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民:痛悼敬爱的胡春惠教授

  2016年3月21日上午出门前一个电话,称香港珠海书院文学院院长、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研究所前所长、浙江大学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客座教授胡春惠教授于3月19日病逝。

  一时楞住,不敢相信,况且这电话也是听说。为确实起见,一面用微信向在香港的郑会欣兄求证,一面退回桌前,直接给珠海书院亚研中心的秘书发去邮件:

  周小姐:好!

  间接听说贵中心胡春惠教授病重,甚念。

  不知其现状况如何,请告知。

  陈红民

  所以以病相询,是不愿接受更坏的结果。但是……

  会欣兄回复说,消息确实,珠海书院的网站上已公布。珠海亚研中心也回复邮件:

  陳教授:

  謝謝 您的關心。因周小姐剛好放假兩周,本人既是中心之職員,也是胡老師的學生,只好代她回覆。告訴 您一個很不幸的消息,胡老師已於周六晚(19號) 離世。這是一個大家都難以置信的事實。作為學生和職員,我們也只能忍痛接受胡老師突然離去的消息。

  亞洲研究中心 江燕媚 敬覆

  白天的时间被几项预定的活动挤得很满,却一直想着胡老师,有点心不在焉,胸口很闷,隐隐作痛。晚上回家,想起老师生前待我各种的好,如今溘然仙逝,从此痛失良师,不禁悲从心底起,澘然泪下,失声痛哭。

  心绪稍定,打电话到台北胡老师家中。以往打电话,胡老师马上就能听出来,然后用他特有的河南国语悠悠地说“红民啊”。但这次,再也听不到胡老师的亲切呼唤了。胡老师的女公子告知了老师的病情、去世时间与丧事安排。我请他们节哀,照顾好师母。

  长歌当哭,须在痛定之后。先写与老师交往的一些琐事,哀悼敬爱的老师。

  真记不起最早是何时与胡老师见面的。他与我的老师张宪文教授是同辈好朋友,常去南京。当面聆听教诲的机会很多。胡老师特别乐意扶助后辈学者,有口皆碑,我们自然地成为忘年交。

  2006年,我从南京大学调到浙江大学,胡老师可能是觉得年轻人(他一直这样看我)到陌生的环境困难,对我格外心生怜爱,并转而鼎力相助。胡老师开创的一个学术品牌是“两岸三地历史学研究生论文发表会”,轮流在台北、香港与大陆开。之前他们合作的大陆单位,是北大、复旦等史学非常强的名校,但2007年第8届时,老师同意与我任职的浙大近现代史所合办,为我站台撑场子。那次会议非常成功,首次突破了两岸三地的界限,邀请到日本、韩国与新加坡的研究生加入。

  2008年,胡老师在香港主办“宋美龄及其时代”国际学术研讨会,特意邀请浙江大学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为合办单位,使这个新学术单位首次在国际会议上闪亮登场。我的几位年轻的同仁,也首次参加国际会议。到会的大牌学者不少,老师却让我在闭幕式上作学术总结。会后编辑出版论文集,老师又拉我与他共同主编,明显地是抬爱。

  浙大蒋研中心的成长,也离不开胡老师的支持。他欣然受聘中心的客座教授。2009年,我们申报举办“蒋介石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获得教育部批准后,我向胡老师报喜。老师非常高兴,说在大陆推动蒋介石研究,也是他的心愿,浙大做成这件事不容易,要全力支持,珠海愿意出钱合办。这样,在中国大陆首次举办的蒋介石国际学术会,是由两岸三地的学术单位(台湾方面是中正文教基金会)联合主办,更多了学术以外的意义。

  之后,2012年,2014年,胡老师的珠海书院亚研中心又与我们在杭州合办了第二、第三届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的国际学术会议。有件小事,可以说明对我们的事情有多上心。2012年的会议上,胡老师与杨天石教授、山田辰雄教授、张克夫董事长共同商定,每两年由浙大主办一次蒋介石国际会,大家支持。2013年底,我在台湾教书,突然接到胡老师的电话,说讲好两年一次的会,2014年要开,你有计划没,我好筹钱。我原打算回杭州后再筹办,被老师一催,加快了步伐。

  每次与胡老师合作办会,心里都特别踏实,双方合作无间,老师指挥若定,我们背靠大树,具体操办,堪称“天作之合”。

  胡老师与师母对我是爱护有加。我访问香港,他邀去珠海演讲,晚上设宴招待,并将儿子儿媳一起叫来作陪。去台湾时,只要他在台北,必定邀我去家里,师母是山东老乡,包饺子招待,当场就有了到家的感觉。老师多次说,到台北如果没处住,可住在他家里(我虽没住,但确有不少大陆朋友住过)。老师、师母到南京,来杭州,我们也设宴招待,欢聚一堂。老师是少数几位到寒舍吃过饭的海外学者。1990年代中期我初次访问台湾,羡慕台湾教授有房子车子,胡老师说,你也会有的。我说不知要到猴年马月。这件事后来常被他拿出来调侃,说你现在不但有房子,还有两三套(指南京杭州两地),早超过台湾教授了。

  因为办会的关系,胡老师认识了浙大的领导及协办会议单位的领导,他逢人必夸奖我们,说蒋研中心不容易,在海外有多大影响等。虽是过誉之词,但以他在学术江湖的地位与辈分,加上“远来和尚”的身份,确实加深了学校领导与兄弟单位的印象,有利于我们打开局面。

  胡老师关爱的目光也投射到浙大蒋研中心青年学者与研究生的身上,他邀请中心年青学者赴港开会,在其主办的《亚洲研究》上发表论文。我们在浙大,也接受过珠海书院学生的参观与考察。

  悲痛之中草就,慌不择言,丧师之痛,无以言表……

  胡老师,我们永远怀念您,感谢您!

  胡老师,您一生辛苦,请在天堂里安息吧!

陈红民
陈红民
文章: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