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双林:近代华北日侨问题研究(1871-1946)序

米卫娜的博士学位论文《近代华北日侨问题研究(1871-1946)》即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件大好事。该书是她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意义自是非同一般。前段时间她来信索序,作为导师的我,自然乐意为之,且倍感欣慰。  中日交往可以说源远流长,其中以隋唐时期最为频繁。此后日本人开始旅居中国。1871年,中日《修好条规》的签订,使旅居中国的日本人有了近代国际法意义上的根据和保障,其侨民的合法地位得以确立。众所周知,自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很快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开始蓄意向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1890年,“大陆政策”正式被确立为日本的基本国策,移民即是实施“大陆政策”的重要一环,其重要性仅次于武装入侵。“九一八事变”以后,大量日本人移居中国,构成一个独立于中国社会之外、同时又对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庞大的社会群体。1945年日本战败后,190余万来华日侨由中国政府负责遣送回国。展开对近代以来来华日本侨民的研究,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米卫娜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即选取近代来华日侨作为研究对象,不过当时研究的重点是战后日侨的遣返问题。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鼓励她继续朝这一方向努力,对近代以来的华北日本侨民做一系统考察。她不负所望,在查询了大量资料、进行了广泛学术调查后,最终以《近代华北日侨问题研究》作为博士学位论文的题目。

在研究过程中,米卫娜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该问题展开细致考察。详人所略,略人所详,尽力贴近研究对象所处的时代环境。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修成正果。目前的书稿,就在是原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补充、完善而成。全书梳理了近代以来日本对华北地区的移民过程,分析了日本向华北地区移民的特点及原因,考察了华北日侨的类型、职业及其组织,揭示了日侨在日本政府实施华北政策及中日战争的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对战后中国政府集中、管理和遣返等问题,也进行了客观地论述与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学术界对近代以来华北日侨问题研究的不足。

我一向对学生要求较严,特别是博士学位论文,在水平上应该达到别人无法跨越的地步,否则可以不写。此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尽管近来各大档案馆陆续对社会开放,近代史学界也整理出版了大量的史料,但与日侨问题相关的资料仍然有限,而且比较零散,因此要做到对史料的一网打尽,不太容易;加上日文资料相对缺乏,这都多多少少对书稿有所影响。此外,对近代华北日侨的社会生活、日侨与当地民众的互动等问题,也可再作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米卫娜在河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受过严格的学术训练,读博期间踏实肯干,坐得住板凳,做得了学问。为了做好博士学位论文,她三年如一日地奔走于人大校园与北京市档案馆之间,遍阅日侨原始档案;又借助假期到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地查抄各种资料。这种做学问的态度,应该充分肯定。博士毕业之后,她在工作之余,又撰写、发表了多篇相关文章,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使本书得以进一步完善。

在《近代华北日侨问题研究(1871-1946)》一书即将出版之际,我谨向米卫娜同学表示祝贺,并希望她在以后的学术生涯中不断前进,蒸蒸日上,早日拿出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贡献于学界!

是为序。

郭双林

2012年6月20日

郭双林
郭双林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文章: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