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开沅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发展作出的贡献

2017年5月22日,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换届会议在该所510会议室举行,学校党委书记黄晓玫、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名誉所长章开沅、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吴琦以及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全体教师出席。下面是这次会议发言记录整理,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开创者章开沅先生作出的重要贡献。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黄晓玫:

非常高兴,在章先生的见证下,他的两位学生一进一退,其实我觉得就像刚才章老师所说的,进退是常态,但今天让我还是特别有感触,我觉得这是华师很多学术机构里面所没有的一种现象,它可以在华师传为一段佳话,对近代史所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不是师生之间的事情,也不只是近代史所的事情,它是整个学校举行的大事,也为我们今后学术体制的建设树立了一面旗帜。这种传承是其他所应该学习的。

第二,近代史所本身是学校的一个独立机构,从1984年开始章老师创建了这个所,刚才马书记也提到了,经过刘老师、罗福惠老师、严昌洪老师、朱英老师等前后几任所长的共同努力,在大家的支持下,这个所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一直走向海外,取得了很大的学术影响力,而且与历史文化学院合作,携手共进、相互支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发展进程。朱英老师从1998年下半年任院长,三年后在2001年担任近史所所长。在整个过程当中,抓学科、抓协作学院、抓学科建设、抓所里全面的工作。不管是主持评估也好,还是历史学科的情况,都秉承了章先生办所治学的理念,个人学术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然今天朱老师提出来,学校也尊重朱老师个人的愿望,有这样的一个交替。我们也期待朱老师不管是在什么岗位,能够一如既往地支持所里和院里的工作,支持学校的学科建设,继续发挥整个学科的骨干的这种作用。

第三,马书记能够回归,从所里走出去这么多年,98年、99年开始任学校的领导,从2003年开始任学校的主要领导。在任期间学校的三个五年规划,都是在马书记的主持之下制定的。在校领导的岗位上,他的工作业绩,上一次王立英部长来学校宣布的时候已经代表教育部党组做了高度的评价,我在这里就不赘述。这么多年与马书记共事,我觉得他不管是在什么样的领导岗位上,应该说他始终有把学术看做立身之本的一种理念。所以尽管平时工作非常辛苦,但是不管再苦也从不放弃,总是利用业余时间还在不断的耕耘。而且站在学校的层面,也为学校挣来了很多荣誉、挣来了很多资源。特别是作为人文学科的(专家),他非常关心学校这块的建设,已经多次与社科部门提出工作建议,要求在学校层面组织一些研讨,开展一些活动,这还是因为有一种使命在里面。所以现在从领导岗位退下来,我觉得这种回归,他实际上是对我们这个学科,对整个学校的人文社会科学,对整个学校的学科建设,怀有一种情怀和担当。他希望能够利用这么多年所积累的资源,再做出自己的一些贡献。我觉得这是非常可贵的。而且也感谢所里的老师们对马书记的一种接纳,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种传统。刚才马书记也在讲话中提到了六条,就是建所的一种思路和理念,我觉得这个也是对章老师过去精神的一种传承,同时也包含着他即将带领大家进行的一种创新。从学校层面,刚才提了两条具体的建议,我们也都带回去。现在学校从整体上而言,还要有一个过渡。所以这两条要求不光是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还应该在学校整个管理工作当中建立起一种理念、一种制度。今后类似的问题,是不是都应该尊重学术的意见。

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原所长朱英:

章老师、黄书记以及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下午好!

回看人生,最能体会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强烈感受。到现在为止,我担任所长已经长达近17年了,如果从当年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接替马书记出任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算起,则有20年。再往前看,从读大学本科开始算,在华师学习和工作很快也已经40年了。这个时候我的内心充满感激之情,既感谢华师培养了我,也感谢学校领导的信任和研究所全体人员的支持,使我在这个岗位上做了这么久。

由于我个人的原因,也是出于我们研究所长远发展的考虑,早在去年5月我就征求了章老师的意见,在得到章老师的理解和同意之后,向学校写报告正式提出辞去这个所长职务的请求。当时学校组织部领导听取了院所相关人员的意见,希望我能再坚持做下去,但我辞意已决,并趁在中央党校培训的杨校长回校出席毕业典礼大会时,向杨校长当面表达了此意,但杨校长也仍希望我再坚持一段时间,所以一直拖到了现在。感谢老同学马书记从学校领导岗位上荣退下来之后,愿意屈尊担任我们研究所所长一职,否则这个所长职务交接会很可能今天还不能举行。

在今天这个场合我应该特别感谢章老师。在我担任所长职务的这么多年里,章老师在学科建设与发展以及其它许多重要方面都给予了宝贵的指导和帮助。尤其是章老师强调的两句话对我印象十分深刻。一句话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研究所虽然已在海内外具有很高的学术声誉和影响,但其他许多高校的中国近现代史学科都在发展,如果我们不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就会逐渐落后。章老师给我印象很深的另一句话是:资源要争取,学术要坚守。这么多年来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研究所的发展也面临着压力,不争取资源就会缺乏发展的条件,但如果不能坚守学术就失去了发展的意义。在我内心而言,一直希望能够做到这两点,但肯定做得不是非常好,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章老师不仅创建了我们这个研究所,而且为我们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学风和所风,我觉得这个真的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特别是从长远发展来看,我们研究所的老师们都是一心一意地专心治学。同时我还有一个很深的感触:大家不去争什么名和利。所以我们所里面这么多年来,包括已经调走的老师,都说我们所里的小环境真的是非常好相互之间的关系都非常融洽。另外,老师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专攻的一个研究方向,同时也具有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每当我们做一个什么大的事情,只要领导一发话,大家都积极踊跃地共同来做,把这个事情做好。这既包括我们开展的一些重大科研项目,同时还有些其他方面的一些事项,都能够协调得比较好。不像有些地方,内部成员之间经常会出现一些矛盾纠葛,或者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发生一些内讧,这对科研机构来说是一个很不必要的消耗,而且还会带来一个大的损伤,有时甚至是无法弥补的结果。而我们所里这么多年来都没有这种情况的发生。

在对外的关系方面,我们也都处理得比较好,特别是与我们常来往的兄弟高校都建立了很好的密切关系。这么多年来,我们研究所跟历史文化学院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好,可以说连小的磕磕绊绊、磨磨擦擦的事情都没有,完全就是一家人的感觉。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这对于我们学科的发展和建设真的是有很大帮助,也使我做这个所长省了很多心。再加上我们研究所的副所长郑成林又特别能干,可以说具体事情全部都是他做的,甚至包括整个经费、计划和运作。当然,他也随时来跟我商量,但是具体事情都是他在做。这个也使得我确实不是那么累,所以能够坚持这么长时间。要是累的话,那我肯定早就辞职了。不过,我个人现在总的感觉是,创新发展动力不足,习于守成,因为时间干得太长了,存在着堕性,希望年轻一代或者是更有这方面能力的老师来做。好在是无论从哪个方面讲,毫无疑问的,我们的马书记他都会做得更好。所以我们的研究所肯定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我就简单讲这么多,谢谢!

华中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马敏:

尊敬的章老师、黄书记:大家下午好!

刚才朱英所长讲得很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所是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的。这许多年来他协助章老师把我们这个所带到今天,可以说在全国甚至在国际上都是有相当影响,的确很不容易。这些年我主要在学校工作,对所里的关心相对少了些。对章老师、刘望龄、罗福惠、严昌洪、朱英等历任所长的贡献,我非常感激。我从内心觉得自己退下来后有这个责任,就是配合章老师和大家一起把咱们这个所继续往前推进。

一年多前朱英所长就和我谈过接任所长这件事,当时我跟他说你再坚持一年,等我正式从学校领导岗位退下来,就专心致志做这个事。现在我正式退下来,接任朱英所长做这个事,我就一定把它做好,把章老师、朱英他们前面的工作和作风传承下来。再一个就是,我接任所长工作实际上只是一个过渡,我的使命是把一些年轻的同志带一带,培养一下,然后使你们能尽早把这付担子接过去。对于所里今后的发展,我有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第一是要讲传承。章老师是我们所的创始人,这个所这么多年,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实际上就是传承章老师他们老一辈学者的学术思想,以及优良的学风、所风,刚刚朱英也谈到了。所以我认为要进一步把这个所建设好,关键的还是要讲传承,要把章老师的学术思想真正地传承好。即使我们暂时不好公开对外讲章门、章学,但是事实上很多人认为学术界是有章门、章学的。自从章先生十一卷文集、《章开沅口述自传》出版以后,很多人都在系统地研究、总结章先生的学术思想,提出要“重读章开沅”。我觉得我们更应该做这个工作,我们要确确实实把章老师的学术思想、学术精神等认真地研究好、传承好。我们研究所只有把章老师的学术思想研究好、总结好、传承好,高举章开沅先生这面旗帜,才能有我们自己的特色。这个特色,我觉得就是我们长期以来在章老师的带领下,既重视实证的研究又比较重视理论研究。我们搞史学研究的,要让历史说话、事实说话,但是另一方面也应该重视理论研究,重视“史识”的养成。章老师有很宏阔的学术视野,有深刻的学术思想,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要走实证和理论相结合的路子,处理好实证与理论、微观与宏观、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要以史为据、关注当下。章老师提出的“参与史学”,就是要我们在从事历史研究的同时要关注当下,用历史学者特有的方式自觉参与和影响历史的进程。

最近,我看到北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邓小南教授在接收访谈时,提到王元化先生晚年提出的,要追求“有思想的学术,有学术的思想”。我很赞同。要把“有思想的学术”和“有学术的思想”相结合,就要求学术一定不是单纯地考证史实,把它讲清楚,还要有创见、有思想。但是有创见的思想又一定要有学理基础,要以深邃的学术作为支撑。空谈的思想,谈一些很玄的东西也没什么用,它要有学术的根基,要进行具体的论证。所以我们要把思想、学术两个方面结合好,这实际上也是章老师传给我们的,包括做人和做学问都要一致。我们讲传承首先要传承这些东西。

第二是要与时俱进。一方面是传承,另一方面又要有所创新,要在传承章先生学术思想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有所创新、有所突破,逐步形成一些新的特色,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就目前来看,院里和所里多次讨论了一流学科建设规划,我也认真看了我们所里的“十三五”发展规划,我觉得写得都很好。今后要结合学校一流学科建设,结合所里的发展规划,明确我们学术发展的主攻方向。现在这个一流学科建设,说实话,一不小心又容易形成新一轮的“大干快上”,或者说“一哄而上”的情况,我觉得我们要竭力避免。正像朱英刚才所说的,章老师讲我们的原则是“资源要争取,学术要坚守”,要明确我们想要什么,我们的目标在哪里。我觉得这个东西还是要搞清楚。一边要争取这些资源,利用国家创造的机会。但同时我们要坚守我们自己的学术追求,把我们的学问搞好,学术搞好,把人才培养好,我觉得这才是最关键的。当今已是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我们在研究视野、思路、方法、资料建设等方面,都应该要有所创新,要适应全球化、信息化以及整个时代的需要。当然这些发展,包括信息化,我觉得一定要结合我们历史学科的特点。不要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要真正把它跟我们历史学科建设结合起来。我始终认为信息化只是一种手段,利用这些手段也好,借助一些其他工具也好,关键还是为了发展我们历史学科自身。所以我觉得所谓与时俱进、有所创新,就是要在传承过去好的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特点,与时俱进,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有新的追求。

我们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对本所发展的目标和定位写得非常清楚,非常好。今后,我们一定要秉持“开放建基地,自主建基地,人才强基地,质量立基地”的发展方针,构建管理科学规范、责权关系明晰、开放合作有序和组织运行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向这一发展目标去努力,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觉得要明确我们的主攻方向。章老师过去带领我们从辛亥革命史,到现代化研究、商会研究、湖北地方史研究、教会大学史研究,等等,我们把它们传承下来后,要围绕这些领域形成我们的主打方向。所里“十三五”规划设计了很好的主题:“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我觉得就可以围绕这样一个主攻方向,围绕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展开若干方面的研究;围绕这个目标,来组建相应的研究团队。当然学术也是自由和开放的,在集中围绕主攻方向突破的同时,也可自由发挥自己的学术兴趣,自由进行学术探索,将集体攻关与自由发挥结合起来。

第三是要明确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始终是我们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学科发展关键在人,我们一定要抓好人才梯队建设,一定要保持持续发展的活力,这是今后我们所里建设的重点所在。我们要通过外引内扶,把队伍建设搞上去,要凝聚一批志同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研究人员。同时要抓好教学工作,把博士生、硕士生培养好,多出一些品学双优的优秀学生,这是我们的使命和职责。

第四要抓好建章立制。我们已经有很好的制度基础了,但还要在这方面继续加强建设,要打好研究所正规建设、长远发展的制度基础。制度完善了,体制机制建设好了,不管什么人来做所长,都能纳入规范发展的轨道,都能保证持续和长远的发展,我觉得制度建设是一项打基础的、管长远的事,十分重要,必须高度重视,抓严抓实抓细,贵在落实。

第五,要继续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章老师早就跟我们讲过,要办好一个研究所,一定要坚持陈寅恪提倡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要鼓励大家自由探索,以学为尊、学术至上,培养求真求实、严谨扎实的学风、所风。我觉得搞好一个研究所,千头万绪,关键是要务在“本”上,要千方百计地去营造和谐宽松的治学环境、积极向上的学术风气,让大家真正把时间花在做学问、带学生上,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团队精神。

第六,要继续加强国际交流。章老师也一直在讲,一个好的研究所一定要到国际上去竞争,不能光在桂子山转来转去,要跟国际学术界多沟通、多交流,要有国际视野,要按照国际一流学术机构的高标准来办所。为此,我们要在过去与国际学术界广泛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研究所的国际化水平,召开更多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和论坛,开展更多实质性的国际学术项目合作,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发出更多的华师声音、中国声音。

如果我们能坚持上述几点,在章先生的指导下,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相信一定可以进一步把这个所办得更好,真正做到“承前启后、传承发展”,对此我是很有信心的。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吴琦:

今天,虽然只是一个所长宣布仪式,但意义重大,关系到中国近代史所、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的接续与发展,甚至关系到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的问题。

对于朱英所长的离任,心情十分复杂,多有难舍之情。于公于私,朱英所长对我和学院学科而言,都具有十分特别的意义。朱英所长在所长与基地主任的岗位上任职近17年,殚心竭虑,为研究所和基地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在学术精神的传承、学术团队的建设、整体力量的发挥以及国内外学术影响的营造等方面,可谓厥功甚伟,这与他个人的人品、学品以及工作能力、无私付出紧密关联。

朱英所长同时还是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分管学科建设,深度参与学院各方面事务。作为学院院长,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朱英所长除了全面参与学院学科事务的同时,有效地帮助学院解决了许多疑难杂症,并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准确地把脉。与此同时,朱英所长与学院一起,为学院的一体化建设、院所关系的融洽发展与相互推进,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成效显著。

马敏教授接任所长一职,不啻一种福音,可以预期将对于研究所、基地以及学院、学科建设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马敏教授的人品、学品一直有着很好且广泛的口碑,加之他长期领导能力和经验的积累,以及广泛的学术资源,对于学科发展的影响将不可估量。我们衷心期望马敏所长给予学院学科的发展更多更深入的指导,并带领研究所和基地不断登上新的台阶。

最后,衷心期望朱英教授能够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并参与历史学科的发展与建设,继续发挥巨大而宝贵的能量。

本網編輯
本網編輯
文章: 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