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或因自然生态变迁,或因社会形态转化,或因历史事件影响,由之形成一系列交相递嬗的历史时段,产生一连串划分时代的社会焦点。虽然,时间的延伸对于历史的转折并不一定具有客观的规定性,但是,“自然时间”的推移一旦与人类社会活动相映衬,就会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时间”。重大历史时间的递进,对于人类社会的先进分子,尤其是对于富有敏感的历史观念和时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往往会在思想上和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压力和影响,驱使人们或对过去一段历史进行反思,或对今后一段历史进行展望,从而产生强烈的历史转折意识和变革社会的迫切要求,进而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推动和加速历史的进程。这说明,重大的社会变革构成了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反言之,重大历史时间的递进,又在某种意义上召唤着重大社会变革的出现。
百余年前的19-20世纪之交,即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史例。
19-20世纪之交,正是晚清政府统治的最后一二十年,也是中国社会由两千多年的封建形态向近代社会迈进的转型时期。在此期间,中国传统社会面临前所未遇的历史“变局”的巨大挑战。面对这一世纪的挑战,中国的一代先进分子,提出了种种应变方案,并且亟亟致力于挽救民族危亡、追求国家富强的社会实践。他们不问得失,不计成败;或著书立说,以文报国;或诉诸武力,以身许国,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他们所发动的或急或缓的社会革新运动,构成了世纪末叶的进步潮流,迫使晚清政府进行有限的改革,从而加速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变迁,使中国由“不变”到“巨变”。所以,上个世纪之交的社会变革,不仅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焦点,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重大转折。
19-20世纪之交,具体说来就是甲午中日战争到中华民国建立初年的一二十年间,由于内外环境的影响,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深刻变革:经济形态、阶级结构、政治制度、对外关系、军事体制、法制建设、教育体制、科学技术、学术思想、文化传播、民族心理、社会风俗、伦理道德、妇女生活、家庭结构等等诸多方面,无不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的深层递嬗。仿佛千年中华文明古国,要在这历史长河的瞬间,进行一场脱胎换骨的改造;不甘屈辱与落后的中国人民,要在这送往迎来的短暂时刻,完成几代人的社会梦想和历史使命。实践证明,近代国人为我们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做出了艰忍卓绝的探索和贡献;他们的所思所行,也为后人留下了值得认真汲取的经验和教训。
上个世纪之交的社会变革,既是旧世纪的尾声,也是新世纪的起点,当时所提出的问题,涉及到社会系统的全面改造,而其中心命题是:“中国如何走向现代化?”为了解答这一课题,中国人民从世纪之交的探索起步,几乎拼搏与奋争了整整一个世纪,直到今天,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始走上健康、高速的发展道路。“历史时间”的迅速推移使我们感到,20世纪对于中国人来说是那么短暂,而其内容又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在这百余年间,做完了许多西方人用了几百年所做的事情;当然,也有一些本应完成的工作,由于国情和世情的影响,不得不留待下个世纪去做。应当承认,20世纪的中国史,有光荣也有屈辱,有进步也有徘徊,有为理想做出的牺牲,也有为盲从付出的代价;但是,有一点不容置疑,20世纪是中华民族觉醒的时代,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时代。
今天,我们刚刚送别20世纪,已经迎来一个新的世纪,一场新的社会变革已势不可挡地涌到我们面前,并向我们提出了许多上个世纪之交所遇到的类似的问题。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历史转折并不单纯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存在,而且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意识。处于重大的历史转折时刻,并非每个社会成员都能体认到它的价值和意义。因此,作为当代史学工作者,尤其是跨越世纪的中青年史学工作者,理应对上个世纪之交的历史进行深刻的反思:19-20世纪之交,中国面临着怎样贫困、屈辱的内外环境?经历了那些重大社会变革?中国的先进分子又是如何对待这一“世纪之变”?上个世纪之交乃至整个20世纪的历史,对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有着怎样的影响?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还应着重探讨一些过去研究比较薄弱的理论问题,如中国早期现代化改革的起因、动力、时机和发展进程,中华民族心理的近代演进,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改良与革命的关系,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主义的关系,经济发展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社会动员与民主参与机制建设的成败,等等。解决好这些问题,不仅是历史研究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是当代史学工作者责无旁贷的社会使命。
21世纪,对于努力追求现代化的中华民族来说,将是最为辉煌的世纪,同时也是更为艰难的世纪;因为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际遇,然而并未给我们留下可以稍缓的时间。在这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我们应当比我们的先人具有更为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应对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有更为清醒的认识。对于史学工作者来说,加强“世纪之交”和20世纪历史的研究,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创造新的中华文化精神,也就显得尤为必要。
加强此项研究,并不在于建立新的理论体系,也不在于形成新的史学流派,而是在于通过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历史,回顾昨天所走过的道路,更好地规划明天的生活,使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以更加坚实的步伐、更为奋发的精神风貌,迎接21世纪的挑战。可以相信,只要我们能以较为客观、理智的头脑面对这一重大的历史转折,能以恢宏、远大的目光展望未来的世界,我们的史学研究也将会随着新的世纪之交而生发出新的学术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