸私人所有,便受資本的害,大多數人民都是很痛苦,所以發生階級戰爭來解除這種痛苦。
我們要解決中國的社會問題,和外國是有相同的目標。這個目標,就是要全國人民都可以得安樂,都不致受財產分配不均的痛苦。要不受這種痛苦的意思,就是要共產。所以我們不能說共產主義與民生主義不同。我們三民主義的意思,就是民有、民治、民享。這個民有、民治、民享的意思,就是國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照這樣的說法,人民對於國家不只是共產,一切事權都是要共的。這才是真正的民生主義,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
第三講
(八月十七日)
今天所講的是吃飯問題。大家聽到講吃飯問題,以為吃飯是天天做慣了的事。常常有人說,天下無論什麼事都沒有容易過吃飯的。可見吃飯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是一件常常做慣了的事。為什麼一件很容易又是做慣了的事還有問題呢?殊不知道吃飯問題就是頂重要的民生問題。如果吃飯問題不能夠解決,民生主義便沒有方法解決。所以民生主義的第一個問題,便是吃飯問題。古人說:「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可見吃飯問題是很重要的。
未經歐戰以前,各國政治家總沒有留意到吃飯問題。在這個十年之中,我們留心歐戰的人,研究到德國為什麼失敗呢?正當歐戰劇烈的時候,德國都是打勝仗,凡是兩軍交鋒,無論是陸軍的步隊、炮隊和騎兵隊,海軍的驅逐艦、潛水艇和一切戰鬥艦,空中的飛機、飛艇,都是德國戰勝,自始至終,德國沒有打過敗仗。但是歐戰結果,德國終歸於大敗,這是為什麼原因呢?德國之所以失敗,就是為吃飯問題。因為德國的海口都被聯軍封鎖,國內糧食逐漸缺乏,全國人民和兵士都沒有飯吃,甚至於餓死,不能支持到底,所以終歸失敗。可見吃飯問題,是關係國家之生死存亡的。
近來有飯吃的國家,第一個是美國,美國每年運送許多糧食去接濟歐洲。其次是俄國,俄國地廣人稀,全國出產的糧食也是很多。其他像澳洲、加拿大和南美洲阿根廷那些國家,都是靠糧食做國家的富源,每年常有很多糧食運到外國去賣,補助各國糧食之不足。不過當歐戰時候,平時許多供運輸的輪船都是被國家收管,作軍事的轉運,至於商船是非常缺乏。所以澳洲和加拿大、阿根廷那些地方多餘的糧食,便不能運到歐洲,歐洲的國家便沒有飯吃。中國當歐戰的時候,幸而沒有水旱天災,農民得到了好收成,所以中國沒有受到饑荒。如果在當時遇著象今年的水災,農民沒有收成,中國一定也是沒有飯吃。當時中國能夠逃過這種災害,不至沒有飯吃,真是一種天幸了。現在世界各國有幾國是有飯吃的,有許多國是沒有飯吃的。像西方三島的英國,一年之中所出的糧食只夠三個月吃,有九個月所吃的糧食都是靠外國運進去的。所以當歐戰正劇烈的時候,德國的潛水艇把英國的海口封鎖了,英國便幾乎沒有飯吃。東方三島的日本國,每年也是不夠飯吃,不過日本所受糧食缺乏的憂愁,沒有象英國那些〔樣〕厲害。日本本國的糧食,一年之中可以供給十一個月,不夠的約有一個月。德國的糧食,一年之中可以供給十個月,還相差約兩個月。其他歐洲各小國的糧食,有許多都是不夠的。德國的糧食在平時已經是不夠,當歐戰時候許多農民都是去當兵士,生產減少,糧食更是不夠。所以大戰四年,歸到結果,便是失敗。由此可見全國的吃飯問題是很重要的。
如果是一個人沒有飯吃,便容易解決;一家沒有飯吃,也很容易解決。至於要全國人民都有飯吃,像要中國四萬萬人都是足食,提到這個問題便是很重要,便不容易解決。到底中國糧食是夠不夠呢?中國人有沒有飯吃呢?象廣東地方每年進口的糧食要值七千萬元,如果在一個月之內外間沒有米運進來,廣東便馬上鬧饑荒,可見廣東是不夠飯吃的。這是就廣東一省而言,其他有許多省分都是有和廣東相同的情形。至於中國土地的面積是比美國大得多,人口比美國多三四倍,如果就吃飯這個問題用中國和美國來討論,中國自然比不上美國。但是和歐洲各國來比較,德國是不夠飯吃的,故歐戰開始之後兩三年國內便有饑荒。法國是夠飯吃的,故平時不靠外國運進糧食,還可足食。用中國和法國來比較,法國的人口是四千萬,中國的人口是四萬萬,法國土地的面積為中國土地面積的二十分之一;所以中國的人口比法國是多十倍,中國的土地是比法國大二十倍。法國四千萬人口,因為能夠改良農業,所以得中國二十分一的土地,還能夠有飯吃。中國土地的面積比法國大二十倍,如果能夠倣傚法國來經營農業,增加出產,所生產的糧食至少要比法國多二十倍。法國現在可以養四千萬人,我們中國至少也應該可以養八萬萬人,全國人口不但是不怕饑荒,並且可以得糧食的剩餘,可以供給他國。但是中國現在正是民窮財盡,吃飯問題的情形到底是怎麼樣呢?全國人口現在都是不夠飯吃,每年餓死的人數大概過千萬。這還是平時估算的數目,如果遇著了水旱天災的時候,餓死的人數更是不止千萬了。照外國確實的調查,今年中國的人數只有三萬萬一千萬。中國的人數在十年以前是四萬萬,現在只有三萬萬一千萬,這十年之中便少了九千萬,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是應該要研究的一個大問題。中國人口在這十年之中所以少了九千萬的原故,簡而言之,就是由於沒有飯吃。
中國之所以沒有飯吃,原因是很多的,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農業不進步,其次就是由於受外國經濟的壓迫。在從前講民族問題的時候,我曾說外國用經濟勢力來壓迫中國,每年掠奪中國的利權,現在有十二萬萬元。就是中國因為受外國經濟的壓迫,每年要損失十二萬萬元。中國把這十二萬萬元,是用什麼方法貢獻到外國呢?是不是把這十二萬萬元的金錢運送到外國呢?這十二萬萬元的損失,不是完全用金錢,有一部分是用糧食。中國糧食供給本國已經是不足,為什麼還有糧食運送到外國去呢?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得出來呢?照前幾天外國的報告,中國出口貨中,以雞蛋一項,除了製成蛋白質者不算,只就有殼的雞蛋而論,每年運進美國便有十萬萬個;運進日本及英國的也是很多。大家如果是到過了南京的,一抵下關便見有一所很宏偉的建築,那所建築是外國人所辦的制肉廠,把中國的豬、雞、鵝、鴨各種家畜都在那個制肉廠內製成肉類,運送到外國。再像中國北方的大小麥和黃豆,每年運出口的也是不少。前三年中國北方本是大旱,沿京漢、京奉鐵路一帶餓死的人民本是很多,但是當時牛莊、大連還有很多的麥、豆運出外國。這是什麼原故呢?就是由於受外國經濟的壓迫。因為受了外國經濟的壓迫,沒有金錢送到外國,所以寧可自己餓死,還要把糧食送到外國去。這就是中國的吃飯問題還不能夠解決。
現在我們講民生主義,就是要四萬萬人都有飯吃,並且要有很便宜的飯吃。要全國的個個人都有便宜飯吃,那才算是解決了民生問題。要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究竟是從什麼地方來研究起呢?吃飯本來是很容易的事,大家天天都是睡覺吃飯,以為沒有什麼問題。中國的窮人常有一句俗話說:「天天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吃飯是有問題的。我們要解決這個問題,便要詳細來研究。
我們人類究竟是吃一些什麼東西才可以生存呢?人類所吃的東西有許多是很重要的材料,我們每每是忽略了。其實我們每天所靠來養生活的糧食,分類說起來,最重要的有四種。第一種是吃空氣。淺白言之,就是吃風。我講到吃風,大家以為是笑話,俗語說「你去吃風」–是一句輕薄人的話,殊不知道吃風比較吃飯還要重要得多。第二種是吃水。第三種是吃動物,就是吃肉。第四種是吃植物,就是吃五穀果蔬。這個風、水、動、植四種東西,就是人類的四種重要糧食。現在分開來講。第一種吃風,大家不可以為是笑話。如果大家不相信吃風是一件最重要的事,大家不妨把鼻孔、口腔都閉住起來,一分鐘不吃風,試問要受什麼樣的感覺呢?可不可以忍受呢?我們吃風每分鐘是十六次,就是每分鐘要吃十六餐。每天吃飯最多不過是三餐,像廣東人吃飯,連消夜算起來,也不過每天吃四餐;至於一般窮人吃飯,大概都是兩餐,沒有飯吃的人就是一餐也可以渡生活。至於吃風,每日就要吃二萬三千零四十餐,少了一餐便覺得不舒服,如果數分鐘不吃,必定要死。可見風是人類養生第一種重要的物質。第二種是吃水,我們單獨靠吃飯不吃水,是不能夠養生的。一個人沒有飯吃,還可以支持過五六天,不至於死;但是沒有水吃,便不能支持過五天,一個人有五天不吃水便要死。第三種是吃植物,植物是人類養生之最要緊的糧食,人類謀生的方法很進步之後,才知道吃植物。中國是文化很老的國家,所以中國人多是吃植物。至於野蠻人多是吃動物,所以動物也是人類的一種糧食。風、水、動、植這四種物質,都是人類養生的材料。不過風和水是隨地皆有的。有人居住的地方,無論是在河邊或者是在陸地,不是有河水,便有泉水,或者是井水,或者是雨水,到處皆有水;風更是無處不有。所以風和水雖然是很重要的材料,很急需的物質,但是因為取之無盡、用之不竭,是天給與人類,不另煩人力的,所謂是一種天賜。因為這個情形,風和水這兩種物質不成問題。但是動植物質便成為問題。原始時代的人類和現在的野蠻人都是在漁獵時代,謀生的方法只是打魚獵獸,捉水陸的動物做食料。後來文明進步,到了農業時代便知道種五穀,便靠植物來養生。中國有了四千多年的文明,我們食飯的文化是比歐美進步得多,所以我們的糧食多是靠植物。植物雖然是靠土地來生長,但是更要費許多功夫,經過許多生產方法才可以得到。所以要解決植物的糧食問題,便先要研究生產問題。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以農立國,所以農業就是生產糧食的一件大工業。我們要把植物的生產增加,有什麼方法可以達到目的呢?中國的農業從來都是靠人工生產,這種人工生產在中國是很進步的,所收穫的各種出品都是很優美的,所以各國學者都極力讚許中國的農業。中國的糧食生產既然是靠農工〔民〕,中國的農民又是很辛苦勤勞,所以中國要增加糧食的生產,便要在政治、法律上製出種種規定來保護農民。中國的人口,農民是佔大多數,至少有八九成,但是他們由很辛苦勤勞得來的糧食,被地主奪去大半,自己得到手的幾乎不能夠自養,這是很不公平的。我們要增加糧食生產,便要規定法律,對於農民的權利有一種鼓勵、有一種保障,讓農民自己可以多得收成。我們要怎麼樣能夠保障農民的權利,要怎麼樣令農民自己才可以多得收成,那便是關於平均地權的問題。前幾天,我們國民黨在這個高師學校開了一個農民聯歡大會,做農民的運動,不過是想解決這個問題的起點。至於將來民生主義真是達到目的,農民問題真是完全解決,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們對於農民問題的最終結果。中國現在的農民,究竟是怎麼樣的情形呢?中國現在雖然是沒有大地主,但是一般農民有九成都是沒有田的。他們所耕的田,大都是屬於地主的。有田的人自己多不去耕。照道理來講,農民應該是為自己耕田,耕出來的農品要歸自己所有。現在的農民都不是耕自己的田,都是替地主來耕田,所生產的農品大半是被地主奪去了。這是一個很重大的問題,我們應該馬上用政治和法律來解決,如果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民生問題便無從解決。農民耕田所得的糧食,據最近我們在鄉下的調查,十分之六是歸地主,農民自己所得到的不過十分之四,這是很不公平的。若是長此以往,到了農民有知識,還有誰人再情願辛辛苦苦去耕田呢?假若耕田所得的糧食完全歸到農民,農民一定是更高興去耕田的。大家都高興去耕田,便可以多得生產。但是現在的多數生產都是歸於地主,農民不過得回四成。農民在一年之中辛辛苦苦所收穫的糧食,結果還是要多數歸到地主,所以許多農民便不高興去耕田,許多田地便漸成荒蕪,不能生產了。
我們對於農業生產,除了上說之農民解放問題以外,還有七個加增生產的方法要研究:第一是機器問題,第二是肥料問題,第三是換種問題,第四是除害問題,第五是製造問題,第六是運送問題,第七是防災問題。
第一個方法就是機器問題。中國幾千年來耕田都是用人工,沒有用過機器。如果用機器來耕田,生產上至少可以加多一倍,費用可減輕十倍或百倍。向來用人工生產,可以養四萬萬人,若是用機器生產,便可以養八萬萬人。所以我們對於糧食生產的方法,若用機器來代人工,則中國現在有許多荒田不能耕種,因為地勢太高、沒有水灌溉,用機器抽水,把低地的水抽到高地,高地有水灌溉,便可以開闢來耕種。已開闢的良田,因為沒有旱災,更可以加多生產。那些向來不能耕種的荒地,既是都能夠耕種,糧食的生產自然大大增加了。現在許多耕田抽水的機器,都是靠外國輸運進來的,如果大家都用機器,需要增加,更要我們自己可以製造機器,挽回外溢的利權。
第二個方法就是肥料問題。中國向來所用的肥料,都是人與動物的糞料和各種腐敗的植物,沒有用過化學肥料的。近來才漸漸用智利硝做肥料,像廣東河南有許多地方近來都是用智利硝來種甘蔗。甘蔗因為得了智利硝的肥料,生長的速度便加快一倍,長出來的甘蔗也加大幾倍;凡是沒有用過智利硝做肥料的甘蔗,不但是長得很慢,並且長得很小。但是智利硝是由南美洲智利國運來的,成本很高,賣價很貴,只有種甘蔗的人才能夠買用,其他普通的農業都用不起。除了智利硝之外,海中各種甲殼動物的磷質和礦山岩石中的灰質,也是很好的肥料。如果硝質、磷質和灰質三種東西再混合起來,更是一種很好的肥料,栽培甚麼植物都很容易生長,生產也可以大大的增加。比方耕一畝田,不用肥料的可以收五籮谷,如果用了肥料便可以多收二三倍。所以要增加農業的生產,便要用肥料;要用肥料,我們便要研究科學,用化學的方法來製造肥料。
製造肥料的原料,中國到處都有,像智利硝那一種原料,中國老早便用來造火藥。世界向來所用的肥料,都是南美洲智利國所產;近來科學發達,發明了一種新方法,到處可以用電來造硝,所以現在各國便不靠智利運進來的天然硝,多是用電去製造人工硝。這種人工硝和天然硝的功用相同,而且成本又極便宜,所以各國便樂於用這種肥料。但是電又是用什麼造成的呢?普通價錢極貴的電,都是用蒸汽力造成的;至於近來極便宜的電,完全是用水力造成的。近來外國利用瀑布和河灘的水力來運動發電機,發生很大的電力,再用電力來製造人工硝。瀑布和河灘的天然力是不用費錢的,所以發生電力的價錢是很便宜。電力既然是很便宜,所以由此製造出來的人工硝也是很便宜。
這種瀑布和河灘,在中國是很多的。像西江到梧州以上,便有許多河灘。將近南寧的地方有一個伏波灘,這個灘的水力是非常之大,對於往來船隻是很阻礙危險的;如果把灘水蓄起來,發生電力,另外開一條航路給船舶往來,豈不是兩全其利嗎?照那個灘的水力計算,有人說可以發生一百萬匹馬力的電。其他像廣西的撫河、紅河也有很多河灘,也可以利用來發生電力。再像廣東北部之翁江,據工程師的測量說,可以發生數萬匹馬力的電力,用這個電力來供給廣州各城市的電燈和各工廠中的電機之用,甚至於把粵漢鐵路照外國最新的方法完全電化,都可以足用。又像揚子江上游夔峽的水力,更是很大。有人考察由宜昌到萬縣一帶的水力,可以發生三千餘萬匹馬力的電力,像這樣大的電力,比現在各國所發生的電力都要大得多;不但是可以供給全國火車、電車和各種工廠之用,並且可以用來製造大宗的肥料。又像黃河的龍門,也可以發生幾千萬匹馬力的電力。由此可見,中國的天然富源是很大的。加果把揚子江和黃河的水力,用新方法來發生電力,大約可以發生一萬萬匹馬力。一匹馬力是等於八個強壯人的力,有一萬萬匹馬力便是有八萬萬人的力。一個人力的工作,照現在各國普通的規定,每天是八點鐘。如果用人力作工多過了八點鐘,便於工人的衛生有礙,生產也因之減少。這個理由,在前一回已經是講過了。用人力作工,每天不過八點鐘,但是馬力作工,每天可以作足二十四點鐘。照這樣計算,一匹馬力的工作,在一日夜之中便可等於二十四個人的工作。如果能夠利用揚子江和黃河的水力發生一萬萬匹馬力的電力,那便是有二十四萬萬個工人來做工,到了那個時候,無論是行駛火車汽車、製造肥料和種種工廠的工作,都可以供給。韓愈說,「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國家便一天窮一天。中國四萬萬人到底有多少人做工呢?中國年輕的小孩和老年的人固然是不作工,就是許多少年強壯的人,像收田租的地主,也是靠別人做工來養他們。所以中國人大多數都是不做工,都是分利,不是生利,所以中國便很窮。如果能夠利用揚子江和黃河的水力發生一萬萬匹馬力,有了一萬萬匹馬力,就是有二十四萬萬個人力,拿這麼大的電力來替我們做工,那便有很大的生產,中國一定是可以變貧為富的。所以對於農業生產,要能夠改良人工,利用機器,更用電力來製造肥料,農業生產自然是可以增加。
第三個方法就是換種問題。像一塊地方,今年種這種植物,明年改種別種植物;或者同是一樣的植物,在今年是種廣東的種子,明年是種湖南的種子,後年便種四川的種子。用這樣交換種子的方法,有什麼好處呢?就是土壤可以交替休息,生產力便可以增<加>。而種子落在新土壤,生於新空氣,強壯必加,結實必伙。所以能換種,則生產增加。
第四個方法是除物害問題。農業上還有兩種物害:一是植物的害,一是動物的害。像稻田本來是要種穀,但是當種穀的時候,常常生許多秕和野草。那些草和秕比禾生長得快,一面阻止禾的生長,一面吸收田中的肥料,於禾稻是很有害的。農民應用科學的道理,研究怎麼樣治療那些草批,以去植物之災害;同時又要研究怎麼樣去利用那些草秕,來增加五穀的結實。至於動物的害是些什麼呢?害植物的動物很多,最普通的是蝗蟲和其他各種害蟲。當植物成熟的時候,如果遇著了害蟲,便被蟲食壞了,沒有收成。像今年廣東的荔枝,因為結果的時候遇著了毛蟲,把那些荔枝花都食去了,所以今年荔枝的出產是非常之少。其他害植物的蟲是很多的,國家要用專門家對於那些害蟲來詳細研究,想方法來消除。像美國現在把這種事當作是一個大問題,國家每年耗費許多金錢來研究消除害蟲的方法。美國農業的收入,每年才可以增加幾萬萬元。現在南京雖然是設了一個昆蟲局來研究消除這種災害,但是規模太小,沒有大功效。我們要用國家的大力量,仿美國的辦法來消除害蟲,然後全國農業的災害才可以減少,全國的生產才可以增加。
第五個方法就是製造問題。糧食要留存得長久,要運送到遠方,就必須要經過一度之製造方可。我國最普通的製造方法就有兩種:一是曬乾,一是鹼鹹。好像菜乾、魚乾、肉乾、鹹菜、鹹魚、鹹肉等便是。近來外國製造新法,就有將食物煮熟或烘熟,入落罐內而封存之,存留無論怎麼長久,到時開食,其味如新。這是製造食物之最好方法。無論什麼魚肉果蔬餅食,皆可制為罐頭,分配全國或賣出外洋。
第六個方法就是運送問題。糧食到了有餘的時候,我們還要彼此調劑,拿此地的有餘去補彼地的不足。像東三省和北方是有豆有麥沒有米,南方各省是有米沒有豆和麥,我們就要把北方、東三省多餘的豆、麥拿來供給南方,更要把南方多餘的米拿去供給北方和東三省。要這樣能夠調劑糧食,便要靠運輸。現在中國最大的問題就在運輸,因為運輸不方便,所以生出許多耗費。現在中國許多地方,運送貨物都是靠挑夫。一個挑夫的力量,頂強壯的每日只能夠挑一百斤,走一百里路遠,所需要的工錢總要費一元。這種耗費,不但是空花金錢,並且空費時間,中國財富的大部分於無形中便在運輸這一方面消耗去了。講到中國農業問題,如果真是能夠做到上面所說的五種改良方法,令生產加多,但是運輸不靈又要成什麼景象呢?象前幾年我遇著了一位雲南土司,他是有很多土地的,每年收入很多租谷。他告訴我說:「每年總要燒去幾千擔谷。」我說:「谷是很重要的糧食,為什麼要把他來燒去呢?」他說:「每年收入的谷太多,自己吃不完,在附近的人民都是足食,又無商販來買。轉運的方法,只能夠挑幾十里路遠,又不能運去遠方去賣。因為不能運到遠地去賣,所以每年總是新谷壓舊谷,又沒有多的倉庫可以儲蓄,等到新谷上了市,人民總是愛吃新谷,不愛吃舊谷,所以舊谷便沒有用處。因為沒有用處,所以每年收到新谷的時候,只好燒去舊谷,騰出空倉來儲新谷。」這種燒谷的理由,就是由於生產過剩、運輸不靈的原故。中國向來最大的耗費,就是在挑夫。像廣州這個地方從前也有很多挑夫,現在城內開了馬路,有了手車,許多事便可以不用挑夫。一架手車可以抵得幾個挑夫,可以省幾個挑夫的錢;一架自動車更可以抵得十幾個挑夫,可以省十幾個挑夫的錢。有手車和自動車來運送貨物,不但是減少耗費,並可省少時間。至於西關沒有馬路的地方,還是要用挑夫來搬運。若是在鄉下,要把一百斤東西運到幾十里路遠,更是不可不用挑夫。甚至於有錢的人走路,都是用轎夫。中國從前因為這種運輸方法不完全,所以就是極重要的糧食還是運輸不通,因為糧食運輸不通,所以吃飯問題便不能解決。
中國古時運送糧食最好的方法,是靠水道及運河。有一條運河是很長的,由杭州起,經過蘇州、鎮江、揚州、山東、天津以至北通州,差不多是到北京,有三千多里路遠,實為世界第一長之運河。這種水運是很利便的,如果加多近來的大輪船和電船,自然更加利便。不過近來對於這條運河都是不大理會。我們要解決將來的吃飯問題,可以運輸糧食,便要恢復運河制度。已經有了的運河,便要修理;沒有開闢運河的地方,更要推廣去開闢。在海上運輸,更是要用大輪船,因為水運是世界上運輸最便宜的方法。其次便宜的方法就是鐵路,如果中國十八行省和新疆、滿洲、青海、西藏、內外蒙古都修築了鐵路,到處聯絡起了,中國糧食便可以四處交通,各處的人民便有便宜飯吃。所以鐵路也是解決吃飯問題的一個好方法。但是鐵路只可以到繁盛的地方才能夠賺錢,如果到窮鄉僻壤的地方去經過,便沒有什麼貨物可以運輸,也沒有很多的人民來往。在鐵路一方面,不但是不能夠賺錢,反要虧本了。所以在窮鄉僻壤的地方便不能夠築鐵路,只能夠築車路,有了車路,便可以行駛自動車。在大城市有鐵路,在小村落有車路,把路線聯絡得很完全,於是在大城市運糧食便可以用大火車,在小村落運糧食便可以用自動車。像廣東的粵漢鐵路,由黃沙到韶關,鐵路兩旁的鄉村是很多的。如果這些鄉村都是開了車路,和粵漢鐵路都是聯絡起來,不但是粵漢鐵路可以賺許多錢,就是各鄉村的交通也是很方便。假若到兩旁的各鄉村也要築許多支鐵路,用火車去運送,不用自動車去輸送,那就一定虧本。所以現在外國鄉下就是已經築成了鐵路,火車可以通行,但是因為沒有多生意,便不用火車,還是改用自動車。因為每開一次火車要燒許多煤,所費成本太大,不容易賺錢;每開一次自動車,所費的成本很少,很容易賺錢,這是近來辦交通事業的人不可不知道的。又像由廣州到澳門向來都是靠輪船,近來有人要籌辦廣澳鐵路,但是由廣州到澳門不過二百多里路程遠,如果築了鐵路,每天來往行車能開三次,還不能夠賺錢,至於每天只開車兩次,那便要虧本了。而且為節省經費,每天少開幾次車,對於交通還是不大方便。所以由廣州到澳門,最好是築車路,行駛自動車。因為築車路比築鐵路的成本是輕得多。而且火車開行一次,一個火車頭至少要拖七八架車,才不致虧本,所費的人工和煤炭的消耗是很多的,如果乘客太少,便不能夠賺錢。不比在車路行駛自動車,隨便可以開多少架車,乘客多的時候便可開一架大車,更多的時候可多開兩三架大車,乘客少的時候可以開一架小車。隨時有客到,便可以隨時開車,不比火車開車的時候有一定,如果不照開車的一定時候,便有撞車的危險。所以由廣州到澳門築車路和築鐵路比較起來,築車路是便宜得多。有了車路之後,更有窮鄉僻壤,是自動車不能到的地方,才用挑夫。由此可見,我們要解決運輸糧食問題,第一是運河,第二是鐵路,第三是車路,第四是挑夫。要把這四個方法做到圓滿的解決,我們四萬萬人才有很便宜的飯吃。
第七個方法就是防天災問題。像今年廣東水災,在這十幾天之內便可以收頭次谷,但是頭次谷將成熟的時候,便完全被水淹沒了。一畝田的谷最少可以值十元,現在被水淹浸了,便是損失了十元。今年廣東全省受水災的田該是有多少畝呢?大概總有幾百萬畝,這種損失便是幾千萬元。所以要完全解決吃飯問題,防災便是一個很重大的問題。關於這種水災是怎麼樣去防呢?現在廣東防水災的方法,設得有治河處,已經在各江兩岸低處地方修築了許多高堤。那種築堤的工程都是很堅固的,所以每次遇到大水,便可以抵禦,便不至讓大水氾濫到兩岸的田中。我去年在東江打仗,看見那些高堤都是築得很堅固,可以防水患,不至被水沖破。這是築堤來防水災的方法,是一種治標的方法;只可以說是防水災的方法之一半,還不是完全治標的方法。完全治標的方法,除了築高堤之外,還要把河道和海口一帶來浚深,把沿途的淤積沙泥都要除去。海口沒有淤積來阻礙河水,河道又很深,河水便容易流通,有了大水的時候,便不至氾濫到各地,水災便可以減少。所以浚深河道和築高堤岸兩種工程要同時辦理,才是完全治標方法。
至於防水災的治本方法是怎麼樣呢?近來的水災為什麼是一年多過一年呢?古時的水災為什麼是很少呢?這個原因,就是由於古代有很多森林,現在人民採伐木料過多,採伐之後又不行補種,所以森林便很少。許多山嶺都是童山,一遇了大雨,山上沒有森林來吸收雨水和阻止雨水,山上的水便馬上流到河裡去,河水便馬上泛漲起來,即成水災。所以要防水災,種植森林是很有關係的,多種森林便是防水災的治本方法。有了森林,遇到大雨時候,林木的枝葉可以吸收空中的水,林木的根株可以吸收地下的水;如果有極隆密的森林,便可吸收很大量的水;這些大水都是由森林蓄積起來,然後慢慢流到河中,不是馬上直接流到河中,便不至於成災。所以防水災的治本方法,還是森林。所以對於吃飯問題,要能夠防水災,便先要造森林,有了森林便可以免去全國的水禍。我們講到了種植全國森林的問題,歸到結果,還是要靠國家來經營;要國家來經營,這個問題才容易成功。今年中國南北各省都有很大的水災,由於這次大水災,全國的損失總在幾萬萬元。現在已經是民窮財盡,再加以這樣大的損失,眼前的吃飯問題便不容易解決。
水災之外,還有旱災,旱災問題是用什麼方法解決呢?象俄國在這次大革命之後有兩三年的旱災,因為那次大旱災,人民餓死了甚多,俄國的革命幾乎要失敗,可見旱災也很厲害的。這種旱災,從前以為是天數不能夠挽救,現在科學昌明,無論是什麼天災都有方法可以救。不過,這種防旱災的方法,要用全國大力量通盤計劃來防止。這種方法是什麼呢?治本方法也是種植森林。有了森林,天氣中的水量便可以調和,便可以常常下雨,旱災便可以減少。至於地勢極高和水源很少的地方,我們更要用機器抽水,來救濟高地的水荒。這種防止旱災的方法,好像是築堤防水災,同是一樣的治標方法。有了這種的治標方法,一時候的水旱天災都可以挽救。所以我們研究到防止水災與旱災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森林,要造全國大規模的森林。至於水旱兩災的治標方法,都是要用機器來抽水和建築高堤與浚深河道。這種治標與治本兩個方法能夠完全做到,水災〔旱〕天災可以免,那麼糧食之生產便不致有損失之患了。
中國如果能解放農民和實行以上這七個增加生產之方法,那麼吃飯問題到底是解決了沒有呢?就是以上種種的生產問題能夠得到了圓滿解決的時候,吃飯問題還是沒有完全解決。大家都知道歐美是以工商立國,不知道這些工商政府對於農業上也是有很多的研究。像美國對於農業的改良和研究,便是無微不至;不但對於本國的農業有很詳細的研究,並且常常派專門家到中國內地並滿洲、蒙古各處來考察研究,把中國農業工作的方法和一切種子都帶回美國去參考應用。美國近來是很注重農業的國家,所有關於農業運輸的鐵路、防災的方法和種種科學的設備,都是很完全的。但是美國的吃飯問題到底是解決了沒有呢?依我看起來,美國的吃飯問題還是沒有解決。美國每年運輸很多糧食到外國去發賣,糧食是很豐足的,為什麼吃飯問題還沒有解決呢?這個原因,就是由於美國的農業還是在資本家之手,美國還是私人資本制度。在那些私人資本制度之下,生產的方法太發達,分配的方法便完全不管,所以民生問題便不能夠解決。
我們要完全解決民生問題,不但是要解決生產的問題,就是分配的問題也是要同時注重的。分配公平方法,在私人資本制度之下是不能夠實行的。因為在私人資本制度之下,種種生產的方法都是向住一個目標來進行,這個目標是什麼呢?就是賺錢。因為糧食的生產是以賺錢做目標,所以糧食在本國沒有高價的時候,便運到外國去賣,要賺多錢。因為私人要賺多錢,就是本國有饑荒,人民沒有糧食,要餓死很多人,那些資本家也是不去理會。像這樣的分配方法,專是以賺錢為目標,民生問題便不能夠完全解決。我們要實行民生主義,還要注重分配問題。我們所注重的分配方法,目標不是在賺錢,是要供給大家公眾來使用。中國的糧食現在本來是不夠,但是每年還有數十萬萬個雞蛋和<很多>谷米、大豆運到日本和歐美各國去,這種現象是和印度一樣的。印度不但是糧食不夠,且每年都是有饑荒,但是每年運到歐洲的糧食數目,印度還佔了第三個重要位置。這是什麼原因呢?這個原因就是由於印度受了歐洲經濟的壓迫,印度尚在資本制度時代,糧食生產的目標是在賺錢。因為生產的目標是在賺錢,印度每年雖是有饑荒,那般生產的資本家知道拿糧食來救濟饑民是不能夠賺錢的,要把他運到歐洲各國去發賣便很可以賺錢,所以那些資本家寧可任本地的饑民餓死,也要把糧食運到歐洲各國去賣。我們的民生主義,目的是在打破資本制度。中國現在是已經不夠飯吃,每年還要運送很多的糧食到外國去賣,就是因為一般資本家要賺錢。如果實行民生主義,便要生產糧食的目標不在賺錢,要在給養人民。我們要達到這個目的,便要把每年生產有餘的糧食都儲蓄起來,不但是今年的糧食很足,就是明年、後年的糧食都是很足,等到三年之後的糧食都是很充足,然後才可以運到外國去賣;如果在三年之後還是不大充足,便不准運出外國去賣。要能夠照這樣做去,來實行民生主義,以養民為目標,不以賺錢為目標,中國的糧食才能夠很充足。
所以,民生主義和資本主義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資本主義是以賺錢為目的,民生主義是以養民為目的。有了這種以養民為目的的好主義,從前不好的資本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我們實行民生主義來解決中國的吃飯問題,對於資本制度只可以逐漸改良,不能夠馬上推翻。我們的目的,本是要中國糧食很充足,等到中國糧食充足了之後,更進一步便容易把糧食的價值弄到很便宜。現在中國正是米珠薪桂,這個米珠薪桂的原因,就是由於中國的糧食被外國奪去了一部分,進出口貨的價值不能相抵,受外國的經濟壓迫,沒有別的貨物可以相消,只有拿人民要吃的糧食來作抵。因為這個道理,所以現在中國有很多人沒有飯吃,因為沒有飯吃,所以已生的人民要死亡,未生的人民要減少。全國人口逐漸減少,由四萬萬減到三萬萬一千萬,就是由於吃飯問題沒有解決,民生主義沒有實行。
對於吃飯的分配問題,到底要怎麼樣呢?吃飯就是民生的第一個需要。民生的需要,從前經濟學家都是說衣、食、住三種;照我的研究,應該有四種,於衣食住之外,還有一種就是行。行也是一種很重的需要;行就是走路。我們要解決民生問題,不但是要把這四種需要弄到很便宜,並且要全國的人民都能夠享受。所以我們要實行三民主義來造成一個新世界,就要大家對於這四種需要都不可短少,一定要國家來擔負這種責任。如果國家把這四種需要供給不足,無論何人都可以來向國家要求。國家對於人民的需要固然是要負責任,至於人民對於國家又是怎麼樣呢?人民對於國家應該要盡一定的義務,像做農的要生糧食,做工的要制器具,做商的要通有無,做士的要盡才智。大家都能各盡各的義務,大家自然可以得衣食住行的四種需要。我們研究民生主義,就要解決這四種需要的問題。
今天先講吃飯問題,第一步是解決生產問題,生產問題解決之後,便在糧食的分配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便要每年儲蓄,要全國人民有三年之糧,等到有了三年之糧以後,才能夠把盈餘的糧食運到外國去賣。這種儲蓄糧食的方法,就是古時的義倉制度。不過這種義倉制度,近來已經是打破了。再加以歐美的經濟壓迫,中國就變成民窮財盡。所以這是解決民生問題最著急的時候,如果不趁這個時候來解決民生問題,將來再去解決便是更難了。我們國民黨主張三民主義來立國,現在講到民生主義,不但是要注重研究學理,還要注重實行事實。在事實上頭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吃飯。我們要解決這個吃飯問題,是先要糧食的生產很充足,次要糧食的分配很平均;糧食的生產和分配都解決了,還要人民大家都盡義務。人民對於國家能夠大家盡義務,自然可以得到家給人足,吃飯問題才算是真解決。吃飯問題能夠解決,其餘的別種問題也就可以隨之而決。
第四講
(八月二十四日)
今天所講的是穿衣問題。在民生主義裡頭,第一個重要問題是吃飯,第二個重要問題是穿衣。所以在吃飯問題之後,便來講穿衣問題。
我們試拿進化的眼光來觀察宇宙間的萬物,便見得無論什麼動物植物都是要吃飯的,都是要靠養料才能夠生存,沒有養料便要死亡。所以吃飯問題,不但是在動物方面是很重要,就是在植物那方面也是一樣的重要。至於穿衣問題,宇宙萬物之中,只是人類才有衣穿,而且只是文明的人類才是有衣穿。他種動物植物都沒有衣穿,就是野蠻人類也是沒有衣穿。所以吃飯是民生的第一個重要問題,穿衣就是民生的第二個重要問題。現在非洲和南洋各處的野蠻人都是沒有衣穿,可見我們古代的祖宗也是沒有衣穿。由此更可見,穿衣是隨文明進化而來,文明愈進步,穿衣問題就愈複雜。原人時代的人類所穿的衣服是「天衣」。什麼叫天衣呢?象飛禽走獸,有天生的羽毛來保護身體,那種羽毛便是禽獸的天然衣服,那種羽毛是天然生成的,所以叫做天衣。原人時代的人類,身上也生長得有許多毛,那些毛便是人類的天衣。後來人類的文明進化,到了遊牧時代,曉得打魚獵獸,便拿獸皮做衣。有了獸皮來做衣,身上生長的毛漸漸失了功用,便逐漸脫落。人類文明愈進步,衣服愈完備,身上的毛愈少。所以文明愈進步的人類,身上的毛便是很少;野蠻人和進化不久的人,身上的毛還是很多。拿中國人和歐洲人來比較,歐洲人身上的毛都是比中國人多,這個原因,就是歐洲人在天然進化的程度還不及中國人。由此可見,衣的原始,最初是人類身上天然生長的毛。後來人類進化,便打死猛獸,拿獸肉來吃,拿獸皮來穿,獸皮便是始初人類的衣。有一句俗語說:「食肉寢皮。」這是一句很古的話。這句話的意思,本是罵人做獸類,但由此便可證明古代人類打死獸類之後,便拿他的肉來做飯吃,拿他的皮來做衣穿。後來人類漸多,獸類漸少,單用獸皮便不夠衣穿,便要想出別種材料來做衣服,便發明了別種衣服的材料。什麼是做衣服的材料呢?我前一回講過,吃飯的普通材料,是靠動物的肉和植物的果實。穿衣的材料和吃飯的材料是同一來源的,吃飯材料要靠動物和植物,穿衣材料也是一樣的要靠動物和植物。除了動物和植物以外,吃飯穿衣便沒有別的大來源。
我們現在要解決穿衣問題,究竟達到什麼程度呢?穿衣是人類的一種生活需要。人類生活的程度,在文明進化之中可以分作三級。第一級是需要,人生不得需要,固然不能生活,就是所得的需要不滿足,也是不能充分生活,可說是半死半活。所以第一級的需要,是人類的生活不可少的。人類得了第一級需要生活之外,更進一步便是第二級,這一級叫做安適。人類在這一級的生活,不是為求生活的需要,是於需要之外更求安樂,更求舒服。所以在這一級的生活程度,可以說是安適。得了充分安適之後,再更進一步,便想奢侈。比方拿穿衣來講,古代時候的衣服所謂是夏葛冬裘,便算了滿足需要;但是到了安適程度,不只是夏葛冬裘,僅求需要,更要適體,穿到很舒服;安適程度達到了之後,於適體之外,還要更進一步,又求美術的雅觀,夏葛要弄到輕綃幼絹,冬裘要取到海虎貂鼠。這樣穿衣由需要一進而求安適,由安適再進而求雅觀。便好像是吃飯問題,最初只求清菜淡飯的飽食,後來由飽食便進而求有酒有肉的肥甘美味,更進而求山珍海味。好像現在廣東的酒席,飛禽走獸,燕窩魚翅,無奇不有,無美不具,窮奢極欲,這就是到了極奢侈的程度。我們現在要解決民生問題,並不是要解決安適問題,也不是要解決奢侈問題,只要解決需要問題。這個需要問題,就是要全國四萬萬人都可以得衣食的需要,要四萬萬人都是豐衣足食。
我在前一回講過,中國人口的數目是由四萬萬減到三萬萬一千萬,我們現在對於這三萬萬一千萬人的穿衣問題,要從生產上和製造上通盤計劃,研究一種方法來解決。如果現在沒有方法來解決,這三萬萬一千萬人恐怕在一兩年之後還要減少幾千萬。今年的調查已經只有三萬萬一千萬,再過幾年,更是不足。現在只算三萬萬人,我們對於這三萬萬人便要統籌一個大計劃,來解決這些人數的穿衣問題。要求解決這種問題的方法,首先當要研究是材料的生產。就穿衣問題來講,穿衣需要的原料是靠動物和植物,動物和植物的原料一共有四種。這四種原料,有兩種是從動物得來的,有兩種是從植物得來的。這四種原料之中,第一種是絲,第二種是麻,第三種是棉,第四種是毛。棉和麻是從植物得來的原料,絲和毛是從動物得來的原料。絲是由於一種蟲叫做蠶吐出來的,毛是由於羊和駱駝及他種獸類生出來的。絲、毛、棉、麻這四種物件,就是人生穿衣所需要的原料。
現在先就絲來講。絲是穿衣的一種好材料。這種材料是中國最先發明的,中國人在極古的時候便穿絲。現在歐美列強的文化雖然是比我們進步得多,但是中國發明絲的那個時候,歐美各國還是在野蠻時代,還是茹毛飲血。不但是沒有絲穿,且沒有衣穿;不但是沒有衣穿,並且身上還有許多毛,是穿著「天衣」,是一種野蠻人。到近兩三百年來,他們的文化才是比我們進步,才曉得用絲來做好衣服的原料。他們用絲不只是用來做需要品,多是用來做奢侈品。中國發明絲來做衣服的原料,雖然有了幾千年,但是我們三萬萬人的穿衣問題,還不是在乎絲的問題。我們穿衣的需要品並不是絲,全國人還有許多用不到絲的。我們每年所產的絲,大多數都是運到外國,供外國做奢侈品。在中國最初和外國通商的時候,出口貨物之中第一大宗便是絲。當時中國出口的絲很多,外國進口的貨物很少。中國出口的貨物和外國進口的貨物價值比較,不但是可以相抵,而且還要超過進口貨。中國出口貨物,除了絲之外,第二宗便是茶。絲、茶這兩種貨物,在從前外國都沒有這種出產,所以便成為中國最大宗的出口貨。外國人沒有茶以前,他們都是喝酒,後來得了中國的茶,便喝<茶>來代酒,以後喝茶成為習慣,茶便成了一種需要品。因為從前絲和茶,只有中國才有這種出產,外國沒有這種貨物,當時中國人對於外國貨物的需要也不十分大,外國出產的貨物又不很多,所以通商幾十年,和外國交換貨物,我們出口絲茶的價值便可以和外國進口貨物的價值相抵消,這就是出口貨和進口貨的價值兩相平均。但是近來外國進口的貨物天天加多,中國出口的絲茶天天減少,進出口貨物的價值便不能相抵消。中國所產的絲近來被外國學去了,像歐洲的法蘭西和意大利現在就出產許多絲。他們對於養蠶、紡絲和制絲種種方法,都有很詳細的研究,很多的發明,很好的改良。日本的絲業不但是倣傚中國的方法,而且採用歐洲各國的新發明,所以日本絲的性質便是很進步,出產要比中國多,品質又要比中國好。由於這幾個原因,中國的絲茶在國際貿易上便沒有多人買,便被外國的絲茶奪去了。現在出口的數量,更是日日減少。中國絲茶的出口既是減少,又沒有別的貨物可以運去外國來抵消外國進口貨的價值,所以每年便要由通商貿易上進貢於各國者約有五萬萬元大洋,這就是受了外國經濟的壓迫。中國受外國的經濟壓迫愈厲害,民生問題愈不能夠解決。中國絲在國際貿易上,完全被外國絲奪去了。品質沒有外國絲的那麼好,價值也沒有外國絲那麼高,但是因為要換外國的棉布棉紗來做我們的需要品,所以自己便不能夠拿絲來用,要運去外國換更便宜的洋布和洋紗。
至於講到絲的工業,從前發明的生產和製造方法都是很好的,但是一成不易,總不知道改良。後來外國學了去,加以近來科學昌明,更用科學方法來改良,所以製出的絲便駕乎中國之上,便侵佔中國蠶絲的工業。我們考究中國絲業之所以失敗的原因,是在乎生產方法不好。中國所養的蠶很多都是有病的,一萬條蠶蟲裡頭,大半都是結果不良,半途死去;就是幸而不死,這些病蠶所結的繭,所出的絲,也是品質不佳,色澤不好。而且繅絲的方法不完全,斷口太多,不合外國織綢機器之用。由於這些原因,中國絲便漸漸失敗,便不能敵外國絲。在幾十年以前,外國養蠶的方法也是和中國一樣。中國農民養蠶,有時成績很優,有時完全失敗;這樣結果,一時好一時不好,農民沒有別的方法去研究,便歸之於命運。養蠶的收成不好,便說是「命運不佳」。外國初養蠶的時候,也有許多病蠶,遇著失敗沒有方法去挽救,也是安於命運。後來科學家發明生物學,把一切生物留心考察,不但是眼所能看得見的生物要詳細考究,就是眼看不見、要用幾千倍顯微鏡才能看見的生物,也要過細去考究。由於這樣考究,法國有一位科學家叫做柏斯多,便得了一個新發明。這個發明就是:一切動物的病,無論是人的病或是蠶的病,都是由於一種微生物而起;生了這種微生物,如果不能夠除去,受病的動物便要死。他用了很多功夫,經過了許多研究,把微生物考究得很清楚,發明了去那種微生物來治療蠶疾的方法,傳到法國、意國的養蠶家。法國、意國人民得了這個方法,知道醫蠶病,於是病蠶便少了很多,到繅絲的時候成績便很好,絲業便很進步。後來日本學了這個方法,他們的絲業也是逐漸進步。中國的農家一向是守舊,不想考究新法,所以我們的絲業便一天一天的退步。現在上海的絲商設立了一間生絲檢查所,去考究絲質,想用方法來改良。廣東嶺南大學也有用科學方法來改良蠶種,把蠶種改良了之後,所得絲的收成是很多,所出絲的品質也是很好。但是這樣用科學方法去改良蠶種,還只是少數人才知道,大多數的養蠶家還沒有知道。中國要改良絲業來增加生產,便要一般養蠶家都學外國的科學方法,把蠶種和桑葉都來改良,蠶種和桑葉改良之後,更要把紡絲的方法過細考究,把絲的種類、品質和色澤都分別改良,中國的絲業便可以逐漸進步,才可以和外國絲去競爭。如果中國的桑葉、蠶種和絲質沒有改良,還是老守舊法,中國的絲業不止是失敗,恐怕要歸天然的淘汰,處於完全消滅。現在中國自己大多數都不用絲,要把絲運出口去換外國的洋布洋紗,如果中國的絲質不好,外國不用中國絲,中國絲便沒有銷路,不但是失了一宗大富源,而且因為沒有出口的絲去換外國洋布洋紗,中國便沒有穿衣的材料。所以中國要一般人有穿衣的材料,來解決穿衣問題,便要保守固有的工業,改良蠶種、桑葉,改良紡絲的方法。至於中國絲織的綾羅綢緞,從前都是很好,是外國所不及的。現在外國用機器紡織所製出的絲織品,比中國更好得多;近來中國富家所用頂華美的絲織品,都是從外國來的。可見我們中國的國粹工業,現在已經是失敗了。我們要解決絲業問題,不但是要改良桑葉、蠶種,改良養蠶和紡絲方法來造成很好的絲,還要學外國用機器來織造綢緞,才可以造成頂華美的絲織品,來供大眾使用。等到大眾需要充足之後,才把有餘的絲織品運去外國,去換別種貨物。
穿衣所需要的材料除了絲之外,第二種便是麻。麻也是中國最先發明的。中國古代時候,便已經發明了用麻制布的方法,到今日大家還是沿用那種舊方法。中國的農工業總是沒有進步,所以制麻工業近來也被外國奪去了。近日外國用新機器來制麻,把麻製成麻紗,這種用機器製出來的麻紗,所有的光澤都和絲差不多。外國更把麻和絲混合起來織成種種東西,他們人民都是很樂用的。這種用麻、絲混合織成的各種用品,近來輸入中國很多,中國人也是很歡迎,由此便奪了中國的制麻工業。中國各省產麻很多,由麻製出來的東西,只供夏天衣服之用,只可以用一季。我們要改良制麻工業,便要根本上從農業起,要怎麼樣種植,要怎麼樣施用肥料,要怎麼樣製造細麻線,都要過細去研究,麻業才可以進步,制得的出品才是很便宜。中國制麻工業完全是靠手工,沒有用機器來製造。用手工制麻,不但是費許多工夫,製出的麻布不佳,就是成本也是很貴。我們要改良麻業,造出好麻,一定要用一種大計劃。這種計劃,是先從農業起首來研究,自種植起以至於製造麻布,每步工夫都要採用科學的新方法。要能夠這樣改良,我們才可以得到好麻,才可以製出很便宜的衣料。
絲、麻這兩種東西用來做穿衣的材料,是中國首先發明的。但是現在穿衣的材料,不只是用絲、麻,大多數是用棉,現在漸漸用毛。棉、毛這兩種材料,現在都是人人穿衣所需要的。中國本來沒有棉,此種吉貝棉是由印度傳進來的。中國得了印度的棉花種子,各處種植起來,便曉得紡紗織布,成了一種棉花工業。近來外國的洋布輸入中國,外國洋布比中國的土布好,價錢又便宜,中國人便愛穿洋布,不愛穿土布,中國的土布工業便被洋布打銷了。所以中國穿衣的需要材料便不得不靠外國,就是有些土布小工業,也是要用洋紗來織布。由此可見中國的棉業,根本上被外國奪去了。中國自輸入印度棉種之後,各處都是種得很多,每年棉花的出產也是很多。世界產棉的國家,第一個是美國,其次是印度,中國產棉花是算世界上的第三等國。中國所產的棉雖然是不少,天然品質也是很好,但是工業不進步,所以自己不能夠用這種棉花來製成好棉布棉紗,只可將棉花運到外國去賣。中國出口的棉花大多數是運到日本,其餘運到歐美各國。日本和歐美各國來買中國棉花,是要拿來和本國的棉花混合,才能夠織成好布。所以日本大阪各紡紗織布廠所用的原料,不只一半是中國的棉花。他們拿中國的棉花織成布之後,再把布又運到中國來賺錢。本來中國的工人是頂多的,工錢也是比各國要便宜的,中國自己有棉花,又有賤價的工人,為什麼還要把棉花運到日本去織布呢?為什麼自己不來織布呢?日本的工人不多,工價又貴,為什麼能夠買中國棉花,織成洋布,運回中國來賺錢呢?推究這個原因,就是由於中國的工業不進步,不能夠製造便宜布;日本的工業很進步,能夠製造很便宜的布。
所以要解決穿衣問題,便要解決農業和工業的兩個問題。如果農業和工業兩個問題不能夠解決,不能夠增加生產,便沒有便宜衣穿。中國自己既是不能織造便宜布,便要靠外國運布進來。外國運布來中國,他們不是來盡義務,也不是來進貢,他們運貨進來是要賺錢的,要用一塊錢的貨,換兩塊中國錢。中國的錢被外國賺去了,就是要受外國的經濟壓迫。追究所以受這種壓迫的原因,還是由於工業不發達。因為工業不發達,所以中國的棉花都要運去外國,外國的粗棉布還要買進來。中國人天天<穿>的衣服都是靠外國運進來,便要出很高的代價;這種很高的代價,便是要把很貴重的金銀、糧食運到外國去抵償。這樣情形,便很像破落戶的敗家子孫自己不知道生產,不能夠謀衣食,便要把祖宗留傳下的珍寶玩器那些好東西賣去換衣食一樣。這就是中國受外國經濟壓迫的現狀。
我從前在民族主義中已經是講過了,中國受外國經濟的壓迫,每年要被外國奪去十二萬萬至十五萬萬元。這十五萬萬元的損失之中,頂大的就是由於進口貨同出口貨不相比對。照這兩三年海關冊的報告,出口貨比進口貨要少三萬萬餘兩。這種兩數是海關秤,這種海關秤的三萬萬餘兩,要折合上海大洋便有五萬萬元,若果折合廣東毫銀便有六萬萬元。這就是出口貨同進口貨不能相抵銷的價值。進口貨究竟是些什麼東西呢?頂大的是洋紗洋布,這種洋紗洋布都是棉花織成的,所以中國每年進口的損失,大多數是由於棉貨。據海關冊的報告,這種進口棉貨的價值,每年要有二萬萬海關兩,折合上海大洋便有三萬萬元。這就是中國用外國的棉布每年要值三萬萬元,拿中國近來人口的數目比較起來,就是每一個人要用一塊錢來穿洋布。由此可見現在中國民生的第二個需要,都是用外國材料。中國本來有棉花,工人很多,工錢又賤,但是不知道振興工業來挽回利權,所以就是穿衣便不能不用洋布,便不能不把許多錢都送到外國人。要送錢到外國人,就是受外國的經濟壓迫,沒有方法來解決。我們直接穿衣的民生問題,更是不能解決。大家要挽回利權,先解決穿衣問題,便要減少洋紗洋布的進口。要解決這個問題,有什麼好方法呢?
當歐戰的時候,歐美各國沒有洋布運進中國,到中國的洋布都是從日本運來的。日本在那個時候,供給歐洲協約國的種種軍用品,比較運洋布來中國還要賺錢得多,所以日本的大工廠都是製造軍用品去供給協約國,只有少數工廠才製造洋紗洋布運到中國來賣。中國市面上的布便不夠人民穿,布價便是非常之貴。當時中國的商人要做投機事業,便發起設立許多紗廠布廠,自己把棉花來紡成洋紗,更用洋紗織成洋布。後來上海設立幾十家工廠,都是很賺錢,一塊錢的資本差不多要賺三四塊錢,有幾倍的利息。一般資本家見得這樣的大利,大家更想發大財,便更投許多資本去開紗廠布廠,所以當時在上海的紗廠布廠真是極一時之盛。那些開紗廠布廠新發財的資本家,許多都稱為棉花大王。但是到現在,又是怎麼樣情形呢?從前有幾千萬的富翁,現在都是虧大本,變成了窮人。從前所開的紗廠布廠,現在因為虧了本,大多數都是停了工。如果再不停工,還更要虧本,甚至於要完全破產。
這是什麼原因呢?一般人以為外國的洋布洋紗之所以能夠運到中國來的原故,是由於用機器來紡紗織布。這種用機器來紡紗織布,比較用手工來紡紗織布,所得的品質是好得多,成本是輕得多;所以外國在中國買了棉花,運回本國織成洋布之後,再運來中國,這樣往返曲折,還能夠賺錢。推究他們能夠賺錢的原因,是由於用機器。由於他們都是用機器,所以中國一般資本家都是學他們,也是用機器來織布紡紗,開了許多新式的大紗廠大布廠,所投的資本大的有千萬,小的也有百幾十萬。那些紗廠和布廠在歐戰的時候本賺了許多錢,但是現在都是虧本,大多數都是停工,從前的棉花大王現在多變成了窮措大。推到我們現在的紗廠和布廠也是用機器,同是一樣的用機器,為什麼他們外國人用機器織布紡紗便賺錢,我們中國人用機器織布紡紗便要虧本呢?而且外國織布的棉花還是從中國買回去的,外國買到棉花運回本國去,要花一筆運費;織成洋布之後再運來中國,又要花一筆運費。一往一返,要多花兩筆運費。再者,外國工人的工錢又比中國高得多。中國用本地的土產來製造貨物,所用的機器和外國相同,而且工錢又便宜,照道理是應該中國的紗廠布廠能夠賺錢,外國的紗廠布廠要虧本。為什麼所得結果恰恰是相反呢?
這個原因,就是中國的棉業受了外國政治的壓迫。外國壓迫中國,不但是專用經濟力。經濟力是一種天然力量,就是中國所說的「王道」。到了經濟力有時而窮,不能達到目的的時候,便用政治來壓迫。這種政治力,就是中國所說的「霸道」。當從前中國用手工和外國用機器競爭的時代,中國的工業歸於失敗,那還是純粹經濟問題;到了歐戰以後,中國所開紗廠布廠也學外國用機器去和他們競爭,弄到結果是中國失敗,這便不是經濟問題,是政治問題。外國用政治力來壓迫中國是些什麼方法呢?從前中國滿清政府和外國戰爭,中國失敗之後,外國便強迫中國立了許多不平等的條約,外國至今都是用那些條約來束縛中國。中國因為受了那些條約的束縛,所以無論什麼事都是失敗。中國和外國如果在政治上是站在平等的地位,在經濟一方面可以自由去和外國競爭的,中國還可以支持,或不至於失敗。但是外國一用到政治力,要拿政治力量來做經濟力量的後盾,中國便沒有方法可以抵抗、可以競爭。
外國束縛中國的條約,對於棉業問題是有什麼關係呢?現在外國運洋紗到中國,在進口的時候,海關都是要行值百抽五的關稅;進口之後,通過中國內地各處,再要行值百抽二點五的釐金。統計起來,外國的洋紗洋布只要百分之七?五的厘稅,便可以流通中國各處,暢行無阻。至於中國紗廠布廠織成的洋布,又是怎麼樣呢?在滿清的時候,中國人都是做夢,糊糊塗塗,也是聽外國人主持。凡是中國在上海等處各工廠所出的布匹,都要和外國的洋布一樣,要行值百抽五的關稅;經過內地各處的時候,又不能和外國洋布一樣只納一次釐金,凡是經過一處地方便要更納一次釐金,經過幾處地方便要納幾次釐金。講到中國土布納海關稅是和外國洋布一樣,納釐金又要比外國洋布多幾次,所以中國土布的價錢便變成非常之高。土布的價錢太高,便不能流通各省,所以就是由機器織成的布,還是不能夠和外國布來競爭。外國拿條約來束縛中國的海關釐金,釐金廠對於外國貨不能隨便加稅,對於中國貨可以任意加稅。好像廣東的海關,不是中國人管理,是外國人管理,我們對於外國貨物便不能自由加稅。中國貨物經過海關,都由外國人任意抽稅,通過各關卡更要納許多數次釐金。外國貨物納過一次稅之後,便通行無阻。這就是中外貨物的稅率不平均。因為中外貨物的稅率不平均,所以中國的土布便歸失敗。
至於歐美平等的獨立國家,彼此的關稅都是自由,都沒有條約的束縛,各國政府都是可以自由加稅。這種加稅的變更,是看本國和外國的經濟狀態來定稅率的高下。如果外國有很多貨物運進來,侵奪本國的貨物,馬上便可以加極重的稅來壓制外國貨;壓制外國貨就是保護本國貨。這種稅法,就叫做「保護稅法」。譬如中國有貨運到日本,日本對於中國貨物最少也要抽值百分之三十的、稅;他們本國的貨物便不抽稅。所以日本貨物原來成本是一百元的,因為不納稅,仍是一百元,日本貨物如果賣一百二十元,便有二十元的利。中國貨運到日本去,若賣了一百二十元,便要虧十元的血本。由此日本便可以抵制中國貨,可以保護本國貨。這種保護本國貨物的發達,抵制外國貨物的進口,是各國相同的經濟政策。
我們要解決民生問題,保護本國工業不為外國侵奪,便先要有政治力量,自己能夠來保護工業。中國現在受條約的束縛,失了政治的主權,不但是不能保護本國工業,反要保護外國工業。這是由於外國資本發達,機器進步,經濟方面已經佔了優勝;在經濟力量之外,背後還有政治力量來做後援。所以中國的紗廠布廠,當歐戰時候沒有歐美的洋布洋紗來競爭,才可以賺錢;歐戰之後,他們的洋布洋紗都是進中國來競爭,我們便要虧本。講到穿衣問題裡買,最大的是棉業問題,我們現在對於棉業問題沒有方法來解決。中國棉業還是在幼稚時代,機器沒有外國的那樣精良,工廠的訓練和組織又沒有外國的那麼完備,所以中國的棉業就是不抽釐金關稅,也是很難和外國競爭。如果要和外國競爭,便要學歐美各國的那種政策。
歐美各國對於這種政策是怎麼樣呢?在幾十年以前,英國的工業是占世界上第一個地位,世界所需要的貨物都靠英國來供給。當時美國還是在農業時代,所有的小工業完全被英國壓迫,不能夠發達。後來美國採用保護政策,實行保護稅法,凡是由英國運到美國的貨物,便要行值百抽五十或者值百抽一百的重稅。因此英國貨物的成本便要變成極大,便不能和美國貨物去競爭,所以許多貨物便不能運去美國。美國本國的工業便由此發達,現在是駕乎英國之上。德國在數十年之前也是農業國,人民所需要的貨物也是要靠英國運進去,要受英國的壓迫。後來行了保護政策,德國的工業也就逐漸發達,近來更駕乎各國之上。由此可見,我們要發達中國的工業,便應該倣傚德國、美國的保護政策,來抵制外國的洋貨,保護本國的土貨。
現在歐美列強都是把中國當做殖民地的市場,中國的主權和金融都是在他們掌握之中。我們要解決民生問題,如果專從經濟範圍來著手,一定是解決不通的。要民生問題能夠解決得通,便要先從政治上來著手,打破一切不平等的條約,收回外人管理的海關,我們才可以自由加稅,實行保護政策。能夠實行保護政策,外國貨物不能侵入,本國的工業自然可以發達。中國要提倡土貨、抵制洋貨,從前不知道運動了好幾次,但是全國運動不能一致,沒有成功;就令全國運動能夠一致,也不容易成功。這個原因,就是由於國家的政治力量太薄弱,自己不能管理海關。外國人管理海關,我們便不能夠自由增減稅率;不能夠自由增減稅率,沒有方法令洋布的價貴,土布的價賤,所以現在的洋布便是便宜過土布。洋布便宜過土布,無論是國民怎麼樣提倡愛國,也不能夠永久不穿洋布來穿土布。如果一定要國民永久不穿洋布來穿土布,那便是和個人的經濟原則相反,那便行不通。比方一家每年要用三十元的洋布,如果抵制洋布、改用土布,土布的價貴,每年便不止費三十元,要費五六十元,這就是由於用土布每年便要多費二三十元。這二三十元的耗費,或者一時為愛國心所激動,寧可願意犧牲。但是這樣的感情衝動,是和經濟原則相反,決計不能夠持久。我們要合乎經濟原則,可以持久,便要先打破不平等的條約,自己能夠管理海關,可以自由增減稅率,令中國貨和外國貨價錢平等。譬如一家每年穿洋布要費三十元,穿土布也只費三十元,那才是正當辦法,那才可以持久。我們如果能夠更進一步,能令洋布貴過土布,令穿外國洋布的人一年要費三十元,穿本國土布的人一年只費二十元,那便可以戰勝外國的洋布工業,本國的土布工業便可以大發達。由此可見我們講民生主義,要解決穿衣問題,要全國穿土布、不准外國洋布進口,便要國家有政治權力,穿衣問題才可以解決。
講到民生主義的穿衣問題,現在最重要的材料就是絲、麻、棉、毛四種。這四種材料之中的毛,中國也是出產好多,品質也是比外國好。不過中國的這種工業不發達,自己不製造,便年年運到外國去賣。外國收中國的毛,製成絨呢,又再運回中國來賣,賺中國的錢。如果我們恢復主權,用國家的力量來經營毛業,也可以和棉業同時來發達。毛工業能夠發達,中國人在冬天所需要的絨呢,便可以不用外國貨。有盈餘的時候,更可以象絲一樣,推廣到外國去銷行。現在中國的制毛工業不發達,所以只有用帶皮的毛;脫皮的散毛在中國便沒有用處,便被外國用賤價收買,織成絨呢和各種氈料,運回中國來賺我們的錢。由此可見,中國的棉業和毛業,同是受外國政治經濟的壓迫。所以我們要解決穿衣問題,便要用全國的大力量統籌計劃,先恢復政治的主權,用國家的力量來經營絲、麻、棉、毛的農業和工業;更要收回海關來保護這四種農業和工業,加重原料之出口稅及加重洋貨之入口稅。我國之紡織工業必可立時發達,而穿衣材料之問題方能解決。
衣服的材料問題可以解決,我們便可來講穿衣之本題。穿衣之起源前已講過,就系用來御寒,所以穿衣之作用第一就系用來保護身體。但是後來文明漸進,就拿來彰身,所以第二之作用就系要來好看,叫做壯觀瞻。在野蠻時代的人無衣來彰身,就有圖騰其體的,就是用顏色塗畫其身,即古人所<謂>「文身」是也。至今文明雖進,而穿衣作用仍以彰身為重,而御寒保體的作用反多忽略了。近代窮奢斗侈,不獨材料時時要花樣翻新,就衣裳之款式也年年有寬狹不同。而習俗之好尚,又多有視人衣飾以為優劣之別,所以有「衣冠文物」就是文化進步之別稱。迨後君權發達,則又以衣服為等級之區別,所以第三個作用,衣飾即為階級之符號。至今民權發達,階級削平,而共和國家之陸海軍,亦不能除去以衣飾為等級之習尚。照以上這三個衣服之作用,一護體、二彰身、三等差之外,我們今天以穿衣為人民之需要,則在此時階級平等、勞工神聖之潮流,為民眾打算穿衣之需要,則又要加多一個作用,這個作用就是要方便。故講到今日民眾需要之衣服之完全作用,必要能護體、能美觀、又能方便不礙於作工,乃為完美之衣服。
國家為實行民生主義,當本此三穿衣之作用,來開設大規模之裁縫廠於各地。就民數之多少,寒暑之節候,來製造需要之衣服,以供給人民之用。務使人人都得到需要衣服,不致一人有所缺乏。–此就是三民主義國家之政府對於人民穿衣需要之義務。而人民對於國家,又當然要盡足國民之義務,否則失去國民之資格。凡失去國民之資格者,就是失去主人之資格。此等遊惰之流氓,就是國家人群之蟊賊,政府必當執行法律以強迫之,必使此等流氓漸變為神聖之勞工,得以同享國民之權利。如此,流氓盡絕,人人皆為生產之分子,則必豐衣足食,家給人足,而民生問題便可以解決矣。
注釋:
1[按照孫中山原來的計劃,民生主義部分還準備講兩次,即住和行的問題。後來未續講。]
據孫文講演、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編輯《民生主義》(廣州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