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与百年超越

摘要:辛亥革命体现了面临内忧外患、存亡绝续危机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寻求救亡图存、独立富强之路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现今不应忘却并且应该不断强化的历史记忆,对于维系海峡两岸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及其发展,也有着特殊的意义。辛亥革命的百年纪念应该具有‘‘百年”特点,不仅需要还原辛亥革命的史实真相,探讨辛亥革命的得与失,而且还应总结海内外辛亥革命史研究的百年进程以及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用长程式与总体史的眼光,考察辛亥革命对中国百年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外交以及整个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

关键词: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当今的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已进人到一个价值观多元化、见解多样化的时代,我们很难再看到人们对某个事件或现象有十分一致的认识,与此相应的是各种质疑之声越来越多。即使对于辛亥革命这样严肃重大的历史事件,似乎也是如此。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倒记时开始之际,不仅学界评价辛亥革命的地位与作用多有不同观点,一般民众的看法更是多样纷呈。由此引发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包括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究竟有何意义?在当下的中国,应该怎样纪念辛亥革命?

就现今之实际情况而言,辛亥革命100周年值得纪念以及应该纪念,似乎已是官方与民间、海内与海外的共识。即使距纪念日尚需时日,各地倒记时纪念的启动,各种相关重要活动的开展,多个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网站的开通,以及海峡两岸、香港、澳门、美国、日本和其他一些国家高规格学术研讨会紧锣密鼓地筹备,可以说迄至目前尚无其他近代历史事件像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这样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但如此大张旗鼓地筹备纪念,也引起一部分人的质疑,有必要耗费如此之多的人力与物力纪念辛亥革命吗?

2010年“双十”前夕,凤凰网专门推出了辛亥百年倒记时纪念专题网站,其开篇词即为“为什么要纪念辛亥革命”,并说明“从今天起,我们将用一年的时间,用一系列的专题报道,来与你一起接近、还原、触摸辛亥革命,寻找、追问、反思近百年来中国与中国人的变与不变,以及将变”。同时,还推出了对章开沅、张朋园、许倬云、袁伟时等海峡两岸四位学者的访谈。这四位学者对辛亥革命的见解显然不完全一致,由此进一步引起了读者的好奇与兴趣。凤凰网还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调查,其中一个问题也是“为什么要纪念辛亥革命”,可供选择的答案有:需要铭记革命的重大意义,需要继承先烈的革命精神,需要还原历史中的真相,需要反思革命的得与失,统战工作的需要,需要唤起人们警醒社会的各种弊病,其他。至笔者撰写此文止,接受调查的网民中,认为需要唤起人们警醒社会的各种弊病者占27%,比例最高;其次是认为需要铭记革命的重大意义者占20.2%;再次是认为需要反思革命的得与失者占19.1%;其他依次是需要还原历史中的真相占14.4%,需要继承先烈的革命精神占13%,统战工作的需要占5.3%,其他占1%。

上列各种答案,均与“为什么要纪念辛亥革命”的问题相关联,可以说从各方面回答了这一问题,其中的很多答案也是人所共知,无需再作详细解释。不过,笔者认为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答案未列人其中,这就是传承历史记忆与民族精神,延续国脉。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存在与发展,都必然会伴随有自己的历史与记忆,这种历史与记忆是支撑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难以被政治军事力量消灭殆尽的巨大精神力量。一个国家与民族如果失去了自身的历史与相关记忆,距离消亡就为之不远了。历史记忆还需要不断强化甚至是不断建构,才能得以传承以起到延续国脉的作用。“人们可以有意地强化某些部分的记忆,也可以刻意淡化某些记忆,因此,‘遗忘’也是‘集体记忆’另一方面的表现。”①

类似于辛亥革命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可谓充分体现了面临内忧外患、存亡绝续危机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救亡图存进而寻求民族腾飞的优良传统,显然是非但不应忘却而且应该不断强化的历史记忆。此外,历史记忆或者是社会记忆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仪式、庆祝、纪念活动。实际上,官方与民间对辛亥革命及其领导人孙中山的纪念,在近代中国即未曾间断。就连工商业者也积极参与相关纪念活动,他们除了积极参与纪念集会和庆祝活动之外,还为形塑整个庆祝纪念活动的浓郁社会氛围作出了重大贡献。可见,对辛亥革命的纪念并非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举动,而是历史的自然延续,由于2011年恰逢辛亥百年,所以才会与以往有所不同,各方面都更加重视。

辛亥革命的百年纪念,对于维系海峡两岸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及其发展,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期间,对辛亥革命与孙中山的纪念即较为重视,1949年退踞台湾之后仍未中断,但上世纪50年代的相关纪念活动有着浓厚的政治意图,即强调“以中国国民党所组织之合法政府为正统”,为其“反攻大陆”作舆论宣传。李登辉执政之后,“台独”势力不断发展,在各方面逐步推行“本土化”政策。2000年以后民进党执掌政权,更是加速实施从政治到文化的“去中国化”政策,以至“中华民国”被视为“外来政权”,中国历史被视为“外国史”,与此同时则从政策、经费等方面大力支持台湾史研究,不再重视对辛亥革命与孙中山的纪念。这些举措,显然是为了割断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的悠久的历史血脉,以使“台独”逐渐成为现实。

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后两岸关系有所缓和,随之而来的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也成为两岸共同关注与重视的盛事。当然,台湾方面更强调的是辛亥革命肇建了中华民国,台湾一些学者重新编写的仲华民国发展史》,也注重体现所谓“中华民国在地化的转型史观’,“并争取在大陆期间历史诠释权”。但无论如何,对辛亥革命的纪念必然会起到传承中国历史与民族精神的作用;与此同时,两岸的学术与文化交流也会随之更加密切,这些都对进一步加强两岸的联系,遏制“台独”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辛亥革命的百年纪念,当然也应该具有“百年”特点。不仅要重视纪念,更应注重“超越”。除了官方与民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政治性纪念活动,以及通过各类影视作品、通俗读物和展览等方式,帮助人们认识辛亥革命的重要历史地位与意义,发扬光大革命先烈们的奋斗精神外,还应从更深与更远的层次考虑,对辛亥革命以来中国百年发展史进行认真的盘点,以达到“百年纪念与百年超越”的目的。学界对此当负有责无旁贷的义务,例如不仅需要还原辛亥革命的史实真相,探讨辛亥革命的得与失,还应总结海内外辛亥革命史研究的百年进程以及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用长程式与总体史的眼光,考察自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百年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外交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同时,还应该运用记忆史学的研究方法,探讨自辛亥革命发生至今的百年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官方与民间是如何纪念辛亥革命和建构“辛亥”记忆的?“辛亥”记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了哪些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较为准确地认识辛亥革命给中国的发展与变革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对辛亥革命予以全面而客观的评价。

除了从正面梳理辛亥革命百年以降中国的进步与发展,也不应回避仍然存在的问题与弊端,包括辛亥革命自身的缺陷及其影响。辛亥革命虽然是一场意义深远的伟大革命,但又是一场反帝反封建不彻底的革命,作为那个时代的产物,辛亥革命同样存在着若干缺陷,甚至在某些方面也有一些消极影响。只有勇于直面这些缺陷与消极影响,才能在纪念中实现超越。

“百年超越”目标的实现,更重要的是在下一个百年期间,发扬光大“辛亥”精神,使中华民族在现有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腾飞。正如著名辛亥革命史专家章开沅先生所说“不能就辛亥革命讲辛亥革命,要盘点三个一百年。”应该了解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之前的一百年,了解辛亥革命是怎么来的,孙中山的革命纲领是怎么来的。同时,还要盘点辛亥革命后的一百年,了解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百年发展变迁。第三个一百年是探讨从现在开始往后一百年中国的发展走向,实现人性的回归,解决辛亥革命以来仍然存在的一些普世性世界难题,使中国能够真正成为世界上有影响力的一个大国和强国。

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之际,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出现各种不同的观点与看法,甚至包括一些否定辛亥革命的说法,这并不足怪。因为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时代早已过去,对许多事情存在不同的见解已经逐渐成为常态。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不是肯定辛亥革命的看法,就都是错误的。不过,历史学家有责任对一些民众认识仍比较模糊的问题,从学理与史实等方面给予解答。例如,辛亥时期究竟是暴力革命还是君主立宪更适合中国国情?如果辛亥革命不发生,能否通过清王朝的宪政改革使中国顺利走上自强的道路?民国初期的军阀混战与政治动荡,是辛亥革命带来的吗?

最后还应指出的是,辛亥革命的百年纪念也应防止过热现象,尤应避免商业化的炒作,产生不应有的负面影响。当下的中国,‘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似乎已成为相当普遍而顺理成章之举,由此导致急功近利、牵强附会之风盛行,此举实际上是对优秀文化的玷污与破坏,但愿辛亥革命的百年纪念不会出现类似情形。

本文刊于《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感谢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研究生硕士袁沁提供稿件。

注释:

①沈坚:《法国记忆史视野下的集体记忆》,《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3月2日。

朱英
朱英

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研究所教授

文章: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