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部分
近代中国网

近代中国网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专业网站

  • 首页
  • 通讯
  • 评论
  • 探讨
  • 对话
  • 纪实
  • 文献
  • 笔记
  • 史界
  • 菜單

分类: 对话

文章导航
12345›»

张海鹏、邹兆辰:追求历史的真谛:我的史学之路

2021年5月27日 由 EDITOR 发表

张海鹏,学部委员、1939年5月出生于湖北省汉川县。196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原中国史学会会长、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所 Continue reading

发表在 对话 | 标签: 张海鹏

胡思庸:关于康有为“通三统”、“张三世”的浅释——答西安余培英、长沙史政同志问

2021年5月27日 由 EDITOR 发表

康有为在其名著《孔子改制考》里,提出了“通三统”“张三世”的主张,以后在其他著作(如《礼运注》,《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等)里面也屡次发挥这种主张。不少同志来信询 Continue reading

发表在 对话 | 标签: 胡思庸

茅海建:“此情可待成追忆”——蔡鸿生教授著《俄罗斯馆纪事》讨论课发言

2021年4月18日 由 EDITOR 发表

蔡鸿生先生(1933-2021)去世的消息,是我的学生梁敏玲转告的。我平时不太关心外面的事情,知道消息已是第二天(2021年2月16日)。我突然想到,再过一个星 Continue reading

发表在 对话 | 标签: 茅海建

杨念群:“心灵史”的意义

2021年3月21日 由 EDITOR 发表

一、新著:心中的“江南” 记者:您的新书《何处是“江南”?》描绘了清初士人与皇权的博弈关系及其被改造、收编的过程,视角很新鲜,书中呈现的视野也颇为广阔。您是如何 Continue reading

发表在 对话 | 标签: 杨念群

黄道炫:心灵和情感缘何入史

2021年2月6日 由 EDITOR 发表

1、历史研究中的情感和心灵 近年,史学界一个明显变化是研究开始向内挖掘,人的内心世界、个体情感成为历史书写的一个重要维度。尽管这样的趋势在国外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 Continue reading

发表在 对话 | 标签: 黄道炫

刘巍:风起了,能否吹散刺耳的高音?——有感于王汎森《执拗的低音》

2020年8月15日 由 EDITOR 发表

内容提要:近代以来,国人深陷“中国文化的哈姆雷特式困境”,《执拗的低音》一书作了颇有史学方法论意义的回应。其中“传统的非传统性”概念的运用等,深具启发性的同时存 Continue reading

发表在 对话 | 标签: 刘巍,王汎森

沈志华:历史研究犹如审理旧案

2019年7月8日 由 EDITOR 发表

刘文楠:您在学术机构之外其实也能做研究,但为何后来又回到了大学教书?您对历史教学有什么心得?你觉得培养学生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哪方面? 沈志华:我回到体制内,很大 Continue reading

发表在 对话 | 标签: 沈志华

周黎安 :如何认识中国?——对话黄宗智先生

2019年7月3日 由 EDITOR 发表

【内容提要】 本文是笔者与黄宗智先生的一次理论对话。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和侧面切入中国的国家治理与中国经济,但揭示了高度相似和互补的制度特征。通过研读黄宗智的著述并 Continue reading

发表在 对话 | 标签: 黄宗智

杨奎松:关于解放战争中的苏联军事援助问题——兼谈治学态度并答刘统先生

2019年5月29日 由 EDITOR 发表

解放战争期间苏联是否向中共提供了军事援助,提供了多少援助,这个问题历来是中共党史和军史上引人注目,却又长期得不到确切答案的问题。而在我们自己避而不谈的时候,我们 Continue reading

发表在 对话 | 标签: 杨奎松

杨奎松:陈独秀是右倾机会主义者吗?——从陈独秀与共产国际的关系谈起

2019年5月29日 由 EDITOR 发表

陈独秀的一生,经历了一个大起大落的过程。从一个前清秀才,一跃而成为北京大学教授兼文科学长,进而成为“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1],再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甚至 Continue reading

发表在 对话 | 标签: 杨奎松,陈独秀
文章导航
12345›»

〖 站内检索 〗

〖 分类检索 〗

  • 学者相册    学术书架
  • 学者主页    作者索引
  • 往期通讯    网络资源
  • 改版说明    发稿须知
Copyright © 2022 近代中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Catch Everest Theme by Catch 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