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寿安

張壽安(Chang So-an

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研究簡介:

1.《以禮代理─淩廷堪與清中葉儒學思想的轉變》(1994)。本書研究證明清代學術並非如梁啟超以來所謂的只有學術而無思想,事實上儒學思想從明到清有一極大轉折,本人以「以禮代理」稱之,主要說明儒學思想擺脫了以個人內在修為為主的型態,轉而關懷現實議題制度層面的政治、社會、禮律、和鄉黨人倫秩序。

2.《十八世紀禮學考證的思想活力─禮教論爭與禮秩重省》(2002)。本書主要說明清儒經過大規模的禮學考證,證明禮學背後的思想原則並非是宋明理學所謂的天理,而是「親親、尊尊二系並列的情理結構」,其主要判則為:「緣情制禮」「禮以義起」「禮,時為大」。這一方面是原出於儒學思想自周代封建、宗法並列的文化秩序理念,同時也是儒學秩序每每在血緣關係與政治關係之間造成緊張與脫序的本因。

3.1999年到2002年本人參加本所和院內主題計畫「明清社會文化中的情欲與禮教」,主要探討清儒對宋明以降的禮教思想所展開的反思。重點之一在說明清代學者通過禮學考證反對傳統禮教對婦女的不合人性的婚姻制度,他們呼籲唯有「合體」才是婚姻的成立,「望門寡」是不合禮也不合人情的。指出十八世紀中國學術文化思想中的新人性觀及情欲覺醒意識。

4. 2000年獲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贊助研究計畫”An Intellectual Historical Study on the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Liberalism in Modern China, 1736-1927”(RG018-D-99) 。2004年獲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贊助研究計畫” Confucian Traditions and Politico-cultural Transformation of Chins, Japan and Korean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 Comparative Study (RG019-P-03)。主要探討明清私與情的觀念史。

5.(打破道統重建學統─清代學術思想的一個新觀察)、(六經皆史?且聽經學家怎麼說─龔自珍、章學誠論「學術流辨」之異同)等,是本人近幾年開始的一個新研究議題。將從「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角度為清代學術思想史提出一個新解釋。

6. 2011─13年將展開院內主題計畫「中國近代知識轉型與知識傳播,1600-1949」,主要研究方向是傳統經學的知識分化。

學歷

香港香港大學哲學博士,1986

美國耶魯大學 ( Yale University ) 歷史系訪問研究,1982-84

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碩士,1977

國立台灣大學文學學士,1974

經歷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90-1994

美國西東大學 ( Seton Hall University, NJ ) 亞洲研究學系 ( Department of Asian Studies ) 助教授 ( Assistant Professor ) 兼中文部主任,1988-1990

美國格特格斯大學 ( Rutgers University, NJ ) 亞洲語言文化系 ( Department of Asian Languages and Civilizations ) 講師 ( Lecturer ),1988

美國塔虎脫大學 ( Tuff’s University, MA ) 中國研究系 ( Department of Chinese Studies ) 講師,1987

美國衛斯理女子大學 ( Wellesley College, MA ) 中文系 ( Chinese Department ) 講師,1986

學術榮譽

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邀請為特聘訪問研究員(2002/09)

中研院大型主題計畫「近代中國知識轉型與知識傳播,1600-1949」,包含國內外九個子計畫,三年期。本人擔任召集人。(2011——2013)

專長領域

明清學術思想史、禮學

個人研究計畫

何謂「學術史」?

辨章學術 考鏡源流─章學誠論「諸子」的兩種態度

著作目錄

專書、論文集

張壽安,2005年12月,《十八世紀禮學考證的思想活力:禮教論爭與禮秩重省》,共336頁,河北:北京大學出版社。

張壽安,2001年11月,《以禮代理──淩廷堪與清中葉儒學思想之轉變》,共293頁,河北:教育出版社。

張壽安,2001年12月,《十八世紀禮學考證的思想活力:禮教論爭與禮秩重省(專刊86號)》,共496頁,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簡體字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

張壽安,1996年,《龔自珍學術思想研究》,共196頁,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張壽安,1994年5月,《以禮代理──淩廷堪與清中葉儒學思想之轉變(專刊72號)》,共196頁,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簡體字版,收入陳平原主編,《台灣學術叢書》,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267頁)。

主編之專書(論文集)

熊秉貞,張壽安。,2004年9月,《情慾明清─達情篇》,共303頁,台北:麥田出版社。

林慶章,張壽安, Sept. 2003, 乾嘉學者的義理學, 780 pages, 台北: 中研院文哲所.

期刊論文

張壽安,2012年9月,〈龔自珍論乾嘉學術:”專門之學”的興起──鉤沉傳統學術分化的一條線索〉,《中國哲學與文化》,第十輯,頁231-258。

張壽安,2012年3月,〈清代徽州義理學的產生及其重要性──一個地理與文化的觀察〉,《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頁5-14。

張壽安,2011年1月,〈從六經到二十一經─十九世紀經學的知識擴張與典範轉移〉,《學海》,總第127期,頁146-163。

張壽安,2010年2月,〈龔自珍論乾嘉學術:「專門之學的興起」〉,《學海》,總第122期,頁23-36。

張壽安, Feb. 2009, “ 장서우안, (〈龔自珍論傳統學術的知識分化〉)”, 史林,韓國首爾,首善學會, 32,35-60.

張壽安, Sept. 2009, “龔自珍論六經與六藝:學術本源與知識分化的第一步”, 清史研究, 75,49-61.

張壽安,2007年,〈清儒儀禮學的研治方法與成就〉,《清儒經學研究的成果》,頁67-92。

張壽安(水上雅晴‧田村將翻譯),2006年3月,〈「親親‧尊尊」二系竝列の情裡結構(下)〉,《中國哲學》,第34號,頁253-314。

張壽安,2006年6月,〈打破道統重建學統——清代學術思想的一個新觀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52期,頁58-102。

張壽安,2006年6月,〈近代中國知識的建構——導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52輯,頁9-18。

張壽安(水上雅晴‧田村將翻譯),2005年3月,〈「親親‧尊尊」二系竝列之の情裡結構(上)〉,《中國哲學》,第33號,頁211-274。

張壽安,2005年3月,〈清代禮學研究〉,《中國思想史研究通訊》,第5輯,頁10-18。

張壽安,2003年,〈清儒的考證經世與禮秩重建〉,《學術思想評論》,第10輯,頁34-52。

張壽安,2001年5月,〈明清情欲論與禮秩重省〉,《漢學研究通訊》,第20卷第2期,頁4-9。

張壽安,2000年3月,〈二十一世紀中國經學研究之展望〉,《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0卷第1期,頁75-80。

張壽安,2000年11月,〈清代揚州學派研究展望〉,《漢學研究通訊》,第19卷第4期,頁619-624。

張壽安,2000年6月,〈十八、十九世紀中國傳統婚姻觀念的現代轉化〉,《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8期,頁41-87。

張壽安,1998年6月,〈清儒的禮學考證與禮制重建〉,《歷史與文化》,第2期,頁11-19。

張壽安,1995年6月,〈戴震對宋明理學的批評〉,《漢學研究》,第13卷第1期,頁15-41。

張壽安,1993年12月,〈乾嘉義理學之正名暨研究展望〉,《中國文哲研究通訊》,頁39-45。

張壽安,1993年6月,〈淩廷堪與清中葉的崇禮學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2期,頁309-334。

張壽安,1993年12月,〈十七世紀中國儒學思想與大眾文化間的衝突──以喪葬禮俗為例的探討〉,《漢學研究》,第11卷第2期,頁69-80。

張壽安,1992年12月,〈禮理爭議——清嘉道間漢宋學之爭的一個焦點〉,《清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頁291-322(轉載於《中國哲學》(湖南,岳麓書社,1996)第17輯,頁358-392)。

張壽安,1992年12月,〈乾嘉實學研究展望〉,《中國文哲研究通訊》,頁19-21。

張壽安,1992年6月,〈淩廷堪的禮學思想──「以禮代理」說與清乾嘉學術思想之走向〉,《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1期,頁85-122〔轉載於《中國哲學》(北京),輯16,頁433-476〕。

張壽安,1992年6月,〈戴震義理思想之基礎及其推展〉,《漢學研究》,第10卷第1期,頁57-83。

張壽安,1992年12月,〈龔定菴的經世思想〉,《漢學研究》,第10卷第2期,頁173-191。

張壽安,1991年12月,〈程瑤田的義理學〉,《漢學研究》,第9卷第12期,頁123-150。

張壽安,1980年1月,〈從常道論老子思想之體用〉,《國立編譯館館刊》,第10卷第2期。

張壽安,1979年9月,〈龔定菴與常州公羊學〉,《書目季刊》,第13卷第2期,頁1-20。

張壽安,1978年12月,〈龔定菴的尊史思想〉,《書目季刊》,第12卷第3期,頁11-23。

張壽安,1978年3月,〈龔定菴的治經態度〉,《書目季刊》,第11卷第4期,頁23-31。

張壽安,未出版,〈傳統經學的知識分類〉。

專書(論文集)之一章

張壽安,2011年8月,〈龔自珍論乾嘉學術:專門之學──鈎沉傳統學術分化的一條線索〉,吳根友編,《多元範式下的明清思想研究》,頁281-313,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張壽安,2009年4月,〈龔自珍論乾嘉學術─從說經到專門之學〉,何佑森先生紀念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學術思想論叢─何佑森教授紀念論文集》,頁175-198,台北:大安出版社。

張壽安,2009年8月,〈龔自珍論六經與六藝─學術本源與知識分化的第一步〉,宋秉仁編,《史學與史識–王爾敏教授八秩嵩壽論集》,頁38-72,台北:廣文。

張壽安,2009年12月,〈六經皆史?且聽經學家怎麼說─龔自珍章、學誠論學術流辨之異同〉,田浩編,《為了文化與歷史─余英時教授八秩壽慶論文集》,頁273-305,台北:聯經出版社。

張壽安,2007年7月,〈清儒儀禮學的研治方法與成就〉,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編,《清代乾嘉學者的治經貢獻》,頁58-72,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張壽安,2004年10月,〈我欲立情教教誨諸眾生─跨越時空論達情〉,熊秉真、張壽安編,《明清社會文化中的情欲與禮教:導言》,頁9-21,台北:麥田。

張壽安,2004年10月,〈綱常?自我?道光年間的一樁婚問〉,熊秉真、張壽安編,《明清社會文化中的禮教與情欲:達情篇》,頁127-154,台北:麥田。

張壽安,2003年,〈清儒的考證經世與禮秩重建〉,賀照田編,《學術思想評論》,頁第10輯,吉林:人民出版社。

張壽安,2001年,〈從「尊君」到「尊尊」:清代禮學家反理學的一個焦點〉,?編,《紀念錢穆先生逝世十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411-443,台北:台灣大學中文系。

張壽安,1999年6月,〈「嫂叔無服,情何以堪?」──清代禮制與人情之衝突〉,熊秉真、呂妙芬編,《禮教與情慾:前近代中國文化中的後/現代性》,頁125-178,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張壽安,1998年12月,〈禮教與情慾:近代早期中國社會文化的內在衝突〉,張以仁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張以仁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735-752(轉載於《中國哲學》(北京),輯21,頁428-450),台北:學生書局。

張壽安,1998年5月,〈孫星衍原性說及其在清代思想史上的意義〉,郝延平、魏秀梅編,《近世中國之傳統與蛻變:劉廣京院士七十五歲祝壽論文集》,頁103-138,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張壽安,1997年11月,〈黃式三對戴震義理思想之回應〉,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學會編,《第五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55,高雄:國立中山大學。

張壽安,1992年12月,〈禮理爭議──清嘉道間漢宋學之爭的一個焦點〉,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編,《清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91-322〔轉載於《中國哲學》(北京),輯17,頁358-392〕,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

張壽安,1991年11月,〈淩廷堪的正統觀〉,國立中山大學編,《第二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5-193,高雄:國立中山大學。

學術會議(研討會)論文

張壽安, May. 2010, “清儒說經的基礎知識”, paper presented at 「中、日、韓經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香港浸會大學: 香港浸會大學, 2010-05-25 —— 2010-05-26.

張壽安,2010年12月,〈從六經到二十一經─十九世紀傳統經學的知識分化和典範轉移〉,共31頁,發表於「中國近代知識轉型─理念制度出版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中研院近史所大型會議室:中研院近史所,2010-12-16 —— 2010-12-17。

張壽安,2010年7月,〈近十年來台灣關於明清學術思想史的研究(Research Outlook on the Ming-Qing Intellectual History in Taiwan,1995-2010)〉,發表於「儒學思想研究回顧與前瞻」,德國海德堡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2010-07-26。

張壽安,2010年11月,〈何謂乾嘉學術:專門之學的興起〉,發表於「明清研究新景象國際學術研討會」,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學,2010-11-13 —— 2010-11-14。

張壽安,2010年7月,〈清儒段玉裁「二十一經」的學術史意義〉,發表於「正統與流派─歷代儒家經典之轉變國際學術會議」,德國慕尼黑大學:德國慕尼黑大學,2010-07-23 —— 2010-07-25。

張壽安,2009年12月,〈章學誠、龔自珍論學術流變之比較〉,發表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學術討論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9-12-09。

張壽安,2008年4月,〈清儒論傳統學術的知識分化〉,發表於「中國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香港嶺南大學:香港嶺南大學,2008-04-11 —— 2008-04-13。

張壽安,2008年1月,〈六經皆史?且聽經學家怎麼說?〉,發表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學識術討論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8-01。

張壽安,2008年9月,〈中國傳統學術分化的第一步:龔自珍論六藝的知識分化〉,發表於「東亞傳統知識特徵及其近代轉變」國際學術研討會,韓國首爾:韓國成均館大學東亞學術院,2008-09-04 —— 2008-09-07。

張壽安,2008年9月,〈經數與經目的歷代變化及其思想意義〉,發表於「經學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2008-09-10 —— 2008-09-14。

張壽安,2008年11月,〈近代中國的知識轉型與分化〉,發表於「韓國與東亞近代學術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韓國成均館大學:韓國成均館大學,2008-11-12 —— 2008-11-15。

張壽安,2007年10月,〈清儒達情遂欲思想的近代意義〉,發表於「儒學和合思想的現代性國際學術研討會」,私立元智大學文學院:私立元智大學文學院,2007-10-08 —— 2007-10-10。

張壽安,2007年3月,〈乾嘉學術與近代專門學科之萌芽〉,發表於「儒學文化的近代轉型」國際學術研討會,日本京都:日本國際日本文化研究所,2007-03-25 —— 2007-03-27。

張壽安,2006年3月,〈儒學六藝與人文教育〉,發表於「儒學與現代人文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台灣分會: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台灣分會,2006-03-06 —— 2006-03-08。

張壽安,2005年8月,〈儒學人文教育中的才辯傳統〉,發表於「孔學與現代人文教育」國際研討會,香港:香港孔教會,2005-08-26 —— 2005-08-28。

張壽安,2005年12月,〈打破道統‧重建學統——清代學術思想的一個新觀察〉,發表於「近代中國知識轉型國際會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5-12。

張壽安,2003年3月,〈清儒論克己復禮〉,發表於「克己復禮與人文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哈佛大學燕京學社,2003-03。

張壽安,2002年11月,〈儒學思想在清代的轉變:禮學復興的文化異議〉,發表於「哈燕學社儒學討論會」,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哈佛大學燕京學社,2002-11-04。

張壽安,2001年5月,〈儒家如何處理屍體?〉,發表於「情、慾與死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研院民族所:中研院民族所,2001-05。

張壽安,2001年12月,〈儒家的禮秩序與情〉,發表於「敘說、記憶與歷史——以情與文化為核心的論述學術研討會」,中研院民族所:中研院民族所,2001-12。

張壽安,2001年7月,〈清儒儀禮學的研治方法與成就〉,發表於「清代乾嘉學者的治經貢獻第一次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2001-07-13。

張壽安,2001年5月,〈明清禮學轉型研究〉,發表於「清代揚州學派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籌備處: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籌備處,2001-05-03。

張壽安, Mar. 2000, “ Murder, Suicide and Ritual Orthodoxy Evidential Studie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China”, paper presented at AAS Annual Meeting, Washington DC: AAS Annual Meeting, 2000-03.

張壽安,2000年12月,〈從「尊君」到「尊尊」——清儒反理學的一個焦點〉,發表於「紀念錢穆先生逝世十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系: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系,2000-12-11。

張壽安,1999年6月,〈「嫂叔無服,情何以堪?」——清代禮制與人情之衝突〉,共125-178頁,發表於《禮教與情欲研討會論文集》,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9-06。

張壽安,1999年11月,〈十八世紀以降傳統婚姻觀念的現代轉化——從「中國本位」觀察〉,共359-408頁,發表於「第二屆清代學術國際研討會」,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1999-11。

張壽安,1997年11月,〈黃式三對戴震義理思想之回應〉,發表於「第五屆清代學術研討會」,國立中山大學:國立中山大學,1997-11。

張壽安, Jun. 1995, “The Conflict Between Confucian Thought and Mass Cultur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 A case study of Funeral and Bural Rites and Custom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Third Australia and Asia Conference, Brisbane, Australia: The Third Australia and Asia Conference, 1995-06-13 —— 1995-06-15.

張壽安,1991年11月,〈淩廷堪的正統觀〉,發表於《第二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中山大學:國立中山大學,1991-11。

張壽安, Nov. 1988, “The Humor in Shenrong’s Short Stories”, paper presented at CLTA Annual Meeting, Monterey, California: CLTA Annual Meeting, 1988-11-11 —— 1988-11-14.

學位論文

張壽安,1986年,〈清中葉徽州義理學之發展〉,共344頁,哲學,香港大學。

張壽安,1977年6月,〈龔定菴學術思想研究〉,共195頁,哲學,國立台灣大學。

他類論文

張壽安,2006年6月,〈中國近代的知識轉型‧緒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52期,頁11-18。

學術書評

張壽安,2000年9月,〈評漆永祥:《乾嘉考據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中央研究院文哲所集刊》,第17期。

張壽安,1998年1月,〈評姜廣輝著:《走出理學》(瀋陽:遼寧出版社,1997年)〉,《歷史與文化》,第1期,頁117-118。