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浤源

朱浤源(Chu Hong-Yuan)

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學歷

台灣大學法學博士

劍橋大學博士後研究

經歷

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副教授,教授,系主任

學術榮譽

擔任國科會博士後研究員的薪傳學者 Postdoctoral Fellow,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2010/09——2011/08)

專長領域

中國政治制度史、中國政治思想史、中國近現代史、人文暨社會科學方法學、海外華人研究

個人研究計畫

《孫立人上將追蹤訪談錄》的出版

二二八事件增補研究報告

孫中山精神與海外臺籍僑胞(1937-1945)」研討會及出版專書計畫

著作目錄

專書、論文集

朱浤源,accepted,《清代幕府》,台北:時英出版社。

朱浤源,2004年6月,《槍擊總統?》,共282頁,台北:風雲論壇。

朱浤源、孫廣德,1997年1月,《中國政治思想史》,共426頁,台北:空中大學(1999年8月,二刷)。

Hong-yuan Chu, 1995, China in History, N/A pages, Taipei: Government Information Office.

朱浤源,1995年1月,《從變亂到軍省:廣西的初期現代化,1860——1937》,共614頁,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朱浤源,1985年6月,同盟會的革命理論─《民報》個案研究,共416頁,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5年8月再版)。

朱浤源,1982年11月,《開放社會的先驅─卡爾巴伯(Karl R. Popper)》,共262頁,台北:允晨文化公司(民國1991年再版,風雲論壇出版社)。

主編之專書(論文集)

朱浤源,2010年12月,《二二八研究的校勘學視角:黃彰健院士追思論文集》,共384頁,台北:文史哲。

朱浤源,2007年12月,《續修臺北市志構想書》,共312頁,台北:台北市文獻會。

朱浤源、陳梅卿,2006年3月,《新市鄉志》,共757頁,台南縣新市鄉:新市鄉公所。

朱浤源,2006年1月,《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院史》,共238頁,台北: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

朱浤源,2003年12月,《中學生做研究(上、中、下三冊)》,共165、173、279頁,台北:三峽國立教育研究院。

朱浤源、張存武、謝國賢,2003年12月,《華僑華人著述資料目錄》,共463頁,台北:中央研究院亞太研究中心。

朱浤源,2002年2月,《中國政治制度史》,共362頁,台北:空中大學。

朱浤源,2001年11月,《小學生做研究(上、中、下三冊)》,共140、140、120頁,台北:正中書局。

朱浤源,2000年11月,《孫立人言論選集》,共438頁,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朱浤源,1999年6月,《一國良制論文集》,共448頁,台北:中華科際整合研究會。

朱浤源,1999年10月,《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共361頁,台北:正中書局(2000年4月再版)。

朱浤源,1998年3月,《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共198頁,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朱浤源,1997年8月,《公門好修行:張麗堂的腳印》,共300頁,台北: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

朱浤源,1995年6月,《分析社會的方法論文集》,共310頁,屏東:屏東師範學院。

朱浤源,1995年7月,《東南亞華人教育論文集》,共637頁,屏東:屏東師範學院。

朱浤源,1994年,《「今日社會理論」研討會論文集》,共170頁,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朱浤源,1994年6月,《東南亞華人社團與文化活動之研究》,共312頁,台北:文化復興運動總會。

朱浤源,1993年,《「變遷中的海外華人」研究專號》,共244頁,台北:思與言雜誌社。

朱浤源,1992年,《「族國與國族」研究專號》,共290頁,臺北:思與言雜誌社。

林嘉誠、朱浤源、彭懷恩,1990年4月,《政治學辭典》,共439頁,台北:五南出版社。

朱浤源,1982年,《憲政思想論集》(冊2),共864頁,台北:國民大會(收入於賀凌虛主編,《政治研究與政治理論》)。

期刊論文

朱浤源,accepted,〈孫立人將軍與郭廷亮「共諜」案〉,《縱橫》。

朱浤源, May. 2011, “孫中山革命的本質”, 上海東方早報, 2011-05-26.

朱浤源,2011年6月,〈從三教合一到五教共和:從關中華世界的信仰與辛亥革命之特色與缺失〉,《國家發展研究》,10:2,頁1-38。

朱浤源、夏誠華、邱炫煜, Oct. 2011, “北美僑教的現況與發展趨勢”, 海外華人研究, 5,頁1-26.

朱浤源,2010年6月,〈從「臺灣王牌」到蔣介石的囚徒〉,《縱橫》,第6期,頁41-43。

朱浤源,2009年6月,〈中國政治思想研究在臺灣(1945——2008):孫廣德先生作為第三代的一個範式〉,《國家發展研究》,第8卷第2期,頁1-54。

朱浤源,2009年9月,〈美國政府背叛臺灣:校讀George Kerr編撰Formosa Betrayed時的內心世界〉,《檔案季刊》,第8卷第3期,頁84-97。

朱浤源,2007年12月,〈續修臺北市志構想書:卷首〉,《臺北文獻》,頁1-34。

朱浤源,2004年11月,〈孫中山與中華政治傳統〉,《國父紀念館館刊》,第14期,頁141-158。。

朱浤源,2004年10月,〈孟德斯鳩、韋伯、費正清與中國史研究的新方向及發現〉,《興大歷史學報》,第15期,頁139-162。

朱浤源、潘昭榮,2003年4月,〈國軍反攻緬北戰鬥特色研析〉,《中華軍史學會會刊》,第8期,頁371-424。

朱浤源,2003年3月,〈檔案運用與社會發展〉,《檔案季刊》,第2卷第1期,頁13-23。

朱浤源,2003年5月,〈我國民主的現代性格:從大陸帝制到海洋共和〉,《立法院院聞》,第31卷第5期,頁60-85。

朱浤源,2002年11月,〈孫中山對中國社會的衝擊:結構觀點〉,《國父紀念館館刊》,第10期,頁51-62。

朱浤源,2002年1月,〈清末共和革命思想:學來的革命〉,《空大學訊》,第283期,頁81-89。

朱浤源,2002年3月,〈研修「中國政治制度史」的要領〉,《空大學訊》,第285期,頁95-100。

朱浤源,2001年10月,〈躍向海洋:辛亥革命的困厄與順境〉,《近代中國》,第145期,頁140-159。

朱浤源、王樂麗、鄭月裡,2000年5月,〈「融合或衝突?馬華伊斯蘭近代發展初探」簡介〉,《漢學研究通訊》,第19卷第2期,頁219-235。

朱浤源、孫廣德,2000年11月,〈從民主時代再論民本思想〉,《空大學訊》,第246期,頁65-73。

朱浤源, Jul. 1999, “Imitation or Mutation? Chinese Perception of Nationalism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人文學報, 第4期,共23頁.

朱浤源,1999年7月,〈模仿或突變?二十世紀初中國人眼中的nationalism〉,《人文學報》,第4卷第23期。

朱浤源,1999年5月,〈學來的革命:再論辛亥〉,《國立國父紀念館刊》,第3期,頁9-29。

朱浤源,1999年5月,〈中華民族說的發皇〉,《國魂》,第642期,頁2。

朱浤源、孫廣德,1999年12月,〈從民主時代看民本思想〉,《空大學訊》,第245期,頁76-87。

朱浤源,1998年6月,〈救亡兼啟蒙的良方:雷沛鴻訓政式普及教育改革思想〉,《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9期,頁131-177。

朱浤源,1998年10月,〈「近代海外華人與僑界」研討會紀要〉,《僑協雜誌》,第62期,頁12。

朱浤源,1998年3月,〈明晰論斷、發微知漸:孫廣德先生〉,《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25期,頁87-102。

朱浤源,1997年5月,〈白崇禧與北伐最後一戰〉,《中華軍史學會會刊》,第2期,頁111-146。

朱浤源,1996年7月,〈印尼華人的宗教團體〉,《東南亞季刊》,第1卷第3期,頁102-112。

朱浤源,1995年12月,〈新四民與中國政治文化重建:廣西個案研究,1860-1937〉,《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第32期,頁50-62。

朱浤源、莊耀嘉、陳巨擘,1994年6月,〈屏東縣長選舉調查研究過程報告〉,《社風》,第6期,共6頁。

朱浤源,1993年6月,〈再論孫中山的民族主義〉,《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2期,頁325-356。

朱浤源,1993年6月,〈孫中山與胡志明民族主義之比較〉,《中山學術論叢》,第11期,頁49-73。

朱浤源,1993年9月,〈清末以來海外華人的民族主義〉,《思與言》,第31卷第3期,頁1-66。

朱浤源、梁雙蓮,1993年6月,〈從溫室到自立:臺灣女性省議員當選因素初探,1951-1989〉,《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期,頁91-124。

Hong-yuan Chu, Oct. 1992, “The Evolutionary Nature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1(2), 20p.

朱浤源,1992年6月,〈廣西教育的初期現代化〉,《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1期,頁337-369(轉載於《廣西文獻》,期63、64,1994年1、4月,共26頁)。

朱浤源,1992年6月,〈從族國到國族:清末民初革命派的民族主義〉,《思與言》,第30卷第2期,頁7-38(亦收入吳銳編,《古史考》,第6卷,《帝系的偶像》,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年12月,頁395-414)。

朱浤源,1992年,〈辛亥革命前後的廣西教育〉,《文史資料選輯》,第34期,共30頁。

Hong-yuan Chu, 1991, “The Evolutionary Nature of Revolution: China and France as Two Cases”, Journal of Sunology: A Social Science Quarterly, 6(2), 27p.

朱浤源,1991年6月,〈孫中山對內民族主義的轉折與困惑〉,《滿族文化》,第15期,頁4-10。

朱浤源,1991年6月,〈我國司法現代化的個案研究:廣西司法的初期現代化,1907-1937〉,《科際整合學報》,第1期,頁16-33。

朱浤源、陳三井、張存武,1991年9月,〈東南亞六國海外華人研究概況調查報告〉,《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12期,頁62-79。

朱浤源,1990年6月,〈近代廣西貨幣的變革,1662-1937〉,《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9期,頁1-43。

朱浤源,1990年10月,〈與章開沅先生談「大陸孫學研究」〉,《中山社會科學》,第5卷第4期,共5頁。

朱浤源,1990年3月,〈我國近代民主政治的個案研究:廣西省的學步民主,1907-1937〉,《政治科學論叢》,第1期,頁89-123(轉載於《廣西文獻》,期67、68,民國84年1月,12、13頁)。

朱浤源,1990年4月,〈廣西與北伐〉,《現代中國軍事史評論》,第1期,頁1-30(轉載於《廣西文獻》,期69,民國84年7月,14頁)。

朱浤源,1990年,〈卡爾˙波普及其政敵〉,《知識分子》,第5卷第3期,共9頁。

朱浤源,1990年9月,〈學人簡介:黃嘉謨〉,《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10期,頁89-97。

Hong-yuan Chu, Anne E. Maisonneuve, Jul. 1989, “The French and Chinese Revolutionary Processes Compared: A Proposal and the Abstract of ‘Le Processus revolutionaire francais de 1789 à 1870”, Thought and Word, 10p.

Hong-yuan Chu, Anne E. Maisonneuve, Jul. 1989, “Le processus revolutionaire francais de 1789 à 1870”, Thought and Word, 23p.

朱浤源,1989年6月,〈近代廣西的交通建設〉,《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8期,頁115-162。

朱浤源,1988年12月,〈一九三O年代廣西的動員與重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7期(下),頁307-353 (轉載於《廣西文獻》(台北),期44、45、46,1989年4月、7月、10月,共30頁)。

朱浤源,1988年1月,〈從民族到國家:論Nation意義的蛻變〉,《中山社會科學譯粹》,第3卷第1期,頁118-132。

朱浤源,1987年8月,〈廣西參與抗戰經緯〉,《現代中國軍事史評論》,第1期,頁69-97。

朱浤源,1987年10月,〈「美國軍事情報:中國之部,1911-1941」檔案目錄編輯商榷〉,《現代中國軍事史評論》,第2期,頁45-58。

朱浤源,1987年10月,〈「美國軍事情報:中國之部,1911-1941」檔案目錄重編(一)(二)(三)〉,《現代中國軍事史評論》,第2期,頁59-86;第3期(1987年12月),頁57-101 ;第4期(1988年2月),頁49-74。

朱浤源,1986年3月,〈李約瑟的成就與困境〉,《中山社會科學譯粹》,第1卷第2期,頁163-182。

朱浤源,1986年3月,〈英國「國家檔案館」(Public Record Office)收藏有關中國史料初步調查報告〉,《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1期,頁76-100。

朱浤源,1986年9月,〈英國的中國通:量的觀察(一)(二)〉,《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2期,頁116-129 ;第3期(1987年3月),頁103-128。

朱浤源、陳三井、陸寶千、范毅軍,1985年6月,〈屏東縣有關臺灣史料史蹟初步調查報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4期,共7頁。

朱浤源,1985年3月,〈我國民法在政治思想上的意義初探〉,《思與言》,第22卷第6期,頁31-62。

朱浤源、呂實強、陸寶千、陳三井,1984年6月,〈彰化縣收藏有關臺灣史料初步調查報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3期,共4頁。

朱浤源、蘇雲峰,1984年6月,〈花蓮縣和臺東縣收藏有關臺灣史料初步調查報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3期,共7頁。

朱浤源,1984年2月,〈民報中的章太炎〉,《大陸雜誌》,第68期,頁14-43 (轉載於章念馳編,《章太炎生平與學術》,北京:三聯書店,1988年,共70頁)。

朱浤源,1984年5月,〈模型建構與思想研究〉,《思與言》,第22卷第1期,頁29-51。

朱浤源,1983年9月,〈美國當前政治學的新保守主義〉(譯自Lawrence B. Joseph, Neoconservatism in Contemporary Political Science: Democratic Theory and the Party System.),《憲政思潮》,第63期,頁41-53。

朱浤源,1983年11月,〈清末《新民叢報》、《東方雜誌》和《民報》對立憲的意見(上、下)〉,《食貨月刊》,第13卷第7-8期,頁302-318 ;第9-10期(1984年1月出版),頁424-442。

朱浤源,1982年6月,〈何謂政治哲學〉(譯自 Leo Strauss, “What Is Political Philosophy?” What Is Political Philosophy? Greenwood Press.),《憲政思潮》,第58期,頁82-97。

朱浤源,1982年3月,〈民主選舉、民主政府與民主理論〉(譯自 Jeane J. Kirkpatrick, “Democratic Elections Democratic Government, & Democratic Theory,” David Butler, Howard R. Penniman, & Austin Ranney, co. ed, Democracy at the Pol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mpetitive National Elections.),《憲政思潮》,第57期,頁152-165。

朱浤源,1982年9月,〈法國中央行政法院的組織與功能〉(綜合譯自法人 M. Letourneur, J. Bauchet, et J. Meric, “Le Conseil d’Etat et Les Tribunaux Administratifs,” La composition du Conseil d’Etat 與美學者 Charles E. Freedeman, The Conseil D’Etat in Modern France.),《憲政思潮》,第59期,頁112-132。

朱浤源,1981年4月,〈重振政治哲學雄風─里奧史特勞斯(Leo Strauss)思想簡介〉,《中國論壇》,第12卷第2期,頁49-54。

朱浤源,1981年9月,〈東西陣營的平等真象〉(譯自 John M. Echols III, “Does Socialism Mean Greater Equality? A Comparison of East And West Along Several Major Dimens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cial Science),《憲政思潮》,第55期,頁102-116。

朱浤源,1981年3月,〈美國國會中的政策分析機構〉(譯自 Norman Beckman, “Policy Analysis for the Congres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憲政思潮》,第53期,頁61-70。

朱浤源,1981年9月,〈重建社會與政治理論導言〉(譯自 Richard Bernstein, The Restructuring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Theory 導言部份),《憲政思潮》,第55期,頁76-85。

朱浤源,1981年12月,〈里奧史特勞斯(Leo Strauss)政治思想淺探〉,《政治學刊》,第25期,共12頁。

朱浤源,1980年11月,〈卡爾巴伯論「開放社會」〉,《中國論壇》,第11卷第3期,頁51-54。

朱浤源,1980年10月,〈當今大哲卡爾巴伯其人其事〉,《中國論壇》,第11卷第2期,頁53-55。

朱浤源,1980年12月,〈人民有獲知權?新聞界有報導權?〉(譯自 Lillian R. Bevier, “An Informed Public, an Infoming Press; The Search for a Conotitutional Principle,” California Law Review.),《憲政思潮》,第52期,頁210-222。

朱浤源,1980年9月,〈登記法規對選民投票率的影響?〉(譯自 Steven J. Rosenstone and Raymond E. Wolfinger, “The Eftect of Registration Laws on Voter Turnout,” A. P. S. R.),《憲政思潮》,第51期,頁152-166。

朱浤源,1979年9月,〈政治學是否為科學〉,《政治學刊》,第23期,共6頁。

專書(論文集)之一章

朱浤源,accepted,〈「基督教、孫中山、夏威夷」三位ㄧ體與興中會革命〉,Chinese Heritage Institute編,《SUN YAT-SEN, NANYANG AND THE 1911 CHINESE REVOLUTION》,Singapore:Chinese Heritage Institute。

朱浤源,accepted,〈馬華穆斯林研究與民族主義在馬來西亞〉,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編,《馬華穆斯林研究與民族主義在馬來西亞》,廣州: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

朱浤源、林碧芳,accepted,〈台灣花木蘭培育在高屏〉,《高雄文化歷史論文集》。

朱浤源、鄭月裡,2011年7月,〈從東西情人節試論中山先生民族主義在馬來西亞復活〉,洪泉湖編,《當代族群關係》,頁573-596,臺北:商鼎。

朱浤源,2011年4月,〈孫中山革命的本質:從文明交流史重觀興中會的成立與運作〉,廣州中央文史研究館編,《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研討會論文集》,頁101-130,廣州:中央文史研究館。

朱浤源,2010年,〈戰後美國情報人員在臺活動初探─以George H. Kerr為中心〉,朱浤源編,《二二八研究的校勘學視角:黃彰健院士追思論文集》,頁N/A,台北:文史哲。

朱浤源,2009年7月,〈葛超智(George Kerr)所著Formosa Betrayed 內容分析〉,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臺灣研究中心編,《「林獻堂、蔣渭水:臺灣歷史人物及其時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13-381,北京: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臺灣研究中心。

朱浤源、朱宏堅,2009年4月,〈臺灣第一港與媽祖信仰〉,永安宮管理委員會編,《永安宮發展史誌》,頁12-47,台南縣新市鄉:永安宮管理委員會。

朱浤源,2008年5月,〈倒看歷史:陳儀如何在臺灣實行民生主義〉,澳門大學編,《「孫中山思想與華人世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74-305,澳門:澳門大學。

朱浤源、黃文範,2008年3月,〈葛超智在二二八事件中的角色〉,《二二八事件60週年紀念論文集》出版委員會編,《紀念二二八事件60週年論文集》,頁423-462,台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朱浤源、高小蓬,2007年12月,〈戰後臺灣地方自治之推展─以南臺灣省參議員之問政做觀察〉,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編,《「南臺灣社會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57-196,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朱浤源,2007年12月,〈論黃埔新村的眷村文化及其變遷〉,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編,《「南臺灣社會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01-128,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朱浤源、楊晨光、黃種祥,2007年12月,〈郭國基、凃光明與高雄二二八〉,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編,《「南臺灣社會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29-156,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朱浤源,2007年12月,〈大馬留臺學生認同心態的轉變:1952——2005─《大馬青年》內容分析〉,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編,《「多元文化與族群和諧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07-135,台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朱浤源、曾樹銘,2007年8月,〈第三章、古文獻的船隻記載〉,丁仁方編,《臺灣船復原:再現鄭氏王朝的海洋文化─船舶文飾及文化交流研究成果報告》,頁21-39,台南:成功大學公共事務研究中心。

朱浤源、黃彰健、黃文範,2006年8月,〈檔案與口述歷史之間(二):美國與二二八〉,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編,《「海峽兩岸『二二八事件』學術研討會」論文》,共50頁,廈門: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

朱浤源、熊美惠,2006年12月,〈從中山思想談高中生的道德生活教育〉,中山人文思想與中小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山人文思想與中小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85-206,台北:國父紀念館。

朱浤源,2006年6月,〈二十世紀的鴉片?臺南新市的地方自治〉,李錦旭、劉賢俊編,《南臺灣社會研究的先聲:從理論到實踐》,頁103-128,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朱浤源、高小蓬,2006年6月,〈省參議會與南臺灣民主發展初探:以行政區劃之爭議為例〉,李錦旭、劉賢俊編,《南臺灣社會研究的先聲:從理論到實踐》,頁129-154,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朱浤源,2006年4月,〈美國人眼中的移民〉,夏誠華編,《新世紀移民的變遷》,頁367-400,新竹:玄奘大學海外華人研究中心。

朱浤源、孫順智,2006年3月,〈第十四章、地方自治〉,朱浤源、陳梅卿編,《新市鄉志》,頁587-652,台南縣新市鄉:新市鄉公所。

朱浤源、楊晨光,2006年12月,〈日本在台軍事設施與孫立人練兵:以鳯山為例〉,顧超光編,《日本在台灣的軍事建築部署與設計》,頁1-23,台南: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朱浤源,2006年6月,〈蔣中正、孫立人與麥帥(1949-1950)〉,黃自進編,《蔣中正與近代中日關係》,頁313-382,台北縣板橋市:稻香出版社。

朱浤源,2005年5月,〈舞蹈與治國:對周代舞蹈的重新思考〉,台灣大學政治系編,《儒家思想與民主政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23,台北:台灣大學政治系。

朱浤源,2005年3月,〈從《華僑華人百科全書》看大陸學者的認同〉,張啟雄編,《時代變局與海外華人的族國認同論文集》,頁109-149,台北:中華民國海外華人研究學會。

朱浤源,2005年,〈光復初期台大法學院的成立〉,高明士編,《東亞傳統教育與法制研究(一):教育與政治社會》,頁79-112,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

朱浤源,2005年8月,〈以唐為鑑:新疆權力結構的外部形勢及內部運作(1944——2004)〉,傅仁坤編,《發現中亞》,頁57-74,中壢:台灣與中亞文化經貿協會。

朱浤源,2004年10月,〈從史學方法論檔案的重要性:以二二八事件研究為例〉,中華檔案暨資訊微縮管理學會編,《「2004年海峽兩岸暨微縮學術交流會」論文集》,頁75-106,台北:中華檔案暨資訊微縮管理學會。

朱浤源、王宏仁,2003年,〈春秋戰國時期荊楚興衰原因試論〉,中國楚漢文化研究會編,《中華文化學術論文研討會專輯》第二集,共17頁,台北:中國楚漢文化研究會。

朱浤源、熊美惠,2003年10月,〈科際整合與養成高中生人格的要領:教活公民課〉,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編,《研習資訊》,頁75-82,台北三峽: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朱浤源,2003年12月,〈從留台僑教史看首屆模範校友選拔之內涵及其運作〉,淡江大學教育學院編,《第五屆僑民教育研討會大會手冊》,頁30-61,台北:淡江大學教育學院。

朱浤源、陳景美,2003年10月,〈民之所至,政府隨之:海外學校宜附設職訓課程─以越南為例〉,實踐大學編,《第五屆海外台北學校董事長暨校長聯席會議─校務經營研討會大會手冊》,頁69-83,台北:實踐大學。

Hong-yuan Chu, Peter Zarrow, 2002, “Modern Chinese Nationalism: The Formative Stage”, editor(s): C.X. George Wei, Xiaoyuan Lin, Exploring Nationalisms of China: Themes and Conflicts, pp. 23p, Westport: Greenwood.

朱浤源,2002年3月,〈論口述歷史的方法〉,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史政學術演講專輯》﹝五﹞,共19頁,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朱浤源,2002年,〈中國國民黨在新馬:戰前與戰後的比較〉,李元瑾編,《新馬華人:傳統與現代的對話》,頁201-258,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朱浤源,2002年,〈導論〉,賀凌虛編,《東漢政治思想論集》,共37頁,台北:五南。

朱浤源,2002年,〈華僑相對論在二十世紀:從國到境〉,張存武、湯熙勇編,《海外華族研究論集》,頁91-113,台北:華僑協會總會。

朱浤源,2002年,〈辛亥革命在中國歷史上的定位:一個政治結構的觀點〉,中國史學會編,《辛亥革命與20世紀的中國》,共38頁,北京:中央文獻。

朱浤源,2002年1月,〈關公在政治思想上的地位〉,盧曉衡編,《關羽、關公和關聖》,頁37,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朱浤源,2001年6月,〈儒之行者:沈慕羽與二十世紀的馬來西亞〉,劉述先編,《儒家思想在現代東亞:韓國與東南亞篇》,頁40,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史哲研究所籌備處。

朱浤源,2001年5月,〈再論孫立人與郭廷亮「匪諜」案〉,財團法人補償基金會編,《戒嚴時期政治案件之法律與歷史探討》,頁26,台北:財團法人補償基金會。

朱浤源,2001年12月,〈胡志明市台北學校的現況與展望〉,董鵬程、邱金峰編,《第三屆僑民教育學術研討會會議實錄》,頁188-224,台北:教育部僑民教育委員會。

朱浤源,2001年11月,〈一九四九年前後黃埔新村的移民〉,高雄市社區大學促進會編,《高雄研究學報:2011》,頁405-421,高雄:高雄市社區大學促進會。

朱浤源,2000年,〈一九四九年台灣的國家化運作〉,國史館編,《「中華民國史專題」第五屆討論會論文集》第二冊,共37頁,台北:國史館。

朱浤源,2000年12月,〈孫立人與麥帥:1949年〉,國史館編,《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共43頁,台北:國史館。

朱浤源,2000年4月,〈中華民國僑務政策重建芻議〉,陳鴻瑜編,《中華民國之僑務政策》,共26頁,台北:海外華人研究學會。

朱浤源,2000年,〈華教鬥士與打造馬來西亞:拿督沈慕羽小傳〉,馬來西亞華社研究中心編,《歷史與人物》,共35頁,馬來西亞:馬來西亞華社研究中心。

朱浤源,2000年,〈中華民國建立的制度性意義:孫中山與秦始皇的比較〉,國父紀念館編,《第三屆孫中山與現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共32頁,台北:國父紀念館。

朱浤源,1999年3月,〈小蝦和大魚:新加坡華人的國家觀念,1965-1966〉,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編,《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7輯,頁285-321,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朱浤源,1999年6月,〈社會犯罪與治安維護〉,國史館編,《中華民國社會志(初稿)》下冊,共153頁,台北:國史館。

朱浤源,1999年10月,〈通權達變為生存:李光耀模式與二十一世紀的兩岸關係〉,中華港澳之友協會編,《「加強海峽兩岸三地關係」研討會論文集》,共28頁,臺北:中華港澳之友協會。

朱浤源,1999年6月,〈中華體制重構的基本概念(初論)〉,朱浤源編,《一國良制論文集》,共70頁,台北:中華科際整合研究會。

朱浤源,1999年6月,〈華人、中國人、台灣人〉,朱浤源編,《一國良制論文集》,共52頁,台北:中華科際整合研究會。

朱浤源,1999年9月,〈從中華政治制度論省政府的再造〉,教育部僑民教育委員會編,《僑民教育學術講座》,共36頁,台北:教育部。

朱浤源、林若雩、夏誠華,1999年6月,〈從兩岸僑教政策看我國僑教未來走向〉,教育部僑民教育委員會編,《僑民教育論文集》,共166頁,台北:教育部。

朱浤源,1999年10月,〈大火炬的光芒:古寧頭戰役的心理戰〉,李宜涯編,《台海第一戰:古寧頭戰役五十週年紀念論文集》,共6頁,台北:青年日報。

朱浤源,1999年12月,〈中華體制重構的基本原則〉,東海大學政治系編,《跨世紀的政治願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共36頁,台中:東海大學政治系。

朱浤源、詹道玉,1999年8月,〈新加坡華人社會的政治文化變遷(1937-1959):論國家認同的轉向〉,陳鴻瑜編,《邁向21世紀海外華人市民社會之變遷與發展》,共31頁,台北:海外華人研究學會。

Hong-yuan Chu, 1998, “Mongolian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editor(s): Wang Ke-wen, Modern China: An Encyclopedia of History, Culture, and Nationalism, pp. 3p, New York: Garland Publishing, Inc..

Hong-yuan Chu, 1998, “The Chinese Perception of the Revolution”, editor(s): Elmer A.Y. Ordonez, The Philippine Revolution and Beyond, pp. 14p, Manila: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Culture and the Arts.

朱浤源,1998年12月,〈官方檔案與歷史真相──孫立人叛亂檔研析〉,中華民國史專題第四屆討論會秘書處編,《中華民國史專題第四屆討論會──民國以來的史料與史學》,頁1959-1993,台北:國史館。

朱浤源,1997年12月,〈一九三O年代廣西的動員與重建民國〉,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史政學術講演專輯》﹝四﹞,共19頁,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編譯處。

朱浤源,1997年4月,〈論禪讓制度的興與衰〉,洪泉湖編,《族群教育與族群關係》,頁24,台北:時英。

朱浤源、沈克勤,1997年10月,〈孫立人與高雄「郭廷亮匪諜案」真相〉,黃俊傑編,《高雄歷史與文化論集》,頁27,高雄:財團法人陳中和翁慈善基金會。

朱浤源,1996年7月,〈從漢壯融合到西方衝擊──廣西近代社會的形成與突變〉,洪泉湖編,《兩岸少數民族問題》,頁29,台北:文史哲。

朱浤源,1996年11月,〈國防部檔案的管理與使用〉,國史館編,《海峽兩岸檔案暨微縮學術交流會(1996)》,頁13,台北:國史館。

朱浤源,1996年10月,〈光復初期高雄的軍事重建〉,黃俊傑編,《高雄歷史與文化論集》,頁44,高雄:陳中和基金會。

朱浤源,1995年6月,〈我國政治學研究方法的發展,1945-1995〉,朱浤源編,《分析社會的方法論文集》,共40頁,屏東:屏東師範學院。

朱浤源,1995年6月,〈光復後的司法制度與功能〉,呂實強編,《台灣近代史:政治篇》,共24頁,南投市:灣省文獻會。

朱浤源,1995年6月,〈近代台灣的社會治安〉,蔡明哲編,《台灣近代史:社會篇》,共42頁,南投市:台灣省文獻會。

朱浤源,1995年,〈孫中山先生國家觀念的形成〉,國父建黨革命一百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國父建黨革命一百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共20頁,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朱浤源,1995年3月,〈從離異到獨立:清末周邊民族族國主義的醞釀〉,洪泉湖編,《族群問題與族群關係》,共26頁,台北:幼獅書店。

朱浤源,1995年7月,〈東南亞華人教育發展之我見:兼論「台北學校」的設立〉,朱浤源編,《東南亞華人教育論文集》,頁577-623,屏東:屏東師範學院。

朱浤源,1994年5月,〈光復初期的軍事教育(二):女青年大隊的成立〉,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編,《「八十二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共19頁,台南:國立台南師範學院。

朱浤源,1994年6月,〈黃埔軍校到台灣:從孫立人主任到羅友倫校長(1947-1950)〉,陸軍軍官校編,《「第一屆三軍官校基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共21頁,高雄:陸軍軍官校。

朱浤源,1994年6月,〈印尼華人社團與文化活動之研究〉,朱浤源編,《東南亞華人社團及其文化活動之研究》,共80頁,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資助研究報告﹞。

朱浤源,1994年,〈孫中山民族主義的變與不變〉,劉青峰編,《民族主義與中國現代化》,頁437-462,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朱浤源,1993年,〈介紹黃宇和(J. W. Wong)著《英雄形象的來源:孫中山在倫敦,1896-1897》(The Origins of an Heroic Image: Sun Yat-sen at London, 1896-1897)〉,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編,《外國學者研究中山思想博士論文》(下),共29頁,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

朱浤源,1993年9月,〈中國近代民族主義概觀〉,楊逢泰編,《民族主義論文集》,共30頁,台北:黎明文化。

朱浤源、蔣秋華、朱榮貴,1993年10月,〈王夫之民族思想重觀〉,輔仁大學學術交流室編,《王船山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905-922,台北:輔仁大學出版社。

朱浤源,1993年,〈臺灣新軍的搖籃:鳳山第四軍官訓練班〉,賴澤涵編,《臺灣光復初期歷史》,頁437-471,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

朱浤源,1992年6月,〈中國近代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基本假設〉,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編,《「民國以來國史研究回顧與展望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共28頁,台北: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

朱浤源、謝婉綾、朱麗蓉,1992年1月,〈孫立人將軍年表〉,孫立人編輯委員會編,《中國軍魂:孫立人將軍永思錄》,共32頁,台北:學生書局。

朱浤源,1992年,〈臺灣海峽兩岸政治文化的發展〉,林安梧編,《海峽兩岸中國文化之未來展望》,共31頁,台北:明文書局。

朱浤源,1991年12月,〈民國以來民族主義的演化〉,中華民國建國八十年學術討論集編輯委員會編編,《中華民國建國八十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冊1﹞,共27頁,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朱浤源,1991年9月,〈卡爾巴伯論開放社會的敵人〉,周陽山編,《當代政治心靈》,共54頁,台北:正中書局。

朱浤源,1988年,〈同治中興在廣西:劉長佑巡撫的治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清季自強運動研討會論文集》,共40頁,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朱浤源,1988年8月,〈小政府治大社會:明清之際廣西的個案研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近代中國初期歷史研討會論文集》,頁319-354,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朱浤源,1980年7月,〈宋教仁的革命人格〉,張玉法編,《中國現代史論集﹝第3輯﹞》,共21頁,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學術會議(研討會)論文

朱浤源、呂榮海,2011年11月,〈中國政法傳統與孫中山革命未來走向〉,共20頁,發表於「孫中山思想與全球中國人的未來」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父紀念館:促進中國現代化學術研究基金會,2011-11-12 —— 2011-11-14。

朱浤源、盧潔峰,2011年11月,〈英美教會學校與孫中山基督性格的養成〉,共111-128頁,發表於「民國肇建與在美華人」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美國聖若望大學亞洲研究所,2011-11-28 —— 2011-11-29。

朱浤源、鄭月裡,2011年8月,〈五教聖神到我家?辛亥革命百年後,縱觀兩千年來的馬來西亞華人社會〉,共38頁,發表於「海外華人與辛亥革命」國際學術研討會,廣州: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2011-08-22 —— 2011-08-23。

朱浤源,2011年9月,〈辛亥革命與中華法文化〉,共38頁,發表於「紀念辛亥革命百年」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武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11-09-08 —— 2011-09-09。

朱浤源,2011年6月,〈孫立人案的來龍與去脈:一九五零前後蔣中正父子改用政工重啟革命〉,共24頁,發表於「蔣介石與現代中國再評價」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1-06-27 —— 2011-06-28。

朱浤源、鄭月裡,2011年4月,〈從東西情人節試論中山先生民族主義在馬來西亞復活〉,共31-61頁,發表於中山思想與當代族群關係,臺北:中華民國族群與多元文化學會,2011-04-10。

朱浤源、高嘉蔚,2011年5月,〈百年來臺灣佛教的轉捩點(1949-1961):從孫張清揚居士看起〉,共139-157頁,發表於建國一百年宗教回顧與展望,新竹:臺灣宗教學會,2011-05-01。

朱浤源,2011年6月,〈中華世界辛亥革命的歷史內涵及其對法文化衝擊的特點〉,共34頁,發表於海峡两岸法律文化研讨会会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11-06-25。

朱浤源,2010年11月,〈臺灣檔案所見光復初期中共地下黨 〉,共25頁,發表於「2010年海峽兩岸檔案暨微縮」學術交流會,台北:中央研究院:中華檔案暨資訊微縮管理學會,2010-11-02 —— 2010-11-03。

朱浤源,2010年8月,〈基督教民主與中華民國初來臺灣〉,發表於「中國文化思維變革期的反思」國際學術大會,首爾:韓國中國學會,2010-08-19 —— 2010-08-20。

朱浤源,2009年5月,〈馬來西亞族群意識的發展:華人穆斯林的研究與建議〉,共33頁,發表於4th World Confederation of Institutes and Libraries on Chinese Overseas Studies (WCILCOS) Conference,Guangzhou:Jinan & Ohio University,2009-05-09 —— 2009-05-11。

朱浤源,2009年12月,〈巨變時代中的劉永福與孫中山:中越邊陲鬥爭戰略和〉,發表於「劉永福」學術研討會,廣東省欽州:廣西壯族自治區臺灣事務辦公室、欽州市政府,2009-12-03 —— 2009-12-07。

朱浤源,2009年6月,〈從《論語愚按》看儒學南傳及其變貌The Mutation of the South-bound Confucianism:“Lun-yu Yu-an” as a Case Study〉,發表於「越南儒學與東亞文化」會議,越南河內:越南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2009-06-19 —— 2009-06-25。

朱浤源、鄭月裡,2008年9月,〈文明衝突重觀:以「馬華穆斯林」研究為例〉,共35頁,發表於Workshop on New Chinese Migrations: “CHINESE MIGRATIONS TO EUROPE & ELSEWHERE AND OVERSEAS CHINESE COMMUNITIES,Paris:INALCO,2008-09-12。

朱浤源,2008年10月,〈檔案文獻的分類與比較:以二二八時期蔣中正三天內的決策為例〉,共23頁,發表於「2008年海峽兩岸檔案暨微縮」學術交流會議,台北:中華檔案暨微縮管理學會,2008-10-14 —— 2008-10-15。

朱浤源,2008年9月,〈胥吏與幕府:中國近代政治制度的結構性特色〉,共34頁,發表於「2008:變局與挑戰」學術研討會,嘉義:中正大學、中國政治學會,2008-09-27 —— 2008-09-28。

朱浤源,2008年8月,〈葛超智(George Kerr)所著Formosa Betrayed 內容分析〉〉,共47頁,發表於「林獻堂、蔣渭水:臺灣歷史人物及其時代」學術研討會,北京: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臺灣研究中心,2008-08-31 —— 2008-09-04。

朱浤源,2008年12月,〈馬華穆斯林族國認同史料調查報告〉,共33頁,發表於「海外華人的文化變遷與文物維護」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中華民國海外華人研究學會,2008-12-13 —— 2008-12-14。

朱浤源,2007年11月,〈東方政治文化的特質:以黎貴惇與吳時仕應試問答為例〉,發表於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fucianism in Vietnam(越南儒教國際會議):Confucian Thoughts in Vietnam: Studies from a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河內:越南社科院漢喃研究所、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2007-11。

朱浤源,2007年8月,〈二二八事件檔案的庋藏與研究〉,發表於「檔案與社會:2007年海峽兩岸檔案暨微縮」學術交流會,福州市:中國檔案學會,2007-08。

朱浤源、黃種祥,2007年8月,〈駐臺日軍投降後武器外流情況初稿〉,發表於「檔案與社會:2007年海峽兩岸檔案暨微縮」學術交流會,福州市:中國檔案學會,2007-08。

朱浤源、曾樹銘,2007年6月,〈熱蘭遮城日記中的船隻:1629-1655〉,共25頁,發表於「海洋台灣與鄭氏王朝」國際研討會,台南:成功大學公共事務研究中心、台南市政府文化局,2007-06-15。

朱浤源,2006年12月,〈從科舉看越南精英的政治思想:以十八世紀下半黎朝會試內容為例〉,共30頁,發表於「101:後科舉時代的反思」學術研討會,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6-12-21 —— 2006-12-22。

朱浤源、曾樹銘,2006年4月,〈荷據時期南海上的荷蘭船與臺灣船(1629-1662)〉,共45頁,發表於「2006年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論文研討會,台南:成功大學政治學系、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06-04-27 —— 2006-04-28。

朱浤源,2006年9月,〈檔案與口述歷史之間(三):二二八史學在中研院近史所〉,共36頁,發表於「2006年海峽兩岸暨微縮」學術交流會,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6-09。

朱浤源,2006年10月,〈朱熹儒學南傳及其變貌:以越南《論語愚按》為例〉,共27頁,發表於「朱熹思想」學術討論會,吉隆坡:世界朱氏宗親聯合總會、馬來西亞朱氏聯合會,2006-10-29 —— 2006-10-31。

朱浤源,2006年2月,〈朱熹帝王學在越南:以十八世紀下半黎朝科舉考試問答為例〉,共43頁,發表於「東亞朱子學的同調與異趣」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市:台灣大學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2006-02-10 —— 2006-02-11。

朱浤源、楊欽堯,2005年9月,〈謁水:台南縣新市鄉的媽祖崇拜〉,共39頁,發表於「媽祖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市:中華媽祖文化產經慈善發展協會,2005-09-04。

朱浤源,2005年9月,〈孫中山地方自治的理論與實際在臺灣:臺南縣新市鄉個案研究〉,共20頁,發表於「孫中山與同盟會:紀念中國同盟會成立一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北大孫中山思想國際研究中心,2005-09-12 —— 2005-09-14。

朱浤源,2005年11月,〈當康熙遇上彼得:制度面看圖理琛《異域錄》〉,共24頁,發表於「第五屆台灣與中亞論壇」國際學術會議,中壢:清雲科技大學,2005-11-23 —— 2005-11-24。

朱浤源,2005年10月,〈從破到立:蔣經國藉政工重啟憲政革命(一九五O年前後)〉,共21頁,發表於「第八屆國軍軍事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台北市: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05-10-21。

朱浤源,2004年5月,〈韋伯眼中的中國政治智慧〉,共1-25頁,發表於「中國傳統政治智慧的再發現」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2004-05-29。

朱浤源,2004年12月,〈多元文化與歷史:以二二八事件研究為例〉,共30頁,發表於「多元文化與族群融合」研討會,台北:國父紀念館,2004-12-16 —— 2004-12-17。

朱浤源,2004年11月,〈孫中山地方自治的理論與實際——以二十世紀上半葉台、閩、粵、桂為例〉,共41頁,發表於「孫中山與日本殖民時期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父紀念館,2004-11-19。

朱浤源,2004年12月,〈從毒到金:金三角華人的過去與未來——從救總在泰北的救助談起〉,發表於「第六屆僑民教育」學術研討會,台北:淡江大學東南亞所,2004-12-17。

朱浤源,2004年12月,〈1973: A Puzzled Year of Chinese Horse or Deer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發表於「第六屆海外華人與僑民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父紀念館,2004-12-03 —— 2004-12-04。

朱浤源,2004年11月,〈蔣中正、孫立人與麥帥〉,共41頁,發表於「蔣介石與近代中日關係」國際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4-11-19 —— 2004-11-21。

朱浤源,2002年11月,〈中華海洋文明的化成:十九、二十世紀中國的現代性〉,共29頁,發表於「生活、知識與中國現代性」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2-11-21 —— 2002-11-23。

朱浤源,2001年10月,〈辛亥革命的制度性意義重觀〉,共20頁,發表於「紀念辛亥革命九十週年」學術研討會,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1-10-22。

Hong-yuan Chu, Cheng Yue-li, Jun. 2000, “Perpectives of Inter-Nationalism in Twentieth Century Asia: Zheng He and Malacca as a Case Stud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6th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istorians of Asia, Sabah: Kota Kinabalu, 2000-06-27 —— 2000-06-31.

Hong-yuan Chu, Yao-Chia Chuang, May. 2000,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Value of Taiwa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4th EPCReN Workshop, Seoul: Yonsei University, 2000-05-31 —— 2000-06-02.

Hong-yuan Chu, May. 2000, “Taipei Report on Political Cultur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4th EPCReN Workshop, Seoul: Yonsei University, 2000-05-31 —— 2000-06-02.

朱浤源,2000年1月,〈再學革命或告別革命?〉,發表於「五十年來的香港、中國與亞洲」學術研討會,香港:珠海書院,2000-01-26 —— 2000-01-28。

朱浤源,2000年3月,〈初級民主與禪讓制度〉,發表於「海峽兩岸堯文化」學術研討會,西安:不詳,2000-03-29 —— 2000-04-02。

Hong-yuan Chu, Feb. 1999, “Sun Yat-sen’s Ideas of Democracy and the Modern China: Reflection on Prof. M.C. Bergere’s Sun Yat-sen(1998)”, paper presented at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Malolos Republic and Asian Democracy, Manila, Philippines: Philippine Centennial Commission, 1999-02-18 —— 1999-02-22.

Hong-yuan Chu, Yao-Chia Chuang, Aug. 1999, “Bridging the Links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Political Cultures in Modern Taiwa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ASP Symposium on Political and Social Values in East and West, Taipei: Academia Sinica, 1999-08-04 —— 1999-08-07.

Hong-yuan Chu, Oct. 1997, “Benevolent Leadership: from Confucius to Computer”, 22 pages, paper presented at Copenhagen Workshop on Political Culture in East Asia and Scandinavia, Hojstrupgaad, Denmark: N/A, 1997-10-14 —— 1997-10-16.

Hong-yuan Chu, Jul. 1993, “The Nationalism of Dr. Sun Yat-sen Revisited”, 26 pag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Biennial Conference of Chinese Studies, Brisbane, Australia: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 1993-07-04 —— 1993-07-08.

朱浤源,1993年11月,〈中華國家的歧路與生路〉,共30頁,發表於「國家發展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1993-11。

Hong-yuan Chu, Sept. 1988, “Military Mobilization and Social Reconstruction in 1930’s Kwangsi”, 39 pag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31st European Conference of Chinese Studies, Weimar, East Germany: N/A, 1988-09-04 —— 1988-09-10.

Hong-yuan Chu, 1986, “Chinese Studies in Britain: A Survey Report of Behavioural and Academic Preferences”, 35 pag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30th European Conference of Chinese Studies, Torino,Italy: (Proceedings, Is MEO, Roma, Italy, 1988, 20p), 1986.

學位論文

朱浤源,1984年6月,〈民報的革命理論〉,共492頁,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台灣大學。

朱浤源,1977年7月,〈宋教仁的政治人格〉,共370頁,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大學。

他類論文

朱浤源,2004年,〈二二八真相還原〉,《中華日報》,轉載於《海峽評論》,2006:4。

技術報告

朱浤源、曾樹銘,2007年3月,〈鄭成功的武裝商船〉,《臺灣船復原─再現鄭氏王朝的海洋文化─船舶文飾及文化交流研究》,共29頁。

研究/計畫報告

朱浤源等, Dec. 2011, 光復初期臺灣民主實況及其現代詮釋, 6本 pages, commissioned by 臺灣民主基金會..

朱浤源,2011年3月,《孫立人將軍紀念館史料及中、英文導覽內容研究報告》,共335頁,臺中市文化局委託。

朱浤源、王鏡宇, Dec. 2011,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回顧史, 263 pages, commissioned by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

朱浤源、王鏡宇, Dec. 2011,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回顧史附件:口述歷史, 236 pages, commissioned by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

朱浤源,2010年6月,《我國僑務政策未來發展趨勢之研究》,共593頁,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

賀凌虛主持,許介鱗、吳庚、朱志宏、朱浤源等協同研究,1982年6月,《增額監察委員選舉方式之研究》,共234頁,台北︰中央選舉委員會委託。

學術書評

朱浤源、高嘉蔚,2010年,〈《歷史的另一角落——檔案文獻與歷史研究》評介〉,《成大歷史學報》,出版中。

朱浤源,1999年5月,〈評《中國政治思想專題研究集》〉,《南大語言文化學報》,第4卷第2期,頁279-280。

朱浤源,1999年5月,〈評《明清政治思想論集》〉,《南大語言文化學報》,第4卷第2期,頁281-282。

朱浤源,1999年5月,〈評《清末明初的民主思想論集》〉,《南大語言文化學報》,第4卷第2期,頁283-284。

朱浤源,1998年12月,〈評E. W. Levich, 《國民黨治下的廣西模式 (The Kwangsi Way in Kuomintang China, 1931-1939)》〉,《中國現代史書評選輯》,第21輯,共25頁(轉載於《國史館館刊》,復刊期26,民國88年6月,18頁)。

朱浤源,1998年3月,〈評沈克勤《孫立人傳》〉,《書目季刊》,第31卷第4期,頁117-124。

朱浤源,1994年,〈評李澤厚著《中國現代思想史論》〉,《中國現代史書評選輯》,第12輯,共36頁。

朱浤源,1992年,〈評程思遠著《政海秘辛》〉,《中國現代史書評選輯》,第9輯,共23頁。

朱浤源,1991年,〈評陸君田、蘇書選著《陸榮廷傳》〉,《中國現代史書評選輯》,第7輯,共47頁。

朱浤源,1989年12月,〈簡介張玉法、張瑞德編《中國現代自傳叢書》〉,《傳記文學》,第55卷第6期,共4頁。

朱浤源,1989年12月,〈評林啟彥著《步向民主:中國知識分子與近代民主思想》〉,《漢學研究》,第7卷第2期,頁426-432。

朱浤源,1989年3月,〈評John K. Fairbank著The Great Chinese Revolution, 1800-1985〉,《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7期,頁162-165。

朱浤源,1989年9月,〈評李志剛著《基督教與近代中國文化》〉,《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8期,頁197-202。

朱浤源,1987年4月,〈譯評Ernst B. Haas “What is Nationalism and Why Should We Study it ?”〉,《中山社會科學譯粹》,第2卷第2期,共20頁。

朱浤源,1985年12月,〈評介陳儀深著《中山先生的民主理論》〉,《中山社會科學譯粹》,第1卷第1期,頁161-172。

朱浤源,1985年6月,〈評介沈松僑著《學衡派與五四時期的反新文化運動》〉,《漢學研究》,第3卷第1期,頁309-330。

朱浤源,1980年7月,〈評介劉吉祥(K. S. Liew)著《為民主而奮鬥─宋教仁與辛亥革命》〉,《中國現代史論集》,第4期,共13頁。

朱浤源,1980年6月,〈述評韓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開發中國家適合一黨專政」說〉,《新中華月刊》,創刊號,共4頁。

資料彙編(含口述歷史)

朱浤源,accepted,《孫立人將軍暨相關人員訪問記錄》,共627頁,台北:學生書局。

朱浤源、張存武、潘露莉合訪,1996年5月,《菲律賓華僑華人訪問紀錄》﹝口述歷史叢書(58)﹞,共413頁,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朱浤源、陳三井、吳美慧合訪,1995年,《女青年大隊訪問記錄》﹝口述歷史叢書(56)﹞,共541頁,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朱浤源、張瑞德合訪,1994年3月,《羅友倫先生訪問記錄》﹝口述歷史叢書(53)﹞,共377頁,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朱浤源、黃嘉謨 合訪,1992年,《潘宗武先生訪問紀錄》﹝口述歷史叢書(38)﹞,共328頁,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朱浤源,1991年,《口述歷史》,共302頁,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朱浤源,1990年,《口述歷史》,共256頁,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影音作品

《春秋之筆斷槍擊》。光碟。2004年年風雲論壇出品。。

《歷史的長河:中華古今政治傳統》。錄影光碟。2004年年國父紀念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