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宪文、王建朗、张建军:以更宏观的社会视野深化南京大屠杀研究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 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为铭记历史、祈愿和平,来自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以及国内高校、研究机构、档 案馆、博物馆的80 多位专家学者齐聚在大屠杀惨案 的发生地南京,围绕“南京大屠杀与日本战争犯罪” 进行学术研讨与交流,具有特殊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一、南京大屠杀研究已取得瞩目成就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制造的反人类、 反人道、反正义的残酷暴行。中国政府对这一惨案 的基本方针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期望日本深 刻认识并总结历史教训,与中国及亚洲各国人民共 同构筑新型的国际关系,开创亚洲和平、友好、和谐 的历史。 可是日本政府及其国内右翼势力始终不能正 确面对侵华历史,不断否定南京大屠杀。为了厘清 历史事实,更有力地回击日本右翼势力的歪曲和诬 蔑,并教育日本广大民众,南京地区的学者50 多年 来,做了大量的学术工作,先后组织各种团队,多次 在海内外广泛搜集史料,开展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学者们的研究工作,大体上分作四个阶段。

1. 1960 年代,是开创阶段,南京大学的几位教 师,做了一些小型的调查研究,为学术研究起了铺 路和号召作用。

2. 1980 年代,是奠基阶段,由南京市人民政府 组织小型团队,开始整理材料,撰写研究著作,起了 推动学术研究发展的重要作用,召开了第一次较大 型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3. 2000 年代,是研究工作的高潮阶段。面对日 本政府对南京大屠杀认识的疯狂反抗,南京地区的 学者决心以铁的事实进行反击。以南京大学和南 京江东门纪念馆两条线,花费 10 年时间,在海内外 广泛搜集史料,并做了系统的、有说服力的大屠杀 历史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成果是以南京大 学为主有100 多位学者共同编纂出版的《南京大屠 杀史料集》 72 卷。江东门纪念馆也编纂出版了《南 京大屠杀史研究与文献系列丛书》 36 卷。在学术研 究方面,出版了《南京大屠杀全史》,它代表了中国 学者对南京大屠杀最基本的认识。《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和《南京大屠杀全史》分别获得了教育部人文 社科最高奖一等奖。 应该说,到2000 年代,南京地区的学者和相关 机构已经掌握或出版了南京大屠杀这一巨大惨案 80%的第一手史料,分别为九国文字、五六千万字的 原始文献。在2007 年,南京江东门纪念馆的历史陈 列,经过大规模的整理,达到同类型展览的国际水 平。参观人数每年约800 万人次。南京地区的历史 学者和相关机构纪念馆、档案馆对这一历史惨案, 做出了海内外瞩目的重大贡献。

4. 2010 年代,是大屠杀研究进入更加理性和深 入发展的阶段。随着 2014 年政府确定南京大屠杀 进行国家公祭和 201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 大屠杀档案纳入“世界记忆名录”,南京大屠杀这一 残暴事件,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认知 的国家记忆和人类记忆。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南京 大屠杀的任何企图都不可能得逞。

2016 年,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建立重点 高端智库“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由 省、市委宣传部、纪念馆和南京大学共建。研究院 以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为宗旨,以政策研究和咨询为 主攻方向,尤其注重前沿动态的采集和研判,并及 时作出反应。

研究院于2016 年 3 月 1 日正式成立。它的成 立标志着南京大屠杀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 阶段,体现了国家对我们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研究院成立一年多以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新的 贡献:

第一,把政策研究放在首位。多次向政府提供 政策性、对策性的资政建言,并多次被省委省政府 和中央有关部门、中央领导人所采纳。

第二,注重跨地区、跨学科和多学科的研究。 为实现这一目标,研究员除已有的史学专家外,新 增加法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文学、新闻传播 学与和平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为研究院提供实力 雄厚、学科广泛的研究力量,拟新聘任的研究员、副 研究员达45 名。

第三,为更加有力地批判日本军国主义罪行, 研究院组织20 多位专家,耗时半年,编纂并将出版 《人类记忆:南京大屠杀实证》 ( 中文版、日文版、英 文版) ,该书精心挑选了约 200 件最重要的、最具典型意义的原始档案,采用以图证史的方法和直观的 形式,揭露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罪行,以更加有 力地教育广大民众。2017 年,研究院正全力推进 《拉贝日记》 ( 10 册) 的出版工作,着力配合国家档 案局和部分档案馆拟出版近万页《人类记忆名录: 南京大屠杀档案》 ( 20 余卷) 。这批档案的出版,将 会有力揭露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罪行。

第四,自2016 年开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 难同胞纪念馆和南京大学进一步启动南京大屠杀 幸存者口述史调查 : 《南京大屠杀 300 户家庭受害 者研究》《南京大屠杀期间的难民所研究》等。这项 活动将推动大屠杀幸存者的调查研究更加深入细 致、更加科学化。

第五,注意培养年轻一代大屠杀史研究学者。 研究院自成立初,纪念馆即与南京大学合作,联合 建立博士后流动者。希望培养和吸引更多的海内 外年轻人投入到南京大屠杀的研究行列。

总之,经过专家学者们几十年来的共同努力, 南京大屠杀的学术研究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得 到海内外各方面的广泛认可。然而,时至今日,日 本政府及其右翼势力仍然不能深刻认识给中国人 民造成的苦难。历史问题已经成为阻碍中日关系 正常发展的绊脚石。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期 望日本政府正确认识历史罪行,几乎是不可能的。 目前我们十分重要的任务是在国际领域内大力加 强南京大屠杀史实的宣传工作,使各国人民真正认 清日本右翼势力的面貌,把他们在各国和日本民众 面前彻底孤立起来,促进中日历史问题的解决。

二、南京大屠杀史已成为一项综合性的专门研究

80年前的 12 月,在南京发生了举世震惊的大 屠杀。这是人类现代战争史上的一场罕见的惨剧。 对于南京大屠杀的关注,自然成为历史学者的责 任,成为历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中国有关南京大 屠杀的系统研究起步于20 世纪 80 年代,如今已经 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专门史研究。在这个研究领 域中,南京地区的学者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数 十年来坚持这一研究,孜孜不倦地发掘历史文献, 走访受害者和目击者,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绩。近 年来陆续面世的《南京大屠杀全史》《南京大屠杀研 究:历史与言说》《南京大屠杀史研究》 ( 增订版) ,以及72 卷约 4000 万字的《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等,体 现了最前沿的研究水准和最全面的资料搜集。侵 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成立32 年来,致力于向社 会传播正确的历史认识,做出了特别贡献。

南京大屠杀研究不是一个中国学者自说自话 的议题。我们看到,一批正直的具有社会良心的日 本学者,对推动南京大屠杀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 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较早地开始了 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系统研究,并在我们难以体会的 重重压力之下坚持下来,难能可贵。同样,一批具 有历史责任感的西方学者高度关注对南京大屠杀 史、西方史料的不断发掘,及从不同角度展开的多 方位研究,使南京大屠杀研究成为一项国际性研 究。尤其是对于不同专题的比较研究,进一步扩大 了视野,推动了南京大屠杀研究的深入。

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发展已从最初的回应式 的史料搜集与展示,发展成为对这个事件的系统性 的科学研究。它回答的问题,已不只是事件的有无 问题,被害人数多少问题,它还力图发掘与回答: 事 件何以发生? 事件怎样发生? 事件产生了何种长 久的影响? 它探讨各种战略的、心理的、社会氛围 的因素,既包括日方的,也包括中方的; 它探讨这一 事件的各个微观细节,不只精确到年月日,甚至精 确到小时与分钟,重现那个悲惨的场景及各方人士 的活动;它探讨在新闻严密控制的情况下南京大屠 杀信息的传播及各国各界的反应; 它不仅探讨事件 造成的直接的生命财产的损失,还探讨事件对于幸 存者的伤害,对社会与人们造成的长久影响; 它还 探讨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各级审判,探讨以德报怨政 策等等。总之,有关南京大屠杀史,无论是在宏观、 中观、还是在微观的研究上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已 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研究链条,形成了一个综合性 的专门研究。可以预见,更为精细的细节研究,更 为宏观的社会视野,更多角度的比较研究,将把南 京大屠杀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南京大屠杀已经发生了80 周年,但它今天依然 是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其中一个重要的 原因是,时至今日,日本右翼仍然有人在否定这一 事件,散布不当言论,这促使正直的学者们必须做 出回应。因此,南京大屠杀研究不可避免地具有论 辩色彩,具有现实意义。但是,南京大屠杀研究的意义绝不只是为了论辩。正如一句谚语所说: 你可 以唤醒一个沉睡的人,但你唤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对于那些刻意否认南京大屠杀暴行的人,再多的事 实他们也是视而不见的。南京大屠杀研究不止是 对日军暴行的展现和道德批判,它要进行深刻的反 思,研究暴行何以发生的机理,以为后世镜鉴。

我们研究战争是为了避免战争,研究灾难是为 了避免灾难。南京大屠杀研究既警示加害者,也警 醒被害者,还警醒旁观者,当加害者深刻反省,当受 害者自强不息,当旁观者秉持正义之时,战争和灾 难便会远离我们的世界。

三、纪念馆推动南京大屠杀逐步走向世界记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以下简 称纪念馆) 于1985 年8 月15 日抗战胜利40 周年之 际正式建成开放以来, 30 年间,在文物史料征集、展 览展陈、专题研究、史实传播及和平教育与交流等 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取得一系列成果。特别是近 年来,纪念馆依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与 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等机构,积极与高 校、社科院等科研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利用智库 研究与民间交流的优势互补,共同为促进中日关系 的发展与改善,为维护东亚和平与和解建言献策。

纪念馆致力于推动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从 幸存者个人记忆到南京城市记忆升华为国家记忆, 并且逐步走向世界记忆。2014 年 2 月,全国人大常 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 公祭日,此后每年国家公祭仪式在纪念馆举行。 2015 年10 月,纪念馆等7 家单位申报的“南京大屠 杀档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记忆 名录》。为抢救性挖掘、整理南京大屠杀口述史证 言,固化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继20 世纪90 年代以 来三次大规模幸存者调查基础上, 2016 年纪念馆与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合作,对50 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进行口述史调查,调查成果《被改写的人生》即将结 集出版。为推动南京大屠杀史实的海外传播, 2016 年10 月至12 月,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中国人权 研究会、江苏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南京市对 外文化交流协会、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 念馆、法国冈城和平纪念馆承办的《共同见证: 1937 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在法国冈城和平纪念馆开展, 在海内外引起广泛的影响。

除了南京大屠杀这一日军侵华暴行典型代表外, 纪念馆近年来还关注日军“慰安妇”问题、二战遗留化 武问题等日军侵华暴行。2015 年12 月,南京利济巷慰 安所旧址陈列馆建成,作为纪念馆的分馆对外开放, 以 此为契机,先后开展了南京日军慰安所旧址寻访调查 工作,组织人员赴海南、山西等地对健在的中国日军 “慰安妇”幸存者进行调查与慰问,配合《二十二》等纪 录片的拍摄与宣传,同时在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之后, 推动日军“慰安妇”相关档案申报《世界记忆目录》。为 揭露侵华日军毒气战暴行,宣传中国政府处理日本遗 弃在华化学武器工作, 2016 年10 月20 日,由外交部处 理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问题办公室和国防部处理日 本遗弃化学武器办公室联合主办,纪念馆承办,江苏省 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协办的《还人民一片净土——处 理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工作纪实展》在南京开幕。

铭记历史,是为了祈愿和平。纪念馆在确立正 确历史认知和追寻东亚和平和解的道路上一直在 努力。2002 年,在南京发起并举办首次“历史认知 与东亚和平论坛”,中日韩三国学者与民间人士旨 在通过研讨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与现实问题,促进 三国民间在历史与现实问题上的相互理解与彼此 沟通,并以此达成维护东亚和平的共识。2017 年 2月,由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日本和平 学会、南京大学和平学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的“东亚 和平的新愿景”学术研讨会暨第二次中日和平学者 对话会在南京召开,就“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实问 题”、“中日之间的和平信任”、“南京大屠杀与慰安 妇”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 周年,日本军国 主义犯下的累累罪行不容否认,历史真相不容歪 曲。然而,当下现实的中日关系各种干扰因素不 断,既有错综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又有现实问题的 交织演变。近年来,日本政坛右倾化日益加剧,众 多日本政要、议员参拜靖国神社,图谋修改和平宪 法,阻挠日军“慰安妇”档案申报《世界记忆名录》, 在 APA 酒店公然放置否认南京大屠杀历史的书籍 等否定历史、歪曲真相的错误言行屡见不鲜。当 下,中日关系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历史关头,中日双 方应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加强对话和交流,共同为 两国关系的改善和持久和平做出努力。特别是作 为侵华战争罪责方,日方只有勇于面对历史的真 实,深刻反省过去的侵略行径,勇于承担历史责任, 才能真正实现东亚乃至世界的和平。

本網編輯
本網編輯

近代中國網編輯

文章: 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